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盘控制装置及光盘装置 本发明涉及对由拾头(pick up)读出已被记录在光盘内的数据,而得到的信号进行解调等处理的光盘控制装置。
近年来,继CD-ROM之后,对DVD-ROM、DVD-RAM等光盘装置的研究开发日益深入。这种光盘装置,大多数都是通过将光盘控制装置和系统控制器组合起来而实现的。光盘控制装置,能对从盘上读出的信号进行解调、纠错、缓冲、传输给主机等这一系列的数据处理;系统控制器,能对拾头、伺服部等光盘装置的构成部件进行控制。
图10示出了现有的带光盘控制装置的光盘装置的结构。图10所示的光盘装置,由让光盘100旋转的主轴电机101、把激光照到光盘100上,而将数据读出的拾头102、决定拾头102的位置的伺服部103、对信号进行处理的光盘控制装置(ODC)710以及控制整个系统的操作的系统控制器720组成。光盘控制装置710,由命令解释部711、解调部712、纠错部713、数据缓冲部714、主接口部715以及状态发生部716组成。
主机730,向光盘装置发出要求将数据从光盘100上读出的命令。系统控制器720,经由主接口部715接收要求读出数据的命令后,立即控制主轴电机101以让光盘100旋转;并控制伺服部103以将拾头102移到目标扇区。然后,系统控制器720向光盘控制装置710发行“读”命令。命令解释部711,命令解调部712读某一指定的扇区。解调部712监视着来自拾头102的数据,开头的那一扇区地数据进入后,它便将该扇区的数据送给纠错部713。纠错部713对从解调部712输出的数据中的错误进行修改。数据缓冲部714暂时存放一下已由纠错部713修改好的数据。
状态发生部716,从纠错部713得到纠错结果,并产生相应的状态结果。图11是所产生的状态结果的一例。状态结果由信息类别、要因及辅助信息这三部分组成。信息类别,表示已发行的命令是“继续执行中”,还是“正常结束了”,还是“异常结束了”;要因,表示已读入的扇区的状态,若有什么问题,则相应的信息便会被添加在其中;辅助信息,包括已读入的扇区的ID,和存储着已被修改好的数据的缓冲区的那一页这样的信息。
状态发生部716,每读入一个扇区的数据,就产生一个状态结果,并将它输给系统控制器720。状态结果的要因“正常”被设定给已正常修改好的扇区。对在读扇区的过程中,未能正常读入的扇区,产生相应的状态,并将它输给系统控制器720。
如上所述,光盘控制装置710以纠错单位为单位产生表示装置内部的状态的状态结果。于是,系统控制器720便能够把握住光盘控制装置710内部的操作情况。这样,系统控制器720便可根据状态结果做出是继续进行读操作,还是中断执行的判断,从而能实现正确的读处理。
在光盘装置中,盘的旋转速度是决定驱动性能的一个主要因素。换句话说,盘的旋转速度越高,数据的读写时间就越短,每一单位时间内的数据处理量就越大。正因为如此,最近人们便对光盘装置提出了一个让它以更高的旋转速度旋转的要求。
然而,若利用现有的状态结果输出方式,盘的旋转速度提高后,输出状态结果的周期便会缩短。这意味着:从得到状态结果以后,到根据该状态结果的内容来判断处理的继续·中断的时间,就不富裕了。因此,也就出现了由于盘的旋转速度的加快,系统控制器的负担过大的问题。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降低状态结果的输出次数,以减轻系统控制器的负担的光盘控制装置。
为解决上述问题,第一方面的发明所叙述的解决方案为:对光盘进行信号处理的光盘控制装置,备有:能产生表示该装置内部的操作状态的状态结果的状态发生部,及对上述状态结果进行抽选的状态抽选部。
若采用第一方面的发明,由状态产生器产生的状态结果会被状态抽选部抽掉一部分。这样,状态结果的输出次数就比状态结果的产生次数低了。因此,接收状态结果并对它进行处理的系统控制器的负担就被减轻了。
在第二方面的发明中,上述第一发面的光盘控制装置里的状态抽选部备有设定状态抽选间隔的抽选间隔设定部。
在第三方面的发明中,上述第二方面的光盘控制装置里的抽选间隔设定部,是根据上述光盘的旋转速度来设定抽选间隔的。
若采用第三方面的发明,会根据光盘的旋转速度来设定抽选间隔,所以即使在光盘的旋转速度提高了的情况下,也仍可避免先接收状态结果,而后进行处理的系统控制器的负担的增大。
