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灾改进型钢筋混凝土环型杆.pdf

上传人:1*** 文档编号:142203 上传时间:2018-01-29 格式:PDF 页数:6 大小:335.1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010259341.2

申请日:

2010.08.20

公开号:

CN101949229A

公开日:

2011.01.19

当前法律状态:

授权

有效性:

有权

法律详情:

专利权人的姓名或者名称、地址的变更IPC(主分类):E04H 12/12变更事项:专利权人变更前:福建永福铁塔技术开发有限公司变更后:福建永福铁塔技术开发有限公司变更事项:地址变更前:350016 福建省福州市马尾区琅岐镇九龙山宾馆103室变更后:350016 福建省福州市马尾区琅岐镇九龙山宾馆103室变更事项:专利权人变更前:福建永福工程顾问有限公司 陈强 王磊变更后:福建永福电力设计股份有限公司 陈强 王磊|||授权|||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E04H 12/12申请日:20100820|||公开

IPC分类号:

E04H12/12

主分类号:

E04H12/12

申请人:

福建永福铁塔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福建永福工程顾问有限公司; 陈强; 王磊

发明人:

陈强; 王磊; 张绍周

地址:

350016 福建省福州市马尾区琅岐镇九龙山宾馆103室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福州展晖专利事务所 35201

代理人:

林天凯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抗灾改进型钢筋混凝土环型杆,在环型杆下部的外周面加设受力板。本发明的优点在于:本发明通过在环型杆的下部加设受力板,因而可减少整个环型杆的配筋量,从而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环型杆的抗灾能力,有利于被推广应用。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抗灾改进型钢筋混凝土环型杆, 其特征在于 : 在环型杆下部的外周面加设受力 板 (1)。
2: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抗灾改进型钢筋混凝土环型杆, 其特征在于 : 在环型杆下部 的外周面加设受力板的方式为, 在环型杆的外周面间隔设置受力板。
3: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抗灾改进型钢筋混凝土环型杆, 其特征在于 : 在环型杆下部 的外周面加设受力板的方式为, 在环型杆的外周面整周面均设置受力板。
4: 根据权利要求 2 或 3 所述的抗灾改进型钢筋混凝土环型杆, 其特征在于 : 所述的受 力板在环型杆下部外周面上的设置, 其或为将受力板与环型杆一起浇注成型成一体式结 构, 其或为在环型杆成型后再将其锁紧于环型杆上。
5: 根据权利要求 4 所述的抗灾改进型钢筋混凝土环型杆, 其特征在于 : 在将受力板与 环型杆一体成型时, 在受力板上增设有抗剪栓钉 (2)。
6: 根据权利要求 5 所述的抗灾改进型钢筋混凝土环型杆, 其特征在于 : 增设受力板的 环型杆下部长度以环型杆的最不利受力截面处为基准, 在截面上下一定范围内加设一定长 度的纵向受力板。
7: 根据权利要求 6 所述的抗灾改进型钢筋混凝土环型杆, 其特征在于 : 以最不利截面 为基准, 向上加强长度为 h1, h1 长度的确定依据以下原则 : 假设新杆型普通段及加强段钢筋面积与旧杆型通长钢筋面积的比值为 n, n 为 0.5 < n n < 1, 通过 n 值的调整, 均可得到一个最小的 h1 值, 并满足分界面处靠近普通截面配置的钢 n 筋能抵抗该截面的实际弯矩, 然后对这些可行的 h1 进行比较, 取用钢量最小的 h1n, 即为加 强长度 h1, 向下的加强长度为 h2, 考虑到最大弯矩与最不利截面距离相差不大, 可加强到杆的底 部或接近底部。

