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8羟基喹啉的白光有机电致发光材料.pdf

上传人:a2 文档编号:1390410 上传时间:2018-06-12 格式:PDF 页数:30 大小:1.3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0910073653.1

申请日:

2009.01.12

公开号:

CN101463253A

公开日:

2009.06.24

当前法律状态:

授权

有效性:

有权

法律详情:

专利权的转移IPC(主分类):C07D 401/06变更事项:专利权人变更前权利人:太原理工大学变更后权利人:山西飞虹微纳米光电科技有限公司变更事项:地址变更前权利人:030024 山西省太原市迎泽西大街79号变更后权利人:041600 山西省临汾市洪洞县甘亭镇燕壁村登记生效日:20140902|||授权|||实质审查的生效|||公开

IPC分类号:

C09K11/06; C07D401/06; C07F3/06

主分类号:

C09K11/06

申请人:

太原理工大学

发明人:

许并社; 卫芳芳; 王 华; 许慧侠; 房晓红; 郝玉英; 陈柳青

地址:

030024山西省太原市迎泽西大街79号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山西五维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代理人:

李 毅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一种基于8-羟基喹啉的白光有机电致发光材料Zn(RCz-4CN-Q)2,分子结构如式(I),该材料是以DCDC基团、5位取代的8-羟基喹啉锌基团和咔唑基团作为红、绿、蓝三基色的发光基团,光谱带宽182.4nm,基本覆盖了可见光发光区域,色坐标(0.3177,0.3946),恰好位于白光区域内,能够实现白光发射,可以作为单发光层白光有机电致发光材料应用到白光OLED中,从而减少了白光OLED的层数,能够实现提高发光效率、稳定发光颜色、降低起亮电压以及简化制作工艺等目的。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基于8-羟基喹啉的白光有机电致发光材料,化学名称二5-{3,6-二-[2-(3,3-二氰基亚甲基-5,5-二甲基-1-环己烯基)乙烯基]-N-(6-己基)咔唑基}-8-羟基喹啉锌,分子结构如式(I):


2、
  权利要求1的基于8-羟基喹啉的白光有机电致发光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
a)以咔唑与二溴己烷为初始原料,反应合成N-(6-溴己基)咔唑(BrRCz);
b)以BrRCz与POCl3和DMF反应,制备3,6-二醛基-N-(6-溴己基)-咔唑(DFBrRCz);
c)将DFBrRCz与异佛尔酮和丙二腈反应,制备3,6-二[2-(3,3-二氰基亚甲基-5,5-二甲基-1-环己烯基)乙烯基]-N-(6-溴己基)-咔唑(BrRCz-4CN);
d)BrRCz-4CN再与2-异丙基-4,4,5,5-四甲基-1,3,2-二氧杂硼烷反应,制备3,6-二-[2-(3,3-二氰基亚甲基-5,5-二甲基-1-环己烯基)乙烯基]-N-[6-(4,4,5,5-四甲基-1,3,2-二氧杂硼烷-2-基)-己基]咔唑(BRCz-4CN);
e)继续将BRCz-4CN与5-氯-8-羟基喹啉反应,合成5-{3,6-二-[2-(3,3-二氰基亚甲基-5,5-二甲基-1-环己烯基)乙烯基]-N-(6-己基)咔唑基}-8-羟基喹啉(RCz-4CN-Q);
f)最后,在RCz-4CN-Q中加入醋酸锌,合成二5-{3,6-二-[2-(3,3-二氰基亚甲基-5,5-二甲基-1-环己烯基)乙烯基]-N-(6-己基)咔唑基}-8-羟基喹啉锌(Zn(RCz-4CN-Q)2)。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8-羟基喹啉的白光有机电致发光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是:
a)在氮气气氛下,按照咔唑:1,6-二溴己烷:KOH=1∶1~3∶3~10的物质的量比向咔唑的THF溶液中加入1,6-二溴己烷,搅拌下滴加KOH溶液,在回流温度下反应40~48h,合成BrRCz;
b)按照BrRCz:DMF:POCl3=1∶2~3∶2~3物质的量比,将BrRCz和DMF溶于1,2-二氯乙烷中,置于冰水浴中,搅拌下滴加POCl3,缓慢升温,在回流温度下反应20~24h,合成DFBrRCz;
c)向冰乙酸、醋酐、哌啶、DMF的混合溶液中加入异佛尔酮和丙二腈,室温下搅拌1~2h,升温至70~90℃继续搅拌1~2h后,按照DFBrRCz:异佛尔酮:丙二腈=1∶2~8∶2~8的物质的量比加入DFBrRCz,于70~90℃下继续反应1~2h,合成BrRCz-4CN;
d)按照BrRCz-4CN:2-异丙基-4,4,5,5-四甲基-1,3,2-二氧杂硼烷∶正丁基锂=1∶1~2∶1~2的物质的量比,将BrRCz-4CN的THF溶液置于液氮/正丁醇混合冷却溶液中,在氮气气氛下滴加正丁基锂,然后快速加入2-异丙基-4,4,5,5-四甲基-1,3,2-二氧杂硼烷,搅拌反应2~3h后,升至室温反应20~26h,合成BRCz-4CN;
e)在催化剂Pd(PPH3)4(O)存在,且催化剂用量是BRCz-4CN的1/3~1/6条件下,按照BRCz-4CN∶5-氯-8-羟基喹啉=1∶0.5~2的物质的量比将BRCz-4CN、Pd(PH3)4(O)和5-氯-8-羟基喹啉溶解在乙二醇二甲醚中,滴加与乙二醇二甲醚等体积的浓度为2mol/L的Na2CO3水溶液,回流条件下反应20~26h,合成RCz-4CN-Q;
f)将RCz-4CN-Q与醋酸锌按照1~3∶1的物质的量比溶于无水甲醇中,回流条件下反应3~5h,合成Zn(RCz-4CN-Q)2

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基于8-羟基喹啉的白光有机电致发光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是其中的步骤a)中溶剂THF的用量占整个反应体系体积的25~35%,步骤b)中溶剂1,2-二氯乙烷的用量占反应体系体积的80~90%,步骤d)中溶剂THF的用量占整个反应体系体积的90~95%,步骤e)中溶剂乙二醇二甲醚的用量占整个反应体系体积的40~60%。

