弦乐器和在其中使用的系弦板单元的结构.pdf

上传人:n****g 文档编号:1390306 上传时间:2018-06-12 格式:PDF 页数:36 大小:1.4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0910001646.0

申请日:

2009.01.09

公开号:

CN101483038A

公开日:

2009.07.15

当前法律状态:

授权

有效性:

有权

法律详情:

授权|||实质审查的生效|||公开

IPC分类号:

G10D1/02; G10D3/12; G10H3/18; G10H1/32

主分类号:

G10D1/02

申请人:

雅马哈株式会社

发明人:

田村晋也

地址:

日本静冈县

优先权:

2008.1.9 JP 002224/08

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市柳沈律师事务所

代理人:

葛 青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提出一种电学小提琴(40)具有在乐器主体(40A)上方拉伸的琴弦(4C),琴弦(4C)锚固至系弦板(7C),该系弦板(7C)通过尾线(11C)连接至乐器主体(40A);鞍状板(42)栓接至乐器主体(40A),尾线(11C)通过螺栓(41)连接至鞍状板(42);电学小提琴还包括从腮托延伸的遮挡件(40E),遮挡件(40E)使尾线(11C)、鞍状板(42)和螺栓(41、43)避开用户的眼睛,以使得电学小提琴(40)不给用户带来声学小提琴的过时感觉,而没有牺牲尾线(11C)和乐器主体(40A)之间的连接部分的耐用性。本发明还提出一种用于弦乐器的系弦板。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用于产生音乐声音的弦乐器(40;50;60;80;90),包括:
乐器主体(40A;50A;60A;80A;90A),具有纵向方向和横向方向;
至少一根琴弦(40B;50B;60B;80B;90B),沿所述纵向方向在所述乐器主体(40A;50A;60A;80A;90A)上方拉伸;
连接器(5h;65a,65b,65c,65d),连接在所述乐器主体(40A;50A;60A;80A;90A)的一端和所述至少一根琴弦(40B;50B;60B;80B;90B)的一端之间;和
系弦板单元,设置在所述乐器主体(40A;50A;60A;80A;90A)的另一端,并包括
系弦板(7C;7E;67a),连接至所述至少一根琴弦(40B;50B;60B;80B;90B)的另一端,
尾线(11C;11E;67b),在其一端连接至所述系弦板(7C;7E;67a),并且保持所述系弦板与所述乐器主体(40A;50A;60A;80A;90A)间隔开,以及
紧固件(41,42,43;41E;67c,67e,67f),将所述尾线(11C;11E;67b)固定至所述乐器主体(40A;50A;60A;80A;90A),其特征在于,
所述紧固件(41,42,43;41E;67c,67e,67f)由与木材相比受湿度变化影响更小的一类材料制成;
而且,所述紧固件(41,42,43;41E;67c,67e,67f)还包括遮挡件(40E;50E;60E;80E;90E),被所述乐器主体(40A;50A;60A;80A;90A)支承并使所述尾线(11C;11E;67b)和所述紧固件(41,42,43;41E;67c,67e,67f)避开用户的眼睛。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弦乐器,其中,所述乐器主体(40A;50A;90A)具有居中杆(22C;22E)和连接至所述居中杆(22C;22E)的框架结构(24C),而不具有用作共鸣器的中空空间。

3、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弦乐器,还包括振动至电信号的转换器(PKC;PKD),以便将所述至少一根琴弦(40B;50B;60B;80B;90B)的振动转换为电信号。

4、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弦乐器,其中,所述电信号转换为电乐音,该电乐音落入与声学小提琴的音域相同的音域中。

5、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弦乐器,其中,所述电信号转换为电乐音,该电乐音落入与声学中提琴的音域相同的音域中。

6、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弦乐器,其中,所述乐器主体(60A;80A)具有多个板(61,62),这些板限定用作共鸣器的中空空间,用于将通过所述至少一根琴弦(60B;80B)的振动产生的乐音的响度放大。

7、
  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弦乐器,其中,所述至少一根琴弦和其它琴弦(60B)产生声学乐音,该声学乐音落入与声学小提琴的音域相同的音域中。

8、
  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弦乐器,其中,所述至少一根琴弦和其它琴弦(80B)产生声学乐音,该声学乐音落入与声学中提琴的音域相同的音域中。

9、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弦乐器,还包括被所述乐器主体(40A;50A;60A;80A;90A)支承的腮托(12C;12E;60F;80F;90F),且所述腮托(12C;12E;60F;80F;90F)和所述遮挡件(40E;50E;60E;80E;90E)具有一体的结构。

10、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弦乐器,其中,所述乐器主体(40A)具有木制的居中杆(22C),并且
所述紧固件包括
鞍状板(42),由所述一类材料制成,并形成有至少一个孔和至少一个螺纹孔,
至少一个木螺钉(43),被驱动至所述居中杆(22C)中,用于将所述鞍状板(42)压至所述居中杆(22C),和
至少一个螺栓(41),被驱动至所述至少一个螺纹孔中,用于将所述尾线(11C)压至所述鞍状板(42)。

11、
  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弦乐器,其中,所述系弦板(7C)设置在所述居中杆(22C)的主表面上方,并且所述尾线(11C)从所述系弦板(7C)通过所述居中杆的端表面(22a)延伸至所述居中杆(22C)的另一主表面(22b),其中,所述鞍状板(42)通过所述至少一个木螺钉(43)压至所述另一主表面(22b)。

12、
  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弦乐器,其中,所述遮挡件(40E)从所述主表面的、所述尾线(11C)延伸穿过所述端表面(22a)的区域上方的空间延伸至所述另一主表面(22b)的、所述鞍状板(42)被压的区域上方的空间。

13、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弦乐器,其中,所述乐器主体(50A)具有木制的居中杆(22C),并且
所述紧固件包括至少一个木螺钉(41E),所述木螺钉驱动到所述居中杆(22E)中,用于将所述尾线(11E)压至所述居中杆(22E)。

