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0480024294.6
2004.09.17
CN1842860A
2006.10.04
撤回
无权
发明专利申请公布后的视为撤回|||公开
G11B20/12(2006.01); G11B7/004(2006.01); G11B7/007(2006.01); G11B20/10(2006.01); G11B27/00(2006.01)
G11B20/12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中村正; 日野泰守; 冈内理
日本大阪府
2003.09.18 JP 326521/2003
永新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黄剑锋
提供一种记录再现装置,具有对盘媒介(100)进行信息的记录再现的驱动装置(303)和控制驱动装置(303)的工作的记录再现控制电路(305)。记录再现控制电路(305)控制驱动装置(303),以便在上述盘媒介(100)上的管理数据区域中的、记录有关于该盘媒介的结构特征信息的区域的多处,重复地记录可识别盘媒介的每个的媒介识别信息。
权利要求书1. 一种记录再现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记录再现部,对记录介质进行信息的记录再现;以及控制部,控制上述记录再现部的工作;上述控制部控制上述记录再现部,以便在上述记录介质上的管理数据区域中的、记录有关于该记录介质的结构特征信息的区域的多处,重复地记录可识别每个上述记录介质的媒介识别信息。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记录再现装置,其特征在于,记录有上述结构特征信息的区域,设置在由上述记录介质的多个扇区构成的纠错单位内。3.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记录再现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纠错单位是ECC块。4. 如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记录再现装置,其特征在于,在记录有上述结构特征信息的区域记录上述介质识别信息时,上述控制部判断在该区域是否已记录有介质识别信息,如果没有记录着介质识别信息,就控制上述记录再现部,以执行介质识别信息的记录。5. 如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记录再现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具有生成上述介质识别信息的至少一部分的识别信息生成部;上述记录再现部根据在上述识别信息生成部生成的信息,记录介质识别信息。6. 如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记录再现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具有收发部,该收发部在与指示记录再现的主机装置之间进行信息的收发;上述记录再现部将至少在一部分包含通过上述收发部从主机装置接收的信息的信息,作为上述介质识别信息记录至上述记录介质。7. 如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记录再现装置,其特征在于,在记录有上述结构特征信息的区域记录上述介质识别信息时,上述控制部判断在该区域是否已经记录有介质识别信息,如果已记录有介质识别信息,则在该区域内记录相同的介质识别信息。8. 如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记录再现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具有存储器;初始化上述记录介质时,上述控制部判断在该记录介质中的记录有上述结构特征信息的区域是否记录有介质识别信息,如果记录有介质识别信息,则向上述存储器存储该介质识别信息,在初始化结束之后,向上述区域再次记录存储在上述存储器中的介质识别信息。9. 一种记录再现方法,其特征在于,包含:在记录介质上的管理数据区域中,对记录有关于该记录介质的结构特征信息的区域进行存取的步骤;在记录有上述结构特征信息的区域内的多处,重复地记录可识别每个上述记录介质的介质识别信息的步骤。10. 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记录再现方法,其特征在于,记录有上述结构特征信息的区域,设置在由上述记录介质的多个扇区构成的纠错单位内。11. 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记录再现方法,其特征在于,上述纠错单位是ECC块。12. 如权利要求9至11中任一项所述的记录再现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在记录有上述结构特征信息的区域记录上述介质识别信息之前,判断在该区域是否已经记录有介质识别信息的步骤;在没有记录着介质识别信息时,执行上述介质识别信息的记录步骤。13. 如权利要求9至11中任一项所述的记录再现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在执行上述介质识别信息的记录步骤之前,生成上述介质识别信息的至少一部分的步骤。14. 