说明书

一种基于8-羟基喹啉的白光有机电致发光材料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有机电致发光材料技术领域,涉及白光有机电致发光材料,尤其是涉及一种基于8-羟基喹啉的白光有机电致发光材料。
背景技术
有机电致发光器件(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ode,OLED)是一种新型平面显示器件,具有节能、响应速度快、颜色稳定、环境适应性强、无辐射、寿命长、质量轻、厚度薄等特点。OLED的研究始于上世纪80年代中期,1987年美国Kodak公司的C.W.Tang发明了使用NPB为空穴传输材料和8-羟基喹啉铝(Alq3)为发光材料的具有突出性能的OLED,预示了OLED在显示领域的广阔应用前景,至此拉开了国内外各大研究机构和公司研究开发OLED的序幕。
全彩色、大面积、高信息量的平面显示器是OLED发展的最重要目标之一。目前OLED实现彩色显示的方法主要有红、绿、蓝(即RGB)三色素并排法和三色素堆叠法。以上两种方法的制备工艺非常复杂,尽管已有基于以上方法的全彩OLED产品问世,但精密的像素制备需要高质量的光刻技术和掩膜技术,制约了全彩OLED的应用发展。于是人们纷纷把目光转向在白光OLED上直接应用液晶显示(LCD)的彩色滤光片技术来实现OLED全色发射的研发,这种方法制作工艺简单,生产成本低,有利于全色OLED平板显示器的商品化发展。
白光OLED的发光亮度能够达到上万cd/m2以上,发光效率能够达到401m/W以上,起亮电压小于4V,使用寿命大于20000h(发光亮度为800cd/m2~1000cd/m2时),能耗低、重量轻、厚度薄,以上特点决定了白光OLED不仅能够作为液晶显示器(LCD)等平板显示器的背光源,而且更重要的是能作为一种新型节能平板照明器件的得到广泛应用。
白光OLED的研究最早始于上世纪90年代,早期的白光OLED采用RGB三色素在同一象素里并排来实现白光发射,但这种白光OLED制作方法复杂,已经被淘汰。90年代中期,日本山形大学的Kido研究小组发明了使用RGB三色素叠加制作白光OLED的方法,简化了制作工艺。但由于层数的增加会引起驱动电压的增加,使器件的透光率降低,发光色坐标随电压变动,主要原因是载流子复合区域随电压变化降低了器件的发光效率。针对这个问题,Kido研究小组(Science,1995,267(3):L1332)在白光OLED器件中引入空穴阻挡层1,2,4-triazole(p-Et-TAZ)(厚度3nm)来提高器件的发光效率,空穴阻挡层将空穴束缚在发光层中,抑制了激子的迁移,提高了发光效率。美国Princeton大学的Forrest研究小组(Appl.Phys.Lett.,1999,75:L888)以BCP作为空穴阻挡层,得到了最大发光亮度为13500cd/m2的白光OLED器件。
在OLED中,将蓝光和其他颜色的光复合发光也能够实现白光发射,这样就可以减少RGB三色素叠加白光OLED器件的发光层数,简化器件的结构和制作工艺,这是目前白光OLED器件广泛采用的结构。在双发光层白光OLED中,两个发光层一般分别是蓝光发光层和其他颜色的发光层。Strukelj等(J.Am.Chem.Soc.,1996,118:L1213)采用独立的蓝光发射层,以掺杂0.5%DCM1红光染料的Alq3作为红光发光层,得到了发光亮度大于4000cd/m2,外量子效率大于0.5%的白光OLED器件。Cheon等(Appl.Phys.Lett.,2002,81:L1738)制作了DPVBi为蓝光发光层,掺杂0.5%DCM2红光染料的α-NPD红光发光层的白光OLED,该器件最大发光效率4.11m/W,发光亮度大于50000cd/m2。同样,由于双发光层白光OLED没有空穴阻挡层,载流子复合区域难以控制,致使器件的色坐标值随电压变动大,色稳定性较差。
将无机半导体的多重量子阱(MQW)结构引入白光OLED结构中,能提高器件的发光效率。当各层材料按一定周期交替出现时,由于不同材料的HOMO与LUMO能级不同,就形成了类似无机半导体的量子阱结构,电子和空穴被束缚在量子阱中,提高了电子与空穴的复合效率,最终提高了器件的发光效率。MQW白光OLED的研究最早始于我国吉林大学刘式墉研究小组(Chin.J.Lumin.,2002,23:L7211),他们制备了以TPD为势垒和BePP2为势阱的MQW白光OLED。但由于MQW结构的层数和厚度增加,使得器件的起亮电压升高,亮度和效率均受到负面影响,因此器件的发光仅为611cd/m2,发光效率0.341m/W,起亮电压12V。
在白光OLED结构中的空穴传输层与发光层接触区域间易于形成激基复合物,从而与发光层实现复合白光发射发光。Hamada等(Jpn.J.Appl.Phys.,1996,35(10B):L1339;Solid State Communications,2005,136:L318)使用Zn(BTZ)2作为蓝光发光层,与NPD和Zn(BTZ)2界面接触区域形成的激基复合物复合发光实现了白光发射,该器件在驱动电压为8V时,发光亮度为10190cd/m2
随着荧光染料在白光OLED中的广泛应用,有关单发光层白光OLED的研究报道越来越多。Kido等(Appl.Phys.Lctt.,1994,64:L815)在PVK中掺入蓝光荧光染料TPB、绿光荧光染料Coumarin6和红光荧光染料DCM1,制作出白光OLED器件,最大发光亮度3400cd/m2。为进一步简化结构,Kido等(Appl.Phys.Lett.,1995,67:L2281)进一步减少了电子传输层,直接在PVK中掺入PBD作为电子传输层,得到了发光亮度为4100cd/m2的白光OLED器件。
近几年来,有机电致磷光与三线态发光的研究正逐步开展。由于使用具有磷光发射的Pt或Ir等重金属有机金属配合物的OLED器件的内量子效率将近100%,因此,将这类材料应用到白光OLED器件中,能够通过在Pt或Ir等重金属有机金属配合物磷光分子间形成三线态激基缔合物来实现高效率的白光发射。Forrest等(J.Appl.Phys.,2001,90,:L5048)在单层白光OLED中,以FIrpic为蓝光材料,FPt1为红光材料,mCP作基质,制得了白光OLED器件,效率达121m/W,外量子效率达6.4%。D’Andrade等(Adv.Mater.,2002,14:L1032)以CBP为基质材料,通过掺杂6%的FIrpic和6%的FPt1来制备白光OLED,该器件的外量子效率为4%,最大发光亮度为31000cd/m2。但有机电致磷光材料主要是Pt或Ir等贵重金属的有机金属配合物原材料成本较高,不利于白光OLED的实用化要求。
目前白光OLED的研究主要存在以下问题:白光OLED的效率还很低,器件的发光效率距离实用的50~801m/W有很大差距,还不能满足照明要求;白光OLED器件的色坐标不稳定,由于白光OLED器件中电子与空穴注入不平衡,导致了随着电压的变化,发光颜色也发生变化;白光OLED的使用寿命还很短,距离照明使用寿命要长于50000小时有很大差距;制作白光OLED的工艺较为复杂,需要从材料制备工艺和器件制作工艺两方面进行简化,降低其生产成本。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人们研发出许多种器件结构来提高发光亮度与发光效率,从而满足白光OLED的实用化要求。虽然器件性能大幅度改善,但由于白光OLED的层数较多,因而制作工艺复杂,起亮电压较高,发光效率较低。虽然可采用单发光层掺杂结构来解决上述问题,然而染料掺杂的浓度很难做到精确定量,而且由于掺杂带来的相分离和界面劣化会降低器件的使用寿命。因此,解决以上问题最理想的途径是合成出白光有机电致发光材料,并用于制作单发光层结构的白光OLED,这不仅能够提高器件的发光效率,而且可以大大简化制作工艺并降低生产成本。
有关白光有机电致发光材料的研究在近两三年才开始,其中报道最多的是白光电致发光聚合物,这类材料又分为直链结构、支链结构以及树枝状结构三种,例如在聚芴的主链中插入红光发光基团(如DBT)和绿光发光基团(如BT)来实现白光发射(J.Luo,etc,Adv.Mater.2007,19:L1113),或在聚芴的主链上接上绿光基团(如DPAN)和红光基团(如MB-BTThTPA)侧基来实现白光发射(J.Liu,etc,Adv.Mater.2007,19,L531)。虽然白光电致发光聚合物能够用于制作单发光层结构的白光OLED,解决了目前白光OLED层数较多的问题,然而,合成白光OLED聚合物需要各个发光基团的精确配比,精度要达到万分之几,增大了合成难度。另外,白光OLED聚合物的提纯比较困难,纯度较低,荧光量子效率有待提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基于8-羟基喹啉的有机金属配合物,该有机金属配合物可以作为发白光的有机电致发光材料。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上述有机金属配合物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基于8-羟基喹啉的白光有机电致发光材料的分子结构如式(I),其名称为二5-{3,6-二-[2-(3,3-二氰基亚甲基-5,5-二甲基-1-环己烯基)乙烯基]-N-(6-己基)咔唑基}-8-羟基喹啉锌(简称Zn(RCz-4CN-Q)2),分子式Zn(C53H53N6O)2