说明书


抗灾改进型钢筋混凝土环型杆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输电与通信线路用的钢筋混凝土环型杆, 特别是一种抗灾改进型 钢筋混凝土环型杆。
     背景技术
     近年来, 自然灾害日益增多, 特别是沿海地区台风与内陆山区冰雪灾害更为频繁, 输电与通信线路钢筋混凝土环型杆的倒杆、 断杆现象频发, 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与社会影 响。究其原因, 主要是我国输电与通信线路大量的钢筋混凝土环型杆设计还是依据旧规 范, 构造不够合理, 其结构为, 由混凝土及钢筋构成, 考虑到工况及制造成本问题, 旧杆型通 常是随着高度的增加而截面逐渐变小, 但是钢筋在整根杆中是采用通透式配置的, 也就是 说整根杆不同截面处的钢筋是一样的。这种结构的杆型, 由于杆各个截面处受到弯矩不均 匀, 位于下部的杆段受力大, 而位于上部的杆段受力较小, 设计杆的配筋是为了保证杆下部 ( 水平最大荷载工况是设计环型杆的控制工况, 依据其产生的最大弯矩 ( 通常在杆的底部 ) 进行相应的截面配筋。) 具有足够的抗弯能力, 是以杆下部为配置依据, 这就导致了上部的 杆段承载能力富裕, 造成上部杆段配筋的浪费, 增加了制造成本, 虽然目前的旧杆型也采用 了变截面的方法以降低杆上部的承载能力富裕, 但由于钢筋是通配的, 也就是杆上部与下 部的钢筋是一样的, 这就使得杆上部的承载能力富裕仍然无法得到良好的解决, 使得制造 成本仍然居高不下, 同时也使得杆下部的承载力富裕度相对上部偏小, 导致旧杆型的抗灾 能力相当薄弱。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 而提供一种能够显著提高抵抗灾害 过载能力、 可降低生产成本、 有利于推广应用的抗灾改进型钢筋混凝土环型杆。
     一种抗灾改进型钢筋混凝土环型杆, 其结构要点在于 : 在环型杆下部的外周面加 设受力板。
     在环型杆下部的外周面加设受力板, 这样就可提高环型杆下部的强度, 增加它的 抗弯能力。 这样在设计整个环型杆的钢筋受力时, 就可以将上部与下部分开分别考虑, 只需 在满足环型杆上部的受力情况下配设通筋 ( 所述的通筋指的是贯通整根环型杆的钢筋 ), 而将下部受力的不足通过在下部加设受力板来提高下部的抗弯能力, 因此这种结构的混凝 土环型杆, 可降低生产成本, 避免资源浪费, 同时又能显著提高环型杆的抵抗灾害的能力, 有利于该混凝土环型杆的推杆应用。
     在环型杆下部的外周面加设受力板的布置方式有很多, 一种是 : 在环型杆的外周 面间隔设置受力板。
     另一种是 : 在环型杆的外周面整周面均设置受力板。
     所述的受力板在环型杆下部外周面上的设置 : 其或为将受力板与环型杆一起浇注 成型成一体式结构, 其或为在环型杆成型后再将其锁紧于环型杆上。在将受力板与环型杆一体成型时, 还可在受力板上增设抗剪栓钉。
     在受力板上增设抗剪栓钉, 可提高受力板与混凝土之间的粘结力。
     增设受力板的环型杆下部长度以环型杆的最不利受力截面处为基准, 在截面上下 一定范围内加设一定长度的纵向受力板。
     所述的最不利截面的确定步骤如下 :
     1、 环形杆嵌固端的确定与地基对其约束情况有关, 嵌固端通常为最大弯矩处。
     2、 最不力截面处即截面外边缘应力 σ 最大处, σ = M/W,
     这里 M =∑ F*L 截面处的弯矩 4 3
     W = πd1 (1-(d2/d1) )/32 截面抗弯模量
     d1 截面外径
     d2 截面内径,
     d2, d1 随着高度变化。
     因此 σ = M/W 存在着一个最大值, 通过数值分析, 可以得到最不利截面处。
     以最不利截面 ( 外边缘正应力最大的截面 ) 处为基准, 向上加强长度为 h1。h1 长 度的确定依据以下原则 : 假设新杆型普通段 ( 普通段为不加设受力板的那一段环型杆 ) 及加强段 ( 指的是 外周面增设受力板的那一段环型杆 ) 钢筋面积与旧杆型通长钢筋面积的比值为 n(0.5 < n < 1), 通过 n 值的调整, 如: n = 0.6, 0.7, 0.8。 。 。 , 均可得到一个最小的 h1n 值, 并满足分界 面处靠近普通截面配置的钢筋能抵抗该截面的实际弯矩。 然后对这些可行的 h1n 进行比较, 取用钢量最小的 h1n, 即为加强长度 h1。
     向下的加强长度为 h2, 考虑到最大弯矩与最不利截面距离相差不大, 可加强到杆 的底部或接近底部。
     综上所述的, 本发明相比现有技术如下优点 :
     首先根据全杆最不利受力截面的变化范围要求, 确定加强段的长度。然后普通段 依据设计荷载取值配置钢筋。由于普通段的最大内力降低, 导致比旧型杆配筋量减少。最 后加强段内则在普通段钢筋的基础上布置外环加强受力板, 并通过抗剪栓钉提高受力板与 混凝土的粘结力, 同时满足截面强度能够抵抗最大弯矩。 本发明可减少钢筋所需要的数量, 降低生产成本, 提高抗灾能力, 有利于本发明环型杆的推杆应用。
     附图说明
     图 1 是本发明的钢筋混凝土环型杆的结构示意图 图 2 是图 1 的 A-A 剖视图 图 3 是图 1 的 B-B 剖视图 图 4 是计算原理图 标号说明 1 受力板 2 抗剪栓钉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更详细的描述。
     实施例 1一种如图 1-3 所示的抗灾改进型钢筋混凝土环型杆, 在环型杆下部外周面加设受 力板 1, 该受力板为沿着环型杆下部的外周面整周设置, 且在受力板上增设有抗剪栓钉 2, 且使受力板与环型杆一体浇注成型, 增设受力板的环型杆下部长度以环型杆的最不利受力 截面处为基准, 在截面上下一定范围内加设一定长度的纵向受力板。所述的最不利截面的 确定步骤如下 : ( 如图 4)
     1 环形杆嵌固端的确定与地基对其约束情况有关, 嵌固端通常为最大弯矩处。
     2 最不力截面处即截面外边缘应力 σ 最大处, σ = M/W,
     这里 M =∑ F*L 截面处的弯矩 4 3
     W = πd1 (1-(d2/d1) )/32 截面抗弯模量
     d1 截面外径
     d2 截面内径,
     d2, d1 随着高度变化。
     因此 σ = M/W 存在着一个最大值, 通过数值分析, 可以得到最不利截面处。
     以最不利截面 ( 外边缘正应力最大的截面 ) 处为基准, 向上加强长度为 h1。h1 长 度的确定依据以下原则 :
     假设新杆型普通段及加强段钢筋面积与旧杆型通长钢筋面积的比值为 n(0.5 < n < 1), 通过 n 值的调整, 如: n = 0.6, 0.7, 0.8…, 均可得到 . 一个最小的 h1n 值, 并满足分界 面处靠近普通截面配置的钢筋能抵抗该截面的实际弯矩。 然后对这些可行的 h1n 进行比较, 取用钢量最小的 h1n, 即为加强长度 h1。
     向下的加强长度为 h2, 考虑到最大弯矩与最不利截面距离相差不大, 可加强到杆 的底部或接近底部。
     本实施例未述部分与现有技术相同。

