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多功能农用机.pdf

上传人:n****g 文档编号:137175 上传时间:2018-01-28 格式:PDF 页数:21 大小:1.2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510636604.X

申请日:

2015.09.30

公开号:

CN105191548A

公开日:

2015.12.30

当前法律状态:

授权

有效性:

有权

法律详情:

授权|||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A01C 7/06申请日:20150930|||公开

IPC分类号:

A01C7/06; A01C7/08; A01C5/06; A01C19/00

主分类号:

A01C7/06

申请人:

赵志才

发明人:

赵志才

地址:

014000 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九原区哈林格尔镇哈林格尔村东三区013号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包头市专利事务所 15101

代理人:

郝荔蓁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电动多功能农用机,包括机架Ⅰ、动力系统A、播种系统B,分力机构系统C,其中动力系统A包括手把(14),控制系统,电机(19)、手柄拉杆(15),动力传输(24);播种系统B包括:楼斗(3)、B部分播种系统的被动链轮(4)、输籽种管(45)、毛刷(20)、接斗(25);分力机构系统C包括:升降架(9)、活动座(12-2)、C部分分力机构系统的被动链轮(Z10-1)、定向活动杆(12),本发明农用机实现多功能作业,来替代人工劳作,减轻劳动者的劳动强度,增加劳动效率。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电动多功能农用机,包括机架Ⅰ、动力系统A、播种系统B,分力机构系统C,其中动力系统A包括手把(14),控制系统,电机(19)、手柄拉杆(15),动力传输(24);播种系统B包括:楼斗(3)、B部分播种系统的被动链轮(4)、输籽种管(45)、毛刷(20)、接斗(25);分力机构系统C包括:升降架(9)、活动座(12-2)、C部分分力机构系统的被动链轮(Z10-1)、定向活动杆(12),其特征是:
动力系统A的结构如下:
前6号轴(Z6′)和后6号轴(Z6)的两端分别装有轴承座,轴承座固定在机架Ⅰ的下方前后位置上,地轮(18)通过螺栓固定在6号轴(Z6)的两端,前、后6号轴的同一侧上各装有一个前地轮被动链轮(Z6′-1),后地轮被动链轮(Z6-1),5号轴(Z5)安装在机架Ⅰ后中后部且在高于前后6号轴,5号轴(Z5)上分别装有大链轮(Z5-1)、小链轮(Z5-2)及小链轮(Z5-3),4号轴(Z4)装在机架Ⅰ的中间部分且高度与5号轴(Z5)等高,4号轴(Z4)上装有大链轮(Z4-1)和小链轮(Z4-2),前6号轴(Z6′)上的前地轮被动链轮(Z6′-1)通过链条与5号轴上的小链轮(Z5-2)连接,后6号轴(Z6)的后地轮被动链轮(Z6-1)通过链条与5号轴上的小链轮(Z5-3)连接,5号轴上的大链轮(Z5-1)通过链条与4号轴上的小链轮(Z4-2)连接;2号轴(Z2)在机架Ⅰ上4号轴(Z4)的前面与4号轴(Z4)等高处,2号轴(Z2)上依次装有齿轮(Z2-C1)、小链轮(Z2-2)、小链轮(Z2-3)、小链轮(Z2-4),4号轴上的大链轮(Z4-1)与2号轴上的小链轮(Z2-2)通过链条连接,电机(19)的输出轴上的两端分别装有小链轮(D-1)和小链轮(D-2),2号轴(Z2)上的小链轮(Z2-3)通过链条与电机的小链轮(D-1)连接,小链轮(D-2)与小链轮(Z2-4)连接;3号轴(Z3)的中间部分装有齿轮(Z3-C1),齿轮(Z3-C1)与2号轴上的齿轮(Z2-C1)相啮合,3号轴(Z3)的一端从内向外依次安装小链轮(Z3-1)、小链轮(Z3-2);9号轴(Z9)的轴承座焊接在机架Ⅰ上,大链轮(Z9-1)和小链轮(Z9-2)装在9号轴(Z9)上,大链轮(Z9-1)和3号轴上的小链轮(Z3-1)通过链条相连,9号轴上的小链轮(Z9-2)和B部分播种系统的被动链轮(4)通过链条相连接;3号轴上的小链轮(Z3-2)通过链条与C部分分力机构系统的被动链轮(Z10-1)连接;把手(14)与机架Ⅰ连接固定;