本发明基于8-羟基喹啉的白光有机电致发光材料的一种制备方法是:
a)以咔唑与二溴己烷为初始原料,反应合成N-(6-溴己基)咔唑(BrRCz),其反应方程式为:

b)以BrRCz与POCl3和DMF反应,制备3,6-二醛基-N-(6-溴己基)-咔唑(DFBrRCz),其反应方程式:

c)接着将DFBrRCz与异佛尔酮和丙二腈反应,制备3,6-二[2-(3,3-二氰基亚甲基-5,5-二甲基-1-环己烯基)乙烯基]-N-(6-溴己基)-咔唑(BrRCz-4CN),反应方程式为:

d)BrRCz-4CN再与2-异丙基-4,4,5,5-四甲基-1,3,2-二氧杂硼烷反应,制备3,6-二-[2-(3,3-二氰基亚甲基-5,5-二甲基-1-环己烯基)乙烯基]-N-[6-(4,4,5,5-四甲基-1,3,2-二氧杂硼烷-2-基)-己基]咔唑(BRCz-4CN),具有以下反应方程式:

e)继续将BRCz-4CN与5-氯-8-羟基喹啉合成5-{3,6-二-[2-(3,3-二氰基亚甲基-5,5-二甲基-1-环己烯基)乙烯基]-N-(6-己基)咔唑基}-8-羟基喹啉(RCz-4CN-Q),其反应方程式为:

f)最后,在RCz-4CN-Q中加入醋酸锌,合成二5-{3,6-二-[2-(3,3-二氰基亚甲基-5,5-二甲基-1-环己烯基)乙烯基]-N-(6-己基)咔唑基}-8-羟基喹啉锌(Zn(RCz-4CN-Q)2),反应方程式:

本发明基于8-羟基喹啉的白光有机电致发光材料的具体制备方法是:
a)在氮气气氛下,按照咔唑∶1,6-二溴己烷∶KOH=1∶1~3∶3~10的物质的量比向咔唑的THF溶液中加入1,6-二溴己烷,搅拌下滴加KOH溶液,在回流温度下反应40~48h,合成N-(6-溴己基)咔唑(BrRCz)。
其中,溶剂THF的用量占整个反应体系体积的25~35%。
b)按照BrRCz∶DMF∶POCl3=1∶2~3∶2~3物质的量比,将BrRCz和DMF溶于1,2-二氯乙烷中,置于冰水浴中,搅拌下滴加POCl3,缓慢升温,在回流温度下反应20~24h,合成3,6-二醛基-N-(6-溴己基)-咔唑(DFBrRCz)。
其中,溶剂1,2-二氯乙烷的用量占反应体系体积的80~90%。
c)向冰乙酸、醋酐、哌啶、DMF的混合溶液中加入异佛尔酮和丙二腈,室温下搅拌1~2h,升温至70~90℃继续搅拌1~2h后,按照DFBrRCz∶异佛尔酮∶丙二腈=1∶2~8∶2~8的物质的量比加入DFBrRCz,于70~90℃下继续反应1~2h,合成3,6-二[2-(3,3-二氰基亚甲基-5,5-二甲基-1-环己烯基)乙烯基]-N-(6-溴己基)-咔唑(BrRCz-4CN)。
d)按照BrRCz-4CN∶2-异丙基-4,4,5,5-四甲基-1,3,2-二氧杂硼烷∶正丁基锂=1∶1~2∶1~2的物质的量比,将BrRCz-4CN的THF溶液置于液氮/正丁醇混合冷却溶液中,在氮气气氛下滴加正丁基锂,然后快速加入2-异丙基-4,4,5,5-四甲基-1,3,2-二氧杂硼烷,搅拌反应2~3h后,升至室温反应20~26h,合成3,6-二-[2-(3,3-二氰基亚甲基-5,5-二甲基-1-环己烯基)乙烯基]-N-[6-(4,4,5,5-四甲基-1,3,2-二氧杂硼烷-2-基)-己基]咔唑(BRCz-4CN)。
其中,溶剂THF的用量占整个反应体系体积的90~95%。
e)在催化剂Pd(PPH3)4(O)存在,且催化剂用量是BRCz-4CN的1/3~1/6条件下,按照BRCz-4CN∶5-氯-8-羟基喹啉=1∶0.5~2的物质的量比将BRCz-4CN、Pd(PH3)4(O)和5-氯-8-羟基喹啉溶解在乙二醇二甲醚中,滴加与乙二醇二甲醚等体积的浓度为2mol/L的Na2CO3水溶液,回流条件下反应20~26h,合成5-{3,6-二-[2-(3,3-二氰基亚甲基-5,5-二甲基-1-环己烯基)乙烯基]-N-(6-己基)咔唑基}-8-羟基喹啉(RCz-4CN-Q)。
其中,溶剂乙二醇二甲醚的用量占整个反应体系体积的40~60%。
f)将RCz-4CN-Q与醋酸锌按照1~3∶1的物质的量比溶于无水甲醇中,回流条件下反应3~5h,合成二5-{3,6-二-[2-(3,3-二氰基亚甲基-5,5-二甲基-1-环己烯基)乙烯基]-N-(6-己基)咔唑基}-8-羟基喹啉锌(Zn(RCz-4CN-Q)2)。
本发明选用含有DCDC基团、5位取代的8-羟基喹啉锌(ZnQ2)基团和咔唑基团作为红、绿、蓝三基色发光基团,合成了一种基于8-羟基喹啉的有机金属配合物Zn(RCz-4CN-Q)2,该配合物经过1H-NMR和FT-IR(图1)进行结构表征,验证了其上述给出的分子结构。
本发明进一步测定了Zn(RCz-4CN-Q)2的荧光特性、光致发光性能以及电化学性能。通过测试得出:Zn(RCz-4CN-Q)2的荧光激发峰主波长为439nm,与5位取代的ZnQ2的荧光激发峰基本对应,此外荧光激发峰在360nm附近以及490nm附近均出现微弱的突起,分别对应于咔唑基团的荧光吸收和DCDC基团的荧光吸收(图2);同样由图2可知,Zn(RCz-4CN-Q)2的荧光发射光谱为一个大宽峰,主峰波长533nm,该发射光谱还覆盖了部分蓝光区域与红光区域。由此可见,在Zn(RCz-4CN-Q)2受到荧光激发后,分子中的5位取代ZnQ2基团、咔唑基团与DCDC基团都被激发后实现各自的荧光发射,从而实现白光荧光发射。通过计算得出Zn(RCz-4CN-Q)2的荧光量子效率为0.134。
Zn(RCz-4CN-Q)2的光致发光光谱为一个大宽峰,光谱的带宽为182.4nm,基本覆盖了可见光发光区域(图3),其中542nm对应于其中5位取代ZnQ2基团,此外在光谱中445nm的肩峰对应于咔唑基团的蓝光发射,而在630nm左右还存在一个微弱突起的DCDC红光基团的红光发射;经过色坐标测试(图4),得出Zn(RCz-4CN-Q)2的色坐标为(0.3177,0.3946),恰好位于色坐标图中的白光区域内,显色指数为77.7%。
通过测试Zn(RCz-4CN-Q)2的循环伏安曲线(图5),可得Zn(RCz-4CN-Q)2的HOMO能级、LUMO能级与带隙分别为-5.84eV、3.25eV和2.59eV。
由上可以看出,Zn(RCz-4CN-Q)2实现白光发射的途径不同于白光聚合物。白光聚合物主要是由具有宽带隙的发光基团与窄带隙的发光基团组成,受到激发后宽带隙发光基团先发出蓝光,其中部分蓝光用于激发窄带隙发光基团实现其红光或绿光发射,还有部分蓝光发射出来,最终与窄带隙发光基团发射出来红光和绿光复合从而实现白光发射,因此,各个发光基团的精确配比对其白光发光影响至关重要,这就对聚合物的合成与提纯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达到万分之几)。而Zn(RCz-4CN-Q)2则是通过三个发光基团各自发光的复合来实现白光发射的,其发光颜色稳定,仅在反应过程中按照合适的配比就能实现白光发射,降低了合成难度,从而利于工业化大批量合成。
由于目前的白光OLED层数较多,因而起亮电压较高、发光效率较低、色稳定性较差,而且制作工艺比较复杂,以上因素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白光OLED的发展。本发明制备得到的Zn(RCz-4CN-Q)2作为一种白光有机电致发光材料,能够实现白光发射,可以作为单发光层应用到白光OLED中,从而减少了白光OLED的层数,能够实现提高发光效率、稳定发光颜色、降低起亮电压以及简化制作工艺等目的。
附图说明
图1为Zn(RCz-4CN-Q)2的红外光谱图;
图2为Zn(RCz-4CN-Q)2的荧光光谱图;
图3为Zn(RCz-4CN-Q)2的光致发光光谱图;
图4为Zn(RCz-4CN-Q)2的色坐标图;
图5为Zn(RCz-4CN-Q)2的循环伏安曲线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将10g咔唑加入盛有30mLTHF的250mL圆底烧瓶中,充分溶解后,再加入10mL1,6-二溴己烷,通入氮气保护,搅拌下缓慢滴加入16mol/L的KOH溶液12mL,滴加完毕后,升温至80℃回流反应48h,反应结束后,蒸馏除去THF,将剩余产物分别以100mL去离子水和50mLCH2Cl2各萃取3次,经硫酸镁干燥,收集得到的粗产物上硅胶层析柱,以石油醚淋洗纯化,挥干淋洗液并真空干燥后得到BrRCz无色晶体。
