刀具.pdf

上传人:1*** 文档编号:1429233 上传时间:2018-06-15 格式:PDF 页数:15 大小:750.3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0510113558.1

申请日:

2005.10.13

公开号:

CN1792575A

公开日:

2006.06.28

当前法律状态:

授权

有效性:

有权

法律详情:

授权|||实质审查的生效|||公开

IPC分类号:

B26B1/08(2006.01)

主分类号:

B26B1/08

申请人:

玛托两合公司;

发明人:

H·伯恩斯

地址:

德国索林根

优先权:

2004.12.22 DE 102004063045.3

专利代理机构: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专利商标事务所

代理人:

张兆东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刀具(10),在此刀具中,在操纵件(24)的一次耦合元件(P)与刀架(14)的二次耦合元件(S)之间,构成一个只是沿刀架(14)的移出方向(x)才处于啮合状态的运动耦合装置。允许刀架(14)沿移出方向(x)实施附加的相对运动(R),它使耦合元件(P、S)分离。一次耦合元件(P)由固定在操纵件(24)上的杆(32)的一个横向于移出方向(x)运动的自由端构成。二次耦合元件(S)是一个沿收回方向(z)向后开口的槽。刀架(14)和操纵件(24)沿两个平行的运动轨道导引。杆(32)构成一个双臂杠杆,它在杠杆铰接点(31)的一侧构成一个朝收回方向(z)指的控制臂(34)。它可借助刀壳(11)的一控制面(SF)接触,此时,操纵件(24)处于其沿收回方向(z)已收回的位置以及与此同时杆(32)回转。杆的回转以这样的方式实现,即,使一次耦合元件(P)从其在二次耦合元件(S)运动轨道之外的松开位置运动到嵌入二次耦合元件(S)内的备用位置。

权利要求书

权利要求书
1.  刀具(10),包括一个刀壳(11),在刀壳中可相对运动地导引一个安装刀片(16)的刀架(14),所述刀架可以借助一个操纵件(24)克服复位力从刀片(16)的一个在刀壳(11)内受保护的收回后的原始位置移到刀片(16)的一个从刀壳(11)伸出的切割位置,其中,操纵件(24)可相对于刀架(14)运动以及尤其是逆着刀架(14)的移出运动(x)被施加一单独的复位力(27);刀架(14)和操纵件(24)在它们的原始位置通过操纵件(24)的一个一次耦合元件(P)和通过刀架(14)的一个对应的二次耦合元件(S)只是沿刀架(14)的移出方向(x)才同步运动耦合,但沿刀架(14)的收回方向(z)互相脱开;允许刀架(14)沿移出方向(x)进行附加的相对运动(R),它使两个耦合元件(P、S)互相脱开;一次耦合元件(P)构成一根固定在操纵件(24)上的杆的一个沿移出方向(x)向前指的、可横向于移出方向(x)运动的自由端;以及,用于暂时承接一次耦合元件(P)的二次耦合元件(S)构成一个向后朝收回方向(z)开口的槽,其特征为:刀架(14)和操纵件(24)沿两个互相平行的运动轨道导引;杆(32)构成一个双臂杠杆,它在一杠杆铰接点(G)或一可弹性变形的连接点(31)的一侧构成一个以其一次耦合元件(P)沿移出方向(x)向前指的耦合臂(33),而在所述杠杆铰接点(G)或所述可弹性变形的连接点(31)的另一侧构成一个沿收回方向(z)向后指的控制臂(34),控制臂可借助刀壳(11)的一控制面(SF)接触,此时,操纵件(24)处于其沿收回方向(z)已收回的位置以及与此同时杆(32)以这样的方式回转,即,使一次耦合元件(P)从在二次耦合元件(S)运动轨道之外的一个松开位置运动到嵌入二次耦合元件(S)内的一个备用位置。

2.  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刀具,其特征为:在达到操纵件(24)的收回的位置前不久,控制臂(34)在其沿收回方向(z)克服一个轴向弹性复位力(F)运动的情况下开始作用,而同样沿收回方向(z)运动的耦合臂(33)以其一次耦合元件(P)经过二次耦合元件(S)。

