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体停车场.pdf

上传人:00****42 文档编号:1421702 上传时间:2018-06-14 格式:PDF 页数:7 大小:353.2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520120545.6

申请日:

2015.02.28

公开号:

CN204475936U

公开日:

2015.07.15

当前法律状态:

终止

有效性:

无权

法律详情:

未缴年费专利权终止IPC(主分类):E04H 6/18申请日:20150228授权公告日:20150715终止日期:20170228|||授权

IPC分类号:

E04H6/18; E04H6/42

主分类号:

E04H6/18

申请人:

济南大学

发明人:

隗德民; 高天广

地址:

250022山东省济南市市中区南辛庄西路336号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济南诚智商标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37105

代理人:

刘乃东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立体停车场,包括垂直升降平台、第一层停车平台、第二层停车平台、第三层停车平台,垂直升降平台与升降移动装置连接,升降移动装置与垂直支柱连接,第一层停车平台与地面平齐,垂直升降平台包括第一平台、第二平台,第一平台、第二平台分别设于升降移动装置的两侧,第一平台、第二平台的垂直距离为第一层停车平台与第三层停车平台之间的高度,第一平台、第二平台中的其中一个处于第一层停车平台位置,另一个处于第三层停车平台位置,或者同时处于第二层停车平台位置。本实用新型通过垂直升降平台讲汽车传送到相应层面,实现与地面停车相同的效果,第一平台、第二平台采用反向平衡对称设计,两侧升降重量差小,节能、高效。

权利要求书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立体停车场,其特征是,包括垂直升降平台、第一层停车平台、第 二层停车平台、第三层停车平台,垂直升降平台与升降移动装置连接,所述升 降移动装置与垂直支柱连接,所述垂直支柱支撑于底座上,所述底座设于地面 以下的位置,所述第一层停车平台与地面平齐,所述垂直升降平台包括与升降 动力装置连接的第一平台、第二平台,所述第一平台、第二平台分别设于升降 移动装置的两侧,所述第一平台、第二平台的垂直距离为第一层停车平台与第 三层停车平台之间的高度,第一平台、第二平台中的其中一个处于第一层停车 平台位置,另一个处于第三层停车平台位置,或者第一平台、第二平台同时处 于第二层停车平台位置。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立体停车场,其特征是,所述第一层停车平台、第 二层停车平台、第三层停车平台分别设有两排停车位,排停车位中间设有一条 进出通道,各层平台的宽度为17m。

3.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立体停车场,其特征是,所述垂直升降平台、升降 移动装置、垂直支柱、底座在进出通道两端同时设置。

4.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立体停车场,其特征是,所述第一层停车平台、第 二层停车平台、第三层停车平台在靠近升降移动装置的进出通道位置设有让车 区,让车区的距离为两个车位的宽度。

5.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立体停车场,其特征是,所述第一层停车平台为开 放式结构;所述第三层停车平台的上部露天。

6.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立体停车场,其特征是,所述第一平台、第二平台 的前后设置安全护栏,第一平台、第二平台的平台地板设置防滑条。

7.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立体停车场,其特征是,所述第一层停车平台、第 二层停车平台外围设有与停车平台连接的垂直护栏。

8.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立体停车场,其特征是,所述第二层停车平台与第 一层停车平台、第三层停车平台之间的层高为2.2m。

9.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立体停车场,其特征是,所述垂直升降平台一侧设 有与各层停车平台连接的步行梯。

10.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立体停车场,其特征是,所述立体停车场与立体车 库智能控制系统连接,由管理员控制,记录各停车平台的停车情况,显示各停 车平台动态变化;引导车辆准确入位,对入位不当的车辆语音提示;显示准备 进出第一平台、第二平台、第一层停车平台、第二层停车平台、第三层停车平 台的车辆,管理员控制第一平台、第二平台的升降。

