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型摩托车式车辆的变速踏板安装构造.pdf

上传人:a*** 文档编号:1371566 上传时间:2018-06-11 格式:PDF 页数:16 大小:549.6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00104850.3

申请日:

2000.03.29

公开号:

CN1270120A

公开日:

2000.10.18

当前法律状态:

终止

有效性:

无权

法律详情:

未缴年费专利权终止IPC(主分类):B62K 11/00申请日:20000329授权公告日:20050511终止日期:20120329|||授权|||公开|||实质审查的生效申请日:2000.3.29

IPC分类号:

B62K23/08

主分类号:

B62K23/08

申请人: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发明人:

八木泽勝一; 中込良夫; 长内芳美; 遠城貞

地址:

日本东京都

优先权:

1999.03.30 JP 090190/1999

专利代理机构: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专利商标事务所

代理人:

马江立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一种小型摩托车式车辆的变速踏板安装构造,该小型摩托车式车辆具有低底盘式底板,在该底板部配置内燃机,在内装了内燃机和变速器的发动机箱25b延伸设置撑条92,可自由摆动地枢支于撑条92的变速踏板95配置于底板36上方规定位置,变速器的变速作动部96、97与变速踏板95通过连杆构件98连接。因此,变速踏板的操作以良好的精度传递到变速杆,变速踏板的安装作业容易。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小型摩托车式车辆的变速踏板安装构造,该小型摩托车式车 辆具有低底盘式底板,在该底板部配置内燃机,其特征在于:在内装了 上述内燃机和变速器的发动机箱上延伸设置撑条,可自由摆动地枢支于 上述撑条的变速踏板配置于上述底板上方规定位置,上述变速器的变速 作动部与上述变速踏板通过连杆构件连接。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小型摩托车式车辆的变速踏板安装构造,其 特征在于:上述变速作动部为在凸出到发动机箱外侧的变速轴上嵌装变 速杆的构成,上述变速踏板和上述变速杆通过上述连杆构件连接。
3: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小型摩托车式车辆的变速踏板安装构造,其 特征在于:从上述撑条凸设到车身侧方的支轴贯通底板罩,在该支轴的 端部枢支上述变速踏板,延伸到上述变速踏板下方的延伸部贯通上述底 板的孔,上述延伸部的端部与上述变速杆由上述连杆构件连接。

说明书


小型摩托车式车辆的变速踏板安装构造

    本发明涉及一种小型摩托车式车辆的变速踏板安装构造。

    如日本专利公报实公昭62-9193号所记载的那样,机动二轮车的变速踏板可调整踏板托架地固定于柱管(车架),在该踏板托架上可自由摆动地轴支变速踏板,一体形成于变速踏板的作动杠杆与固定于发动机变速轴的变速杆通过连杆连接。

    支承于车架侧的操作侧的变速踏板和支承于发动机侧的作动侧变速杆为通过连杆连接的构成,所以,当发动机弹性地支承于车身作相对移动时,变速踏板的操作不能以良好的精度传递到变速杆。

    相对于安装在发动机侧的变速杆,变速踏板安装于另一车架侧,所以,必须考虑与变速杆的位置关系来安装变速踏板,组装作业不简单。

    本发明就是鉴于该问题而作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小型摩托车式车辆的变速踏板安装构造,其中,变速踏板地操作能以良好的精度传递到变速杆,变速踏板的安装作业容易。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小型摩托车式车辆的变速踏板安装构造,该小型摩托车式车辆具有低底盘式底板,在该底板部配置内燃机,其中,在内装了上述内燃机和变速器的发动机箱延伸设置撑条,可自由摆动地枢支于上述撑条的变速踏板配置于上述底板上方规定位置,上述变速器的变速作动部与上述变速踏板通过连杆构件连接。

    在一体延伸设置于发动机箱的撑条轴支变速踏板,所以内装于该发动机箱的变速器的变速作动部与变速踏板处于固定的位置关系,从而可与发动机箱相对车身的移位无关地通过连杆构件将变速踏板的操作以良好的精度传递到变速杆,并且变速踏板的安装作业容易。

    第2项发明在第1项发明的小型摩托车式车辆的变速踏板安装构造中,具有这样的特征:上述变速作动部为在凸出到发动机箱外侧变速轴嵌装变速杆的构成,上述变速踏板和上述变速杆通过上述连杆构件连接。

    枢支于撑条的变速踏板的操作由连杆构件传递到变速杆,驱动嵌装了变速杆的变速轴进行变速。

    第3项发明在第2项发明的小型摩托车辆的变速踏板安装构造中,具有这样的特征:从上述撑条凸设到车身侧方的支轴贯通底板罩,在该支轴的端部枢支上述变速踏板,延伸到上述变速踏板下方的延伸部贯通上述底板的孔,该延伸部的端部与上述变速杆由上述连杆构件连接。