3.  按照权利要求1或按照权利要求2所述的刀具,其特征为:以其耦合臂(33)构成一次耦合元件(P)的杆(32)借助一弹簧力(41)向其松开位置方向施加复位力。

4.  按照权利要求1至3之一所述的刀具,其特征为:一个T形构件(30)以其柄(31)固定在操纵件(24)的一个就收回方向(z)而言在后部的区域(25)上;以及,杆(32)就是T形构件(30)的梁。

5.  按照权利要求4所述的刀具,其特征为:表现为T形构件(30)的梁的杆(32)借助一个固定的连接节点(42)固定在柄(31)的自由端上;以及,柄(31)以其背对杆(32)的那一端夹紧地固定在操纵件(24)内,构成一个可弹性变形的连接点,其中,该可弹性变形的连接点提供一个轴向的弹性复位力(F)。

6.  按照权利要求4或按照权利要求5所述的刀具,其特征为:杆(32)和柄(31)用一种固有弹性的材料制成,例如弹簧钢。

7.  按照权利要求1至4之一所述的刀具,其特征为:杆(32)是一个刚性构件以及借助一旋转铰接点(G)支承在操纵件(24)的后部区域(25)内;以及,一轴向的弹性复位力(F)赋予控制臂(34)或控制面(SF)。

8.  按照权利要求7所述的刀具,其特征为:所述轴向的弹性复位力(F)由一个为控制臂(34)或控制面(SF)配设的缓冲弹簧(45)或由一个弹性的控制面(SF)构成。

9.  按照权利要求4和按照权利要求7和8所述的刀具,其特征为:所述T形构件(30)总体上由一些刚性的分区,亦即由一刚性的柄(31)和与此柄(31)刚性连接的、构成T形构件(30)的梁的刚性的杆(32)组成,其中,柄(31)的下端借助旋转铰接点(G)支承在操纵件(24)的后部区域(25)内。

