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录和再现设备、再现设备、 记录和再现方法及再现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复制设备,例如,可以通过该设备把以音频信号形式记录在盘片型记录媒体上的信息再现和记录在另外的媒体上。
近年来,已经广泛地流行可以向其和从其记录和再现音频数据的盘片媒体(诸如,例如,微型盘(MD,商标))以及可以在其上使用这种盘片媒体的记录和再现设备。
还广泛地流行一种音频系统,该系统包括,例如,MD录放机的组合,所述MD录放机是用于MD和CD(光盘)再现机或其类似的记录和再现设备。
在如MD录放机及CD播放机或其类似的上述这种系统中,在一个称为“程序(program)”的单元中管理音频数据。此处,在本说明中程序表示在盘片上的一个单元中管理和记录的一组数据,例如,就音频数据而论,它相应于一个曲调(tune)(一般称之为“记录道(track)”)或其类似。因此,在下面的说明中,可以适当地将程序称为记录道。
通常如此地构成如上所述的音频系统致使它能有效地复制记录,即,将由CD播放机再现的音频数据记录通过MD录放机复制到MD上。
还可得到一种系统,该系统在这种复制记录中可以有效地高速复制以减少记录时间。
在高速复制时,控制CD播放机的盘片旋转驱动控制系统和再现信号处理系统以致可以以大于正常再现速度的预定多速来播放CD。还有,在MD录放机一边,控制记录信号处理系统以致以相应于CD再现多速的多速而工作,并接收通过CD播放机再现的音频数据和把音频数据记录到MD上。
例如,在CD播放机作为再现设备和MD录放机作为记录设备并彼此组成一体的一种设备中,能方便地控制CD再现机和MD录放机,以致它们可以以预定的多速同时工作,从而完成如上所述的这种高速复制。还有在另一个系统中,其中使再现设备和记录设备成为彼此独立的单元,如果是如此地构成系统,例如,使用控制电缆或其类似使再现设备和记录设备相互连接以致允许相互之间进行通信,则通过控制使再现设备和记录设备彼此同步地工作可以容易地实现高速复制。
在CD的再现设备中,根据在现有技术中众知的CLV(恒定线速度)方法来驱动盘片旋转,并将从CD再现地EFM信号提供给PLL(锁相环)电路。提供PLL电路是为了产生与EFM信号同步的信道时钟信号。当PLL电路在锁定状态时,以规定的CLV速度稳定地驱动CD旋转并正常地处理再现信号。
在如上所述的这种音频系统中,当为了完成高速复制而用大于正常速度的多速来回放CD时,PLL电路进入锁定状态的可能性小于当用正常速度回放CD时。
考虑由实际而产生这种情况,例如,当盘片以高速旋转时,在较短的周期中,盘片关于盘片的径向而旋转,这是由于盘片的偏心造成的,这降低了跟踪伺服控制的跟随性能。此外,通过夹具机构使CD固定地保持在其中心位置处而驱动CD旋转。然而,当以高速驱动CD旋转时,夹具机构的保持力不足以有效地起作用,造成CD的转数下降。结果,从光头一边观察到CD线性速度变化。也将这视为上述现象的原因。
此外,CD系统包含在其中使用称为CIRC代码的误差校正。此处假设,例如,当为CD回放的信号处理系统的系统时钟信号采用正常速度时,以加倍的速度来完成高速再现。在这个例子中,CD系统的误差校正处理受到信号处理系统的运算处理速度的限制,而对于在现有技术中众知的常速再现对C1奇偶性完成加倍校正处理和对C2奇偶性完成四倍校正处理,在加倍速度再现时,对C1奇偶性完成加倍校正处理和对C2奇偶性完成加倍校正处理。
结果,对CD有诸如损坏、异物或其类似的缺陷的同一盘片在高速再现时的误差校正能力要比正常速度再现时降低。这还降低了再现操作的稳定性。
