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送机构.pdf

上传人:柴****2 文档编号:1387751 上传时间:2018-06-12 格式:PDF 页数:19 大小:769.0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0810084657.5

申请日:

2008.03.14

公开号:

CN101417755A

公开日:

2009.04.29

当前法律状态:

终止

有效性:

无权

法律详情:

专利权的视为放弃IPC(主分类):B65H 5/06放弃生效日:20090429|||实质审查的生效|||公开

IPC分类号:

B65H5/06; B65H5/36; G03D15/00; G03D15/02

主分类号:

B65H5/06

申请人:

诺日士钢机株式会社

发明人:

别当和志

地址:

日本和歌山县

优先权:

2007.10.23 JP 2007-275107

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德琦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代理人:

陆 弋;朱登河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运送机构。运送机构具有用来改变媒体的运送方向的转向辊(65),配置为在与转向辊(65)之间形成缝隙的第一辊(66),配置为靠近转向辊(65)的第二辊(67),以及在比转向辊(65)及第一辊(66)靠近运送方向的上游一侧的位置上和媒体之转向辊(65)一侧的面接触的导向部(68a)。导向部(68a)相对假想倾斜面(P)配置在第一辊(66)一侧,该假想倾斜面与第一辊(66)的外周面接触,并且在第一辊(66)与第二辊(67)之间与转向辊(65)的外周面接触,并经过转向辊(65)与第一辊(66)之间的缝隙。因此,能够改变着运送方向确实地运送媒体。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运送机构,为运送媒体的运送机构;所述运送机构具有转向辊、第一辊、第二辊及导向部,该转向辊用来改变媒体的运送方向,该第一辊被配置为在该第一辊与所述转向辊之间形成缝隙,从运送方向的上游一侧运送来的媒体的前端进入该缝隙中,该第二辊被配置在比所述第一辊靠近运送方向的下游一侧且靠近所述转向辊的位置上,该导向部在比所述转向辊及所述第一辊靠近运送方向的上游一侧的位置上与进入所述转向辊与所述第一辊之间的缝隙中的媒体之所述转向辊一侧的面接触,其特征在于:
所述导向部相对于假想倾斜面而言被配置在所述第一辊一侧,该假想倾斜面与所述第一辊的外周面接触,并且在所述第一辊与所述第二辊之间与所述转向辊的外周面接触,并经过所述转向辊与所述第一辊之间的缝隙。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运送机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运送机构在比所述转向辊及所述第一辊靠近运送方向的上游一侧的位置上具有相对于所述倾斜面而言被配置在所述转向辊一侧的板状导向部件;
所述导向部件中位于运送方向的下游一侧的端部作为所述导向部相对于所述倾斜面而言向所述第一辊一侧突出。