称取8gBrRCz加入盛有3.8mLDMF的100mL反应瓶中,加入60mL1,2-二氯乙烷,将反应瓶置于冰水浴中,搅拌下滴加7mLPOCl3,滴加完毕后,将反应瓶移至油浴中,缓慢加温至95℃进行反应,继续搅拌21h,待温度冷却至50℃时,将反应液倒入150mL冰水中,搅拌下滴加1mol/L的NaOH水溶液,调节至溶液的pH值为7。以乙酸乙酯萃取出有机相,上硅胶层析柱,以甲苯∶石油醚=8∶5的淋洗液淋洗纯化,挥干淋洗液并真空干燥后得到DFBrRCz。
在100mL反应瓶中加入3.5mL异佛尔酮和2.5g丙二腈,将0.32mL冰乙酸和0.24mL醋酐溶于40mLDMF中,取9.6mL加入反应瓶中,将0.8mL哌啶溶于20mLDMF中,取9.6mL加入反应瓶,室温下搅拌2h,再升温至70℃搅拌1h,加入3gDFBrRCz,继续搅拌反应2h,趁热倒入含有6mL浓HCl的200mL热水中析出固体。收集析出固体,以去离子水洗涤、抽滤,用乙腈重结晶得到BrRCz-4CN。
将2gBrRCz-4CN溶于30mLTHF中,倒入三口烧瓶中,置于-78℃的液氮/正丁醇混合冷却液中,用针管逐滴加入1.3mL正丁基锂,N2气氛下反应2h,15min内将温度由-78℃升至0℃,然后又用15min重新降到-78℃,快速加入0.32g2-异丙基-4,4,5,5-四甲基-1,3,2-二氧杂硼烷,室温下反应24h。将反应混合物倒入水中,以乙醚进行萃取,收集有机层,用食盐水洗涤,无水MgSO4干燥,减压除去溶剂乙醚,得到淡黄色固体。以甲醇/THF重结晶,得白色粉末状固体,然后再以硅胶\乙酸乙酯\正己烷柱层析,挥干淋洗液并真空干燥后得到BRCz-4CN。
将2gBRCz-4CN、0.5gPd(PH3)4(O)、0.5g5-氯-8-羟基喹啉溶于20mL乙二醇二甲醚中,倒入三口烧瓶中,缓慢滴入10mL浓度为2mol/L的Na2CO3溶液,在80℃反应25h。将反应混合物冷却至室温,以二氯甲烷稀释,去离子水萃取。将有机层用食盐水洗涤、无水MgSO4干燥后得到RCz-4CN-Q。
取2gRCz-4CN-Q、0.2g醋酸锌溶于10mL无水甲醇,倒入烧瓶中,调节温度为80℃反应5h。过滤,收集有机层,并用硅胶\石油醚柱层析,挥干淋洗液并真空干燥后得到Zn(RCz-4CN-Q)2
实施例2
将10g咔唑加入盛有30mLTHF的250mL圆底烧瓶中,充分溶解后,再加入29mL1,6-二溴己烷,通入氮气保护,搅拌下缓慢滴加入16mol/L的KOH溶液37mL,滴加完毕后,升温至80℃回流反应48h,反应结束后,蒸馏除去THF,将剩余产物分别以100mL去离子水和50mLCH2Cl2各萃取3次,经硫酸镁干燥,收集得到的粗产物上硅胶层析柱,以石油醚淋洗纯化,挥干淋洗液并真空干燥后得到BrRCz无色晶体。
称取8gBrRCz加入盛有5.7mLDMF的100mL反应瓶中,加入65mL1,2-二氯乙烷,将反应瓶置于冰水浴中,搅拌下滴加7mLPOCl3,滴加完毕后,将反应瓶移至油浴中,缓慢加温至95℃进行反应,继续搅拌20h,待温度冷却至50℃时,将反应液倒入150mL冰水中,搅拌下滴加1mol/L的NaOH水溶液,调节至溶液的pH值为7。以乙酸乙酯萃取出有机相,上硅胶层析柱,以甲苯∶石油醚=8∶5的淋洗液淋洗纯化,挥干淋洗液并真空干燥后得到DFBrRCz。
在100mL反应瓶中加入2.3mL异佛尔酮和3g丙二腈,将0.32mL冰乙酸和0.24mL醋酐溶于40mLDMF中,取9.6mL加入反应瓶中,将0.8mL哌啶溶于20mLDMF中,取9.6mL加入反应瓶,室温下搅拌1h,再升温至80℃搅拌1h后,加入3gDFBrRCz,继续搅拌反应1h,趁热倒入含有6mL浓HCl的200mL热水中析出固体。收集析出固体,以去离子水洗涤、抽滤,用乙腈重结晶得到BrRCz-4CN。
将2gBrRCz-4CN溶于30mLTHF中,倒入三口烧瓶中,置于-78℃的液氮/正丁醇混合冷却液中,用针管逐滴加入1.3mL正丁基锂,N2气氛下反应2h,15min内将温度由-78℃升至0℃,然后又用15min重新降到-78℃,快速加入1g2-异丙基-4,4,5,5-四甲基-1,3,2-二氧杂硼烷,室温下反应24h。将反应混合物倒入水中,以乙醚进行萃取,收集有机层,用食盐水洗涤,无水MgSO4干燥,减压除去溶剂乙醚,得到淡黄色固体。以甲醇/THF重结晶,得白色粉末状固体,然后再以硅胶\乙酸乙酯\正己烷柱层析,挥干淋洗液并真空干燥后得到BRCz-4CN。
将2gBRCz-4CN、0.4gPd(PH3)4(O)、0.7g5-氯-8-羟基喹啉溶于20mL乙二醇二甲醚中,倒入三口烧瓶中,缓慢滴入10mL浓度为2mol/L的Na2CO3溶液,在80℃反应24h。将反应混合物冷却至室温,以二氯甲烷稀释,去离子水萃取。将有机层用食盐水洗涤、无水MgSO4干燥后得到RCz-4CN-Q。
取2gRCz-4CN-Q、0.2g醋酸锌溶于10mL无水甲醇,倒入烧瓶中,调节温度为80℃反应5h。过滤,收集有机层,并用硅胶\石油醚柱层析,挥干淋洗液并真空干燥后得到Zn(RCz-4CN-Q)2
实施例3
将10g咔唑加入盛有30mLTHF的250mL圆底烧瓶中,充分溶解后,再加入29mL1,6-二溴己烷,通入氮气保护,搅拌下缓慢滴加入16mol/L的KOH溶液12mL,滴加完毕后,升温至80℃回流反应48h,反应结束后,蒸馏除去THF,将剩余产物分别以100mL去离子水和50mLCH2Cl2各萃取3次,经硫酸镁干燥,收集得到的粗产物上硅胶层析柱,以石油醚淋洗纯化,挥干淋洗液并真空干燥后得到BrRCz无色晶体。
称取8gBrRCz加入盛有3.8mLDMF的100mL反应瓶中,加入60mL1,2-二氯乙烷,将反应瓶置于冰水浴中,搅拌下滴加7mLPOCl3,滴加完毕后,将反应瓶移至油浴中,缓慢加温至95℃进行反应,继续搅拌21h,待温度冷却至50℃时,将反应液倒入150mL冰水中,搅拌下滴加1mol/L的NaOH水溶液,调节至溶液的pH值为7。以乙酸乙酯萃取出有机相,上硅胶层析柱,以甲苯∶石油醚=8∶5的淋洗液淋洗纯化,挥干淋洗液并真空干燥后得到DFBrRCz。
在100mL反应瓶中加入2.3mL异佛尔酮和1g丙二腈,将0.32mL冰乙酸和0.24mL醋酐溶于40mLDMF中,取9.6mL加入反应瓶中,将0.8mL哌啶溶于20mLDMF中,取9.6mL加入反应瓶,室温下搅拌1h,再升温至90℃搅拌1h后,加入3gDFBrRCz,继续搅拌反应1h,趁热倒入含有6mL浓HCl的200mL热水中析出固体。收集析出固体,以去离子水洗涤、抽滤,用乙腈重结晶得到BrRCz-4CN。
将2gBrRCz-4CN溶于30mLTHF中,倒入三口烧瓶中,置于-78℃的液氮/正丁醇混合冷却液中,用针管逐滴加入0.4mL正丁基锂,N2气氛下反应3h,15min内将温度由-78℃升至0℃,然后又用15min重新降到-78℃,快速加入1g2-异丙基-4,4,5,5-四甲基-1,3,2-二氧杂硼烷,室温下反应26h。将反应混合物倒入水中,以乙醚进行萃取,收集有机层,用食盐水洗涤,无水MgSO4干燥,减压除去溶剂乙醚,得到淡黄色固体。以甲醇/THF重结晶,得白色粉末状固体,然后再以硅胶\乙酸乙酯\正己烷柱层析,挥干淋洗液并真空干燥后得到BRCz-4CN。
将2gBRCz-4CN、0.4gPd(PH3)4(O)、0.7g5-氯-8-羟基喹啉溶于20mL乙二醇二甲醚中,倒入三口烧瓶中,缓慢滴入10mL浓度为2mol/L的Na2CO3溶液,在80℃反应20h。将反应混合物冷却至室温,以二氯甲烷稀释,去离子水萃取。将有机层用食盐水洗涤、无水MgSO4干燥后得到RCz-4CN-Q。