在第四方面的发明中,上述第三方面的光盘控制装置里的抽选间隔设定部,是根据来自上述光盘的已被解调的信号的同步周期,来求出上述光盘的旋转速度的。
在第五方面的发明中,上述第二方面的光盘控制装置,还备有根据从该装置外部输入来的命令,将抽选间隔设定在上述抽选间隔设定部内的指定手段。
在第六方面的发明中,上述第二方面的光盘控制装置里的抽选间隔设定部,是根据来自上述光盘的已被解调的信号的误码率,来设定抽选间隔的。
在第七方面的发明中,上述第一方面的光盘控制装置里的状态抽选部中,有存储着表示应将抽选操作中断的状态,即抽选中断状态的抽选类别存储部,且当已由上述状态发生部产生的状态结果和上述抽选类别存储部内已存储的抽选中断状态一致时,立即将抽选中断的。
在第八方面的发明中,上述第一方面的光盘控制装置里的状态抽选部中,有存储着表示即使正处于抽选操作中,也应强制输出的强制抽选状态的抽选类别存储部,并且当由上述状态发生部而产生的状态结果和上述抽选类别存储部内已存储的强制抽选状态一致时,即使正处于抽选操作中,也是要将该状态输出的。
在第九方面的发明中,上述第七方面或者第八方面的光盘控制装置还备有:根据从该装置外部输入来的命令,将表示状态结果的要因和抽选操作间之关系的抽选类别信息设在上述抽选类别存储部内的指定手段。
在第十方面的发明中,上述第九方面的光盘控制装置里的状态抽选部是根据来自上述光盘的已被解调的信号,来更新已被设定在上述抽选类别存储部的抽选类别信息的。
还有,第十一方面的发明为一种备有上述第一方面的光盘控制装置的光盘装置。
附图的简要说明
图1示出了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涉及的备有光盘控制装置的光盘装置的结构。
图2示出了图1所示的光盘控制装置可能接收的命令。
图3是所产生的状态结果的一个例子。
图4是一表示抽选间隔设定部的操作的流程图。
图5是一表示抽选判断部的操作的流程图。
图6是一表示抽选判断部的操作的流程图。
图7示出了一个光盘中扇区的布置情况。
图8是抽选类别存储部的存储内容的一个例子。
图9示出了状态结果的抽选结果。
图10示出了现有的备有光盘控制装置的光盘装置的结构。
图11是现有的状态结果的输出结果的一个例子。
(本发明的实施例)
下面,参考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实施例。
图1示出了本发明的一实施例所涉及的包括光盘控制装置的光盘装置1的结构。在图1所示的光盘装置中,100表示数据已被写入的光盘;101表示使光盘100旋转的主轴电机;102表示读出已被写到光盘100内的数据的拾头;103表示决定拾头102的位置的伺服部。还有,光盘控制装置(ODC:OpticalDisc Controller)200对光盘100进行信号处理;系统控制器300对整个光盘装置进行控制。主机或者视听解码器2,把数据读出命令送给光盘装置1,并从光盘装置1获得数据。
对光盘控制装置200的内部结构加以说明。例如,可用大规模集成电路(LSI)来实现该光盘控制装置200。
解调部201对从光盘100上读出的信号进行解调。纠错部202对已由解调部201解调的数据中所包含的错误数据进行修改。数据缓冲部203暂时存放一下已读入的数据。主接口部204把存储在数据缓冲部203里的数据传送给主机或者视听解码器2。例如,可通过硬件来实现解调部201、纠错部202以及主接口部204;例如,可通过DRAM来实现数据缓冲部203。
状态发生部210,产生为将光盘控制装置200内部的操作状态传达给系统控制器300的码,即状态结果。状态抽选部220,将已由状态发生部210产生的状态结果进行一下抽选,然后再将该抽选结果输给系统控制器300。指定手段一命令解释部230,对来自系统控制器300的命令进行解释,还对解调部201等的启动操作进行控制等。例如,把微型计算机和程序组合起来,便可构成状态发生部210、状态抽选部220以及命令解释部230。
状态抽选部220由抽选间隔设定部221、抽选判断部222和抽选类别存储部223这三部分组成。抽选间隔设定部221设定并存储状态结果的抽选间隔,此处抽选间隔的设定方法如下:从已由解调部201解调的信号的同步周期中获得光盘100的旋转速度,然后设定一对应于该旋转速度的抽选间隔。抽选类别存储部223,存储着表示抽选操作应被中断的“抽选中断状态”的类别以及表示即使正处于抽选操作中,也应被强制输出的“强制抽选状态”的类别等,作抽选类别信息用。抽选判断部222,以已存储在抽选间隔设定部221内的抽选间隔和已存储在抽选类别存储部223的抽选类别信息为依据,做是否对已由状态发生部210产生的状态结果进行抽选的判断。
