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止冷桥现象的钢结构钢柱连接节点.pdf

上传人:xia****o6 文档编号:1418573 上传时间:2018-06-14 格式:PDF 页数:9 大小:498.9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420311257.4

申请日:

2014.06.12

公开号:

CN203866983U

公开日:

2014.10.08

当前法律状态:

授权

有效性:

有权

法律详情:

专利权人的姓名或者名称、地址的变更IPC(主分类):E04B 1/58变更事项:专利权人变更前:亚太绿色(北京)建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变更后:亚太绿建(北京)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变更事项:地址变更前:100022 北京市朝阳区东三环中路39号建外SOHO6幢16层1903号变更后:100022 北京市朝阳区高碑店乡高碑店村民俗文化街1702号C101-105|||授权

IPC分类号:

E04B1/58

主分类号:

E04B1/58

申请人:

亚太绿色(北京)建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发明人:

张勇; 范文涵; 付聪

地址:

100022 北京市朝阳区东三环中路39号建外SOHO6幢16层1903号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代理人: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实用新型属于钢结构连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防止钢结构钢柱连接节点出现冷桥现象的结构;本实用新型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旨在为提供一种结构简单,防止钢柱连接节点在出现冷桥现象的连接结构;解决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防止冷桥现象的钢结构钢柱连接节点,第一连接面与第二连接面之间通过多根螺栓活动连接,螺栓的头部与第一连接面之间压装有隔热垫片,螺栓的杆部上穿装有第一隔热垫圈和第二隔热垫圈,第一隔热垫圈设置在螺栓的杆部与第一连接面之间,第二隔热垫圈设置在螺杆的杆部与第二连接面之间,第一连接面与第二连接面之间设置有隔热垫层;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防止冷桥现象效果好。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防止冷桥现象的钢结构钢柱连接节点,包括第一钢柱和第二钢柱,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钢柱包括第一槽钢和第一连接面,所述第一槽钢垂直设置在第一连接面上,所述第二钢柱包括第二槽钢和第二连接面,所述第二槽钢垂直设置在第二连接面上,所述第一连接面与第二连接面之间通过多根螺栓活动连接,所述螺栓的头部与第一连接面之间压装有隔热垫片,螺栓的杆部上穿装有第一隔热垫圈和第二隔热垫圈,所述第一隔热垫圈设置在螺栓的杆部与第一连接面之间,所述第二隔热垫圈设置在螺杆的杆部与第二连接面之间,与螺栓相连的螺母设置在第二连接面上,所述螺母与第二连接面之间也设置有隔热垫片,所述第一连接面与第二连接面之间设置有隔热垫层,所述隔热垫层与第一连接面和第二连接面的接触面上均设置有凹凸槽。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止冷桥现象的钢结构钢柱连接节点,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热垫层的外圈包有镀锌层。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止冷桥现象的钢结构钢柱连接节点,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热垫层的外圈包有不锈钢丝网。

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止冷桥现象的钢结构钢柱连接节点,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隔热垫圈、第二隔热垫圈、垫片和隔热垫层的导热系数均小于0.06w/m·k。

5.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止冷桥现象的钢结构钢柱连接节点,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钢柱与第二钢柱上包有隔热材料。

6.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止冷桥现象的钢结构钢柱连接节点,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隔热垫圈、第二隔热垫圈、垫片和隔热垫层的材质均为工程塑料。

7.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止冷桥现象的钢结构钢柱连接节点,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隔热垫圈和第二隔热垫圈的材质为隔热陶瓷,所述隔热垫层的材质均为碳纤维板,隔热垫层的厚度为5mm。

8.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止冷桥现象的钢结构钢柱连接节点,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栓为高强度螺栓。

9.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止冷桥现象的钢结构钢柱连接节点,其特征在于,所述凹凸槽的槽深为0.5~1mm。

10.
  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防止冷桥现象的钢结构钢柱连接节点,其特征在于,所述凹凸槽的槽深为0.8mm。

