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层单桩基础.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多层单桩基础.pdf(8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授权公告号 CN 203684253 U(45)授权公告日 2014.07.02CN203684253U(21)申请号 201320880559.9(22)申请日 2013.12.30E02D 27/12(2006.01)(73)专利权人中铁二十四局集团有限公司地址 200071 上海市闸北区会文路2号(72)发明人蒋孝云 周本宏 钟栋材 钱寅星(74)专利代理机构上海申蒙商标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1214代理人徐小蓉(54) 实用新型名称多层单桩基础(57) 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多层单桩基础,所述单桩基础具有桩身,其特征在于所述桩身上至少有两处位置具有轮廓外径大于所述桩身直径的桩径。
2、扩大翼,所述桩径扩大翼与所述桩身轴线相垂直。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桩体结构简单,桩身较短,无论是作为端承桩还是摩擦桩使用,均具有较高的抗倾覆能力和承载能力。(51)Int.Cl.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3页 附图3页(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实用新型专利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3页 附图3页(10)授权公告号 CN 203684253 UCN 203684253 U1/1页21.一种多层单桩基础,所述单桩基础具有桩身,其特征在于所述桩身上至少有两处位置具有轮廓外径大于所述桩身直径的桩径扩大翼,所述桩径扩大翼与所述桩身轴线相垂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层单桩基础,其特征在于所。
3、述桩身与所述桩径扩大翼为一体结构。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层单桩基础,其特征在于所述桩径扩大翼的轮廓外径与所述桩身长度的比例不大于1: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层单桩基础,其特征在于所述桩身为圆柱形桩,所述桩径扩大翼呈圆盘状。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层单桩基础,其特征在于所述桩身为方形桩,所述桩径扩大翼呈方形状。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层单桩基础,其特征在于所述桩身为圆柱形桩,所述桩径扩大翼由若干呈条状的桩翼构成,所述桩翼的延伸方向与所述桩身的轴线相垂直,若干所述桩翼自所述桩身的轴心向外呈辐射状均匀分布设置在所述桩身外侧。权 利 要 求 书CN 203684253 U。
4、1/3页3多层单桩基础技术领域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桩基础,具体涉及一种多层单桩基础。背景技术0002 桩基础以其承载力大、稳定性好、沉降值小、能适应各种地质条件和荷载情况等特点而在高层建筑、大型厂房、水利水电枢纽、铁路工程、公路工程、桥梁工程、近海采油平台、核电站等土木、水利工程中得到了广泛应用。0003 桩基础具体是由基桩和联接于桩顶的承台共同组成的,建筑桩基通常为桩身全部埋于土体中的低承台桩基础,用于为其上的建筑物提供足够的承载力;建筑物的荷载通过其下方桩基传递给地基,其中垂直荷载一般由桩底土层的抵抗力以及桩体侧面与土体产生的摩阻力来支承,也就是说桩基础按受力原理大致可分为端承桩和摩擦。
5、桩两种。0004 如图1所示,端承桩1是穿过软土层2而达到硬层3(即坚硬土层或岩层)的,端承桩1的上部结构荷载主要由硬层3阻力承受;施工时以贯入度为主,桩尖进入持力层深度或桩尖标高可作参考。0005 如图2所示,摩擦桩4则完全设置在软土层2中,通过其桩体将软土层2挤密实,以提高土的密实度和承载能力,其上部结构的荷载由桩尖阻力以及桩体侧面与软土层2之间的摩擦阻力共同承受,施工时以控制桩尖设计标高为主,贯入度可作参考。0006 目前桩基础所存在的问题在于,为了确保其对上部建筑物能提供足够的承载力,对于桩体的长度要求极大,这不仅增加了施工造价方面的压力,也提高了施工的难度。发明内容0007 本实用新。