如权利要求9至11中任一项所述的记录再现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在执行上述介质识别信息的记录步骤之前,从主机装置接收介质识别信息的至少一部分的步骤;在上述介质识别信息的记录步骤中,将至少在一部分包含从上述主机装置接收的信息的信息,作为上述介质识别信息记录至上述记录介质。15. 如权利要求9至11中任一项所述的记录再现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在执行上述介质识别信息的记录步骤之前,判断在记录有上述结构特征信息的区域是否已经记录有介质识别信息;如果已经记录有介质识别信息,则在上述介质识别信息的记录步骤中,在该区域内记录与已记录着的介质识别信息相同的介质识别信息。16. 如权利要求9至11中任一项所述的记录再现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判断在该记录介质中的记录有上述结构特征信息的区域是否记录有介质识别信息,如果记录有介质识别信息,则向上述存储器存储该介质识别信息的步骤;初始化上述记录介质的步骤;上述初始化结束之后,向记录有上述结构特征信息的区域再次记录存储在上述存储器中的介质识别信息的步骤。17. 一种记录再现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在记录介质上的管理数据区域中,对记录有关于该记录介质的结构特征信息的区域进行存取的步骤;将重复记录在记录有上述结构特征信息的区域内的多处、且可以识别每个上述记录介质的介质识别信息,从上述多处的至少一处开始再现的步骤。18. 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记录再现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上述介质识别信息的再现步骤包括:在上述多处中的某处发生再现错误时,对上述多处中的其他处进行存取,尝试介质识别信息的再现的步骤。19. 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记录再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介质识别信息的再现步骤包括:将记录在上述记录介质的多处的结构特征信息全部再现的步骤;对再现的上述结构特征信息实施纠错处理的步骤;从经过上述纠错处理后正常地再现的结构特征信息数据中读取介质识别信息的步骤。20. 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记录再现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对经过上述纠错处理后正常地再现的结构特征信息的数量进行计数,在该数值比预定的基准小的情况下,判断为记录介质中存在异常的步骤。21. 一种记录介质,用于记录信息,其特征在于,具有:记录用户数据的用户数据区域和记录管理数据的管理数据区域;在上述管理数据区域中的记录有关于该记录介质的结构特征信息的区域的多处,重复记录可以识别每个记录介质的介质识别信息。22. 如权利要求21所述的记录介质,其特征在于,记录有上述结构特征信息的区域,设置在由上述记录介质的多个扇区构成的纠错单位内。23. 如权利要求22所述的记录介质,其特征在于,上述错误纠正单位是ECC块。24. 一种主机装置,对记录再现装置指示使用了记录介质的信息的记录再现,其特征在于,具有:收发部,在与上述记录再现装置之间进行信息的收发;以及识别信息生成部,生成可以每个识别记录介质的介质识别信息的至少一部分,作为在上述记录介质的管理数据区域中重复记录到记录有关于该记录介质的结构特征信息的区域的多处的介质识别信息。
说明书记录再现装置及记录介质 技术区域 本发明涉及记录介质和其记录再现装置,尤其是涉及介质固有信息(例如介质识别信息)的记录及再现。 背景技术 近年来,作为记录被数据化的动态图像信息及静态图像信息等的AV数据的可换型记录介质,盘媒介受到注目。例如,对作为盘媒介的DVD、硬盘、MD(迷你盘)等,进行通过MPEG2或JPEG等编码方式被编码的AV数据的记录及再现。 而且,除了AV数据以外,在盘介质上还存储着文本文件和电子邮件等各种电子数据。 随着技术的进步,盘媒介的记录容量年年增大,近年GB级的容量成为一般化。 图7是表示将这样的记录在盘媒介中的数据作为文件管理的目录及文件的分层结构的一例。 将Root目录作为起点记录了多个目录及文件,通过利用目录来组化文件,可以进行数据的分类管理。 例如,通过在DCIM目录的下面收集后缀为JPG的文件,可以将静态图像文件归纳起来进行管理。 进行利用这样的目录的管理,另一方面,随着数字设备或网络技术的普及,在记录介质中作为文件存储的数字数据的数量和种类也在增加。并且,为了存储这些,记录介质的数量本身也在持续增加。 这样,正在要求可容易地进行多个记录介质和在其中存储的大量文件的管理的技术。 尤其是,在过去的可换型盘媒介中,直到向该再现装置插入盘媒介并显示文件列表之前,无法知道在盘媒介中存储着何种文件。这样,当具有多个盘媒介时,为了知道希望的数据在哪个盘媒介,需要重复依次交换盘媒介并再现的操作。 对应这样的情况,现在进行将多个盘媒介中的数据文件的信息进行编目、并在使用了个人计算机(PC)和盘媒介的固定式盘记录装置等的记录再现装置中保管该目录数据的操作。 例如,图8(a)及图8(b)中表示多个盘媒介和目录数据的对应例。如图8(a)所示,盘媒介1~3中分别记录着多个文件。 如图8(b)所示,目录数据由可以识别各盘媒介的信息和包含在该盘媒介中的文件的识别信息(例如文件的名字)的表构成。在数据文件的识别信息以外,有时还存储检索关键字、数据文件的种类等属性信息(元数据,meta data)等。 这样的目录数据被保管在盘记录装置或PC内的硬盘驱动器(HDD)或不易失性半导体存储器内。 当盘媒介内的文件信息被更新时,采用了目录数据的设备更新该目录数据,维持最新的信息。 