14、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弦乐器,其中,演奏者用乐弓(BW)摩擦所述至少一根琴弦(40B;50B;60B;80B;90B),以便产生所述至少一根琴弦(40B;50B;60B;80B;90B)的振动。

15、
  一种用于弦乐器(40;50;60;80;90)的系弦板单元,包括:
系弦板(7C;7E;67a),连接至所述弦乐器(40;50;60;80;90)的至少一根琴弦(40B;50B;60B;80B;90B)的一端,
尾线(11C;11E;67b),在其一端连接至所述系弦板(7C;7E;67a),并且保持所述系弦板(7C;7E;67a)与所述弦乐器(40;50;60;80;90)的乐器主体(40A;50A;60A;80A;90A)间隔开,以及
紧固件(41,42,43;41E;67c,67e,67f),将所述尾线固定至所述乐器主体(40A;50A;60A;80A;90A),
其特征在于,
所述紧固件(41,42,43;41E;67c,67e,67f)由与木材相比受湿度变化影响更小的一类材料制成;
而且,所述紧固件(41,42,43;41E;67c,67e,67f)还包括
遮挡件(40E;50E;60E;80E;90E),被所述乐器主体(40A;50A;60A;80A;90A)支承并使所述尾线(11C;11E;67b)和所述紧固件(41,42,43;41E;67c,67e,67f)避开用户的眼睛。

16、
  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系弦板单元,其中,所述紧固件包括
鞍状板(42;67c),由所述一类材料制成,并形成有至少一个孔和至少一个螺纹孔,
至少一个木螺钉(43;67e),被驱动至所述乐器主体(40A;60A)的木制件(22C;60Aa)中,用于将所述鞍状板(42,67c)压至所述木制件(22C;60Aa),和
至少一个螺栓(41;67f),被驱动至所述至少一个螺纹孔中,用于将所述尾线(11C;67b)压至所述鞍状板(42;67c)。

17、
  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系弦板单元,其中,所述系弦板(7C)设置在所述木制件(22C)的主表面上方,并且所述尾线(11C)从所述系弦板(7C)通过所述木制件(22C)的端表面(22a)延伸至所述木制件(22C)的另一主表面(22b),其中,所述鞍状板(42)通过所述至少一个木螺钉(43)压至所述另一主表面(22b)。

18、
  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系弦板单元,其中,所述遮挡件(40E)从所述主表面的、所述尾线(11C)延伸穿过所述端表面(22a)的区域上方的空间延伸至所述另一主表面(22b)的、所述鞍状板(42)被压的区域上方的空间。

19、
  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系弦板单元,其中,所述紧固件包括至少一个木螺钉(41E),所述木螺钉驱动到所述乐器主体(50A)的木制件(22E)中,用于将所述尾线(11E)压至所述木制件(22E)。

20、
  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系弦板单元,其中,所述遮挡件(40E;50E;60E;80E;90E)是被所述乐器主体(40A;50A;60A;80A;90A)支承的所述腮托(12C;12E;60F;80F;90F)的延伸部。

