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申请基于日本专利申请平11-16260,其内容在此被引为参考。
传统的冷藏运输车示于图3和4。为了制冷在车辆1上设置一隔热冷藏室
90,冷藏运输车设有一制冷系统,包括一蒸发器单元10a或10,一冷凝器单
元20a或20,一压缩器5和冷却剂管路。图3表示一冷藏运输车,其中蒸发器
单元10a设置在隔热冷藏室90内侧,并且冷凝器单元20a设置在隔热冷藏室90
外侧和在车辆1上方。图4表示一冷藏运输车,其中蒸发器单元10设置在隔
热冷藏室90外侧和在车辆1上方,并且冷凝器单元20设置在车辆的底盘2的
底部上。
图5表示装备于图4所示隔热冷藏室90的蒸发器10。如图5所示,用于将
蒸发器单元10固定到隔热冷藏室90的一开口91,沿行驶方向形成在隔热冷
藏室90的上部前壁内。隔热蒸发器腔30被固定到隔热冷藏室90上,从而覆
盖开口91。采用金属紧固件30d来将隔热蒸发器腔30牢固地固定到隔热冷藏
室90上。蒸发器单元10装备在隔热蒸发器腔30的壁的上部内侧,并且保持
隔热冷藏室90的内侧冷却。采用金属紧固件30c牢固地将蒸发器单元10固定
到隔热蒸发器腔30上。隔热蒸发器腔30的外壁和内壁30a是由诸如纤维玻璃
加强的塑料(FRP)之类的加强塑料制造,以使重量轻。泡沫合成树脂填充在
外壁与内壁30a之间,以提供隔热。
如图5和6所示,蒸发器单元10包括一壳套11、一蒸发器12、一螺旋桨
型风扇13、一膨胀阀14、一蓄积器15、一排水池16和一排水管17。由蒸发器
12产生的废水聚积在排水池16内。排水池16连接到排水管17。排水管17穿
过隔热蒸发器腔30,并将聚积在排水池16内的废水排泄到隔热冷藏室90
外。
制冷系统的蒸发器单元10、冷凝器单元20和压缩器5之间的关系将结合
附图5和6进行描述。设置在车辆1的发动机室内的压缩器5用于驱动车辆的
发动机6经一传动皮带7驱动。当压缩器5被驱动时,就由该压缩器5产生高
温和高压冷却剂蒸汽,该蒸汽通过冷却剂管40并到达冷凝器单元20的冷凝
器21,同时其被加压。然后冷却剂蒸汽由于与通过冷凝器的螺旋桨型风扇
22引入的外侧空气接触而被冷却和凝固。冷却剂流出冷凝器21,通过接收
器23、干燥器24和冷凝器单元20与蒸发器单元10之间的冷却剂管路,并且
到达蒸发器单元10的膨胀阀14。然后冷却剂由于通过膨胀阀14而绝热地膨
胀,并且与通过螺旋桨型风扇13而在隔热冷藏室90和蒸发器12之间循环的
空气进行热交换,同时冷却剂通过管道进行热交换。因此,循环空气被冷
却。通过图5所示的螺旋桨型风扇13,冷却了的循环空气作为由箭头A所示
的气流而从蒸发器单元10的空气出口11a吹出进入隔热冷藏室90的内侧。气
流A冷却隔热冷藏室90的内侧。蒸发器12内气化的冷却剂通过蓄积器15和冷
却剂管道42,并且如图6所示返回到压缩器5。
如上所述,图3所示的传统冷藏运输车包括在隔热冷藏室90内的蒸发器
单元10a,因此隔热冷藏室90的装载容量降低。图4所示的传统冷藏运输车
包括设置在车辆底盘2的底部上的冷凝器单元20,因此需要给冷凝器单元20
设置一挡泥板。当设置一挡泥板时,不可能充分地利用由行驶所产生的气
流来冷却冷凝器21。此外,冷凝器单元20或20a和蒸发器单元10或10a在传统
的冷藏运输车内是分开的,因此需要将这些单元分别地设置到隔热冷藏室