例如,在现有技术中众知的,如果得到根据C2奇偶性的误差校正结果是NG(不好),则一个回放CD的系统完成内插法处理。然而,根据内插法的结果或在其中完成内插法的一个周期的时间间隔的结果,由于通过内插法得到的数据所具有的值与实际音频信号波形的数据值不同,数据可能听起来象插入的噪声。
因此,在包含高速回放CD的高速复制中,由于上述原因致使CD的再现不稳定,还可能产生插入噪声。因此,例如,当再现由高速复制而记录在MD上的声音时,上述这种插入噪声有可能达到不可忽略的程度。如此,在高速复制中,完成多速再现的再现(CD)一方的至少一个再现操作变成不稳定,有可能不能保证通过复制记录的数据的质量(声音质量)。
例如,作为根据用户确定的防范措施,对这可能的防范措施是完成高速复制以及,如果在记录的结果中包含显著的插入噪声,则通过正常速度复制操作来完成记录。然而,即使在所记录的声音中包含噪声,通常对于一般的用户也很难分辨该噪声是插入噪声还是从某些诸如记录一方的故障之类的其它原因产生的噪声。
在高速复制时,可能采取的其它防范措施是采用较高速度作为相应于再现多速的系统时钟信号的设置速度以增加上述的误差校正容量。然而,这产生了另外的问题,由于系统时钟信号的速度增加而增加了不需要的辐射,要求额外的成本来解决辐射噪声的防范措施。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使再现信息中的插入噪声降低的一种记录和再现设备、一种再现设备、一种记录和再现方法以及一种再现方法,并提供一种记录媒体,可以在其上记录高质量的信息。
根据本发明,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提供了一种记录和再现设备,它包括一个再现部分,用于读出记录在盘片型第一记录媒体上的信息;以及一个记录部分,用于将由再现部分读出的信息记录到第二记录媒体上;包括旋转驱动装置,用于以第一旋转速度旋转驱动第一记录媒体;再现头装置,用于读出记录在由旋转驱动装置驱动而旋转的第一记录媒体上的信息;馈送装置,用于向再现头装置馈送以读出记录在第一记录媒体的指定位置上的信息;误差检测装置,用于检测由再现头装置从第一记录媒体读出的信息的误差状态;馈送控制装置,用于控制馈送装置以致当误差检测装置检测到误差时,可以向检测到误差的第一记录媒体的再现位置前面的再现位置对再现头装置馈送;以及旋转驱动控制装置,用于控制旋转驱动装置,以致在馈送控制装置的控制下向前面的再现位置对再现头装置馈送之后,由旋转驱动装置驱动而旋转的第一记录媒体可以以低于第一旋转速度的第二旋转速度旋转。
在记录和再现设备中,如果检测到的再现误差状态是如此的程度,即相应于产生插入噪声时的频率大于预定的产生插入噪声时的频率,而同时由大于第二旋转驱动速度(一般是在再现部分中的正常速度)的第一旋转驱动速度驱动盘片型第一记录媒体旋转,则再现头装置访问再现头装置检测到误差的再现位置之前的再现位置,然后以诸如低于第一旋转驱动速度的正常速度之类的第二旋转驱动速度来旋转第一记录媒体,以从所访问的在前位置开始来启动第一记录媒体的再现。此后,例如当要再现下一个程序(记录道)时,再次设置第一旋转驱动速度。
在记录和再现设备中,作为稳定复制操作,完成高速复制操作(它包含按第一旋转驱动速度的再现)。但是在根据再现操作是不稳定的误差检测结果而确定的一种情况中,执行低速复制操作(它包含按第二旋转驱动速度的再现)。由于按第二旋转驱动速度的再现使再现操作稳定,由复制得到的信息仅包含很小的误差。例如,当对音频数据应用记录和再现设备时,插入噪声同样多地降低,结果,可以得到用优良声音质量记录的声音源。
此外,在记录和再现设备中,例如,为了降低产生误差的可能性,即使是故意地连续高速复制(即在再现一方高速旋转驱动),由于没有必要增加再现一方的系统时钟信号的速率以强制误差校正的能力而降低了处理的负担并排除了成本的增加。