    枢支于底板罩内的撑条的变速踏板可配置于底板罩外侧的底板上方所需位置,操作容易。

    图1为本发明一实施形式的小型摩托车式车辆的全体侧视图。

    图2为示出内燃机的悬挂构造的、取下外罩后的要部侧视图。

    图3为沿图2中III-III线切断的断面图。

    图4为沿图2中IV-IV线切断的断面图。

    图5为省略了一部分的局部平面图。

    图6为沿图5中VI-VI线切断的断面图。

    下面根据图1-图6说明本发明的一实施形式。

    图1示出本实施形式的小型摩托车式车辆1的全体侧视图。

    车架2从头管3大体朝下方延伸出1根下伸管4,其下端朝后方弯曲,从该弯曲部朝左右分支的左右对称的一对主构架6、6朝后方延伸出。

    连接左右主构架6、6间的横管5的中央部与延伸到主构架6、6下方的下伸构架4的朝后方弯曲的下端接合,加强下伸构架4与主构架6、6的接合,提高刚性。

    该主构架6、6从下伸构架4分支,大体水平地朝后方延伸出构成底板部6a、6a,然后,朝斜上方立起,构成倾斜部6b、6b,其上部朝水平后方弯曲,构成水平部6c、6c,接续到后副构架7。

    后副构架7在俯视下弯曲成コ字状,后端被连接。

    可自由回转地支承于该车架2的前部头管3的转向轴10的下部连接到前叉11,在前叉11通过前缓冲连杆12支承前轮13,在转向轴10的上部设置转向柄14。

    横管8在规定的高度位置连接在主构架6、6的倾斜部6b、6b间,在该横管8通过后述的4点连杆15吊设左右一对L字形状的托架16、16,通过其水平部的前端支轴50和铅直部中央稍向下的支轴51支承变速箱25c的上部和后部,悬挂内燃机25,该内燃机25搭载于主构架6、6的底板部6a、6a间。

    在通过4点连杆15吊设的L字形状的托架16、16上,由架设于该铅直部间的枢轴17支承后叉18的前端,并可自由摆动地连接其后端。

    在后叉18的后端轴支后轮19,在该后端与主构架6、6的倾斜部6b、6b的上部之间安装后缓冲器20、20。

    在托架16、16的铅直部下端以枢轴安装主支架21。

    支承托架16、16的4点连杆15从上述横管8朝前方凸起设置左右一对支架52a、52a,如图3所示,在两支架52a、52a间一体架设支轴53,在支轴53通过橡胶套筒55同轴地支承外筒57。

    在外筒57的左右通过连接构件59在下方一体吊设外环构件60、60,通过左右外环构件60、60内的橡胶套筒61、61以支承左右端的形式架设支轴50。

    另外,从横管8朝后方凸起设置左右一对支架52b、52b,在两支承架52b、52b之间一体架设支轴54,与前方的支轴53一样,通过套筒56支承外筒58,在外筒58通过连接构件64朝下方一体吊设外环构件65、65,通过左右外环构件65、65内的橡胶套筒66、66以支承左右端的形式架设支轴67。

    在朝该左右水平方向架设的前侧支轴50与后侧支轴67贯通其水平部前后地支承左右一对L字状的托架16、16。

    因此,与车架2成一体的前后支轴53、54和吊设托架16、16的前后支轴50、67通过横管8和支架52a、52b形成4点连杆15。

    进一步弹性地抑制外筒57、58的回转的机构设在横管8与前侧外筒57之间。

    即,在横管8将开口朝向外筒57地倾斜设置矩形箱体70,在内部嵌入橡胶71,另一方面,在箱体70的橡胶71内插入从外筒57朝斜上方凸起设置的凸起72。

    当对托架16沿前后方向施加负荷时,外环构件60、65基于橡胶套筒61、66的弹性变形而朝前后移位,该前侧外环构件60的移位通过连接构件59借助于橡胶套筒55的弹性变形使外筒57以支轴53为中心回转,后侧外环构件65的移位通过连接构件64借助于橡胶套筒56的弹性变形使外筒58以支轴54为中心回转。

    橡胶71进行弹性变形,通过凸起72抑制外筒57以支轴53为中心回转。

    在该托架16、16于支轴50和支轴51支承内燃机25,由枢轴17支承后叉18的前端。

    因此,通过介入设于4点连杆15的橡胶套筒55、56、61、66及橡胶71,可抑制内燃机25的振动传递到车架2侧。

    另外,从横管8朝斜上方凸起设置支承撑条80,另一方面,在主构架6、6的水平部6c、6c的前部横管81a立起设置支承撑条81,由前侧的支承撑条80和后侧的支承撑条81支承头盔收容箱22。

