准直器调节系统和用于调节准直器系统的方法.pdf

上传人:柴****2 文档编号:1390648 上传时间:2018-06-12 格式:PDF 页数:27 大小: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0810056060.X

申请日:

2008.01.11

公开号:

CN101482653A

公开日:

2009.07.15

当前法律状态:

授权

有效性:

有权

法律详情:

授权|||实质审查的生效|||公开

IPC分类号:

G02B27/30; G05D3/20

主分类号:

G02B27/30

申请人:

同方威视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清华大学

发明人:

张晋昱; 易裕民; 赵自然; 张 岚; 胡瑞霞

地址:

100084北京市海淀区双清路同方大厦A座2层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中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代理人:

王新华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准直器调节系统,包括:准直器,其包括沿其纵向方向基本水平延伸的准直缝;第一调节装置,其连接到准直器的沿其纵向的一端,并可以沿大致垂直于准直缝的方向竖直移动;以及第二调节装置,其连接到准直器的沿其纵向的另一端,并可以沿大致垂直于准直缝的方向竖直移动。另外,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用于调节准直器系统的方法。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实现了对准直器位置的自动调节,从而免去了手动调节的繁琐和困难。另外,由于设置有两个独立的调节装置,不仅可以实现准直器的上下位置的调节,还可以实现对准直器位置的倾斜调节。由此,可以简化调节过程,并且快速、准确地确定准直器的准直缝的理想位置。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准直器调节系统,包括:
准直器,所述准直器包括沿其纵向方向基本水平延伸的准直缝;
第一调节装置,所述第一调节装置连接到所述准直器的沿其纵向的一端,并可以沿大致垂直于所述准直缝的方向竖直移动;以及
第二调节装置,所述第二调节装置连接到所述准直器的沿其纵向的另一端,并可以沿大致垂直于所述准直缝的方向竖直移动。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准直器调节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屏蔽盒,所述屏蔽盒设置在所述准直器外部以基本包覆所述准直器,且具有设置在其上且与准直器的准直缝对正的开口。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准直器调节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第二调节装置中的每一个包括:
传动装置,所述传动装置与所述准直器连接以带动所述准直器竖直运动;以及
驱动装置,所述驱动装置用于驱动所述传动装置。

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准直器调节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装置包括螺杆螺母传动方式、同步带传动方式、齿轮传动方式和齿轮齿条传动方式中的至少一种。

5.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准直器调节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驱动装置为步进电机或伺服电机。

6.
  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准直器调节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装置包括:
螺母,所述螺母与所述准直器连接;
与所述螺母相配合的螺杆,所述螺杆与驱动电机相连以驱动螺杆转动,其中:
当驱动电机带动螺杆转动时,与所述螺杆相配合的螺母产生竖直运动,以带动所述准直器竖直运动。

7.
  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准直器调节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装置进一步包括枢转单元,其包括:
从所述螺母的端部延伸出来的第一连接件;
与所述准直器紧固连接的第二连接件;以及
销轴,所述销轴贯穿所述第一、第二连接件,以使所述第一、第二连接件能够绕所述销轴在预定的角度范围转动。

8.
  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准直器调节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连接件为从所述螺母的端部延伸出来的杆件;以及
所述第二连接件为与所述准直器紧固连接的U型座,
所述杆件容纳于所述U型座的空腔中,且所述销轴贯穿所述杆件和U型座,以使所述杆件和U型座能够绕所述销轴在预定的角度范围转动。

9.
  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准直器调节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螺母通过设置在屏蔽盒上的轴套与所述屏蔽盒形成滑动连接,以使所述螺母能够相对于所述屏蔽盒沿竖直方向产生滑动运动。

10.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准直器调节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传动装置的调节精度在0.01mm到1mm之间。

11.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准直器调节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传动装置的调节精度为0.05mm。

12.
  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准直器调节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螺杆、螺母的调节精度为0.05mm。

1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准直器调节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设置在所述屏蔽盒上用于检测和限制所述准直器的顶端位置的顶端位置传感器;以及
设置在所述屏蔽盒上用于检测和限制所述准直器的底端位置的底端位置传感器。

1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准直器调节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顶端位置传感器和所述底端位置传感器中的每一个为接近开关或微动开关。

