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上自喷及人工举升的一体化完井管柱.pdf

上传人:111****112 文档编号:1401412 上传时间:2018-06-13 格式:PDF 页数:6 大小:310.7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020603642.8

申请日:

2010.11.11

公开号:

CN201908632U

公开日:

2011.07.27

当前法律状态:

授权

有效性:

有权

法律详情:

授权

IPC分类号:

E21B43/01

主分类号:

E21B43/01

申请人: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发明人:

孙仲伟; 赵树伟; 杨连行; 任庆伟; 张本芳; 董永强; 刘伟; 万桂锋

地址:

100007 北京市东城区东直门北大街9号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三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127

代理人:

樊一槿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海上自喷及人工举升的一体化完井管柱,包括套管,油管,设置于油管上的滑套、电潜泵,以及电缆;滑套在油井自喷期开启,通过地层压力经滑套的油流通道及油管将井下油流举升到地面;滑套在人工举升时关闭,并且电潜泵通过地面电源与电缆启动,通过电泵举升将井下油流举升到地面。通过本实用新型减少了油井由自喷采油到人工举升采油转换的多项繁琐作业;并且将防砂及油套压力控制技术等功能集成起来,降低了油井开采成本,提高了油井的开采效益。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海上自喷及人工举升的一体化完井管柱,包括套管(1)和油管(2),其特征在于,所述一体化完井管柱还包括:设置于所述油管(2)上的滑套(3)、电潜泵(4),以及电缆(5);
所述滑套(3)可开启或关闭;当所述滑套(3)开启时,所述滑套(3)的油流通道与所述油管(2)相连通;
所述电潜泵(4)通过所述电缆(5)与地面电源相连。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体化完井管柱,其特征在于,所述一体化完井管柱还包括:设置在所述油管(2)上的安全阀(6)、电潜泵封隔器(7);以及与所述安全阀(6)连接的液控管线(8);
所述安全阀(6)可在所述液控管线(8)的作用下打开或关闭;
所述电潜泵封隔器(7)通过其自身密封胶筒密闭所述油管(2)和套管(1)的环空;所述电潜泵封隔器(7)上具有可打开或关闭的放气阀。

3.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体化完井管柱,其特征在于,所述一体化完井管柱还包括:丢手封隔器(9)和防砂筛管(10);所述丢手封隔器(9)悬挂固定在套管(1)上,所述防砂筛管(10)通过所述丢手封隔器(9)与所述套管(1)连接。

4.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体化完井管柱,其特征在于,所述一体化完井管柱还包括:设置在所述油管(2)上的泄油器(11)和单流阀(12)。

5.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体化完井管柱,其特征在于,所述一体化完井管柱还包括:与所述电潜泵(4)下端连接的温压测试阀(13),用于测试所述套管(1)内的压力和温度。

6.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体化完井管柱,其特征在于,所述一体化完井管柱还包括:注入管线。

