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通信塔的支撑座.pdf

上传人:大师****2 文档编号:1409836 上传时间:2018-06-13 格式:PDF 页数:12 大小:1.4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420020007.5

申请日:

2014.01.13

公开号:

CN203716602U

公开日:

2014.07.16

当前法律状态:

终止

有效性:

无权

法律详情:

未缴年费专利权终止IPC(主分类):E04H 12/22申请日:20140113授权公告日:20140716终止日期:20150113|||授权

IPC分类号:

E04H12/22; E04H12/18

主分类号:

E04H12/22

申请人:

嘉兴职业技术学院

发明人:

王淑桦; 叶宝龙; 杨义将

地址:

314036 浙江省嘉兴市昌盛南路1123号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宁波市鄞州盛飞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43

代理人:

张向飞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通信塔的支撑座,属于机械技术领域。它解决了现有通信塔机动性较低等技术问题。本通信塔的支撑座,支撑座可拆卸连接在定位座的下端,支撑座能将定位座固定,支撑座包括若干支撑脚,支撑脚呈环形分布,支撑脚包括铰接杆和伸缩杆,铰接杆为中空的钢管,伸缩杆滑动连接在铰接杆内,铰接杆的下端沿其长度方向具有若干调节孔一,伸缩杆的上端沿其长度方向具有与调节孔二,伸缩杆通过螺栓穿过调节孔一和调节孔二固定在铰接杆上,伸缩杆的下端铰接有底板,伸缩杆的中部还铰接有辅助支撑杆,辅助支撑杆与伸缩杆之间的夹角为锐角,辅助支撑杆的端部呈锥形。本实用新型具有运输非常方便,机动性较强优点。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通信塔的支撑座,所述通信塔包括天线、塔身和定位座,所述天线固定在塔身的顶端,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座可拆卸连接在定位座的下端,所述支撑座能将定位座固定,所述支撑座包括若干支撑脚,所述支撑脚呈环形分布,所述支撑脚包括铰接杆和伸缩杆,所述铰接杆为中空的钢管,所述伸缩杆滑动连接在铰接杆内,所述铰接杆的下端沿其长度方向具有若干调节孔一,所述伸缩杆的上端沿其长度方向具有与调节孔二,所述伸缩杆通过螺栓穿过调节孔一和调节孔二固定在铰接杆上,所述伸缩杆的下端铰接有底板,所述伸缩杆的中部还铰接有辅助支撑杆,所述辅助支撑杆与伸缩杆之间的夹角为锐角,所述辅助支撑杆的端部呈锥形。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信塔的支撑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塔身由若干连接管首尾依次连接而成,所述连接管之间为可拆卸连接,所述定位座呈圆筒形,所述定位座中部具有定位通道,所述塔身穿过定位通道,所述定位座的下端固定有若干挂钩,所述挂钩上设有挂绳,所述挂绳一端固定在对应的挂钩上,所述每根挂绳的另一端均与一支撑板固定,所述支撑板位于定位座的正下方,所述支撑板上具有定位槽,所述塔身的下端与支撑板抵靠且位于定位槽内。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通信塔的支撑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座包括左定位架、右定位架和若干螺钉,所述左定位架包括两块左定位板和若干左连接杆,所述左定位板的截面呈半圆环形,所述两块左定位板平行设置,所述左连接杆固定在左定位板之间,所述右定位架包括两块右定位板和若干右连接杆,所述右定位板的截面呈半圆环形,所述两块右定位板平行设置,所述右连接杆固定在右定位板之间,所述左定位板的两端位于外侧面均具有左固定耳,所述左固定耳上具有左固定孔,所述右定位板的两端位于外侧面均具有右固定耳,所述右固定耳上具有右固定孔, 所述左定位板的端部和右定位板的端部抵靠形成定位通道,所述螺钉穿过相对应的左固定孔和右固定孔并固定。

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通信塔的支撑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座上设有能在塔身晃动时起到缓冲作用的缓冲结构,所述缓冲结构包括若干顶靠球、弹簧和两块固定板,所述固定板呈圆环形,所述两块固定板分别固定在定位座的两端与左定位板和右定位板抵靠,所述左定位板上与固定板抵靠的侧面上开设有若干左固定槽,所述左定位槽位于靠近定位通道的槽壁上具有半圆形的凹口一,所述右定位板上与固定板抵靠的侧面上开设有若干右固定槽,所述右定位槽位于靠近定位通道的槽壁上具有半圆形的凹口二,所述固定板与左定位板和右定位板抵靠的侧面上具有与上述左固定槽和右固定槽一一对应的固定槽,所述固定槽位于靠近固定板内侧面的槽壁上具有半圆形的凹口三,所述凹口三和凹口一之间的最大距离或者凹口三和凹口二之间的最大距离均小于顶靠球的直径,所述顶靠球和弹簧均位于固定槽和左固定槽之间或者固定槽和右固定槽之间,所述弹簧使得顶靠球始终贴靠在凹口三和凹口一之间或者凹口三和凹口二之间。

5.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信塔的支撑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上套有定位套,所述定位套包括套体和固定在套体下端的若干定位齿,所述定位齿采用金属材料制成,所述定位齿均匀布置在套体的下端。

6.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通信塔的支撑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板包括两块截面呈半圆环形的基板,所述固定在定位座下端的基板上具有滑动槽,所述滑动槽为T形槽,所述两块基板固定后形成呈环形分布的滑动槽,所述铰接杆的上端设有滑块,所述铰接杆和滑块之间万向球连接,所述滑块呈“工”字型,所述滑块能嵌入滑动槽内且能沿滑动槽滑动,所述滑块上具有定位孔,所述定位孔上螺纹连接有螺钉,所述螺钉的端部穿过定位孔能与 滑动槽的槽底面抵靠。