15.
  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准直器调节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控制器,其用于响应于操作者的输入或计算机指令来控制第一、第二调节装置的运动,进而对准直器的位置进行调节。

16.
  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准直器调节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准直器上还设置有挡片,
当准直器上的所述挡片触发所述顶端位置传感器和所述底端位置传感器中的一个时,所述控制器控制第一、第二调节装置以使其停止运动,进而使准直器停止运动。

17.
  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准直器调节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偏置装置,所述偏置装置设置在所述屏蔽盒上用于向所述准直器施加偏置作用力,以确保螺杆和螺母之间的调节精度。

18.
  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准直器调节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偏置装置包括:
连接到所述屏蔽盒上的弹簧;
与准直器一体形成或从所述准直器上延伸出来的连接板;
设置在所述弹簧和所述连接板之间的顶杆,
其中弹簧通过顶杆将偏置作用力施加到所述准直器上。

19.
  一种用于调节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准直器系统的方法,包括步骤:
(a)通过第一、第二调节装置将准直器定位到其初始调节位置,并且确定所述准直器的沿纵向方向的第一、第二末端以及与所述准直器的两个末端相对应的探测器的第一、第二测量位置;
(b)获取在所述初始调节位置处与所述准直器的第一、第二末端相对应的探测器的第一、第二测量位置上的辐射检测数据;
(c)重复同步驱动所述第一、第二调节装置,以带动所述准直器沿竖直方向向下移动预定位移到多个后续调节位置,同时获取所述第一、第二测量位置上的多个辐射检测数据,直到所述准直器定位到其终端调节位置;
(d)比较第一、第二测量位置上的全部辐射检测数据,以分别确定第一、第二测量位置上的第一、第二最大检测数据,同时确定所述初始调节位置和所述多个后续调节位置中与所述第一、第二最大检测数据对应的所述准直器的第一、第二选择调节位置;
(e)分别控制第一、第二调节装置以将准直器的所述第一、第二末端分别定位到第一、第二选择调节位置。

20.
  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用于调节准直器系统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初始调节位置为所述准直器的顶端位置,所述终端调节位置为所述准直器的底端位置。

21.
  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用于调节准直器系统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初始调节位置为所述准直器的底端位置,所述终端调节位置为所述准直器的顶端位置。

22.
  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用于调节准直器系统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第二调节装置中的每一个包括:
传动装置,所述传动装置与所述准直器连接以带动所述准直器竖直运动;以及
驱动装置,所述驱动装置用于驱动所述传动装置。

23.
  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用于调节准直器系统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装置包括螺杆螺母传动方式、同步带传动方式、齿轮传动方式和齿轮齿条传动方式中的至少一种。

24.
  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用于调节准直器系统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驱动装置为步进电机或伺服电机。

25.
  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用于调节准直器系统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准直器每次移动的预定位移在0.01mm到1mm之间。

26.
  根据权利要求25所述的用于调节准直器系统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准直器每次移动的预定位移为0.05mm。

27.
  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用于调节准直器系统的方法,还包括步骤:
设置用于检测和限制所述准直器的顶端位置的顶端位置传感器;以及
设置用于检测和限制所述准直器的底端位置的底端位置传感器,
当所述顶端位置传感器或所述底端位置传感器被所述准直器触发时,所述控制器控制第一、第二调节装置以使其停止运动,进而使准直器停止运动。

