涡轮混流式井下动力增压钻具.pdf

上传人:zhu****69 文档编号:1424320 上传时间:2018-06-14 格式:PDF 页数:9 大小:558.9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420077089.7

申请日:

2014.02.24

公开号:

CN203701950U

公开日:

2014.07.09

当前法律状态:

终止

有效性:

无权

法律详情:

未缴年费专利权终止IPC(主分类):E21B 4/02申请日:20140224授权公告日:20140709终止日期:20170224|||著录事项变更IPC(主分类):E21B 4/02变更事项:发明人变更前:王志浩变更后:刘忠 王志浩|||授权

IPC分类号:

E21B4/02

主分类号:

E21B4/02

申请人: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发明人:

王志浩

地址:

102249 北京市昌平区府学路18号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代理人: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实用新型为涡轮混流式井下动力增压钻具,该钻具包括壳体和输出轴,输出轴上端与驱动部件连接,下部连接有钻头;输出轴与壳体间、输出轴下部内设有钻井液过流通道,过流通道与钻头上设有的容置空间连通;钻头设有第一喷嘴和第二喷嘴,第二喷嘴与容置空间连通;输出轴由下向上设有中心孔,中心孔上端设有与输出轴外壁导通的第一过流孔,输出轴下部与钻头之间连接有高压合金钢管,钢管内由下向上设有钻井液高压流道;中心孔底端通过高压合金钢管内钻井液高压流道、第一射流孔与第一喷嘴连通;输出轴上套设有一混流泵,混流泵的进液处与过流通道连通,混流泵的出液处与中心孔上端的第一过流孔导通,增压后的液体由第一喷嘴射出。本实用新型在钻井液驱动钻头破岩同时,由混流泵加压部分钻井液进行高压射流辅助破岩,以实现机械和水力联合破岩。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涡轮混流式井下动力增压钻具,所述钻具包括有壳体,壳体内设有输出轴,所述输出轴上端通过联轴器与上方驱动部件连接,输出轴下部固定套设有钻头;其特征在于:所述输出轴与壳体之间、输出轴下部内设有钻井液过流通道,输出轴下部钻井液过流通道与钻头上部设有的容置空间连通;钻头下部设有第一喷嘴和第二喷嘴,所述第二喷嘴通过钻头上的第二射流孔与容置空间连通;所述输出轴内由下向上设有中心孔,中心孔上端设有与输出轴外壁导通的多个第一过流孔,输出轴下部与钻头之间连接有高压合金钢管,高压合金钢管内由下向上设有钻井液高压流道;所述中心孔底端通过高压合金钢管内钻井液高压流道、第一射流孔与第一喷嘴连通;位于壳体内的输出轴上套设有一混流泵,所述混流泵的进液处与钻井液过流通道连通,混流泵的出液处与中心孔上端的第一过流孔导通,增压后的液体顺序通过第一过流孔、中心孔、高压合金钢管内钻井液高压流道和第一射流孔由第一喷嘴射出。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涡轮混流式井下动力增压钻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井下钻具为涡轮钻具,由涡轮在井下提供动力,该动力一部分带动钻头旋转,一部分带动混流泵叶轮旋转对部分钻井液进行加压。