分力机构系统C的结构如下:
被动链轮(Z10-1)装在10号轴(Z10)上,10号轴(Z10)上在安装被动链轮(Z10-1)的这端设有凸台,被动链轮(Z10-1)安装在所述凸台的外侧,凸台内侧安装定向活动杆支架(27),定向活动杆支架(27)的中心部分是一个圆形轮(27-1),一个正六角星形外套(27-2)与圆形轮外切,另一个定向活动杆支架(27)对称的安装在10号轴(Z10)上的另一端,被动链轮(Z10-1)、定向活动杆支架(27)和10号轴(Z10)固定在一起,正六角星形外套(27-2)的顶点上有安装孔(27-3),定向活动杆(12)为偏心杆;
6个定向活动杆(12)分别穿过对称的正六角星形外套(27-2)的顶点上相对应的安装孔(27-3),6个定向活动杆上等距离设有活动座(12-2),开垄钩(13)或者锄片安装在活动座(12-2上);10号轴(Z10)上与被动链轮(Z10-1)相对的另一端、正六角星形外套(27-2)的外侧装有正六角星形定向定位外套(27A),正六角星形定向定位外套(27A)中心为圆型跑道(27A-1),四盘轴承(Z10-Z1)呈十字排列的位置在圆型跑道(27A-1)内运行,其中一个轴承(Z10-Z1)装在10号轴(Z10上),起到了偏心作用;圆型跑道(27A-1)上四盘轴承的两边有防尘盖(11),正六角星形定向定位外套(27A)上的6个顶点安装在定向活动杆(12)的偏心插头(12-1)上,在安装(10)号轴(Z10)的中心位置与之横向轴承方向距离L处上设有定位螺栓(Z10-S2),定位螺栓(Z10-S2)置于U型滑道(26)内,U型滑道(26)通过螺栓固定在升降架(9)上,10号轴(Z10)的两个轴端头各个装有一个轴承(Z10-Z3),每个轴承(Z10-Z3)上均设有圆管型外套(28),圆管型外套(28)与轴承(Z10-Z3)过盈配合,圆管型外套(28)与插头(29)焊接为一体;两个插头A29分别与安装在10号轴Z10的两端与升降架9两端通过螺栓固定在一起;3号轴(Z3)上小链轮(Z3-1)内侧装有一个轴承,所述该轴承外套上也有一个插头B(30),插头B(30)与升降架的支杆(9-1)连接固定,3号轴(Z3)上与小链轮(Z3-1)相对的另一侧轴头上也装有相同结构的轴承及插头C(31),所述该插头C(3)1与升降架9的支杆(9-1)的另一端连接固定;
播种系统B结构及连接关系如下:
B部分播种系统的被动链轮(4)装在11号轴(Z11)的一端通过螺栓固定,楼体管(32)套装在(11)号轴(Z11)的外部,楼体管(32)的管壁上均匀分布有大小,高度都相同的长方形开口,该长方形开口为输籽种口(35);在11号轴(Z11)的一端与楼体管(32)之间装有轴承和弹簧(33),输播芯子(34)插在(11)号轴(Z11)和楼体管(32)中间,输播芯子(34)上有大小间隔排列的输籽种孔,输播芯子(34)的两端用顶头(47)固定在楼体管(32)内,楼体管(32)焊接在楼斗(3)上,楼斗(3)的下方为一个长方形的楼斗下开口(36),楼斗下开口(36)与输籽种口(35)对接,楼斗下开口(36)下方为籽种下料接斗(37),下料接斗(37)与楼体管(32)铰链连接,籽种下料接斗(37)底部的小孔与下输籽管(16)相连接;
动力系统A部分的升降装置手柄拉杆(15)的结构及连接关系如下:
插头C(31)固定焊接在扇形齿轮(38)的轴承套上,扇形齿轮(38)与升降拉杆齿轮(39)啮合,升降拉杆齿轮(39)的齿轮轴与机架Ⅰ固定;杠杆(41)一端与升降拉杆齿轮(39)固定,另一端与手柄拉杆(15)的下端铰链连接,定位扇形齿轮(40)的齿轮轴固定在机架Ⅰ上、并且与手柄拉杆(15)下部铰链连接,控制线(46)上方与定位手柄(42)固定,下方连接一根齿条,齿条与定位扇形齿轮(40)相啮合,定位手柄(42)、控制线(46)都固定在手柄拉杆(15)上;
C部分的升降定位装置包括固定片(43)和滑道(44),固定片(43)固定在机架前端下方,滑道(44)与固定片(43)铰链连接。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多功能农用机,其特征是:所述控制系统包括前进倒退开关(1)、电源开关(2)和手把(14)上的控制开关及电机(19);上述控制系统采用电动自行车的控制系统。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多功能农用机,其特征是:耘地锄片的安装位置为:相间隔的调整(3)根定向活动杆(12)上的活动座(12-2),使得活动座(12-2)的位置调整在定向活动杆(12)上中间一个,两端各一个,使得上下相邻的定向活动杆(12)上的活动座(12-2)交错排列。