说明书

海上自喷及人工举升的一体化完井管柱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油井平台采油的完井管柱,特别涉及一种海上自喷及人工举升的一体化完井管柱。
背景技术
目前,辽河海上油田处于勘探开发阶段,试油试采大多引用国外技术,大部分是将陆上油田开发技术移植到海上油田。通过前期试采成果和开发方案论证,辽河海上油田葵东油区投产井初期具有较强的自喷能力,自喷期1年左右,其后即转入电泵开采阶段。
当前可以满足开采的作业手段单一,当油井具有自喷能力时,直接下油管进行开采。需要转入电泵开采时,把原井管柱起出,连接电潜泵再下入井下,进行电泵开采。
但是在实现本实用新型的过程中,发明人发现现有技术的缺陷在于:需要进行频繁的起下管柱作业,不必要地浪费时间;并且,多层混采作业技术、单层上增产措施作业技术过于复杂,不能实现试油和生产管柱的一体化。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海上自喷及人工举升的一体化完井管柱,目的在于减少油井由自喷采油到人工举升采油转换的多项繁琐作业。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海上自喷及人工举升的一体化完井管柱,包括套管1,油管2,设置于油管2上的滑套3、电潜泵4,以及电缆5;
滑套3在油井自喷期开启,通过地层压力经滑套3的油流通道及油管2将井下油流举升到地面;滑套3在人工举升时关闭,并且电潜泵4通过地面电源与电缆5启动,通过电泵举升将井下油流举升到地面。
进一步地,一体化完井管柱还包括:设置在油管2上的安全阀6、电潜泵封隔器7;以及与安全阀6连接的液控管线8;安全阀6在油管2内压力过大时,在液控管线8的泄压作用下关闭,封闭油管2;电潜泵封隔器7通过其自身密封胶筒密闭油管2和套管1的环空;并在油井正常生产、且下部环套空间的气体压力过大时打开其上的放气阀,平衡上下环套空间的压力。
进一步地,一体化完井管柱还包括:丢手封隔器9和防砂筛管10;丢手封隔器9悬挂固 定在套管1上,防砂筛管10通过丢手封隔器9与套管1连接。
进一步地,一体化完井管柱还包括:设置在油管2上的泄油器11和单流阀12。
进一步地,一体化完井管柱还包括:与电潜泵4下端连接的温压测试阀13,用于测试套管1内的压力和温度。
进一步地,一体化完井管柱还包括:注入管线,通过注入管线将化学剂加入套管1中。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海上采油自喷及人工举升的一体化完井管柱,减少了油井由自喷采油到人工举升采油转换的多项繁琐作业;并且将油井举升、油井安全控制、井下温压测试、井下化学加药及油井防砂技术等功能集成起来,降低了油井开采成本,提高了油井的开采效益。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在附图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海上自喷及人工举升的一体化完井管柱的构成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在此,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但并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海上自喷及人工举升的一体化完井管柱,如图1所示,该一体化完井管柱包括套管1和油管2;此外,该一体化完井管柱还包括:设置于油管2上的滑套3、电潜泵4,以及电缆5;
所述滑套3可开启或关闭;当所述滑套3开启时,所述滑套3的油流通道与所述油管2相连通;
所述电潜泵4通过所述电缆5与地面电源相连。
其中,在油井自喷期开启滑套3,通过地层压力经滑套3的油流通道及油管2将井下油流举升到地面;在人工举升时关闭滑套3,并且电潜泵4通过地面电源与电缆5启动,通过电泵举升将井下油流举升到地面。
在本实施例中,在油井初期生产阶段,由于地层压力足够高,可以将井下油流举升到地面,在此油井自喷期间,不需要启动电泵,而是打开滑套3后,人工在地面通过压力系统向井内打压,此时井下油流便会通过滑套3的油流通道与油管2被地层压力举升到地面。
在油井生产的中后期,由于地层压力逐渐降低,仅靠地层压力的力量已经不能将油流举升到地面,此时,就需要人工举升。首先,可通过液控管线人工打压将滑套3关闭,接着通过地面电源和井下电缆5将电潜泵4启动,从而转入电泵举升方式生产,通过电泵举升将井下油流举升到地面。
因此,通过上述的一体化完井管柱,可以实现海上采油自喷及人工举升的自动转换,减少了油井由自喷采油到人工举升采油转换的多项繁琐作业。
进一步地,如图1所示,该一体化完井管柱还包括:设置在油管2上的安全阀6、电潜泵封隔器7;以及与安全阀6连接的液控管线8;
所述安全阀6可在所述液控管线8的作用下打开或关闭;
所述电潜泵封隔器7通过其自身密封胶筒密闭所述油管2和套管1的环空;所述电潜泵封隔器7上具有可打开或关闭的放气阀。
其中,安全阀6在油管2内压力过大,油流压力变化需要控制时,在液控管线8的泄压作用下关闭,进而封闭油管2上下连通,确保油井安全,压力可控;当油井需要再次开启进行生产时,通过液控管线8的人工加压进而开启安全阀,使得井筒油管2恢复连通。
当油井正常生产,电潜泵封隔器7的下部环套空间的气体压力过大时,从地面通过压力系统打压就可以打开电潜泵封隔器7上的放气阀,此时封隔器上下环空相通,压力恢复平衡,从而达到控制套管环空,平衡上下环套空间的压力的目的。当油井出现异常压力波动时,电潜泵封隔器7上的放气阀泄压关闭,电潜泵封隔器7上密封胶筒封闭油、套环空,确保了油井安全。
因此,安全阀6及电潜泵封隔器7构成确保油井井筒安全的核心控制工具。通过上述的一体化完井管柱,可以进一步控制套管内的压力,完成油井的安全控制。
进一步地,如图1所示,该一体化完井管柱还包括:设置在油管2上的泄油器11和单流阀12。泄油器11作用是:起管柱时,泄油器11开启,卸掉油管2内残存油流,避免污染地面井场。单流阀12的作用是:防止油管2内上部液柱压力对下部电潜泵4造成不利影响。
进一步地,如图1所示,该一体化完井管柱还包括:丢手封隔器9和防砂筛管10,丢手封隔器9悬挂固定在套管1上,防砂筛管10通过丢手封隔器9与套管1连接,二者构成井下防砂体系。
在本实施例中,无论是油井自喷生产阶段还是电泵举升生产阶段,防砂筛管始终不动,可以有效的持续的防砂。因此,通过上述的一体化完井管柱,还可以进一步完成油井的防砂控制。
进一步地,如图1所示,该一体化完井管柱还包括:与电潜泵4下端连接的温压测试阀13,用于测试套管1内的压力和温度。
进一步地,该一体化完井管柱还包括:注入管线(图中未示出),通过注入管线将化学剂加入套管1中。
因此,通过上述的一体化完井管柱,还可以随时通过温压测试阀测试井内的压力和温度;并且,在需要时,可通过化学剂注入管线向井内加药。
由上述实施例可知,通过上述的海上自喷及人工举升的一体化完井管柱,可以实现海上完井后管柱不动,并实现开采方式由前期的自喷方式到后期的人工举升方式的自由转换;此外,在此期间可同时完成油井安全控制、化学加药、油井防砂、、油井测温测压等作业,减少了施工步骤,简化了施工程序,降低劳动强度和开采成本,大大提高施工速度和施工质量,增加了海上油井的经济收益。
专业人员还可以进一步意识到,结合本文中所公开的实施例描述的各示例的单元及算法步骤,能够以电子硬件、计算机软件或者二者的结合来实现,为了清楚地说明硬件和软件的可互换性,在上述说明中已经按照功能一般性地描述了各示例的组成及步骤。这些功能究竟以硬件还是软件方式来执行,取决于技术方案的特定应用和设计约束条件。专业技术人员可以对每个特定的应用来使用不同方法来实现所描述的功能,但是这种实现不应认为超出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以上所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行了进一步详细说明,所应理解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而已,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海上自喷及人工举升的一体化完井管柱.pdf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海上自喷及人工举升的一体化完井管柱.pdf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海上自喷及人工举升的一体化完井管柱.pdf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海上自喷及人工举升的一体化完井管柱.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海上自喷及人工举升的一体化完井管柱.pdf(6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授权公告号 CN 201908632 U(45)授权公告日 2011.07.27CN201908632U*CN201908632U*(21)申请号 201020603642.8(22)申请日 2010.11.11E21B 43/01(2006.01)(73)专利权人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地址 100007 北京市东城区东直门北大街9号(72)发明人孙仲伟 赵树伟 杨连行 任庆伟张本芳 董永强 刘伟 万桂锋(74)专利代理机构北京三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127代理人樊一槿(54) 实用新型名称海上自喷及人工举升的一体化完井管柱(57) 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海上自喷及人工举升。