    头盔收容箱22的箱部22a的后壁上端朝后方弯曲,形成大体水平延伸的檐部22b。

    在前侧的支承撑条80的上端水平面接触头盔收容箱22的箱部22a的底壁规定位置,由螺栓82、82螺旋固定左右2点,在后侧的支承撑条81的上端水平面接触头盔收容箱22的檐部22b的下面规定位置,由螺栓83、83螺旋固定左右2点。

    在各支承撑条81、80的上端水平部的下面分别固定螺母82a、83a,从上方螺旋接合螺栓82、83,由该螺栓82、83将头盔收容箱22连接支承于支承撑条80、81。

    因此,如取下4根螺栓82、83,则可简单地使头盔收容箱22从车身脱离。

    该头盔收容箱22的后方由横梁81a和后副构架7支承,头盔收容箱22的檐部22b覆盖燃料箱24的上方。

    支承撑条80支承头盔收容箱22的箱部22a的底壁的前后方向中央部,在该支承部后面的后半部底壁形成大体矩形的开口,由盖构件23可自由开闭地从上方封闭该开口。

    从该开口的周围朝下方延伸出大体为矩形的周壁22c。

    在盖构件23与凸出到其下方的上述横管8后方的支架52b间的空间,由螺栓85b、85b将蓄电池收容箱85固定支承于支架52b地进行设置。

    蓄电池收容箱85大体呈矩形箱状,在头盔收容箱22的朝下方延伸出的周壁22c内存在间隙地插入其上端开口部,使上端开口部相向靠近盖构件23和其右方的底壁部分。

    在该蓄电池收容箱85靠近左侧地收容蓄电池86,由带87紧固。

    在蓄电池收容箱85上靠近左侧地配置的蓄电池86的右侧还具有空间,在该空间配置有控制装置88和点火装置89等。

    因此,如拆下盖构件23,则可进行蓄电池86的维修和更换等作业,很方便。

    另外,由于在蓄电池收容箱85的上部、与朝头盔收容箱22下方延伸的周壁22c之间具有间隙,所以蓄电池86的热可不被封闭地散发出去。

    另外,还从蓄电池收容箱85的后壁和底壁朝下方和后方延伸设置后挡泥板85a。

    内燃机25为具有OHC型气门机构的4冲程内燃机,一体形成曲轴箱25b和变速箱25c,变速器一起内装于其中,从前侧的曲柄箱25b凸出的气缸25a倒伏到大体水平的位置,延伸到上方的进气管26朝后方弯曲,并接续到化油器27,从化油器27延伸到后方的进气管28朝上方弯曲,接续到空气滤清器29。

    空气滤清器29在支承撑条80的前方沿头盔收容箱22的箱部22a的前半部的底壁配置到下方,如图5所示那样,在俯视下沿头盔收容箱22的形状呈半圆形,有效地利用了空间。

    头盔收容箱22中的底壁一部分下凹以避开该空气滤清器29的进气管29a。

    如上述那样,沿头盔收容箱22的箱部22a的底壁朝前后配置空气滤清器29和蓄电池86,所以,车身的前后长度不会因空气滤清器29或蓄电池86而变大。

    如拆下头盔收容箱22,则空气滤清器29露出,由此也可简单地进行维修等作业。

    如取下头盔收容箱22,则可对控制装置88和点火装置89同时进行维修等。

    车身前部由护腿罩31覆盖头管3的前后,护腿罩31朝左右展开,沿下伸构架4朝下方延伸。

    在护腿罩31的下半部中央的凹部,与前叉11成一体地安装沿前后覆盖前轮13上方的前挡泥板32。

    在转向轴10的上部覆盖转向罩33。

    车身中央部,呈隧道状的底板隧道罩34从上方覆盖配置于宽度方向中央部的内燃机25,朝底板隧道罩34的左右展开的搁脚板36、36支承于主构架6、6的底板部6a、6a。

    底板隧道罩34的上壁34a从护腿罩31的下端倾斜地覆盖内燃机25和化油器27的上方,左右侧壁34b、34b覆盖其侧方,呈隧道状,并且左右侧壁34b、34b进一步延伸到后方,直到主构架6、6的倾斜部6b、6b的侧方,左右侧壁34b、34b的后部间在俯视下大体开口成U字状。

    在该左右侧壁34b、34b的前半部大大地形成开口34c、34c,在该开口34c、34c可自由装拆地嵌入网35、35,由网35、35覆盖气缸盖周围。

    该开口34c、34c形成于从内燃机25的气缸盖到化油器27的侧方,外气可通过网35、35排风从而冷却内燃机25,并且,不取下网35、35,就可利用网的孔维修化油器27。

