滚动轴承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滚动轴承。
背景技术
在高温和高压条件下使用的滚动轴承中,滚动体的滚道表面无法由如油脂或相类似的润滑介质进行保持。因此,存在保持滚动体的保持架本身由润滑介质形成的情况。作为此类润滑介质,例如使用石墨,它具有很好的润滑特性但容易破碎。在上述滚动轴承中,存在这种情况:滚动体在内、外圈的滚道表面上滑动而产生超前滞后,保持架因此而受到压力和拉力作用。在上述情况中,由于保持架由易碎润滑介质形成,例如石墨等,所以存在保持架寿命变短的危险。目前,也有由润滑介质(例如石墨等)形成隔离圈,而不是由润滑介质形成上述保持架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中,也存在与上述同种方式的保持架寿命变短的危险。
【发明内容】
根据本发明的一种滚动轴承,包括:一对设置径向内侧和外侧的轴承圈;一个设置在两个轴承圈之间环形间隙中的保持架;多个由保持架保持的滚动体;以及设置在保持架内的固体润滑介质,所述保持架在圆周方向中具有多个滚动体接收插口,并在圆周方向中滚动体接收插口之间具有凹部;所述滚动体由各个滚动体接收插口接收;而所述固体润滑介质以可滑动地与滚动体滚道表面接触的方式装配在所述凹部。
在上述结构中,由于所述固体润滑介质装配在所述保持架的接合凹部,根据所述保持架的绕轴旋转,所述固体润滑介质也绕同一轴进行旋转,而固体润滑介质可滑动地接触滚道表面以进行润滑。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优选方式,所述固体润滑介质具有:第一润滑部分,它可滑动地接触一个轴承圈的滚道表面;以及第二润滑部分,它可滑动地接触所述一个轴承圈的肩部中的导轨表面或导向表面。根据这种方式,当保持架绕所述轴旋转时,所述固体润滑介质也以某种状态运动,即所述固体润滑介质装配在保持架的接合凹部;所述固体润滑介质地所述第一润滑部分,可滑动地接触轴承圈的滚道以润滑滚道表面;而所述第二润滑部分可滑动地接触所述轴承圈的肩部中的导轨表面以润滑导轨表面。
根据本发明进一步优选的方式,所述固体润滑介质以相对于保持架沿边缘方向或圆周方向轻微移动的方式装配到所述凹部。根据本发明的这种方式,当所述保持架开始旋转时,所述固体润滑介质稍在所述保持架后绕所述轴旋转,而润滑所述轴承圈的滚道表面或所述轴承圈的所述肩部中的导轨表面。即使所述滚动体出现超前滞后,所述固体润滑介质也不会受到压力,这样就能够防止所述固体润滑介质的损坏。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进一步优选的方式,所述固体润滑介质以可滑动地接触所述滚动体的方式装配到凹部。根据本发明的这种方式,当所述保持架开始旋转时,所述固体润滑介质稍在保持架后绕所述轴旋转,而润滑所述滚道表面或所述轴承圈的所述肩部中的所述导轨面,以及所述滚动体的所述滚动表面。即使所述滚动体出现超前滞后,所述固体润滑介质也不会受到压力,这样就能够防止所述固体润滑介质的损坏。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进一步优选的方式,一个倾斜表面设置在所述凹部中,该倾斜表面根据所述保持架的绕所述轴旋转运动,会在径向挤压所述固体润滑介质。根据这种模式,根据所述固体润滑介质的使用,在所述固体润滑介质的径向高度减小的情况下,所述固体润滑介质根据所述保持架的旋转而受到所述倾斜表面的径向压力。从而所述固体润滑介质润滑所述滚动表面,或所述轴承圈的肩部中的所述导轨表面,以及所述滚动体的所述滚动表面。
在这种情况中,在上述轴承圈中的设置在径向外侧的所述轴承圈,并不局限于所述环形件,而包括外壳或相类似物。类似地,设置在径向内侧的所述轴承圈,也并不局限于环形件,而包括固体轴体或相类似物。