说明书

弦乐器和在其中使用的系弦板单元的结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弦乐器,更特别地涉及一种装备有系弦板单元用于将琴弦锚固至乐器主体的弦乐器,还涉及系弦板单元的结构。
背景技术
声学小提琴、声学中提琴、声学大提琴和声学低音提琴被分类为摩擦弦乐器,演奏者用乐弓摩擦该摩擦弦乐器以便引起琴弦的振动。琴弦通常在其端部处通过系弦板锚固至乐器本体,并且演奏者通过改变琴弦穿过系弦板的张紧力来对摩擦弦乐器进行调音。系弦板的典型例子在日本专利申请No.2000-259149中披露。
电学小提琴、电学中提琴、电学大提琴和电学低音提琴也被分类为摩擦弦乐器,并且系弦板也在电学摩擦弦乐器中用于琴弦。
声学小提琴的典型例子在图1和2中示出。现有技术中的声学小提琴整体用附图标记1指示,其包括乐器主体2、指板3和弦轴箱5。乐器主体2由木材制成。乐器主体2在其中间部分收缩,用作共鸣器的中空空间形成在乐器主体2中。乐器主体2关于其中线对称。乐器主体2的上表面通过音板6限定,具有字母f轮廓的音孔形成在音板6中,关于中线形成镜像。共鸣器通过音孔向乐器主体2的外侧敞开。
指板3固定至乐器主体2的一个端部。指板3部分地延伸过乐器主体2的该一个端部并从乐器主体2沿平行于中线的方向凸伸。弦轴箱5装配至指板3的前端。
现有技术的声学小提琴还包括琴弦4a、4b、4c和4d,其整体用附图标记4指示,整体用附图标记5指示的弦轴5a、5b、5c和5d,系弦板7、弦枕8、弦马9、尾线11、木块(未示出)和尾销10。弦轴5a、5b、5c和5d以及尾销10由木材制成。弦轴5a、5b、5c和5d被弦轴箱5可选地支承,并从弦轴箱5的两侧凸伸。弦枕8固定至指板3的前端部的上表面,并具有与指板3的上表面分隔开的上表面。
系弦板7连接至尾线11,尾线11通过尾销10锚固至乐器主体2的另一端2a。尾销10由木材制成,并带有锥度。木块(未示出)被设置在乐器主体2内,并粘接至乐器主体2的肋。孔形成在肋和木块中,并带有锥度。尾销10插入到锥度孔中,木块(未示出)通过楔形效应而被保持在孔中不移动。
尾线11保持系弦板7与乐器主体2的上表面间隔开。弦马9立在音板6上并具有与乐器主体2的上表面间隔开的上表面,弦马的上表面比系弦板7宽。
琴弦4a、4b、4c和4d分别缠在弦轴5a、5b、5c和5d上,并在弦马9上方拉伸。琴弦4a、4b、4c和4d的另外一端锚固至系弦板7。弦枕8、弦马9和系弦板7保持琴弦4与指板3的上表面和乐器主体2的上表面间隔开。
尾线11与系弦板7重叠,并栓接至系弦板7。弦马9和系弦板7之间的距离可调。当演奏者希望改变弦马9和系弦板9之间的距离时,他或她从乐器主体2拆卸系弦板7和尾线11,并改变尾线11与系弦板7重叠的长度。系弦板7和弦马9之间的距离是弦枕8和弦马9之间的距离的六分之一。
现有技术的声学小提琴1还包括腮托12。腮托12附连至乐器主体2,系弦板的一部分与腮托12重叠。但是,尾销10和尾线11的一部分看上去不被覆盖。
当演奏者在指板3和弦马9之间在琴弦4上拉奏时,琴弦4a、4b、4c和4d可选择地振动,并且振动从振动的琴弦4a、4b、4c和4d通过弦马9传播至音板6。音板6振动。音板6的振动通过共鸣器放大并转换为声波。
如上所述,存在电学摩擦弦乐器。图3和图4示出了电学小提琴的典型例子。现有技术的电学小提琴整个通过附图标记20指示。现有技术的电学小提琴20包括主体框架结构2A、指板3A和弦轴箱5A。主体框架结构2A具有居中杆22和侧框架24。但是,在主体框架结构2A中并不存在任何共鸣器。侧框架24具有与声学小提琴1的乐器主体2的一半相像的轮廓,并沿向侧向的方向从居中杆22凸伸。在这样的情况下,侧框架24由合成树脂制成,并且居中杆22由木材制成。
居中杆22与指板3A部分地重叠,指板3A从居中杆22凸伸。弦轴箱5A固定至指板3A的前端。
现有技术的电学小提琴20还包括琴弦4A、弦轴5e、弦枕8A、弦马9A、拾取器PKA和系弦板21。弦枕8A部分地嵌入在指板3A的前端部中,弦枕8A的上表面与指板3A的上表面间隔开。弦马9A立在居中杆22的上表面上,拾取器PKA设置在居中杆22和弦马9A之间。系弦板设置在居中杆22的上表面上并通过螺栓(未示出)固定至居中杆22。螺栓(未示出)穿过居中杆22并被驱动到系弦板21中。因此,系弦板21不移动。琴弦4A分别缠在弦轴5e上并在弦马9A上方拉伸。琴弦4A锚固至系弦板21。
现有技术的电学小提琴20还包括腮托12A,腮托12A固定至居中杆22。系弦板21的任何部分都不与腮托12A重叠,以使得整个系弦板21展现给演奏者。
当演奏者在指板3A和弦马9A之间在琴弦4A上拉奏时,琴弦4A振动,并且振动从振动琴弦4A通过弦马9A传播至拾取器PKA。振动通过拾取器PKA转换为电信号,该电信号被提供至声音系统(未示出)。
转到图5和6,静音电学小提琴整个由附图标记30指示。现有技术的静音电学小提琴30包括主体框架结构2B、指板3B和弦轴箱5B。主体框架结构2B具有居中杆22B和侧框架24B。但是,在主体框架结构2B中并不存在任何共鸣器。侧框架24B具有与声学小提琴1的乐器主体2的一半相像的轮廓,并沿向侧向的方向从居中杆22B凸伸。
居中杆22B与指板3B部分地重叠,指板3B从居中杆22B凸伸。弦轴箱5B固定至指板3B的前端。
现有技术的静音电学小提琴30还包括琴弦4B、弦轴5f、弦枕8B、弦马9B、拾取器PKB、木块23和系弦板7B。弦枕8B部分地嵌入在指板3B的前端部中,弦枕8B的上表面与指板3B的上表面间隔开。弦马9B立在居中杆22B的上表面上,拾取器PKB设置在居中杆22B和弦马9B之间。