说明书

涡轮混流式井下动力增压钻具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关于一种井下钻具,尤其涉及一种实现机械和水力联合破岩的涡轮混流式井下动力增压钻具。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浅层油气资源的不断枯竭,在深部硬地层条件下寻找开发油气资源是目前油气开采的重要工作。在深井钻探中,随着井眼轨迹和井身结构的复杂程度不断增加,钻压的传递和施加非常困难,严重降低了破岩效率和机械钻速。研究新的破岩方法、形成新的钻井技术,以提高钻井效益,已成为钻井工程领域面临的事关可持续发展的战略任务。实验和研究表明,井下动力钻具和超高压喷射钻井技术相结合,能很好解决上述问题。
涡轮钻具是一种将钻井液所具有的水力能转换成涡轮轴上的机械能并由涡轮轴带动钻头旋转的水力机械;如图3所示,现有典型的涡轮钻具7包括有壳体71,壳体内壁设有涡轮定子73,壳体71中设有涡轮轴72,涡轮轴72上设有与涡轮定子73配合的涡轮转子74,涡轮轴72底部通过联轴器75与输出轴76连接;所述钻头77上设有普通喷嘴771,输出轴76中轴向设有连通的中心孔761、762,输出轴中心孔761上端贯通输出轴外壁并与钻井液流通通道导通;其主要工作原理是,钻井液自钻杆(图中未示出)输入到涡轮钻具,当钻井液从涡轮定子与涡轮转子之间流入时,由于液流方向和速度的改变,会在涡轮转子上产生推力,迫使涡轮转子旋转,从而带动涡轮轴(主轴)及钻头旋转,以实现钻进;同时,钻井液通过中心孔761、762和普通喷嘴771流出,清洁井底,携带岩屑。
但是,涡轮钻具中钻井液压降较大,降低了钻头的水马力,提速效果不明显,通过大量研究与现场试验发现机械破岩配合超高压喷射钻井技术能大幅度提高钻井速度。目前使用较多的超高压喷射钻井技术是井下增压超高压射流钻井技术,该技术不需要额外的地面设备,易于将常规钻井方式转向超高压射流钻井方式,安全可靠,代表了超高压射流增压方式研究的发展趋势。
现有的井下增压器主要有:旁通式井下增压器,利用大面积推小面积增加压力;射 流式井下增压器,利用压差使活塞上下运动对钻井液进行加压;钻柱减振式井下增压器,利用钻柱振动,使活塞上下运动对钻井液进行加压;离心式井下增压器,利用离心泵对钻井液进行加压;螺杆式井下增压器,利用动力转换体将旋转接头的旋转运动转换为柱塞的往复运动对钻井液进行加压;分隔式井下增压器,运用流体液压传递原理,利用隔膜的软活塞特性对钻井液进行加压;水力增压式井下增压器,利用流体的卷吸作用和激励作用实现增压。但是,上述大多数现有技术只是依靠钻柱旋转带动钻头旋转,钻杆寿命低,易发生井下事故,且有效加压时间较短,效率较低。
由此,本发明人凭借多年从事相关行业的经验与实践,提出一种涡轮混流式井下动力增压钻具,以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涡轮混流式井下动力增压钻具,将涡轮钻具与混流泵有机结合,由钻井液推动涡轮提供动力,在驱动钻头旋转破岩的同时,驱动混流泵加压部分钻井液,进行高压射流辅助破岩,实现机械和水力联合破岩,以提高钻井效率。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涡轮混流式井下动力增压钻具,所述钻具包括有壳体,壳体内设有输出轴,所述输出轴上端通过联轴器与上方驱动部件连接,输出轴下部固定套设有钻头;所述输出轴与壳体之间、输出轴下部内设有钻井液过流通道,输出轴下部钻井液过流通道与钻头上部设有的容置空间连通;钻头下部设有第一喷嘴和第二喷嘴,所述第二喷嘴通过钻头上的第二射流孔与容置空间连通;所述输出轴内由下向上设有中心孔,中心孔上端设有与输出轴外壁导通的多个第一过流孔,输出轴下部与钻头之间连接有高压合金钢管,钢管内部有钻井液高压流道;所述中心孔底端通过高压合金钢管内部钻井液高压流道、钻头上的第一射流孔与第一喷嘴连通;位于壳体内的输出轴上套设有一混流泵,所述混流泵的进液处与钻井液过流通道连通,混流泵的出液处与中心孔上端的第一过流孔导通,增压后的液体顺序通过第一过流孔、中心孔、高压合金钢管内部钻井液高压流道和第一射流孔由第一喷嘴射出。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较佳实施方式中,所述井下钻具为涡轮钻具,由涡轮在井下提供动力,该动力一部分带动钻头旋转,一部分带动混流泵叶轮旋转对部分钻井液进行加压。
由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涡轮混流式井下动力增压钻具,在输出轴带动钻头转动破岩的同时,一部分钻井液流经过流通道、第二过流孔、容置空间和第二射流孔由第二喷嘴中喷出,清洁井底,携带岩屑;另一部分钻井液从混流泵的进液处进入泵体,增压后 的液体从混流泵的出液处流出,并顺序通过第一过流孔、中心孔、高压合金钢管内部钻井液高压流道和第一射流孔由第一喷嘴射出,进行水力辅助破岩,由此实现水力机械联合破岩,提高钻进速度。
附图说明
以下附图仅旨在于对本实用新型做示意性说明和解释,并不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其中:
图1A:为本实用新型涡轮混流式井下动力增压钻具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1B:为图1A中B-B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混流泵叶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现有涡轮钻具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特征、目的和效果有更加清楚的理解,现对照附图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A所示,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涡轮混流式井下动力增压钻具100,所述钻具包括有壳体1,壳体1内设有输出轴2,所述输出轴2上端通过联轴器与上方驱动部件6连接,输出轴2下部固定套设有钻头4;所述输出轴2与壳体1之间设有钻井液过流通道I,输出轴2下部内设有钻井液过流通道32,输出轴2下部设有第二过流孔23,所述钻头4上部设有容置空间43,所述过流通道I与容置空间43由第二过流孔23连通;钻头4下部设有第一喷嘴41和第二喷嘴42,所述第二喷嘴42通过钻头上的第二射流孔421与容置空间43连通;所述输出轴2内由下向上设有中心孔22,中心孔22上端设有与输出轴2外壁导通的多个第一过流孔21;输出轴2下部与钻头4之间连接有高压合金钢管3,高压合金钢管3内由下向上设有钻井液高压流道31;所述中心孔21底端通过钻井液过流通道31、钻头上的第一射流孔411与第一喷嘴41连通;位于壳体1内的输出轴2上套设有一混流泵5,所述混流泵5的进液处与钻井液过流通道I连通,混流泵5的出液口与中心孔22上端的第一过流孔21导通;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喷嘴42为普通的低压喷嘴,第一喷嘴41为高压射流喷嘴。