说明书

电动多功能农用机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农用机械。
背景技术
当前农业生产,新鲜蔬菜及其他种类的播种,栽培、管理等、都需要开垄沟栽培、播撒种籽、锄地、耘地等。人工作业是普遍现象。有部分机械也是单调,以人工为动力与机器配合才能完成单项作业。
例如:播种机只能播种,功能少,不配备自行运动功能,以人为动力来牵引作业;耘地机靠小四轮牵引,功能单一,只能耘地,在大棚或温室里作业很不方便,要么就是人工用很简单的机械来完成作业。开垄沟和锄地,也是只有人工用简单的开垄钩或锄头等。因此很希望有一个农用机械实现多功能作业,来替代人工劳作,减轻劳动者的劳动强度,增加劳动效率。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可以开垄沟、锄地、耘地、播种的电动多功能农用机。
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
电动多功能农用机,包括机架Ⅰ、动力系统A、播种系统B,分力机构系统C,其中动力系统A包括手把14,控制系统,电机19、手柄拉杆15,动力传输24;播种系统B包括:楼斗3、B部分播种系统的被动链轮4、输籽种管45、毛刷20、接斗25;分力机构系统C包括:升降架9、活动座12-2、C部分分力机构系统的被动链轮Z10-1、定向活动杆12,其特征是:
动力系统A的结构如下:
前6号轴Z6′和后6号轴Z6的两端分别装有轴承座,轴承座固定在机架Ⅰ的下方前后位置上,地轮18通过螺栓固定在6号轴Z6的两端,前、后6号轴的同一侧上各装有一个前地轮被动链轮Z6′-1,后地轮被动链轮Z6-1,5号轴Z5安装在机架Ⅰ后中后部且在高于前后6号轴,5号轴Z5上分别装有大链轮Z5-1、小链轮Z5-2及小链轮Z5-3,4号轴Z4装在机架Ⅰ的中间部分且高度与5号轴Z5等高,4号轴Z4上装有大链轮Z4-1和小链轮Z4-2,前6号轴Z6′上的前地轮被动链轮Z6′-1通过链条与5号轴上的小链轮Z5-2连接,后6号轴Z6的后地轮被动链轮Z6-1通过链条与5号轴上的小链轮Z5-3连接,5号轴上的大链轮Z5-1通过链条与4号轴上的小链轮Z4-2连接;2号轴Z2在机架Ⅰ上4号轴Z4的前面与4号轴Z4等高处,2号轴Z2上依次装有齿轮Z2-C1、小链轮Z2-2、小链轮Z2-3、小链轮Z2-4,4号轴上的大链轮Z4-1与2号轴上的小链轮Z2-2通过链条连接,电机19的输出轴上的两端分别装有小链轮D-1和小链轮D-2,2号轴Z2上的小链轮Z2-3通过链条与电机的小链轮D-1连接,小链轮D-2与小链轮Z2-4连接;3号轴Z3的中间部分装有齿轮Z3-C1,齿轮Z3-C1与2号轴上的齿轮Z2-C1相啮合,3号轴Z3的一端从内向外依次安装小链轮Z3-1、小链轮Z3-2;9号轴Z9的轴承座焊接在机架Ⅰ上,大链轮Z9-1和小链轮Z9-2装在9号轴Z9上,大链轮Z9-1和3号轴上的小链轮Z3-1通过链条相连,9号轴上的小链轮Z9-2和B部分播种系统的被动链轮4通过链条相连接;3号轴上的小链轮Z3-2通过链条与C部分分力机构系统的被动链轮Z10-1连接;把手14与机架Ⅰ连接固定;
分力机构系统C的结构如下:
被动链轮Z10-1装在10号轴Z10上,10号轴Z10上在安装被动链轮Z10-1的这端设有凸台,被动链轮Z10-1安装在所述凸台的外侧,凸台内侧安装定向活动杆支架27,定向活动杆支架27的中心部分是一个圆形轮27-1,一个正六角星形外套27-2与圆形轮外切,另一个定向活动杆支架27对称的安装在10号轴Z10上的另一端,被动链轮Z10-1、定向活动杆支架27和10号轴Z10固定在一起,正六角星形外套27-2的顶点上有安装孔27-3,定向活动杆12为偏心杆;
6个定向活动杆12分别穿过对称的正六角星形外套27-2的顶点上相对应的安装孔27-3,6个定向活动杆12上等距离设有活动座12-2,开垄钩13或者锄片安装在活动座12-2上;10号轴Z10上与被动链轮Z10-1相对的另一端、正六角星形外套27-2的外侧装有正六角星形定向定位外套27A,正六角星形定向定位外套27A中心为圆型跑道27A-1,四盘轴承Z10-Z1呈十字排列的位置在圆型跑道27A-1内运行,其中一个轴承Z10-Z1装在10号轴Z10上,起到了偏心作用;圆型跑道27A-1上四盘轴承的两边装有防尘盖11,正六角星形定向定位外套27A上的6个顶点安装在定向活动杆12的偏心插头12-1上,在安装10号轴Z10的中心位置与之横向轴承方向距离L处上设有定位螺栓Z10-S2,定位螺栓Z10-S2置于U型滑道26内,U型滑道26通过螺栓固定在升降架9上,10号轴Z10的两个轴端头各个装有一个轴承Z10-Z3,每个轴承Z10-Z3上均设有圆管型外套28,圆管型外套28与轴承Z10-Z3过盈配合,圆管型外套28与插头29焊接为一体;两个插头A29分别与安装在10号轴Z10的两端与升降架9两端通过螺栓固定在一起;3号轴Z3上小链轮Z3-1内侧装有一个轴承,所述该轴承外套上也有一个插头B30,插头B30与升降架9的支杆9-1连接固定,3号轴Z3上与小链轮Z3-1相对的另一侧轴头上也装有相同结构的轴承及插头C31,所述该插头C31与升降架9的支杆9-1的另一端连接固定;
播种系统B结构及连接关系如下:
B部分播种系统的被动链轮4装在11号轴Z11的一端通过螺栓固定,楼体管32套装在11号轴Z11的外部,楼体管32的管壁上均匀分布有大小,高度都相同的长方形开口,该长方形开口为输籽种口35;在11号轴Z11的一端与楼体管32之间装有轴承和弹簧33,输播芯子34插在11号轴Z11和楼体管32中间,输播芯子34上有大小间隔排列的输籽种孔,输播芯子34的两端用顶头47固定在楼体管32内,楼体管32焊接在楼斗3上,楼斗3分为结构相同的两套,即1号楼斗和2号楼斗,每个楼斗下方为一个长方形的楼斗下开口36,楼斗下开口36与4个输籽种口35对接,楼斗下开口36的下方有4个籽种下料接斗37,下料接斗37与楼体管32铰链连接,籽种下料接斗37底部的小孔与下输籽管16相连接;1号楼斗的下输籽管与2号楼斗的下输籽管在末端两两相对应合并后与接斗25相接;
动力系统A部分的升降装置手柄拉杆15的结构及连接关系如下:
插头C31固定焊接在扇形齿轮38的轴承套上,扇形齿轮38与升降拉杆齿轮39啮合,升降拉杆齿轮39的齿轮轴与机架Ⅰ固定;杠杆41一端与升降拉杆齿轮39固定,另一端与手柄拉杆15的下端铰链连接,定位扇形齿轮40的齿轮轴固定在机架Ⅰ上、并且与手柄拉杆15下部铰链连接,控制线46上方与定位手柄42固定,下方连接一根齿条,齿条与定位扇形齿轮40相啮合,定位手柄42、控制线46都固定在手柄拉杆15上;
C部分的升降定位装置包括固定片43和滑道44,固定片43固定在机架前端下方,滑道44与固定片43铰链连接。
控制系统包括前进倒退开关1、电源开关2.和手把14上的控制开关及电机19。上述控制系统采用电动自行车的控制系统。
