阵列式生物芯片的微流道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有关一种阵列式生物芯片的微流道系统,尤指一种运用于DNA、蛋白质或生物细胞微阵列芯片上的微流道系统。背景技术
以量子电动力学的开拓性理论获得诺贝尔奖殊荣的理察-费因曼(Richard P.Feynman)博士,在1959年美国物理学会年会中,通过主题为“窥究到底,空间无限(There is a plenty of room at thebottom.)”的演讲,引领人们进入科学界中的一个崭新领域,年会中以针头上的大英百科全书开场,并陆续揭示了超微电子显微镜、微小计算器、微小工厂、原子重组等缩小化微小世界的理念,因而成为“微机电系统(micro electromechanical system;MEMS)”或“微系统技术(micro-system technology;MST)”的开山祖师。
随着人类基因组解读计划(Human Genome Project)揭示基因染色体中DNA(脱氧核醣核酸)的排序初稿,带领人类历史进入21世纪生物医学的可媲美1960年代登陆月球的新里程碑,科学家的下一个课题便是了解数万个基因所代表的意义和其相互关系,以及蛋白质体(proteomics)功能及结构研究,而借助微机电、微系统等工业技术所形成的生物芯片正是解决此微小、复杂的生物分子地最佳利器。
生物芯片主要是利用微电子、微机械等工业技术,将具有特异性的生物分子固定在拇指大小的基材上作为生物探针(biologicalprobe),以判断欲检测的样本溶液否具有相对应生物探针的目标物质(target),并通过化学反应产生标记信息作为判断机制,以供后续光学感测装置分析比对。
如果以芯片型微实验室(laboratory-on-a-chip)的观念看待生物芯片,通过生物探针与样本溶液的操作流程加以区分,其主要可分为以下二种系统:
一、开放式系统:即是一般仅具反应区的生物芯片,其上仅含有固定有生物探针的反应区,其可以在芯片上设有多个反应区(即是以生物探针聚集形成的阵列点),其样本溶液的加入与抽离需要借助外在的设备,如滴针、吸取针或清洗盘,这样的设计虽然在加注样本溶液时较为方便,但是抽取时,每个阵列点都要配置一个吸取针或离线置在清洗盘中清洗,使得构件过于复杂,同时,以垂直方式的吸取针抽离容易破坏生物探针的固定及作用后结合的目标物质,因此仍有待改善。
二、封闭式系统:其上具有可固定生物探针的反应区及配合样本溶液注入、抽离的微流道,并在流道中段设有复杂并且制作成本较高的微流阀及注射阀装置,虽然此系统能够有效隔离样本溶液与外界的接触,达到良好的实验控制,但是,碍于技术及成本上的考虑,一个芯片只能设有少数个反应区,难以应用在不同反应区的阵列式芯片上,并且在微流道的注入端内容易产生气泡及微生物样品的阻塞,造成实际检测上的困扰,因此仍有待改善。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解决上述的问题,避免缺陷的存在,本发明提供一种可避免阻塞、搭配多个反应点并且仅需一台抽离装置的阵列式生物芯片的微流道系统。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为阵列式生物芯片的微流道系统,主要具有一基板,在基板上是以一预定深度凹设有至少一个以上供生物探针固定的反应区,并在每个反应区侧壁超过生物探针高度的位置设有一抽取流道,并且在基板一侧具有连通抽取流道的抽离口,这样,由反应区加入欲检测的样本溶液,并且以抽取流道将未反应的样本溶液由抽离口抽出,就构成一阵列式生物芯片的微流道系统。
有关本发明的详细说明及技术内容,现就配合图式说明如下: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平面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第1图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的剖面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剖面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的再一实施例剖面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见图1、2、3,是本发明平面、第1图的局部放大及剖面示意图,如图所示:本发明为一种阵列式生物芯片的微流道系统,主要具有一基板10,在基板10上是以一预定深度凹设有至少一个以上供生物探针70固定的反应区20,并在每个反应区20侧壁超过生物探针70高度的位置设有一抽取流道30,并且在基板10一侧具有连通抽取流道30的抽离口40,这样,由反应区20加入欲检测的样本溶液,并且以抽取流道30将未反应的样本溶液由抽离口40抽出,就构成一阵列式生物芯片的微流道系统。
制造时,基板10可以由玻璃或硅基材制成,如图所示,通过微机电技术在基板10上先阵列凹设有十六个反应区20(但不以十六个反应区20为限,也可以是2×2、3×3或5×5矩阵),并相对应于每个反应区20侧壁设有一次流道32,并且同一行中每个次流道32以一汇流点33连接在纵向的主流道31上,通过这种方式使抽取流道30在阵列同一横向层的各个反应区20至抽离口40的距离相等,这样,可以控制在同一纵向各个反应区20的抽取时间,方便使用者分组检测,此外,该次流道32延伸方向是通过反应区20中心,用以在抽离时在反应区20内形成对称涡流,避免破坏生物探针70。
再者,主流道31及次流道32主要是以直线布设在基板10上,并且各汇流点33二流道夹角是大于135°,用以形成平滑的转角,使抽取更加流畅。
使用时,先在各反应区20底部固定生物探针70,将欲检测的样本溶液加入反应区20,此时,由于抽取流道30孔径小于200μm,样本溶液并不会经由抽取流道30外泄,并且通过反应区20的预定深度承载样本溶液,使生物探针70与样本溶液可以充分反应;反应后,以连接抽离口40的流量控制装置(图中未示)进行抽离,由于在阵列中同一横向层的抽取流道30由反应区20至抽离口40的距离均相等,因此,流量控制装置将由第一横向层至第四横向层依次抽干样本溶液,同时,由于抽取流道30高于生物探针70,其抽取力度不会直接施加在生物探针70上,能够有效保护生物探针70及结合的目标物,待各层反应区20内的样本溶液都抽离后,即可利用光学判断装置进行扫描比对。
为了制造方便,请参见图4,是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剖面示意图,如图所示:本发明是一种阵列式生物芯片的微流道系统,其包括一下基板50及一上基板60,在下基板50表面是凹设有多个供生物探针70固定的反应区20a,并在上基板60相对应各反应区20a位置设有一穿孔61,并且在上基板60底面布设有抽取流道30a,另在上基板60一侧具有连通抽取流道30a的抽离口40,这样,加入欲检测的样本溶液在反应区20a上,并且以抽取流道30a将未反应的样本溶液由抽离口40抽出,就构成一阵列式生物芯片的微流道系统。
此外,请参阅图5,是本发明的再一实施例剖面示意图,如图所示:本发明是一种阵列式生物芯片的微流道系统,其包括一下基板50a、中基板80及一上基板60a,在下基板50a表面设有多个供生物探针70固定的反应区20b,并在中基板80相对应各反应区设有一通孔81,并且在上基板60a相对应通孔81及其底面设有穿孔61a及连通穿孔61a的抽取流道30b,另在上基板60a一侧具有连通抽取流道30b的抽离口40a,这样,加入欲检测的样本溶液在反应区20b上,并且以抽取流道30b将未反应的样本溶液由抽离口40a抽出,就构成一阵列式生物芯片的微流道系统。
上述上基板、中基板及下基板可以是成本低廉的高分子材料(例如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olymethyl methacrylate)、塑料、玻璃或硅基材,并以加热熔接、阳极接合或接口黏着剂方式相互结合,这样,可以分开以微机电制成或传统微加工技术制作反应区及抽取流道,用以降低成本符合市场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