最好,如此地构成记录和再现设备以致在程序的一个单元中管理记录在第一记录媒体上的信息,并且前面的再现位置是程序的再现开始位置,它是根据误差检测装置的误差检测而进行再现的。因此,在记录和再现设备中,当再现一方要访问在发生误差的再现位置之前的再现位置时,记录头装置回到在误差发生时已经再现的当前程序(记录道)的开始位置。换言之,完成返回访问。
结果,作为复制操作的一部分,从因为发生误差而复制失败的程序的起始自动地完成再现的重试(按第二旋转驱动速度)。结果,可以基本上正确地把适当再现的程序记录到记录一方的第二记录媒体上。
最好,将信息记录在第二记录媒体上的程序的一个单元中,并且相应于前面的再现位置的第二记录媒体的位置是程序的记录开始位置,它是根据误差检测装置的误差检测而进行记录的。因此,当在再现一方完成这种如上所述的返回访问时,在记录一方完成相似的返回访问,其中,将对第二记录媒体的访问位置返回到已经发生误差的记录位置之前的记录位置。结果,在记录一方至少要在以后的复制记录中重写数据才能擦除因误差而不能达到其声音质量的所记录数据。此外,当访问位置返回到相应于在再现一方已经发生误差的再现位置之前的再现位置处的记录位置时,可以将在发生误差前后内容连续的数据记录到第二记录媒体。
此外,在记录部分一方返回访问时,由于将访问位置返回到当前程序(记录道)的记录开始位置,在误差发生时已经进行对所述当前程序的记录,通过重写擦除由于发生误差而复制失效的所述程序的数据,随后按第一旋转驱动速度记录经再现的程序的信息。
结果,在复制操作期间由于发生误差而复制已经失效的程序的数据不保留在第二记录媒体上。因此,例如,用户以后没有必要擦除复制已经失效的记录道。此外,在记录一方的第二记录媒体的记录保留时间并不由于复制失效要保留程序的数据而减少,可以使大多数第二记录媒体的可记录时间完成复制。
从下面的说明和所附的权利要求连同附图,本发明的上述的和其它的目的、特征和优点将变得明了,在附图中相同的标号表示相同的部件或元件。
图1是说明在CD的回放中的内插法处理的示意图;
图2是应用本发明的记录和再现设备的方框图;
图3A是说明在小型光盘系统的簇(cluster)格式中的多个扇区形成的簇的示意图;
图3B是说明在小型光盘系统的簇格式中的扇区的安排的示意图;
图4是小型光盘系统的U-TOC扇区0的示意图;
图5是说明由小型光盘系统的U-TOC扇区0提供的链接形式的示意图;
图6是说明图2的记录和再现设备在高速复制时的操作例子的示意图;以及
图7是说明图2的记录和再现设备在高速复制时的处理操作的流程图。
在下面,参考附图详细地说明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使根据下述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复制设备形成为以CD/MD组合设备形式的记录和再现设备,它能够完成CD的回放并记录和回放MD,此外还能完成复制记录,其中将从CD再现的音频数据记录到MD上。
以下述次序来进行说明。
1.插入噪声
2.复制设备的构成
3.MD跟踪格式
4.U-TOC
5.在实施例中的高速复制操作
5-1.轮廓
5-2.处理操作
1.插入噪声
如此地构成本实施例的记录和再现设备,致使在高速复制时,尽可能地抑制在从CD再现的声音中的插入噪声的产生,以致可以得到声音质量尽可能高的记录结果。因此,首先参考图1说明插入噪声。
在图1中示出再现数据的信号波形。相应于时间的消逝,在信号波形上指示用于误差校正处理的取样点A到Q。取样点A到Q相应于在采用CIRC的系统之中的按照C2奇偶性的误差校正处理。