系弦板7B设置在居中杆22的上表面上方并连接至尾线11B。尾销10B是带锥度的,孔和锥度孔分别形成在侧框架24B的尾部和木块32中。尾线11B锚固至尾销10B,尾销10B穿过孔插入到木块32的锥度孔中。楔形效应将尾销10B保持在锥度孔中。
琴弦4B分别缠在弦轴5f上并在弦马9B上方拉伸。琴弦4B锚固至系弦板7B。
现有技术的电学小提琴20还包括腮托12B,腮托12B固定至居中杆22B。系弦板21与腮托12B部分地重叠。但是,尾销10B和尾线11B看上去没有覆盖。
现有技术的声学小提琴1中产生的问题在于,尾销10倾向于从木块意外地脱落,这是由于老化以及在温度和湿度中的变化。具体说,尾销10和木块(未示出)由木材制成,带锥度表面之间的摩擦将尾销10保持在木块(未示出)中。但是,带锥度表面在长时间过程中变硬。此外,尾销10和木块(未示出)在温度和湿度的变化中不断地膨胀和收缩。这些现象导致摩擦减小。因此,比如在改变琴弦期间,外力改变方向时,尾销10从木块(未示出)意外的脱落。
现有技术的电学小提琴20没有从现有技术的声学小提琴1所固有的这样的问题。但是,演奏者在琴弦4A上拉奏时感觉乐弓并不熟悉。尤其是,习惯在声学小提琴上拉奏的演奏者感觉奇怪,并且不愿意在现有技术电学小提琴20上演奏。这是因为系弦板21栓锁至居中杆22。具体说,因为尾线11设置在现有技术的声学小提琴1的尾销10和系弦板7之间,尾线11允许系弦板7在琴弦4上拉奏期间振颤,振颤的反作用通过振动琴弦4和乐弓传播至演奏者的手。在另一方面,系弦板21直接栓接至居中杆22以便相对于主体框架结构2A是刚性的。即使演奏者在演奏过程中通过乐弓改变施加在琴弦4A上的压力,系弦板21也会保持在居中杆22上的姿态,而并不响应压力的变化。因此,演奏者感觉乐弓奇怪。由此,系弦板21使习惯在声学小提琴上拉奏的演奏者无法接收现有技术的电学小提琴20。
从现有技术的电学小提琴20固有的另一问题是糟糕的乐音质量。虽然琴弦4A的振动通过拾取器PKA转换为电信号,但是整个主体框架结构2A的振动强烈地关系到乐音质量。系弦板21在居中杆22的中间部分处固定至居中杆22,以使得琴弦4A的振动传播至中间部分。由于中间部分与居中杆22的后端间隔开,所以整个主体框架结构2A并不大范围地振动。因此,演奏者感觉电学乐音的乐音质量很差。
现有技术的静音电学小提琴30装备有通过尾线11B而被尾销10B支承的系弦板7B。因此,现有技术的静音电学小提琴30不具有现有技术的电学小提琴20拉奏时固有的奇怪效果。但是,由于与声学小提琴1类似的老化问题,尾销10B倾向于从木块32脱落。
其它问题是现有技术的静音电学小提琴30给用户带来过时的感觉。尾线11B和尾销10B在早期用于声学小提琴,装备有它们的静音电学小提琴30使用户回想起声学小提琴。即使设计者给静音小提琴带来独特的外观,由于尾线11B和尾销10B,该独特的外观并不改变现有技术的静音电学小提琴30的感觉。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重要目的是提供一种弦乐器,其系弦板单元不会从乐器主体意外的分离,并不具有过时的感觉。
本发明还有一重要目的是提供用于弦乐器中的系弦板单元。
为了实现该目的,本发明提出了通过遮挡件使尾线和紧固件避开用户的眼睛。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出了一种用于产生音乐声音的弦乐器,包括乐器主体,具有纵向方向和横向方向;至少一根琴弦,沿所述纵向方向在乐器主体上方拉伸;连接器,连接在所述乐器主体的一端和所述至少一根琴弦的一端之间;和系弦板单元,设置在乐器主体的另一端,并包括系弦板、尾线、紧固件和遮挡件,其中,该系弦板连接至所述至少一根琴弦的另一端,该尾线在其一端连接至系弦板并且保持系弦板与乐器主体间隔开,该紧固件由与木材相比受湿度变化影响更小的一类材料制成并将尾线固定至乐器主体,该遮挡件被乐器主体支承并使尾线和紧固件避开用户的眼睛。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出了一种用于弦乐器的系弦板单元,包括系弦板,连接至弦乐器的至少一根琴弦的一端;尾线,在其一端连接至系弦板,并且保持系弦板与弦乐器的乐器主体间隔开;紧固件,由与木材相比受湿度变化影响更小的一类材料制成,并将尾线固定至乐器主体;以及遮挡件,被乐器主体支承并使尾线和紧固件避开用户的眼睛。
附图说明
弦乐器和系弦板单元的特征和优势将通过以下说明书并结合附图更加清晰地理解,这些附图中:
图1是显示现有技术的声学小提琴结构的俯视图,
图2是显示现有技术的声学小提琴结构的侧视图,
图3是显示现有技术的电学小提琴结构的俯视图,
图4是显示现有技术的电学小提琴结构的侧视图,
图5是显示现有技术的静音电学小提琴结构的俯视图,
图6是显示现有技术的静音电学小提琴结构的侧视图,
图7是显示本发明的电学小提琴结构的俯视图,
图8是显示本发明的电学小提琴结构的侧视图,
图9是显示锚固至电学小提琴主体框架结构的尾线的局部剖面侧视图,
图10是显示本发明的另一电学小提琴结构的俯视图,
图11是显示锚固至电学小提琴主体框架结构尾线的局部剖面侧视图,
图12是显示本发明的声学小提琴的结构的俯视图,
图13是显示声学小提琴的结构的侧视图,
图14是显示本发明的锚固器的紧固件的侧视截面图,
图15是显示本发明的声学中提琴结构的俯视图,和
图16是显示本发明的电学中提琴结构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本发明的弦乐器用于产生音乐声音,包括乐器主体、至少一根琴弦、连接器和系弦板单元(tailpiece unit)。乐器主体具有纵向方向和横向方向。连接器连接在乐器主体的一端和所述至少一根琴弦的一端之间,且系弦板单元设置在乐器主体的另一端处。所述至少一根琴弦沿所述纵向方向在连接器和系弦板单元之间在乐器主体上方拉伸。