由上述结构,在输出轴2带动钻头4转动破岩的同时,一部分钻井液流经过流通道I、第二过流孔23、容置空间43和第二射流孔421 由第二喷嘴42中喷出,清洁井底,携带岩屑;另一部分钻井液从混流泵5的进液处进入泵体,增压后的液体从混流泵5的出液处流出,并顺序通过第一过流孔21、中心孔22、钻井液高压流道31和第一射流孔411由第一喷嘴41射出,进行水力辅助破岩,由此实现水力机械联合破岩,提高钻进速度。
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1A所示,所述井下钻具为涡轮钻具,所述输出轴2上端通过联轴器61与涡轮轴63连接,涡轮轴63上设有涡轮转子631,壳体1内设有与涡轮转子631对应的涡轮定子632。钻具工作时,钻井液进入涡轮定子632,涡轮定子632使钻井液按一定的方向和速度进入涡轮转子631,驱动涡轮转子631旋转,将钻井液的液体能量转变为机械能量,使涡轮轴63转动并传递给输出轴2使输出轴旋转;输出轴2带动混流泵5对部分钻井液进行加压,被加压的钻井液通过第一喷嘴41喷出;同时,输出轴2带动钻头4旋转,旋转的钻头4和第一喷嘴41喷出的钻井液共同作用,实现水力机械联合破岩,能够有效提高钻进速度;未被加压的钻井液则经过过流通道I、第二过流孔23、容置空间43和第二射流孔421由第二喷嘴42中喷出,清洁井底,携带岩屑,由此提高钻井效率。
进一步,所述输出轴2安装有径向止推轴承62,径向止推轴承62外缘设有与所述钻井液过流通道I导通的多个孔道621。
进一步,如图2,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混流泵5包括设有多上部叶轮52与下部叶轮55,当叶轮旋转时,对液体作用有轴向推力与离心力,将机械能转变为部分钻井液动能,对部分钻井液进行加压。
进一步,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混流泵上部叶轮52与下部叶轮55设在混流泵5泵筒54的内;所述泵筒54与壳体1内壁之间具有环形空间O(该环形空间O构成了钻井液过流通道I的一部分);泵筒54上部、中部外缘分别连接与壳体1内壁固定连接的环形体51、53;所述环形体51、53对应所述环形空间O设置,环形体51、53上分别设有多个上下贯通的第一透孔511、531;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环形体51与环形体53之间设有第二调节筒56。
由上所述,本实施方式中的涡轮混流式井下动力增压钻具将涡轮钻具与混流泵有机结合,提供了一种水力机械联合破岩的新式井下动力增压钻具;该钻具工作时,钻井液进入涡轮定子,涡轮定子使钻井液按一定的方向和速度进入涡轮转子,驱动涡轮转子旋转,将钻井液的液体能量转变为机械能量,使涡轮轴转动并传递给输出轴使输出轴旋转;输出轴带动混流泵的叶轮旋转,对部分钻井液进行加压,被加压的钻井液通过输出轴的第一过流孔、中心孔、高压合金钢管内钻井液高压流道、钻头的第一射流孔和第一喷嘴 喷出,进行水力辅助破岩;同时,输出轴带动钻头旋转,旋转的钻头和第一喷嘴喷出的钻井液共同作用,实现水力机械联合破岩,有效提高了钻进速度;未被加压的钻井液则经过过流通道、第二过流孔、容置空间和第二射流孔由第二喷嘴中喷出,清洁井底,携带岩屑,由此提高钻井效率。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示意性的具体实施方式,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任何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和原则的前提下所作出的等同变化与修改,均应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涡轮混流式井下动力增压钻具.pdf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涡轮混流式井下动力增压钻具.pdf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涡轮混流式井下动力增压钻具.pdf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涡轮混流式井下动力增压钻具.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涡轮混流式井下动力增压钻具.pdf(9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授权公告号 CN 203701950 U(45)授权公告日 2014.07.09CN203701950U(21)申请号 201420077089.7(22)申请日 2014.02.24E21B 4/02(2006.01)(73)专利权人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地址 102249 北京市昌平区府学路18号中国石油大学(北京)(72)发明人王志浩(54) 实用新型名称涡轮混流式井下动力增压钻具(57) 摘要本实用新型为涡轮混流式井下动力增压钻具,该钻具包括壳体和输出轴,输出轴上端与驱动部件连接,下部连接有钻头;输出轴与壳体间、输出轴下部内设有钻井液过流通道,过流通道与钻头上设有的容置空间连通;。

