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封堵洪水堤防决口的构元坝.pdf

上传人:111****11 文档编号:1427015 上传时间:2018-06-14 格式:PDF 页数:10 大小:566.1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420703567.0

申请日:

2014.11.21

公开号:

CN204238174U

公开日:

2015.04.01

当前法律状态:

授权

有效性:

有权

法律详情:

授权

IPC分类号:

E02B3/10; E02D27/40

主分类号:

E02B3/10

申请人:

劳道邦; 劳海丰

发明人:

劳道邦; 劳海丰

地址:

050021河北省石家庄市平安南大街109号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石家庄国为知识产权事务所13120

代理人:

陆林生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封堵洪水堤防决口的构元坝,涉及防洪工程技术领域,该构元坝由多个具有8个节点的长方体三维框架形的构元依次联接而成。构元由无缝钢管焊接而成,构元坝还包括基础桩、构元间联结结构上部为铰接、下部为锁接和土石袋填装体,基础桩穿过每个构元的各个竖管后与河底地基连接,铰接和锁接使构元间横向联接成为该坝的整体骨架,土石袋填装于经基础桩穿过的构元体内实现堵口。此构元坝堵口具有科学可靠性,避免施工时布设基础桩出现杂乱无章的状态,使抛投物料不易被急流冲走,防止物料损失,有效缩短堵口时间,不必进行水下作业,整个过程仅需人工进行搬运操作即可,无需大型机械操作。

权利要求书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封堵洪水堤防决口的构元坝,其特征是:所述构元坝由多个具有8个节点的长方体三维框架形的构元(1)依次联接而成,所述构元(1)由无缝钢管焊接而成,所述构元坝还包括基础桩(2),构元(1)的竖管(3)兼作基础桩(2)的套管,所述基础桩(2)穿过每个构元(1)的各个竖管(3)后与河底地基连接。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封堵洪水堤防决口的构元坝,其特征是:所述基础桩(2)也为无缝钢管,所述基础桩(2)从每个构元(1)顶面的各个节点穿入到构元(1)的各个竖管(3)中经每个构元(1)的底面各个节点穿出后插入到河底地基中,插入深度为1到2米。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封堵洪水堤防决口的构元坝,其特征是:在所述构元(1)与洪水流向垂直的两个相对侧面上还设有加固管(5),所述加固管(5)与构元(1)竖管(3)的管径和长度均相同,在加固管(5)内也插有基础桩(2)。

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封堵洪水堤防决口的构元坝,其特征是:相邻的两个构元(1)其竖管(3)的上部铰接,竖管(3)的下部锁接。

5.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封堵洪水堤防决口的构元坝,其特征是:所述基础桩(2)的底部呈尖状。