并且,用户利用在那些设备中提供的目录数据检索功能,可以不将盘媒介插入设备中就能进行数据文件的检索。 用户利用目录检索系统调查期望的数据文件实际上被记录在哪个盘媒介中后,实际上需要将该盘媒介插入记录再现装置。此时,产生需要识别记录有实际文件的特定盘媒介的必要。 因此,为了识别记录介质,过去提出了几个技术方案。 例如,在作为记录介质的一种的光盘的制造工序中,将序列号或批号等变换成条形码后记录在光盘上。此外,还提出了在记录介质的表面或盒上粘贴IC存储卡来保持介质的识别信息的方法。 而且,如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0-222743号公报)所示,还提出了利用特殊的激光记录装置热切光盘的、比数据区域更加内侧的反射膜来记录识别信息,作为盘媒介的识别信息的方式。 而且,作为用于识别记录介质的不同方式,还有使用文件系统的卷标号功能的方式。在管理数据文件的文件系统中,通常提供将盘上的数据区域作为卷空间进行管理、并对该卷空间设定并保持标号(卷标号)的功能。正在将该卷标号作为记录介质的识别信息来使用。 或者,还在文件系统上设置规定文件,在其中保持识别信息。 而且,在专利文献2(特开2003-30934号公报)中,将记录在盘媒介的管理区域内的缺陷信息区域(DMA:Defect Management Area)上地信息,作为盘的识别信息使用。 在此,使用图9说明DMA。 在盘媒介中,进行称为缺陷管理的、将缺陷扇区替换为其他扇区的替代处理。这样,可以提高记录在盘媒介中的数据的可靠性。 以对用于缺陷管理机构的信息进行管理的目的来设置DMA,该DMA包括定义了盘媒介结构的DDS(Disc Definition Structure)和缺陷管理列表。 在DDS的开头存放着表示此数据结构是DDS的DDS识别符,接着,记录着分区信息。 而且,还记录着构成缺陷列表的PDL及SDL的位置信息(开头地址)。 在PDL和SDL的开头存放着表示各自的数据结构是PDL和SDL的开头的识别符,接着,存放着列表长度和缺陷列表(PDL列表及SDL列表)。 PDL列表具有多个条目,各条目具有一个缺陷扇区的位置信息。SDL列表也具有多个条目,每一个条目由2个扇区的位置信息构成,第一位置信息是缺陷扇区的位置信息,第二位置信息具有代替此缺陷扇区的代替扇区的位置信息。 在专利文献2中,这样的缺陷列表利用每个盘媒介都不同这一点,把缺陷列表信息作为记录介质的介质识别信息。 关于DMA及其重写处理,也记载在专利文献3(特许第2887949号公报)的图8等中。 如上所述,可识别记录介质的信息除了利用于盘目录以外,还利用于各种应用。 例如,可利用于用户对特定的记录介质及文件的存取履历的管理,或者在对特定记录介质分配电子数据时的分配目的地的确定和管理。 如上所述,至今提出了与各种各样的介质识别信息有关的方式,但哪个方式都存在问题。 在利用条形码信息的介质识别方式中,需要光拾波器和条形码信息的读取装置,存在再现装置的结构变得复杂的问题。即使在记录介质的表面或盒上粘贴IC存储卡,也需要专用的读取装置,存在相同的问题。 在如专利文献1所示的利用特殊的激光记录装置来热切光盘的反射膜的方式中,也需要特殊的制造设备,盘媒介的制造成本变高。而且,只能在制造记录介质时记录,这也成为问题。 再者,与利用上述条形码的方式不同,还可以用单一的光拾波器读取,但是,在与通常的光盘的管理信息不同的位置记录着介质识别信息,因此,与其对应,需要光拾波器的多余的存取工作,在盘媒介插入到记录再现装置时,用户等待的时间变长,操作性变差。 而且,作为再现装置的安装,还需要准备用于读取该介质识别信息的特殊的读取处理程序。 在作为卷标号等文件系统上的信息而保持介质识别信息的方式中,成为可由用户操作的数据,因此,有可能通过用户的误操作等而被重写。再者,通过对盘进行格式化,卷标号会消失,因此在连续的数据管理中难以使用。 在专利文献2的方式中,随着对记录介质的记录再现工作,缺陷列表信息自身发生变化,因此对目录数据难以使用介质识别信息。而且,专利文献2的缺陷列表信息自身中不进行替代处理,因此,其可靠性作为问题留下来了。 发明内容 本发明鉴于上述问题点,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记录介质、和可实现这样的记录介质的记录再现装置及记录再现方法,在该记录介质中,通过在记录有与记录介质有关的结构特征信息的区域记录介质识别信息,介质识别信息的可靠性提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涉及的记录再现装置具有:记录再现部,对记录介质进行信息的记录再现;以及控制部,控制上述记录再现部的工作;上述控制部控制上述记录再现部,以便在上述记录介质上的管理数据区域中的、记录有关于该记录介质的结构特征信息的区域的多处,重复地记录可识别每个上述记录介质的媒介识别信息。 另外,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涉及的第一个记录再现方法,包括:在记录介质上的管理数据区域中,对记录有关于该记录介质的结构特征信息的区域进行存取的步骤;在记录有上述结构特征信息的区域内的多处,重复地记录可识别每个上述记录介质的介质识别信息的步骤。 本发明涉及的第二个记录再现方法,包括:在记录介质上的管理数据区域中,对记录有关于该记录介质的结构特征信息的区域进行存取的步骤;将重复记录在记录有上述结构特征信息的区域内的多处、且可以识别每个上述记录介质的介质识别信息,从上述多处的至少一处开始再现的步骤。 而且,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涉及的记录介质是记录信息的记录介质,其具有:具有:记录用户数据的用户数据区域和记录管理数据的管理数据区域;在上述管理数据区域中的记录有关于该记录介质的结构特征信息的区域的多处,重复记录可以识别每个记录介质的介质识别信息。 