28.
  根据权利要求27所述的用于调节准直器系统的方法,还包括步骤:
所述顶端位置传感器和所述底端位置传感器中的每一个为接近开关或微动开关。

说明书

准直器调节系统和用于调节准直器系统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辐射成像检测技术,具体地说,涉及一种用于准直器调节系统及用于调节准直器系统的方法。更具体地说,本发明涉及一种准直器的自动调节系统和一种用于自动调节准直器系统的方法。
背景技术
为提高辐射成像的质量,通常用准直器装置来对射线源进行聚焦,聚焦的好坏取决于准直器装置中准直缝对正位置的控制和对多余射线的屏蔽效果。现有的利用射线源对物体进行安全检测的准直器装置,大都采用手动调节机构来调节准直缝的位置。由于射线对人体有危害,通常将准直器装置安装在一个屏蔽盒里,这样,在对准直器装置进行调节时,需要打开屏蔽盒,从而使得对准直器装置进行调节的操作变得繁琐和困难。通常,调节时人们只能手动调节位于屏蔽盒中的准直器的位置,然后根据在探测器上所成图像来进一步控制准直器的位置,由此需要进行多次调节。这种手动调节方法比较复杂且耗费时间,并且基于手动调节的精度和操作方式的限制,很难快速和准确地确定准直器装置的理想的准直缝位置。
发明内容
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和缺陷的至少一个方面。
相应地,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准直器系统和用于调节准直器系统的方法,其确保了成像聚焦的要求,使得调整和控制准直器更为简便和高效。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其提供一种准直器调节系统,包括:
准直器,所述准直器包括沿其纵向方向基本水平延伸的准直缝;
第一调节装置,所述第一调节装置连接到所述准直器的沿其纵向的一端,并可以沿大致垂直于所述准直缝的方向竖直移动;以及
第二调节装置,所述第二调节装置连接到所述准直器的沿其纵向的另一端,并可以沿大致垂直于所述准直缝的方向竖直移动。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准直器调节系统还包括:屏蔽盒,所述屏蔽盒设置在所述准直器外部以基本包覆所述准直器,且具有设置在其上且与准直器的准直缝对正的开口。
在进一步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第二调节装置中的每一个包括:传动装置,所述传动装置与所述准直器连接以带动所述准直器竖直运动;以及驱动装置,所述驱动装置用于驱动所述传动装置。
优选地,所述传动装置包括螺杆螺母传动方式、同步带传动方式、齿轮传动方式和齿轮齿条传动方式中的至少一种。
优选地,所述驱动装置为步进电机或伺服电机。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传动装置包括:螺母,所述螺母与所述准直器连接;与所述螺母相配合的螺杆,所述螺杆与驱动电机相连以驱动螺杆转动,其中:当驱动电机带动螺杆转动时,与所述螺杆相配合的螺母产生竖直运动,以带动所述准直器竖直运动。
进一步地,所述传动装置进一步包括枢转单元,其包括:从所述螺母的端部延伸出来的第一连接件;与所述准直器紧固连接的第二连接件;以及销轴,所述销轴贯穿所述第一、第二连接件,以使所述第一、第二连接件能够绕所述销轴在预定的角度范围转动。
再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连接件为从所述螺母的端部延伸出来的杆件;以及所述第二连接件为与所述准直器紧固连接的U型座,所述杆件容纳于所述U型座的空腔中,且所述销轴贯穿所述杆件和U型座,以使所述杆件和U型座能够绕所述销轴在预定的角度范围转动。
有益地,所述螺母通过设置在屏蔽盒上的轴套与所述屏蔽盒形成滑动连接,以使所述螺母能够相对于所述屏蔽盒沿竖直方向产生滑动运动。
优选地,所述传动装置的调节精度在0.01mm到1mm之间,传动装置的调节精度为0.05mm。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螺母、螺杆传动方式的调节精度为0.05mm。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准直器调节系统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屏蔽盒上用于检测和限制所述准直器的顶端位置的顶端位置传感器;以及设置在所述屏蔽盒上用于检测和限制所述准直器的底端位置的底端位置传感器。