2、钻头设有第一喷嘴和第二喷嘴,第二喷嘴与容置空间连通;输出轴由下向上设有中心孔,中心孔上端设有与输出轴外壁导通的第一过流孔,输出轴下部与钻头之间连接有高压合金钢管,钢管内由下向上设有钻井液高压流道;中心孔底端通过高压合金钢管内钻井液高压流道、第一射流孔与第一喷嘴连通;输出轴上套设有一混流泵,混流泵的进液处与过流通道连通,混流泵的出液处与中心孔上端的第一过流孔导通,增压后的液体由第一喷嘴射出。本实用新型在钻井液驱动钻头破岩同时,由混流泵加压部分钻井液进行高压射流辅助破岩,以实现机械和水力联合破岩。(51)Int.Cl.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4页 附图3页(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

3、实用新型专利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4页 附图3页(10)授权公告号 CN 203701950 UCN 203701950 U1/1页21.一种涡轮混流式井下动力增压钻具,所述钻具包括有壳体,壳体内设有输出轴,所述输出轴上端通过联轴器与上方驱动部件连接,输出轴下部固定套设有钻头;其特征在于:所述输出轴与壳体之间、输出轴下部内设有钻井液过流通道,输出轴下部钻井液过流通道与钻头上部设有的容置空间连通;钻头下部设有第一喷嘴和第二喷嘴,所述第二喷嘴通过钻头上的第二射流孔与容置空间连通;所述输出轴内由下向上设有中心孔,中心孔上端设有与输出轴外壁导通的多个第一过流孔,输出轴下部与钻头之间连接有高压合金钢管,。