再者,本发明涉及的主机装置是,对记录再现装置指示使用了记录介质的信息的记录再现,其具有:收发部,在与上述记录再现装置之间进行信息的收发;以及识别信息生成部,生成可以识别每个记录介质的介质识别信息的至少一部分,作为在上述记录介质的管理数据区域中重复记录到记录有关于该记录介质的结构特征信息的区域的多处的介质识别信息。 根据本发明,能够廉价地提供不使用特别的部件和装置就可以在记录介质中记录可靠性高的介质识别信息的记录再现装置。 而且,即使将记录介质格式化,也保持相同的介质识别信息,因此,可在记录介质的存在期间进行可靠的记录介质的识别。 再者,在记录介质的记录再现之前,还与记录介质的结构特征信息一起必须读取介质识别信息,因此不需要用于读取介质识别信息的多余的存取工作,可进行快速的设备工作开始和介质识别信息的输出。因此,可以提高用户的使用便利性。并且,不必对现有的设备进行较大变更,就可以实现那样的读取处理的安装。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涉及的记录再现装置的外观、和与关联设备间的接口的例示图。 图2(a)是表示可记录的盘媒介的记录区域的图。图2(b)是将在图2(a)中以同心圆状表示的导入区域、导出区域和数据区域横向配置的说明图。图2(c)是表示由逻辑扇区构成的盘媒介100的逻辑数据空间的图。 图3是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涉及的DMA的数据结构图。 图4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涉及的记录再现装置的功能的结构框图。 图5是用于说明表示格式化工作的流程的一例的图。 图6是用于说明表示介质识别信息的再现工作的流程的一例的图。 图7是表示在过去的盘媒介100中记录的目录和文件的分级结构的图。 图8是过去的目录数据的概念图。 图9是过去的DDS、PDL、及SDL的数据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涉及的记录再现装置包括对记录介质进行信息的记录再现的记录再现部、和控制上述记录再现部的工作的控制部,上述控制部对上述记录再现部进行控制,以便在上述记录介质上的管理数据区域中,将可以识别每个上述记录介质的介质识别信息重复地记录到记录有关于该记录介质的结构特征信息的区域的多个位置。管理数据区域是指,用于记录与用户数据不同的管理数据的区域。 最好是,记录着上述结构特征信息的区域,设置在由上述记录介质的多个扇区构成的纠错单位内。而且,上述纠错单位是例如ECC块。 而且,最好是,在上述结构中,当在记录有上述结构特征信息的区域中记录上述介质识别信息时,上述控制部判断介质识别信息是否已记录在该区域中,如果没记录介质识别信息,则控制上述记录再现部执行介质识别信息的记录。 进一步,最好是,上述结构还具备生成上述介质识别信息的至少一部分的识别信息生成部,上述记录再现部根据在上述识别信息生成部生成的信息来记录介质识别信息。 或者,最好是,上述结构还具有收发部,该收发部在与指示记录再现的主机装置之间进行信息的收发;上述记录再现部将至少在一部分包含通过上述收发部从主机装置接收的信息,作为上述介质识别信息记录至上述记录介质。 或者,最好是,在上述结构中,在记录有上述结构特征信息的区域记录上述介质识别信息时,上述控制部判断在该区域是否已经记录有介质识别信息,如果已记录有介质识别信息,则在该区域内记录相同的介质识别信息。 而且,最好是,上述结构中还具有存储器,在初始化上述记录介质时,上述控制部判断在该记录介质中的记录有上述结构特征信息的区域是否已记录有介质识别信息,如果已记录有介质识别信息,则向上述存储器存储该介质识别信息,在初始化结束之后,向上述区域再次记录存储在上述存储器中的介质识别信息。 本发明涉及的第一个记录再现方法,包括:在记录介质上的管理数据区域中,对记录有关于该记录介质的结构特征信息的区域进行存取的步骤;在记录有上述结构特征信息的区域内的多处,重复地记录可识别每个上述记录介质的介质识别信息的步骤。 最好是,在上述记录再现方法中,还包括在记录有上述结构特征信息的区域记录上述介质识别信息之前,判断在该区域是否已经记录有介质识别信息的步骤;在没有记录着介质识别信息时,执行上述介质识别信息的记录步骤。 最好是,在上述记录再现方法中,还包括在执行上述介质识别信息的记录步骤之前,生成上述介质识别信息的至少一部分的步骤。 最好是,在上述记录再现方法中,还包括在执行上述介质识别信息的记录步骤之前,从主机装置接收介质识别信息的至少一部分的步骤;在上述介质识别信息的记录步骤中,将至少在一部分包含从上述主机装置接收的信息的信息,作为上述介质识别信息记录至上述记录介质。 最好是,在上述记录再现方法中,还包括在执行上述介质识别信息的记录步骤之前,判断在记录有上述结构特征信息的区域是否已经记录有介质识别信息;如果已经记录有介质识别信息,则在上述介质识别信息的记录步骤中,在该区域内记录与已记录着的介质识别信息相同的介质识别信息。 最好是,在上述记录再现方法中,判断在该记录介质中的记录有上述结构特征信息的区域是否记录有介质识别信息,如果记录有介质识别信息,向上述存储器存储该介质识别信息的步骤;初始化上述记录介质的步骤;上述初始化结束之后,向记录有上述结构特征信息的区域再次记录存储在上述存储器中的介质识别信息的步骤。 本发明涉及的第二记录再现方法,包括:在记录介质上的管理数据区域中,对记录有关于该记录介质的结构特征信息的区域进行存取的步骤;将重复记录在记录有上述结构特征信息的区域内的多处、且可以识别每个上述记录介质的介质识别信息,从上述多处的至少一处开始再现的步骤。 最好是,在上述第二记录再现方法中,上述介质识别信息的再现步骤包括:在上述多处中的某处发生再现错误时,对上述多处中的其他处进行存取,尝试介质识别信息的再现的步骤。 最好是,在上述第二记录再现方法中,包括:所述介质识别信息的再现步骤包括:将记录在上述记录介质的多处的结构特征信息全部再现的步骤;对再现的上述结构特征信息实施纠错处理的步骤;从经过上述纠错处理后正常地再现的结构特征信息中读取介质识别信息的步骤。