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茶用蒲公英杨树林下反季节栽培方法.pdf

上传人:1*** 文档编号:137615 上传时间:2018-01-28 格式:PDF 页数:6 大小:326.9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410557616.9

申请日:

2014.10.20

公开号:

CN104303778A

公开日:

2015.01.28

当前法律状态:

驳回

有效性:

无权

法律详情:

发明专利申请公布后的驳回IPC(主分类):A01G 1/00申请公布日:20150128|||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A01G 1/00申请日:20141020|||公开

IPC分类号:

A01G1/00; A01G13/02

主分类号:

A01G1/00

申请人:

江苏省林业科学研究院; 泗阳县杨树研究所

发明人:

蒋泽平; 孙国光; 孙体如; 庄锦涛; 施士争; 倪竞德; 韩杰锋; 高悦; 从云凌; 朱瑞; 韩霞; 徐福元

地址:

211153 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区东善桥江苏省林科院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南京纵横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2224

代理人:

董建林;夏恒霞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茶用蒲公英杨树林下反季节栽培方法,栽培时间为当年10月至翌年2月,包括选址、搭建大棚、播种、浇水、盖地膜、防治病虫害、温度控制、采收多个步骤,合理巧妙地反季利用杨树林下光照充足的土地,根据行距大小搭建不同规格的大棚反季栽培茶用蒲公英,填补了市场缺口,栽培过程中利用了杨树林本身肥沃的土壤,无需特地施肥;采用地膜覆盖种植蒲公英,节约管理成本、增产增效;该栽培方法能够使林地生产力提高30%以上,相比于现有技术中常用的搭建大棚栽培蒲公英,产量提高20%以上,降低除草施肥等劳务成本60%以上,经济效益显著;此外,由于生长蒲公英,栽培管理过程使得土壤物理性质得到改良,还能够促进杨树的生长。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茶用蒲公英杨树林下反季节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栽培时间为当年10月至翌年2月,包括:
(1)、选址:选用杨树密度适中、光照充足的杨树林下土地,深翻30-40cm;
(2)、搭建大棚:搭建高1.5-2.5m、宽3-5m、长30-45m的钢架大棚,相邻的大棚间留有1-2m的透风间隔;
(3)、播种:当年10月播种,播种前先进行土壤翻耕、做苗床,开好宽为30cm的条播沟,相邻两条条播沟之间间隔10cm,播种用种子量为4-6g/m2
(4)、浇水:播种完毕后用农药喷雾器喷淋浇水保湿,浇水2-4 天后条播沟覆盖过筛细土0.2-0.3cm,再喷洒少量水后直至苗出土前不再浇水; 
(5)、盖地膜:播种浇水完毕或出苗1-2cm后,在条播区覆盖地膜;
(6)、防治病虫害:预防为主,及时清理掉枯黄的蒲公英叶片;
(7)、温度控制:大棚内温度保持在15-30℃,并在冬季做好保温措施;
(8)、采收:翌年1月收割一次,2月每隔10天收割一次。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茶用蒲公英杨树林下反季节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将蒲公英种子均匀地拌入细沙中,再进行播种。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茶用蒲公英杨树林下反季节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条播方式进行播种。

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茶用蒲公英杨树林下反季节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搭建大棚时,大棚为双层覆盖。

5.
  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一种茶用蒲公英杨树林下反季节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地膜为黑地膜。

6.
  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茶用蒲公英杨树林下反季节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当年12月—翌年1月,在大棚内加设小拱棚薄膜覆盖蒲公英。