例如,在CD系统中,在按照C2奇偶性的误差校正处理作为误差校正时,得到指示误差校正(检测)结果的C2PO(C2指针)。如果按照C2奇偶性的误差校正是OK(好的),则输出具有L(低)电平的C2PO,但是如果误差校正是NG(不好),则输出H(高)电平的C2PO。换言之,C2PO是当误差校正结果是NG时输出的一个信号。
在图1中,相应于每个取样点A到Q指示标志○或另一个标志×。标志○相应于C2PO的低电平(C2校正好的),而标志×相应于C2PO的高电平(C2校正不好)。
从图1的信号波形图可以看到,在每个取样点B、F、G、H和M,C2PO展现高电平并且按照C2奇偶位的误差校正是不好的。
在CD系统中,在得到C2PO为高电平的任何取样点出现突发误差,而且如果该信号是声音,将它解码和输出,则出现极高的噪声。因此,为了防止当对信号解码和输出时的噪声,进行内插法处理。
作为这种内插法处理,可以选择性地采用两种内插法之一,这两种内插法包括平均值内插法和预保持内插法。
在图1中,在每个取样点B、H和M上进行平均值内插法。根据平均值内插法,采用在时间上在取样点的前面和后面的取样点来计算平均值,并确定为内插值。特别,对于取样点B、H、和M,通过计算设置的内插值分别表示为
B=1/2(A+C)
H=1/2(E+I)
M=1/2(L+N)
同时,对取样点F和G进行预保持内插法。特别,对取样点F和G的内插值表示为
E=F=G
结果,作为对取样点F和G的内插值,设置等于取样点E的值的一个值。
当如此地进行信号波形的内插法时,产生的再现信号具有近似于原始再现信号波形的波形。然而,由于再现信号波形对于原始再现信号的实际波形不具有保真度,当将它作为声音输出时,相应于内插取样点的声音部分在用户听来好象是噪声。这就是内插噪声。例如,当每单位时间C2PO展现高电平的取样数增加时,内插噪声变得更为明显。
2.复制设备的构成
现在,说明MD/CD组合设备,该设备是应用本发明的一个复制设备。
参考图2,将磁光盘(MD)90装入MD部分,该部分向和从MD进行记录和再现操作。
MD 90作为媒体,可以在其上记录音频数据,并在记录/再现时由主轴马达2驱动它旋转。
在记录/再现时,光头3向作为磁光盘的MD 90上辐射激光束以致它作为记录/再现的头而操作。特别,在记录时,光头3输出高电平的激光束对记录道加热到居里温度。然而,在再现时,光头3输出比较低电平的激光束,通过磁克耳效应检测来自从MD 90反射的光的数据。
为这个目的,光头3包括一个光学系统,该光学系统依次包括一个激光二极管、一个极化光束分光器、一个物镜3a等等,以及检测反射光的检测器。由双轴机构4支撑物镜3a使其在向着或离开MD 90的方向上沿径向位移。此外,通过拖动(sled)机构5安装整个光头3使之在MD 90的径向移动。
将磁头6a放置在跨越MD 90与光头3相对的位置上。磁头6a工作时将由提供在其上的数据调制的磁场施加在MD 90上。
拖动机构5支撑光头3和磁头6a使之在MD 90的径向移动。
将在再现操作时光头3从MD 90检测到的信息提供给RF(射频)放大器7。RF放大器7对提供给它的信息完成运算处理,以从信息取得再现RF信号、跟踪误差信号、聚焦误差信号、凹槽信息和其它必需的信息。凹槽信息是作为凹槽(它们是MD 90的记录道)的摆动形状记录的绝对位置信息。将所取得的再现RF信号提供给编码器/解码器部分8。
同时,将跟踪误差信号和聚焦误差信号提供给伺服电路9,并将凹槽信息提供给地址解码器10并经过解调。将作为数据记录的并通过编码器/解码器部分8解码的,从凹槽信息和地址信息解码的地址信息、子代码信息等等提供给由微计算机形成的MD控制器11,以致可以把它们用于各种控制。
要注意,MD控制器11的作用是执行MD部分的各种操作控制的组成部分。
伺服电路9根据从RF放大器7提供给它的跟踪误差信号和聚焦误差信号产生各种伺服驱动信号,来自MD控制器11的跟踪转移指令、访问指令、主轴马达2的旋转速度检测信息等等控制双轴机构4和拖动机构5以实现聚焦和跟踪控制并控制主轴马达2以恒定线速度(CLV)旋转。