系弦板单元包括系弦板、尾线(tail wire)、紧固件和遮挡件(blindfold)。系弦板连接至所述至少一根琴弦的另一端。尾线在其一端连接至系弦板,并且紧固件将尾线的另一端固定至乐器主体,其方式是尾线使系弦板与乐器主体间隔开。紧固件由与木材相比受湿度变化影响更小的一类材料制成。遮挡件被乐器主体支承并使尾线和紧固件避开用户的眼睛。
由于系弦板通过尾线在乐器主体上方悬浮,这与像小提琴这样的声学弦乐器的系弦板类似,在该至少一根琴弦上拉奏期间,系弦板可以振颤,演奏者可以感受到乐弓在该至少一根琴弦上,与声学弦乐器的琴弦类似。
此外,紧固件比声学弦乐器的木尾销(wood end pin)和木块更耐用,这是由于紧固件由与木材相比受湿度变化影响更小的一类材料制成。
最后,即使尾线在系弦板和乐器主体之间使用,用户也不会感受到实施本实施例的弦乐器过时,这是因为遮挡件使尾线和紧固件避开用户的眼睛。
在以下的描述中,在乐器主体上方拉伸的琴弦平行于“纵向”方向延伸,并且“横向”方向以直角横跨纵向方向。术语“垂直”方向与由纵向方向和横向方向限定的平面正交,并且乐器主体的厚度平行于该垂直方向。
第一实施例
参考附图的图7和8,实施本发明的电学小提琴整个由附图标记40指示。电学小提琴40主要包括乐器主体40A、一组琴弦40B、拉伸器40C、锚固器(anchor)40D和遮挡件40E。该乐器主体40A具有纵向方向,该一组琴弦40B平行于所述纵向方向在乐器主体40A上方延伸。拉伸器40C和锚固器40D装配至乐器主体40A,并沿纵向方向彼此间隔开。该一组琴弦40B在其一端处通过锚固器40D锚固至乐器主体40A,并在其另一端处连接至拉伸器40C。拉伸器40C对该一组琴弦40B施加适当的张紧力。演奏者用乐弓BW摩擦琴弦40B,用于他或她的表演。
遮挡件40E由乐器主体40A支承,乐器主体40A和锚固器40D之间的连接被遮挡件40E覆盖。由此,遮挡件40E防止乐器主体40A和锚固器40D之间的连接被用户的眼睛看到。即使声学弦乐器的组成部件形成锚固器40D的部件,这些组成部件也不会被用户看到,以使得电学小提琴40不会给用户过时的感觉。
之后结合图7和8参考图9。乐器主体40A包括颈部3Ca、指板(fingerboard)3Cb、弦轴箱(ped box)5C、居中杆(center stem)22C和侧框架24C。居中杆22C由木材制成,并具有比宽度大得多的长度。居中杆22C的后端部被部分地切掉,以使得产生台阶部STP1。颈部3Ca固定到居中杆22C的前端表面,并沿向前的方向从前端表面凸伸。居中杆22C的前部与指板3Cb的后部重叠,并且指板3Cb的前部固定至颈部3Ca的上表面。
弦轴箱5C固定至颈部3Ca的前端部,并从颈部3Ca的前端部凸伸。侧框架24C由合成树脂制成,并具有彷佛声学小提琴的乐器主体一半的外观。侧框架24C在前部、中部和后部连接至居中杆22C,并沿侧向的方向从居中杆22C的侧表面凸伸。
拉伸器40C包括弦轴5h、弦枕(nut)8C和弦马9C。弦轴5h被弦轴箱5C可旋转地支承,并以交错的方式从弦轴箱5C沿侧向的方向凸伸。弦枕8C固定至颈部3Ca的上表面并在指板3Cb的上表面上方凸伸。弦枕8C沿横向方向延伸。弦马9C由薄板形成,通常由木材制成,并立在居中杆22C的上表面。弦马9C沿横向方向延伸,拾取单元PKC插入在居中杆22C和弦马9C之间。弦马9C的振动通过弦马9C转换为电信号。电信号随后通过声音系统SS转换为电乐音。
锚固器40D固定到居中杆22C的后端部,并将随后详细描述。四根琴弦4C形成一组琴弦40B并且彼此厚度不同。弦轴5h分别分配给琴弦4C,并且琴弦4C缠绕在相关联的弦轴5h上。琴弦4C沿纵向方向在指板3Cb和居中杆22C上方延伸,并与弦枕8C的上表面和弦马9C的上表面保持接触。弦枕8C和弦马9C保持琴弦4C与指板3Cb的上表面间隔开并与居中杆22C的上表面间隔开。琴弦4C的另一端部端接在锚固器40D处。演奏者旋转弦轴5h,并在琴弦4C上施加张紧力。
锚固器40D包括系弦板7C、尾线11C和紧固件10C。尾线11C例如通过螺栓(未示出)连接至系弦板7C。尾线11C沿向后方向从系弦板7C延伸,并且如从图9中清楚所示,沿居中杆22C后部的端表面和背表面弯曲两次。尾线11C保持系弦板7C与居中杆22C的上表面间隔开,以便允许系弦板在琴弦4C上拉奏期间振颤。演奏者用他或她的手通过琴弦4C和乐弓BW感受振颤的反作用。该现象与声学小提琴类似。因此,演奏者感觉电学小提琴40很熟悉。
尾线11C通过紧固器10C固定至居中杆22C的后端部。紧固件10C由金属或合金制成,并且因此比木材更强硬。尾线11C可沿向后方向与居中杆22C的后部分开,紧固件10C可通过与沿向后方向的运动不同的运动而沿垂直方向与居中杆22C的后部分开。与向后运动不同的运动的例子是绕垂直方向旋转。紧固件10C由于其大的刚度而将尾线11C固定至居中杆22C的后端部。在另一方面,尾线11C沿向后方向在紧固件10C上施加力。为此,紧固件10C保持尾线11C不再在居中杆22C的后部运动,只要尾线11C不破坏紧固件10C即可。
在这种情况下,紧固件10C包括鞍状板(saddle plate)42以及螺栓41和43。鞍状板42由金属或合金制成,金属板是两次弯曲,其方式是居中杆22C的后端部接收在鞍状板42的内表面中。鞍状板42的后部、下部和上部分别标有42A、42B和42C。后部42A和下部42B具有平的内表面,上部42C是圆的。上部42C的端表面与下部42B的内表面相对。上部42C的端表面与居中杆22C后部的上表面保持接触,且后部42A的内表面和下部42B的内表面分别与居中杆22C后端部的后端表面22a和下表面22b保持接触。如上所述,居中杆22C的后部被部分地切掉,以使得在台阶部STP1和鞍状板42的内表面之间限定中空空间。