说明书

说明书刀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按权利要求1前序部分的刀具。在DE 102 08 345C1中介绍了这种刀具。在DE 197 23 279 C1中公开了一种类似的刀具。
背景技术
按DE 102 08 345 C1已知的刀具的特点是,在切割过程中在刀片与切割物之间产生的切割反力含有一个拖拽的力分量,它促使刀架朝刀架的移出方向附加地相对运动。此附加的相对运动利用来使刀架的操纵件与刀架之间的运动耦合脱开。
通过分离操纵件与刀架之间的运动耦合可以触发保护反应,例如可以是一个保护元件如保护销可靠地搭在刀刃上。这种保护反应尤其可以是在与切割物脱离接触时内装刀片的刀架立即返回其在刀壳内部的保护位置。这与刀架的操纵件是否手动地保持在其移出位置无关。
在按DE 102 08 345 C1的刀具中,操纵件与刀架之间可分离的运动耦合设计如下:刀架和操纵件在它们共同的原始位置通过操纵件的一次耦合元件和通过刀架对应的二次耦合元件只沿刀架的移出方向同步运动耦合,但沿刀架的收回方向互相脱开。现在,刀架附加的相对运动促使两个耦合元件处于互相脱开状态。
一次耦合元件是固定在操纵件上的杆沿移出方向向前指的可横向于移出方向运动的自由端。用于暂时承接一次耦合元件的二次耦合元件构成一个向后朝收回方向开口的槽。
按DE 102 08 345 C1的刀具的特点在于,刀架的运动轨道和操纵件的运动轨道互相形成一个朝移出方向张开的锐角。这导致固定在操纵件上的杆在刀架移出时弯曲,以及一旦由杆的自由端构成的一次耦合件与构成二次耦合元件的槽处于脱开状态便使杆转回其延伸位置。以此方式,一次耦合元件处于在刀架一侧的二次耦合元件运动轨道之外,从而在切割工作结束时尽管操纵件已前移刀架的收回运动也不受一次耦合元件的阻碍。在这种情况下刀架和操纵件彼此扩展的运动轨道需要有用于操纵件的特殊导引件。
发明内容
从按DE 102 08 345 C1的刀具出发,本发明的目的是,简化刀具的结构以及与此同时使刀具获得其他的应用可能性。按本发明,通过权利要求1前序部分的特征和权利要求1特征部分的特征共同达到此目的,即,刀架和操纵件沿两个互相平行的运动轨道导引;杆构成双臂杠杆,它在杠杆铰接点或可弹性变形的连接点的一侧构成一个以其一次耦合元件沿移出方向向前指的耦合臂,以及在杠杆铰接点或可弹性变形的连接点的另一侧构成一个沿收回方向向后指的控制臂,控制臂可借助刀壳的控制面接触,此时,操纵件处于其沿收回方向已收回的位置以及与此同时杆以这样的方式回转,即,使一次耦合元件从其在二次耦合元件运动轨道之外的松开位置运动到嵌入二次耦合元件内的备用位置。
尤其是按本发明通过使刀架和操纵件沿两个互相平行的运动轨道导引,与按DE 102 08 345 C1扩展的运动轨道不同,在按本发明的刀具中得到在结构上的简化,因为取消了扩展的运动轨道和用于操纵件的相应的特殊导引件。
另一个优点在于,在刀架与操纵件之间的运动耦合按本发明地设计,不限制操纵件和刀架共同推进行程的长度,尤其刀片推进行程的长度。
对本发明而言尤其下列特征是重要的:
在按本发明的刀具中,在操纵件的一次耦合元件与刀架的二次耦合元件之间,构成只是沿刀架移出方向才处于啮合状态的运动耦合装置。允许刀架沿移出方向实施附加的相对运动,它使两个耦合元件互相脱开。一次耦合元件由一根固定在操纵件上的杆的一个可横向于移出方向运动的自由端构成。二次耦合元件是沿收回方向向后开口的槽。
刀架和操纵件在两个平行的运动轨道内导引。杆构成一个双臂杠杆,它在杠杆铰接点的一侧构成一个沿收回方向向后指的控制臂。当操纵件处于其沿收回方向已收回的位置以及与此同时杆回转时,控制臂可以借助刀壳的控制面接触。杆的回转以这样的方式实现,即,使一次耦合元件从其在二次耦合元件运动轨道之外的松开位置运动到嵌入二次耦合元件内的备用位置。
由其他从属权利要求得知按本发明的另一些优点。
附图表示按本发明的一种优选的实施例,确切地说,图1-6示意表示安全刀具的工作过程,而图4A用局部放大详图表示基本上类似于按图4的工作图的一种实施方案。
在附图中表示的刀具10,亦即一种安全刀具,只表示了刀壳11的外壳12。
在外壳12的长槽13内部,一个总体上用14表示的刀架可以沿用M表示的中心线,亦即沿移出方向x和沿收回方向z直线移动。
刀架14的前部区15安装一个用带钢加工而成的刀片16,在本例中刀片为梯形。刀片16的刀刃用17表示。
刀架14的前部区15中一部分断开表示,为的是能看到刀具10的其他构件。在刀架14的前部区15上向后或朝收回方向z连接一个导引延伸段18,它有一个长槽19用于容纳一个拉力弹簧20。拉力弹簧20的前部弹簧耳21固定在刀架14的固定点上,以及后部弹簧耳22固定在外壳12的固定点上。拉力弹簧20力图将刀架14沿收回方向z拉入刀壳11中。