优选地,所述顶端位置传感器和所述底端位置传感器中的每一个为接近开关或微动开关。
优选地,准直器调节系统还包括:控制器,其用于响应于操作者的输入或计算机指令来控制第一、第二调节装置的运动,进而对准直器的位置进行调节。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准直器上还设置有挡片,当准直器上的所述挡片触发所述顶端位置传感器或所述底端位置传感器中的一个时,所述控制器控制第一、第二调节装置以使其停止运动,进而使准直器停止运动。
进一步地,准直器调节系统还包括偏置装置,所述偏置装置设置在所述屏蔽盒上用于向所述准直器施加偏置作用力,以确保螺杆和螺母之间的调节精度。
有益地,所述偏置装置包括:连接到所述屏蔽盒上的弹簧;与准直器一体形成或从所述准直器上延伸出来的连接板;设置在所述弹簧和所述连接板之间的顶杆,其中弹簧通过顶杆将偏置作用力施加到所述准直器上。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其提供一种用于调节准直器系统的方法,包括步骤:
通过第一、第二调节装置将准直器定位到其初始调节位置,并且确定所述准直器的沿纵向方向的第一、第二末端以及与所述准直器的两个末端相对应的探测器的第一、第二测量位置;
获取在所述初始调节位置处与所述准直器的第一、第二末端相对应的探测器的第一、第二测量位置上的辐射检测数据;
重复同步驱动所述第一、第二调节装置,以带动所述准直器沿竖直方向向下移动预定位移到多个后续调节位置,同时获取所述第一、第二测量位置上的多个辐射检测数据,直到所述准直器定位到其终端调节位置;
比较第一、第二测量位置上的全部辐射检测数据,以分别确定第一、第二测量位置上的第一、第二最大检测数据,同时确定所述初始调节位置和所述多个后续调节位置中与所述第一、第二最大检测数据对应的所述准直器的第一、第二选择调节位置;以及
分别控制第一、第二调节装置以将准直器的所述第一、第二末端分别定位到第一、第二选择调节位置。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初始调节位置为所述准直器的顶端位置,所述终端调节位置为所述准直器的底端位置。
可替代地,所述初始调节位置为所述准直器的底端位置,所述终端调节位置为所述准直器的顶端位置。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该方法还包括步骤:设置用于检测和限制所述准直器的顶端位置的顶端位置传感器;以及设置用于检测和限制所述准直器的底端位置的底端位置传感器,当所述顶端位置传感器或所述底端位置传感器被所述准直器触发时,所述控制器控制第一、第二调节装置以使其停止运动,进而使准直器停止运动。
通过采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由于其通过第一、第二调节装置来实现对准直器位置的自动调节,而不需要手动打开屏蔽装置,从而免去了手动调节的繁琐和困难。
另外,由于设置有两个独立的调节装置,不仅可以实现准直器的上下位置的调节,还可以实现对准直器位置的倾斜调节。
此外,通过传动装置,例如步进电机来控制并调节准直器的准直缝的位置,从而可以简化调节过程,并能快速、准确地确定准直器的准直缝的理想位置。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中的准直器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沿图1中A-A线截取的剖面图。
图3是显示根据本发明的准直器系统的调节模式的原理示意图,其中图3A是准直器同步上下调节的示意图;图3B是准直器倾斜调节的示意图。
图4是显示具有根据本发明的准直器系统的辐射检测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其中图4A是显示具有根据本发明的准直器系统的辐射检测系统的正视图;图4B是沿图4A中线C-C线截取的剖面图。
图5是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中的用于调节准直器系统的方法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具体的说明。在说明书中,相同或相似的附图标号指示相同或相似的部件。下述参照附图对本发明实施方式的说明旨在对本发明的总体发明构思进行解释,而不应当理解为对本发明的一种限制。