螺栓43和41由金属和合金制成,诸如钢、不锈钢或铜合金。鞍状板42形成有前螺栓孔,居中杆22C后部的下表面与前螺栓孔的内周保持接触。螺栓43经过螺栓孔驱动到居中杆22C的后部中。因此,鞍状板42固定至居中杆22C的后部。一般不将鞍状板42与居中杆22C分开。因此,木制居中杆22C的阴螺纹不会起屑。由此,鞍状板42强固地固定至居中杆22C的后部,用于长时间使用。
后螺栓孔带有螺纹。后螺栓孔定位在台阶部STP1处,以使得中空空间通过后螺栓孔暴露至外部。尾线11C沿鞍状板42延伸,并与圆的上部42C、平的后部42A和平的下部42B保持接触。尾线在后螺栓孔附近经过,并通过螺栓41连接至鞍状板42。螺栓41穿过后螺栓孔。但是,螺栓41的末梢不到达台阶部STP1。由此,尾线11C通过上和后部42C和42A引导至下部42B,并通过螺栓41固定至下部42B。
系弦板7C、尾线11C和鞍状板42设置在琴弦4C和居中杆22C之间,鞍状板42与拾取器PKC较宽地间隔开。即使琴弦4C的振动通过居中杆22C到达拾取器PKC,振动对通过弦马9C传播的振动也不产生严重影响。因此,琴弦4C的振动以高保真度转换为电信号。
当琴弦4C被拉伸时,张紧力通过系弦板7C施加在尾线11C上,并且共享的力(sharing force)力施加在螺栓41上。螺栓41和43很强固,以使得被拉伸的琴弦4C不能破坏螺栓41和43。
虽然演奏者偶尔使尾线11C与鞍状板42分开,但是带螺纹的后螺栓孔很难起屑。即使演奏者经常松开和紧固螺栓41,螺栓41也能保持与鞍状板42的螺纹啮合,以用于长时间使用。温度和湿度的改变对鞍状板42和螺栓41和43之间的螺纹啮合影响很小。由此,紧固件10C比现有技术的紧固件更耐久,该现有技术的紧固件即木块32和尾销10B的组合。
为了松开螺栓41,绕螺栓41的中轴线在螺栓41上施加扭矩。但是,螺栓41的栓杆受到被拉伸的琴弦4C的张紧力。张紧力不产生扭矩或产生很小的扭矩。因此,螺栓41不会意外的松开。换句话说,系弦板7C不会意外地从乐器主体40A脱落。
电学小提琴40还包括腮托12C,腮托12C连接至居中杆22C。遮挡件40E部分地由腮托12C的延伸部40Ea实现,并还部分地由侧框架24C的延伸部40Eb实现。由此,遮挡件40E不增加电学小提琴40的组成部件的数量。
系弦板7C的后部覆盖有延伸部40Ea,且尾线11C、鞍状板42以及螺栓41和43覆盖有延伸部40Eb,如图8清楚所示。尾线11C、鞍状板42以及螺栓41和43不会从相对于乐器主体40A的任何后部位置、任何侧部位置、任何上部位置和任何下部位置看到。因此,电学小提琴40不会给用户带来过时的感觉。设计者没有尾线11C的感觉,并给本发明的电学小提琴带来各种现代的外观。
如在前面描述中理解的那样,系弦板7C被尾线11C支承在居中杆22C上方,并且尾线11C、鞍状板42以及螺栓41和43覆盖有遮挡件40E。因此,用户不会有过时的感觉。
鞍状板42被固定至居中杆22C的后端,以使得琴弦40B的振动传播至居中杆22C的后端。因此,琴弦40B的振动很好地传播至整个居中杆22C。这导致乐音质量的改善。
最后,与声学小提琴类似,在琴弦4C上拉奏期间尾线11C使系弦板7C振颤。演奏者的这种感觉与在声学小提琴上拉奏得到的感觉很接近。因此,本发明的电学小提琴可以被习惯在声学小提琴上拉奏的演奏者接受。
第二实施例
转到附图的图10和11,实施本发明的另一电学小提琴整个由附图标记50指示。电学小提琴50主要包括乐器主体50A、一组琴弦50B、拉伸器50C、锚固器50D、遮挡件50E和腮托12E。除了居中杆的后部之外,乐器主体50A、一组琴弦50B、拉伸器50C、遮挡件50E和腮托12E分别与乐器主体40A、一组琴弦40B、拉伸器40C、遮挡件40E和腮托12C类似,因此,其他组成部件标记有图7至9所示相应组成部件的附图标记,不做详细描述。居中杆22C和居中杆22E之间的差别在于,居中杆22E的后部中不形成任何台阶部。
锚固器50D包括系弦板7E、尾线11E和紧固件10E。系弦板7E和尾线11E与系弦板7C和尾线11C类似,因此,为了简便,不再进行进一步描述。
紧固件10E通过螺栓41E实现。紧固件10E中不具有鞍状板42。尾线11E直接栓锁至居中杆22E的后部。系弦板7E的后部转接遮挡件50E的延伸部40Ea,尾线11E和螺栓41E覆盖有遮挡件50E的延伸部40Eb。
尾线11E允许系弦板7E振颤,演奏者在琴弦4C上拉奏与声学小提琴的琴弦上拉奏感觉类似。此外,尾线11E连接至居中杆22E的后部,以使得演奏者产生整个居中杆22E的振动。这导致乐音质量的改善。
第三实施例
转到附图的图12和13,实施本发明的声学小提琴整个由附图标记60指示。声学小提琴60主要包括乐器主体60A、一组琴弦60B、拉伸器60C、锚固器60D、遮挡件60E和腮托60F。乐器主体60A形成有共鸣器,一组琴弦60B在乐器主体60A上方拉伸。拉伸器60C和锚固器60D装配至乐器主体60A的两端,并沿纵向方向彼此间隔开。一组琴弦60B在其一端连接至拉伸器60C,在其另一端处连接至锚固器60D。拉伸器60C独立地引起一组琴弦60B的张紧力,以使得演奏者可以通过将一组琴弦60B调整至适当的张紧力而对声学小提琴60进行调音(tune)。腮托60F装配至乐器主体60A,在一组琴弦60B上拉奏期间演奏者将他或她的腮部放在腮托60F上。