2、的一体化完井管柱,包括套管,油管,设置于油管上的滑套、电潜泵,以及电缆;滑套在油井自喷期开启,通过地层压力经滑套的油流通道及油管将井下油流举升到地面;滑套在人工举升时关闭,并且电潜泵通过地面电源与电缆启动,通过电泵举升将井下油流举升到地面。通过本实用新型减少了油井由自喷采油到人工举升采油转换的多项繁琐作业;并且将防砂及油套压力控制技术等功能集成起来,降低了油井开采成本,提高了油井的开采效益。(51)Int.Cl.(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实用新型专利权利要求书 1 页 说明书 3 页 附图 1 页CN 201908637 U 1/1页21.一种海上自喷及人工举升的一体化完井管。

3、柱,包括套管(1)和油管(2),其特征在于,所述一体化完井管柱还包括:设置于所述油管(2)上的滑套(3)、电潜泵(4),以及电缆(5);所述滑套(3)可开启或关闭;当所述滑套(3)开启时,所述滑套(3)的油流通道与所述油管(2)相连通;所述电潜泵(4)通过所述电缆(5)与地面电源相连。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体化完井管柱,其特征在于,所述一体化完井管柱还包括:设置在所述油管(2)上的安全阀(6)、电潜泵封隔器(7);以及与所述安全阀(6)连接的液控管线(8);所述安全阀(6)可在所述液控管线(8)的作用下打开或关闭;所述电潜泵封隔器(7)通过其自身密封胶筒密闭所述油管(2)和套管(1)的环空。

4、;所述电潜泵封隔器(7)上具有可打开或关闭的放气阀。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体化完井管柱,其特征在于,所述一体化完井管柱还包括:丢手封隔器(9)和防砂筛管(10);所述丢手封隔器(9)悬挂固定在套管(1)上,所述防砂筛管(10)通过所述丢手封隔器(9)与所述套管(1)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体化完井管柱,其特征在于,所述一体化完井管柱还包括:设置在所述油管(2)上的泄油器(11)和单流阀(12)。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体化完井管柱,其特征在于,所述一体化完井管柱还包括:与所述电潜泵(4)下端连接的温压测试阀(13),用于测试所述套管(1)内的压力和温度。6.根据权利要。

