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打捞效果好的石油井井下捞绳工具.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打捞效果好的石油井井下捞绳工具.pdf(6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授权公告号 CN 203867506 U(45)授权公告日 2014.10.08CN203867506U(21)申请号 201420292675.3(22)申请日 2014.06.04E21B 31/12(2006.01)E21B 31/18(2006.01)(73)专利权人成都来宝石油设备有限公司地址 610000 四川省成都市新都区斑竹园镇中利路1号(北欧知识城3G创智广场)2栋13层10号(72)发明人谭正怀(54) 实用新型名称一种打捞效果好的石油井井下捞绳工具(57) 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打捞效果好的石油井井下捞绳工具,包括主体(4),主体(4)轴向开有安装通槽(8),安。
2、装通槽(8)内设置有多个轴向等距分布的漏网(6),所述安装通槽(8)内部两侧及漏网(6)开口端外侧均设置有挂钩(7),所述主体(4)在安装通槽(8)的两侧外端面均设置有多个捞绳柱(3),捞绳柱(3)与主体(4)表面倾斜设置,所述捞绳柱(3)圆周面设置有多个小倒刺(2),所述主体(4)一端端部设置有搅拌叶片(1),且主体(4)另一端设置连接头(5),连接头(5)设置有内圆锥螺纹。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打捞彻底,且打捞效果高,打捞物不易掉落,显著的提高了打捞效率,实用性强。(51)Int.Cl.(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3页 附图1页(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
3、知识产权局(12)实用新型专利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3页 附图1页(10)授权公告号 CN 203867506 UCN 203867506 U1/1页21.一种打捞效果好的石油井井下捞绳工具,其特征在于:包括主体(4),主体(4)轴向开有安装通槽(8),安装通槽(8)内设置有多个轴向等距分布的漏网(6),所述安装通槽(8)内部两侧及漏网(6)开口端外侧均设置有挂钩(7), 所述主体(4)在安装通槽(8)的两侧外端面均设置有多个捞绳柱(3),捞绳柱(3)与主体(4)表面倾斜设置,所述捞绳柱(3)圆周面设置有多个小倒刺(2),所述主体(4)一端端部设置有搅拌叶片(1),且主体(4)另一端设置连接头。
4、(5),连接头(5)设置有内圆锥螺纹。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打捞效果好的石油井井下捞绳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捞绳柱(3)与主体(4)采用螺纹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打捞效果好的石油井井下捞绳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漏网(6)可拆卸的设置在安装通槽(8)内。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一种打捞效果好的石油井井下捞绳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漏网(6)采用不锈钢制成。5.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一种打捞效果好的石油井井下捞绳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捞绳柱(3)沿主体(4)轴向呈螺旋状分布,且捞绳柱(3)与主体(4)表面的倾斜角度呈递增或递减设置。权 利 要 求 书CN 2038。
5、67506 U1/3页3一种打捞效果好的石油井井下捞绳工具技术领域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油井打捞工具,属石油领域,更具体的说是涉及一种打捞效果好的石油井井下捞绳工具。背景技术0002 油井作业过程中,油井内常常会落入一些影响作业和石油开采的落物,一般是一些钢丝绳、电缆、录井钢丝等细长而体柔的物体,这些落物需及时从油井内捞出,以免油井堵塞或者损坏设备。现如今的捞绳工具虽可将内部绳状落物捞出,但是对于一些已经成团的钢丝、缆线等效果较差,打捞不彻底,使得油井内残留的落物无法清除而造成一些不利后果。0003 实用新型内容0004 本实用新型克服了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打捞效果好的石油井井下捞。