4、高压合金钢管内由下向上设有钻井液高压流道;所述中心孔底端通过高压合金钢管内钻井液高压流道、第一射流孔与第一喷嘴连通;位于壳体内的输出轴上套设有一混流泵,所述混流泵的进液处与钻井液过流通道连通,混流泵的出液处与中心孔上端的第一过流孔导通,增压后的液体顺序通过第一过流孔、中心孔、高压合金钢管内钻井液高压流道和第一射流孔由第一喷嘴射出。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涡轮混流式井下动力增压钻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井下钻具为涡轮钻具,由涡轮在井下提供动力,该动力一部分带动钻头旋转,一部分带动混流泵叶轮旋转对部分钻井液进行加压。权 利 要 求 书CN 203701950 U1/4页3涡轮混流式井下动力增压钻具技术领。

5、域0001 本实用新型是关于一种井下钻具,尤其涉及一种实现机械和水力联合破岩的涡轮混流式井下动力增压钻具。背景技术0002 随着我国浅层油气资源的不断枯竭,在深部硬地层条件下寻找开发油气资源是目前油气开采的重要工作。在深井钻探中,随着井眼轨迹和井身结构的复杂程度不断增加,钻压的传递和施加非常困难,严重降低了破岩效率和机械钻速。研究新的破岩方法、形成新的钻井技术,以提高钻井效益,已成为钻井工程领域面临的事关可持续发展的战略任务。实验和研究表明,井下动力钻具和超高压喷射钻井技术相结合,能很好解决上述问题。0003 涡轮钻具是一种将钻井液所具有的水力能转换成涡轮轴上的机械能并由涡轮轴带动钻头旋转的水。

6、力机械;如图3所示,现有典型的涡轮钻具7包括有壳体71,壳体内壁设有涡轮定子73,壳体71中设有涡轮轴72,涡轮轴72上设有与涡轮定子73配合的涡轮转子74,涡轮轴72底部通过联轴器75与输出轴76连接;所述钻头77上设有普通喷嘴771,输出轴76中轴向设有连通的中心孔761、762,输出轴中心孔761上端贯通输出轴外壁并与钻井液流通通道导通;其主要工作原理是,钻井液自钻杆(图中未示出)输入到涡轮钻具,当钻井液从涡轮定子与涡轮转子之间流入时,由于液流方向和速度的改变,会在涡轮转子上产生推力,迫使涡轮转子旋转,从而带动涡轮轴(主轴)及钻头旋转,以实现钻进;同时,钻井液通过中心孔761、762和普。

7、通喷嘴771流出,清洁井底,携带岩屑。0004 但是,涡轮钻具中钻井液压降较大,降低了钻头的水马力,提速效果不明显,通过大量研究与现场试验发现机械破岩配合超高压喷射钻井技术能大幅度提高钻井速度。目前使用较多的超高压喷射钻井技术是井下增压超高压射流钻井技术,该技术不需要额外的地面设备,易于将常规钻井方式转向超高压射流钻井方式,安全可靠,代表了超高压射流增压方式研究的发展趋势。0005 现有的井下增压器主要有:旁通式井下增压器,利用大面积推小面积增加压力;射流式井下增压器,利用压差使活塞上下运动对钻井液进行加压;钻柱减振式井下增压器,利用钻柱振动,使活塞上下运动对钻井液进行加压;离心式井下增压器,。

8、利用离心泵对钻井液进行加压;螺杆式井下增压器,利用动力转换体将旋转接头的旋转运动转换为柱塞的往复运动对钻井液进行加压;分隔式井下增压器,运用流体液压传递原理,利用隔膜的软活塞特性对钻井液进行加压;水力增压式井下增压器,利用流体的卷吸作用和激励作用实现增压。但是,上述大多数现有技术只是依靠钻柱旋转带动钻头旋转,钻杆寿命低,易发生井下事故,且有效加压时间较短,效率较低。0006 由此,本发明人凭借多年从事相关行业的经验与实践,提出一种涡轮混流式井下动力增压钻具,以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实用新型内容说 明 书CN 203701950 U2/4页40007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涡轮混流式井下动力。