在编码器/解码器部分8中使再现RF信号经受诸如EFM解调和CIRC(交叉交错里德—索罗门码(Cross Interleave Reed-Solomon Coding))之类的解码处理。通过存储器控制器12将从编码器/解码器部分8产生的信号一次写入缓冲存储器13。要注意,完成光头3从MD 90读出数据和完成在系统中从光头3到缓冲存储器13传递再现数据的速率是1.41Mbit/sec并且是周期性的。
按一个以0.3Mbit/sec的速率来完成再现数据传递的时序来读出写在缓冲存储器13中的数据,并将其提供给音频编码器/解码器部分14。使提供给音频编码器/解码器部分14的数据经受诸如相应于音频压缩处理的解码处理之类的再现信号处理,以致将它们转换成以44.1KHz取样和以16bit量化的数字音频数据。D/A转换器15将数字音频数据转换成模拟信号,然后将它提供给开关电路50的终端TMD。
在MD 90的再现操作时,控制整个设备的工作的系统控制器21控制开关电路50,以致使它可以连接到终端TMD。因此,通过开关电路50向声音音量调节部分51和功率放大器52提供从音频编码器/解码器部分14输出并由D/A转换器15转换成模拟信号的再现音频信号,并作为再现声音从扬声器53输出。
要注意,用一个通过存储器控制器12由写指针和读指针的控制而指定的地址完成对缓冲存储器13写入/读出数据,如上所述,由于使缓冲存储器13写入和读出的位速率(bit rate)彼此不同,一般将一些量的数据存储在缓冲存储器13中。
因为如此地通过缓冲存储器13输出再现音频信号,即使光头3的跟踪例如因干扰而出故障,也不会中断再现音频输出,例如,如果当一些存储数据保留在缓冲存储器13中时光头3访问正确的跟踪位置来重新开始读出数据,则可以连续地操作而对再现输出没有影响。换言之,可以明显地增加耐振动的功能。
本记录和再现设备进一步包括数字接口54,以及在再现时还向数字接口54提供由编码器/解码器部分14解码的再现数据。数字接口54用在再现时同时取得的再现数据和子代码信息等把接收到的再现数据编码成预定数字接口格式的数据流。可以从数字输出端56输出数据流。例如,数字接口54输出经编码的数据作为光数字信号。换言之,当数据保持数字数据时,数字接口54可以把再现数据输出到外部设备。
当完成对MD 90的记录操作时,A/D转换器18将提供到模拟输入端17的记录信号(模拟音频信号)转换成以44.1KHz取样和以16位(bit)量化的数字数据。将数字数据提供给编码器/解码器部分14,通过编码器/解码器部分14对数字数据完成音频压缩编码处理,将数据压缩到约1/5的量。
也有可能把通过数字接口54取得的数据记录到MD 90上。特别,数字接口54对从外部设备提供到数字输入端55的数字接口格式信号解码,以致从该信号取得音频数据、子代码和等等。将诸如子代码之类的控制信息提供给系统控制器21,以及音频数据作为记录数据,即,将以44.1KHz取样和以16位(bit)量化的数字数据提供给编码器/解码器部分14,通过编码器/解码器部分14对数字数据完成音频压缩编码处理,将数据压缩到约1/5的量。
此外,也有可能通过CD部分(将在下面说明)把从CD 91再现的音频数据记录到MD 90上。这就是所谓的复制记录。在这一情况下,将从CD 91再现的并从EFM/CIRC解码器37输出的CD再现数据提供给编码器/解码器部分14,通过编码器/解码器部分14对数字音频数据完成音频压缩编码处理,将数据压缩到约1/5的量。
数字输入PLL电路58接收通过数字接口54输入的数字音频数据或从CD部分输出的CD再现数据cdg(在下面说明),并产生与插入在输入音频数据中的同步信号或同步图形相同步的时钟信号CLK·M。时钟信号CLK·M具有等于,例如,fs=44.1KHz的倍数的预定频率。