    沿该底板隧道罩34的后部U字状开口从头盔收容箱22的前方覆盖左右侧方的后罩37进一步延伸到后方,在后部燃料箱24的后方覆盖后轮19的上方。

    具有下罩38的车座39由支轴39a将其前端部安装于头盔收容箱22的前端部,可自由开闭地覆盖后罩37的上方开口。

    在驱动链轮41与从动链轮42间架设链43,传递动力,该驱动链轮41嵌装在凸出到内燃机25的变速箱25c后部的输出轴40,该从动链轮42一体地设于后轮19。

    从该变速箱25c朝左方凸出变速轴96,在其前端嵌装变速杆97。

    另一方面,在内燃机25的曲轴箱25b的左侧前端部于上下2个位置由螺栓90、91固定安装撑条92的后端,如图2和图5所示,该安装撑条92沿气缸25a在底板隧道罩34的内侧朝前方延伸设置,在其前端通过螺栓94可自由摆动地支承变速踏板95。

    如图2所示,安装撑条92为在侧视下大体呈三角形的中空板状构件,在安装撑条92的后部沿上下具有三角形的2个角部,该角部由螺栓90、91固定在曲轴箱25b的左侧前端部。

    在从固定于曲轴箱25b的后部92c延伸到前方的前部具有三角形的另一角部,形成从该角部朝上方延伸的延伸部92a。

    在该延伸部92a朝左水平方向凸起设置螺栓94。

    在底板隧道罩34的左侧壁34b,于上述网嵌入的开口34c的下部形成从下端缘切成倒U字状的开口34d,上述螺栓94朝左外方向贯通该开口34d(参照图5和图6)。

    该螺栓94轴支套筒94a,螺旋安装于上述安装撑条92的延伸部92a,变速踏板95嵌装在套筒94a的外端部并可自由摆动地受到支承。

    变速踏板95位于底板隧道罩34的外侧面,从枢支部朝前后延伸踏板臂,分别在前端设置踏板95a、95b,并从枢支部朝下方延伸杠杆部95c,该杠杆部95c在底板36朝下方贯通矩形孔36a以连通到上述倒U字状的开口34d。

    连杆98连接在朝下方贯通该底板36的杠杆部95c的下端与嵌装于上述变速轴96的变速杆97之间,变速踏板95的操作通过连杆98使变速轴96回转,切换变速齿轮的啮合,进行变速。

    连杆98也可使用钢丝绳。

    变速踏板95在靠左底板36的右侧处沿底板隧道罩34设置,变速踏板95的前后踏板95a、95b位于左底板36的上方所需位置。

    在变速踏板95的左侧设有搁脚部,驾驶员易于操作变速踏板95。

    在一体延伸设置于曲轴箱25b的安装撑条92枢支变速踏板95,所以内装于与曲轴箱25b成一体的变速箱25c的变速齿轮的变速动作部即变速杆97与变速踏板95位于固定的位置关系,可不受到内燃机25相对车身的移动的影响地通过连杆98以良好精度将变速踏板95的操作传递到变速杆97。

    另外,当安装变速踏板95时,不要求考虑与变速杆97的位置关系的高安装精度,安装作业容易。

    在本实施形式中,仅变速踏板95配置于底板隧道罩34等的罩外侧,内燃机25及其它安装撑条92等位于罩的内侧,凸设于安装撑条92上且支承变速踏板95的螺栓94贯通底板隧道罩34的倒U字状开口34d,该倒U字状开口34d设计成不干涉变速踏板95的枢支部分、枢支部分近旁的摆动部分及与内燃机25一起移位的移位部分的最小尺寸。

    在本实施形式中,虽通过安装撑条安装变速踏板,但也可直接安装于内燃机。

    在底板隧道罩34的右侧壁34b,于大体对应于左侧壁34b的倒U字状开口34d的部位形成开口34e,配置于内燃机25的气缸盖的火花塞99位于与该开口34e相向的位置,可从该开口34e维修火花塞99。

    通常该开口34e由盖构件100封闭。

小型摩托车式车辆的变速踏板安装构造.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小型摩托车式车辆的变速踏板安装构造.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小型摩托车式车辆的变速踏板安装构造.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小型摩托车式车辆的变速踏板安装构造.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型摩托车式车辆的变速踏板安装构造.pdf(16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一种小型摩托车式车辆的变速踏板安装构造,该小型摩托车式车辆具有低底盘式底板,在该底板部配置内燃机,在内装了内燃机和变速器的发动机箱25b延伸设置撑条92,可自由摆动地枢支于撑条92的变速踏板95配置于底板36上方规定位置,变速器的变速作动部96、97与变速踏板95通过连杆构件98连接。因此,变速踏板的操作以良好的精度传递到变速杆,变速踏板的安装作业容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作业;运输 > 无轨陆用车辆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