说明书

说明书一种封堵洪水堤防决口的构元坝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防洪工程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由于种种原因要消除堤防决口现象在实践中十分困难,古往今来人类只能随时准备着采取当时可能实现的工程措施进行堵口,消除洪涝水患。我国现有传统堵口技术主要有以下几种,1、埽工进占法,所谓埽就是堤防决口时人们就地取材在堤防附近用秸秆、柳条包裹土或块石并用绳索或铅丝将捆扎成圆柱形,有利于滚动到决口内而不易被急流冲走流失的堵口材料组合体,埽工进占法的要点,首先用埽建筑坝头,防止被急流将决口进一步冲大,接着以坝头为埽工进占法的出发点,向着决口中心进占。当中形成两种进占形式,第一种进占形式:工人在陆地上编造埽,随之将埽抛投到决口中,当抛投的埽填满决口露出水面,堵口宣告成功。此种思路正确,但是实施起来十分困难,埽小了抛投容易,但易被急流冲走,埽要在决口急流不被冲走,则会使重量很大搬动困难,随之堵口的进度也会很慢。第二种进占形式:在决口利用坝头与三条足够大的船相围,连同坝头形成一个正方形的空当,空当内由铅丝编织成网帘,使网帘四边与船上的转轮连接,形成可松动结构之后,在空当内先铺柳条层,接着用铅丝网帘压柳条,再铺块石层,此时船上转轮松动,柳石层下沉至决口河底,之后重复第一次的铺柳条、压柳条、铺块石程序,直到铺层与坝头齐平,此时称一占完成,以后又从一占出发,三船与一占形成空当,完成二占…直到将决口进占完毕,就宣告堵口完成,此种形式的特点是将笨重的埽抛投变成柳条、块石散体抛投,但三船的组合运作将更加复杂,难度很大,堵口速度相当慢。2、架桥抛土石堵口法:在堤防决口上游一定距离选择桥址搭桥,桥梁按将要采用的运输重量并考虑1.1到1.2安全度进行设计,当桥梁按图施工建成后,即利用桥梁进行运送堵口物料向决口侧抛投,当抛投的物料足够多并露出水面,宣告堵口完成,此法的关键在于架桥,桥梁一旦建成可用,堵口成功没有问题,该法最大弊端是缺乏阻挡物料被冲走的设计,许多物料由于急流冲力大,往往都轻易被水冲走,于是出现堵口物料“无底洞”的现象,这将大大延长堵口时间和增加堵口经济的投入。3、草土围堰堵口法:我国宁夏甘肃一带,人们常利用当地的秸秆、柳枝、草、土、等天然物料进行堵口,其方法是采用一层草或树枝、一层土、一层草和树枝、一层土…草土互层式形成围堰,这种方法堵口只适合小型决口,对大型决口无能为力,其特点是造价低但可靠性差,经不起急流冲刷,因而成功率较低。4、打桩进占法,这是近期用来封堵决口的方法,步骤如下,在决口处或决口上游按一定距离布桩打入地基1到2米,并用杆件顺纵横两向将桩头连接,连接件可以是铅丝捆绑,也可以是工民建中施工用的扣件卡接,于是就形成被称为所谓三维框架,接着用人工搬运土石袋往桩间框架内抛投,当土石袋露出水面堵口结束,然而在决口急流中打桩定位及框架进行水下连接十分困难,特别是到合龙时施工难度更大,此类结构属于一种随机松散型缺乏理论依据的措施,在堵口工程中有一定配合应用价值,1998年8月长江抗洪期间九江决口,采用了前面建堤拦洪,形成“养水盆”减小洪水流速,后面有沉船拦决口减少决口进流,中间采用打桩进占法封堵决口,这种方法由专业队伍施工。5、沉船堵口法,将装载砂石土料的船调运至决口,用人工方法或爆破方式将船沉至水底,实现堵口,这种方法堵决口有较严格要求,包括沉船位置,沉船时机,沉船的浮力复核,不能用沉船单独堵口,必须与其他措施配合,才能使堵口合龙。6、沉柳埽落淤堵口法,这是一个用时漫长的堵口方法,做法是将柳埽投放到决口等待落淤,关于投放柳埽最大难度是柳埽做小了易被水冲走,但投放容易,而柳埽做大了不易被水冲走稳定性好,但是重量大难搬动,投放困难,投放到河底后等待落淤逐渐高出水面需用很长时间,堵口的时效性问题无法保证。
对于上述几种现有的封堵决口的方法存在的问题,需要一种新的堵口形式,才能够避免上述方法的弊端。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封堵洪水堤防决口的构元坝,从决口的一岸进占到另一岸依次联接多个构元,并插入基础桩,随之向构元和基础桩相应的空当填投土石或砂料,待土石或砂料将构元填满则整个决口封堵完成。此构元坝堵口结构物具有科学可靠性,避免了堵口工程杂乱无章的状态,使堵口物料不易冲走,防止了物料损失,有效缩短堵口时间,不必进行水下作业,整个过程仅需人工进行搬运投料即可,无需大型机械操作。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封堵洪水堤防决口的构元坝,所述构元坝由多个具有8个节点的长方体三维框架形的构元依次联接而成,所述构元由无缝钢管焊接而成,所述构元坝还包括基础桩,构元的竖管兼作基础桩的套管,所述基础桩穿过每个构元的各个竖管后与河底地基连接。