抗灾改进型钢筋混凝土环型杆.pdf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抗灾改进型钢筋混凝土环型杆.pdf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抗灾改进型钢筋混凝土环型杆.pdf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抗灾改进型钢筋混凝土环型杆.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抗灾改进型钢筋混凝土环型杆.pdf(6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CN101949229A43申请公布日20110119CN101949229ACN101949229A21申请号201010259341222申请日20100820E04H12/1220060171申请人福建永福铁塔技术开发有限公司地址350016福建省福州市马尾区琅岐镇九龙山宾馆103室申请人福建永福工程顾问有限公司陈强王磊72发明人陈强王磊张绍周74专利代理机构福州展晖专利事务所35201代理人林天凯54发明名称抗灾改进型钢筋混凝土环型杆57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抗灾改进型钢筋混凝土环型杆,在环型杆下部的外周面加设受力板。本发明的优点在于本发明通过在环型杆的下部加设受力板,因而。

2、可减少整个环型杆的配筋量,从而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环型杆的抗灾能力,有利于被推广应用。51INTCL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发明专利申请权利要求书1页说明书3页附图1页CN101949232A1/1页21一种抗灾改进型钢筋混凝土环型杆,其特征在于在环型杆下部的外周面加设受力板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灾改进型钢筋混凝土环型杆,其特征在于在环型杆下部的外周面加设受力板的方式为,在环型杆的外周面间隔设置受力板。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灾改进型钢筋混凝土环型杆,其特征在于在环型杆下部的外周面加设受力板的方式为,在环型杆的外周面整周面均设置受力板。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抗灾改进型钢筋混。