90内。因此,需要很多的时间来安装这些单元。为此,需要一小巧和轻质
的制冷系统。
因此,本发明的一目的是提供一种冷藏运输车,其包括可容易地安装
到车辆上的一制冷系统,从而可以降低其制造成本。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
提供一种冷藏运输车,其包括一小巧和轻质的制冷系统。本发明再一目的
是提供一冷藏运输车,其中隔热冷藏室90的装载容量不会降低,并且热效
率极好。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冷藏运输车包括
一车体;
一设置在车体上并且包括一开口的隔热冷藏室;
一固定到冷藏室外表面上的隔热蒸发器腔,从而覆盖开口并且连通冷
藏室的内部空间与蒸发器腔;
一设置在蒸发器腔内部空间内的蒸发器单元,用于蒸发一冷却剂液体
和冷却冷藏室与蒸发器腔的内部空间;
一设置在蒸发器腔外表面上的冷凝器单元,用于凝结一冷却剂蒸汽和
排出冷却剂蒸汽凝缩的热量;和
一循环系统,用于循环蒸发器单元与冷凝器单元之间的冷却剂。
下面参照图1和2描述根据本发明的冷藏运输车的优选实施例。
图2表示设有制冷系统的冷藏运输车。该制冷系统包括蒸发器单元
110、冷凝器单元120、压缩器105和冷却剂管道140、141、142。压缩器105
设置在车辆的发动机室内。蒸发器单元110和冷凝器单元120沿车辆行驶方
向设置在隔热冷藏室190的前壁的上部。为了使冷却剂经制冷系统流动,在
压缩器105与冷凝器单元120之间设置冷却剂管道140,在冷凝器单元120与
蒸发器单元110之间设置冷却剂管道141,和在蒸发器单元110与压缩器105
之间设置冷却剂管道142。最好冷藏室190为简单的形状,例如长方形状。
如图1所示,隔热蒸发器腔160包括外壁160a和粘结到外壁160a上的泡
沫合成树脂层160b。隔热蒸发器腔160为箱形,并且在一侧形成有用于连通
冷藏室190内部空间与蒸发器腔160的开口。即,隔热蒸发器腔160包括侧壁
和在行驶方向的前壁、从前壁顶边缘延伸的顶壁、和底壁。此外,最好底
壁包括从前壁的底边缘向下延伸的前斜面,和从前斜面的后端向上延伸的
后斜面。即,前斜面和后斜面交叉以形成一V形。开口形成在前壁的相对侧。
隔热蒸发器腔160通过螺栓连接到隔热冷藏室190上,从而蒸发器腔160的开
口覆盖沿行驶方向形成在隔热冷藏室190前壁上部内的开口191。通过松开
螺栓可以从冷藏室190拆下蒸发器腔160。
此外,隔热蒸发器腔160包括从底壁的后斜面的后端大致向上延伸的护
墙(dike)部分171。因此,废水接收器172形成在隔热蒸发器腔160的底部。因
此,不需单独地设置一废水接收器。废水被聚积在侧壁、底壁和护墙部分
171之间的空间内。另外,用于排出废水的开口173形成在废水接收器172的
底部。排泄管117被连接到用于排出废水的开口173,从而废水从蒸发器腔
160排出。蒸发器单元110设置在隔热蒸发器腔160的内部空间内,同时蒸发
器单元110不伸向隔热冷藏室190的内侧。冷凝器单元120沿行驶方向设置在
隔热蒸发器腔160的前壁上。蒸发器单元110和冷凝器单元120彼此相连。
蒸发器单元110包括蒸发器112和用于蒸发器的风扇113。用于蒸发器的
风扇113产生由箭头B所示的气流,以在冷却剂与在蒸发器112内侧的空气之