说明书

一种茶用蒲公英杨树林下反季节栽培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药用植物林下反季节栽培技术,具体涉及一种制茶用途的蒲公英在杨树林下反季节栽培的方法;属于植物栽培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蒲公英(Taraxacum mongorlicum)为菊科蒲公英属多年生草本植物,别名婆婆丁、黄花地丁,既可以全草入药,也可食用。其嫩叶质脆、味清香、微甘微苦,是一种很有开发利用价值的医疗保健型蔬菜,具有十分重要的营养价值。
近年来人们对蒲公英需求量越来越大,但是野生蒲公英采收时间短、产量低,远远满足不了人们的需求,因而蒲公英的人工种植面积不断扩大,现有蒲公英的种植技术受气候限制、产量低、质量差,无法很好地满足市场需求,因此亟需改进其栽培方法。
发明内容
为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反季节栽培茶用蒲公英的方法,在杨树林下采用立体复合营养栽培模式,能够满足冬季休眠季节对蒲公英鲜叶的需求。
为了实现上述目标,本发明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茶用蒲公英杨树林下反季节栽培方法,栽培时间为当年10月至翌年2月,包括
(1)、选址:选用杨树密度适中、光照充足的杨树林下土地,深翻30-40cm;
(2)、搭建大棚:搭建高1.5-2.5m、宽3-5m、长30-45m的钢架大棚,相邻的大棚间留有1-2m的透风间隔;
(3)、播种:当年10月播种,播种前先进行土壤翻耕、做苗床,开好宽为 30cm条播沟,每条间隔10cm,播种用种子量为4-6g/m2
(4)、浇水:播种完毕后用农药喷雾器喷淋浇水保湿,浇水2-4天后条播沟覆盖过筛细土0.2-0.3cm,再喷洒少量水后直至苗出土前不再浇水;
(5)、盖地膜:播种浇水完毕或出苗1-2cm后,在条播区覆盖地膜;
(6)、防治病虫害:预防为主,及时清理掉枯黄的蒲公英叶片;
(7)、温度控制:大棚内温度保持在15-30℃,并在冬季做好保温措施;
(8)、采收:翌年1月收割一次,2月每隔10天收割一次。
在(3)的播种步骤中,将蒲公英种子均匀地拌入细沙中,再进行播种,这样就能避免蒲公英种子小而轻、容易被吹散的问题。
优选地,播种时,采用条播的方式。
进一步地,搭建大棚时,大棚为双层覆盖。
优选地,所述地膜为黑地膜,既能在早春提高地温,保温保湿,促进生长;又能有效减少杂草危害,降低劳务成本,增产增效。
更进一步地,当年12月—翌年1月,在大棚内加设小拱棚薄膜覆盖蒲公英,给蒲公英的生长提供更加良好的条件,提高产量和质量。
本发明的有益之处在于:冬季为杨树的落叶季,本发明合理巧妙地利用杨树林下光照充足的土地,搭建大棚反季栽培茶用蒲公英,填补了市场缺口,栽培过程中利用了杨树林本身肥沃的土壤,无需特地施肥;采用地膜覆盖种植蒲公英,节约管理成本、增产增效;该栽培方法能够使林地生产力提高30%以上,相比于现有技术中常用的搭建大棚栽培蒲公英,产量提高20%以上,降低除草施肥等劳务成本60%以上,经济效益显著;此外,由于生长了蒲公英的管理过程使得土壤物理性质得到改良,还能够促进杨树的生长。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具体的介绍。
实施例1
本实施例实在当年10月—翌年2月之间栽培蒲公英,包括以下步骤:
(1)、选址:选用杨树密度适中、光照充足的杨树林下土地,深翻30-40cm,所谓密度适中,是指杨树之间的行距为5-7m,从而确保杨树林下的土地能够有比较充足的光照时间,保证蒲公英的生长;
(2)、搭建大棚:搭建高2m、宽4m、长40m的钢架大棚,相邻的大棚间留有1-2m的透风间隔;
(3)、播种:当年10月播种,播种前先进行土壤翻耕、做苗床,开好宽为30cm条播沟,每条间隔10cm,播种用种子量为4g/m2
(4)、浇水:播种完毕后用农药喷雾器喷淋浇水保湿,浇水2-4天后条播沟覆盖过筛细土0.2-0.3cm,再喷洒少量水后直至苗出土前不再浇水;