取2gRCz-4CN-Q、0.17g醋酸锌溶于10mL无水甲醇,倒入烧瓶中,调节温度为80℃反应4h。过滤,收集有机层,并用硅胶\石油醚柱层析,挥干淋洗液并真空干燥后得到Zn(RCz-4CN-Q)2
实施例4
将10g咔唑加入盛有30mLTHF的250mL圆底烧瓶中,充分溶解后,再加入19.44mL1,6-二溴己烷,通入氮气保护,搅拌下缓慢滴加入16mol/L的KOH溶液22.5mL,滴加完毕后,升温至80℃回流反应40h,反应结束后,蒸馏除去THF,将剩余产物分别以100mL去离子水和50mLCH2Cl2各萃取3次,经硫酸镁干燥,收集得到的粗产物上硅胶层析柱,以石油醚淋洗纯化,挥干淋洗液并真空干燥后得到BrRCz无色晶体。
称取8gBrRCz加入盛有5.7mLDMF的100mL反应瓶中,加入65mL1,2-二氯乙烷,将反应瓶置于冰水浴中,搅拌下滴加4.7mLPOCl3,滴加完毕后,将反应瓶移至油浴中,缓慢加温至95℃反应,继续搅拌24h,待温度冷却至50℃时,将反应液倒入150mL冰水中,搅拌下滴加1mol/L的NaOH水溶液,调节至溶液的pH值为7。以乙酸乙酯萃取出有机相,上硅胶层析柱,以甲苯∶石油醚=8∶5的淋洗液淋洗纯化,挥干淋洗液并真空干燥后得到DFBrRCz。
在100mL反应瓶中加入3.5mL异佛尔酮和2.5g丙二腈,将0.32mL冰乙酸和0.24mL醋酐溶于40mLDMF中,取9.6mL加入反应瓶中,将0.8mL哌啶溶于20mLDMF中,取9.6mL加入反应瓶,室温下搅拌2h,再升温至80℃搅拌1h,加入3gDFBrRCz,继续搅拌反应2h,趁热倒入含有6mL浓HCl的200mL热水中析出固体。收集析出固体,以去离子水洗涤、抽滤,用乙腈重结晶得到BrRCz-4CN。
将2gBrRCz-4CN溶于30mLTHF中,倒入三口烧瓶中,置于-78℃的液氮/正丁醇混合冷却液中,用针管逐滴加入0.4mL正丁基锂,N2气氛下反应2h,15min内将温度由-78℃升至0℃,然后又用15min重新降到-78℃,快速加入1g2-异丙基-4,4,5,5-四甲基-1,3,2-二氧杂硼烷,室温下反应24h。将反应混合物倒入水中,以乙醚进行萃取,收集有机层,用食盐水洗涤,无水MgSO4干燥,减压除去溶剂乙醚,得到淡黄色固体。以甲醇/THF重结晶,得白色粉末状固体,然后再以硅胶\乙酸乙酯\正己烷柱层析,挥干淋洗液并真空干燥后得到BRCz-4CN。
将2gBRCz-4CN、0.5gPd(PH3)4(O)、0.5g5-氯-8-羟基喹啉溶于20mL乙二醇二甲醚中,倒入三口烧瓶中,缓慢滴入10mL浓度为2mol/L的Na2CO3溶液,在80℃反应24h。将反应混合物冷却至室温,以二氯甲烷稀释,去离子水萃取。将有机层用食盐水洗涤、无水MgSO4干燥后得到RCz-4CN-Q。
取2gRCz-4CN-Q、0.2g醋酸锌溶于10mL无水甲醇,倒入烧瓶中,调节温度为80℃反应3h。过滤,收集有机层,并用硅胶\石油醚柱层析,挥干淋洗液并真空干燥后得到Zn(RCz-4CN-Q)2
实施例5
将10g咔唑加入盛有30mLTHF的250mL圆底烧瓶中,充分溶解后,再加入20mL1,6-二溴己烷,通入氮气保护,搅拌下缓慢滴加入16mol/L的KOH溶液20mL,滴加完毕后,升温至90℃回流反应48h,反应结束后,蒸馏除去THF,将剩余产物分别以100mL去离子水和50mLCH2Cl2各萃取3次,经硫酸镁干燥,收集得到的粗产物上硅胶层析柱,以石油醚淋洗纯化,挥干淋洗液并真空干燥后得到BrRCz无色晶体。
称取8gBrRCz加入盛有3.8mLDMF的100mL反应瓶中,加入60mL1,2-二氯乙烷,将反应瓶置于冰水浴中,搅拌下滴加7mLPOCl3,滴加完毕后,将反应瓶移至油浴中,缓慢加温至95℃进行反应,继续搅拌21h,待温度冷却至50℃时,将反应液倒入150mL冰水中,搅拌下滴加1mol/L的NaOH水溶液,调节至溶液的pH值为7。以乙酸乙酯萃取出有机相,上硅胶层析柱,以甲苯∶石油醚=8∶5的淋洗液淋洗纯化,挥干淋洗液并真空干燥后得到DFBrRCz。
在100mL反应瓶中加入3.5mL异佛尔酮和2.5g丙二腈,将0.32mL冰乙酸和0.24mL醋酐溶于40mLDMF中,取9.6mL加入反应瓶中,将0.8mL哌啶溶于20mLDMF中,取9.6mL加入反应瓶,室温下搅拌2h,再升温至90℃搅拌2h,加入3gDFBrRCz,继续搅拌反应2h,趁热倒入含有6mL浓HCl的200mL热水中析出固体。收集析出固体,以去离子水洗涤、抽滤,用乙腈重结晶得到BrRCz-4CN。
将2gBrRCz-4CN溶于30mLTHF中,倒入三口烧瓶中,置于-78℃的液氮/正丁醇混合冷却液中,用针管逐滴加入0.6mL正丁基锂,N2气氛下反应2h,15min内将温度由-78℃升至0℃,然后又用15min重新降到-78℃,快速加入0.32g2-异丙基-4,4,5,5-四甲基-1,3,2-二氧杂硼烷,室温下反应24h。将反应混合物倒入水中,以乙醚进行萃取,收集有机层,用食盐水洗涤,无水MgSO4干燥,减压除去溶剂乙醚,得到淡黄色固体。以甲醇/THF重结晶,得白色粉末状固体,然后再以硅胶\乙酸乙酯\正己烷柱层析,挥干淋洗液并真空干燥后得到BRCz-4CN。
将2gBRCz-4CN、0.5gPd(PH3)4(O)、1g5-氯-8-羟基喹啉溶于20mL乙二醇二甲醚中,倒入三口烧瓶中,缓慢滴入10mL浓度为2mol/L的Na2CO3溶液,100℃下反应20h。将反应混合物冷却至室温,以二氯甲烷稀释,去离子水萃取。将有机层用食盐水洗涤、无水MgSO4干燥后得到RCz-4CN-Q。
取2gRCz-4CN-Q、0.13g醋酸锌溶于10mL无水甲醇,倒入烧瓶中,调节温度为80℃反应4h。过滤,收集有机层,并用硅胶\石油醚柱层析,挥干淋洗液并真空干燥后得到Zn(RCz-4CN-Q)2
实施例6
将10g咔唑加入盛有30mLTHF的250mL圆底烧瓶中,充分溶解后,再加入29mL1,6-二溴己烷,通入氮气保护,搅拌下缓慢滴加入16mol/L的KOH溶液22.5mL,滴加完毕后,升温至80℃回流反应48h,反应结束后,蒸馏除去THF,将剩余产物分别以100mL去离子水和50mLCH2Cl2各萃取3次,经硫酸镁干燥,收集得到的粗产物上硅胶层析柱,以石油醚淋洗纯化,挥干淋洗液并真空干燥后得到BrRCz无色晶体。
称取8gBrRCz加入盛有3.8mLDMF的100mL反应瓶中,加入60mL1,2-二氯乙烷,将反应瓶置于冰水浴中,搅拌下滴加7mLPOCl3,滴加完毕后,将反应瓶移至油浴中,缓慢加温至95℃进行反应,继续搅拌21h,待温度冷却至50℃时,将反应液倒入150mL冰水中,搅拌下滴加1mol/L的NaOH水溶液,调节至溶液的pH值为7。以乙酸乙酯萃取出有机相,上硅胶层析柱,以甲苯∶石油醚=8∶5的淋洗液淋洗纯化,挥干淋洗液并真空干燥后得到DFBrRCz。