7.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通信塔的支撑座,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管呈管状,所述连接管包括管体、位于管体一端的接头和位于管体另一端的连接套,所述连接套的外周面上固定有凸块,所述凸块伸出连接套的一端具有定位通槽,所述管体位于接头的一端具有卡紧块,所述卡紧块具有卡接部和导向部,所述导向部的截面呈直角三角形,所述卡接部呈长条形,所述卡接部能与定位通槽紧配合连接。

说明书

一种通信塔的支撑座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机械技术领域,涉及一种通信塔,特别是一种通信塔的支撑座。
背景技术
通信塔属于信号发射塔的一种,也叫信号发射塔或信号塔,主要功能支持信号,为信号发射天线做支撑,主要用于微波、超短波、无线网络信号的传输与发射等,用于远程通信。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目前绝大部分地区均以在通信塔的信号覆盖范围之内,目前的通信塔主要为固定式的,固定在地势较高的山顶,以增加信号覆盖的范围。但是在遇到地震、水灾等自然灾害时,往往会使得通信塔遭到破坏,使得当地的通讯中短,无法与外界取得联系,延误了对灾区的救援。
目前,中国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移动通信塔【CN103334627A】,包括一平板车,固定安装在平板车上的机房框架,连接在机房框架右侧的塔体,以及安装在塔体上部的天支;塔体包括依次套接在一起的下塔杆、中塔杆和上塔杆;下塔杆与机房框架连接,天支设置在上塔杆上端。该通信塔通过将塔体固定在平板车,通过平板车的移动来实现通信塔的移动,在实际情况下通信塔本身高度较高,平板车只能在平地上移动,在有坡度的情况下移动很难保证通信塔的稳定,因此平板车无法将通信塔移动到地势较高的有利地形,降低了通信塔信号的覆盖范围;在灾区没有相应的平坦的道路供平板车移动,因此在紧急情况下很难做到迅速部署到相应的位置,机动性较低。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的技术存在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通信塔的支撑座,本实用新型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高了通信塔机动性。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通信塔的支撑座,所述通信塔包括天线、塔身和定位座,所述天线固定在塔身的顶端,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座可拆卸连接在定位座的下端,所述支撑座能将定位座固定,所述支撑座包括若干支撑脚,所述支撑脚呈环形分布,所述支撑脚包括铰接杆和伸缩杆,所述铰接杆为中空的钢管,所述伸缩杆滑动连接在铰接杆内,所述铰接杆的下端沿其长度方向具有若干调节孔一,所述伸缩杆的上端沿其长度方向具有与调节孔二,所述伸缩杆通过螺栓穿过调节孔一和调节孔二固定在铰接杆上,所述伸缩杆的下端铰接有底板,所述伸缩杆的中部还铰接有辅助支撑杆,所述辅助支撑杆与伸缩杆之间的夹角为锐角,所述辅助支撑杆的端部呈锥形。
支撑脚可根据地形调节长度,每根支撑脚的长度均可调,因此通信塔能固定在复杂地形上,辅助支撑杆和伸缩杆之间形成三角形,增加结构的稳定,辅助支撑杆的端部呈锥形方便将辅助支撑杆定位。
在上述的通信塔的支撑座中,所述塔身由若干连接管首尾依次连接而成,所述连接管之间为可拆卸连接,所述定位座呈圆筒形,所述定位座中部具有定位通道,所述塔身穿过定位通道,所述定位座的下端固定有若干挂钩,所述挂钩上设有挂绳,所述挂绳一端固定在对应的挂钩上,所述每根挂绳的另一端均与一支撑板固定,所述支撑板位于定位座的正下方,所述支撑板上具有定位槽,所述塔身的下端与支撑板抵靠且位于定位槽内。塔身通过连接管依次连接而成,在使用时根据实际的地理位置来组装塔身,根据使用连接管的数量来调节塔身的高度,定位座将位于塔身下 部的连接管定位,保证了塔身的稳定,同时塔身的下端通过支撑板支撑,支撑板位于定位座的下端,使得塔身的重心降低,增加了塔身的稳定,支撑板通过挂钩固定,支撑板可移动,因此可以适应塔身的轻微摇晃,起到平衡塔身的作用,减少连接管之间的弯折力;塔身的重量都作用在支撑座上,使得支撑座能稳定的固定在地面上;塔身、定位座和支撑座之间均可拆卸连接,塔身也可拆卸,因此通信塔的运输非常方便,机动性较强。
在上述的通信塔的支撑座中,所述定位座包括左定位架、右定位架和若干螺钉,所述左定位架包括两块左定位板和若干左连接杆,所述左定位板的截面呈半圆环形,所述两块左定位板平行设置,所述左连接杆固定在左定位板之间,所述右定位架包括两块右定位板和若干右连接杆,所述右定位板的截面呈半圆环形,所述两块右定位板平行设置,所述右连接杆固定在右定位板之间,所述左定位板的两端位于外侧面均具有左固定耳,所述左固定耳上具有左固定孔,所述右定位板的两端位于外侧面均具有右固定耳,所述右固定耳上具有右固定孔,所述左定位板的端部和右定位板的端部抵靠形成定位通道,所述螺钉穿过相对应的左固定孔和右固定孔并固定。左定位架和右定位架之间可拆卸连接能进一步降低定位座运输时所占用的空间,左定位架和右定位架的结构也降低了定位座的质量。
