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缆起下电潜泵工艺中的井口防喷装置.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电缆起下电潜泵工艺中的井口防喷装置.pdf(6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授权公告号 CN 203716916 U(45)授权公告日 2014.07.16CN203716916U(21)申请号 201320824640.5(22)申请日 2013.12.13E21B 33/06(2006.01)E21B 33/068(2006.01)(73)专利权人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地址 100010 北京市东城区朝阳门北大街25号专利权人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天津分公司(72)发明人唐兵 甄宝生 姜志强 罗少峰于雷 司念亭 郭雯霖 白健华章桂庭 宋海青 高永华 张洪楠刘军 边作森 龙江桥 周怀亮黄华祥 徐振东(74)专利代理机构天津三元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220。
2、3代理人高凤荣(54) 实用新型名称电缆起下电潜泵工艺中的井口防喷装置(57) 摘要一种电缆起下电潜泵工艺中的井口防喷装置,设有:一防喷立管,该防喷立管的一端与采油树的顶部连接,防喷立管的另一端与电缆防喷控制头相连;电缆防喷控制头内穿过一电缆、电缆的一端与投捞工具相连,另一端与上提工具相连;其中,防喷立管为:一上部内径小、下部内大的变内径管;防喷立管与电缆防喷控制头之间采用变扣接头连接;电缆防喷控制头上设有放压机构,该放压机构为放压阀。本实用新型不仅在实施电缆投捞电潜泵时,不需要拆采油树便能够便能够使电潜泵机组顺利通过油井钻台;而且,将防喷立管上部和电缆防喷控制头相连接,有效地解决了在解泵、联。
3、泵及电缆起下过程中容易发生井喷问题。(51)Int.Cl.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3页 附图1页(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实用新型专利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3页 附图1页(10)授权公告号 CN 203716916 UCN 203716916 U1/1页21.一种电缆起下电潜泵工艺中的井口防喷装置,其特征在于:设有:一防喷立管,该防喷立管的一端与采油树的顶部连接,防喷立管的另一端与电缆防喷控制头相连;电缆防喷控制头内穿过一电缆、电缆的一端与投捞工具相连,另一端与上提工具相连。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缆起下电潜泵工艺中的井口防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防喷立管为:一上部内径小、。
4、下部内大的变内径管;防喷立管与电缆防喷控制头之间采用变扣接头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缆起下电潜泵工艺中的井口防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缆防喷控制头上设有放压机构,该放压机构为放压阀。 权 利 要 求 书CN 203716916 U1/3页3电缆起下电潜泵工艺中的井口防喷装置 技术领域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井口控制装置,尤其涉及一种电缆起下电潜泵工艺中的井口防喷装置。属于海洋石油工程领域。 背景技术0002 目前,在对井下电潜泵进行检泵时,常用的检泵方式有:一是,起出生产管柱,把连接在管柱上的电潜泵带出井筒并更换电潜泵;然后,再用油管把电潜泵送回井筒内。由于此种检泵方式是把生产管柱。
5、及井下电潜泵一同起出,作业时,只需采取现有井口防喷器组合就可以满足井控要求,但是,此种施工方式耗费的时间较长,导致工作效率较低。二是,用钢丝或电缆结合打捞工具,把电潜泵机组捞出井筒、并更换电潜泵,然后,再用钢丝或电缆把电潜泵投回井筒内。此种检泵方式作业比较简单、工作效率较高,原本需要一周左右的电泵泵检泵周期,现在只需要半天时间就可以完成;但是,在把电潜泵机组捞出井筒的过程中会发生以下问题: 0003 需要拆采油树才能使电潜泵机组可以顺利通过油井钻台; 0004 在电缆投捞电潜泵机组时,在解泵、联泵及电缆起下过程中存在发生井喷事故的可能。 实用新型内容0005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