(5)、盖地膜:出苗1-2cm后,在条播区覆盖地膜;
(6)、防治病虫害:预防为主,及时清理掉枯黄的蒲公英叶片等;
(7)、温度控制:大棚内温度保持在15-30℃,并在冬季做好保温措施;
(8)、采收:翌年1月收割一次,2月每隔10天收割一次,统计最终蒲公
英的产量。
实施例2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相似,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1)、选址:选用杨树密度适中、光照充足的杨树林下土地,深翻30-40cm;
(2)、搭建大棚:搭建高2.5m、宽3m、长45m的钢架大棚,相邻的大棚间留有1-2m的透风间隔;
(3)、播种:当年10月播种,播种前先进行土壤翻耕、做苗床,开好宽为 30cm条播沟,每条间隔10cm,播种用种子量为6g/m2
(4)、浇水:播种完毕后用农药喷雾器喷淋浇水保湿,浇水2-4天后条播沟覆盖过筛细土0.2-0.3cm,再喷洒少量水后直至苗出土前不再浇水;
(5)、盖地膜:出苗1-2cm后,在条播区覆盖地膜;
(6)、防治病虫害:预防为主,及时清理掉枯黄的蒲公英叶片等;
(7)、温度控制:大棚内温度保持在15-30℃,并在冬季做好保温措施;
(8)、采收:翌年1月收割一次,2月每隔10天收割一次,统计最终蒲公英的产量。
实施例3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相似,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1)、选址:选用杨树密度适中、光照充足的杨树林下土地,深翻30-40cm,
(2)、搭建大棚:搭建高1.5m、宽5m、长30m的钢架大棚,相邻的大棚间留有1-2m的透风间隔;
(3)、播种:当年10月播种,播种前先进行土壤翻耕、做苗床,开好宽为30cm条播沟,每条间隔10cm,播种用种子量为5g/m2
(4)、浇水:播种完毕后用农药喷雾器喷淋浇水保湿,浇水2-4天后条播沟覆盖过筛细土0.2-0.3cm,再喷洒少量水后直至苗出土前不再浇水;
(5)、盖地膜:播种浇水完毕后,在条播区覆盖地膜;
(6)、防治病虫害:预防为主,及时清理掉枯黄的蒲公英叶片等;
(7)、温度控制:大棚内温度保持在15-30℃,冬季时,在大棚内加小拱棚薄膜覆盖蒲公英;
(8)、采收:翌年1月收割一次,2月每隔10天收割一次,统计最终蒲公英的产量。
对比例
对比例也采用大棚搭建的方式反季节栽培蒲公英,场地不是在杨树林下而是在室外光照充足的土地上,步骤简述如下:
(1)、选址:选用光照充足的户外土地,深翻30-40cm并施肥;
(2)、搭建大棚:搭建高2m、宽5m、长40m的钢架大棚,相邻的大棚间留有1-2m的透风间隔;
(3)、播种:当年10月播种,播种前先施磷酸二铵,施肥密度为2.0-3.0kg/m2,于播种前2-3天浇足底墒水,水渗下后均匀撒种,撒种密度为5-6g/m2;播种时,将蒲公英种子均匀地拌入细沙中,再进行条播播种,就能避免蒲公英种子小而轻、容易被吹散的问题;
(4)、浇水:播种完毕后喷淋浇水,喷头向上,使水呈牛毛细雨状均匀下落,往返喷洒,浇水3天后畦面撒过筛细土0.3-0.5cm厚,再喷洒少量水,至苗出土前不再浇水;
(5)、温度控制:大棚内温度保持在15-30℃;
(6)、采收:翌年1月收割一次,2月每隔10天收割一次,统计最终蒲公英的产量。
为了更好地阐述本发明,对实施例1-3及比较例的成本和产量进行列表比较说明,由表1可见,本发明的反季节栽培方法,合理巧妙地利用杨树林下光照充足的土地,搭建大棚反季栽培茶用蒲公英,节约了管理成本,更加合理充分地利用了土地,能够使林地生产力提高30%以上;栽培过程中利用了杨树林本身肥沃的土壤,无需特地施肥,从表1可见,降低除草施肥等劳务成本60%以上;同时,该栽培方法,相比于现有技术中常用的搭建大棚栽培蒲公英,产量能够提高20%以上,经济效益显著;此外,由于生长了蒲公英的管理过程使得 土壤物理性质得到改良,还能够促进杨树的生长。

