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建筑用砖.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建筑用砖.pdf(6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授权公告号 (45)授权公告日 (21)申请号 201420648700.7(22)申请日 2014.11.03E04C 1/00(2006.01)(73)专利权人 包书四地址 102202 北京市昌平区南口镇龙虎台村(72)发明人 包书四 刘树英(74)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路浩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002代理人 薛晨光(54) 实用新型名称一种建筑用砖(57) 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材料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建筑用砖。所述建筑用砖为开有凹槽的长方体砖 ;所述凹槽开设在所述长方体砖的上、下、左、右砖面上,并且相邻平面上的凹槽之间互相连通。砌墙砖时,可以一次放一排或者一圈墙砖,放好以后向。
2、凹槽里灌灰浆,直到灌满,相邻砖的接触面之间的凹槽形成一个空腔,该空腔被灰浆填充,进而将相邻砖块粘接在一起,解决了传统工艺耗费大量人力且效率不高的问题。除此以外,由于纵向砖缝和横向砖缝都处于砖的内部,因此墙面上砖与砖之间看不见灰浆粘接的缝隙,解决了传统砌砖腔体不美观且需要勾缝的问题。(51)Int.Cl.(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实用新型专利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3页 附图1页(10)授权公告号 CN 204238415 U(45)授权公告日 2015.04.01CN 204238415 U1/1 页21.一种建筑用砖,其特征在于,所述建筑用砖开有凹槽 ;所述凹槽位于所述建筑用。
3、砖的功能砖面上。2.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建筑用砖,其特征在于,所述建筑用砖为长方体砖 ;所述凹槽开设在所述长方体砖的上砖面、下砖面、左砖面、右砖面上,并且相邻平面上的凹槽之间互相连通。3.根据权利要求 2 所述的建筑用砖,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为长方体凹槽。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建筑用砖,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侧壁的厚度为560mm ;所述凹槽的深度为 5 40mm。5.根据权利要求 2 所述的建筑用砖,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内侧壁,以及侧壁厚度方向延生形成的面为倾斜的。6.根据权利要求 2 所述的建筑用砖,其特征在于,建筑用砖的上砖面和下砖面之间设置有孔,并且,所述孔贯穿所述长方体砖的下砖面。
4、,所述孔到长方体砖的上砖面之间的距离为 5 30mm。7.根据权利要求 6 所述的建筑用砖,其特征在于,所述孔垂直于所述建筑用砖的上砖面和下砖面。8.根据权利要求 5 所述的建筑用砖,其特征在于,所述孔为圆孔或者矩形孔。9.根据权利要求1至8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建筑用砖,其特征在于,所述长方体砖上平行面之间的凹槽结构一致。10.根据权利要求 1 至 8 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建筑用砖,其特征在于,所述建筑用砖的材料为建筑垃圾。权 利 要 求 书CN 204238415 U1/3 页3一种建筑用砖技术领域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材料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建筑用砖。背景技术0002 现有的建筑用砖体,多。
5、为六面体,在制作房屋的过程中,需要人工一块一块地砌,切好后还需要人工勾缝,勾缝后还需要抹平镶砖,使用和施工很不方便,浪费各种原材料及人工成本 ;最后砖与砖之间的缝隙,影响美观 ;砖的外部也没有造型,不利于美化环境。0003 鉴于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技术缺陷,本实用新型需要提供一种墙砖结构。实用新型内容0004 ( 一 ) 要解决的技术问题0005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就是如何提供一种建筑用砖,解决现有砌墙需要一块一块砌砖,并且砌完以后还有众多复杂工序的问题。0006 ( 二 ) 技术方案0007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建筑用砖,所述建筑用砖开有凹槽 ;所述凹槽位于所述。
6、建筑用砖的功能砖面上。0008 优选地,所述建筑用砖为长方体砖 ;0009 所述凹槽开设在所述长方体砖的上砖面、下砖面、左砖面、右砖面上,并且相邻平面上的凹槽之间互相连通。0010 优选地,所述凹槽为长方体凹槽。0011 优选地,所述凹槽侧壁的厚度为 5 60mm ;所述凹槽的深度为 5 40mm。0012 优选地,所述凹槽内侧壁,以及侧壁厚度方向延生形成的面为倾斜的。0013 优选地,所述建筑用砖的上砖面和下砖面之间设置有孔,并且,所述孔贯穿所述长方体砖的下砖面,所述孔到长方体砖的上砖面之间的距离为 5 30mm。0014 优选地,所述孔垂直于所述建筑用砖的上砖面和下砖面。0015 优选地,。
7、所述孔为圆孔或者矩形孔。0016 优选地,所述长方体砖上平行面之间的凹槽结构一致。0017 优选地,所述建筑用砖的材料为建筑垃圾。0018 ( 三 ) 有益效果0019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具有以下优点 :在长方体砖的上、下、左、右四个砖面上开设有凹槽,从而使得砌墙砖时,可以一次放一排或者一圈墙砖,放好以后向凹槽里灌灰浆,直到灌满,相邻砖的接触面之间的凹槽形成一个空腔,该空腔被灰浆填充,进而将相邻砖块粘接在一起。采用本实用新型的建筑用砖,不仅解决了传统工艺耗费大量人力且效率不高的问题。由于纵向砖缝和横向砖缝都处于砖的内部,因此墙面上砖与砖之间看不见灰浆粘接的缝隙,解决了传统砌砖腔体不美观且需要。
