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制板对接拼装构件.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预制板对接拼装构件.pdf(5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授权公告号 CN 203684410 U(45)授权公告日 2014.07.02CN203684410U(21)申请号 201320820194.0(22)申请日 2013.12.14E04B 1/61(2006.01)(73)专利权人重庆陶家都市工业园开发建设有限公司地址 401328 重庆市九龙坡区陶家镇白彭路168号(72)发明人何乔(54) 实用新型名称预制板对接拼装构件(57) 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建筑构件领域的预制板对接拼装构件,包括两槽口相对布置的槽钢,槽钢的上下边分别与相邻两片预制板相抵;两槽钢上设有矩形通孔,矩形通孔内穿插有矩形钢条制成的拉紧件,拉紧件的一端设有挡。
2、块,另一端设有等距设置的齿牙与拉紧块配合使用;拉紧块上设有锁紧机构;拉紧件的厚度不超过1.5cm,宽度不超过5cm。本实用新型将常用的螺纹对拉件更改为矩形钢条的结构,并且矩形钢条的厚度和宽度进行了优化,使得相邻对接的预制板之间的缝隙最小,同时也使得相邻的预制板之间的过渡位移差更小,减少后续混凝土的填充量。(51)Int.Cl.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2页 附图1页(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实用新型专利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2页 附图1页(10)授权公告号 CN 203684410 UCN 203684410 U1/1页21.预制板对接拼装构件,包括两槽口相对布置的槽钢,槽钢的上。
3、下边分别与相邻两片预制板相抵,其特征在于:所述两槽钢上设有矩形通孔,矩形通孔内穿插有矩形钢条制成的拉紧件,拉紧件的一端设有挡块,另一端设有等距设置的齿牙与拉紧块配合使用;拉紧块上设有锁紧机构;拉紧件的厚度不超过1.5cm,宽度不超过5cm。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预制板对接拼装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拉紧件贴近槽钢背面的两端增设有垫片。权 利 要 求 书CN 203684410 U1/2页3预制板对接拼装构件技术领域0001 本实用新型属于建筑构件领域,具体涉及预制板对接拼装构件。背景技术0002 用钢筋混凝土材料制成的板,是房屋建筑和各种工程结构中的基本结构或构件,常用作屋盖、楼盖、平台、墙、。
4、挡土墙、基础、地坪、路面、水池等,应用范围极广。钢筋混凝土板按平面形状分为方板、圆板和异形板,按结构的受力作用方式分为单向板和双向板。最常见的有单向板、四边支承双向板和由柱支承的无梁平板。0003 混凝土板有现浇和预制两种。现浇混凝土板通常与钢筋混凝土梁连成整体并形成多跨连续的结构形式,由于是现场整体成型,所以整体性好,对于有管道穿过或形状不规则的楼面还是很适合的,但其工序多,湿作业多,现场浇灌,施工周期较长。为了提高施工效率,在工业和民用建筑的屋盖和楼盖中,预制混凝土板却被广泛使用,常用的预制混凝土板有实体板、空心板和槽形板,板的宽度视当地制造、吊装和运输设备的具体条件而定。0004 然而现。
5、实是,在用预制混凝土板砌建筑物时,相邻的预制混凝土板之间不可避免地不能完全对齐。若每一预制混凝土板都不能完全对齐,势必给建筑物带来极大地安全隐患。实用新型内容0005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预制板对接缝隙小的预制板对接拼装构件。0006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预制板对接拼装构件,包括两槽口相对布置的槽钢,槽钢的上下边分别与相邻两片预制板相抵;两槽钢上设有矩形通孔,矩形通孔内穿插有矩形钢条制成的拉紧件,拉紧件的一端设有挡块,另一端设有等距设置的齿牙与拉紧块配合使用;拉紧块上设有锁紧机构;拉紧件的厚度不超过1.5cm,宽度不超过5cm。0007 上述技术方。
6、案将常用的螺纹对拉件更改为矩形钢条的结构,并且矩形钢条的厚度和宽度进行了优化,使得相邻对接的预制板之间的缝隙最小,同时也使得相邻的预制板之间的过渡位移差更小,减少后续混凝土的填充量。0008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为了槽钢的背面能受到均匀的载荷,拉紧件贴近槽钢背面的两端增设有垫片。附图说明0009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0010 图1是本实用新型预制板对接拼装构件实施例的结构简图。具体实施方式说 明 书CN 203684410 U2/2页40011 如图1所示,预制板对接拼装构件,包括两槽口相对布置的槽钢1,槽钢1的上边4和下边5分别与相邻两片预制板相抵;两槽钢1上设有矩形通孔,矩形通孔内穿插有矩形钢条制成的拉紧件2,拉紧件的一端设有挡块6,另一端设有等距设置的齿牙3与拉紧块配合使用;拉紧块上设有锁紧机构;拉紧件2的厚度不超过1.5cm,宽度不超过5cm,拉紧件2贴近槽钢1背面的两端增设有垫片。0012 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结构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不会影响本实用新型实施的效果和专利的实用性。说 明 书CN 203684410 U1/1页5图1说 明 书 附 图CN 203684410 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