说明书

一种防止冷桥现象的钢结构钢柱连接节点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钢结构连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防止钢结构钢柱连接节点出现冷桥现象的结构。
背景技术
房屋外墙转角、内外墙交角、楼屋面与外墙搭接角的区域范围,在室内温度高于室外温度时候,产生水雾吸附于墙面的现象称为"冷桥"现象,大多出现在冬季。北方是"冷桥"现象多发的地区,因为冬天北方天气比较寒冷,室内外温度差异较大,在屋内外的连接处由于局部的导热系数变大,热传递能力增强,导致局部温度剧降,屋内的热空气遇冷形成水雾吸附于墙体,便会出现房屋潮湿、霉变的现象。由于钢材本身可以传导热量,所以钢结构建筑需要大量的保温材料包裹,以防止冷桥的发生,而效果并不是很好。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旨在为提供一种结构简单,防止钢柱连接节点在出现冷桥现象的连接结构。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防止冷桥现象的钢结构钢柱连接节点,包括第一钢柱和第二钢柱,所述第一钢柱包括第一槽钢和第一连接面,所述第一槽钢垂直设置在第一连接面上,所述第二钢柱包括第二槽钢和第二连接面,所述第二槽钢垂直设置在第二连接面上,所述第一连接面与第二连接面之间通过多根螺栓活动连接,所述螺栓的头部与第一连接面之间压装有隔热垫片,螺栓的杆部上穿装有第一隔热垫圈和第二隔热垫圈,所述第一隔热垫圈设置在螺栓的杆部与第一连接面之间,所述第二隔热垫圈设置在螺杆的杆部与第二连接面之间,与螺栓相连的螺母设置在第二连接面上,所述螺母与第二连接面之间也设置有隔热垫片,所述第一连接面与第二连接面之间设置有隔热垫层,所述隔热垫层与第一连接面和第二连接面的接触面上均设置有凹凸槽。
进一步地,所述隔热垫层的外圈包有镀锌层。
进一步地,所述隔热垫层的外圈包有不锈钢丝网。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隔热垫圈、第二隔热垫圈、垫片和隔热垫层的导热系数均小于0.06w/m·k。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钢柱与第二钢柱上包有隔热材料。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隔热垫圈、第二隔热垫圈、垫片和隔热垫层的材质均为工程塑料。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隔热垫圈和第二隔热垫圈的材质为隔热陶瓷,所述隔热垫层的材质均为碳纤维板,隔热垫层的厚度为5mm。
进一步地,所述螺栓为高强度螺栓。
进一步地,所述凹凸槽的槽深为0.5~1mm。
进一步地,所述凹凸槽的槽深为0.8mm。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的螺栓与第一连接面之间设置有隔热垫片,螺栓与第一连接面之间设置有第一隔热垫圈,螺栓与第二连接面之间设置有第二隔热垫圈,第一连接面与第二连接面之间设置有隔热垫层,有效地防止了第一钢柱与第二钢柱通过螺栓传热,有效地解决了冷桥现象的发生。而且,这种结构不需要大量的隔热材料和隔热措施,通过简单的结构就能解决复杂的冷桥现象,节省了材料和劳动力,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经济效益。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1,也是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2,也是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或图2中的隔热垫层的结构示意图1。
图4为图1或图2中的隔热垫层的结构示意图2。
图5为外包有镀锌层的隔热垫层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为第一钢柱,2为第二钢柱,3为螺栓,4为螺母,5为第一隔热垫圈,6为第二隔热垫圈,7为隔热垫片,8为隔热垫层,9为凹凸槽,11为第一槽钢,12为第二槽钢。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附图为简化的示意图,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基本结构,因此其仅显示与本实用新型有关的构成。
实施例一
一种防止冷桥现象的钢结构钢柱连接节点,包括第一钢柱1和第二钢柱2,第一钢柱1包括第一槽钢11和第一连接面,第一槽钢11垂直设置在第一连接面上,第二钢柱2包括第二槽钢12和第二连接面,第二槽钢12垂直设置在第二连接面上,第一连接面与第二连接面之间通过多根高强度螺栓3活动连接,螺栓3的头部与第一连接面之间压装有隔热垫片7,螺栓3的杆部上穿装有第一隔热垫圈5和第二隔热垫圈6,第一隔热垫圈5设置在螺栓3的杆部与第一连接面之间,第二隔热垫圈6设置在螺杆的杆部与第二连接面之间,与螺栓3相连的螺母4设置在第二连接面上,螺母4与第二连接面之间也设置有隔热垫片7,第一个热垫圈、第二隔热垫圈6和隔热垫片7可防止螺栓3导热,第一连接面与第二连接面之间设置有隔热垫层8,隔热垫层8可阻止第一连接面和第二连接面之间导热,将冷桥现象完全避免,隔热垫层8与第一连接面和第二连接面的接触面上均设置有凹凸槽9,凹凸槽9可缓解第一钢柱1和第二钢柱2之间的直接冲击力,隔热垫层8的外圈包有镀锌层,防止隔热垫层8过度变形而影响隔热效果,第一隔热垫圈5、第二隔热垫圈6、垫片和隔热垫层8的导热系数均小于0.06w/m·k。
本实用新型的螺栓3与第一连接面之间设置有隔热垫片7,螺栓3与第一连接面之间设置有第一隔热垫圈5,螺栓3与第二连接面之间设置有第二隔热垫圈6,第一连接面与第二连接面之间设置有隔热垫层8,有效地防止了第一钢柱1与第二钢柱2通过螺栓3传热,有效地解决了冷桥现象的发生。而且,这种结构不需要大量的隔热材料和隔热措施,通过简单的结构就能解决复杂的冷桥现象,节省了材料和劳动力,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经济效益。
实施例二
一种防止冷桥现象的钢结构钢柱连接节点,包括第一钢柱1和第二钢柱2,第一钢柱1包括第一槽钢11和第一连接面,第一槽钢11垂直设置在第一连接面上,第二钢柱2包括第二槽钢12和第二连接面,第二槽钢12垂直设置在第二连接面上,第一连接面与第二连接面之间通过多根螺栓3活动连接,螺栓3的头部与第一连接面之间压装有隔热垫片7,螺栓3的杆部上穿装有第一隔热垫圈5和第二隔热垫圈6,第一隔热垫圈5设置在螺栓3的杆部与第一连接面之间,第二隔热垫圈6设置在螺杆的杆部与第二连接面之间,与螺栓3相连的螺母4设置在第二连接面上,螺母4与第二连接面之间也设置有隔热垫片7,第一连接面与第二连接面之间设置有隔热垫层8,隔热垫层8与第一连接面和第二连接面的接触面上均设置有凹凸槽9凹凸槽9的槽深为0.8mm,隔热垫层8的外圈包有不锈钢丝网,不锈钢丝网的隔热性更好,而且还能有效防止隔热垫层8导热。