8、勾缝的问题。0020 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中,在砖的上下面之间开设孔,该孔贯穿下砖面但是不贯说 明 书CN 204238415 U2/3 页4穿上砖面,从而避免灌灰浆时,灰浆从上砖面流入孔中,进而浪费粘接材料。通过合理的设计孔的结构和位置,在不减弱砖的强度的前提下,能够减轻砖的重量,进而减轻墙体的重量。附图说明0021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0022 图 。
9、1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建筑用砖的结构示意图 ;0023 图 2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建筑用砖的使用状态示意图 ;0024 图中 :1、凹槽 ;2、孔 ;3、下砖面 ;4、右砖面 ;5、前砖面 ;6、纵向砖缝 ;7、横向砖缝。具体实施方式0025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但不能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0026 在本实用新型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墙体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
10、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0027 请参见图 1,该图为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建筑用砖的结构示意图。0028 该砖为长方体,当然也包括特殊长方体,也即正方体。所述长方体砖包括六个面,其中前砖面 5 和后砖面不直接参加堆砌工作,因此堆砌结构并没有特殊设置。当然,为了满足室内装潢需要,可以对前砖面 5 和后砖面进行工艺造型,并且根据需要,选择前砖面 或者后砖面作为墙体的内面,直接展现与室内。除此以外,长方体砖的前砖面 5、后砖面、左砖面和右砖面 4 之间参与墙体的堆砌工作。在前砖面 5、后砖面、左砖面和右砖面 4 上设置凹槽 1 结构,并且相邻平面上的凹槽 1 之间。
11、互相连通。本方案中,建筑用砖的凹槽 1 优选为长方体凹槽 1。采用此种砖进行砌墙工作时,可以一次放一排或一圈墙砖。此时,相邻砖面上的凹槽 1 行形成空 2 腔,上砖面上的凹槽 1 形成引导槽。从上砖面上的凹槽 1 中注入灰浆,灰浆顺着凹槽1进入到各个左、右砖面4之间形成的空腔内,并流入下砖面3的凹槽1当中,将相邻砖与砖之间,以及砖与地面之间固定粘接。完成一层砖的注浆后,再放上一层砖,其对其和注浆原理和之前一样。其中,所述凹槽内部结构中的侧壁优选为倾斜的,并且倾斜角度优选为 45 度,从而便于制造过程中的出模。所述凹槽具有一定的厚度,因此在厚度方向上也形成一个平面,该平面也优选但不局限于制造成倾。
12、斜面,目的同样是为了便于出模。0029 需要说明的是,本方案并不局限于使用长方体建筑用砖。只因为目前建筑领域的墙砖多为长方体,便于施工,因此本方案仅仅以长方体的砖为对象进行说明。除此以外,需要理解的是上砖面指的是相对墙的高度而言,堆砌时处于上面的外表面 ;前砖面指的是从墙形成的室内能看到的外表面 ;左表面也是基于墙面而言的方位关系。当然,对于方位关系应当做一般理解,不应当造成对方案的限制。说 明 书CN 204238415 U3/3 页50030 基于堆砌和粘接的需求,砖上平行面之间的凹槽结构优选为一模一样的。0031 为了减轻建筑用砖的重量,从而减轻墙体的负载,本方案优选在建筑用砖的上、下砖。
13、面 3 之间设置有孔。其中孔的形状不限,可以为圆柱孔,可以为矩形孔或者花瓣形其他等等。为了节约灰浆的用量,避免注浆时,灰浆进入孔内,本方案的孔设置成贯穿下砖面 3,并且距离上砖面还有一定距离。并且,优选所述孔距离上砖面之间的距离为 5 30mm。为了便于孔的形成,本方案中优选所述孔垂直于建筑用砖的上砖面和下砖面 3。0032 请参见图 2,该图为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建筑用砖的使用状态示意图。0033 当墙体砌好以后,相邻两行建筑用砖之间的凹槽 1 内填充满灰浆,形成横向砖缝7。相邻两列建筑用砖之间的凹槽 1 内填充满灰浆,形成纵向砖缝 6。横向砖缝 7 与纵向砖缝 6 起到粘接并固定相邻两块砖之。
14、间的作用,但是由于砖缝分布在长方体砖的内部,是对砖面凹槽 1 的填充,因此从表面上看无法看见砖缝,由此不影响砖墙的美观。其中需要说明的是,凹槽的尺寸需要综合考虑砖的强度,以及后续砖缝的体积大小。显然,凹槽的尺寸相对于砖自身的尺寸来说太大,则可能导致砖强度不够 ;反之,则可能导致后期注入灰浆时,砖与砖之间的粘接力不够。对于一般情况而言,由于砖的尺寸是相对确定的,此时,凹槽侧壁的厚度优选为 5 60mm ;所述凹槽的深度优选为 5 40mm。本方案中横向砖缝 7 和纵向砖缝 6 不外漏,且很容易灌入,因此,大大减轻了劳动强度,提高了工作效率。0034 值得一提到而是,本方案中的砖的原材料为建筑垃圾。
15、。将建筑垃圾经过处理后,变成很好的原材料,进而制造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墙砖。建筑工地上的废旧水泥块、混泥土等,经过粉粹等工艺,再加上一些粘料就可以制成建筑用砖的原材料。0035 综上可以看出 :首先,该建筑用砖结构简单,能减轻施工的劳动强度,提高工作效率,节约人工和材料费用 ;其次,该建筑用砖变废为宝,促进了资源的二次利用,为社会创造了效益 ;再其次,砖与砖之间可以用粘接砂浆浇灌,安装时不必须使用大量沙子、水泥、石灰等材料,安装技术方便快捷,节约了场地及各种运输工具 ;最后该建筑用砖的前、后砖面可以进行工艺造型,从而美化了环境。0036 以上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而非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尽管参照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各种组合、修改或者等同替换,都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说 明 书CN 204238415 U1/1 页6图1图2说 明 书 附 图CN 204238415 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