在100mL反应瓶中加入5.8mL异佛尔酮和1.5g丙二腈,将0.29mL冰乙酸和0.27mL醋酐溶于40mLDMF中,取9.6mL加入反应瓶中,将0.6mL哌啶溶于18mLDMF中,取9.6mL加入反应瓶,室温下搅拌2h,再升温至70℃搅拌2h,加入3gDFBrRCz,继续搅拌反应2h,趁热倒入含有6mL浓HCl的200mL热水中析出固体。收集析出固体,以去离子水洗涤、抽滤,用乙腈重结晶得到BrRCz-4CN。
将2gBrRCz-4CN溶于30mLTHF中,倒入三口烧瓶中,置于-78℃的液氮/正丁醇混合冷却液中,用针管逐滴加入0.4mL正丁基锂,N2气氛下反应3h,15min内将温度由-78℃升至0℃,然后又用15min重新降到-78℃,快速加入1g2-异丙基-4,4,5,5-四甲基-1,3,2-二氧杂硼烷,室温下反应20h。将反应混合物倒入水中,以乙醚进行萃取,收集有机层,用食盐水洗涤,无水MgSO4干燥,减压除去溶剂乙醚,得到淡黄色固体。以甲醇/THF重结晶,得白色粉末状固体,然后再以硅胶\乙酸乙酯\正己烷柱层析,挥干淋洗液并真空干燥后得到BRCz-4CN。
将2gBRCz-4CN、0.4gPd(PH3)4(O)、0.7g5-氯-8-羟基喹啉溶于20mL乙二醇二甲醚中,倒入三口烧瓶中,缓慢滴入10mL浓度为2mol/L的Na2CO3溶液,在80℃反应24h。将反应混合物冷却至室温,以二氯甲烷稀释,去离子水萃取。将有机层用食盐水洗涤、无水MgSO4干燥后得到RCz-4CN-Q。
取2gRCz-4CN-Q、0.13g醋酸锌溶于10mL无水甲醇,倒入烧瓶中,调节温度为80℃反应5h。过滤,收集有机层,并用硅胶\石油醚柱层析,挥干淋洗液并真空干燥后得到Zn(RCz-4CN-Q)2
实施例7
将10g咔唑加入盛有30mLTHF的250mL圆底烧瓶中,充分溶解后,再加入20mL1,6-二溴己烷,通入氮气保护,搅拌下缓慢滴加入16mol/L的KOH溶液32mL,滴加完毕后,升温至90℃回流反应48h,反应结束后,蒸馏除去THF,将剩余产物分别以100mL去离子水和50mLCH2Cl2各萃取3次,经硫酸镁干燥,收集得到的粗产物上硅胶层析柱,以石油醚淋洗纯化,挥干淋洗液并真空干燥后得到BrRCz无色晶体。
称取8gBrRCz加入盛有3.8mLDMF的100mL反应瓶中,加入60mL1,2-二氯乙烷,将反应瓶置于冰水浴中,搅拌下滴加4.7mLPOCl3,滴加完毕后,将反应瓶移至油浴中,缓慢加温至95℃进行反应,继续搅拌21h,待温度冷却至50℃时,将反应液倒入150mL冰水中,搅拌下滴加1mol/L的NaOH水溶液,调节至溶液的pH值为7。以乙酸乙酯萃取出有机相,上硅胶层析柱,以甲苯∶石油醚=8∶5的淋洗液淋洗纯化,挥干淋洗液并真空干燥后得到DFBrRCz。
在100mL反应瓶中加入2.3mL异佛尔酮和3g丙二腈,将0.32mL冰乙酸和0.24mL醋酐溶于40mLDMF中,取9.6mL加入反应瓶中,将0.8mL哌啶溶于20mLDMF中,取9.6mL加入反应瓶,室温下搅拌1h,再升温至70℃搅拌2h后,加入3gDFBrRCz,继续搅拌反应1h,趁热倒入含有6mL浓HCl的200mL热水中析出固体。收集析出固体,以去离子水洗涤、抽滤,用乙腈重结晶得到BrRCz-4CN。
将2gBrRCz-4CN溶于30mLTHF中,倒入三口烧瓶中,置于-78℃的液氮/正丁醇混合冷却液中,用针管逐滴加入0.6mL正丁基锂,N2气氛下反应3h,15min内将温度由-78℃升至0℃,然后又用15min重新降到-78℃,快速加入0.32g2-异丙基-4,4,5,5-四甲基-1,3,2-二氧杂硼烷,室温下反应24h。将反应混合物倒入水中,以乙醚进行萃取,收集有机层,用食盐水洗涤,无水MgSO4干燥,减压除去溶剂乙醚,得到淡黄色固体。以甲醇/THF重结晶,得白色粉末状固体,然后再以硅胶\乙酸乙酯\正己烷柱层析,挥干淋洗液并真空干燥后得到BRCz-4CN。
将2gBRCz-4CN、0.5gPd(PH3)4(O)、1g5-氯-8-羟基喹啉溶于20mL乙二醇二甲醚中,倒入三口烧瓶中,缓慢滴入10mL浓度为2mol/L的Na2CO3溶液,100℃下反应25h。将反应混合物冷却至室温,以二氯甲烷稀释,去离子水萃取。将有机层用食盐水洗涤、无水MgSO4干燥后得到RCz-4CN-Q。
取2gRCz-4CN-Q、0.2g醋酸锌溶于10mL无水甲醇,倒入烧瓶中,调节温度为80℃反应4h。过滤,收集有机层,并用硅胶\石油醚柱层析,挥干淋洗液并真空干燥后得到Zn(RCz-4CN-Q)2
实施例8
将10g咔唑加入盛有30mLTHF的250mL圆底烧瓶中,充分溶解后,再加入29.2mL1,6-二溴己烷,通入氮气保护,搅拌下缓慢滴加入16mol/L的KOH溶液22.5mL,滴加完毕后,升温至80℃回流反应40h,反应结束后,蒸馏除去THF,将剩余产物分别以100mL去离子水和50mLCH2Cl2各萃取3次,经硫酸镁干燥,收集得到的粗产物上硅胶层析柱,以石油醚淋洗纯化,挥干淋洗液并真空干燥后得到BrRCz无色晶体。
称取8gBrRCz加入盛有5.7mLDMF的100mL反应瓶中,加入65mL1,2-二氯乙烷,将反应瓶置于冰水浴中,搅拌下滴加4.7mLPOCl3,滴加完毕后,将反应瓶移至油浴中,缓慢加温至95℃反应,继续搅拌21h,待温度冷却至50℃时,将反应液倒入150mL冰水中,搅拌下滴加1mol/L的NaOH水溶液,调节至溶液的pH值为7。以乙酸乙酯萃取出有机相,上硅胶层析柱,以甲苯∶石油醚=8∶5的淋洗液淋洗纯化,挥干淋洗液并真空干燥后得到DFBrRCz。
在100mL反应瓶中加入3.5mL异佛尔酮和2.5g丙二腈,将0.32mL冰乙酸和0.24mL醋酐溶于40mLDMF中,取9.6mL加入反应瓶中,将0.8mL哌啶溶于20mLDMF中,取9.6mL加入反应瓶,室温下搅拌2h,再升温至80℃搅拌2h,加入3gDFBrRCz,继续搅拌反应2h,趁热倒入含有6mL浓HCl的200mL热水中析出固体。收集析出固体,以去离子水洗涤、抽滤,用乙腈重结晶得到BrRCz-4CN。
将2gBrRCz-4CN溶于30mLTHF中,倒入三口烧瓶中,置于-78℃的液氮/正丁醇混合冷却液中,用针管逐滴加入0.6mL正丁基锂,N2气氛下反应3h,15min内将温度由-78℃升至0℃,然后又用15min重新降到-78℃,快速加入0.32g2-异丙基-4,4,5,5-四甲基-1,3,2-二氧杂硼烷,室温下反应24h。将反应混合物倒入水中,以乙醚进行萃取,收集有机层,用食盐水洗涤,无水MgSO4干燥,减压除去溶剂乙醚,得到淡黄色固体。以甲醇/THF重结晶,得白色粉末状固体,然后再以硅胶\乙酸乙酯\正己烷柱层析,挥干淋洗液并真空干燥后得到BRCz-4CN。
将2gBRCz-4CN、0.5gPd(PH3)4(O)、0.13g5-氯-8-羟基喹啉溶于20mL乙二醇二甲醚中,倒入三口烧瓶中,缓慢滴入10mL浓度为2mol/L的Na2CO3溶液,在80℃反应25h。将反应混合物冷却至室温,以二氯甲烷稀释,去离子水萃取。将有机层用食盐水洗涤、无水MgSO4干燥后得到RCz-4CN-Q。
取2gRCz-4CN-Q、0.2g醋酸锌溶于10mL无水甲醇,倒入烧瓶中,调节温度为90℃反应4h。过滤,收集有机层,并用硅胶\石油醚柱层析,挥干淋洗液并真空干燥后得到Zn(RCz-4CN-Q)2
实施例9