3、凝土环型杆,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受力板在环型杆下部外周面上的设置,其或为将受力板与环型杆一起浇注成型成一体式结构,其或为在环型杆成型后再将其锁紧于环型杆上。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抗灾改进型钢筋混凝土环型杆,其特征在于在将受力板与环型杆一体成型时,在受力板上增设有抗剪栓钉2。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抗灾改进型钢筋混凝土环型杆,其特征在于增设受力板的环型杆下部长度以环型杆的最不利受力截面处为基准,在截面上下一定范围内加设一定长度的纵向受力板。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抗灾改进型钢筋混凝土环型杆,其特征在于以最不利截面为基准,向上加强长度为H1,H1长度的确定依据以下原则假设新杆型普通段及加强段钢筋面积与旧杆。

4、型通长钢筋面积的比值为N,N为05N1,通过N值的调整,均可得到一个最小的H1N值,并满足分界面处靠近普通截面配置的钢筋能抵抗该截面的实际弯矩,然后对这些可行的H1N进行比较,取用钢量最小的H1N,即为加强长度H1,向下的加强长度为H2,考虑到最大弯矩与最不利截面距离相差不大,可加强到杆的底部或接近底部。权利要求书CN101949229ACN101949232A1/3页3抗灾改进型钢筋混凝土环型杆技术领域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输电与通信线路用的钢筋混凝土环型杆,特别是一种抗灾改进型钢筋混凝土环型杆。背景技术0002近年来,自然灾害日益增多,特别是沿海地区台风与内陆山区冰雪灾害更为频繁,输电与通。

5、信线路钢筋混凝土环型杆的倒杆、断杆现象频发,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与社会影响。究其原因,主要是我国输电与通信线路大量的钢筋混凝土环型杆设计还是依据旧规范,构造不够合理,其结构为,由混凝土及钢筋构成,考虑到工况及制造成本问题,旧杆型通常是随着高度的增加而截面逐渐变小,但是钢筋在整根杆中是采用通透式配置的,也就是说整根杆不同截面处的钢筋是一样的。这种结构的杆型,由于杆各个截面处受到弯矩不均匀,位于下部的杆段受力大,而位于上部的杆段受力较小,设计杆的配筋是为了保证杆下部水平最大荷载工况是设计环型杆的控制工况,依据其产生的最大弯矩通常在杆的底部进行相应的截面配筋。具有足够的抗弯能力,是以杆下部为配置依据,。

6、这就导致了上部的杆段承载能力富裕,造成上部杆段配筋的浪费,增加了制造成本,虽然目前的旧杆型也采用了变截面的方法以降低杆上部的承载能力富裕,但由于钢筋是通配的,也就是杆上部与下部的钢筋是一样的,这就使得杆上部的承载能力富裕仍然无法得到良好的解决,使得制造成本仍然居高不下,同时也使得杆下部的承载力富裕度相对上部偏小,导致旧杆型的抗灾能力相当薄弱。发明内容0003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而提供一种能够显著提高抵抗灾害过载能力、可降低生产成本、有利于推广应用的抗灾改进型钢筋混凝土环型杆。0004一种抗灾改进型钢筋混凝土环型杆,其结构要点在于在环型杆下部的外周面加设受力板。0005在环型。

7、杆下部的外周面加设受力板,这样就可提高环型杆下部的强度,增加它的抗弯能力。这样在设计整个环型杆的钢筋受力时,就可以将上部与下部分开分别考虑,只需在满足环型杆上部的受力情况下配设通筋所述的通筋指的是贯通整根环型杆的钢筋,而将下部受力的不足通过在下部加设受力板来提高下部的抗弯能力,因此这种结构的混凝土环型杆,可降低生产成本,避免资源浪费,同时又能显著提高环型杆的抵抗灾害的能力,有利于该混凝土环型杆的推杆应用。0006在环型杆下部的外周面加设受力板的布置方式有很多,一种是在环型杆的外周面间隔设置受力板。0007另一种是在环型杆的外周面整周面均设置受力板。0008所述的受力板在环型杆下部外周面上的设置。