将时钟信号CLK·M分频或倍频到一个所要求频率的信号,并至少作为一个时钟信号,用于在编码器/解码器部分14中的信号处理和用于在将以数字数据格式输入MD部分的数据记录到MD 90上时传递输入到和输出自编码器/解码器部分14的数据。
一旦通过存储器控制器12将由编码器/解码器部分14压缩的记录数据写入到缓冲存储器13,然后以预定的时序读出并发送到编码器/解码器8。然后,通过编码器/解码器8使经压缩的记录数据经受诸如CIRC编码和EFM解调之类的编码处理,然后提供给磁头驱动电路6。
根据经如此编码的记录数据,磁头驱动电路6把磁头驱动信号提供给磁头6a。简言之,磁头驱动电路6控制磁头6a以执行对MD 90施加N或S极磁场。在这种情况下,MD控制器11将控制信号提供给光头3,以致它可以输出记录电平的激光束。
为了在MD控制器11的控制下完成向/自MD 90的记录/再现操作,必须读出记录在MD 90上的管理信息,即,P-TOC(预控制者TOC)和U-TOC(用户TOC)。根据管理信息,MD控制器11鉴别在MD 90上待记录的一个区的地址或待再现的一个区的地址。将管理信息存储到缓冲存储器13。如上所述,为了保存管理信息,在缓冲存储器13上为这种记录数据/再现数据分隔地设置一个缓冲区,并如上所述地设置一个用于存储这种管理信息的区。
MD控制器11通过MD 90(在其上记录了管理信息,以待当将MD 90装载到MD部分中时执行)的最里面的圆周一边进行再现操作而读出管理信息。将管理信息存储到缓冲存储器13,以致可以在以后向/从MD 90记录/再现操作时参考。
根据数据的记录或擦除来编辑和重写U-TOC,每次完成记录/擦除操作时,MD控制器11对存储在缓冲存储器13中的U-TOC信息完成这种如上所述的编辑处理,并根据重写操作以预定的时序将MD 90的U-TOC区重写到缓冲存储器13中。
记录和再现设备进一步包括一个作为CD的再现系统的CD部分。
CD 91是仅用于再现的光盘,将它装入到完成CD再现操作的CD部分。
在再现操作时由主轴马达31驱动CD 91以恒定线速度(CLV)旋转。光头32读出以凹坑形式记录在CD 91上的数据并提供给RF放大器35。在光头32中,双轴机构33支撑物镜32a使之在跟踪和聚焦方向上位移。
此外,拖动机构34支撑光头32使之在CD 91的径向上移动。
RF放大器35产生再现RF信号以及聚焦误差信号和跟踪误差信号。将误差信号提供给伺服电路36。
伺服电路36产生包括来自聚焦误差信号和跟踪误差信号以及双轴机构33、拖动机构34和主轴马达31的控制操作的聚焦驱动信号、跟踪驱动信号、拖动驱动信号和主轴驱动信号等各种驱动信号。
将再现RF信号提供给解码器37。解码器37首先对输入其上的再现RF信号进行二进制数字化以得到EFM信号。然后,解码器37对EFM信号完成EFM调制、CIRC解码等,以致它将从CD 91读出的信息解码成以44.1KHz取样和以16位量化的数字音频数据。
此处,CIRC解码表示使用CIRC的误差检测和误差校正处理,如现有技术中众知,在CIRC解码中,执行用C1和C2代码的误差检测和误差校正处理。如上参考图1所述,当用C2代码的误差校正结果是NG时,得到高电平的C2PO。
在本实施例的记录和再现设备中,在高速复制时,根据C2PO执行所要求的控制处理。为这个目的,本实施例的记录和再现设备包括脉宽鉴别电路40。
例如,如果在用C2代码的误差校正处理的取样点连续地出现NG的结果,则根据这种连续出现的取样点数目使高电平C2PO的脉宽变长。因此,脉宽鉴别电路40接收从解码器37得到的C2PO并检测C2PO的脉宽是否等于或大于事先设置的预定宽度。
当C2PO脉冲的脉冲宽度等于或大于预定宽度时,脉宽鉴别电路40输出高电平的脉宽检测信号DT,但是如果脉宽小于预定宽度,则输出低电平的脉宽检测信号DT。