优选的,所述基础桩也为无缝钢管,所述基础桩从每个构元顶面的各个节点穿入到构元的各个竖管中经每个构元的底面各个节点穿出后插入到河底地基中,插入深度为1到2米。
优选的,在所述构元与洪水流向垂直的两个相对侧面上还设有加固管,所述加固管与构元竖管的管径和长度均相同,在加固管内也插有基础桩。
优选的,相邻的两个构元其竖管的上部铰接,竖管的下部锁接。
优选的,所述基础桩的底部呈尖状。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所产生的有益效果在于:该构元坝由多个通过上部和下部依次联接在一起的长方体三维框架构元形成,横跨决口的两岸,构元由无缝钢管焊接而成,在每个构元各个竖管中由上向下插接有基础桩,一直穿过竖管直入河底地基,与地基固定,然后将构元和其所对应的基础桩的空当填满土石或砂料,这样依次进占到对岸,完成决口封堵。本实用新型专利堵口形式的设计,1、解决了堵口结构物零散,杂乱无章的状态,使稳定性增强,使堵口结构物具有科学可靠性。2、本形式能够有效的减少堵口物料损失,节约工程投资。3、有效缩短堵口时间,为最大限度降低洪灾损失创造条件,4、堵口结构物的施工全部在水面以上进行,不必进行水下作业,为群众性参与抢险堵口创造了安全环境,5堵口过程中无需大型机械设备,只用小型机具,更加适合偏僻地区决口封堵施工需要,实现了工程结构可靠性、施工省工省时省料,安全性好,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明显。
附图说明
图1 为本实用新型中构元的结构示意图;
图2 为图1的俯视图;
图3 为本实用新型的立面结构示意图;
图4 为图3的俯视图;
图5 为锁钩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构元,2、基础桩,3、竖管,4、横管,5、加固管,6、正锁钩,7、倒锁钩,8、弹簧,9、铰座。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图2、图3和图4所示:一种封堵洪水堤防决口的构元坝,所述构元坝由多个具有8个节点的长方体三维框架形的构元1依次联接而成,所述构元1由无缝钢管焊接而成,所述构元坝还包括基础桩2,所述基础桩2穿过每个构元1的各个竖管3后与河底地基连接,即构元1的竖管3兼作基础桩2的套管。基础桩2也为无缝钢管,所述基础桩2从每个构元1顶面的各个节点穿入到构元1的各个竖管3中经每个构元1的底面各个节点穿出后插入到河底地基中,插入深度为1到2米。
在所述构元1与洪水流向垂直的两个相对侧面上还设有加固管5,所述加固管5与构元1竖管3的管径和长度均相同。相邻的两个构元1的上部通过分别与两个构元1竖管3固定的铰座9铰接,底部通过分别设在两个构元1竖管3上的锁钩勾合连接。通过前一个构元1竖管3底部的倒锁钩7和后一个构元1竖管3底部的正锁钩6相互勾合连接,所述基础桩2的底部呈尖状,铰接和锁接使构元1间横向联接成为该坝的整体骨架。
该构元坝由多个通过上部和下部依次联接在一起的长方体三维框架构元1形成,横跨决口的两岸,构元1由无缝钢管焊接而成,横管4管径小于竖管3,在每个构元1各个竖管3和加固管5中均由上向下插接有基础桩2,一直穿过竖管3和加固管5直入河底地基,与地基固定,然后将构元1和其所对应的基础桩2的空当填满土石或砂料,土石袋填装于经基础桩2穿过的构元1空当内实现堵口,这样依次进占到对岸,完成决口封堵。
本实用新型专利堵口形式的设计,1、解决了堵口结构物零散,杂乱无章的状态。使稳定性增强,使堵口结构物具有科学可靠性。2、本形式能够有效的减少堵口物料损失,节约工程投资。3、有效缩短堵口时间,为最大限度降低洪灾损失创造条件,4、堵口结构物的施工全部在水面以上进行,不必进行水下作业,为群众性参与抢险堵口创造了安全环境,5、堵口过程中无需大型机械设备,只用小型机具,更加适合偏僻地区决口封堵施工需要,实现了工程结构可靠性、施工省工省时省料,安全性好,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明显。