参见图1,其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的准直器调节系统100的示意图。如图1所示,准直器调节系统100,包括:准直器4,所述准直器包括沿其纵向方向基本水平延伸的准直缝40;第一调节装置20,所述第一调节装置连接到所述准直器4的沿其纵向的一端(图1中的左端),并可以沿大致垂直于所述准直缝40的方向竖直移动;以及第二调节装置30,所述第二调节装置连接到所述准直器4的沿其纵向的另一端(图1中的右端),并可以沿大致垂直于所述准直缝40的方向竖直移动。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上述实施方式中以基本相互垂直的水平方向和竖直方向为例对准直器4和第一、第二调节装置20、30之间的位置关系进行了示例性说明,但本发明水平方向和竖直方向并不具有限制意义,其可以为任何其他适宜的方向。
参见图1和图2,准直器调节系统100还包括:屏蔽盒3,该屏蔽盒设置在所述准直器4外部以基本包覆所述准直器4,且具有设置在其上并与准直器的准直缝40基本对正的开口50。通过在准直器4外部设置屏蔽盒3,可以有效地减小准直器调节系统100工作过程中,辐射射线泄漏到外部对人体造成伤害。
参见图1和图2,根据本发明的第一调节装置20和第二调节装置30具有基本相同的结构。但是,本发明并不仅限于此,第一调节装置20和第二调节装置30也可以具有不同的结构,只要其能够实现基本相同的功能即可。第一、第二调节装置20、30中的每一个包括:传动装置,所述传动装置与所述准直器4连接以带动所述准直器4竖直运动;以及驱动装置,所述驱动装置用于驱动所述传动装置。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如图2所示,传动装置包括螺母10,所述螺母与所述准直器4连接;与所述螺母10相配合的螺杆11,所述螺杆11与作为驱动装置的驱动电机相连以驱动螺杆11转动,其中:当驱动电机带动螺杆11转动时,与所述螺杆11相配合的螺母10产生竖直运动,以带动所述准直器4竖直运动。在一种实施例中,驱动电机为步进电机13。但是,本发明并不仅限于此,而可以采用其他适宜的替代形式,例如伺服电机。如图2所示,步进电机13的输出轴通过联轴器12连接到螺杆11。
在上述示例性实施方式中,传动机构采用彼此配合的螺杆11和螺母10的形式以将驱动装置例如步进电机13的旋转运动转化成螺母10的直线运动,进而带动准直器4实现直线运动,但是本发明并不仅限于此,而可以有多种替代方式。例如,传动装置也可以采用同步带传动方式、齿轮传动方式和齿轮齿条传动方式中的至少一种。进一步地,第一、第二调节装置20、30既可以采用相同的传动方式,以可以采用不同的传动方式。为有效地保证对准直器系统的调节精度,传动装置的调节精度在0.01mm到1mm之间。优选地,传动装置的调节精度为0.05mm。具体而言,在采用螺杆11和螺母10的传动方式中,所述螺母、螺杆的调节精度即导程为0.05mm。本实施例的螺杆螺母均由金属材料例如铜或非金属材料例如树脂材料制造。
进一步地,参见图1和图2,传动装置进一步包括枢转单元,其包括:从所述螺母10的端部延伸出来的第一连接件;与所述准直器4固定连接的第二连接件;以及销轴9,所述销轴贯穿所述第一、第二连接件,以使所述第一、第二连接件能够绕所述销轴9在预定的角度范围转动。
在一种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2所示,所述第一连接件为从所述螺母10的端部延伸出来的杆件16;以及所述第二连接件为与所述准直器4固定连接的U型座8,U型座8呈U字形且具有位于其中心位置的空腔,所述杆件16容纳于所述U型座8的空腔中,且所述销轴9贯穿所述杆件16和U型座8,以使所述杆件16和U型座8能够绕所述销轴9在预定的角度范围转动。
参见图1和图2,准直器4的下端一体形成或延伸出来有连接板4b,该连接板4b通过紧固连接方式,例如螺栓和螺母方式与U型座8紧固连接。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准直器调节系统100还包括偏置装置,所述偏置装置设置在所述屏蔽盒3上用于向所述准直器4施加偏置作用力,以确保螺杆和螺母之间的调节精度。在一种实施例中,偏置装置包括:设置到屏蔽盒3上的弹簧支座5;容纳到弹簧支座5中的弹簧6;所述准直器4的上端一体形成有或延伸出来有连接板4a;设置在所述弹簧6和所述连接板4a之间的顶杆7,其中弹簧6通过顶杆7将偏置作用力施加到准直器4的连接板4a上。通过采用上述结构,由于在准直器系统100的调节过程中,偏置装置始终将偏置作用力通过例如顶杆7施加到准直器4上,可以消除在螺杆和螺母之间的间隙,从而进一步保证调节的准确性。虽然在上述实施例中,偏置装置通过压缩弹簧的方式将偏置作用力施加到准直器4上,但是本发明并不仅限于此,而可以采用其他替代方式。例如,采用设置在屏蔽盒3下侧的拉伸弹簧将偏置作用力施加到准直器4上。