说明书

运送机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例如在照片处理装置中运送媒体的运送机构。
背景技术
在照片处理装置中,一边运送胶片或相纸等媒体,一边进行显影、定影、水洗等处理,而后将该媒体送到照片处理装置的配置在运送方向的下游一侧的干燥装置中。在该干燥装置中,进行了显影等处理的媒体一边由运送机构运送,一边被喷热风而干燥,之后被排出到运送带(conveyor)上。在此,在干燥装置的运送机构中设置有用来改变媒体的运送方向的转向部,在比该转向部靠近运送方向的上游一侧的位置上配置有用来将媒体朝向转向部引导的导向部(例如,参照日本公开专利公报特开2007-183504号公报)。如图7所示,所述转向部具有转向辊65、靠近转向辊65的第一辊66、以及位于比第一辊66还靠近运送方向的下游一侧且靠近转向辊65的位置上的第二辊67。因此,媒体2的前端,通过与导向部168的接触朝向转向辊65与第一辊66之间的缝隙被引导,而后依次进入转向辊65与第一辊66之间、和转向辊65与第二辊67之间。
然而,如图7(a)所示,若导向部168的端部168a相对于倾斜面P(后述)而言配置在转向辊65一侧,就是说若该端部168a不向第一辊66一侧突出,就如图7(b)所示,在媒体2的前端进入转向辊65与第一辊66之间后,媒体2与导向部168的端部168a不接触。由此,媒体2中比媒体2与第一辊66的接触部分A’靠近运送方向的下游一侧(在图7(b)中,为右侧)的部分不能向上方(沿接近转向辊65的方向)移动。其结果是,媒体2仅与第一辊66的外周面接触,而与转向辊65的外周面不接触,以致不被送到运送方向的下游一侧。特别是在媒体2弯曲得沿第一辊66的外周面延伸时容易出现所述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正是为解决所述问题而研究开发出来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改变着运送方向确实地运送媒体的运送机构。
本发明的运送机构,为运送媒体的运送机构;所述运送机构具有转向辊、第一辊、第二辊及导向部,该转向辊用来改变媒体的运送方向,该第一辊被配置为在该第一辊与所述转向辊之间形成缝隙,从运送方向的上游一侧运送来的媒体的前端进入该缝隙中,该第二辊被配置在比所述第一辊靠近运送方向的下游一侧且靠近所述转向辊的位置上,该导向部在比所述转向辊及所述第一辊靠近运送方向的上游一侧的位置上与进入所述转向辊与所述第一辊之间的缝隙中的媒体之所述转向辊一侧的面接触;所述导向部相对于假想倾斜面而言被配置在所述第一辊一侧,该假想倾斜面与所述第一辊的外周面接触,并且在所述第一辊与所述第二辊之间与所述转向辊的外周面接触,并经过所述转向辊与所述第一辊之间的缝隙。
根据所述结构,在媒体的前端进入转向辊与第一辊之间的缝隙中之后,媒体还继续与导向部接触,使得媒体向转向辊一侧被施压而与转向辊的外周面及第一辊的外周面都确实地接触。因此,能够改变着运送方向确实地运送媒体。
所述运送机构也可以设为这样的,即:所述运送机构在比所述转向辊及所述第一辊靠近运送方向的上游一侧的位置上具有相对于所述倾斜面而言被配置在所述转向辊一侧的板状导向部件;所述导向部件中位于运送方向的下游一侧的端部作为所述导向部相对于所述倾斜面而言向所述第一辊一侧突出。
根据所述结构,能够利用用来将媒体的前端朝向转向辊与第一辊之间引导的部件的一部分作为导向部。因此,能够将运送机构的部件数量设为很少的数量。
附图说明
图1是设置有本发明的实施例所涉及的运送部的照片处理装置的概略结构图。
图2是设置在照片处理装置中的干燥部的剖面图。
图3(a)和图3(b)是表示转向辊的附近的图,图3(a)是表示导向部件的配置状态的图;图3(b)是表示相纸被运送时的情况的图。
图4是沿图2中的A-A线的剖面图。
图5是沿图2中的B-B线的剖面图。
图6(a)到图6(c)是用来说明在转向辊附近被运送的相纸2的动作情况的图。