间进行热交换。风扇113最好采用垂直于空气流入方向吹风的涡轮风扇,即
将空气从其底侧平吹到冷藏室190的内部空间内。
冷凝器单元120包括冷凝器121和产生由箭头C所示的气流的风扇122,
以在冷凝器121内侧的冷却剂与入口空气之间进行热交换。螺旋桨型风扇适
合于风扇122。此外,当不需产生气流C在上下吹时,风扇122也可采用涡轮
风扇。
制冷系统的蒸发器单元110、冷凝器单元120和压缩器105之间的关系将
参照图1和2进行描述。设置在车辆的发动机室内的压缩器105由驱动车辆的
发动机6(图1和2中未示出)驱动。当压缩器105被驱动时,就由该压缩器105
产生高温和高压的气态冷却剂,其通过冷却剂管道140,并到达冷凝器单元
120的冷凝器121,同时被加压。然后,气态冷却剂由于与由冷凝器的螺旋
桨型风扇122引入的外侧空气接触而被冷却和凝结。冷却剂液体流出冷凝器
121,通过冷凝器单元120与蒸发器单元110之间的冷却剂管道141,并且到
达蒸发器单元110的膨胀阀(图1和2中未示出)。然后冷却剂液体由于通过膨
胀阀而隔热地膨胀,并且与通过蒸发器的风扇113而在隔热冷藏室190与蒸
发器112之间循环的空气进行热交换,同时冷却剂通过管道进行热交换。由
此,循环空气被冷却。当隔热蒸发器腔160包括从该隔热蒸发器腔160的底
部向上延伸的前斜面时,空气容易从隔热冷藏室190的内侧循环到蒸发器
112,这是因为空气沿前斜面上升。冷却的循环空气作为由箭头B所示的气
流由于蒸发器的风扇113从蒸发器单元110的出口吹出而进入隔热冷藏室190
内侧,如图1所示。气流B冷却隔热冷藏室190的内侧。在蒸发器112内气化
的冷却剂通过冷却剂管道142,并且返回到压缩器105。
如上所述,蒸发器腔160、蒸发器单元110和冷凝器单元120作为一个单
元被装配在本发明的冷藏运输车内。因此,蒸发器单元110与冷凝器单元120
之间的冷却剂管道可以短,由此,与冷凝器单元设置在车辆底盘的底部上
的冷藏运输车相比,本发明的车辆可以重量轻。另外,可以将隔热冷藏室
190上的蒸发器单元110与冷凝器单元120作为一个单元提供,蒸发器单元110
与冷凝器单元120在隔热冷藏室190上的布置就简单了。本发明的冷藏运输
车的制造成本降低了,因为装配步骤的数量小了。
另外,隔热蒸发器腔160底部的功能用作本发明的冷藏运输车的一废水
接收器。因此,无需专门设置废水接收器。本发明的冷藏运输车的重量降
低了。此外,可以降低冷藏运输车的制造成本,因为不需要用于废水接收
器的专门元件。
当垂直于空气流入方向吹风的风扇诸如一涡轮风扇用作蒸发器的风扇
113时,可以使得蒸发器单元110紧凑。
当冷凝器单元120沿行驶方向设置在隔热冷藏室190的上部前壁内时,
无需一挡泥板。因此,与冷凝器单元设置在车辆底盘的底部上的冷藏运输
车相比,可以降低冷藏运输车的重量和制造成本。另外,可以充分地采用
由行驶所产生的气流来冷却冷凝器,因此,可以改善冷凝器的效率而不降
低其负载容量。
上面描述了冷凝器单元120沿行驶方向设置在隔热冷藏室190的上部前
壁内的冷藏运输车。但是,可以将冷凝器单元120设置在隔热蒸发器腔160
的顶壁或底壁上。然而,此时冷藏运输车的整个高度增大,因此,将冷凝
器单元120沿行驶方向设置在隔热冷藏室190的上部前壁内是合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