参见图1和图2,螺母10通过例如焊接方式设置在屏蔽盒3上的轴套14与所述屏蔽盒3形成滑动连接,以使所述螺母10能够相对于所述屏蔽盒3沿竖直方向产生滑动运动。具体地说,螺母10贯穿屏蔽盒3的下侧,在螺母10贯穿屏蔽盒3的下侧的位置,设置有轴套14,以使螺母10与轴套14相配合且能够相对于轴套14产生滑动运动。
为了有效地支撑和固定准直器系统100,如图1所示,步进电机13的电机支座15采用紧固连接方式例如螺栓、螺母连接方式连接到屏蔽盒3上,从而将准直器系统100独立地固定。
参见图1,准直器调节系统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屏蔽盒3上用于检测和限制所述准直器4的顶端位置的顶端位置传感器1a;以及设置在所述屏蔽盒3上用于检测和限制所述准直器4的底端位置的底端位置传感器1b。所述顶端位置传感器和所述底端位置传感器中可以为接近开关或微动开关。另一方面,所述准直器4上还设置有挡片2,在准直器系统的调节过程中,例如,当准直器4沿大致竖直方向向上运动从而挡片2到达基本上与顶端位置传感器1a相对正的位置时,所述顶端位置传感器1a被触发。需要说明的是,如果顶端位置传感器1a是微动开关,则需与挡片2形成物理接触。同理,当准直器4沿大致竖直方向向上运动从而挡片2到达基本上与底端位置传感器1b相对正的位置时,底端位置传感器1b被触发。同样地,如果底端位置传感器1b是微动开关,则需与挡片2形成物理接触。此外准直器调节系统还包括:控制器(图中未示出),其用于响应于操作者的输入或计算机指令来控制第一、第二调节装置20、30的运动,进而对准直器4的位置进行调节。当准直器4上的所述挡片2触发所述顶端位置传感器1a和所述底端位置传感器1b中的一个时,所述控制器控制第一、第二调节装置20、30以使其停止运动,进而使准直器4停止运动。
下面对根据本发明的准直器系统的调节方式进行说明。由于本发明中采用独立的第一、第二调节装置对准直器4的位置进行调节,其可以实现下述三种调节方式:
1.参见图3A,准直器4的左、右两侧的第一、第二调节装置20、30的步进电机同步、同向运动,同时第一、第二调节装置20、30的调节精度相同。此时,准直器4将同步同向地上下移动相同的距离H,从而实现准直器上下同步调节;
2.准直器4左侧的第一调节装置20的步进电机驱动准直器向上运动或不动,准直器4右侧的第二调节装置30的步进电机不动或驱动准直器向下移动,可以实现准直器的向右倾斜调节。
3.准直器4左侧的第一调节装置20的步进电机驱动准直器向下运动或不动,准直器4右侧的第二调节装置30的步进电机不动或驱动准直器向上移动一定的距离例如h,可以实现准直器的向左倾斜调节。
在上述倾斜调节方式中,如图3B所示,当准直器4一侧的调节装置例如第二调节装置30相对于另一侧的调节装置,例如第一调节装置20高出预定间距h时,由于准直器4与传动装置例如U型座8之间的连接为紧固方式,其具有足够的结构刚性,此时准直器4将对枢转单元产生一个作用力,以使枢转单元产生一预定范围的转动,进而准直器4将在水平方向上产生微小的水平位移△。在本发明中,由于该准直器调节系统100包括枢转单元,其包括:从所述螺母10的端部延伸出来的杆件16;与所述准直器4固定连接的U型座8;以及销轴9,所述销轴贯穿杆件16和U型座8,以使所述杆件16和U型座8能够绕所述销轴9在预定的角度范围转动,从而允许准直器4在水平方向上发生微小的限制在预定范围内的水平位移。
由于本发明中设置有两个独立的第一、第二调节装置20、30,不仅可以实现准直器4的上下位置的调节,还可以实现对准直器4位置的倾斜调节。
接下来,对根据本发明的一种用于调节准直器系统的方法进行说明。参见图5,。在步骤S1中,通过第一、第二调节装置20、30,例如驱动步进电机13,将准直器4定位到其初始调节位置,例如顶端位置,并且确定所述准直器4的沿纵向方向的第一、第二末端A’、B’以及与所述准直器4的两个末端A’、B’相对应的探测器110的第一、第二测量位置A、B。具体地说,通过步进电机13驱动准直器4向上运动,如挡片2遮断接近开关1a,则接近开关1a被触发,接近开关1a反馈回信号到控制器,控制器基于上述反馈信号控制步进电机13停止运动,则表明准直器4到达顶部位置。
此时,启动辐射检测系统200的辐射源120,辐射射线例如X射线、同位素射线从射线源的靶点P发射出来,辐射束经过准直器4的准直器缝40的准直,然后投射到探测器110上。参见图4B,在步骤S2中,获取在所述初始调节位置处与所述准直器4的第一、第二末端A’、B’相对应的探测器110的探测器窗口平面上的第一、第二测量位置A、B上的辐射检测数据D0。
接下来,重复同步驱动所述第一、第二调节装置20、30,以带动所述准直器4沿竖直方向向下移动预定位移到多个后续调节位置,同时获取所述第一、第二测量位置A、B上的多个辐射检测数据,直到所述准直器4定位到其终端调节位置即底端位置。具体地说,当准直器4运行到底端位置时,安装在屏蔽盒3底部的接近开关1b触发,接近开关1b反馈回信号到控制器,控制器基于上述反馈信号控制步进电机13停止运动,则表明准直器4到达底端位置。