一种防止冷桥现象的钢结构钢柱连接节点.pdf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一种防止冷桥现象的钢结构钢柱连接节点.pdf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一种防止冷桥现象的钢结构钢柱连接节点.pdf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种防止冷桥现象的钢结构钢柱连接节点.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防止冷桥现象的钢结构钢柱连接节点.pdf(9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授权公告号 CN 203866983 U(45)授权公告日 2014.10.08CN203866983U(21)申请号 201420311257.4(22)申请日 2014.06.12E04B 1/58(2006.01)(73)专利权人亚太绿色(北京)建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地址 100022 北京市朝阳区东三环中路39号建外SOHO6幢16层1903号(72)发明人张勇 范文涵 付聪(54) 实用新型名称一种防止冷桥现象的钢结构钢柱连接节点(57) 摘要本实用新型属于钢结构连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防止钢结构钢柱连接节点出现冷桥现象的结构;本实用新型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旨在为提供一种。

2、结构简单,防止钢柱连接节点在出现冷桥现象的连接结构;解决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防止冷桥现象的钢结构钢柱连接节点,第一连接面与第二连接面之间通过多根螺栓活动连接,螺栓的头部与第一连接面之间压装有隔热垫片,螺栓的杆部上穿装有第一隔热垫圈和第二隔热垫圈,第一隔热垫圈设置在螺栓的杆部与第一连接面之间,第二隔热垫圈设置在螺杆的杆部与第二连接面之间,第一连接面与第二连接面之间设置有隔热垫层;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防止冷桥现象效果好。(51)Int.Cl.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3页 附图4页(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实用新型专利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3页 附图4页(10)授权公告号。

3、 CN 203866983 UCN 203866983 U1/1页21.一种防止冷桥现象的钢结构钢柱连接节点,包括第一钢柱和第二钢柱,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钢柱包括第一槽钢和第一连接面,所述第一槽钢垂直设置在第一连接面上,所述第二钢柱包括第二槽钢和第二连接面,所述第二槽钢垂直设置在第二连接面上,所述第一连接面与第二连接面之间通过多根螺栓活动连接,所述螺栓的头部与第一连接面之间压装有隔热垫片,螺栓的杆部上穿装有第一隔热垫圈和第二隔热垫圈,所述第一隔热垫圈设置在螺栓的杆部与第一连接面之间,所述第二隔热垫圈设置在螺杆的杆部与第二连接面之间,与螺栓相连的螺母设置在第二连接面上,所述螺母与第二连接面之间也。