优点是:
机器开成的垄沟质量均比人工要好,齐整又省时,沟中没有余土,栽培秧苗成活率高,开沟速度是每个人工的三倍,相比人工较为优先。
本机能播种不同种类,颗粒从最小到直径8mm之间的种粒,同时输播肥料等优点,播下的种粒之间分撒均匀,相比人工和其它机器优先。是人为动力结合机器播种时间的三倍。
耘地质量和人工相比要深、均、快、质量要比人工好,是每个人工的4-5倍。和小四轮相比要浅、慢。在节能、环保、使用方便等要比小四轮优先。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右视图;
图2是本发明的结构正视图;
图3是本发明的动力系统A结构示意图;
图4为定向活动杆支架27与正六角星形外套装配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的左视图;
图6为图1中C部分的C向视图;
图7为分力机构系统C中定向活动杆12结构示意图;
图8为分力机构系统C中正六角星形定向定位外套27A的装配位置示意图;
图9为分力机构系统C中的升降架与动力系统A连接示意图;
图10为播种系统B的B向视图,即正视图;
图11为图10的右视图;
图12为图10的俯视图;
图13为输播芯子34的结构示意图;
图14为控制分力机构系统C升降定位装置左视示意图;
图15为控制分力机构系统C升降定位装置正视示意图;
图16为分力机构系统C中的定位装置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电动多功能农用机,包括机架Ⅰ、动力系统A、播种系统B,分力机构系统C,其中动力系统A包括手把14,控制系统,电机19、手柄拉杆15,动力传输24;播种系统B包括:楼斗3、B部分播种系统的被动链轮4、输籽种管45、毛刷20、接斗25;分力机构系统C包括:升降架9、活动座12-2、C部分分力机构系统的被动链轮Z10-1、定向活动杆12,其特征是:
动力系统A的结构如下:
前6号轴Z6′和后6号轴Z6的两端分别装有轴承座,轴承座固定在机架Ⅰ的下方前后位置上,地轮18通过螺栓固定在6号轴Z6的两端,前、后6号轴的同一侧上各装有一个前地轮被动链轮Z6′-1,后地轮被动链轮Z6-1,5号轴Z5安装在机架Ⅰ后中后部且在高于前后6号轴,5号轴Z5上分别装有大链轮Z5-1、小链轮Z5-2及小链轮Z5-3,4号轴Z4装在机架Ⅰ的中间部分且高度与5号轴Z5等高,4号轴Z4上装有大链轮Z4-1和小链轮Z4-2,前6号轴Z6′上的前地轮被动链轮Z6′-1通过链条与5号轴上的小链轮Z5-2连接,后6号轴Z6的后地轮被动链轮Z6-1通过链条与5号轴上的小链轮Z5-3连接,5号轴上的大链轮Z5-1通过链条与4号轴上的小链轮Z4-2连接;2号轴Z2在机架Ⅰ上4号轴Z4的前面与4号轴Z4等高处,2号轴Z2上依次装有齿轮Z2-C1、小链轮Z2-2、小链轮Z2-3、小链轮Z2-4,4号轴上的大链轮Z4-1与2号轴上的小链轮Z2-2通过链条连接,电机19的输出轴上的两端分别装有小链轮D-1和小链轮D-2,2号轴Z2上的小链轮Z2-3通过链条与电机的小链轮D-1连接,小链轮D-2与小链轮Z2-4连接;3号轴Z3的中间部分装有齿轮Z3-C1,齿轮Z3-C1与2号轴上的齿轮Z2-C1相啮合,3号轴Z3的一端从内向外依次安装小链轮Z3-1、小链轮Z3-2;9号轴Z9的轴承座焊接在机架Ⅰ上,大链轮Z9-1和小链轮Z9-2装在9号轴Z9上,大链轮Z9-1和3号轴上的小链轮Z3-1通过链条相连,9号轴上的小链轮Z9-2和B部分播种系统的被动链轮4通过链条相连接;3号轴上的小链轮Z3-2通过链条与C部分分力机构系统的被动链轮Z10-1连接;把手14与机架Ⅰ连接固定;