图2示出了光盘控制装置200内的命令解释部230可能接收的命令。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可使用的命令以下:“读”(读入扇区)、“传输给主机”(将数据传送给主机或者视听解码器)、“抽选指定”(抽选开始·结束)、“抽选状态指定”(设定抽选类别信息)以及“ODC操作模式”。
图3(a)及图3(b)示出了状态发生部210所产生的状态结果的一个例子。图3(a)示出的是:在用来再生图像声音,例如光盘装置为DVD放像机、CD唱盘的情况下的状态结果;(b)示出的是:在用来进行数据的读、写,例如光盘装置为DVD-ROM驱动器、CD-ROM驱动器的情况下的状态结果。如图3所示,信息的类别有:继续执行、错误中断及正常结束;要因有:正常、数据类别变化、扇区不连续、误码率大、无法修改以及缓冲区已满等;辅助信息有:已读入扇区的ID、缓冲页等。
需要说明的是,在用来再生图像声音的情况下,要因‘无法修改’的意思是:‘继续执行’;而在用来进行数据的读、写的情况下,它的意思则为:‘错误中断’。这是因为对图像、声音而言,最好是即使信号内混有一些噪音,也能不间断,继续再生;而对数据而言,数据中一旦有了错误,那么该数据就不能作数据用了。
还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状态结果的输出是以1个扇区为单位进行的;纠错也是以1个扇区为单位进行的。
图4是表示抽选间隔设定部221的操作情况的流程图。图4中,每一个步骤的处理内容如下:
步骤S01:从解调部201获得解调信号的同步周期,进而获得盘的旋转速度(倍速)。
步骤S02:若盘的旋转速度在4倍以下,则进入步骤S03;若不,则进入步骤S04。
步骤S03:将抽选间隔设为‘4’(即每出现4次状态结果,便输出1次状态结果,以下类同),结束操作。
步骤S04:若盘的旋转速度在8倍以下,则进入步骤S05;若不,则进入步骤S06。
步骤S05:将抽选间隔设为‘8’,结束操作。
步骤S06:若盘的旋转速度在16倍以下,则进入步骤S07;若不,则进入步骤S08。
步骤S07:将抽选间隔设为‘16’,结束操作。
步骤S08:将抽选间隔设为‘20’,结束操作。
图5及图6是表示抽选判断部222的操作的流程图。图5中,每一个步骤的处理内容如下:
步骤S11:从抽选类别存储部223获得抽选类别信息。
步骤S12:判断已由状态发生部210产生的状态结果,是否为抽选中断状态。若判定它为抽选中断状态,则进入步骤S13;若不,则进入步骤S14。
步骤S13:将抽选执行标志FLG设为‘0’后,进入步骤S21(图6)。
步骤S14:判断已由状态发生部210产生的状态结果,是否为强制抽选状态。若判定它为强制抽选状态,则进入步骤S15;若不,则进入步骤S21。
步骤S15:将抽选计数器CT的值设为‘0’后,进入步骤S21。
图6中,每一个步骤的处理内容如下:
步骤S21:判断抽选执行标志FLG是否为‘0’。因当它为‘0’时,要中断状态抽选,故进入步骤S22;因当它不为‘0’时,要执行状态抽选,故进入步骤S23。
步骤S22:将已由状态发生部210产生的状态结果,输给系统控制器300,结束操作。
步骤S23:判断抽选计数器CT的值是否为‘0’。因当它为‘0’时,已由状态发生部210产生的状态结果是应该输出的状态,故进入步骤S24;因当它不为‘0’时,已由状态发生部210产生的状态结果,是应被抽掉的状态,故进入步骤S25。
步骤S24:将已由状态发生部210产生的状态结果,输给系统控制器300。
步骤S25:使抽选计数器CT的值增‘1’。
步骤S26:从抽选间隔设定部221获得状态的抽选间隔,并把它和抽选计数器CT的值做一下比较。当二者一致时,进入步骤S27;当二者不一致时,即抽选计数器CT的值尚未达到抽选间隔时,结束操作。
步骤S27:将抽选计数器CT的值设为‘0’。
下面,对按上述构成的本实施例所涉及的光盘控制装置的操作,进行详细说明。此处,假设光盘100内的扇区配置情况如图7所示。又如图7所示,假设在扇区752内,数据类别发生变化;在扇区756内,产生扇区不连续。