4、设置有隔热垫片,所述第一连接面与第二连接面之间设置有隔热垫层,所述隔热垫层与第一连接面和第二连接面的接触面上均设置有凹凸槽。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止冷桥现象的钢结构钢柱连接节点,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热垫层的外圈包有镀锌层。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止冷桥现象的钢结构钢柱连接节点,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热垫层的外圈包有不锈钢丝网。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止冷桥现象的钢结构钢柱连接节点,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隔热垫圈、第二隔热垫圈、垫片和隔热垫层的导热系数均小于0.06w/mk。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止冷桥现象的钢结构钢柱连接节点,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钢柱与第二钢柱上包有隔热材料。

5、。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止冷桥现象的钢结构钢柱连接节点,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隔热垫圈、第二隔热垫圈、垫片和隔热垫层的材质均为工程塑料。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止冷桥现象的钢结构钢柱连接节点,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隔热垫圈和第二隔热垫圈的材质为隔热陶瓷,所述隔热垫层的材质均为碳纤维板,隔热垫层的厚度为5mm。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止冷桥现象的钢结构钢柱连接节点,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栓为高强度螺栓。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止冷桥现象的钢结构钢柱连接节点,其特征在于,所述凹凸槽的槽深为0.51mm。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防止冷桥现象的钢结构钢柱连接节点,其特征在于,所。

6、述凹凸槽的槽深为0.8mm。权 利 要 求 书CN 203866983 U1/3页3一种防止冷桥现象的钢结构钢柱连接节点技术领域0001 本实用新型属于钢结构连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防止钢结构钢柱连接节点出现冷桥现象的结构。背景技术0002 房屋外墙转角、内外墙交角、楼屋面与外墙搭接角的区域范围,在室内温度高于室外温度时候,产生水雾吸附于墙面的现象称为“冷桥“现象,大多出现在冬季。北方是“冷桥“现象多发的地区,因为冬天北方天气比较寒冷,室内外温度差异较大,在屋内外的连接处由于局部的导热系数变大,热传递能力增强,导致局部温度剧降,屋内的热空气遇冷形成水雾吸附于墙体,便会出现房屋潮湿、霉变的现象。

7、。由于钢材本身可以传导热量,所以钢结构建筑需要大量的保温材料包裹,以防止冷桥的发生,而效果并不是很好。实用新型内容0003 本实用新型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旨在为提供一种结构简单,防止钢柱连接节点在出现冷桥现象的连接结构。0004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防止冷桥现象的钢结构钢柱连接节点,包括第一钢柱和第二钢柱,所述第一钢柱包括第一槽钢和第一连接面,所述第一槽钢垂直设置在第一连接面上,所述第二钢柱包括第二槽钢和第二连接面,所述第二槽钢垂直设置在第二连接面上,所述第一连接面与第二连接面之间通过多根螺栓活动连接,所述螺栓的头部与第一连接面之间压装有隔热垫片,螺栓的杆。

8、部上穿装有第一隔热垫圈和第二隔热垫圈,所述第一隔热垫圈设置在螺栓的杆部与第一连接面之间,所述第二隔热垫圈设置在螺杆的杆部与第二连接面之间,与螺栓相连的螺母设置在第二连接面上,所述螺母与第二连接面之间也设置有隔热垫片,所述第一连接面与第二连接面之间设置有隔热垫层,所述隔热垫层与第一连接面和第二连接面的接触面上均设置有凹凸槽。0005 进一步地,所述隔热垫层的外圈包有镀锌层。0006 进一步地,所述隔热垫层的外圈包有不锈钢丝网。0007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隔热垫圈、第二隔热垫圈、垫片和隔热垫层的导热系数均小于0.06w/mk。0008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钢柱与第二钢柱上包有隔热材料。0009 进一。

9、步地,所述第一隔热垫圈、第二隔热垫圈、垫片和隔热垫层的材质均为工程塑料。0010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隔热垫圈和第二隔热垫圈的材质为隔热陶瓷,所述隔热垫层的材质均为碳纤维板,隔热垫层的厚度为5mm。0011 进一步地,所述螺栓为高强度螺栓。0012 进一步地,所述凹凸槽的槽深为0.51mm。0013 进一步地,所述凹凸槽的槽深为0.8mm。说 明 书CN 203866983 U2/3页40014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的螺栓与第一连接面之间设置有隔热垫片,螺栓与第一连接面之间设置有第一隔热垫圈,螺栓与第二连接面之间设置有第二隔热垫圈,第一连接面与第二连接面之间设置有。