5、求1或2所述的一体化完井管柱,其特征在于,所述一体化完井管柱还包括:注入管线。 权 利 要 求 书CN 201908632 UCN 201908637 U 1/3页3海上自喷及人工举升的一体化完井管柱 技术领域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油井平台采油的完井管柱,特别涉及一种海上自喷及人工举升的一体化完井管柱。 背景技术0002 目前,辽河海上油田处于勘探开发阶段,试油试采大多引用国外技术,大部分是将陆上油田开发技术移植到海上油田。通过前期试采成果和开发方案论证,辽河海上油田葵东油区投产井初期具有较强的自喷能力,自喷期1年左右,其后即转入电泵开采阶段。 0003 当前可以满足开采的作业手段单一,。

6、当油井具有自喷能力时,直接下油管进行开采。需要转入电泵开采时,把原井管柱起出,连接电潜泵再下入井下,进行电泵开采。 0004 但是在实现本实用新型的过程中,发明人发现现有技术的缺陷在于:需要进行频繁的起下管柱作业,不必要地浪费时间;并且,多层混采作业技术、单层上增产措施作业技术过于复杂,不能实现试油和生产管柱的一体化。 实用新型内容0005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海上自喷及人工举升的一体化完井管柱,目的在于减少油井由自喷采油到人工举升采油转换的多项繁琐作业。 0006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海上自喷及人工举升的一体化完井管柱,包括套管1,油管2,设置于油管2上的滑套3、电潜泵4,以及电。

7、缆5; 0007 滑套3在油井自喷期开启,通过地层压力经滑套3的油流通道及油管2将井下油流举升到地面;滑套3在人工举升时关闭,并且电潜泵4通过地面电源与电缆5启动,通过电泵举升将井下油流举升到地面。 0008 进一步地,一体化完井管柱还包括:设置在油管2上的安全阀6、电潜泵封隔器7;以及与安全阀6连接的液控管线8;安全阀6在油管2内压力过大时,在液控管线8的泄压作用下关闭,封闭油管2;电潜泵封隔器7通过其自身密封胶筒密闭油管2和套管1的环空;并在油井正常生产、且下部环套空间的气体压力过大时打开其上的放气阀,平衡上下环套空间的压力。 0009 进一步地,一体化完井管柱还包括:丢手封隔器9和防砂筛。

8、管10;丢手封隔器9悬挂固 定在套管1上,防砂筛管10通过丢手封隔器9与套管1连接。 0010 进一步地,一体化完井管柱还包括:设置在油管2上的泄油器11和单流阀12。 0011 进一步地,一体化完井管柱还包括:与电潜泵4下端连接的温压测试阀13,用于测试套管1内的压力和温度。 0012 进一步地,一体化完井管柱还包括:注入管线,通过注入管线将化学剂加入套管1中。 0013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海上采油自喷及人工举升的一体化完井管柱,减少了油井由自喷采油到人工举升采油转换的多项繁琐作业;并且将油井举升、油井安全说 明 书CN 201908632 UCN 201908637 U 2/3。

9、页4控制、井下温压测试、井下化学加药及油井防砂技术等功能集成起来,降低了油井开采成本,提高了油井的开采效益。 附图说明0014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在附图中: 0015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海上自喷及人工举升的一体化完井管柱的构成图。 具体实施方式0016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在此,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但并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0017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海上自喷及人工举升的一体化完井管柱,如。

10、图1所示,该一体化完井管柱包括套管1和油管2;此外,该一体化完井管柱还包括:设置于油管2上的滑套3、电潜泵4,以及电缆5; 0018 所述滑套3可开启或关闭;当所述滑套3开启时,所述滑套3的油流通道与所述油管2相连通; 0019 所述电潜泵4通过所述电缆5与地面电源相连。 0020 其中,在油井自喷期开启滑套3,通过地层压力经滑套3的油流通道及油管2将井下油流举升到地面;在人工举升时关闭滑套3,并且电潜泵4通过地面电源与电缆5启动,通过电泵举升将井下油流举升到地面。 0021 在本实施例中,在油井初期生产阶段,由于地层压力足够高,可以将井下油流举升到地面,在此油井自喷期间,不需要启动电泵,而是。