一种封堵洪水堤防决口的构元坝.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一种封堵洪水堤防决口的构元坝.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一种封堵洪水堤防决口的构元坝.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种封堵洪水堤防决口的构元坝.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封堵洪水堤防决口的构元坝.pdf(10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授权公告号 (45)授权公告日 (21)申请号 201420703567.0(22)申请日 2014.11.21E02B 3/10(2006.01)E02D 27/40(2006.01)(73)专利权人 劳道邦地址 050021 河北省石家庄市平安南大街109 号专利权人 劳海丰(72)发明人 劳道邦 劳海丰(74)专利代理机构 石家庄国为知识产权事务所 13120代理人 陆林生(54) 实用新型名称一种封堵洪水堤防决口的构元坝(57) 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封堵洪水堤防决口的构元坝,涉及防洪工程技术领域,该构元坝由多个具有 8 个节点的长方体三维框架形的构元依次联接而成。构元由无缝。

2、钢管焊接而成,构元坝还包括基础桩、构元间联结结构上部为铰接、下部为锁接和土石袋填装体 , 基础桩穿过每个构元的各个竖管后与河底地基连接 , 铰接和锁接使构元间横向联接成为该坝的整体骨架 , 土石袋填装于经基础桩穿过的构元体内实现堵口。此构元坝堵口具有科学可靠性,避免施工时布设基础桩出现杂乱无章的状态,使抛投物料不易被急流冲走,防止物料损失,有效缩短堵口时间,不必进行水下作业,整个过程仅需人工进行搬运操作即可,无需大型机械操作。(51)Int.Cl.(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实用新型专利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3页 附图5页(10)授权公告号 CN 204238174 U(45)。

3、授权公告日 2015.04.01CN 204238174 U1/1 页21.一种封堵洪水堤防决口的构元坝,其特征是 :所述构元坝由多个具有 8 个节点的长方体三维框架形的构元(1)依次联接而成,所述构元(1)由无缝钢管焊接而成,所述构元坝还包括基础桩(2),构元(1)的竖管(3)兼作基础桩(2)的套管,所述基础桩(2)穿过每个构元(1)的各个竖管(3)后与河底地基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封堵洪水堤防决口的构元坝,其特征是 :所述基础桩(2)也为无缝钢管,所述基础桩(2)从每个构元(1)顶面的各个节点穿入到构元(1)的各个竖管(3)中经每个构元(1)的底面各个节点穿出后插入到河底地基中。

4、,插入深度为 1 到 2 米。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封堵洪水堤防决口的构元坝,其特征是 :在所述构元(1)与洪水流向垂直的两个相对侧面上还设有加固管(5),所述加固管(5)与构元(1)竖管(3)的管径和长度均相同,在加固管(5)内也插有基础桩(2)。4.根据权利要求 3 所述的一种封堵洪水堤防决口的构元坝,其特征是 :相邻的两个构元(1)其竖管(3)的上部铰接,竖管(3)的下部锁接。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封堵洪水堤防决口的构元坝,其特征是 :所述基础桩(2)的底部呈尖状。权 利 要 求 书CN 204238174 U1/3 页3一种封堵洪水堤防决口的构元坝技术领域0001 本实用新。

5、型涉及防洪工程技术领域。背景技术0002 由于种种原因要消除堤防决口现象在实践中十分困难,古往今来人类只能随时准备着采取当时可能实现的工程措施进行堵口,消除洪涝水患。我国现有传统堵口技术主要有以下几种,1、埽工进占法,所谓埽就是堤防决口时人们就地取材在堤防附近用秸秆、柳条包裹土或块石并用绳索或铅丝将捆扎成圆柱形,有利于滚动到决口内而不易被急流冲走流失的堵口材料组合体,埽工进占法的要点,首先用埽建筑坝头,防止被急流将决口进一步冲大,接着以坝头为埽工进占法的出发点,向着决口中心进占。当中形成两种进占形式,第一种进占形式 :工人在陆地上编造埽,随之将埽抛投到决口中,当抛投的埽填满决口露出水面,堵口宣。

6、告成功。此种思路正确,但是实施起来十分困难,埽小了抛投容易,但易被急流冲走,埽要在决口急流不被冲走,则会使重量很大搬动困难,随之堵口的进度也会很慢。第二种进占形式 :在决口利用坝头与三条足够大的船相围,连同坝头形成一个正方形的空当,空当内由铅丝编织成网帘,使网帘四边与船上的转轮连接,形成可松动结构之后,在空当内先铺柳条层,接着用铅丝网帘压柳条,再铺块石层,此时船上转轮松动,柳石层下沉至决口河底,之后重复第一次的铺柳条、压柳条、铺块石程序,直到铺层与坝头齐平,此时称一占完成,以后又从一占出发,三船与一占形成空当,完成二占直到将决口进占完毕,就宣告堵口完成,此种形式的特点是将笨重的埽抛投变成柳条、。