图7(a)和图7(b)是表示现有技术中的转向辊的附近的图,图7(a)是表示导向部件的配置状态的图;图7(b)是表示相纸被运送时的情况的图。
符号说明
1-照片处理装置;2-相纸(媒体);60-干燥部;61-运送部(运送机构);62-加热部;65-转向辊;66-第一辊;67-第二辊;68-导向部件;68a-导向部件中的位于运送方向的下游一侧的端部(导向部);P-倾斜面。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说明一下本发明的适当的实施例。图1,是设置有本发明的实施例所涉及的运送部(运送机构)61的照片处理装置1的概略结构图。
如图1所示,设置有本实施例所涉及的运送机构61的照片处理装置1是采用利用激光束的数字扫描曝光方式而构成的照片处理装置,包括图像输入部20、印刷部50及干燥部60。
在图像输入部20中进行各种处理,如:对记录于已显影的胶片的各个帧(frame)中的图像进行读取的处理、对所读取的图像数据进行数字转换的处理、以及对已记录在闪存等图像记录媒体中的数字图像数据进行读取的处理等等。之后,向印刷部50发送所读取的图像数据。在印刷部50中,根据从图像输入部20接收的图像数据,主要对相纸(媒体)2进行曝光处理、显影处理、漂白定影处理等处理,再将已处理的相纸2送向干燥部60。在干燥部60中,对从印刷部50中排出的相纸2进行干燥处理,从排出口被排出后的相纸2以一批批订购内容为单位被分类。
如图1所示,图像输入部20,具有显示器21、键盘22、鼠标23、电脑机组30及扫描仪40。
显示器21,显示出用来进行各种控制的图形用户界面(GUI:GraphicalUser Interface)或作为处理的对象的图像,显示出与照片处理装置1有关的各种信息来向操作人员进行通知。键盘22和鼠标23,是用来对照片处理装置1进行输入操作的。
电脑机组30,与显示器21、键盘22及鼠标23连接在一起。电脑机组30,对包含在扫描仪40及印刷部50中的各个部分的动作和图像数据的输出入等进行控制,并通过媒体读取器(media reader)(未示)读取已储存在记忆卡片(memory card)或CD-R光盘(可录光盘)等图像记录媒体中的图像数据。
在扫描仪40中,进行对记录于已显影的胶片的各个帧中的图像进行读取的处理和对所读取的图像数据进行数字转换的处理等处理,再向电脑机组30发送所读取的图像数据。
如图1所示,印刷部50具有两个相纸暗盒51、切纸部(sheet cutter)52、背面印刷部53、印刷曝光部54、施压接触运送辊对子57、卡盘(chuck)式运送单元58、处理槽单元55及压榨部59。
两个相纸暗盒51,设置在印刷部50的内部,分别收纳有一卷呈卷状的相纸2,所需的量的相纸2根据必要性由施压接触运送辊对子57拉出。切纸部52,配置在比从相纸暗盒51中拉出相纸2的多组施压接触运送辊对子57靠近下游一侧的位置上,将从相纸暗盒51中拉出来的相纸2切断为所希望的印刷尺寸。
背面印刷部53,配置在比切纸部52靠近下游一侧的位置上,向由切纸部52已切断为所希望的印刷尺寸的相纸2的背面一侧印刷色彩修正信息及帧编号等印刷处理信息。
印刷曝光部54,配置在与配置于比背面印刷部53靠近下游一侧的位置上的卡盘式运送单元58相邻的位置上,对已切断为所希望的印刷尺寸或检验用印刷尺寸的相纸2的表面一侧进行图像的曝光。
施压接触运送辊对子57对已收纳于配置在印刷部50的内部的相纸暗盒51内的卷状相纸2进行拉出,卡盘式运送单元58以对应于各种各样的处理的运送速度对已切断为所希望的尺寸等的相纸2进行运送。施压接触运送辊对子57,是将两根辊组合起来构成的。在所述施压接触运送辊对子57中,通过两根辊一边旋转,一边对相纸2施加着压力进行接触,相纸2经过两根辊相互间的缝隙而被运送到下游一侧。卡盘式运送单元58,夹着已切断为所希望的尺寸等的相纸2中的下游一侧(前端一侧)的端部进行运送。