最好是,还包括对经过上述纠错处理后正常地再现的结构特征信息的数量进行计数,在该数值比预定的基准小的情况下,判断为记录介质中存在异常的步骤。 本发明涉及的记录介质是记录信息的记录介质,具有:记录用户数据的用户数据区域和记录管理数据的管理数据区域;在上述管理数据区域中的记录有关于该记录介质的结构特征信息的区域的多处,重复记录可以识别每个记录介质的介质识别信息。 最好是,在上述记录介质中,记录有上述结构特征信息的区域,设置在由上述记录介质的多个扇区构成的纠错单位内。上述纠错单位例如是ECC块。 本发明涉及的主机装置是对记录再现装置指示使用了记录介质的信息的记录再现的主机装置,其具有:收发部,在与上述记录再现装置之间进行信息的收发;以及识别信息生成部,生成可以识别每个记录介质的介质识别信息的至少一部分,作为在上述记录介质的管理数据区域中重复记录到记录有关于该记录介质的结构特征信息的区域的多处的介质识别信息。 下面,参照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 (第一实施方式) 图1是本发明的记录再现装置的一例,是用于说明盘记录装置的外观和与关联设备间的接口的一例的图。 如图1所示,盘记录装置中装填作为记录介质的盘媒介,进行视频信息等的记录再现。 输入到盘记录装置中的视频信息,有来自模拟广播的模拟信号和来自数字广播的数字信号。通常,模拟广播由内置在电视装置中的接收器接收并解调,并作为NTSC方式等的模拟视频信号输入到盘记录装置。而且,数字广播由作为接收器的STB(Set Top Box,机顶盒)解调成数字信号,并输入到盘记录装置进行记录。 而且,盘记录装置还具有再现记录了视频信息的盘媒介、并向外部输出再现的视频信息的功能。输出的信号也与输入的信号同样,有模拟信号和数字信号两种。如果是模拟信号,直接输入到电视装置,如果是数字信号,经STB转换成模拟信号后输入到电视装置,在电视装置中作为图像显示。 再者,作为利用盘媒介的记录再现装置的其他例,还有光盘摄录影装置。光盘摄录影装置是在盘记录装置中组合了由透镜和CCD构成的摄像机装置的装置,将由摄像机装置拍摄的动态图像编码后,向盘媒介记录。 作为本发明的记录再现装置的另一个例子,还存在作为面向个人计算机(PC)的外围设备的记录再现装置,由此,在PC上可以进行视频信息或其他数据的记录再现或编辑等。 视频信息通常是动态图像,另外,有时也可以是声音信息或静止图像。例如,用光盘摄录影装置的摄像功能记录静止图像的场合。 记录再现装置和其他设备(例如STB或PC等)间的数字接口,有IEEE1394、ATAPI、SCSI、USB、以太网(注册商标)等有线局域网、无线局域网等。 如背景技术中所述的目录数据被保持在盘记录装置或光盘摄录影装置、PC等内置的HDD或不易实性半导体存储器等中。或者,有时也存储在特定的盘媒介或半导体存储器等可拆卸的记录介质中。 图2(a)及图2(b)是表示本发明的记录介质的一例即盘媒介的外观和数据结构的图。虽然在本图中没有表示,但如DVD-RAM这样的盘媒介,有时会以保护记录面为目的、在收容于盒中的状态下被装填到记录再现装置中。 图2(a)是表示可记录的盘媒介100的记录区域的一例的图。在图2(a)的例子中,作为管理数据区域的导入区域101在最内侧,导出区域103在最外侧,其间配置着作为用户数据区域的数据区域102。 导入区域101记录着进行数据的记录再现的光拾波器存取盘媒介100时用于稳定伺服所必需的基准信号和其他种类信号等。导出区域103中也记录着与导入区域101相同的基准信号等。 图2(b)是将在图2(a)中按同心圆状表示的导入区域101、数据区域102和导出区域103横向配置的说明图。 在导入区域101、数据区域102和导出区域103上,用称为物理扇区的管理单位进行管理,向各区域的存取或数据的配置以该物理扇区为单位进行。物理扇区中分配了连续的物理扇区号(PSN:Physical SectorNumber)。 并且,由多个物理扇区构成一个ECC(纠错码)块(或者,称为ECC分组)。通过把ECC块作为一个单元来实施纠错处理,提高记录再现的数据的可靠性。 作为盘媒介的一例的DVD-RAM盘的情况下,扇区的大小是2KB,以16扇区=1ECC块构成。此扇区大小对应盘媒介100的种类,1扇区可以是512B(字节),也可以是8KB等。 而且,ECC块也可以是1扇区、16扇区、32扇区等。今后随着记录介质的存储容量密度的增大,可预见构成扇区大小及ECC块的扇区数增加。 在分配了物理扇区的区域内,将用户数据记录中使用的扇区作为逻辑扇区进行管理。逻辑扇区中,分配了连续的逻辑扇区号(LSN:LogicalSector Number)进行管理。 导入区域101和导出区域102在其内部具有多个缺陷管理区域(DMA:Defect Management Area)。 DMA是记录有如下信息的区域:表示在盘媒介上发生缺陷的物理扇区(或者ECC块)的位置的缺陷位置信息;表示代替该缺陷扇区(或者缺陷块)的物理扇区(或者ECC块)是否在后述的代替区域的哪一个中存在的代替位置信息。 并且,在下面的说明中,以扇区为单元记述缺陷管理机构,也可以按ECC块为单元进行缺陷管理。 并且,以ECC块为单元进行缺陷管理时,缺陷位置信息及代替位置信息分别表示对应的ECC块的开头物理扇区。 数据区域102在其内部具有代替区域和用户区域。代替区域是存在缺陷扇区时代替使用的区域,被设置在数据区域中的特定区域。用户区域是指文件系统可作为记录用区域利用的区域。 图2(c)是表示在逻辑扇区空间上构成的盘媒介的逻辑数据空间。逻辑数据空间称为卷空间,记录着数据文件等的用户数据。 在卷空间中,用文件系统管理记录的数据。即,在卷空间内的分区空间内记录着用于将存储数据的一组扇区作为文件、再将一组文件作为目录进行管理的信息,用于管理分区空间等的卷结构信息被记录在卷区域的开头和末端。 