8、其或为将受力板与环型杆一起浇注成型成一体式结构,其或为在环型杆成型后再将其锁紧于环型杆上。说明书CN101949229ACN101949232A2/3页40009在将受力板与环型杆一体成型时,还可在受力板上增设抗剪栓钉。0010在受力板上增设抗剪栓钉,可提高受力板与混凝土之间的粘结力。0011增设受力板的环型杆下部长度以环型杆的最不利受力截面处为基准,在截面上下一定范围内加设一定长度的纵向受力板。0012所述的最不利截面的确定步骤如下00131、环形杆嵌固端的确定与地基对其约束情况有关,嵌固端通常为最大弯矩处。00142、最不力截面处即截面外边缘应力最大处,M/W,0015这里MFL截面处的弯。

9、矩0016WD131D2/D14/32截面抗弯模量0017D1截面外径0018D2截面内径,0019D2,D1随着高度变化。0020因此M/W存在着一个最大值,通过数值分析,可以得到最不利截面处。0021以最不利截面外边缘正应力最大的截面处为基准,向上加强长度为H1。H1长度的确定依据以下原则0022假设新杆型普通段普通段为不加设受力板的那一段环型杆及加强段指的是外周面增设受力板的那一段环型杆钢筋面积与旧杆型通长钢筋面积的比值为N05N1,通过N值的调整,如N06,07,08。,均可得到一个最小的H1N值,并满足分界面处靠近普通截面配置的钢筋能抵抗该截面的实际弯矩。然后对这些可行的H1N进行比。

10、较,取用钢量最小的H1N,即为加强长度H1。0023向下的加强长度为H2,考虑到最大弯矩与最不利截面距离相差不大,可加强到杆的底部或接近底部。0024综上所述的,本发明相比现有技术如下优点0025首先根据全杆最不利受力截面的变化范围要求,确定加强段的长度。然后普通段依据设计荷载取值配置钢筋。由于普通段的最大内力降低,导致比旧型杆配筋量减少。最后加强段内则在普通段钢筋的基础上布置外环加强受力板,并通过抗剪栓钉提高受力板与混凝土的粘结力,同时满足截面强度能够抵抗最大弯矩。本发明可减少钢筋所需要的数量,降低生产成本,提高抗灾能力,有利于本发明环型杆的推杆应用。附图说明0026图1是本发明的钢筋混凝土。

11、环型杆的结构示意图0027图2是图1的AA剖视图0028图3是图1的BB剖视图0029图4是计算原理图0030标号说明1受力板2抗剪栓钉具体实施方式0031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更详细的描述。0032实施例1说明书CN101949229ACN101949232A3/3页50033一种如图13所示的抗灾改进型钢筋混凝土环型杆,在环型杆下部外周面加设受力板1,该受力板为沿着环型杆下部的外周面整周设置,且在受力板上增设有抗剪栓钉2,且使受力板与环型杆一体浇注成型,增设受力板的环型杆下部长度以环型杆的最不利受力截面处为基准,在截面上下一定范围内加设一定长度的纵向受力板。所述的最不利截面的确定步骤如。

12、下如图400341环形杆嵌固端的确定与地基对其约束情况有关,嵌固端通常为最大弯矩处。00352最不力截面处即截面外边缘应力最大处,M/W,0036这里MFL截面处的弯矩0037WD131D2/D14/32截面抗弯模量0038D1截面外径0039D2截面内径,0040D2,D1随着高度变化。0041因此M/W存在着一个最大值,通过数值分析,可以得到最不利截面处。0042以最不利截面外边缘正应力最大的截面处为基准,向上加强长度为H1。H1长度的确定依据以下原则0043假设新杆型普通段及加强段钢筋面积与旧杆型通长钢筋面积的比值为N05N1,通过N值的调整,如N06,07,08,均可得到一个最小的H1N值,并满足分界面处靠近普通截面配置的钢筋能抵抗该截面的实际弯矩。然后对这些可行的H1N进行比较,取用钢量最小的H1N,即为加强长度H1。0044向下的加强长度为H2,考虑到最大弯矩与最不利截面距离相差不大,可加强到杆的底部或接近底部。0045本实施例未述部分与现有技术相同。说明书CN101949229ACN101949232A1/1页6图1图2图3图4说明书附图CN101949229A。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固定建筑物 > 建筑物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