处理槽单元55,配置在与配置于比印刷曝光部54靠近下游一侧的位置上的多组施压接触运送辊对子57相邻的位置上,具有贮存彩色显影处理液的彩色显影槽55a、贮存漂白定影处理液的漂白定影槽55b及贮存稳定化处理液的稳定化处理槽55c。通过进行了曝光的相纸2依次经过这些槽即彩色显影槽55a、漂白定影槽55b及稳定化处理槽55c被运送,所希望的图像形成在相纸2的表面上。
压榨部59,配置在处理槽单元55与干燥部60之间,具有去除在处理槽单元55进行运送的过程中附着的、相纸2表面上的水分的功能。
干燥部60,配置在比处理槽单元55靠近下游一侧的位置上,具有运送部61、加热部62(参照图4)、运送带56及分类器(未示),该运送部61运送已处理的相纸2;该加热部62对运送部61所运送的相纸2进行加热;该运送带56对通过加热部62的作用干燥后的相纸2进行运送;该分类器是用来以一批批订购内容为单位对由运送带56运送的相纸2进行分类的。本实施例所涉及的干燥部60,向在处理槽单元55中浸在各种处理液中而被处理后经过了压榨部59的相纸2喷出由送风机等产生的热风,来使相纸2干燥。之后,已干燥的相纸2从排出口通过跌落被送到运送带56上,再被送向分类器。
接着,参照图2到图5,对照片处理装置1的干燥部60的概略结构进行说明。图2,是设置在图1的照片处理装置1中的干燥部60的剖面图。图3(a)和图3(b)是表示转向辊65的附近的图,图3(a)是表示导向部件68的配置状态的图;图3(b)是表示相纸2被运送时的情况的图。补充说明一下,在图3(a)和图3(b)中省略了导向部件69a和引导辊69b的表示。图4,是沿图2的干燥部60中的A-A线的剖面图。图5是沿图2的干燥部60中的B-B线的剖面图。
如图2所示,运送部61,从运送方向的上游一侧向运送方向的下游一侧具有两组运送辊对子63、64,转向辊65,第一辊66,第二辊67,多组运送辊对子70,转向机构71,以及向外运送辊对子73。
两组运送辊对子63、64,分别由隔着成为相纸2的运送路径的缝隙以相向的方式配置的两根驱动辊构成。被送到干燥部60中的相纸2,由进行旋转驱动的运送辊对子63、64送向比这些运送辊对子63、64靠近运送方向的下游一侧的转向辊65。运送辊对子63、64的表面例如由泡沫材料或布等覆盖住。
转向辊65,是用来改变相纸2的运送方向并将该相纸2送向下游一侧的。如图2和图3所示,该转向辊65在比运送辊对子64靠近运送方向的下游一侧的位置上将相纸2的运送方向改变为朝向铅直方向的上方的方向。转向辊65,是直径比第一辊66及第二辊67的直径大的辊,由未示的驱动部驱动而进行旋转。如上所述,因为干燥部60能够将转向辊65设置在该干燥部60的内部,改变着相纸2的运送方向进行干燥,所以与仅沿一个方向运送着相纸2进行干燥处理的干燥装置相比能够谋求干燥装置的小型化。
第一辊66,是用来与转向辊65配成对并使相纸2的运送方向变化的。以在该第一辊66与转向辊65之间形成缝隙的方式将该第一辊66配置在靠近转向辊65的位置上,该缝隙是从运送方向的上游一侧运送来的相纸2的前端插进的。
第二辊67,是用来与转向辊65配成对并使相纸2的运送方向变化的。以在该第二辊67与转向辊65之间形成缝隙的方式将该第二辊67配置在比第一辊66靠近运送方向的下游一侧且靠近转向部65的位置上,该缝隙是从运送方向的上游一侧运送来的相纸2的前端插进的。
在比转向辊65及第一辊66靠近运送方向的上游一侧且位于运送辊对子64与转向辊65之间的位置上,配置有导向部件68。导向部件68是呈板状的部件,如图3所示,该导向部件68的位于运送方向的下游一侧的端部(导向部)68a相对于倾斜面P(在图3中,用点划线(alternate long and short dashedlines)表示该倾斜面P)而言向第一辊66一侧突出,而端部68a以外的部分就相对于倾斜面P而言配置在转向辊65一侧。在此,倾斜面P是假想平面,与第一辊66的外周面接触,在第一辊66与第二辊67之间和转向辊65的外周面接触,并经过转向辊65与第一辊66之间的缝隙。导向部件68的端部68a配置在该端部68a与相纸2的背面(进入转向辊65与第一辊66之间的缝隙中的相纸2之转向辊65一侧的面)接触的位置上。