遮挡件60E被腮托60F支承。遮挡件60E不在一组琴弦60B和锚固器60D之间的连接部分上方延伸,并允许用户看到该连接部分。但是,遮挡件60E在锚固器60D和乐器主体60A之间的连接部分上方延伸。因此,遮挡件60E使锚固器60D和乐器主体60A之间的连接部分避开用户的眼睛。
乐器主体60A包括一组音板61、肋62、指板63a、颈部63b、弦轴箱65和木块60Aa。木块60Aa如图14所示,设置在乐器主体60A内。音板61在其中间部分处收缩,一对音孔62a形成在一个音板61上。音板61彼此间隔开,肋62附连至音板61的周边。因此,用作共鸣器的中空空间在音板61和肋62中产生。中空空间通过音孔62a向乐器主体60A外侧敞开。木块60Aa形成有槽60Ab并附连至肋62的内表面,其方式是槽60Ab与肋62的内表面相对。
形成有音孔62a的一个音板61向其它组成部件提供上表面,其它音板61具有下表面。音孔62a具有字母“f”的轮廓,并关于乐器主体60A的中线镜像地设置。肋62具有用作乐器主体60A的侧表面、前端表面和后端表面的外表面。
颈部63b粘接至乐器主体60A的前端表面,并沿纵向方向从前端表面凸伸。指板63具有后部和前部。指板63a的前部层叠在颈部63上,并粘接至颈部63b的上表面。指板63的后部在乐器主体60A的上表面上方延伸,并到达音孔62a附近的空间。弦轴箱65粘接至颈部63b的前端表面。
弦轴箱65具有一对侧板和琴头(scroll)。四个孔以交替的形式形成在该一对侧板中,琴头形成在与指板63相对的弦轴箱65的前端。
四根琴弦64a、64b、64c和64d形成一组60B,且彼此厚度不同。当演奏者在调音之后在该四根琴弦64a、64b、64c和64d上拉奏时,琴弦64a至64d振动,声学小提琴60产生乐音,乐音的音域从中C之下的G,向上三个半八度(three and a half octaves)和更多。
拉伸器60C包括四个弦轴65a、65b、65c和65d、弦马67和弦枕68。弦轴箱65的四个孔分别分配给四个弦轴65a、65b、65c和65d,四个弦轴65a至65d桥架在弦轴箱65的侧板之间的间隙。虽然弦轴65a至65d可以绕孔的中轴线旋转,弦轴65a至65d和限定孔的内表面之间的摩擦很大,以使得弦轴65a至65d可以抵抗琴弦64a至64d的张紧力而保持自身稳定。琴弦64a、64b、64c和64d分别具有缠在弦轴65a、65b、65c和65d上的端部。
弦枕68在颈部63b的前端处粘接至颈部63b的上表面,并沿横向方向延伸。弦马69立在音孔62a之间的音板61的上表面上。弦马69具有冠部69a,冠部69a具有轻度弯曲的上表面。琴弦64a至64d与弦枕68的上表面保持接触,并在指板63a的上表面上方朝向弦马69延伸。琴弦64a至64d与冠部69a的上表面保持接触,并端接于锚固器60D。乐器主体60A的上表面和冠部69a的上表面之间的距离比乐器主体60A的上表面和指板63a的上表面之间的距离大,为此,琴弦64a至64d与指板63a的上表面间隔开。
锚固器60D具有系弦板67a、尾线67b和紧固件70。在这种情况下,紧固件70具有鞍状单元67c以及螺栓67d和67e。(见图14)尾线67b在其一端处连接至系弦板67a,尾线67b的另一端通过鞍状单元67c连接至肋62。尾线67b弯曲,并保持系弦板67a与乐器主体60A的上表面间隔开。为此,在琴弦64a至64d上拉奏期间,尾线67b允许系弦板67a自由地振颤。习惯使用现有声学小提琴1的演奏者感觉在琴弦64a至64d上拉奏与在琴弦4a至4d上拉奏一样。
鞍状单元67c具有横截面像字母“J”形的弯板67j和角棒(angle bar)67k。弯板67j和角棒67k由金属或合金制成。角棒67k焊接至弯板67j的折回部分(fold back portion),并与弯板67j的长部相垂直地延伸。螺栓孔形成在弯板67j的长部中,带螺纹的螺栓孔形成在弯板67j的短部中。由于螺栓孔不与短部重叠,所以工作人员用适当工具驱动螺栓或螺钉67e通过螺栓孔、穿入到木块60Aa中。角棒67k与木块60Aa的侧表面和后表面保持接触,并使弯板67j的长部与木块60Aa保持紧紧地接触。
孔形成在肋62中,用于尾销。螺栓62f穿过孔拧入到鞍状单元67c的带螺纹的螺栓孔中,尾线67b通过螺栓67f压至肋62。当演奏者希望将系弦板67a改变至更适当的位置时,他或她松开螺栓67f,并使尾线67b和系弦板67a从乐器主体60A分开。演奏者改变系弦板67a和尾线67b之间的相对位置,并再次通过螺栓67f和鞍状单元67c将尾线67b压至肋62。由此,演奏者可以调整弦马69和系弦板67a之间的距离。
遮挡件60E通过腮托60F的延伸部实现。为此,在此情况下,遮挡件60E和腮托60F具有一体的结构。腮托60F的延伸部在乐器主体60A的上表面上方延伸,其方式是系弦板67a的后部覆盖有腮托60F的延伸部。此外,腮托60F的延伸部沿乐器主体60A弯曲,并在肋62上方延伸。由于肋62是弯曲的,腮托60F的延伸部也是弯曲的。因此,系弦板67a的后部、尾线67b和螺栓67f覆盖有遮挡件60E。由此,遮挡件67E使系弦板67a的后部、尾线67b和螺栓67f避开用户的眼睛。
从上述说明可以看出,尾线67b使系弦板67a悬在乐器主体60A的上表面上方,以使得演奏者在琴弦64a至64d上拉奏与在现有的声学小提琴1的琴弦4a至4d上拉奏一样。
金属螺栓67f与金属鞍状单元67c保持螺纹啮合,以使得锚固器60D不会老化(aged deterioration)和不受温度、湿度变化的影响。
此外,遮挡件60E使尾线67b和螺栓67f避开用户的眼睛,以使得用户感觉声学小提琴60很灵巧。
第四实施例
转到附图的图15,实施本发明的声学中提琴整个由附图标记80指示。声学中提琴80主要包括乐器主体80A、一组琴弦80B、拉伸器80C、锚固器80D、遮挡件80E和腮托80F。