【附图说明】
图1为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最优实施例的一个完整滚动轴承的前视图;
图2为该滚动轴承的局部放大视图;
图3为沿图1中直线X-X的放大剖视图;
图4为沿图1中直线Y-Y的放大剖视图;
图5为局部开方式的该滚动轴承放大透视图;
图6为该滚动轴承的固体润滑介质的放大透视图;
图7为根据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的一个完整滚动轴承的前视图;
图8为该滚动轴承的局部放大视图;以及
图9为沿图7中直线Z-Z的放大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到图6涉及根据本发明的最佳实施例。以下将对根据本发明最优实施例的滚动轴承进行描述。附图中的标号1代表一个滚动轴承。所述滚动轴承1具有向心滚子轴承(一种圆柱滚子轴承)的结构,且可应用于例如机床或相类似物。所述滚子轴承1设置有:一个外圈2,对应于设置在径向外侧的一个轴承圈;以及一个内圈4,对应于相对于外圈2设置在径向内侧的另一个轴承圈。在直径方向中,所述外圈2和所述内圈4的相对表面经由环形间隙3相对。所述滚子轴承1进一步包括:一个设置在环形间隙3中的保持架5;以及一种圆柱滚子7,圆柱滚子7容纳在保持架5中形成的滚动体接收插口6中,接收插 6在圆周方向中均匀地设置。所述滚子轴承1属于外圈导向型,其中:内圈4不旋转,外圈2可绕轴8自由旋转,而保持架5的外边缘表面沿外圈2的内部边缘表面被引导运动。
所述外圈2配置有:一个凹槽部分10,它在外圈2的内侧边缘侧形成一个圆柱滚子7的外圈滚道表面9;以及一个环部分11(肩部),用于在轴向方向8在凹槽部分10两侧中在轴向方向8保持圆柱滚子7。所述内圈4设置有用于装配的倾斜面12,所述倾斜面12形成在轴向方向8内边缘表面的两侧。所述倾斜表面12之间的部分形成为所述圆柱滚子7的一个内圈滚道表面14。
上述外圈2和内圈4由轴承钢形成,例如高速工具钢或相类似物(例如,使用SKH4),并具有钛涂层(例如TiN)以抗高温。圆柱滚子7由陶瓷形成。所述陶瓷的主要成份为氮化硅(Si3N4),并加以某种适合的烧结辅助成份。作为所述烧结辅助成份,除氧化钇(Y2O3)和氧化铝(Al2O3或Al2N3)外,还使用氮化铝(AlN),二氧化钛(TiO2),尖晶石(MgAl2O4)等。
所述保持架5由环形部分17、一个第二滚子保持表面部分18以及多个铆钉19构成,其中所述环形部分17由在轴向方向8一侧保持圆柱滚子7的第一滚子保持表面部分15以及具有插口6的保持部分16整体形成;所述第二滚子保持表面部分18用于在轴向方向8另一侧保持圆柱滚子7;而所述铆钉19用于整体形成所述环形部分17和所述第二滚子保持表面部分18。通过在某种状态中压紧两个末端部分(敛铆缝),即将铆钉19穿过两个滚子保持表面部分15和18,从而整体形成所述环形部分17以及所述第二滚子保持表面部分18。上述保持架5由不锈轴承钢或碳钢形成,例如,使用SUS304,SUS316,SUS630,S25C型钢。上述TiN涂层也可以施加于保持架5的表面上。
根据所述保持架5绕轴的旋转运动,为了润滑外圈滚道表面9、内圈滚道表面14以及环部分11,设置了多个固体润滑介质20。所述固体润滑介质20为固态形式,它贴附在保持表面部分15和18的外部边缘部分中形成的接合凹部21上。所述接合凹部21形成在圆周方向中所述滚子保持表面部分15和18的均匀设置的位置处。所述接合凹部21设置在所述保持架5中插口6之间,换言之,设置在所述保持架5中滚子之间相应的位置。所述接合凹部21具有底面22以及一对倾斜面13,其中倾斜面13以从圆周方向的低面22的两侧向直径方向的外侧张开的方式倾斜。