在上述的通信塔的支撑座中,所述定位座上设有能在塔身晃动时起到缓冲作用的缓冲结构,所述缓冲结构包括若干顶靠球、弹簧和两块固定板,所述固定板呈圆环形,所述两块固定板分别固定在定位座的两端与左定位板和右定位板抵靠,所述左定位板上与固定板抵靠的侧面上开设有若干左固定槽,所述左定位槽位于靠近定位通道的槽壁上具有半圆形的凹口一,所述右定位板上与固定板抵靠的侧面上开设有若干右固定槽,所述右定位槽位于靠近定位通道的槽壁上具有半圆形的凹口二,所述固定板与左定 位板和右定位板抵靠的侧面上具有与上述左固定槽和右固定槽一一对应的固定槽,所述固定槽位于靠近固定板内侧面的槽壁上具有半圆形的凹口三,所述凹口三和凹口一之间的最大距离或者凹口三和凹口二之间的最大距离均小于顶靠球的直径,所述顶靠球和弹簧均位于固定槽和左固定槽之间或者固定槽和右固定槽之间,所述弹簧使得顶靠球始终贴靠在凹口三和凹口一之间或者凹口三和凹口二之间。在无风时塔身穿过定位座的正中间,顶靠球均匀的抵靠在塔身上,在受风吹时,塔身会倾斜,位于定位座部分的塔身会朝向一边倾斜挤压顶靠球,位于上下两端的顶靠球均会通过弹簧施加反作用力,减少塔身的倾斜,保证了定位座不会出现倾斜,保证了通信塔的稳定。
在上述的通信塔的支撑座中,所述底板上套有定位套,所述定位套包括套体和固定在套体下端的若干定位齿,所述定位齿采用金属材料制成,所述定位齿均匀布置在套体的下端。定位套能增加底板的抓地力,防止支撑脚出现打滑。
在上述的通信塔的支撑座中,所述固定板包括两块截面呈半圆环形的基板,所述固定在定位座下端的基板上具有滑动槽,所述滑动槽为T形槽,所述两块基板固定后形成呈环形分布的滑动槽,所述铰接杆的上端设有滑块,所述铰接杆和滑块之间万向球连接,所述滑块呈“工”字型,所述滑块能嵌入滑动槽内且能沿滑动槽滑动,所述滑块上具有定位孔,所述定位孔上螺纹连接有螺钉,所述螺钉的端部穿过定位孔能与滑动槽的槽底面抵靠。固定板的结构方便滑块的安装和拆卸,通过滑块将铰接杆设置在一定位置,可以调节支撑脚之间的位置,以适应不同地形对通信塔的固定。
在上述的通信塔的支撑座中,所述连接管呈管状,所述连接管包括管体、位于管体一端的接头和位于管体另一端的连接套,所述连接套的外周面上固定有凸块,所述凸块伸出连接套的一端 具有定位通槽,所述管体位于接头的一端具有卡紧块,所述卡紧块具有卡接部和导向部,所述导向部的截面呈直角三角形,所述卡接部呈长条形,所述卡接部能与定位通槽紧配合连接。连接管首尾连接时卡紧块卡入定位通槽,导向部能方便卡紧块进入定位通槽,卡接部与定位通槽间为紧配合,结构简单,操作方便,便于通信塔的快速组装。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通信塔的支撑座具有运输非常方便,机动性较强的优点。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中定位座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中左定位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中基板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中连接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天线;2、塔身;21、连接管;22、管体;23、接头;24、卡紧块;241、导向部;242、卡接部;25、连接套;26、凸块;261、定位通槽;3、挂钩;31、挂绳;32、支撑板;4、定位座;4a、定位通道;41、左定位架;42、左定位板;421、左固定槽;422、凹口一;423、左固定耳;424、左固定孔;43、左连接杆;44、右定位架;45、右定位板;451、右固定耳;452、右固定孔右;46、连接杆;51、顶靠球;52、固定板;53、基板;531、滑动槽;532、固定槽;533、凹口三;6、支撑座;61、支撑脚;611、铰接杆;612、滑块;613、伸缩杆;614、底板;62、辅助支撑杆;63、定位套;631、套体;632、定位齿。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 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
一种通信塔的支撑座,如图1至图5所示,通信塔包括天线1,通信塔还包括塔身2、定位座4和支撑座6,天线1固定在塔身2的顶端,塔身2由若干连接管21首尾依次连接而成,连接管21之间为可拆卸连接,定位座4呈圆筒形,定位座4中部具有定位通道4a,塔身2穿过定位通道4a,定位座4的下端固定有若干挂钩3,挂钩3上设有挂绳31,挂绳31一端固定在对应的挂钩3上,每根挂绳31的另一端均与一支撑板32固定,支撑板32位于定位座4的正下方,支撑板32上具有定位槽,塔身2的下端与支撑板32抵靠且位于定位槽内,支撑座6可拆卸连接在定位座4的下端,支撑座6能将定位座4固定。
如图1至图5所示,定位座4包括左定位架41、右定位架44和若干螺钉,左定位架41包括两块左定位板42和若干左连接杆43,左定位板42的截面呈半圆环形,两块左定位板42平行设置,左连接杆43固定在左定位板42之间,右定位架44包括两块右定位板45和若干右连接杆,右定位板45的截面呈半圆环形,两块右定位板45平行设置,右连接杆固定在右定位板45之间,左定位板42的两端位于外侧面均具有左固定耳423,左固定耳423上具有左固定孔424,右定位板45的两端位于外侧面均具有右固定耳451,右固定耳451上具有右固定孔452,左定位板42的端部和右定位板45的端部抵靠形成定位通道4a,螺钉穿过相对应的左固定孔424和右固定孔452并固定。左定位架41和右定位架44之间可拆卸连接能进一步降低定位座4运输时所占用的空间,左定位架41和右定位架44的结构也降低了定位座4的质量。