然后,比较第一、第二测量位置上的全部辐射检测数据,以分别确定第一、第二测量位置A、B上的第一、第二最大检测数据,同时确定所述初始调节位置和所述多个后续调节位置中与所述第一、第二最大检测数据对应的所述准直器的第一、第二选择调节位置。具体地说,基于获取探测器110的第一、第二测量位置A、B处的辐射检测数据,可以绘制出两条整个行程中探测器数据的曲线图,判断(例如通过软件来实现)出A点与B点的最大值,由于所述准直器4的沿纵向方向的第一、第二末端A’、B’位置与探测器110的第一、第二测量位置A、B相对应,可以确定与探测器110上的辐射检测数据的最大值相对应的准直器4的调节位置,将与左右两侧的最大检测数据对应的所述准直器的调节位置确定为第一、第二选择调节位置,即理想的准直器的调节位置。
最后,分别控制第一、第二调节装置以将准直器的所述第一、第二末端分别定位到第一、第二选择调节位置。在预定的调节精度下,此准直器的调节位置即为准直器的理想位置。
在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控制器可以为微处理器或微型计算机,其响应于操作者的输入或计算机指令来控制第一、第二调节装置20、30的运动,进而对准直器4的位置进行调节。例如,获取的探测器110的第一、第二测量位置A、B处的辐射检测数据输入到微处理器或微型计算机中,微处理器或微型计算机运行软件绘制出两条整个行程中探测器数据的曲线图,以判断出A点与B点的最大值,由于所述准直器4的沿纵向方向的第一、第二末端A’、B’位置与探测器110的第一、第二测量位置A、B相对应,可以确定与探测器110上的辐射检测数据的最大值相对应的准直器4的调节位置,将与左、右两侧的最大检测数据对应的所述准直器的调节位置确定为第一、第二选择调节位置,即理想的准直器的调节位置。
虽然,在上述调节方式中,所述初始调节位置为所述准直器的顶端位置,所述终端调节位置为所述准直器的底端位置;但本发明不仅限于此,所述初始调节位置也可以为所述准直器的底端位置,所述终端调节位置也可以为所述准直器的顶端位置。
在上述准直器4通过调节装置调节的过程中,所述准直器每次移动的预定位移在0.01mm到1mm之间。优选地,所述准直器每次移动的预定位移为0.05mm。
通过采用本发明的上述用于调节准直器系统的方法,通过传动装置,例如步进电机来控制并调节准直器的准直缝的位置,从而可以简化调节过程,并能快速、准确地确定准直器的准直缝的理想位置。
虽然本总体发明构思的一些实施例已被显示和说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将理解,在不背离本总体发明构思的原则和精神的情况下,可对这些实施例做出改变,本发明的范围以权利要求和它们的等同物限定。

准直器调节系统和用于调节准直器系统的方法.pdf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准直器调节系统和用于调节准直器系统的方法.pdf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准直器调节系统和用于调节准直器系统的方法.pdf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准直器调节系统和用于调节准直器系统的方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准直器调节系统和用于调节准直器系统的方法.pdf(27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准直器调节系统,包括:准直器,其包括沿其纵向方向基本水平延伸的准直缝;第一调节装置,其连接到准直器的沿其纵向的一端,并可以沿大致垂直于准直缝的方向竖直移动;以及第二调节装置,其连接到准直器的沿其纵向的另一端,并可以沿大致垂直于准直缝的方向竖直移动。另外,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用于调节准直器系统的方法。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实现了对准直器位置的自动调节,从而免去了手动调节的繁琐和困难。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物理 > 光学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