所述固体润滑介质20由第一润滑部分23和第二润滑部分24整体形成,其中所述第一润滑部分23可拆卸地装到外圈2的凹槽部分10;而所述第二润滑部分24在轴向方向8凸出到所述第一润滑部分23的两侧以便松配合到所述接合凹部21。所述固体润滑介质20由石墨形成。作为选择,所述固体润滑介质20也可由层压材料(例如二硫化钨(tungsten disulfide),二硫化钼(molybdenum disulfide)或相类似物)、软金属材料(例如金、银、铅或相类似物)以及聚合树脂材料(如聚四氟乙烯(PTFE)、聚酰亚胺(polyimide)或相类似物)形成。
形成的所述第一润滑部分23的外边缘表面230与所述外圈滚道表面9具有相同的曲率;根据外圈2的旋转,所述第一润滑部分23便可滑动地接触所述外圈滚道表面9。根据所述外圈2的旋转,第一润滑部分23的侧面231可滑动地接触所述凹槽部分10的两壁表面。形成的所述第二润滑部分24的外边缘表面240与所述环部分11的内圆周表面具有相同的曲率;根据外圈2的旋转,所述第二润滑部分24可滑动地接触所述环部分11的内侧边缘表面。当所述外圈2旋转时,沿旋转方向,所述固体润滑介质20(第一润滑部分23和第二润滑部分24)的后表面200,可滑动地接触所述固体润滑介质20的下游一侧的所述圆柱滚子7的滚动表面。在径向中,所述第一润滑部分23的高度,大致等于从外圈滚道表面9到所述环形部分17外边缘表面的距离。在轴向方向8中,所述第一润滑部分23的宽度,大致等于所述凹槽部分10的两壁表面之间的距离。在径向中,所述第二润滑部分24的高度,大致等于从所述接合凹部21的底面22到所述外圈2中的所述环部分11的内边缘表面的距离。在轴向方向8中,整个固体润滑介质20宽度,略小于所述保持架5的宽度。在所述接合凹部21的所述倾斜表面13和所述圆柱滚子7与所述固体润滑介质20的与所述倾斜表面13相对的后表面200之间具有较小的间隙25。
具有上述结构的所述滚动轴承1的装配过程,如下:(1)将石墨在所述外圈2中的所述外圈滚道表面9和凹槽部分10的壁表面以及所述环部分11的内边缘表面(保持架5的导轨表面或导向表面)上磨擦。(2)将多个固体润滑介质20装配到所述凹槽部分10,以便将它们保持在预定圆周均匀布置位置。(3)将石墨在所述圆柱滚子7的侧端面上磨擦,并将圆柱滚子7装配到所述固体润滑介质20之间以保持它们。(4)从轴向方向8的一侧,装配所述环形部分17,以便将所述插口6与所述圆柱滚子7的位置对齐,而将所述接合凹部21定位到所述固体润滑介质20。(5)从所述轴向方向8的另一侧,装配所述第二滚子保持表面部分18,以便将所述接合凹部21定位到所述固体润滑介质20。(6)将多个铆钉19插入所述环形部分17和所述第二滚子表面部件18,并铆接其末端部件。(7)将石墨在内圈4的内圈滚道表面14上磨擦之后,装配所述内圈4。按照如上步骤,所述滚动轴承1便装配完毕。
在所述滚动轴承1中,当所述外圈2绕轴8旋转时,根据圆柱滚子7的旋转,保持架5也绕轴8旋转。每个固体润滑介质20因此也绕轴8旋转。此时,每个固体润滑介质20中的第一润滑部分23的外边缘表面230,可滑动地接触所述外圈滚道表面9,即在外圈9上滑动,从而润滑所述外圈滚道表面9。此外,所述第一润滑部分23的侧面231可滑动地接触所述凹槽部分10的两壁表面,从而润滑所述凹槽部分10。所述第二润滑部分24的外边缘表面240,可滑动地接触与所述保持架5的导轨表面对应的所述环部分11的内部边缘表面,从而润滑所述环部分11的内部边缘表面。
此时,由于在所述接合凹部21的所述倾斜表面13与所述固体润滑介质20的后表面200(与倾斜表面13相对)之间形成有微小间隙25,所以所述固体润滑介质20在所述保持架5旋转之后开始旋转运动,间隔为间隙25。因此,所述固体润滑介质20的后表面200,在旋转方向中,可滑动地接触所述固体润滑介质20下游一侧的圆柱滚子7的滚动表面(前表面)接触,从而润滑圆柱滚子7的滚动表面。当所述固体润滑介质20的所述第一润滑部分23润滑所述外圈滚道表面9,而所述固体润滑介质20的后表面200润滑所述圆柱滚子7的滚道表面时,所述内圈滚道表面14也得到润滑。