除草施肥等劳务成本(元/亩)产量(kg/亩)实施例13104890实施例23164910实施例33205005对比例8004000

表1实施例1-3和对比例的劳务成本及产量对比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上述实施例不以任何形式限制本发明,凡采用等同替换或等效变换的方式所获得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一种茶用蒲公英杨树林下反季节栽培方法.pdf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一种茶用蒲公英杨树林下反季节栽培方法.pdf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一种茶用蒲公英杨树林下反季节栽培方法.pdf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种茶用蒲公英杨树林下反季节栽培方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茶用蒲公英杨树林下反季节栽培方法.pdf(6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CN104303778A43申请公布日20150128CN104303778A21申请号201410557616922申请日20141020A01G1/00200601A01G13/0220060171申请人江苏省林业科学研究院地址211153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区东善桥江苏省林科院申请人泗阳县杨树研究所72发明人蒋泽平孙国光孙体如庄锦涛施士争倪竞德韩杰锋高悦从云凌朱瑞韩霞徐福元74专利代理机构南京纵横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32224代理人董建林夏恒霞54发明名称一种茶用蒲公英杨树林下反季节栽培方法57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茶用蒲公英杨树林下反季节栽培方法,栽培时间为当年10月至翌年2月。

2、,包括选址、搭建大棚、播种、浇水、盖地膜、防治病虫害、温度控制、采收多个步骤,合理巧妙地反季利用杨树林下光照充足的土地,根据行距大小搭建不同规格的大棚反季栽培茶用蒲公英,填补了市场缺口,栽培过程中利用了杨树林本身肥沃的土壤,无需特地施肥;采用地膜覆盖种植蒲公英,节约管理成本、增产增效;该栽培方法能够使林地生产力提高30以上,相比于现有技术中常用的搭建大棚栽培蒲公英,产量提高20以上,降低除草施肥等劳务成本60以上,经济效益显著;此外,由于生长蒲公英,栽培管理过程使得土壤物理性质得到改良,还能够促进杨树的生长。51INTCL权利要求书1页说明书4页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发明专利申请。

3、权利要求书1页说明书4页10申请公布号CN104303778ACN104303778A1/1页21一种茶用蒲公英杨树林下反季节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栽培时间为当年10月至翌年2月,包括(1)、选址选用杨树密度适中、光照充足的杨树林下土地,深翻3040CM;(2)、搭建大棚搭建高1525M、宽35M、长3045M的钢架大棚,相邻的大棚间留有12M的透风间隔;(3)、播种当年10月播种,播种前先进行土壤翻耕、做苗床,开好宽为30CM的条播沟,相邻两条条播沟之间间隔10CM,播种用种子量为46G/M2;(4)、浇水播种完毕后用农药喷雾器喷淋浇水保湿,浇水24天后条播沟覆盖过筛细土0203CM,再喷洒。

4、少量水后直至苗出土前不再浇水;(5)、盖地膜播种浇水完毕或出苗12CM后,在条播区覆盖地膜;(6)、防治病虫害预防为主,及时清理掉枯黄的蒲公英叶片;(7)、温度控制大棚内温度保持在1530,并在冬季做好保温措施;(8)、采收翌年1月收割一次,2月每隔10天收割一次。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茶用蒲公英杨树林下反季节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将蒲公英种子均匀地拌入细沙中,再进行播种。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茶用蒲公英杨树林下反季节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条播方式进行播种。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茶用蒲公英杨树林下反季节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搭建大棚时,大棚为双层覆盖。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

5、述的一种茶用蒲公英杨树林下反季节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地膜为黑地膜。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茶用蒲公英杨树林下反季节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当年12月翌年1月,在大棚内加设小拱棚薄膜覆盖蒲公英。权利要求书CN104303778A1/4页3一种茶用蒲公英杨树林下反季节栽培方法技术领域0001本发明涉及药用植物林下反季节栽培技术,具体涉及一种制茶用途的蒲公英在杨树林下反季节栽培的方法;属于植物栽培技术领域。背景技术0002蒲公英TARAXACUMMONGORLICUM为菊科蒲公英属多年生草本植物,别名婆婆丁、黄花地丁,既可以全草入药,也可食用。其嫩叶质脆、味清香、微甘微苦,是一种很有开发利用价。