7、块石散体抛投,但三船的组合运作将更加复杂,难度很大,堵口速度相当慢。2、架桥抛土石堵口法 :在堤防决口上游一定距离选择桥址搭桥,桥梁按将要采用的运输重量并考虑 1.1 到 1.2 安全度进行设计,当桥梁按图施工建成后,即利用桥梁进行运送堵口物料向决口侧抛投,当抛投的物料足够多并露出水面,宣告堵口完成,此法的关键在于架桥,桥梁一旦建成可用,堵口成功没有问题,该法最大弊端是缺乏阻挡物料被冲走的设计,许多物料由于急流冲力大,往往都轻易被水冲走,于是出现堵口物料“无底洞”的现象,这将大大延长堵口时间和增加堵口经济的投入。3、草土围堰堵口法 :我国宁夏甘肃一带,人们常利用当地的秸秆、柳枝、草、土、等天然。

8、物料进行堵口,其方法是采用一层草或树枝、一层土、一层草和树枝、一层土草土互层式形成围堰,这种方法堵口只适合小型决口,对大型决口无能为力,其特点是造价低但可靠性差,经不起急流冲刷,因而成功率较低。4、打桩进占法,这是近期用来封堵决口的方法,步骤如下,在决口处或决口上游按一定距离布桩打入地基1到2米,并用杆件顺纵横两向将桩头连接,连接件可以是铅丝捆绑,也可以是工民建中施工用的扣件卡接,于是就形成被称为所谓三维框架,接着用人工搬运土石袋往桩间框架内抛投,当土石袋露出水面堵口结束,然而在决口急流中打桩定位及框架进行水下连接十分困难,特别是到合龙时施工难度更大,此类结构属于一种随机松散型缺乏理论依据的措。

9、施,在堵口工程中有一定配合应用价值,1998 年 8 月长江抗洪期间九江决口,采用了前面建堤拦洪,形成“养水盆”减小洪水流速,后面有沉船拦决口减少决口进流,中间采用打桩进占法封堵决口,这种方法由专业队伍施工。5、沉船堵口法,说 明 书CN 204238174 U2/3 页4将装载砂石土料的船调运至决口,用人工方法或爆破方式将船沉至水底,实现堵口,这种方法堵决口有较严格要求,包括沉船位置,沉船时机,沉船的浮力复核,不能用沉船单独堵口,必须与其他措施配合,才能使堵口合龙。6、沉柳埽落淤堵口法,这是一个用时漫长的堵口方法,做法是将柳埽投放到决口等待落淤,关于投放柳埽最大难度是柳埽做小了易被水冲走,但。

10、投放容易,而柳埽做大了不易被水冲走稳定性好,但是重量大难搬动,投放困难,投放到河底后等待落淤逐渐高出水面需用很长时间,堵口的时效性问题无法保证。0003 对于上述几种现有的封堵决口的方法存在的问题,需要一种新的堵口形式,才能够避免上述方法的弊端。实用新型内容0004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封堵洪水堤防决口的构元坝,从决口的一岸进占到另一岸依次联接多个构元,并插入基础桩,随之向构元和基础桩相应的空当填投土石或砂料,待土石或砂料将构元填满则整个决口封堵完成。此构元坝堵口结构物具有科学可靠性,避免了堵口工程杂乱无章的状态,使堵口物料不易冲走,防止了物料损失,有效缩短堵口时间,不必进行水。

11、下作业,整个过程仅需人工进行搬运投料即可,无需大型机械操作。0005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封堵洪水堤防决口的构元坝,所述构元坝由多个具有 8 个节点的长方体三维框架形的构元依次联接而成,所述构元由无缝钢管焊接而成,所述构元坝还包括基础桩,构元的竖管兼作基础桩的套管,所述基础桩穿过每个构元的各个竖管后与河底地基连接。0006 优选的,所述基础桩也为无缝钢管,所述基础桩从每个构元顶面的各个节点穿入到构元的各个竖管中经每个构元的底面各个节点穿出后插入到河底地基中,插入深度为 1到2米。0007 优选的,在所述构元与洪水流向垂直的两个相对侧面上还设有加固管,所述加固管与构元。