说明书

说明书立体停车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停车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立体停车场。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的立体停车场,有的车辆进出停车场的时间比较长、进出不方便, 转运效率低;有的建造成本比较高、维护费用高、节能效果差;有的安全防护 效果差,安全可靠性差;有的通风透光性差,需要频繁、长期采用通风设备及 照明设备,对周围环境造成影响,同时增加了电能消耗,加大了使用成本。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为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提供一种立体停 车场;
本实用新型通过垂直升降平台讲汽车传送到相应层面,由随车司机自己停车入 位,实现与地面停车相同的效果,适合地上、地下空间,满足普通车辆停车; 第一平台、第二平台采用一上一下的反向平衡对称设计,两侧升降重量差小, 节能、高效。
本实用新型解决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立体停车场,包括垂直升降平台、第一层停车平台、第二层停车平台、 第三层停车平台,垂直升降平台与升降移动装置连接,所述升降移动装置与垂 直支柱连接,所述垂直支柱支撑于底座上,所述底座设于地面以下的位置,所 述第一层停车平台与地面平齐,所述垂直升降平台包括与升降动力装置连接的 第一平台、第二平台,所述第一平台、第二平台分别设于升降移动装置的两侧, 所述第一平台、第二平台的垂直距离为第一层停车平台与第三层停车平台之间 的高度,第一平台、第二平台中的其中一个处于第一层停车平台位置,另一个 处于第三层停车平台位置,或者第一平台、第二平台同时处于第二层停车平台 位置。
所述第一平台、第二平台的前后设置安全护栏,第一平台、第二平台的平 台地板设置防滑条。
所述第一层停车平台、第二层停车平台外围设有与停车平台连接的垂直护 栏。
所述第二层停车平台与第一层停车平台、第三层停车平台之间的层高为 2.2m。
所述第一层停车平台、第二层停车平台、第三层停车平台分别设有两排停 车位,排停车位中间设有一条进出通道,各层平台的宽度为17m。
垂直升降平台、升降移动装置、垂直支柱、底座在进出通道两端同时设置。
所述第一层停车平台、第二层停车平台、第三层停车平台在靠近升降移动 装置的进出通道位置设有让车区,让车区的距离为两个车位的宽度。
所述第一层停车平台为开放式结构;所述第三层停车平台的上部露天。
所述垂直升降平台一侧设有与各层停车平台连接的步行梯
所述立体停车场与立体车库智能控制系统连接,由管理员进行控制,记录 各停车平台的停车情况,显示各停车平台动态变化;引导车辆准确入位,对入 位不当的车辆语音提示;显示准备进出第一平台、第二平台、第一层停车平台、 第二层停车平台、第三层停车平台的车辆,管理员控制第一平台、第二平台升 降。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的停车场为网柱钢结构多层停车平台,通过垂直升降平台讲汽车 传送到相应层面,由随车司机自己停车入位,实现与地面停车相同的效果,每 增加一层,增加一倍停车容量,适合地上、地下空间,满足普通车辆停车;第 一平台、第二平台采用一上一下的反向平衡对称设计,两侧升降重量差小,节 能、高效。
2.本实用新型设有安全护栏、垂直护栏,防护安全可靠;第一平台、第二平台 的平台地板设置防滑条,避免车辆随意滑动引起的人员及车辆安全事故。
3.第二层停车平台与第一层停车平台、第三层停车平台之间的层高为2.2m,第 一层停车平台、第二层停车平台、第三层停车平台分别设有两排停车位,排停 车位中间设有一条进出通道,各层平台的总宽度约17米,长度不限,提高整体 效率。垂直升降平台、升降移动装置、垂直支柱、底座在进出通道两端各设置 一个,提高转运效率。
4.第一层停车平台、第二层停车平台、第三层停车平台在靠近升降移动装置的 进出通道位置设有让车区,让车区的距离可以设置为两个车位的宽度,通过设 置让车区避免进出升降平台的车辆会车冲突,实现上下、进出车辆就近使用各 层的停车平台,上、下的车辆能够及时进出升降平台,提高升降平台的利用率。
5.第一层停车平台为开放式结构,没有围墙和护栏,适合停放超长一些的车; 所述第三层停车平台的上部露天、无顶棚等遮盖物,适合停放超高一些的车。 顶层无顶、四周无墙设计,风阻小、节能、通风透光好,便于生态绿化,工程 造价低,维护费用小,经济实用。
6.垂直升降平台一侧设有与各层停车平台连接的步行梯,方便驾乘人员或者管 理员从步行梯进入各层停车平台。
7.本实用新型可以与立体车库智能控制系统连接,由管理员进行控制,自动化 控制程度高,能够实现记录各停车平台的停车情况,显示各停车平台动态变化; 引导车辆准确入位,对入位不当的车辆语音提示;显示准备进出第一平台、第 二平台、第一层停车平台、第二层停车平台、第三层停车平台的车辆,管理员 控制第一平台、第二平台升降。
附图说明
图1为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俯视图;