例如,在相应于参考图1所述的插入噪声明显到不能忽略的程度的一种状态中,根据在该状态中的具有高电平的C2PO的脉宽或连续取样点数目,设置待检测的C2PO的脉宽。
因此,脉宽检测信号DT具有高电平的状态表示再现操作是不稳定(C2PO具有高电平的频率为高)到这种程度,即相对于声音来说,不能忽略插入噪声。
构成解码器37以致它还能取得诸如TOC和子代码数据之类的控制数据。将由解码器37取得的TOC和子代码数据提供给系统控制器21并用于各种控制。
由解码器37的二进制数字化得到的EFM信号也提供给PLL电路39。
PLL电路39输出与输入其中的EFM信号的信道位同步的时钟信号PLCK。在正常速度操作时,时钟信号PLCK具有4.3218MHz的频率。例如,从解码器37开始的信号处理系统应用时钟信号PLCK作为时钟信号。
通过D/A转换器38将从解码器37输出的数字音频数据转换成模拟音频信号并提供给开关电路50的TCD端。在CD的再现操作时,系统控制器21控制开关电路50选择TCD端,以致将从CD 91再现的和由D/A转换器38转换成模拟信号的再现音频信号通过开关电路50提供给声音音量调节部分51和功率放大器52,并从扬声器53作为再现音频信号输出。
此外,在本实施例的再现和记录设备中,可以将CD的再现数据复制记录到MD90上。在这一情况下,如编码器/解码器部分14那样提供从解码器37输出的数字音频数据。
还将从解码器37输出的数字音频数据提供给数字接口54,以致可以把它作为数字数据形式的CD再现数据cdg从数字输出端56输出到外部设备。
为了再现CD 91,系统控制器21必须读出记录在CD 91上的管理信息,即,TOC。系统控制器21根据管理信息鉴别记录在CD 91上的记录道的数目和地址,并完成再现操作控制。为这个目的,系统控制器21在CD 91的最里面的圆周的一边进行再现操作,在所述CD 91上记录了TOC,当装载CD 91时要执行读出TOC,并将TOC存储到,例如,系统控制器21的内部RAM,以致在此后的CD 91的再现操作时可以参考TOC。
系统控制器21是控制整个设备的微计算机,并将各种指令提供给MD控制器11,以致可以通过MD控制器11执行MD部分的控制操作。在MD 90的记录或再现时,系统控制器21接收来自MD控制器11的诸如子代码之类的管理信息。
同时,例如在CD部分中,系统控制器21直接完成操作控制。
要注意,如上所述的这种形式的控制系统只是一个例子,作为例子,可以另外提供完成CD一边的控制的CD控制器,或,可以选择系统控制器21和MD控制器11以组成单个的控制器。
操作部分19包括记录键、再现键、停止键、AMS键、搜索键。用于设置正常速度复制/高速复制的复制键和其它必需的键,致使用户可以操作它们从而可以完成关于MD 90和CD 91的再现/记录操作。
此外,操作部分19允许输入用于记录诸如MD 90上的跟踪名、登记确定操作和登记模式操作等偶然发生数据的字符串。
将来自操作部分19的操作信息提供给系统控制器21,系统控制器21根据操作信息和操作程序控制其它元件以执行所要求的操作。
要注意,虽然未在图2中示出,但是,例如通过红外遥控命令器,操作部分19可以有另外的遥控功能。
在MD 90或CD 91的再现或记录时,显示器部分20完成所要求的显示操作。特别,显示器部分20在再现或记录时显示例如诸如总再现时间或消逝时间等时间信息,并在系统控制器21的控制下显示诸如跟踪数、操作状态或操作模式等其它要求的信息。
在如上所述的如此地构成的本实施例的记录和再现设备中,可以完成从CD到MD的MD再现操作、MD记录操作、CD再现操作和复制操作。