将10g咔唑加入盛有30mLTHF的250mL圆底烧瓶中,充分溶解后,再加入29.2mL1,6-二溴己烷,通入氮气保护,搅拌下缓慢滴加入16mol/L的KOH溶液22.5mL,滴加完毕后,升温至80℃回流反应48h,反应结束后,蒸馏除去THF,将剩余产物分别以100mL去离子水和50mLCH2Cl2各萃取3次,经硫酸镁干燥,收集得到的粗产物上硅胶层析柱,以石油醚淋洗纯化,挥干淋洗液并真空干燥后得到BrRCz无色晶体。
称取8gBrRCz加入盛有3.8mLDMF的100mL反应瓶中,加入60mL1,2-二氯乙烷,将反应瓶置于冰水浴中,搅拌下滴加7mLPOCl3,滴加完毕后,将反应瓶移至油浴中,缓慢加温至95℃进行反应,继续搅拌21h,待温度冷却至50℃时,将反应液倒入150mL冰水中,搅拌下滴加1mol/L的NaOH水溶液,调节至溶液的pH值为7。以乙酸乙酯萃取出有机相,上硅胶层析柱,以甲苯∶石油醚=8∶5的淋洗液淋洗纯化,挥干淋洗液并真空干燥后得到DFBrRCz。
在100mL反应瓶中加入2.3mL异佛尔酮和1g丙二腈,将0.32mL冰乙酸和0.24mL醋酐溶于40mLDMF中,取9.6mL加入反应瓶中,将0.8mL哌啶溶于20mLDMF中,取9.6mL加入反应瓶,室温下搅拌1h,再升温至80℃搅拌1h后,加入3gDFBrRCz,继续搅拌反应1h,趁热倒入含有6mL浓HCl的200mL热水中析出固体。收集析出固体,以去离子水洗涤、抽滤,用乙腈重结晶得到BrRCz-4CN。
将2gBrRCz-4CN溶于30mLTHF中,倒入三口烧瓶中,置于-78℃的液氮/正丁醇混合冷却液中,用针管逐滴加入0.4mL正丁基锂,N2气氛下反应2h,15min内将温度由-78℃升至0℃,然后又用15min重新降到-78℃,快速加入1g2-异丙基-4,4,5,5-四甲基-1,3,2-二氧杂硼烷,室温下反应24h。将反应混合物倒入水中,以乙醚进行萃取,收集有机层,用食盐水洗涤,无水MgSO4干燥,减压除去溶剂乙醚,得到淡黄色固体。以甲醇/THF重结晶,得白色粉末状固体,然后再以硅胶\乙酸乙酯\正己烷柱层析,挥干淋洗液并真空干燥后得到BRCz-4CN。
将2gBRCz-4CN、0.5gPd(PH3)4(O)、0.13g5-氯-8-羟基喹啉溶于20mL乙二醇二甲醚中,倒入三口烧瓶中,缓慢滴入10mL浓度为2mol/L的Na2CO3溶液,在80℃反应25h。将反应混合物冷却至室温,以二氯甲烷稀释,去离子水萃取。将有机层用食盐水洗涤、无水MgSO4干燥后得到RCz-4CN-Q。
取2gRCz-4CN-Q、0.4g醋酸锌溶于10mL无水甲醇,倒入烧瓶中,调节温度为90℃反应5h。过滤,收集有机层,并用硅胶\石油醚柱层析,挥干淋洗液并真空干燥后得到Zn(RCz-4CN-Q)2
实施例10
将10g咔唑加入盛有30mLTHF的250mL圆底烧瓶中,充分溶解后,再加入29mL1,6-二溴己烷,通入氮气保护,搅拌下缓慢滴加入16mol/L的KOH溶液37mL,滴加完毕后,升温至80℃回流反应40h,反应结束后,蒸馏除去TIIF,将剩余产物分别以100mL去离子水和50mLCH2Cl2各萃取3次,经硫酸镁干燥,收集得到的粗产物上硅胶层析柱,以石油醚淋洗纯化,挥干淋洗液并真空干燥后得到BrRCz无色晶体。
称取8gBrRCz加入盛有3.8mLDMF的100mL反应瓶中,加入60mL1,2-二氯乙烷,将反应瓶置于冰水浴中,搅拌下滴加7mLPOCl3,滴加完毕后,将反应瓶移至油浴中,缓慢加温至95℃进行反应,继续搅拌21h,待温度冷却至50℃时,将反应液倒入150mL冰水中,搅拌下滴加1mol/L的NaOH水溶液,调节至溶液的pH值为7。以乙酸乙酯萃取出有机相,上硅胶层析柱,以甲苯∶石油醚=8∶5的淋洗液淋洗纯化,挥干淋洗液并真空干燥后得到DFBrRCz。
在100mL反应瓶中加入2.3mL异佛尔酮和0.5g丙二腈,将0.32mL冰乙酸和0.24mL醋酐溶于40mLDMF中,取9.6mL加入反应瓶中,将0.8mL哌啶溶于20mLDMF中,取9.6mL加入反应瓶,室温下搅拌2h,再升温至90℃搅拌1h,加入3gDFBrRCz,继续搅拌反应1h,趁热倒入含有6mL浓HCl的200mL热水中析出固体。收集析出固体,以去离子水洗涤、抽滤,用乙腈重结晶得到BrRCz-4CN。
将2gBrRCz-4CN溶于30mLTHF中,倒入三口烧瓶中,置于-78℃的液氮/正丁醇混合冷却液中,用针管逐滴加入0.7mL正丁基锂,N2气氛下反应3h,15min内将温度由-78℃升至0℃,然后又用15min重新降到-78℃,快速加入0.32g2-异丙基-4,4,5,5-四甲基-1,3,2-二氧杂硼烷,室温下反应24h。将反应混合物倒入水中,以乙醚进行萃取,收集有机层,用食盐水洗涤,无水MgSO4干燥,减压除去溶剂乙醚,得到淡黄色固体。以甲醇/THF重结晶,得白色粉末状固体,然后再以硅胶\乙酸乙酯\正己烷柱层析,挥干淋洗液并真空干燥后得到BRCz-4CN。
将2gBRCz-4CN、0.5gPd(PH3)4(O)、0.5g5-氯-8-羟基喹啉溶于20mL乙二醇二甲醚中,倒入三口烧瓶中,缓慢滴入10mL浓度为2mol/L的Na2CO3溶液,在80℃反应25h。将反应混合物冷却至室温,以二氯甲烷稀释,去离子水萃取。将有机层用食盐水洗涤、无水MgSO4干燥后得到RCz-4CN-Q。
取2gRCz-4CN-Q、0.2g醋酸锌溶于10mL无水甲醇,倒入烧瓶中,调节温度为80℃反应4h。过滤,收集有机层,并用硅胶\石油醚柱层析,挥干淋洗液并真空干燥后得到Zn(RCz-4CN-Q)2

一种基于8羟基喹啉的白光有机电致发光材料.pdf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一种基于8羟基喹啉的白光有机电致发光材料.pdf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一种基于8羟基喹啉的白光有机电致发光材料.pdf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种基于8羟基喹啉的白光有机电致发光材料.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基于8羟基喹啉的白光有机电致发光材料.pdf(30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一种基于8-羟基喹啉的白光有机电致发光材料Zn(RCz-4CN-Q)2,分子结构如式(I),该材料是以DCDC基团、5位取代的8-羟基喹啉锌基团和咔唑基团作为红、绿、蓝三基色的发光基团,光谱带宽182.4nm,基本覆盖了可见光发光区域,色坐标(0.3177,0.3946),恰好位于白光区域内,能够实现白光发射,可以作为单发光层白光有机电致发光材料应用到白光OLED中,从而减少了白光OLED的层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化学;冶金 > 染料;涂料;抛光剂;天然树脂;黏合剂;其他类目不包含的组合物;其他类目不包含的材料的应用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