分力机构系统C的结构如下:
被动链轮Z10-1装在10号轴Z10上,10号轴Z10上在安装被动链轮Z10-1的这端设有凸台,被动链轮Z10-1安装在所述凸台的外侧,凸台内侧安装定向活动杆支架27,定向活动杆支架27的中心部分是一个圆形轮27-1,一个正六角星形外套27-2与圆形轮外切,另一个定向活动杆支架27对称的安装在10号轴Z10上的另一端,被动链轮Z10-1、定向活动杆支架27和10号轴Z10固定在一起,正六角星形外套27-2的顶点上有安装孔27-3,定向活动杆12为偏心杆,
6个定向活动杆12分别穿过对称的正六角星形外套27-2的顶点上相对应的安装孔27-3,6个定向活动杆上等距离设有活动座12-2,开垄钩13或者锄片安装在活动座12-2上;10号轴Z10上与被动链轮Z10-1相对的另一端、正六角星形外套27-2的外侧装有正六角星形定向定位外套27A,正六角星形定向定位外套27A中心为圆型跑道27A-1,四盘轴承Z10-Z1呈十字排列的位置在圆型跑道27A-1内运行,其中一个轴承Z10-Z1装在10号轴Z10上,起到了偏心作用;圆型跑道27A-1上四盘轴承的两边有防尘盖11,正六角星形定向定位外套27A上的6个顶点安装在定向活动杆12的偏心插头12-1上,在安装10号轴Z10的中心位置与之横向轴承方向距离L处上设有定位螺栓Z10-S2,定位螺栓Z10-S2置于U型滑道26内,U型滑道26通过螺栓固定在升降架9上,10号轴Z10的两个轴端头各个装有一个轴承Z10-Z3,每个轴承Z10-Z3上均设有圆管型外套28,圆管型外套28与轴承Z10-Z3过盈配合,圆管型外套28与插头29焊接为一体;两个插头A29分别与安装在10号轴Z10的两端与升降架9两端通过螺栓固定在一起;3号轴Z3上小链轮Z3-1内侧装有一个轴承,所述该轴承外套上也有一个插头B30,插头B30与升降架9的支杆9-1连接固定,3号轴Z3上与小链轮Z3-1相对的另一侧轴头上也装有相同结构的轴承及插头C31,所述该插头C31与升降架9的支杆9-1的另一端连接固定;
播种系统B结构及连接关系如下:
B部分播种系统的被动链轮4装在11号轴Z11的一端通过螺栓固定,楼体管32套装在11号轴Z11的外部,楼体管32的管壁上均匀分布有大小,高度都相同的长方形开口,该长方形开口为输籽种口35;在11号轴Z11的一端与楼体管32之间装有轴承和弹簧33,输播芯子34插在11号轴Z11和楼体管32中间,输播芯子34上有大小间隔排列的输籽种孔,输播芯子34的两端用顶头47固定在楼体管32内,楼体管32焊接在楼斗3上,楼斗3分为结构相同的两套,即1号楼斗和2号楼斗,每个楼斗下方为一个长方形的楼斗下开口36,楼斗下开口36与4个输籽种口35对接,楼斗下开口36的下方有4个籽种下料接斗37,下料接斗37与楼体管32铰链连接,籽种下料接斗37底部的小孔与下输籽管16相连接;1号楼斗的下输籽管与2号楼斗的下输籽管在末端两两相对应合并后与接斗25相接;
动力系统A部分的升降装置手柄拉杆15的结构及连接关系如下:
插头C31固定焊接在扇形齿轮38的轴承套上,扇形齿轮38与升降拉杆齿轮39啮合,升降拉杆齿轮39的齿轮轴与机架Ⅰ固定;杠杆41一端与升降拉杆齿轮39固定,另一端与手柄拉杆15的下端铰链连接,定位扇形齿轮40的齿轮轴固定在机架Ⅰ上、并且与手柄拉杆15下部铰链连接,控制线46上方与定位手柄42固定,下方连接一根齿条,齿条与定位扇形齿轮40相啮合,定位手柄42、控制线46都固定在手柄拉杆15上;
C部分的升降定位装置包括固定片43和滑道44,固定片43固定在机架前端下方,滑道44与固定片43铰链连接。
控制系统包括前进倒退开关1、电源开关2.和手把14上的控制开关及电机19。上述控制系统采用电动自行车的控制系统。
优点是:
机器开成的垄沟质量均比人工要好,齐整又省时,沟中没有余土,栽培秧苗成活率高,开沟速度是每个人工的三倍,相比人工较为优先。
本机能播种不同种类,颗粒从最小到直径8mm之间的种粒,同时输播肥料等优点,播下的种粒之间分撒均匀,相比人工和其它机器优先。是人为动力结合机器播种时间的三倍。
耘地质量和人工相比要深、均、快、质量要比人工好,是每个人工的4-5倍。和小四轮相比要浅、慢。在节能、环保、使用方便等要比小四轮优先。
工作过程:
(一)开垄沟:各部件传动过程,如图6所示,(1)电机19动力传输到2号轴Z2、4号轴和5号轴组成的减速系统中,通过2号轴Z2和Z3上相互啮合的一对齿轮传输到小链轮图2中的小链轮Z3-1和小链轮Z3-2,小链轮Z3-1和小链轮Z3-2起到主动链轮的作用,由小链轮Z3-2传输到分力机构系统C中被动链轮11,由被动链轮11带动每个分力点开垄钩13工作;
(2)电机19的动力通过上述的减速系统的2号轴Z2小链轮Z2-2传输到4号轴Z4大链轮Z4-1,由小链轮Z4-2传输到5号轴Z5大链轮Z5-1,再由5号轴Z5小链轮Z5-2传输到6号轴Z6;小链轮Z6′-1带动前地轮运动,5号轴小链轮Z5-3传输到6号轴Z6小链轮Z6-1′带动后地轮运动;
工作程序:安装开垄钩13,将本机置于地中所需工作的正当位置,人与机器相配合,先将手柄拉杆15向前推进,使分力机构系统C整体向下至所需要的位置,锁定定位手柄42,打开电源开关2,,将倒退开关1打开,手把14轻轻旋转至需要速度,机器向后倒退行驶,同时定向旋转分力机构系统C向正前方360度旋转,开垄钩13向正前方延伸并随之旋转,开垄钩4组完成1次工作。人随机器向后退行,并引领机器行驶正当位置,四垄垄沟便开成。
机器开成的垄沟质量均比人工要好,齐整又省时,沟中没有余土,栽培秧苗成活率高,开沟速度是每个人工的三倍,相比人工较为优先。
(二)锄地各部件传动过程和开垄沟传动过程相同。
工作程序,把开垄钩13更换锄地用锄片,锄地的工作过程和开垄沟工作程序相同。
通过本发明锄地,机器先顺着垄间锄杂草,并且同时松土保商,大部分的杂草都被机械除死,剩余小部分苗间周围的杂草人工补充清除即可;在这里机器的优点在快速锄杂草松土保商期间,提高了工作效率。单纯人工除草,按照每天工作10小时计算,每亩每人需3天时间,如不及时地面就干旱结块,对锄地来说很费时费力。使用本发明,能及时的把垄间杂草锄死,松土保商,质量好,速度快,是人工的4倍,机器锄过后,人工可轻松地把苗间杂草锄死或拔掉。
(三)耘地,各部件传动过程和开垄沟,锄地传动过程相同。
工作程序,调整耘地锄片的安装位置:相间隔的调整3根定向活动杆12上的活动座12-2,使得活动座12-2的位置调整在定向活动杆12上中间一个,两端各一个,使得上下相邻的定向活动杆12上活动座12-2交错排列;耘地和锄地、开垄沟工作程序相同。
使用本发明耘地,质量比人工好,具有要深、均、快的优点,是每个人工耘地的4-5倍。