9、增压钻具,将涡轮钻具与混流泵有机结合,由钻井液推动涡轮提供动力,在驱动钻头旋转破岩的同时,驱动混流泵加压部分钻井液,进行高压射流辅助破岩,实现机械和水力联合破岩,以提高钻井效率。0008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涡轮混流式井下动力增压钻具,所述钻具包括有壳体,壳体内设有输出轴,所述输出轴上端通过联轴器与上方驱动部件连接,输出轴下部固定套设有钻头;所述输出轴与壳体之间、输出轴下部内设有钻井液过流通道,输出轴下部钻井液过流通道与钻头上部设有的容置空间连通;钻头下部设有第一喷嘴和第二喷嘴,所述第二喷嘴通过钻头上的第二射流孔与容置空间连通;所述输出轴内由下向上设有中心孔,中心孔上端设有与输出。

10、轴外壁导通的多个第一过流孔,输出轴下部与钻头之间连接有高压合金钢管,钢管内部有钻井液高压流道;所述中心孔底端通过高压合金钢管内部钻井液高压流道、钻头上的第一射流孔与第一喷嘴连通;位于壳体内的输出轴上套设有一混流泵,所述混流泵的进液处与钻井液过流通道连通,混流泵的出液处与中心孔上端的第一过流孔导通,增压后的液体顺序通过第一过流孔、中心孔、高压合金钢管内部钻井液高压流道和第一射流孔由第一喷嘴射出。0009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较佳实施方式中,所述井下钻具为涡轮钻具,由涡轮在井下提供动力,该动力一部分带动钻头旋转,一部分带动混流泵叶轮旋转对部分钻井液进行加压。0010 由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涡轮混流式井。

11、下动力增压钻具,在输出轴带动钻头转动破岩的同时,一部分钻井液流经过流通道、第二过流孔、容置空间和第二射流孔由第二喷嘴中喷出,清洁井底,携带岩屑;另一部分钻井液从混流泵的进液处进入泵体,增压后的液体从混流泵的出液处流出,并顺序通过第一过流孔、中心孔、高压合金钢管内部钻井液高压流道和第一射流孔由第一喷嘴射出,进行水力辅助破岩,由此实现水力机械联合破岩,提高钻进速度。附图说明0011 以下附图仅旨在于对本实用新型做示意性说明和解释,并不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其中:0012 图1A:为本实用新型涡轮混流式井下动力增压钻具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0013 图1B:为图1A中B-B处剖面结构示意图。0014。

12、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混流泵叶轮的结构示意图。0015 图3:为现有涡轮钻具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0016 为了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特征、目的和效果有更加清楚的理解,现对照附图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0017 如图1A所示,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涡轮混流式井下动力增压钻具100,所述钻具包括有壳体1,壳体1内设有输出轴2,所述输出轴2上端通过联轴器与上方驱动部件6连接,输出轴2下部固定套设有钻头4;所述输出轴2与壳体1之间设有钻井液过流通道I,输出轴2下部内设有钻井液过流通道32,输出轴2下部设有第二过流孔23,所述钻头4上部设有容置空间43,所述过流通道I与容置空间43由第二过流孔23连。

13、通;钻头4下部设有说 明 书CN 203701950 U3/4页5第一喷嘴41和第二喷嘴42,所述第二喷嘴42通过钻头上的第二射流孔421与容置空间43连通;所述输出轴2内由下向上设有中心孔22,中心孔22上端设有与输出轴2外壁导通的多个第一过流孔21;输出轴2下部与钻头4之间连接有高压合金钢管3,高压合金钢管3内由下向上设有钻井液高压流道31;所述中心孔21底端通过钻井液过流通道31、钻头上的第一射流孔411与第一喷嘴41连通;位于壳体1内的输出轴2上套设有一混流泵5,所述混流泵5的进液处与钻井液过流通道I连通,混流泵5的出液口与中心孔22上端的第一过流孔21导通;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喷。