声学中提琴80A由木材制成,并形成有与声学小提琴60类似的共鸣器。声学中提琴80的尺寸与声学小提琴60不同。例如,乐器主体80A具有比声学小提琴60的长度大的长度L1。但是,乐器主体80A的组成部件与乐器主体60A的类似。为此,乐器主体80A的组成部件用指示乐器主体60A的相对应组成部件的附图标记来标记,而不再详细描述。
琴弦80B在拉奏期间是振动的,乐音通过琴弦80B的振动产生。琴弦80B的音域从中C之下的C,向上多于3个八度。
拉伸器80C、锚固器70D、遮挡件80E和腮托80F与声学小提琴60的类似,并具有与声学小提琴60的组成部件相对应的组成部件。为此,声学中提琴80的组成部件用指示声学小提琴60的相对应组成部件的附图标记来标记。
锚固器80D使演奏者在琴弦80B上拉奏感觉与在标准声学中提琴的琴弦上拉奏一样,遮挡件80E使尾线67B和紧固件避开用户的眼睛。用户在锚固器90D上没有过时的感觉。声学中提琴80具有电学小提琴40的全部优点。
第五实施例
转到附图的图16,实施本发明的电学中提琴整个由附图标记90指示。电学中提琴90主要包括乐器主体90A、一组琴弦90B、拉伸器90C、锚固器90D、遮挡件90E、腮托90F和拾取器PKD。
乐器主体90不具有任何共鸣器。电学中提琴90的尺寸与电学小提琴40不同。例如,乐器主体90A具有比电学小提琴40的长度大的长度L2。但是,乐器主体90A的组成部件、拉伸器90C的组成部件和锚固器90D的组成部件与电学小提琴40的类似。为此,电学中提琴90的组成部件用指示电学小提琴40的相对应组成部件的附图标记来标记,而不再详细描述。
锚固器90D使演奏者在琴弦90B上拉奏感觉与在声学中提琴的琴弦80B上拉奏一样,遮挡件90E使尾线11C和紧固件避开用户的眼睛。用户在锚固器90D上没有过时的感觉。由此,电学中提琴90具有声学小提琴60的全部优点。
虽然显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但是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显而易见的是,可以做出各种变化和修正,而不偏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
遮挡件40E可以通过独立于腮托12C和侧框架24C的弯板实现。
鞍状板42和螺栓41和43不对本发明的技术范围构成限制。金属肘节(toggle joint)可以固定至居中杆的后部,以便使得将尾线锚固至居中杆的后部。可进一步设置适当的锁定件用作肘节的杆。快速断开联接件(quickdisconnect coupling)是用于本发明的弦乐器的可行紧固件的又一例子。
尾线也被称为“尾肠线(tail gut)”。
本发明的遮挡件可属于声学大提琴、电学大提琴、声学低音提琴和电学低音提琴。
鞍状板可由合成树脂制成,只要该合成树脂受湿度变化影响较小并比木材耐用即可。碳纤维可以用于鞍状板。
本发明的声学小提琴和声学中提琴可在乐器主体内装备有声音-电信号的转换器。
弦乐器40、50、60、70、80和90的组成部件与权利要求中的以下语言相关联。电学小提琴40和50、声学小提琴60、声学中提琴80和电学中提琴90用作“弦乐器”。乐器主体40A、50A、60A、70A、80A和90A对应于“乐器主体”,并且琴弦4C、64a至64d、80B和90B的任一个都对应于“至少一根琴弦”。弦轴5h和65a至65d的任一个都用作“连接器”。系弦板7C、7E或67a的任一个都对应于“系弦板”,尾线11C、11E和67b的任一个都对应于“尾线”。紧固件10C,即,鞍状板42和螺栓41和43的组合用作“紧固件”。紧固件10E或70也用作“紧固件”。遮挡件40Ea、60E、80E和90E的任一个用作“遮挡件”。
音板61和肋62对应于“多个板”。螺栓43用作“至少一个木螺钉”。居中杆22C的上表面和下表面对应于“主表面”和“另一主表面”。居中杆22C用作“木制件”,木块60Aa也用作“木制件”。

弦乐器和在其中使用的系弦板单元的结构.pdf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弦乐器和在其中使用的系弦板单元的结构.pdf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弦乐器和在其中使用的系弦板单元的结构.pdf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弦乐器和在其中使用的系弦板单元的结构.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弦乐器和在其中使用的系弦板单元的结构.pdf(36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本发明提出一种电学小提琴(40)具有在乐器主体(40A)上方拉伸的琴弦(4C),琴弦(4C)锚固至系弦板(7C),该系弦板(7C)通过尾线(11C)连接至乐器主体(40A);鞍状板(42)栓接至乐器主体(40A),尾线(11C)通过螺栓(41)连接至鞍状板(42);电学小提琴还包括从腮托延伸的遮挡件(40E),遮挡件(40E)使尾线(11C)、鞍状板(42)和螺栓(41、43)避开用户的眼睛,以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物理 > 乐器;声学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