主机或者视听解码器2,将意在从光盘100上读出数据的命令,发给光盘装置1。系统控制器300,经由主接口部204来接收要求读出数据的命令。
系统控制器300,向命令解释部230发行“抽选有效”命令。系统控制器300,还向命令解释部230发行“状态条件”命令。之后,将‘抽选中断’设给其要因为“扇区不连续”的状态结果;将‘抽选对象’设给其要因为“无法修改”、“误码率大”的状态结果。系统控制器300,还向命令解释部230发行“ODC操作模式:用于再生图像声音”命令。
其次,系统控制器300控制主轴电机101而让光盘100旋转;控制伺服部103而将拾头102移到目标扇区。
因命令解释部230接收了“抽选有效”命令,于是它便将状态抽选部220内的抽选判断部222上的抽选执行标志FLG设为‘1’。由拾头102读出的信号进入解调部201,并由该解调部201测量一个扇区的周期,且判断其为8倍速。抽选间隔设定部221从解调部201获得光盘100的旋转速度为8倍速的信息后,立即将抽选间隔设为‘8’。
命令解释部230,接收到“状态条件”命令后,立即将抽选类别信息设在抽选类别存储部223中。此处,如图8所示,表示状态结果的要因和抽选操作间之对应关系的抽选类别信息被设在抽选类别存储部223内。即“扇区不连续”被指定为‘抽选中断’;“误码率大”、“无法修改”被指定为‘抽选对象’;“数据类别变化”被指定为‘强制抽选对象’。除此以外的状态结果被指定为‘抽选对象’。
系统控制器300向命令解释部230发行“读:要读入的扇区(750)、缓冲页(10)”命令。
命令解释部230接到“读”命令后,立即指示解调部201开始从扇区:750读数据。解调部201监视着来自拾头102的数据,当扇区:750进来时,立即将该扇区的数据传送给纠错部202。
纠错部202,对从解调部201输出的数据进行错误修改。然后,将修改结果输给状态发生部210。因对扇区:750进行了正常的修改,所以状态发生部210产生状态结果“继续执行/正常/扇区:750”。
抽选判断部222,获得已由状态发生部210所产生的状态结果“继续执行/正常/扇区:750”后,按图5及图6的流程图进行操作。
首先,从抽选类别存储部223获得表示状态结果的要因和抽选操作间之对应关系的抽选类别信息(步骤S11)。此时,因状态“继续执行/正常/扇区:750”不是抽选中断状态(即“扇区不连续”)(步骤S12),故进入步骤S14;又因状态“继续执行/正常/扇区:750”为抽选对象(步骤S14),故进入步骤S21。
在步骤S21,因抽选执行标志FLG为‘1’,故做出执行状态抽选的判断,而进入步骤S23。因抽选计数器CT的值为‘0’,故做出将状态结果输出的判断,而将状态结果“继续执行/正常/扇区:750”输给系统控制器300。在步骤S25,使抽选计数器CT的值增‘1’。在步骤S26,从抽选间隔设定部221获得抽选间隔(此处为‘8’),并把它和抽选计数器CT的值比较一下。因抽选计数器CT的值为‘1’,比抽选间隔小,故结束操作。
接着,扇区:751被读。抽选判断部222,获得已由状态发生部210所产生的状态结果“继续执行/正常/扇区:751”后,按图5及图6的流程图进行操作。 因状态结果“继续执行/正常/扇区:751”被判断为“抽选对象”,且抽选计数器CT的值为‘1’,故该状态结果“继续执行/正常/扇区:751”被抽掉了。
接着,扇区:752被读。纠错部202纠正从解调部201输出的数据中的错误,并将修改结果输给状态发生部210。状态发生部210从数据缓冲部204获知数据类别已变化,而产生状态结果“扇区:752/数据类别变化”。
抽选判断部222,获得已由状态发生部210所产生的状态结果“扇区:752/数据类别变化”后,按图5及图6的流程图进行操作。
首先,从抽选类别存储部223获得表示状态结果的要因和抽选操作间之对应关系的抽选类别信息(步骤S11)。此时,因状态结果“扇区:752/数据类别变化”不是抽选中断状态(即“扇区不连续”)(步骤S12),故进入步骤S14;又因状态“扇区:752/数据类别变化”为强制抽选状态,故做出它不是被抽掉对象的判断,而在步骤S15,将抽选计数器CT的值设为‘0’。
在步骤S21,因抽选执行标志FLG为‘1’,所以被判断为要执行状态抽选,而进入步骤S23。因抽选计数器CT的值为‘0’,所以被判断为要将状态结果输出,而将状态结果“扇区:752/数据类别变化”(步骤S03)输给系统控制器300。在步骤S25,使抽选计数器CT的值增‘1’。在步骤S26,从抽选间隔设定部221获得抽选间隔(此处为‘8’),把它和抽选计数器CT的值做一下比较。因抽选计数器CT的值为‘1’,比抽选间隔小,故结束操作。