在第一辊66与第二辊67之间,沿运送方向配置有导向部件69a和引导辊69b。导向部件69a具有靠近相纸2的运送路径的平坦部,被配置而固定。因此,经过转向辊65与第一辊66之间之后的相纸2的前端,通过与导向部件69a的平坦部的接触朝向引导辊69b被引导。引导辊69b,是被支撑为旋转自如的、形状为棒状的辊,配置在导向部件69a的运送方向的下游一侧。通过被导向部件69a引导的相纸2的前端附近与引导辊69b接触着被运送,该前端向转向辊65与第二辊67之间的缝隙被运送。
多组运送辊对子70,是用来将经过转向辊65与第二辊67之间的缝隙之后的相纸2向铅直方向的上方运送的。运送辊对子70的表面例如由泡沫材料或布等覆盖住。
转向机构71,是用来改变相纸2的运送方向并将该相纸2送向下游一侧的。该转向机构71,在多组运送辊对子70的上方将相纸2的运送方向改变为大致水平的方向(朝向外运送辊对子73的方向)。转向机构71,具有直径较大的辊71a和多根直径较小的辊71b,相纸2经过辊71a与辊71b之间的各条缝隙。在直径较小的辊71b与辊71b之间具有导向片72,该导向片72是用来将经过辊71a与位于上游一侧的辊71b之间之后的相纸2朝向位于下游一侧的辊71b引导的。
导向片72是板状部件,该导向片72的表面形成为凹凸形状。这样,相纸2就与导向片72接触着顺利地(不粘着地)被运送。在此,导向片72中位于运送方向的下游一侧的端部形成为平坦形状。因此,抑制相纸2的后端部分附近与导向片72接触而被损坏。
向外运送辊对子73,是用来将在干燥部60中干燥后的相纸2排出到运送带56上的。
如图4和图5所示,加热部62具有使进行着运送的相纸2干燥的加热单元74、鼓风机75及加热室76。加热室76和运送部61由有孔隔板77隔开。
如图5所示,加热单元74和鼓风机75以并列配置在干燥部60的一侧的部分。加热单元74配置在鼓风机75的吸引一侧的上游部分,并形成为长度与鼓风机75的长度大致相等,使得该加热单元74以高效率对被吸引的空气进行加热,并且该被吸引的空气大都流过加热单元74。该加热单元74设为:能将大部分由鼓风机75吸引的空气加热而使该空气成为热风。
在本实施例的加热部62中,由鼓风机75从干燥部60内吸引的空气流过加热单元74而被加热,成为热风,再流过加热室入口78而被送到加热室76内。被送到加热室76内后的热风,从设置在有孔隔板77中的各个孔79喷向由运送辊对子70向上方运送的相纸2。这样,相纸2就在干燥部60中干燥。在此,如图4所示,加热室76形成为:该加热室76中距鼓风机75越远的部位的剖面面积越小。这样,加热室76内的风压就设为均匀,能在相纸2宽度方向上使流过有孔隔板77的孔79的热风的流量均匀。
运送带56,配置在印刷部50的上方,将通过加热部62的作用干燥后被排出的相纸2送向分类器。分类器,具有配置为在印刷部50的前面一侧沿铅直方向排列的多个托盘,例如以一批批订购内容为单位将由运送带56运送的相纸2分配给各个托盘。
接着,参照图6(a)到图6(c),对在本实施例的干燥部60内的转向辊65附近被运送的相纸2的动作情况进行说明。图6(a)到图6(c)是用来说明在转向辊65附近被运送的相纸2的动作情况的图。
首先,经过运送辊对子64之间的缝隙后的相纸2的前端通过被导向部件68引导而进入转向辊65与第一辊66之间的缝隙中。之后,如图6(a)所示,相纸2的前端朝向导向部件69a及引导辊69b被引导。这时,相纸2的背面在比转向辊65及第一辊66靠近运送方向的上游一侧的位置上与导向部件68的端部68a接触。因此,如图3(b)所示,相纸2中的比该相纸2与第一辊66的接触部分A靠近运送方向的上游一侧(在图3(b)中,为左侧)的部分在导向部件68的端部68a的作用下被保持在比倾斜面P靠下方(靠近第一辊66一侧)的位置上。因此,相纸2中的比该相纸2与第一辊66的接触部分A靠近运送方向的下游一侧(在图3(b)中,为右侧)的部分由于相纸2的弹力而向上方(在靠近转向辊65的方向上)移动。其结果是,相纸2与转向辊65及第一辊66都接触。