6、值的医疗保健型蔬菜,具有十分重要的营养价值。0003近年来人们对蒲公英需求量越来越大,但是野生蒲公英采收时间短、产量低,远远满足不了人们的需求,因而蒲公英的人工种植面积不断扩大,现有蒲公英的种植技术受气候限制、产量低、质量差,无法很好地满足市场需求,因此亟需改进其栽培方法。发明内容0004为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反季节栽培茶用蒲公英的方法,在杨树林下采用立体复合营养栽培模式,能够满足冬季休眠季节对蒲公英鲜叶的需求。0005为了实现上述目标,本发明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0006一种茶用蒲公英杨树林下反季节栽培方法,栽培时间为当年10月至翌年2月,包括00071、选址选用杨树密度。

7、适中、光照充足的杨树林下土地,深翻3040CM;00082、搭建大棚搭建高1525M、宽35M、长3045M的钢架大棚,相邻的大棚间留有12M的透风间隔;00093、播种当年10月播种,播种前先进行土壤翻耕、做苗床,开好宽为30CM条播沟,每条间隔10CM,播种用种子量为46G/M2;00104、浇水播种完毕后用农药喷雾器喷淋浇水保湿,浇水24天后条播沟覆盖过筛细土0203CM,再喷洒少量水后直至苗出土前不再浇水;00115、盖地膜播种浇水完毕或出苗12CM后,在条播区覆盖地膜;00126、防治病虫害预防为主,及时清理掉枯黄的蒲公英叶片;00137、温度控制大棚内温度保持在1530,并在冬季做。

8、好保温措施;00148、采收翌年1月收割一次,2月每隔10天收割一次。0015在3的播种步骤中,将蒲公英种子均匀地拌入细沙中,再进行播种,这样就能避免蒲公英种子小而轻、容易被吹散的问题。0016优选地,播种时,采用条播的方式。0017进一步地,搭建大棚时,大棚为双层覆盖。0018优选地,所述地膜为黑地膜,既能在早春提高地温,保温保湿,促进生长;又能有效减少杂草危害,降低劳务成本,增产增效。0019更进一步地,当年12月翌年1月,在大棚内加设小拱棚薄膜覆盖蒲公英,给蒲公说明书CN104303778A2/4页4英的生长提供更加良好的条件,提高产量和质量。0020本发明的有益之处在于冬季为杨树的落叶。

9、季,本发明合理巧妙地利用杨树林下光照充足的土地,搭建大棚反季栽培茶用蒲公英,填补了市场缺口,栽培过程中利用了杨树林本身肥沃的土壤,无需特地施肥;采用地膜覆盖种植蒲公英,节约管理成本、增产增效;该栽培方法能够使林地生产力提高30以上,相比于现有技术中常用的搭建大棚栽培蒲公英,产量提高20以上,降低除草施肥等劳务成本60以上,经济效益显著;此外,由于生长了蒲公英的管理过程使得土壤物理性质得到改良,还能够促进杨树的生长。具体实施方式0021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具体的介绍。0022实施例10023本实施例实在当年10月翌年2月之间栽培蒲公英,包括以下步骤00241、选址选用杨树密度适中、光照充。

10、足的杨树林下土地,深翻3040CM,所谓密度适中,是指杨树之间的行距为57M,从而确保杨树林下的土地能够有比较充足的光照时间,保证蒲公英的生长;00252、搭建大棚搭建高2M、宽4M、长40M的钢架大棚,相邻的大棚间留有12M的透风间隔;00263、播种当年10月播种,播种前先进行土壤翻耕、做苗床,开好宽为30CM条播沟,每条间隔10CM,播种用种子量为4G/M2;00274、浇水播种完毕后用农药喷雾器喷淋浇水保湿,浇水24天后条播沟覆盖过筛细土0203CM,再喷洒少量水后直至苗出土前不再浇水;00285、盖地膜出苗12CM后,在条播区覆盖地膜;00296、防治病虫害预防为主,及时清理掉枯黄的。