10、隔热垫层,有效地防止了第一钢柱与第二钢柱通过螺栓传热,有效地解决了冷桥现象的发生。而且,这种结构不需要大量的隔热材料和隔热措施,通过简单的结构就能解决复杂的冷桥现象,节省了材料和劳动力,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经济效益。附图说明0015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的说明。0016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1,也是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0017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2,也是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0018 图3为图1或图2中的隔热垫层的结构示意图1。0019 图4为图1或图2中的隔热垫层的结构示意图2。0020 图5为外包有镀锌层的隔热垫层的结构示意图。0021 图中:1为第一。

11、钢柱,2为第二钢柱,3为螺栓,4为螺母,5为第一隔热垫圈,6为第二隔热垫圈,7为隔热垫片,8为隔热垫层,9为凹凸槽,11为第一槽钢,12为第二槽钢。具体实施方式0022 现在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附图为简化的示意图,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基本结构,因此其仅显示与本实用新型有关的构成。0023 实施例一0024 一种防止冷桥现象的钢结构钢柱连接节点,包括第一钢柱1和第二钢柱2,第一钢柱1包括第一槽钢11和第一连接面,第一槽钢11垂直设置在第一连接面上,第二钢柱2包括第二槽钢12和第二连接面,第二槽钢12垂直设置在第二连接面上,第一连接面与第二连接面之间通过多根高强度螺栓3。

12、活动连接,螺栓3的头部与第一连接面之间压装有隔热垫片7,螺栓3的杆部上穿装有第一隔热垫圈5和第二隔热垫圈6,第一隔热垫圈5设置在螺栓3的杆部与第一连接面之间,第二隔热垫圈6设置在螺杆的杆部与第二连接面之间,与螺栓3相连的螺母4设置在第二连接面上,螺母4与第二连接面之间也设置有隔热垫片7,第一个热垫圈、第二隔热垫圈6和隔热垫片7可防止螺栓3导热,第一连接面与第二连接面之间设置有隔热垫层8,隔热垫层8可阻止第一连接面和第二连接面之间导热,将冷桥现象完全避免,隔热垫层8与第一连接面和第二连接面的接触面上均设置有凹凸槽9,凹凸槽9可缓解第一钢柱1和第二钢柱2之间的直接冲击力,隔热垫层8的外圈包有镀锌层。

13、,防止隔热垫层8过度变形而影响隔热效果,第一隔热垫圈5、第二隔热垫圈6、垫片和隔热垫层8的导热系数均小于0.06w/mk。0025 本实用新型的螺栓3与第一连接面之间设置有隔热垫片7,螺栓3与第一连接面之间设置有第一隔热垫圈5,螺栓3与第二连接面之间设置有第二隔热垫圈6,第一连接面与第二连接面之间设置有隔热垫层8,有效地防止了第一钢柱1与第二钢柱2通过螺栓3传热,有效地解决了冷桥现象的发生。而且,这种结构不需要大量的隔热材料和隔热措施,通过简单的结构就能解决复杂的冷桥现象,节省了材料和劳动力,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经说 明 书CN 203866983 U3/3页5济效益。0026 实施例二00。

14、27 一种防止冷桥现象的钢结构钢柱连接节点,包括第一钢柱1和第二钢柱2,第一钢柱1包括第一槽钢11和第一连接面,第一槽钢11垂直设置在第一连接面上,第二钢柱2包括第二槽钢12和第二连接面,第二槽钢12垂直设置在第二连接面上,第一连接面与第二连接面之间通过多根螺栓3活动连接,螺栓3的头部与第一连接面之间压装有隔热垫片7,螺栓3的杆部上穿装有第一隔热垫圈5和第二隔热垫圈6,第一隔热垫圈5设置在螺栓3的杆部与第一连接面之间,第二隔热垫圈6设置在螺杆的杆部与第二连接面之间,与螺栓3相连的螺母4设置在第二连接面上,螺母4与第二连接面之间也设置有隔热垫片7,第一连接面与第二连接面之间设置有隔热垫层8,隔热垫层8与第一连接面和第二连接面的接触面上均设置有凹凸槽9凹凸槽9的槽深为0.8mm,隔热垫层8的外圈包有不锈钢丝网,不锈钢丝网的隔热性更好,而且还能有效防止隔热垫层8导热。说 明 书CN 203866983 U1/4页6图1说 明 书 附 图CN 203866983 U2/4页7图2说 明 书 附 图CN 203866983 U3/4页8图3图4说 明 书 附 图CN 203866983 U4/4页9图5说 明 书 附 图CN 203866983 U。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固定建筑物 > 建筑物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