在多个圆柱滚子7中的一部分出现超前滞后的情况,根据所述外圈2绕轴8的旋转,导致所述圆柱滚子7接触到所述保持架5的插口6的边缘壁,这样保持架5在外围方向特别是相对于相邻圆柱滚子7会受到压力。
然而,如上所述,由于在所述接合凹部21的倾斜表面13与所述固体润滑介质20的后表面200(与倾斜表面13相对)之间形成有微小间隙25,则固体润滑介质20不会受到压力。因此,即使所述圆柱滚子7的一部分产生超前滞后,也能够防止由超前滞后产生所述固体润滑介质20破碎的现象。
此外,当所述固体润滑介质20绕轴8旋转,而与所述凹槽部分10的两壁表面和环部分11的内边缘表面可滑动地接触从而润滑时,在径向中,固体润滑介质20的高度会渐渐减小。然而,由于所述倾斜表面13形成在所述接合凹部21中,根据所述保持架5绕轴8的旋转,所述固体润滑介质20会被倾斜表面13压到径向外侧。因此,由于使用,即使固体润滑介质20的径向高度减小,也可以保持正常的运转,即根据所述保持架5绕轴8的旋转,所述固体润滑介质20可滑动地接触所述凹槽部分10的两壁表面和所述环部分11的内边缘表面,从而进行润滑。
特别地,作为根据本发明的滚动轴承1,在将与NU206(内部直径为30mm,外部直径为62mm,宽度为16mm)型轴承对应的滚动轴承应用到如下工作环境的机床的情况中:工作温度:550℃,径向负载:1.2吨;且转速:300rpm,所述圆柱滚子7和固体润滑介质20经受住了超过8小时的工作,而未破裂。
根据上述结构,所述间隙25设置在所述保持架5中的接合凹部21的倾斜表面13与所述固体润滑介质20的与所述倾斜表面13相对的后表面200(相对的表面)之间。此外,由于所述圆柱滚子7的超前滞后所产生的压力由保持架5支撑,所以可防止压力施加到所述固体润滑介质20上。因此,可防止由于所述圆柱滚子7的超前滞后,润滑所需表面的固体润滑介质20破裂的情况。
此外,由于所述倾斜表面13形成在所述保持架5的接合凹部21中,即使由于工作而所述固体润滑介质20的径向高度减小,根据所述保持架5的绕轴8的旋转,所述固体润滑介质20也会被倾斜表面13压到径向外侧。因此,即使在恶劣的工作环境下,所述固体润滑介质20也可以可滑动地接触所述凹槽部分10的两壁表面和所述环部分11的内边缘表面,进行润滑,以保持长期(很长时间)的运行,。
参考图7到图9,以下将描述根据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根据本发明当前实施例的滚动轴承属于内圈导向型。图7为所述整个滚动轴承的前视图;图8为所述滚动轴承的局部放大视图;而图9为沿图7中直线Z-Z的放大剖视图。在这些附图中,标号30代表一个滚动轴承。所述滚动轴承30具有:一个外圈31;一个内圈33,它经过环形空间32设置在所述外圈31的内侧;一个设置在所述环形空间32中的保持架34;以及圆柱滚子36,它容纳在圆周方向中、均匀设置位置处的保持架34中形成的的插口35中。
如图所示,所述外圈31设置有一个形成在其内边缘侧的圆柱滚子36的外圈滚道表面37。用于装配的倾斜表面39形成在轴38的方向的所述外圈滚道表面37的两侧。
形成所述圆柱滚子36的内圈滚道表面41的凹槽部分42,形成在所述内圈33的外边缘表面;而用于在轴38的方向保持所述圆柱滚子36的环部分43,形成在轴38的方向的所述凹槽部分42的两侧。
所述保持架34的结构与上述实施例的结构相同。换言之,所述保持架34的组成包括:一个环形部分46,它整体形成具有第一滚子保持表面部分44和插口35的保持部分45;一个第二滚子保持表面部分47;以及多个铆钉48。在这种情况中,与第一实施例相比,所述铆钉48定位于直径方向的外侧。