6、术存在的上述缺点,而提供一种电缆起下电潜泵工艺中的井口防喷装置,其不仅在实施电缆投捞电潜泵时,不需要拆采油树便能够便能够使电潜泵机组顺利通过油井钻台;而且,将防喷立管上部和电缆防喷控制头相连接,有效地解决了在解泵、联泵及电缆起下过程中容易发生井喷问题。 0006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由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0007 一种电缆起下电潜泵工艺中的井口防喷装置,其特征在于:设有:一防喷立管,该防喷立管的一端与采油树的顶部连接,防喷立管的另一端与电缆 防喷控制头相连;电缆防喷控制头内穿过一电缆、电缆的一端与投捞工具相连,另一端与上提工具相连。 0008 所述防喷立管为:一上部内径小、下部内大的变内径管;。
7、防喷立管与电缆防喷控制头之间采用变扣接头连接。 0009 所述电缆防喷控制头上设有放压机构,该放压机构为放压阀。 0010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由于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其不仅在实施电缆投捞电潜泵时,不需要拆采油树便能够便能够使电潜泵机组顺利通过油井钻台;而且,将防喷立管上部和电缆防喷控制头相连接,有效地解决了在解泵、联泵及电缆起下过程中容易发生井喷问题。 附图说明 :0011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说 明 书CN 203716916 U2/3页40012 图中主要标号说明: 0013 1、采油树主阀,2、采油树的清蜡阀,3、电潜泵机组,4、投捞工具, 0014 5、电缆防喷控。
8、制头,6、电缆,7、防喷立管。 具体实施方式0015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设有:一防喷立管7,该防喷立管7的一端与采油树的顶部连接,防喷立管7的另一端与电缆防喷控制头5相连;电缆防喷控制头5内穿过一电缆6、电缆6的一端与投捞工具4相连,另一端与上提工具相连。 0016 上述防喷立管7为一上部内径小下部内径大的变内径管;防喷立管7与电缆防喷控制头5之间采用变扣接头连接。该变扣接头的作用一是用于防喷立管7与电缆防喷控制头5之间的连接;二是把防喷立管7的内径从大到小加以变化。这样,整个防喷立管7是下面内径大,便于容纳电潜泵机组3,上面内径小仅能容纳投捞工具4的钢丝工具串,这种结构,有利于在井口连接。
9、电潜泵,而且,保证了在解电潜泵时的作业安全;因为,尺寸较小的钢丝工具串被上部较小的防喷立管7容纳,如果上部也是大内径,钢丝工具串就会在防喷立管7内逛动,再加上钢丝工具串上连有万向节等柔性工具,使得在连接电潜泵、解电潜泵时操作过程中比较困难。 0017 上述电缆防喷控制头5上设有放压机构,利用电缆防喷控制头5的防压 机构把防喷立管7内的油气压力泄掉;该放压机构为放压阀。 0018 使用时,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步骤: 0019 1、首先,把防喷立管7连接在采油树的顶部; 0020 2、将电缆6穿过电缆防喷控制头5; 0021 3、将投捞工具4连接在电缆6上; 0022 4、将电缆防喷控制头5连接到防。
10、喷立管7上; 0023 5、打开采油树的清蜡阀2,此时,采油树主阀1处于常开状态; 0024 6、下放电缆6及投捞工具4; 0025 7、捞住电潜泵机组3; 0026 8、起电缆,把电潜泵机组3起到防喷立管7内部; 0027 9、关闭采油树的清蜡阀2; 0028 10、利用设在电缆防喷控制头5上的放压机构,把防喷立管7内的油气压力泄掉; 0029 11、从防喷立管7上拆掉电缆防喷控制头5; 0030 12、上提电缆6,并把电潜泵机组3提出防喷立管7; 0031 13、在地面上更换电潜泵机组3中需要更换的电潜泵; 0032 14、上提电缆6把新更换的电潜泵机组3放入防喷立管7中; 0033 15。
11、、连接防喷控制头5和防喷立管7; 0034 16、打开采油树的清蜡阀2; 0035 17、下放电缆6把新更换的电潜泵机组3投到井内预定位置; 0036 18、投捞工具4和新更换的电潜泵机组3脱手; 0037 19、上提电缆6,将投捞工具4提到防喷立管7内; 0038 20、关闭采油树的清蜡阀2,并拆掉防喷立管7,恢复采油树井口。 说 明 书CN 203716916 U3/3页50039 上述上提工具、采油树主阀,采油树的清蜡阀,电潜泵机组,投捞工具,电缆防喷控制头,电缆,放压机构为现有技术,未作说明的技术为现有技术。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凡是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说 明 书CN 203716916 U1/1页6图1说 明 书 附 图CN 203716916 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