12、竖管的管径和长度均相同,在加固管内也插有基础桩。0008 优选的,相邻的两个构元其竖管的上部铰接,竖管的下部锁接。0009 优选的,所述基础桩的底部呈尖状。0010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所产生的有益效果在于 :该构元坝由多个通过上部和下部依次联接在一起的长方体三维框架构元形成,横跨决口的两岸,构元由无缝钢管焊接而成,在每个构元各个竖管中由上向下插接有基础桩,一直穿过竖管直入河底地基,与地基固定,然后将构元和其所对应的基础桩的空当填满土石或砂料,这样依次进占到对岸,完成决口封堵。本实用新型专利堵口形式的设计,1、解决了堵口结构物零散,杂乱无章的状态,使稳定性增强,使堵口结构物具有科学可靠性。2、本形。

13、式能够有效的减少堵口物料损失,节约工程投资。3、有效缩短堵口时间,为最大限度降低洪灾损失创造条件,4、堵口结构物的施工全部在水面以上进行,不必进行水下作业,为群众性参与抢险堵口创造了安全环境,5 堵口过程中无需大型机械设备,只用小型机具,更加适合偏僻地区决口封堵施工需要,实现了工程结构可靠性、施工省工省时省料,安全性好,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明显。附图说明说 明 书CN 204238174 U3/3 页50011 图 1 为本实用新型中构元的结构示意图 ;0012 图 2 为图 1 的俯视图 ;0013 图 3 为本实用新型的立面结构示意图 ;0014 图 4 为图 3 的俯视图 ;0015 图 。

14、5 为锁钩的结构示意图。0016 其中,1、构元,2、基础桩,3、竖管,4、横管,5、加固管,6、正锁钩,7、倒锁钩,8、弹簧,9、铰座。具体实施方式0017 如图 1、图 2、图 3 和图 4 所示 :一种封堵洪水堤防决口的构元坝,所述构元坝由多个具有 8 个节点的长方体三维框架形的构元 1 依次联接而成,所述构元 1 由无缝钢管焊接而成,所述构元坝还包括基础桩 2,所述基础桩 2 穿过每个构元 1 的各个竖管 3 后与河底地基连接,即构元 1 的竖管 3 兼作基础桩 2 的套管。基础桩 2 也为无缝钢管,所述基础桩 2 从每个构元 1 顶面的各个节点穿入到构元 1 的各个竖管 3 中经每个。

15、构元 1 的底面各个节点穿出后插入到河底地基中,插入深度为 1 到 2 米。0018 在所述构元1与洪水流向垂直的两个相对侧面上还设有加固管5,所述加固管5与构元 1 竖管 3 的管径和长度均相同。相邻的两个构元 1 的上部通过分别与两个构元 1 竖管3 固定的铰座 9 铰接,底部通过分别设在两个构元 1 竖管 3 上的锁钩勾合连接。通过前一个构元 1 竖管 3 底部的倒锁钩 7 和后一个构元 1 竖管 3 底部的正锁钩 6 相互勾合连接,所述基础桩 2 的底部呈尖状,铰接和锁接使构元 1 间横向联接成为该坝的整体骨架。0019 该构元坝由多个通过上部和下部依次联接在一起的长方体三维框架构元 。

16、1 形成,横跨决口的两岸,构元1由无缝钢管焊接而成,横管4管径小于竖管3,在每个构元1各个竖管 3 和加固管 5 中均由上向下插接有基础桩 2,一直穿过竖管 3 和加固管 5 直入河底地基,与地基固定,然后将构元1和其所对应的基础桩2的空当填满土石或砂料,土石袋填装于经基础桩 2 穿过的构元 1 空当内实现堵口,这样依次进占到对岸,完成决口封堵。0020 本实用新型专利堵口形式的设计,1、解决了堵口结构物零散,杂乱无章的状态。使稳定性增强,使堵口结构物具有科学可靠性。2、本形式能够有效的减少堵口物料损失,节约工程投资。3、有效缩短堵口时间,为最大限度降低洪灾损失创造条件,4、堵口结构物的施工全部在水面以上进行,不必进行水下作业,为群众性参与抢险堵口创造了安全环境,5、堵口过程中无需大型机械设备,只用小型机具,更加适合偏僻地区决口封堵施工需要,实现了工程结构可靠性、施工省工省时省料,安全性好,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明显。说 明 书CN 204238174 U1/5 页6图1说 明 书 附 图CN 204238174 U2/5 页7图2说 明 书 附 图CN 204238174 U3/5 页8图3说 明 书 附 图CN 204238174 U4/5 页9图4说 明 书 附 图CN 204238174 U5/5 页10图5说 明 书 附 图CN 204238174 U。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固定建筑物 > 水利工程;基础;疏浚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