设置有多个固体润滑介质49用于根据保持架34绕轴38的旋转运动,润滑所述内圈滚道表面41、所述外圈滚道表面37以及所述环部分43。这些固体润滑介质49分别装配到形成在所述支持架34的两个保持表面部分44和47的内边缘部分中的多个接合凹部50。所述接合凹部50设置在所述滚子保持表面部分44和47中的所述插口35之间,换言之,对应于所述保持架34中所述滚子之间的部分的位置。所述保持表面部分44和47中的所述接合凹部50,具有一个在径向外侧的底面51以及一个倾斜表面40(其倾斜方式为:从在圆周方向中底面51的两侧向直径方向的内侧扩张);这样所述接合凹部50在正视图中大致形成一个梯型形状。
所述固体润滑介质49由第一润滑部分52和第二润滑部分53整体形成,其中:所述第一润滑部分52可拆卸地装配到所述内圈33的凹槽部分42;所述第二润滑部分53在轴向方向38凸出到所述第一润滑部分52的两边,以便间隙配合到所述接合凹部50。
一个内边缘表面520形成在所述第一润滑部分52中,根据所述内圈33的旋转,所述内边缘表面520可滑动地接触所述内圈滚道表面41,且它具有与所述内圈滚道表面41相同的曲率。侧面521形成在第一润滑部分52中,根据外圈33的旋转,侧面521可滑动地接触所述凹槽部分42的两壁表面。内边缘表面530形成在所述第二润滑部分53中,它形成有与环部分43的外边缘表面相同的曲率,且根据所述内圈33的旋转,它可滑动地接触所述环部分43的外边缘表面。后表面490形成在所述固体润滑介质49(第一润滑部分52和第二润滑部分53)中,当内圈33旋转时,所述后表面490可滑动地接触旋转方向的所述固体润滑介质49的下游一侧的所述圆柱滚子36的滚动表面。
所述第一润滑部分52形成的径向高度,大致等于从所述内圈滚道表面41到所述环形部分46内边缘表面的距离。所述第一润滑部分52在轴向38中形成的宽度,大致等于所述凹槽部分42的两壁表面之间的距离。
所述第二润滑部分53径向形成的高度,大致等于从所述接合凹部50的底面51到所述环部分43的外边缘表面的距离。小间隙54设置在所述接合凹部50的倾斜表面40与所述固体润滑介质49的后表面490(与倾斜表面40相对)之间。在这种情况中,所述整个固体润滑介质49在轴向方向38中的宽度,略小于保持架34的宽度。此外,所述外圈31、所述内圈33、所述保持架34以及所述固体润滑介质49分别由与上述第一实施例相同的材料形成。
以下,将描述具有上述结构的所述滚动轴承30的装配过程:(1)将石墨在所述内圈33的所述内滚道表面41、所述凹槽部分42的两壁以及所述外边缘表面(所述保持架34的导轨表面)上磨擦。(2)将多个固体润滑介质49装配到所述凹槽部分42,以便将它们保持在预定的绕圆周、均匀分布的装配位置。(3)将石墨在圆柱滚子36的两侧端面上磨擦,并将所述圆柱滚子36装配在所述固体润滑介质49之间以保持它们。(4)从轴38方向中的一侧,以将插口35与圆柱滚子36的位置对齐的方式装配所述环形部分46,并将所述接合凹部50定位到所述固体润滑介质49。(5)从轴向方向38的另一侧,装配所述第二滚子保持表面部分47,以便将所述接合凹部50定位到所述固体润滑介质49。(6)将多个铆钉48插入所述环形部分46和所述第二滚子表面部件47,并铆接其末端部件。(7)将石墨在外圈31的外圈滚道表面37上磨擦之后,装配所述外圈31。按照如上步骤,所述滚动轴承30便装配完毕。
在具有如上结构的所述滚动轴承30中,当所述内圈33绕轴38旋转时,根据圆柱滚子36的旋转,所述保持架34也绕轴38旋转。所述固体润滑介质49相应地也绕轴38旋转。此时,所述第一润滑部分52的内边缘表面520可滑动地接触所述内圈滚道表面41,从而润滑所述内圈滚道表面41。此外,所述第一润滑部分52的侧面521可滑动地接触所述凹槽部分42的两壁表面,从而润滑所述凹槽部分42。