11、打开滑套3后,人工在地面通过压力系统向井内打压,此时井下油流便会通过滑套3的油流通道与油管2被地层压力举升到地面。 0022 在油井生产的中后期,由于地层压力逐渐降低,仅靠地层压力的力量已经不能将油流举升到地面,此时,就需要人工举升。首先,可通过液控管线人工打压将滑套3关闭,接着通过地面电源和井下电缆5将电潜泵4启动,从而转入电泵举升方式生产,通过电泵举升将井下油流举升到地面。 0023 因此,通过上述的一体化完井管柱,可以实现海上采油自喷及人工举升的自动转换,减少了油井由自喷采油到人工举升采油转换的多项繁琐作业。 0024 进一步地,如图1所示,该一体化完井管柱还包括:设置在油管2上的安全阀。

12、6、电潜泵封隔器7;以及与安全阀6连接的液控管线8; 0025 所述安全阀6可在所述液控管线8的作用下打开或关闭; 0026 所述电潜泵封隔器7通过其自身密封胶筒密闭所述油管2和套管1的环空;所述电潜泵封隔器7上具有可打开或关闭的放气阀。 0027 其中,安全阀6在油管2内压力过大,油流压力变化需要控制时,在液控管线8的泄压作用下关闭,进而封闭油管2上下连通,确保油井安全,压力可控;当油井需要再次开启进行生产时,通过液控管线8的人工加压进而开启安全阀,使得井筒油管2恢复连通。 0028 当油井正常生产,电潜泵封隔器7的下部环套空间的气体压力过大时,从地面通说 明 书CN 201908632 U。

13、CN 201908637 U 3/3页5过压力系统打压就可以打开电潜泵封隔器7上的放气阀,此时封隔器上下环空相通,压力恢复平衡,从而达到控制套管环空,平衡上下环套空间的压力的目的。当油井出现异常压力波动时,电潜泵封隔器7上的放气阀泄压关闭,电潜泵封隔器7上密封胶筒封闭油、套环空,确保了油井安全。 0029 因此,安全阀6及电潜泵封隔器7构成确保油井井筒安全的核心控制工具。通过上述的一体化完井管柱,可以进一步控制套管内的压力,完成油井的安全控制。 0030 进一步地,如图1所示,该一体化完井管柱还包括:设置在油管2上的泄油器11和单流阀12。泄油器11作用是:起管柱时,泄油器11开启,卸掉油管2。

14、内残存油流,避免污染地面井场。单流阀12的作用是:防止油管2内上部液柱压力对下部电潜泵4造成不利影响。 0031 进一步地,如图1所示,该一体化完井管柱还包括:丢手封隔器9和防砂筛管10,丢手封隔器9悬挂固定在套管1上,防砂筛管10通过丢手封隔器9与套管1连接,二者构成井下防砂体系。 0032 在本实施例中,无论是油井自喷生产阶段还是电泵举升生产阶段,防砂筛管始终不动,可以有效的持续的防砂。因此,通过上述的一体化完井管柱,还可以进一步完成油井的防砂控制。 0033 进一步地,如图1所示,该一体化完井管柱还包括:与电潜泵4下端连接的温压测试阀13,用于测试套管1内的压力和温度。 0034 进一步。

15、地,该一体化完井管柱还包括:注入管线(图中未示出),通过注入管线将化学剂加入套管1中。 0035 因此,通过上述的一体化完井管柱,还可以随时通过温压测试阀测试井内的压力和温度;并且,在需要时,可通过化学剂注入管线向井内加药。 0036 由上述实施例可知,通过上述的海上自喷及人工举升的一体化完井管柱,可以实现海上完井后管柱不动,并实现开采方式由前期的自喷方式到后期的人工举升方式的自由转换;此外,在此期间可同时完成油井安全控制、化学加药、油井防砂、油井测温测压等作业,减少了施工步骤,简化了施工程序,降低劳动强度和开采成本,大大提高施工速度和施工质量,增加了海上油井的经济收益。 0037 专业人员还。

16、可以进一步意识到,结合本文中所公开的实施例描述的各示例的单元及算法步骤,能够以电子硬件、计算机软件或者二者的结合来实现,为了清楚地说明硬件和软件的可互换性,在上述说明中已经按照功能一般性地描述了各示例的组成及步骤。这些功能究竟以硬件还是软件方式来执行,取决于技术方案的特定应用和设计约束条件。专业技术人员可以对每个特定的应用来使用不同方法来实现所描述的功能,但是这种实现不应认为超出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0038 以上所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行了进一步详细说明,所应理解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而已,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说 明 书CN 201908632 UCN 201908637 U 1/1页6图1 说 明 书 附 图CN 201908632 U。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固定建筑物 > 土层或岩石的钻进;采矿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