如图1至图5所示,定位座4上设有能在塔身2晃动时起到缓冲作用的缓冲结构,缓冲结构包括若干顶靠球51、弹簧和两块固定板52,固定板52呈圆环形,两块固定板52分别固定在定位座4的两端与左定位板42和右定位板45抵靠,左定位板42上与 固定板52抵靠的侧面上开设有若干左固定槽421,左定位槽位于靠近定位通道4a的槽壁上具有半圆形的凹口一422,右定位板45上与固定板52抵靠的侧面上开设有若干右固定槽,右定位槽位于靠近定位通道4a的槽壁上具有半圆形的凹口二,固定板52与左定位板42和右定位板45抵靠的侧面上具有与上述左固定槽421和右固定槽一一对应的固定槽532,固定槽532位于靠近固定板52内侧面的槽壁上具有半圆形的凹口三533,凹口三533和凹口一422之间的最大距离或者凹口三533和凹口二之间的最大距离均小于顶靠球51的直径,顶靠球51和弹簧均位于固定槽532和左固定槽421之间或者固定槽532和右固定槽之间,弹簧使得顶靠球51始终贴靠在凹口三533和凹口一422之间或者凹口三533和凹口二之间。在无风时塔身2穿过定位座4的正中间,顶靠球51均匀的抵靠在塔身2上,在受风吹时,塔身2会倾斜,位于定位座4部分的塔身2会朝向一边倾斜挤压顶靠球51,位于上下两端的顶靠球51均会通过弹簧施加反作用力,减少塔身2的倾斜,保证了定位座4不会出现倾斜,保证了通信塔的稳定。
如图1至图5所示,支撑座6包括若干支撑脚61,支撑脚61呈环形分布,支撑脚61包括铰接杆611和伸缩杆613,铰接杆611为中空的钢管,伸缩杆613滑动连接在铰接杆611内,铰接杆611的下端沿其长度方向具有若干调节孔一,伸缩杆613的上端沿其长度方向具有与调节孔二,伸缩杆613通过螺栓穿过调节孔一和调节孔二固定在铰接杆611上,伸缩杆613的下端铰接有底板614,伸缩杆613的中部还铰接有辅助支撑杆62,辅助支撑杆62与伸缩杆613之间的夹角为锐角,辅助支撑杆62的端部呈锥形。支撑脚61可根据地形调节长度,每根支撑脚61的长度均可调,因此通信塔能固定在复杂地形上,辅助支撑杆62和伸缩杆613之间形成三角形,增加结构的稳定,辅助支撑杆62的端部呈锥形方便将辅助支撑杆62定位。
如图1至图5所示,底板614上套有定位套63,定位套63包括套体631和固定在套体631下端的若干定位齿632,定位齿632采用金属材料制成,定位齿632均匀布置在套体631的下端。定位套63能增加底板614的抓地力,防止支撑脚61出现打滑。
如图1至图5所示,固定板52包括两块截面呈半圆环形的基板53,固定在定位座4下端的基板53上具有滑动槽531,滑动槽为T形槽,两块基板53固定后形成呈环形分布的滑动槽531,铰接杆611的上端设有滑块612,铰接杆611和滑块612之间万向球连接,滑块612呈“工”字型,滑块612能嵌入滑动槽531内且能沿滑动槽531滑动,滑块612上具有定位孔,定位孔上螺纹连接有螺钉,螺钉的端部穿过定位孔能与滑动槽531的槽底面抵靠。固定板52的结构方便滑块612的安装和拆卸,通过滑块612将铰接杆611设置在一定位置,可以调节支撑脚61之间的位置,以适应不同地形对通信塔的固定。
如图1至图5所示,连接管21呈管状,连接管21包括管体22、位于管体22一端的接头23和位于管体22另一端的连接套25,连接套25的外周面上固定有凸块26,凸块26伸出连接套25的一端具有定位通槽261,管体22位于接头23的一端具有卡紧块24,卡紧块24具有卡接部242和导向部241,导向部241的截面呈直角三角形,卡接部242呈长条形,卡接部242能与定位通槽261紧配合连接。连接管21首尾连接时卡紧块24卡入定位通槽261,导向部241能方便卡紧块24进入定位通槽261,卡接部242与定位通槽261间为紧配合,结构简单,操作方便,便于通信塔的快速组装。
塔身2通过连接管21依次连接而成,在使用时根据实际的地理位置来组装塔身2,根据使用连接管21的数量来调节塔身2的高度,定位座4将位于塔身2下部的连接管21定位,保证了塔身2的稳定,同时塔身2的下端通过支撑板32支撑,支撑板32位 于定位座4的下端,使得塔身2的重心降低,增加了塔身2的稳定,支撑板32通过挂钩3固定,支撑板32可移动,因此可以适应塔身2的轻微摇晃,起到平衡塔身2的作用,减少连接管21之间的弯折力;塔身2的重量都作用在支撑座6上,使得支撑座6能稳定的固定在地面上;塔身2、定位座4和支撑座6之间均可拆卸连接,塔身2也可拆卸,因此通信塔的运输非常方便,机动性较强。
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精神作举例说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
尽管本文较多地使用了1、天线;2、塔身;21、连接管;22、管体;23、接头;24、卡紧块;241、导向部;242、卡接部;25、连接套;26、凸块;261、定位通槽;3、挂钩;31、挂绳;32、支撑板;4、定位座;4a、定位通道;41、左定位架;42、左定位板;421、左固定槽;422、凹口一;423、左固定耳;424、左固定孔;43、左连接杆;44、右定位架;45、右定位板;451、右固定耳;452、右固定孔右;46、连接杆;51、顶靠球;52、固定板;53、基板;531、滑动槽;532、固定槽;533、凹口三;6、支撑座;61、支撑脚;611、铰接杆;612、滑块;613、伸缩杆;614、底板;62、辅助支撑杆;63、定位套;631、套体;632、定位齿等术语,但并不排除使用其它术语的可能性。使用这些术语仅仅是为了更方便地描述和解释本实用新型的本质;把它们解释成任何一种附加的限制都是与本实用新型精神相违背的。