图3为图1的左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结合附图来详细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实施 方式。
如图1至图3所示,一种立体停车场,包括垂直升降平台、第一层停车平 台3、第二层停车平台4、第三层停车平台9,垂直升降平台与升降移动装置2 连接,所述升降移动装置2与垂直支柱1连接,所述垂直支柱2支撑于底座8 上,所述底座8设于地面11以下的位置,所述第一层停车平台3与地面平齐, 所述垂直升降平台包括与升降动力装置连接的第一平台6、第二平台7,所述第 一平台6、第二平台7分别设于升降移动装置2的两侧,所述第一平台6、第二 平台7的垂直距离为第一层停车平台3与第三层停车平台9之间的高度,正常 状态下第一平台6、第二平台7中的其中一个处于第一层停车平台3位置,另一 个处于第三层停车平台9位置,或者第一平台6、第二平台7同时处于第二层停 车平台4位置。所述垂直升降平台一侧设有与各层停车平台连接的步行梯16。
所述第一平台6、第二平台7的前后设置安全护栏,第一平台6、第二平台 7的平台地板设置防滑条14。
所述第一层停车平台3、第二层停车平台4外围设有与停车平台连接、上下 贯通的垂直护栏5、10,安全可靠。
所述第二层停车平台4与第一层停车平台3、第三层停车平台9之间的层高 为2.2m。
所述第一层停车平台3、第二层停车平台4、第三层停车平台9分别设有两 排停车位12,排停车位12中间设有一条进出通道14,各层平台的总宽度约17 米,长度不限,从效率考虑,长度大于2倍宽度为宜。
垂直升降平台、升降移动装置2、垂直支柱2、底座8在进出通道两端同时 设置。
所述第一层停车平台、第二层停车平台、第三层停车平台在靠近升降移动 装置的进出通道15位置设有让车区13,让车区13的距离可以设置为两个车位 的宽度,通过设置让车区13避免进出升降平台的车辆会车冲突,实现上下、进 出车辆就近使用各层的停车平台,就像火车利用道岔、充分利用有限的导轨一 样的原理,以便需要上、下的车辆及时进出升降平台,提高升降平台的利用率。
所述第一层停车平台为开放式结构,没有围墙和护栏,适合停放超长一些 的车。所述第三层停车平台的上部露天、无顶棚等遮盖物,适合停放超高一些 的车。顶层无顶、四周无墙设计,风阻小、节能、通风透光好,便于生态绿化, 工程造价低,维护费用小,经济实用。
所述的升降移动装置2可以采用现有技术的升降移动系统,包括齿轮、链 条传动,电机通过减速机构减速后驱动链条,链条通过连接结构与垂直升降平 台连接。第一平台6、第二平台7采用一上一下的反向平衡对称设计,两侧升降 重量差小,节能、高效。
本实用新型的停车场为网柱钢结构多层停车平台,通过垂直升降平台讲汽 车传送到相应层面,由随车司机自己停车入位,实现与地面停车相同的效果。 每增加一层,增加一倍停车容量,适合地上、地下空间,满足普通车辆停车。
本实用新型可以与立体车库智能控制系统连接,由管理员进行控制,能够 实现以下的管理功能:记录各停车平台的停车情况,显示各停车平台动态变化; 引导车辆准确入位,对入位不当的车辆语音提示;显示准备进出第一平台6、第 二平台7、第一层停车平台、第二层停车平台、第三层停车平台的车辆,方便管 理员操作第一平台6、第二平台7配合。第一平台6、第二平台7进入运行状态 前,关闭第一平台6、第二平台7的前后安全护栏,红色指示灯开启,运行结束 后,开放平台出口护栏,绿色指示开启,进出车辆通行。
上述虽然结合附图对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了描述,但并非对本实 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领域技术人员 不需要付出创造性劳动即可做出的各种修改或变形仍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以内。

立体停车场.pdf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立体停车场.pdf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立体停车场.pdf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立体停车场.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立体停车场.pdf(7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立体停车场,包括垂直升降平台、第一层停车平台、第二层停车平台、第三层停车平台,垂直升降平台与升降移动装置连接,升降移动装置与垂直支柱连接,第一层停车平台与地面平齐,垂直升降平台包括第一平台、第二平台,第一平台、第二平台分别设于升降移动装置的两侧,第一平台、第二平台的垂直距离为第一层停车平台与第三层停车平台之间的高度,第一平台、第二平台中的其中一个处于第一层停车平台位置,另一个处于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固定建筑物 > 建筑物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