在刀架14的前部区15上存在一个侧向伸出的滑块GV,它构成一个滑动面GE,滑动面GE与移出方向x共同相交成一锐角β。
在长槽13内部还装有一个操纵件24,它在长槽13内沿移出方向x和沿收回方向z滑动导引。
操纵件24有一个后部区25,在它前面连接一个包括一个前部滑动棱边GK的控制延伸段26。
拉力弹簧27将其前部弹簧耳28固定在固定点24上,以及将其后部弹簧耳29固定在外壳12上。拉力弹簧27因此力图使操纵件24朝收回方向z运动。
刀架14和操纵件24在含有一个横向间隙Q的情况下沿两个互相平行的运动轨道导引。
同样,在长槽13内和操纵件24的后部区25上,设一个大致T形的构件30,它在总体上用一种弹簧弹性的材料例如弹簧钢制成。T形构件30的柄31在操纵件24的后部区25内夹紧在一个夹紧点40内。柄31从操纵件24的后部区25向外指的端部,与T形构件30称为杆32的梁构成一个刚性的连接节点42。杆32从刚性连接节点42朝移出方向x指的较长的部分是耦合臂33。杆32沿收回方向z向后指的部分构成控制臂34,它与成形在外壳12上的一个控制凸块35的控制面SF配合工作。
按图1-4以及按图5和6的控制面SF是用于耦合臂34的滑动导引面,它与收回方向z相交一个锐角α。
耦合臂33的前端构成一次耦合元件P,而刀架14沿收回方向z向后开口的耦合口(槽)是一个二次耦合元件S。
因此杆32是一个双臂杠杆,它在由柄31构成的杠杆铰接点的一侧构成以其一次耦合元件P沿移出方向x向前指的耦合臂33,以及在杠杆铰接点的另一侧构成沿收回方向z向后指的控制臂34。
控制臂34可借助控制面SF接触,此时操纵件24处于其沿收回方向z收回的位置。在这种情况下杆32以这样的方式回转,即,使一次耦合元件P从处于二次耦合元件S的运动轨道之外的松开位置,运动到嵌入二次耦合元件内的备用位置。
刀具10的工作过程如下:
按图1,刀具10处于静止状态。拉力弹簧27拖拽操纵件24将其后端面36靠在外壳12的止挡面37上。此时,一次离合元件P仍处于二次离合元件S前一个小的距离处(备用位置)。
按图2通过操纵附件38已经沿移出方向x施加一个手动力H到这样的程度,即,使控制臂34已经处于与控制面SF脱离接触的位置。随着沿方向z开始移出运动,首先将一次耦合元件P插入二次耦合元件S内,而控制臂34基于T形构件30弹簧弹性的设计仍始终贴靠在控制面SF上。在这种情况下一次耦合元件P与二次耦合元件S对齐。
因此,进一步沿移出方向x作用手动力H的结果是,控制臂34离控制面SF更远,从而按图3将刀片16通过刀壳11的出口缝23向外自由伸出。
观察图2和3可以看出,控制延伸段26的滑动棱边GK在沿方向x从图2向图3的整个推进行程中处于滑动凸块GV的滑动面GE的下部区内。此外,参见图3可以确定,刀架14同刀片16一起还没有完全移出。
当此后按图3例如垂直地在刀片16的刀刃17上开始作用一个压力D时,若将图3和图4相互作比较,可以看出刀架14按图4将其滑动面E沿滑动棱边GK向下移动横向间隙Q的量,并因而同时走过一个行程量为R的附加的相对运动。在这种情况下元件P与S之间的耦合脱开,而沿操纵件24的方向x的推进位置不变。
按从图1到图4表示的工作过程,显然,通过滑动面GE和通过滑动棱边GK构成的运动转换器GE/GK,一旦产生压力D,便与沿方向x或沿方向z推进或收回无关可以始终是有效的,此压力当然也可以相对于刀刃17倾斜定向。
现在可以从下列情况出发:用刀具10对应于按图4的工作图继续切割工作,直至刀片16从切割物取出,刀片16不再保持在切割物内,以及弹簧20将刀架14收回,并因而达到按图5的工作状态。因此,刀片16的刀刃17从图中未表示的切割物抽走,所以拉力弹簧20可以起作用,以及刀架14与装在刀架上的刀片16一起沿收回方向z置于刀壳11内的保护位置。
也可以设想,按一种未表示的实施形式,由于元件P与S之间的耦合脱开,刀架14与刀片16一起没有沿收回方向移入刀壳11内。确切地说,作为替换方案也可以利用沿方向x张紧的拉力弹簧20的潜能,将一个保护装置,例如一个已知的保护销,平行于中心线M沿刀刃17移出,以防止割伤。
结合图5可以看出,手动力H不变地作用以及操纵件24以此方式固定在其沿方向x推进后的位置。
若现在取消手动力H,首先形成按图6的状况,因此滑动棱边GK又到达滑动面GE的下部区内。操纵件24的后端面36仍处于相对于在刀壳一侧的止挡面37有一个距离处。一次耦合元件P也正好处于二次耦合元件S的下方,而T形构件30的控制臂34的端部已经与控制凸块35的控制面SF接触。在这时开始固有弹性的构件30的弹性弯曲。这意味着,控制臂34在其沿收回方向z克服轴向弹性复位力运动的情况下开始作用,而同样沿收回方向z运动的耦合臂33以其一次耦合元件P经过二次耦合元件S。