系统控制器300接收到已从状态抽选部220输出的状态“扇区:752/数据类别变化”后,做出是继续进行读操作还是中断读操作的判断。假设此处做出了继续进行读操作的判断。
接着,扇区:753被读。抽选判断部222,获得已由状态发生部210所产生的状态结果“继续执行/正常/扇区:753”后,做出它为抽选对象的判断,且因抽选计数器CT的值为‘1’,故将该状态结果“继续执行/正常/扇区:753”抽掉。接着,扇区:754被读。抽选判断部222,获得已由状态发生部210所产生的状态结果“继续执行/正常/扇区:754”后,做出它为抽选对象的判断,且因抽选计数器CT的值为‘2’,故将该状态结果“继续执行/正常/扇区:754”抽掉。
接着,要读扇区:755,因缺该读入扇区,所以解调部201做出‘扇区不连续’的判断,接着读下一个扇区:756。状态发生部210从解调部201获知‘扇区不连续’后,立即产生状态结果“扇区:756/扇区不连续”,以显示扇区:756为‘扇区不连续’。
抽选判断部222,获得已由状态发生部210所产生的状态结果“扇区:756/扇区不连续”后,按图5及图6的流程图进行操作。
首先,从抽选类别存储部223获得表示状态结果的要因和抽选操作间之对应关系的抽选类别信息(步骤S11)。此时,因状态“扇区:756/扇区不连续”与抽选中断状态(即“扇区不连续”)一致,故进入步骤S13;在步骤S13,将抽选执行标志FLG设为‘0’后,进入步骤S21。
在步骤S21,因抽选执行标志FLG为‘0’,所以它做出将状态抽选中断的判断,而将状态“扇区:756/扇区不连续”输给系统控制器300(步骤S02),结束操作。
因此处抽选执行标志FLG被设为‘0’,且被判断为中断状态抽选,故在该状态结果“扇区:756/扇区不连续”之后,就不再抽了,而是将所有的状态结果都传送给系统控制器300。即,对这之后要被读入的扇区:757及扇区:758来说,所产生的状态结果将不再被抽掉,而是被输出。
图9是表示上述抽选结果的图。系统控制器300仅接收图9所示的状态结果。换句话说,扇区:751、扇区:753以及扇区:754的状态被抽掉了。而在扇区:752的状态结果中,其要因为“数据类别变化”,故它被判断成应该输出的状态,即使正处于抽选操作中,它也会被输出。还有,扇区:755缺着,在扇区:756的状态结果中,其要因为“扇区不连续”,故被判断为将中断抽选,扇区:756以后的状态结果全部被输出来。
就这样,通过对光盘控制装置200要传达给系统控制器300的状态结果进行抽选,而将重要信息挑选出来了,故应由系统控制器300判断的状态结果的数据量便减少了。于是,可收到以下效果:即使光盘100的旋转速度很高如今这样的状态结果一味地增加的现象可被防止,系统控制器300的负担可被减轻。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说明的是:以1个扇区为纠错单位产生状态结果的情况,但即使在纠错单位不是1个扇区,例如,纠错单位为16个扇区的情况下,本发明也能够象本实施例这样被实现。
还有,在本实施例中,抽选间隔设定部221,是根据从光盘100读出的信号的同步周期来设定抽选间隔的,但抽选间隔的设定方法并不仅限于此。例如,也可以根据从光盘100读出的信号的误码率来设定抽选间隔。或者是让指定手段一命令解释部230,根据从系统控制器300所输入的命令来设定抽选间隔。
还有,在本实施例中,是由指定手段一命令解释部230接收从系统控制器300输入的命令,而将表示状态结果的要因和抽选操作间之对应关系的抽选类别信息设在抽选类别存储部223的,再在该基础之上,根据来自光盘100的已被解调的信号的同步周期、误码率等,来更新已设在抽选类别存储部223的抽选类别信息也是可以的。
还有,让抽选类别存储部223存储抽选中断状态的类别、强制抽选状态的类别,来代替表示状态结果的要因和抽选操作间之对应关系的抽选类别信息,也是完全可以的。
综上所述,若利用本发明,则状态结果的输出次数会低于状态结果的产生次数,故接收状态结果并做各种处理的系统控制器的负担被减轻了。还有,即使在光盘的旋转速度加快的情况下,仍可避免接收状态结果并做各种处理的系统控制器的负担增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