在DVD-RAM等盘媒介中,文件系统一般使用称为UDF的、依照ISO13346标准的文件系统。在UDF的分区空间中,按数据存取的单位来分配逻辑块号(LBN:Logical Block Number),进行数据配置和管理。 图3是表示本实施方式中的DMA的数据结构一例的图。 DMA200包括定义了盘媒介100的结构特征信息的DDS201(DiscDefinition Structure)和作为缺陷列表的PDL202及SDL203。 DDS201包括DDS标题、分区信息、对缺陷列表的位置信息(开头地址)、介质识别信息210等。 DDS标题中包含表示该扇区为DDS的DDS识别符,和每当DDS201或PDL202的数据被重写时进行加算的更新次数计数值等。 分区信息中记录着该盘媒介的代替区域的开始地址和容量、代替区域的使用状况、用户区域的开始地址等。 介质识别信息210是该盘媒介所固有的信息,作为用于从其它盘媒介识别该盘媒介的信息,通过后述的本实施方式的记录再现装置记录着序列号或随机数、批号、或者制造了该盘媒介的生产商的生产代码等。再者,在介质识别信息210中还包含着表示在其中包含的信息是否有效的标志信息。 在PDL202中存放着PDL标题和PDL条目的列表(PDL列表)。PDL标题中记录着用于表示此扇区是PDL的开头的识别符和PDL列表的列表长度等。PDL列表具有多个PDL条目,各PDL条目具有一个缺陷扇区的位置信息。PDL列表中登录着在检验(Certification)(盘检查)时检测出的缺陷扇区。 SDL203的开头中存放着SDL标题和SDL条目的列表(SDL列表)。SDL标题记录用于表示此扇区是SDL的开头的识别符和每当SDL203的数据被重写时进行加算的更新次数计数值、SDL列表的列表长度等。SDL列表具有多个SDL条目,各SDL条目由两个扇区的位置信息构成。 第一位置信息是缺陷扇区的位置信息,第二位置信息具有代替此缺陷扇区的代替区域中的代替扇区的位置信息。 如图2(b)所示,DMA200被重复记录在盘媒介100的导入区域101及导出区域103的多处(DMA200#1~DMA200#4)。由此,确保DMA内的数据的可靠性。并且,在图2(b)的例子中,表示在导入区域101的两处、导出区域103的两处,合计在四处重复记录DMA200的例子,但DMA的记录位置不局限于此具体例。例如,也可以在导入区域101及导出区域103的每个中的三处以上记录DMA。而且,也可以仅在导入区域101或导出区域103的某一个中的两处以上记录DMA。或者,也可以在导入区域101和导出区域103的每个的各一处,合计两处记录DMA。 在格式化(盘初始化)处理中记录DDS201和PDL202,在格式化处理及记录再现处理中检测出缺陷扇区时,SDL203被更新记录。 并且,DDS201、PDL202及SDL203记录在各自独立的ECC块内。 为了使各自的数据容量符合ECC块的容量,在各结构的最后设置预留区域(例如全部记录00h的区域)。或者,也可以代替预留区域,记录介质识别信息210以外的介质固有信息。并且,介质识别信息以外的介质固有信息是,例如包含与该盘媒介100的记录或再现时的激光功率有关的信息等。 图4是表示本实施方式涉及的记录再现装置300的一个构成例的框图。记录再现装置300根据来自主机部350的命令,对盘媒介100进行数据的记录或再现。 控制器301是使用存储在其内部的控制程序、并通过内部总线来控制记录再现装置300整体的电路。 驱动装置303(记录再现部)中包含着光拾波器(未图示)等,对盘媒介100执行数据的记录再现工作。 存储器304是保存各种数据的存储电路。例如,暂时保存从盘媒介100读取的扇区数据,或者暂时保存向盘媒介100记录之前的数据,或者在控制器301进行处理时保存临时信息。 再者,如下面所述,还使用于保存管理信息的用途,该管理信息管理从盘媒介100读取的DMA200#1~200#4的数据和这些数据的状态。 记录再现控制电路305(控制部)接受来自控制器301的指示,控制驱动装置303向盘媒介100记录数据、或进行数据的再现和地址数据的解调。 ECC处理部306在数据记录工作中附加对由多个扇区数据构成的记录数据的纠错码,在数据再现工作中进行对由多个扇区数据构成的再现数据的纠错处理。在数据再现工作中检测到不能纠正的错误时,向控制器301通知不能纠正的情况。 主机接口307是如SCSI或ATAPI那样的接口,与主机部350连接,控制与主机部350之间的命令、用户数据、或者状态等的传送工作。 主机部350是构成包含记录再现装置300的盘记录装置或PC等设备的其他部分,例如包括进行整个系统的控制的系统控制部351、用户接口部352、显示部353、可以进行AV数据的连续记录再现的轨道缓冲器354、AV数据的编码器355、解码器356等。 接着,使用图4说明对盘媒介100的各种工作的概要。 [向用户区域的记录工作] 首先,说明向盘媒介100的用户区域的记录工作的情况。 向用户区域的记录工作的情况下,从主机部350经主机接口307传送记录命令和记录数据。 控制器301解释从主机部350接受的记录命令,经内部总线302将记录数据存储倒存储器304。 控制器301控制ECC处理部306,对由存储在存储器304中的多个扇区构成的数据组附加纠错码。 控制器301控制记录再现控制电路305和驱动装置303,在由记录命令指示的扇区位置,记录从存储器304经内部总线302读取的已附加了纠错码的记录数据。 [DMA的记录工作] 接着,说明向盘媒介100的DMA记录工作的情况。 控制器301解释记录命令的参数,判断为需要DMA的记录。 控制器301控制ECC处理部306,对在存储于存储器304的DMA中记录的数据,附加纠错码。 控制器301控制记录再现控制电路305和驱动装置303,在盘介质100的用于记录DMA的区域,记录从存储器304经内部总线302读取的已附加了纠错码的记录数据。 [用户区域的再现工作] 下面,说明用户区域的再现工作的情况。 用户区域的再现工作的情况下,从主机部350经主机接口307传送再现命令。 