6、绳工具,解决了以往的捞绳工具打捞不彻底、打捞效果差的问题。0005 为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打捞效果好的石油井井下捞绳工具,包括主体,主体轴向开有安装通槽,安装通槽内设置有多个轴向等距分布的漏网,所述安装通槽内部两侧及漏网开口端外侧均设置有挂钩, 所述主体在安装通槽的两侧外端面均设置有多个捞绳柱,捞绳柱与主体表面倾斜设置,所述捞绳柱圆周面设置有多个小倒刺,所述主体一端端部设置有搅拌叶片,且主体另一端设置连接头,连接头设置有内圆锥螺纹。0006 所述捞绳柱与主体采用螺纹连接。0007 所述漏网可拆卸的设置在安装通槽内。0008 所述漏网采用不锈钢制成。0009 所述。
7、捞绳柱沿主体轴向呈螺旋状分布,且捞绳柱与主体表面的倾斜角度呈递增或递减设置。0010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设计的这种打捞效果好的石油井井下捞绳工具,结构简单,打捞彻底,且打捞效果高,打捞物不易掉落,显著的提高了打捞效率,实用性强。附图说明0011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0012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0013 图中的标号为:1、搅拌叶片;2、小倒刺;3、捞绳柱;4、主体;5、连接头;6、漏网;7、挂钩;8、安装通槽。具体实施方式0014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包括但不限说 明 书CN 。
8、203867506 U2/3页4于下列实施例。0015 实施例10016 如图1所示的一种打捞效果好的石油井井下捞绳工具,包括主体4,主体4轴向开有安装通槽8,安装通槽8内设置有多个轴向等距分布的漏网6,所述安装通槽8内部两侧及漏网6开口端外侧均设置有挂钩7, 所述主体4在安装通槽8的两侧外端面均设置有多个捞绳柱3,捞绳柱3与主体4表面倾斜设置,所述捞绳柱3圆周面设置有多个小倒刺2,所述主体4一端端部设置有搅拌叶片1,且主体4另一端设置连接头5,连接头5设置有内圆锥螺纹。0017 本实施例使用时将主体4的连接头5通过内圆锥螺纹与连接件连接,通过连接件带动主体4转动和上、下移动,主体4在转动过程。
9、中,搅拌叶片1转动从而带动井底落物并向上旋转,绳状落物在主体4带动下缠绕在捞绳柱上缠紧,而团状落物和其他小型落物则落入漏网1内收集,打捞一定时间段后取出主体4,将落物取出即可;本实施例通过设置搅拌叶片1,可将井底落物旋起,从而提高了打捞效率,不仅结构简单,且打捞效率高、打捞彻底。0018 本实施例中,捞绳柱3圆周面还设置有多个小倒刺2,小倒刺2为细小的钉状体,且与捞绳柱3表面呈35-50倾斜设置,从而在绳状落物缠绕在捞绳柱3上时,小倒刺2刺入或卡死落物,防止落物滑落,提高打捞效率,实用性强;而安装通槽8内部两侧及漏网6开口端外侧均设置有挂钩7,挂钩7可用于挂住一些细小、短的绳状落物,以及一些从。
10、漏网6内多出的落物,使得打捞更加彻底。0019 实施例20020 本实施例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做了如下优化:所述捞绳柱3与主体4采用螺纹连接。0021 本实施中的捞绳柱3和小倒刺2在长久使用后,由于金属落物较多,捞绳柱3和小倒刺2在落物作用下磨损较为严重,以往都是将磨损的捞绳柱3切割后重新焊接上新的捞绳柱3,不仅极为麻烦,且加工成本高,因此,为方便更换捞绳柱3,将捞绳柱3与主体4采用螺纹连接,方便了捞绳柱3的更换,节约了后续维修成本,减少了装卸时间。0022 实施例30023 本实施例在实施例1或实施例2的基础上优化了以下结构:所述漏网6可拆卸的设置在安装通槽8内。0024 本实施例中,为方便更。
11、换漏网6,同时也为了方便倒出漏网6内的团状落物,因此漏网6与安装通槽8采用可拆卸的方式,如卡扣、插接、螺栓等连接方式连接,便于更换和使用。0025 实施例40026 本实施例在上述任一实施例的基础上优化了漏网,具体为:所述漏网6采用不锈钢制成。0027 本实施例中,考虑到油井内环境较为恶劣,漏网6极易受腐损坏,同时由于在打捞时漏网6与内部落物相互接触、碰撞等极易损坏漏网,漏网6需要具有很好的耐腐蚀性和强度方可长久使用,因此,为解决上述问题漏网6采用不锈钢制成,不锈钢不仅耐腐蚀、强度高,不仅能满足使用要求,同时更换也较为方便,成本低。说 明 书CN 203867506 U3/3页50028 实施。
12、例50029 本实施例在上述任一实施例的基础上优化了捞绳柱的排列方式,具体为:所述捞绳柱3沿主体4轴向呈螺旋状分布,且捞绳柱3与主体4表面的倾斜角度呈递增或递减设置。0030 本实施例为增大捞绳柱3的打捞面积和深度,同时增大捞绳柱3对落物的束缚作用,将捞绳柱3沿主体4轴向呈螺旋状分布,这样,捞绳柱3的打捞面布满在主体4表面,且层次分明,打捞更加彻底;同时捞绳柱3与主体4表面的倾斜角度呈递增或递减设置,以适应绳状落物在井内的无序性和无排列性,能够将混乱无序的绳状落物打捞缠绕,提高了打捞质量和效率,实用性强。0031 如上所述即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实用新型不局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任何人应该得知在本实用新型的启示下做出的结构变化,凡是与本实用新型具有相同或相近的技术方案,均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说 明 书CN 203867506 U1/1页6图1说 明 书 附 图CN 203867506 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