在从按图6的工作状态向图1所示的状态返回的过渡过程中,拉力弹簧27是完全有效的,此时拉力弹簧使操纵件24的后端面36朝刀壳一侧的止挡面37移动。与此同时T形构件30的控制臂34越来越多地压靠在控制凸块35的端面SF上,以及T形构件30进一步弯曲,使杆32的耦合臂33贴靠在导引延伸段18的下部纵边39上,并由此使一次耦合元件P处于有一个在二次耦合元件S前小的距离的备用位置。
图4A的工作过程基本上与图4一致。然而按图4A的杆32有不同的设计,它总体上由彼此折角延伸、互相刚性连接、基本上构成Z形的刚性分区组成,亦即包括刚性的耦合臂33、相对于耦合臂折角的中央刚性连接区44和与此连接区44连接的刚性控制臂34。
中央连接区44借助旋转铰接点G支承在操纵件24的后部区内。构成一次耦合元件P的耦合臂33借助拉力弹簧41向下固定在示意表示的支座A上。除此之外和按图4A的工作图有关的工作与按图5和6的工作以及向图1的返回均以类似的方式进行。
按图4A的实施形式提供的优点是,由于杆32刚性的设计,可通过操纵件24向刀架14传输更大的沿方向x的力,这种力例如在刀片16冲击式刺穿牢固的卡纸材料时产生的那样。
在所有的情况下,按图1-6的T形构件30以及按图4A的刚性杆32分别构成一个最广泛意义上的双臂杠杆,包含一个杠杆臂33(耦合臂)和一个杠杆臂34(控制臂)。其中,铰接点或由在其夹紧点40(图1-6)上方的柔性柄31构成,或通过旋转铰接点G(图4A)构成。
按图4A的实施形式的特殊性在于,控制臂34装有一个可沿两个轴向x和z运动的弹簧推杆43,它通过弹簧行程AF克服缓冲弹簧45的复位力F后可与后部区25的后端面37齐平地移入后部区25内。
采用上述按图4A的设计实现下列功能:
在切割工作结束以及刀片16的刀刃17不再与切割物接触后,拉力弹簧20将刀架14拉回到其收回的位置,如由按图5和6的工作过程所示。为了简化,在图4A中没有表示拉力弹簧20和27,但它们如在图1-6中表示的那样同样存在。
在图4A中表示的操纵件24到达其使操纵件24的后端面36挡靠在刀壳一侧的止挡面37上时的收回的位置(参见图1)之前不久(参见图6),弹簧推杆43的自由端支靠在外壳一侧的止挡面37上。
此时,构成一次耦合点P的耦合臂33向上朝刀架14的导引延伸段18回转,以及设在控制臂34内的缓冲弹簧45最终压缩到使弹簧推杆43完全消失在控制臂34内和与此同时消失在操纵件24后部区25内的程度。在弹簧推杆43的这一推入行程期间,同样沿收回方向z运动的耦合臂33将其一次耦合元件P横过二次耦合元件S。在这种情况下耦合臂33固定在一个向上定向的回转位置。
在操纵件24沿方向x重新移出运动的一开始,缓冲弹簧45重新略有伸长。此时,弹簧推杆43从控制臂34和从操纵件24的后部区伸出某个量,其结果是将一次耦合元件P从其备用位置(参见图1)向前沿方向x压入二次耦合元件S内(参见图2),而弹簧推杆43保持耦合臂33仍处于其上部的回转位置。
由以上的说明可以清楚看出,在按图4A的实施例中,刀壳一侧的止挡面37同时构成控制面SF。

刀具.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刀具.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刀具.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刀具.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刀具.pdf(15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本发明涉及一种刀具(10),在此刀具中,在操纵件(24)的一次耦合元件(P)与刀架(14)的二次耦合元件(S)之间,构成一个只是沿刀架(14)的移出方向(x)才处于啮合状态的运动耦合装置。允许刀架(14)沿移出方向(x)实施附加的相对运动(R),它使耦合元件(P、S)分离。一次耦合元件(P)由固定在操纵件(24)上的杆(32)的一个横向于移出方向(x)运动的自由端构成。二次耦合元件(S)是一个沿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作业;运输 > 手动切割工具;切割;切断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