(四)播种、各部件传动过程:
如图6所示,(1)电机19动力通过动力系统A减速传输到图2中的小链轮Z3-1和小链轮Z3-2,由小链轮Z3-1和小链轮Z3-2传输到分力机构系统C中被动链轮11,由被动链轮11带动每个分力点开垄钩13工作;
(2)电机19的动力通过动力系统A上2号轴Z2小链轮Z2-2传输到4号轴Z4大链轮Z4-1,由小链轮Z4-2传输到5号轴Z5大链轮Z5-1,再有5号轴Z5小链轮Z5-2传输到6号轴Z6小链轮Z6′-1;小链轮5号轴小链轮Z5-3传输到小链轮Z6-1;连接B部分播种系统的被动链轮4与9号轴小链轮Z9-2的链条,再连接大链轮Z9-1与3号轴小链轮Z3-1的链条,播种时,主动链轮Z3-1和主动链轮Z3-2分别传输到B部分被动链轮4和C部分被动链轮11同时工作。
工作程序:在活动座12-2上更换播种用开垄钩13,按籽粒大小调整毛刷20,定好输籽种口35的开口,由于本发明设计了2个楼斗,在播种的过程中,一个楼斗播种;另一个楼斗可以播种,也可以施肥,如果同时需要施肥,同样按肥料颗粒大小调整施肥楼斗上毛刷定好输籽种口35的开口。在两个楼斗中分别倒入籽种和肥料;将机器置于地里所需位置,手柄拉杆15向前推进,使分力机构系统C整体向下至所需要的位置,锁定定位手柄42;先将电源开关打开2和前进挡开关打开1,手把14旋转至需要速度,机器向前行驶,和开垄沟、锄地、耘地三项作业不同的是,旋转方向相反;同时定向旋转分力机构系统C向后方向360度旋转,播种用开垄钩13向后方向延伸随之旋转,开垄沟完成一次工作,人随机器向前行驶,并引领机器行驶正当位置,垄沟开成,播种机同时播下籽种和肥料,四垄播种工作完成。
本发明能播种大小不同种类的作物,与人工播种相比,种粒之间分撒均匀,并且能同时输播肥料,播种速度快,是目前普遍使用的人工动力牵引播种机播种效率的三倍,并且本发明输出动力为电动自行车的动力系统,即减轻人工牵引机械的劳力之苦,还补充电力方便。

电动多功能农用机.pdf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电动多功能农用机.pdf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电动多功能农用机.pdf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电动多功能农用机.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电动多功能农用机.pdf(21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电动多功能农用机,包括机架、动力系统A、播种系统B,分力机构系统C,其中动力系统A包括手把(14),控制系统,电机(19)、手柄拉杆(15),动力传输(24);播种系统B包括:楼斗(3)、B部分播种系统的被动链轮(4)、输籽种管(45)、毛刷(20)、接斗(25);分力机构系统C包括:升降架(9)、活动座(12-2)、C部分分力机构系统的被动链轮(Z10-1)、定向活动杆(12),本发明农用机实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类生活必需 > 农业;林业;畜牧业;狩猎;诱捕;捕鱼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