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分流墩泄洪结构.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型分流墩泄洪结构.pdf(5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授权公告号 CN 201908283 U(45)授权公告日 2011.07.27CN201908283U*CN201908283U*(21)申请号 201020658204.1(22)申请日 2010.12.13E02B 8/06(2006.01)(73)专利权人福建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地址 350001 福建省福州市东大路158号(72)发明人陈敏岩 杨首龙 何承农 陈文群江信敬(74)专利代理机构福州市鼓楼区京华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5212代理人翁素华(54) 实用新型名称大型分流墩泄洪结构(57) 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大型分流墩泄洪结构,包括一具有坡度的溢洪道、一分流。
2、墩和两辅助导流墩,所述两辅助导流墩分设于分流墩的两侧,所述分流墩与辅助导流墩均平行铺设于溢洪道的末端,且该分流墩与辅助导流墩的高度沿水流方向逐步加高,每该辅助导流墩与分流墩均形成一挑流鼻坎,所述挑流鼻坎的上端口宽度大于下端口宽度。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使得水流在送入下游天然河床之前,利用高速水流自身能量来快速完成水流形态的竖向扇形转换,使落水点由点状分布转变为线状分布,分散下泄水流的动能,保护了下游天然河床。(51)Int.Cl.(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实用新型专利权利要求书 1 页 说明书 2 页 附图 1 页CN 201908287 U 1/1页21.一种大型分流墩泄洪。
3、结构,包括一具有坡度的溢洪道,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分流墩和两辅助导流墩,所述两辅助导流墩分设于分流墩的两侧,所述分流墩与辅助导流墩均平行铺设于溢洪道的末端,且该分流墩与辅助导流墩的高度沿水流方向逐步加高,每该辅助导流墩与分流墩均形成一挑流鼻坎,所述挑流鼻坎的上端口宽度大于下端口宽度。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型分流墩泄洪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流墩的横截面呈等腰锐角三角形,且该锐角三角形的顶角的朝向与水流的流向一致,每所述辅助导流墩的横截面均呈直角三角形,且该直边三角形的一直边紧邻溢洪道的边缘,且另一直边与所述锐角三角形顶角对应的三角边处于同一直线上。权 利 要 求 书CN 201908283 。
4、UCN 201908287 U 1/2页3大型分流墩泄洪结构【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泄洪结构,尤其涉及一种大型分流墩泄洪结构。【 背景技术 】0002 滑雪式溢洪道是水利水电大坝建设中高、中水头最为常见的挑流消能工程,由于它可以将射流水舌抛到远离坝脚的下游,从而省去了消力池等消能防冲工程,并有利于建筑物的布置,因此,在很多情况下,滑雪式溢洪道会比其他消能工更为经济。但是,传统的挑流鼻坎只是把水流送入下游河道也就完成其使命,这样具有巨大动能的高速水流只有通过与下游天然河床的相互作用来完成动能与势能的转换,由于落水点集中,往往冲坑已经发展到很大很深,仍无法消除危害性水能,如何发。
5、挥挑流鼻坎自身在消能中的作用,防患于未然,让高速水流在下泄过程中或在空中就为水流下落到河床中的合理均化的水能布局做好准备,成为提高挑流类消能工消能效率和经济技术指标的关键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0003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大型分流墩泄洪结构,使得水流在送入下游天然河床之前,利用高速水流自身能量来快速完成水流形态的竖向扇形转换,使落水点由点状分布转变为线状分布,分散下泄水流的动能,保护了下游天然河床。0004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一种大型分流墩泄洪结构,包括一具有坡度的溢洪道、一分流墩和两辅助导流墩,所述两辅助导流墩分设于分流墩的两侧,所述。
6、分流墩与辅助导流墩均平行铺设于溢洪道的末端,且该分流墩与辅助导流墩的高度沿水流方向逐步加高,每该辅助导流墩与分流墩均形成一挑流鼻坎,所述挑流鼻坎的上端口宽度大于下端口宽度。0005 进一步地,所述分流墩的横截面呈锐角三角形,且该锐角三角形的顶角的朝向于水流的流向一致,每所述辅助导流墩的横截面均呈直角三角形,且该直边三角形的一直边紧邻溢洪道的边缘,且另一直边与所述锐角三角形顶角对应的三角边处于同一直线上。0006 本实用新型大型分流墩泄洪结构的有益效果在于:利用辅助导流墩与分流墩形成的上端口宽度大于下端口宽度的水平挑流鼻坎,能够将高速水流在横向被急剧压缩,从而迫使高速水流向纵向急剧拉开,并形成竖。
7、向急剧耸起的竖向扇形射流水舌,且使水流落入下游河床的落水点由点状分布转变为线状分布,极大分散了高速水能,达到消能及保护下游河床的目的。【 附图说明 】0007 下面参照附图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描述。0008 图1是本实用新型大型分流墩泄洪结构示意图。0009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中分流墩的俯视放大图。0010 图3是沿图1中A-A方向的纵剖视图。说 明 书CN 201908283 UCN 201908287 U 2/2页4【 具体实施方式 】0011 请结合参阅图1至图3,本实用新型大型分流墩泄洪结构,包括一具有坡度的溢洪道1、一分流墩2和两辅助导流墩3,所述两辅助导流墩3分设于分流墩。
8、2的两侧,分流墩2与辅助导流墩3均平行铺设于溢洪道1的末端,且该分流墩2与辅助导流墩3的高度沿水流方向逐步加高(如图3所示),每一辅助导流墩3与分流墩2均形成一挑流鼻坎4,该挑流鼻坎4的上端口41宽度大于下端口42宽度,从而使高速水流在横向被急剧压缩,迫使高速水流向纵向急剧拉开,并形成竖向急剧耸起的竖向扇形射流水舌,进而达到分散水能的作用。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分流墩2的横截面呈锐角三角形,且该锐角三角形的顶角21的朝向于水流的流向一致,每一辅助导流墩3的横截面均呈直角三角形,且该直边三角形的一直边31紧邻溢洪道11的边缘,且另一直边32与横截面为锐角三角形的分流墩2的顶角21对应的三角边22处于。
9、同一直线上。0012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过程:水坝泄洪时,水流沿着溢洪道1倾泻而下,在此过程中高速水流被分流墩2和辅助导流墩3分成两股分支流,且该两分支流先经由挑流鼻坎4的上端口41往其下端口42方向流,因挑流鼻坎4的上端口41宽度大于下端口42宽度,使得两分支流在横向被急剧压缩,从而使得分支流往纵向急剧拉开,并竖向急剧耸起形成扇形射流水舌,即两分支流均迅速完成了从平坦“一字型”到垂直“1字型”的流态转化,使下泄水流的结构发生了显著变化,且射流水舌的实际挑射角变化很大,幅度在0到90之间,且射流水舌外缘形成一族抛物线,从而使高速水流在天然河床中的落水点由点状分布转变为线状分布,极大分散了高速水能,另外,由于巨大扇形的射流水舌增加了空气与水流的接触面,使空中消能显著增强。说 明 书CN 201908283 UCN 201908287 U 1/1页5图1图2图3说 明 书 附 图CN 201908283 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