6、型的目的是根据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多层单桩基础,该单桩基础通过沿桩身轴线设置若干桩径扩大翼,构成多层单桩基础,以提高其抗倾覆能力和承载能力,有效缩短其桩身长度。0008 本实用新型目的实现由以下技术方案完成:0009 一种多层单桩基础,所述单桩基础具有桩身,其特征在于所述桩身上至少有两处位置具有轮廓外径大于所述桩身直径的桩径扩大翼,所述桩径扩大翼与所述桩身轴线相垂直。0010 所述桩身与所述桩径扩大翼为一体结构。0011 所述桩径扩大翼的轮廓外径与所述桩身长度的比例不大于1:1。0012 所述桩身为圆柱形桩,所述桩径扩大翼呈圆盘状。0013 所述桩身为方形桩,所述桩径扩大翼呈方形状。
7、。0014 所述桩身为圆柱形桩,所述桩径扩大翼由若干呈条状的桩翼构成,所述桩翼的延伸方向与所述桩身的轴线相垂直,若干所述桩翼自所述桩身的轴心向外呈辐射状均匀分布设置在所述桩身外侧。0015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桩体结构简单,桩身较短,无论是作为端承桩还是摩擦桩使说 明 书CN 203684253 U2/3页4用,均具有较高的抗倾覆能力和承载能力。附图说明0016 图1为现有技术中端承桩示意图;0017 图2为现有技术中摩擦桩示意图;0018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双层单桩基础的立面图;0019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双层单桩基础的俯视图;0020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中双层单桩基础的俯视图;0021 图6。
8、为本实用新型中双层单桩基础的俯视图。具体实施方式0022 以下结合附图通过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特征及其它相关特征作进一步详细说明,以便于同行业技术人员的理解:0023 如图1-6,图中标记1-6分别为:端承桩1、软土层2、硬层3、摩擦桩4、桩身5、桩径扩大翼6;0024 其中a为桩径扩大翼的加宽长度;b为桩径扩大翼的加宽高度。0025 实施例: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具体涉及一种用于为其上部建筑物提供足够承载力的单桩基础,该单桩基础呈“土”字型,通过在桩身5的底部位置以及中部位置处设置轮廓外径大于桩身直径的桩径扩大翼6,使之能够提供远大于常规孔桩的受力面积,以提高单桩基础的承载能力和抗倾覆能力,并。
9、大大缩短桩身5的长度。0026 如图3、4所示,本实施例中单桩基础的桩身5为圆柱形桩,桩身5的底部与常规孔桩相比增设了一个桩径扩大翼6作为底座,此外,在桩身5的中部同样增设了一个桩径扩大翼6,三者为一体连接结构。其中位于桩身5底部和中部的两个桩径扩大翼6均呈圆盘状,并与桩身5的轴线相垂直,其轮廓外径为桩身5直径的两倍,也就是说扩大翼的单侧加宽长度a为桩身5的半径,其具体的加宽长度a值应根据不同的土质和承载力要求进行设计计算,底座6的加宽高度b的取值同样应视不同的土质和承载力要求进行设计计算。该单桩基础上所增设的两个桩径扩大翼6可以承受很大的力,因此可以大大减小施工的孔桩高度。0027 如图3所。
10、示,该单桩基础施工时,首先采用机械成孔或人工挖孔,桩孔施工完毕后,根据需要确定下方是否设置钢筋笼以及钢筋笼的规格,最后浇筑混凝土成桩。0028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的单桩基础并不限于呈双层的“土”字型,也可以在桩身上增设三层桩径扩大翼以构成呈“王”字型的单桩基础,又或可以在桩身上增设四层桩径扩大翼以构成呈“圭”字型的单桩基础,桩身上所增设的桩径扩大翼层数应视不同的土质和承载力进行计算决定。0029 此外,本实施例中的桩身形状和扩大翼形状同样并不唯一。如图5所示,单桩基础的桩身5为方形桩体,位于桩身5底部和中部位置处的桩径扩大翼6为外轮廓边长大于桩身5边长的四边形结构体,三者为一体浇筑结构。。
11、又如图6所示,单桩基础的桩身为圆柱形桩体,而其位于桩身5底部和中部位置处的桩径扩大翼6则由三个呈条状的桩翼构成,桩翼的延伸方向与桩身5的轴线相垂直,各桩翼自桩身5的轴心向外呈辐条状均匀地设置在其四周,即相邻的桩翼之间间隔120。其它的各种变形不再一一例举。说 明 书CN 203684253 U3/3页50030 本实施例中多层单桩基础的有益效果具体为:0031 结构简单;0032 单桩基础的桩身与传统孔桩相比,在其上增设了多个桩径扩大翼,由于这些桩径扩大翼可在软土层中或触及硬层时大幅度提高桩的稳定性和支承能力,因此可以大大减小单桩基础的长度,降低施工难度和成本;此外,该单桩基础凭借其“土”、“王”或“圭”字型构造与土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可有效提高其抗倾覆能力。说 明 书CN 203684253 U1/3页6图1图2图3说 明 书 附 图CN 203684253 U2/3页7图4图5说 明 书 附 图CN 203684253 U3/3页8图6说 明 书 附 图CN 203684253 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