一种通信塔的支撑座.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一种通信塔的支撑座.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一种通信塔的支撑座.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种通信塔的支撑座.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通信塔的支撑座.pdf(12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授权公告号 CN 203716602 U(45)授权公告日 2014.07.16CN203716602U(21)申请号 201420020007.5(22)申请日 2014.01.13E04H 12/22(2006.01)E04H 12/18(2006.01)(73)专利权人嘉兴职业技术学院地址 314036 浙江省嘉兴市昌盛南路1123号(72)发明人王淑桦 叶宝龙 杨义将(74)专利代理机构宁波市鄞州盛飞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43代理人张向飞(54) 实用新型名称一种通信塔的支撑座(57) 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通信塔的支撑座,属于机械技术领域。它解决了现有通信塔机动。

2、性较低等技术问题。本通信塔的支撑座,支撑座可拆卸连接在定位座的下端,支撑座能将定位座固定,支撑座包括若干支撑脚,支撑脚呈环形分布,支撑脚包括铰接杆和伸缩杆,铰接杆为中空的钢管,伸缩杆滑动连接在铰接杆内,铰接杆的下端沿其长度方向具有若干调节孔一,伸缩杆的上端沿其长度方向具有与调节孔二,伸缩杆通过螺栓穿过调节孔一和调节孔二固定在铰接杆上,伸缩杆的下端铰接有底板,伸缩杆的中部还铰接有辅助支撑杆,辅助支撑杆与伸缩杆之间的夹角为锐角,辅助支撑杆的端部呈锥形。本实用新型具有运输非常方便,机动性较强优点。(51)Int.Cl.权利要求书2页 说明书5页 附图4页(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实。

3、用新型专利权利要求书2页 说明书5页 附图4页(10)授权公告号 CN 203716602 UCN 203716602 U1/2页21.一种通信塔的支撑座,所述通信塔包括天线、塔身和定位座,所述天线固定在塔身的顶端,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座可拆卸连接在定位座的下端,所述支撑座能将定位座固定,所述支撑座包括若干支撑脚,所述支撑脚呈环形分布,所述支撑脚包括铰接杆和伸缩杆,所述铰接杆为中空的钢管,所述伸缩杆滑动连接在铰接杆内,所述铰接杆的下端沿其长度方向具有若干调节孔一,所述伸缩杆的上端沿其长度方向具有与调节孔二,所述伸缩杆通过螺栓穿过调节孔一和调节孔二固定在铰接杆上,所述伸缩杆的下端铰接有底板,所述。

4、伸缩杆的中部还铰接有辅助支撑杆,所述辅助支撑杆与伸缩杆之间的夹角为锐角,所述辅助支撑杆的端部呈锥形。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信塔的支撑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塔身由若干连接管首尾依次连接而成,所述连接管之间为可拆卸连接,所述定位座呈圆筒形,所述定位座中部具有定位通道,所述塔身穿过定位通道,所述定位座的下端固定有若干挂钩,所述挂钩上设有挂绳,所述挂绳一端固定在对应的挂钩上,所述每根挂绳的另一端均与一支撑板固定,所述支撑板位于定位座的正下方,所述支撑板上具有定位槽,所述塔身的下端与支撑板抵靠且位于定位槽内。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通信塔的支撑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座包括左定位架、右定位架和若干螺钉。

5、,所述左定位架包括两块左定位板和若干左连接杆,所述左定位板的截面呈半圆环形,所述两块左定位板平行设置,所述左连接杆固定在左定位板之间,所述右定位架包括两块右定位板和若干右连接杆,所述右定位板的截面呈半圆环形,所述两块右定位板平行设置,所述右连接杆固定在右定位板之间,所述左定位板的两端位于外侧面均具有左固定耳,所述左固定耳上具有左固定孔,所述右定位板的两端位于外侧面均具有右固定耳,所述右固定耳上具有右固定孔,所述左定位板的端部和右定位板的端部抵靠形成定位通道,所述螺钉穿过相对应的左固定孔和右固定孔并固定。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通信塔的支撑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座上设有能在塔身晃动时起到缓冲作。

6、用的缓冲结构,所述缓冲结构包括若干顶靠球、弹簧和两块固定板,所述固定板呈圆环形,所述两块固定板分别固定在定位座的两端与左定位板和右定位板抵靠,所述左定位板上与固定板抵靠的侧面上开设有若干左固定槽,所述左定位槽位于靠近定位通道的槽壁上具有半圆形的凹口一,所述右定位板上与固定板抵靠的侧面上开设有若干右固定槽,所述右定位槽位于靠近定位通道的槽壁上具有半圆形的凹口二,所述固定板与左定位板和右定位板抵靠的侧面上具有与上述左固定槽和右固定槽一一对应的固定槽,所述固定槽位于靠近固定板内侧面的槽壁上具有半圆形的凹口三,所述凹口三和凹口一之间的最大距离或者凹口三和凹口二之间的最大距离均小于顶靠球的直径,所述顶靠。

7、球和弹簧均位于固定槽和左固定槽之间或者固定槽和右固定槽之间,所述弹簧使得顶靠球始终贴靠在凹口三和凹口一之间或者凹口三和凹口二之间。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信塔的支撑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上套有定位套,所述定位套包括套体和固定在套体下端的若干定位齿,所述定位齿采用金属材料制成,所述定位齿均匀布置在套体的下端。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通信塔的支撑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板包括两块截面呈半圆环形的基板,所述固定在定位座下端的基板上具有滑动槽,所述滑动槽为T形槽,所述两块基板固定后形成呈环形分布的滑动槽,所述铰接杆的上端设有滑块,所述铰接杆和滑权 利 要 求 书CN 203716602 U2/2页。

8、3块之间万向球连接,所述滑块呈“工”字型,所述滑块能嵌入滑动槽内且能沿滑动槽滑动,所述滑块上具有定位孔,所述定位孔上螺纹连接有螺钉,所述螺钉的端部穿过定位孔能与滑动槽的槽底面抵靠。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通信塔的支撑座,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管呈管状,所述连接管包括管体、位于管体一端的接头和位于管体另一端的连接套,所述连接套的外周面上固定有凸块,所述凸块伸出连接套的一端具有定位通槽,所述管体位于接头的一端具有卡紧块,所述卡紧块具有卡接部和导向部,所述导向部的截面呈直角三角形,所述卡接部呈长条形,所述卡接部能与定位通槽紧配合连接。权 利 要 求 书CN 203716602 U1/5页4一种通信塔的。