控制器301在解释成已接受了再现命令时,控制记录再现控制电路305,从再现命令所指示的盘媒介100上的位置开始,再现再现命令所指示的容量的数据,经内部总线302传递给ECC处理部306。ECC处理部306进行再现数据的纠错,并存储在存储器304中。 控制器301经内部总线302和主机接口307,从存储器304向主机部350传送再现数据。 [DMA的再现工作] 下面,说明DMA的再现工作的情况。 控制器301解释再现命令的参数,判断为需要DMA的再现。 控制器301控制记录再现控制电路305,从DMA再现数据,经内部总线302,在ECC处理部306进行纠错,存储到存储器304。 [核实工作] 下面,说明核实工作。 核实工作是如下的处理,即,在进行对盘媒介100的记录工作后,通过从该盘媒介100中与通常的再现工作相同地再现数据,确认数据已正确地记录的处理。 [格式化工作] 下面,说明对盘媒介100的格式化工作。格式化工作是指进行盘媒介100的初始化。 在格式化工作中,各DMA中记录着DDS201、PDL202和、SDL203。关于格式化工作,在后面进一步详细叙述。 [启动工作] 下面,说明启动工作的动作。 启动工作是指,在记录再现装置300的复位时或盘媒介100的交换时等,为了实施对盘媒介100的数据的记录再现工作而读取包含DMA的盘媒介100的管理信息。 [SDL更新工作] 下面,说明SDL更新工作。 SDL的更新工作是指,在对盘媒介100的记录再现工作中检测出新的缺陷扇区时,更新盘媒介100上的SDL的信息。 SDL信息的更新是指,向图3的SDL列表追加登录新的条目(检测出的缺陷扇区的管理信息)。 以上是本实施方式涉及的记录再现装置300的主要工作的概略说明。 下面,参照图5的流程来说明本实施方式的记录再现装置300所执行的格式化处理的工作的详细内容。 [S101:格式化参数的设定] 主机部350对记录再现装置300发行设定了格式化工作中的控制参数即格式化参数的格式化命令。 接受了格式化命令的控制器301解释格式化命令,取得格式化参数的值。 以后的格式化工作按照此格式化参数实施。 格式化参数中包含例如是否有后述的检验执行的指定、具有缺陷扇区的DMA的容许数等。 再者,在格式化参数中还包含与介质识别信息210的记录有关的参数。此参数中,在没有记录介质识别信息210时包含是否记录新的介质识别信息210的选择参数,和新记录介质识别信息210时的、与应该记录的介质识别信息的生成方法有关的参数等。 与新的介质识别信息210的生成有关的参数是指,介质识别信息210是在记录再现装置300的内部生成、还是从主机部350提供的选择参数等。从主机部350提供介质识别信息210时,也可以在格式化参数中包含介质识别信息210的值本身。 并且,主机部350不提供特定的格式化参数时,即指示了利用默认值的格式化执行时,控制器301设定存储在其内部的格式化参数的默认值。 在图5的说明中,利用默认值的格式化工作由主机部350指示。 [S102:全部DMA的读取] 控制器301按照DMA200#1、DMA200#2、DMA200#3、DMA200#4的顺序读取所有DMA的数据。 [S103:介质识别信息的有效性判断] 控制器301调查在步骤S102读取的DMA数据中包含的介质识别信息210是否为有效的值。 是否记录着有效的介质识别信息210的判断,可以通过在介质识别信息210中设置表示该值的有效性的标志信息来判别。或者,还可以通过向该扇区事先记录表示介质识别信息210无效的规定值进行判别。例如将00h这样的值设定为无效数据,进行记录即可。 然后,根据格式化参数确定介质识别信息210的处理方法。如上所述,在此说明利用默认值的格式化工作。 介质识别信息210的默认处理方法是例如下面这样的处理。即,在DMA数据中没有包含有效的介质识别信息210时,进行新的设定;在包含时,保持该值。 这样,在图5中,在控制器301判断为已经记录了有效的介质识别信息210的情况下,在不进行介质识别信息210的变更而在存储器304中保持介质识别信息210的状态下进入步骤S105。另一方面,在判断为没有记录有效的介质识别信息210的情况下,进入步骤S104。 [S104:介质识别信息的新设定] 控制器301确定新记录的介质识别信息的值。介质识别信息210的值的确定方法由格式化参数指定。 在此,说明作为确定方法的默认值,指定了控制器301生成介质识别信息210的方法的情况。 在控制器301确定介质识别信息210的值的情况下,控制器301生成可识别多个识别介质彼此的值。 作为生成该值的方法,例如可以利用将该时刻的时间信息、或以太网(注册商标)和IEEE1394等的数字接口电路本身具有的MAC地址或器件ID等作为介质识别信息的方法。并且,也可以将这些值直接作为介质识别信息使用,也可以使用实施了某种运算处理的结果。 而且,最好是保证介质识别信息保是不重复的值,但是,如果使用位数足够多的随机数或序列号等,在实用上可没有问题地识别多个识别介质,则可以利用其他方法确定介质识别信息210的值。 在此确定的介质识别信息的值,被设定为存储器304中的DDS数据。 [S105:全部DMA的无效化] 控制器301按照DMA200#1、DMA200#2、DMA200#3、DMA200#4的顺序将所有的DMA200无效化。即控制器301对各DMA记录无效的数据。例如在DMA记录作为DMA的数据值无效的00h或如FFh这样的假数据。 但是,此时,对于记录介质识别信息210的扇区,将在步骤S103或步骤S104中保存着的值再次记录到相同的扇区中。 并且,通过在该时刻将所有DMA无效化,即使在后述的处理中发生没有预见的中断,也能够防止丢失已经确定的介质识别信息210。再者,还可以设定成不发生DMA信息的矛盾。 [S106:错误判断] 如果在用于DMA无效化的数据的记录中、或其后的核实处理中发生了错误,则作为格式化错误进入步骤S111。否则,进入步骤S107。 [检验] 由格式化参数指定了检验的执行的情况下,执行对用户区域全体的测试数据的记录处理和核实处理。