此外,所述第二润滑部分53的所述内边缘表面530,可滑动地接触对应于保持架34导轨表面的所述环部分43的外边缘表面,从而润滑所述环部分43的外边缘表面。此时,由于在所述接合凹部50的倾斜表面40与所述固体润滑介质49的后表面490(与倾斜表面40相对)之间形成有微小间隙54,所以所述固体润滑介质49在保持架34旋转之后开始旋转运动,间隔为间隙54。因此,所述固体润滑介质49的后表面490,可滑动地接触旋转方向中所述固体润滑介质49下游一侧的所述圆柱滚子36的滚动表面,从而润滑圆柱滚子36的滚动表面。在这种情况中,当所述固体润滑介质49润滑所述圆柱滚子36的滑动表面时,所述外圈滚动表面37也得到润滑。
在多个圆柱滚子36中的一部分出现超前滞后的情况中,根据所述内圈33绕轴38的旋转,所述圆柱滚子36接触到所述保持架34的插口35的边缘壁,这样所述保持架34在外围方向便受到压力,特别对于相邻圆柱滚子36。然而,如上所述,由于在所述接合凹部50的所述倾斜表面40与所述固体润滑介质49的后表面490(与倾斜表面40相对)之间形成有微小间隙54,则所述固体润滑介质49不会受到压力。因此,即使所述圆柱滚子36中的一部分产生超前滞后,也能够防止由超前滞后产生所述固体润滑介质49破碎的现象。
此外,当所述固体润滑介质49绕轴38旋转,而可滑动地接触所述凹槽部分42的两壁表面和环部分43的内边缘表面以进行润滑时,所述固体润滑介质49的径向高度会渐渐减小。然而,由于所述倾斜表面40形成在所述接合凹部50中,根据保持架34绕轴38的旋转,所述固体润滑介质49在直径方向会被倾斜表面40压向内侧。因此,由于使用,即使所述固体润滑介质49的径向高度减小,也可以保持正常的运转,即根据所述保持架34绕轴38的旋转,所述固体润滑介质49可滑动地接触所述凹槽部分42的两壁表面和所述环部分43的内边缘表面,以进行润滑。
对于上述结构的滚动轴承,所述间隙54设置在所述保持架34中接合凹部50的倾斜表面40与所述固体润滑介质49的与所述倾斜表面40相对的后表面490的相对表面之间。此外,由于所述圆柱滚子36的超前滞后所产生的压力由所述保持架34支撑,所以可防止压力施加到所述固体润滑介质49上。因此,可防止由于所述圆柱滚子36的超前滞后,润滑所需表面的固体润滑介质49出现破裂。
此外,由于所述倾斜表面40形成在所述保持架34的所述接合凹部50中,即使由于工作所述固体润滑介质49的径向高度减小,根据所述保持架34的绕轴38的旋转,所述固体润滑介质49也会被倾斜表面40压到在直径方向内侧。因此,就可以长期保持所述固体润滑介质49可滑动地接触所述凹槽部分42的两壁表面和所述环部分的内边缘表面,以进行润滑操作。
在这种情况中,当前发明不局限于所述圆柱滚子作为滚动体,而可以应用到使用球的滚动轴承。在这种情况中,如同上述同种方式,接合凹部形成为在径向的外侧部分中,在支持架中的插口之间或径向中内侧部分中;而固体润滑介质以所述固体润滑介质能够在边缘或圆周方向中轻微移动的方式装配到所述接合凹部,从而润滑滚珠的滚道表面。在这种情况中,根据滚珠或球的超前滞后,由于所述支持架支撑着压力,所以轴承就能够使用很长时间而不会破裂,从而滚道表面就能得以润滑。
根据本发明,所述固体润滑介质可以由某种固体润滑介质构成,它至少能够润滑所述外圈滚道表面或所述外圈滚道表面的外圈滚道表面或所述内圈滚道表面;以及润滑所述凹槽部分的两壁表面和所述环部分中所述保持架的导轨表面。在这种情况中,所述固体润滑介质构成方式为:所述固体润滑介质装配到形成在径向中保持架的外侧部分中或径向中内侧部分中的凹口部分,从而根据所述保持架的旋转,润滑所述外圈滚道表面或所述内圈滚道表面。
工业应用
根据本发明,所述滚动轴承就可以适用于高温和高压条件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