9、支撑座技术领域0001 本实用新型属于机械技术领域,涉及一种通信塔,特别是一种通信塔的支撑座。背景技术0002 通信塔属于信号发射塔的一种,也叫信号发射塔或信号塔,主要功能支持信号,为信号发射天线做支撑,主要用于微波、超短波、无线网络信号的传输与发射等,用于远程通信。0003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目前绝大部分地区均以在通信塔的信号覆盖范围之内,目前的通信塔主要为固定式的,固定在地势较高的山顶,以增加信号覆盖的范围。但是在遇到地震、水灾等自然灾害时,往往会使得通信塔遭到破坏,使得当地的通讯中短,无法与外界取得联系,延误了对灾区的救援。0004 目前,中国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移动通信塔【CN。

10、103334627A】,包括一平板车,固定安装在平板车上的机房框架,连接在机房框架右侧的塔体,以及安装在塔体上部的天支;塔体包括依次套接在一起的下塔杆、中塔杆和上塔杆;下塔杆与机房框架连接,天支设置在上塔杆上端。该通信塔通过将塔体固定在平板车,通过平板车的移动来实现通信塔的移动,在实际情况下通信塔本身高度较高,平板车只能在平地上移动,在有坡度的情况下移动很难保证通信塔的稳定,因此平板车无法将通信塔移动到地势较高的有利地形,降低了通信塔信号的覆盖范围;在灾区没有相应的平坦的道路供平板车移动,因此在紧急情况下很难做到迅速部署到相应的位置,机动性较低。发明内容0005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的技。

11、术存在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通信塔的支撑座,本实用新型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高了通信塔机动性。0006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通信塔的支撑座,所述通信塔包括天线、塔身和定位座,所述天线固定在塔身的顶端,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座可拆卸连接在定位座的下端,所述支撑座能将定位座固定,所述支撑座包括若干支撑脚,所述支撑脚呈环形分布,所述支撑脚包括铰接杆和伸缩杆,所述铰接杆为中空的钢管,所述伸缩杆滑动连接在铰接杆内,所述铰接杆的下端沿其长度方向具有若干调节孔一,所述伸缩杆的上端沿其长度方向具有与调节孔二,所述伸缩杆通过螺栓穿过调节孔一和调节孔二固定在铰接杆上,所述伸缩杆的下端铰接有底板,。

12、所述伸缩杆的中部还铰接有辅助支撑杆,所述辅助支撑杆与伸缩杆之间的夹角为锐角,所述辅助支撑杆的端部呈锥形。0007 支撑脚可根据地形调节长度,每根支撑脚的长度均可调,因此通信塔能固定在复杂地形上,辅助支撑杆和伸缩杆之间形成三角形,增加结构的稳定,辅助支撑杆的端部呈锥形方便将辅助支撑杆定位。0008 在上述的通信塔的支撑座中,所述塔身由若干连接管首尾依次连接而成,所述连接管之间为可拆卸连接,所述定位座呈圆筒形,所述定位座中部具有定位通道,所述塔身穿说 明 书CN 203716602 U2/5页5过定位通道,所述定位座的下端固定有若干挂钩,所述挂钩上设有挂绳,所述挂绳一端固定在对应的挂钩上,所述每根。

13、挂绳的另一端均与一支撑板固定,所述支撑板位于定位座的正下方,所述支撑板上具有定位槽,所述塔身的下端与支撑板抵靠且位于定位槽内。塔身通过连接管依次连接而成,在使用时根据实际的地理位置来组装塔身,根据使用连接管的数量来调节塔身的高度,定位座将位于塔身下部的连接管定位,保证了塔身的稳定,同时塔身的下端通过支撑板支撑,支撑板位于定位座的下端,使得塔身的重心降低,增加了塔身的稳定,支撑板通过挂钩固定,支撑板可移动,因此可以适应塔身的轻微摇晃,起到平衡塔身的作用,减少连接管之间的弯折力;塔身的重量都作用在支撑座上,使得支撑座能稳定的固定在地面上;塔身、定位座和支撑座之间均可拆卸连接,塔身也可拆卸,因此通信。

14、塔的运输非常方便,机动性较强。0009 在上述的通信塔的支撑座中,所述定位座包括左定位架、右定位架和若干螺钉,所述左定位架包括两块左定位板和若干左连接杆,所述左定位板的截面呈半圆环形,所述两块左定位板平行设置,所述左连接杆固定在左定位板之间,所述右定位架包括两块右定位板和若干右连接杆,所述右定位板的截面呈半圆环形,所述两块右定位板平行设置,所述右连接杆固定在右定位板之间,所述左定位板的两端位于外侧面均具有左固定耳,所述左固定耳上具有左固定孔,所述右定位板的两端位于外侧面均具有右固定耳,所述右固定耳上具有右固定孔,所述左定位板的端部和右定位板的端部抵靠形成定位通道,所述螺钉穿过相对应的左固定孔和。

15、右固定孔并固定。左定位架和右定位架之间可拆卸连接能进一步降低定位座运输时所占用的空间,左定位架和右定位架的结构也降低了定位座的质量。0010 在上述的通信塔的支撑座中,所述定位座上设有能在塔身晃动时起到缓冲作用的缓冲结构,所述缓冲结构包括若干顶靠球、弹簧和两块固定板,所述固定板呈圆环形,所述两块固定板分别固定在定位座的两端与左定位板和右定位板抵靠,所述左定位板上与固定板抵靠的侧面上开设有若干左固定槽,所述左定位槽位于靠近定位通道的槽壁上具有半圆形的凹口一,所述右定位板上与固定板抵靠的侧面上开设有若干右固定槽,所述右定位槽位于靠近定位通道的槽壁上具有半圆形的凹口二,所述固定板与左定位板和右定位板。