在该处理中检测出的缺陷扇区的管理信息被保存在存储器304中的PDL数据中。 [S108:全部DMA区域的记录] 控制器301生成与检验的结果对应的DMA数据,保存在存储器304中。而且,对该存储器304上的DMA数据,设定在步骤103或者步骤S104保存在存储器304中的介质识别信息210的值。然后,控制器301按照DMA200#1、DMA200#2、DMA200#3、DMA200#4的顺序,对所有DMA记录保存在存储器304中的DMA数据。 [S109:错误判断] 如果在DMA数据的记录中或在其后面的核实处理中发生了错误,则作为格式化错误进入步骤S111。否则,进入步骤S110。 [S110:正常结束报告] 控制器301向主机部350报告命令的正常结束。 [S111:错误报告] 控制器301向主机部350报告格式化错误的发生。 在记录再现装置300中,利用如上所述的步骤执行格式化处理。 如上所述,通过在DDS中设置如介质识别信息210这样的记录介质固有的信息、并重复记录到盘媒介100的多处,不用特殊的装置就可以保持高可靠性地记录介质识别信息210。 而且,在上述的步骤S104中,作为默认的处理方法,说明了控制器301生成介质识别信息210的情况。但是,介质识别信息210的确定不局限于上述方法,也可以是,主机部350向记录再现装置300明示地提供介质识别信息210的值,作为格式化命令的参数,或者作为专用的命令。或者,也可以是,组合从主机部350提供的介质识别信息210的值的一部分、和在记录再现装置300内生成的介质识别信息210的值的一部分,来生成介质识别信息210全体。 而且,在上述格式化参数中,即使没有记录有效的介质识别信息210,也可以进行不重新记录介质识别信息210的设定。此时,即使介质识别信息210无效,也从步骤S103进入步骤S105,在余下的步骤中,在介质识别信息210依旧无效的状态下进行处理。 下面,参照图6的流程说明本实施方式的记录再现装置300在复位时和盘插入时、或者因来自主机部350的请求等,执行介质识别信息210的再现的介质识别信息再现处理。 [S201:再现DDS] 控制器301控制记录再现控制电路305,再现DDS201,向存储器304存储该数据。 [S202:检验再现数据] ECC处理部306对DDS201的数据进行纠错处理,进行再现数据是否正常的判断。 [S203:输出介质识别信息] 如果正常地再现DDS201,则控制器301从存储器304内的DDS数据中取出介质识别信息210,经主机接口307向主机部350传送介质识别信息210。 [S204:报告再现错误] 如果没正常地再现DDS201,那么控制部301向主机部350报告再现错误。 而且,在发生了再现错误时,从重复记录在盘媒介100的多处的DMA200中的、记录在其他位置的DMA200中再次读出DDS201,重复上述的步骤。例如,当最初再现DMA200#1而出现再现错误时,下一次尝试从DMA200#2开始的DDS201的再现。 然后,在盘媒介100上的所有DDS201没正常地再现时,控制器301向主机部350报告媒介错误。 或者,也可以是,最初从所有的DMA200#1~DMA200#4开始再现DDS后实施纠错处理,从正常地再现的DDS数据中取出介质识别信息210。 此时,也可以是,计数正常地再现的DDS数据的数量,当该数量没有超过事先规定的基准时,认为是媒介错误。 利用以上说明的步骤,执行从重复记录在盘媒介100中的DDS201开始再现介质识别信息210的处理。 在具有缺陷管理机构的盘媒介100中,为了进行对正确数据的存取,在盘媒介100的插入时必须读取DMA。而且,从盘媒介100的数据读取按照ECC块的单位进行,因此,通过在DDS中存储介质识别信息210,在盘媒介100的插入时能够立即认识介质识别信息210。 因此,可以迅速响应来自主机部350的对介质识别信息210的再现请求。其结果,对于利用介质识别信息210的各种应用(例如,盘媒介内的数据文件的目录化等),可以提供高的便利性。 再者,DDS的读取本身是记录再现装置通常具备的功能,因此,读取介质识别信息210的功能不需进行大幅度的处理程序的追加就可以实现。 下面,记述SDL203的更新处理。 在对盘媒介100进行记录再现处理时,如果新检测出缺陷扇区,则该缺陷扇区被登录到SDL203,并分配代替扇区。 如上所述,DDS201、PDL202及SDL203被登录在各自独立的ECC块中,因此SDL203的改写时,DDS201和PDL202不受影响。因此,一旦进行了记录的介质识别信息210,在通常的数据记录再现中不会被破坏,可靠性不会下降。 而且,在图5格式化时记录介质识别信息210,但不仅仅局限于格式化时,根据来自主机部350的专用命令的指示等,也可以与格式化处理相独立地只记录介质识别信息210。 并且,在上述的实施方式,在DMA200中记录了DDS201、PDL202、SDL203,但是,也可以是例如没有PDL202的盘媒介100。 生产上的利用可能性 本发明涉及的记录介质具有介质固有信息(例如介质识别信息),在需要识别记录介质的应用程序,例如盘目录或记录介质的利用履历管理等的实现中是有用的。
《记录再现装置及记录介质.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记录再现装置及记录介质.pdf(40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提供一种记录再现装置,具有对盘媒介(100)进行信息的记录再现的驱动装置(303)和控制驱动装置(303)的工作的记录再现控制电路(305)。记录再现控制电路(305)控制驱动装置(303),以便在上述盘媒介(100)上的管理数据区域中的、记录有关于该盘媒介的结构特征信息的区域的多处,重复地记录可识别盘媒介的每个的媒介识别信息。。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