之后,在相纸2进一步被运送的情况下,相纸2的后端(位于运送方向的上游一侧的端部)经过运送辊对子64。这样,相纸2中的比接触部分A靠近运送方向的上游一侧的部分不再被运送辊对子64支撑了。在此,在图6(b)中表示相纸2弯曲得沿第一辊66的外周面延伸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由于导向部件68的端部68a的作用,相纸2中的比接触部分A靠近运送方向的上游一侧的部分被保持在比倾斜面P靠下方的位置上。另一方面,在相纸2弯曲得沿转向辊65的外周面延伸的情况下,可以认为有可能出现下述情况,该情况是:相纸2中的比接触部分A靠近运送方向的上游一侧的部分之一部分被配置在比倾斜面P靠上方的位置上。不过,在该情况下,在相纸2中的比接触部分A靠近运送方向的上游一侧的部分中,至少有与导向部件68的端部68a接触的部分被保持在比倾斜面P靠下方的位置上。因此,即使相纸2弯曲得沿转向辊65的外周面延伸,相纸2与转向辊65及第一辊66也都接触,与所述情况一样。
之后,相纸2的前端一边被导向部件69a及引导辊69b引导,一边进入转向辊65与第二辊67之间的缝隙中,如图6(c)所示,相纸2被送到运送方向的下游一侧。
如上所述,在相纸2的前端进入转向辊65与第一辊66之间的缝隙中后,相纸2还继续与导向部件68中的位于运送方向的下游一侧的端部68a接触,使得相纸2向转向辊65一侧被施压而与转向辊65的外周面及第一辊66的外周面都确实地接触。因此,能够改变着运送方向确实地运送相纸2。
此外,能够利用用来将相纸2的前端朝向转向辊65与第一辊66之间引导的部件的一部分作为导向部。因此,能够将运送部61的部件数量设为很少的数量。
上面对本发明的适当的实施例进行了说明。本发明不被限于所述实施例,能够在权利要求书所记载的范围内进行各种各样的、设计上的变更。例如,在所述实施例中,导向部件68的端部68a起到导向部的作用。不过,导向部只要能够通过与相纸2的接触使相纸2与转向辊65的外周面及第一辊66的外周面接触就可以。因此,能够任意改变导向部的形状。此外,也可以是这样的,即:与导向部件68不同的其他部件作为导向部配置在比倾斜面P靠下方的位置上。
此外,在所述实施例中,第二辊67配置为在该第二辊67与转向辊65之间形成缝隙。不过,也可以是这样的,即:第二辊67配置为与转向辊65接触。

运送机构.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运送机构.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运送机构.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运送机构.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运送机构.pdf(19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运送机构。运送机构具有用来改变媒体的运送方向的转向辊(65),配置为在与转向辊(65)之间形成缝隙的第一辊(66),配置为靠近转向辊(65)的第二辊(67),以及在比转向辊(65)及第一辊(66)靠近运送方向的上游一侧的位置上和媒体之转向辊(65)一侧的面接触的导向部(68a)。导向部(68a)相对假想倾斜面(P)配置在第一辊(66)一侧,该假想倾斜面与第一辊(66)的外周面接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作业;运输 > 输送;包装;贮存;搬运薄的或细丝状材料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