16、抵靠的侧面上具有与上述左固定槽和右固定槽一一对应的固定槽,所述固定槽位于靠近固定板内侧面的槽壁上具有半圆形的凹口三,所述凹口三和凹口一之间的最大距离或者凹口三和凹口二之间的最大距离均小于顶靠球的直径,所述顶靠球和弹簧均位于固定槽和左固定槽之间或者固定槽和右固定槽之间,所述弹簧使得顶靠球始终贴靠在凹口三和凹口一之间或者凹口三和凹口二之间。在无风时塔身穿过定位座的正中间,顶靠球均匀的抵靠在塔身上,在受风吹时,塔身会倾斜,位于定位座部分的塔身会朝向一边倾斜挤压顶靠球,位于上下两端的顶靠球均会通过弹簧施加反作用力,减少塔身的倾斜,保证了定位座不会出现倾斜,保证了通信塔的稳定。0011 在上述的通信塔的。

17、支撑座中,所述底板上套有定位套,所述定位套包括套体和固定在套体下端的若干定位齿,所述定位齿采用金属材料制成,所述定位齿均匀布置在套体的下端。定位套能增加底板的抓地力,防止支撑脚出现打滑。0012 在上述的通信塔的支撑座中,所述固定板包括两块截面呈半圆环形的基板,所述固定在定位座下端的基板上具有滑动槽,所述滑动槽为T形槽,所述两块基板固定后形成呈环形分布的滑动槽,所述铰接杆的上端设有滑块,所述铰接杆和滑块之间万向球连接,所说 明 书CN 203716602 U3/5页6述滑块呈“工”字型,所述滑块能嵌入滑动槽内且能沿滑动槽滑动,所述滑块上具有定位孔,所述定位孔上螺纹连接有螺钉,所述螺钉的端部穿过。

18、定位孔能与滑动槽的槽底面抵靠。固定板的结构方便滑块的安装和拆卸,通过滑块将铰接杆设置在一定位置,可以调节支撑脚之间的位置,以适应不同地形对通信塔的固定。0013 在上述的通信塔的支撑座中,所述连接管呈管状,所述连接管包括管体、位于管体一端的接头和位于管体另一端的连接套,所述连接套的外周面上固定有凸块,所述凸块伸出连接套的一端具有定位通槽,所述管体位于接头的一端具有卡紧块,所述卡紧块具有卡接部和导向部,所述导向部的截面呈直角三角形,所述卡接部呈长条形,所述卡接部能与定位通槽紧配合连接。连接管首尾连接时卡紧块卡入定位通槽,导向部能方便卡紧块进入定位通槽,卡接部与定位通槽间为紧配合,结构简单,操作方。

19、便,便于通信塔的快速组装。0014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通信塔的支撑座具有运输非常方便,机动性较强的优点。附图说明0015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0016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中定位座的立体结构示意图。0017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中左定位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0018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中基板的立体结构示意图。0019 图5是本实用新型中连接管的结构示意图。0020 图中,1、天线;2、塔身;21、连接管;22、管体;23、接头;24、卡紧块;241、导向部;242、卡接部;25、连接套;26、凸块;261、定位通槽;3、挂钩;31、挂绳;32、支撑板;4、定位座;4a、定位通道;41、左定位架;。

20、42、左定位板;421、左固定槽;422、凹口一;423、左固定耳;424、左固定孔;43、左连接杆;44、右定位架;45、右定位板;451、右固定耳;452、右固定孔右;46、连接杆;51、顶靠球;52、固定板;53、基板;531、滑动槽;532、固定槽;533、凹口三;6、支撑座;61、支撑脚;611、铰接杆;612、滑块;613、伸缩杆;614、底板;62、辅助支撑杆;63、定位套;631、套体;632、定位齿。具体实施方式0021 以下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0022 一种通信塔的支撑座,如图1至图5所示。

21、,通信塔包括天线1,通信塔还包括塔身2、定位座4和支撑座6,天线1固定在塔身2的顶端,塔身2由若干连接管21首尾依次连接而成,连接管21之间为可拆卸连接,定位座4呈圆筒形,定位座4中部具有定位通道4a,塔身2穿过定位通道4a,定位座4的下端固定有若干挂钩3,挂钩3上设有挂绳31,挂绳31一端固定在对应的挂钩3上,每根挂绳31的另一端均与一支撑板32固定,支撑板32位于定位座4的正下方,支撑板32上具有定位槽,塔身2的下端与支撑板32抵靠且位于定位槽内,支撑座6可拆卸连接在定位座4的下端,支撑座6能将定位座4固定。0023 如图1至图5所示,定位座4包括左定位架41、右定位架44和若干螺钉,左定。

22、位架41包括两块左定位板42和若干左连接杆43,左定位板42的截面呈半圆环形,两块左定位板42平行设置,左连接杆43固定在左定位板42之间,右定位架44包括两块右定位板45说 明 书CN 203716602 U4/5页7和若干右连接杆,右定位板45的截面呈半圆环形,两块右定位板45平行设置,右连接杆固定在右定位板45之间,左定位板42的两端位于外侧面均具有左固定耳423,左固定耳423上具有左固定孔424,右定位板45的两端位于外侧面均具有右固定耳451,右固定耳451上具有右固定孔452,左定位板42的端部和右定位板45的端部抵靠形成定位通道4a,螺钉穿过相对应的左固定孔424和右固定孔45。

23、2并固定。左定位架41和右定位架44之间可拆卸连接能进一步降低定位座4运输时所占用的空间,左定位架41和右定位架44的结构也降低了定位座4的质量。0024 如图1至图5所示,定位座4上设有能在塔身2晃动时起到缓冲作用的缓冲结构,缓冲结构包括若干顶靠球51、弹簧和两块固定板52,固定板52呈圆环形,两块固定板52分别固定在定位座4的两端与左定位板42和右定位板45抵靠,左定位板42上与固定板52抵靠的侧面上开设有若干左固定槽421,左定位槽位于靠近定位通道4a的槽壁上具有半圆形的凹口一422,右定位板45上与固定板52抵靠的侧面上开设有若干右固定槽,右定位槽位于靠近定位通道4a的槽壁上具有半圆形。