14、嘴42为普通的低压喷嘴,第一喷嘴41为高压射流喷嘴。由上述结构,在输出轴2带动钻头4转动破岩的同时,一部分钻井液流经过流通道I、第二过流孔23、容置空间43和第二射流孔421由第二喷嘴42中喷出,清洁井底,携带岩屑;另一部分钻井液从混流泵5的进液处进入泵体,增压后的液体从混流泵5的出液处流出,并顺序通过第一过流孔21、中心孔22、钻井液高压流道31和第一射流孔411由第一喷嘴41射出,进行水力辅助破岩,由此实现水力机械联合破岩,提高钻进速度。0018 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1A所示,所述井下钻具为涡轮钻具,所述输出轴2上端通过联轴器61与涡轮轴63连接,涡轮轴63上设有涡轮转子631,壳体1内设。

15、有与涡轮转子631对应的涡轮定子632。钻具工作时,钻井液进入涡轮定子632,涡轮定子632使钻井液按一定的方向和速度进入涡轮转子631,驱动涡轮转子631旋转,将钻井液的液体能量转变为机械能量,使涡轮轴63转动并传递给输出轴2使输出轴旋转;输出轴2带动混流泵5对部分钻井液进行加压,被加压的钻井液通过第一喷嘴41喷出;同时,输出轴2带动钻头4旋转,旋转的钻头4和第一喷嘴41喷出的钻井液共同作用,实现水力机械联合破岩,能够有效提高钻进速度;未被加压的钻井液则经过过流通道I、第二过流孔23、容置空间43和第二射流孔421由第二喷嘴42中喷出,清洁井底,携带岩屑,由此提高钻井效率。0019 进一步,。

16、所述输出轴2安装有径向止推轴承62,径向止推轴承62外缘设有与所述钻井液过流通道I导通的多个孔道621。0020 进一步,如图2,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混流泵5包括设有多上部叶轮52与下部叶轮55,当叶轮旋转时,对液体作用有轴向推力与离心力,将机械能转变为部分钻井液动能,对部分钻井液进行加压。0021 进一步,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混流泵上部叶轮52与下部叶轮55设在混流泵5泵筒54的内;所述泵筒54与壳体1内壁之间具有环形空间O(该环形空间O构成了钻井液过流通道I的一部分);泵筒54上部、中部外缘分别连接与壳体1内壁固定连接的环形体51、53;所述环形体51、53对应所述环形空间O设置,环形体5。

17、1、53上分别设有多个上下贯通的第一透孔511、531;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环形体51与环形体53之间设有第二调节筒56。0022 由上所述,本实施方式中的涡轮混流式井下动力增压钻具将涡轮钻具与混流泵有机结合,提供了一种水力机械联合破岩的新式井下动力增压钻具;该钻具工作时,钻井液进入涡轮定子,涡轮定子使钻井液按一定的方向和速度进入涡轮转子,驱动涡轮转子旋转,将钻井液的液体能量转变为机械能量,使涡轮轴转动并传递给输出轴使输出轴旋转;输出轴带动混流泵的叶轮旋转,对部分钻井液进行加压,被加压的钻井液通过输出轴的第一过流孔、中心孔、高压合金钢管内钻井液高压流道、钻头的第一射流孔和第一喷嘴喷出,进行水力。

18、辅助破岩;同时,输出轴带动钻头旋转,旋转的钻头和第一喷嘴喷出的钻井液共同作用,实现水力机械联合破岩,有效提高了钻进速度;未被加压的钻井液则经过过流通道、第二过说 明 书CN 203701950 U4/4页6流孔、容置空间和第二射流孔由第二喷嘴中喷出,清洁井底,携带岩屑,由此提高钻井效率。0023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示意性的具体实施方式,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任何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和原则的前提下所作出的等同变化与修改,均应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说 明 书CN 203701950 U1/3页7图1A说 明 书 附 图CN 203701950 U2/3页8图1B图2说 明 书 附 图CN 203701950 U3/3页9图3说 明 书 附 图CN 203701950 U。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固定建筑物 > 土层或岩石的钻进;采矿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