11、蒲公英叶片等;00307、温度控制大棚内温度保持在1530,并在冬季做好保温措施;00318、采收翌年1月收割一次,2月每隔10天收割一次,统计最终蒲公0032英的产量。0033实施例20034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相似,具体包括以下步骤00351、选址选用杨树密度适中、光照充足的杨树林下土地,深翻3040CM;00362、搭建大棚搭建高25M、宽3M、长45M的钢架大棚,相邻的大棚间留有12M的透风间隔;00373、播种当年10月播种,播种前先进行土壤翻耕、做苗床,开好宽为30CM条播沟,每条间隔10CM,播种用种子量为6G/M2;00384、浇水播种完毕后用农药喷雾器喷淋浇水保湿,浇水24天后。

12、条播沟覆盖过筛细土0203CM,再喷洒少量水后直至苗出土前不再浇水;00395、盖地膜出苗12CM后,在条播区覆盖地膜;00406、防治病虫害预防为主,及时清理掉枯黄的蒲公英叶片等;00417、温度控制大棚内温度保持在1530,并在冬季做好保温措施;00428、采收翌年1月收割一次,2月每隔10天收割一次,统计最终蒲公英的产量。说明书CN104303778A3/4页50043实施例30044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相似,具体包括以下步骤00451、选址选用杨树密度适中、光照充足的杨树林下土地,深翻3040CM,00462、搭建大棚搭建高15M、宽5M、长30M的钢架大棚,相邻的大棚间留有12M的透风。

13、间隔;00473、播种当年10月播种,播种前先进行土壤翻耕、做苗床,开好宽为30CM条播沟,每条间隔10CM,播种用种子量为5G/M2;00484、浇水播种完毕后用农药喷雾器喷淋浇水保湿,浇水24天后条播沟覆盖过筛细土0203CM,再喷洒少量水后直至苗出土前不再浇水;00495、盖地膜播种浇水完毕后,在条播区覆盖地膜;00506、防治病虫害预防为主,及时清理掉枯黄的蒲公英叶片等;00517、温度控制大棚内温度保持在1530,冬季时,在大棚内加小拱棚薄膜覆盖蒲公英;00528、采收翌年1月收割一次,2月每隔10天收割一次,统计最终蒲公英的产量。0053对比例0054对比例也采用大棚搭建的方式反季。

14、节栽培蒲公英,场地不是在杨树林下而是在室外光照充足的土地上,步骤简述如下00551、选址选用光照充足的户外土地,深翻3040CM并施肥;00562、搭建大棚搭建高2M、宽5M、长40M的钢架大棚,相邻的大棚间留有12M的透风间隔;00573、播种当年10月播种,播种前先施磷酸二铵,施肥密度为2030KG/M2,于播种前23天浇足底墒水,水渗下后均匀撒种,撒种密度为56G/M2;播种时,将蒲公英种子均匀地拌入细沙中,再进行条播播种,就能避免蒲公英种子小而轻、容易被吹散的问题;00584、浇水播种完毕后喷淋浇水,喷头向上,使水呈牛毛细雨状均匀下落,往返喷洒,浇水3天后畦面撒过筛细土0305CM厚,。

15、再喷洒少量水,至苗出土前不再浇水;00595、温度控制大棚内温度保持在1530;00606、采收翌年1月收割一次,2月每隔10天收割一次,统计最终蒲公英的产量。0061为了更好地阐述本发明,对实施例13及比较例的成本和产量进行列表比较说明,由表1可见,本发明的反季节栽培方法,合理巧妙地利用杨树林下光照充足的土地,搭建大棚反季栽培茶用蒲公英,节约了管理成本,更加合理充分地利用了土地,能够使林地生产力提高30以上;栽培过程中利用了杨树林本身肥沃的土壤,无需特地施肥,从表1可见,降低除草施肥等劳务成本60以上;同时,该栽培方法,相比于现有技术中常用的搭建大棚栽培蒲公英,产量能够提高20以上,经济效益显著;此外,由于生长了蒲公英的管理过程使得土壤物理性质得到改良,还能够促进杨树的生长。0062除草施肥等劳务成本元/亩产量KG/亩实施例13104890说明书CN104303778A4/4页6实施例23164910实施例33205005对比例80040000063表1实施例13和对比例的劳务成本及产量对比0064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上述实施例不以任何形式限制本发明,凡采用等同替换或等效变换的方式所获得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说明书CN104303778A。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类生活必需 > 农业;林业;畜牧业;狩猎;诱捕;捕鱼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