24、的凹口二,固定板52与左定位板42和右定位板45抵靠的侧面上具有与上述左固定槽421和右固定槽一一对应的固定槽532,固定槽532位于靠近固定板52内侧面的槽壁上具有半圆形的凹口三533,凹口三533和凹口一422之间的最大距离或者凹口三533和凹口二之间的最大距离均小于顶靠球51的直径,顶靠球51和弹簧均位于固定槽532和左固定槽421之间或者固定槽532和右固定槽之间,弹簧使得顶靠球51始终贴靠在凹口三533和凹口一422之间或者凹口三533和凹口二之间。在无风时塔身2穿过定位座4的正中间,顶靠球51均匀的抵靠在塔身2上,在受风吹时,塔身2会倾斜,位于定位座4部分的塔身2会朝向一边倾斜挤压。

25、顶靠球51,位于上下两端的顶靠球51均会通过弹簧施加反作用力,减少塔身2的倾斜,保证了定位座4不会出现倾斜,保证了通信塔的稳定。0025 如图1至图5所示,支撑座6包括若干支撑脚61,支撑脚61呈环形分布,支撑脚61包括铰接杆611和伸缩杆613,铰接杆611为中空的钢管,伸缩杆613滑动连接在铰接杆611内,铰接杆611的下端沿其长度方向具有若干调节孔一,伸缩杆613的上端沿其长度方向具有与调节孔二,伸缩杆613通过螺栓穿过调节孔一和调节孔二固定在铰接杆611上,伸缩杆613的下端铰接有底板614,伸缩杆613的中部还铰接有辅助支撑杆62,辅助支撑杆62与伸缩杆613之间的夹角为锐角,辅助支。

26、撑杆62的端部呈锥形。支撑脚61可根据地形调节长度,每根支撑脚61的长度均可调,因此通信塔能固定在复杂地形上,辅助支撑杆62和伸缩杆613之间形成三角形,增加结构的稳定,辅助支撑杆62的端部呈锥形方便将辅助支撑杆62定位。0026 如图1至图5所示,底板614上套有定位套63,定位套63包括套体631和固定在套体631下端的若干定位齿632,定位齿632采用金属材料制成,定位齿632均匀布置在套体631的下端。定位套63能增加底板614的抓地力,防止支撑脚61出现打滑。0027 如图1至图5所示,固定板52包括两块截面呈半圆环形的基板53,固定在定位座4下端的基板53上具有滑动槽531,滑动槽。

27、为T形槽,两块基板53固定后形成呈环形分布的滑动槽531,铰接杆611的上端设有滑块612,铰接杆611和滑块612之间万向球连接,滑块612呈“工”字型,滑块612能嵌入滑动槽531内且能沿滑动槽531滑动,滑块612上具有定位孔,定位孔上螺纹连接有螺钉,螺钉的端部穿过定位孔能与滑动槽531的槽底面抵靠。固说 明 书CN 203716602 U5/5页8定板52的结构方便滑块612的安装和拆卸,通过滑块612将铰接杆611设置在一定位置,可以调节支撑脚61之间的位置,以适应不同地形对通信塔的固定。0028 如图1至图5所示,连接管21呈管状,连接管21包括管体22、位于管体22一端的接头23。

28、和位于管体22另一端的连接套25,连接套25的外周面上固定有凸块26,凸块26伸出连接套25的一端具有定位通槽261,管体22位于接头23的一端具有卡紧块24,卡紧块24具有卡接部242和导向部241,导向部241的截面呈直角三角形,卡接部242呈长条形,卡接部242能与定位通槽261紧配合连接。连接管21首尾连接时卡紧块24卡入定位通槽261,导向部241能方便卡紧块24进入定位通槽261,卡接部242与定位通槽261间为紧配合,结构简单,操作方便,便于通信塔的快速组装。0029 塔身2通过连接管21依次连接而成,在使用时根据实际的地理位置来组装塔身2,根据使用连接管21的数量来调节塔身2的。

29、高度,定位座4将位于塔身2下部的连接管21定位,保证了塔身2的稳定,同时塔身2的下端通过支撑板32支撑,支撑板32位于定位座4的下端,使得塔身2的重心降低,增加了塔身2的稳定,支撑板32通过挂钩3固定,支撑板32可移动,因此可以适应塔身2的轻微摇晃,起到平衡塔身2的作用,减少连接管21之间的弯折力;塔身2的重量都作用在支撑座6上,使得支撑座6能稳定的固定在地面上;塔身2、定位座4和支撑座6之间均可拆卸连接,塔身2也可拆卸,因此通信塔的运输非常方便,机动性较强。0030 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精神作举例说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

30、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0031 尽管本文较多地使用了1、天线;2、塔身;21、连接管;22、管体;23、接头;24、卡紧块;241、导向部;242、卡接部;25、连接套;26、凸块;261、定位通槽;3、挂钩;31、挂绳;32、支撑板;4、定位座;4a、定位通道;41、左定位架;42、左定位板;421、左固定槽;422、凹口一;423、左固定耳;424、左固定孔;43、左连接杆;44、右定位架;45、右定位板;451、右固定耳;452、右固定孔右;46、连接杆;51、顶靠球;52、固定板;53、基板;531、滑动槽;532、固定槽;533、凹口三;6、支撑座;61、支撑脚;611、铰接杆;612、滑块;613、伸缩杆;614、底板;62、辅助支撑杆;63、定位套;631、套体;632、定位齿等术语,但并不排除使用其它术语的可能性。使用这些术语仅仅是为了更方便地描述和解释本实用新型的本质;把它们解释成任何一种附加的限制都是与本实用新型精神相违背的。说 明 书CN 203716602 U1/4页9图1说 明 书 附 图CN 203716602 U2/4页10图2说 明 书 附 图CN 203716602 U1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固定建筑物 > 建筑物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