特别在本实施例的再现和记录设备中,还可以执行正常速度复制操作作为从CD到MD的复制操作。然而,还可以在更高的预定多倍速度下执行高速复制操作。要注意,然而,当可以在本实施例的记录和再现设备中随意地设置在高速复制时的多倍速度时,在下面的说明中预先假设设备可以根据加倍速度(加倍速度复制)来执行高速复制。
当再现和记录设备具有如上参考图2所述的这种结构时,可以完成加倍速度复制的操作,例如,在下面的情况中。
首先,CD部分的伺服电路36将速度设置为加倍速度CLV并驱动主轴马达31。在将主轴马达31的速度设置成加倍速度CLV的状态中,记录和再现设备完成来自CD 91的数据的再现。此外,PLL电路39,例如,将相应于加倍速度的锁定目标值设置成2×4.3218=8.6436MHz(时钟频率等于正常速度再现时的频率的两倍)。要注意,由系统控制器21控制对PLL电路39的目标值的这种转换。
当PLL电路39处于以上述加倍速度锁定的状态时,以加倍速度CLV使CD 91稳定地旋转,通过解码器37(和D/A转换器38)以加倍传送速率执行正常的信号处理。
然后,由于解码器37如此地以加倍速度处理数据,将CD再现数据cdg(用88.2KHz(=44.1×2)的取样频率取样和用16位量化)以具有等于正常速度操作速率两倍的传送速率发送到MD部分一边的编码器/解码器部分14。
还将按加倍传送速率的CD再现数据cdg输入到数字输入PLL电路58。数字输入PLL电路58设置目标值以致可以用等于正常速度时的频率两倍的信道时钟频率锁定CD再现数据cdg。例如,根据来自系统控制器21的命令(COMMAND),在MD控制器11的控制下完成目标值的转换。
在数字输入PLL电路58用等于正常速度时的频率两倍的频率锁定CD再现数据cdg的状态中,得到等于正常速率操作频率两倍的频率作为时钟信号CLK·M。然后,例如,编码器/解码器部分14在时钟信号CLK·M的定时下完成信号压缩处理和传送到存储器控制器12(数据写入缓冲存储器13),从而与从CD部分提供的加倍传送速率的CD再现数据cdg同步地执行记录信号处理。
此外,操作定时通过读编码器/解码器部分8直到将存储在缓冲存储器13的数据记录在MD 90上,并例如,合适地应用MD控制器11一边提供的主时钟或时钟信号等(在旋转控制应用在MD上形成的摆动的一个周期时得到的)通过编码器/解码器8得到信号处理。
如可以从上述说明中了解到,在记录时,由于将读出速度设置得高于数据写入缓冲存储器13的写速度,在MD部分中,到MD 90上的记录是间断地进行的。特别,如果在缓冲存储器13中存储了大于某个预定量的数据量,则MD部分进行到MD 90上的数据的写入。然而,如果缓冲存储器13的存储数据量变成小于预定量或变成作为数据写操作的结果的“0”,则MD部分等待到可能写入MD 90的预定的数据量时才存储。在通过MD部分的记录操作中,刚说明的这种操作是重复地执行的。
在加倍速度复制时,在通过CD部分一边以加倍速度进行的再现的相应关系中,不必将MD 90的旋转驱动速度和传输速率和输入/输出数据到/自编码器/解码器部分8的信号处理速率设置到加倍速度。
特别,即使以正常速度驱动MD 90旋转和将数据到/自编码器/解码器部分8的输入/输出速率和通过编码器/解码器部分8的信号处理速度设置成正常速率和速度,通过这种操作使到MD 90上的写复位周期短于正常速度操作时的复位周期或进行连续的记录操作而不是进行间断的记录,也可以合适地执行到MD 90上的数据记录。
然而,例如,与缓冲存储器13的容量情况有关,可以将MD 90的旋转驱动速度和输入/输出数据到/自编码器/解码器部分8的传输速率和在编码器/解码器部分8中的信号处理速度设置成加倍速度。
3.MD记录道格式
这里说明磁光盘(MD)的记录数据记录道的簇格式。
在一个所谓的簇中完成小型盘片系统的记录操作,并在图3A和3B中示出簇的格式。
如图3所示在小型盘片系统中的记录道中接连地形成簇CL,在记录时,一个簇构成一个最小的单元。一个簇相当于2到3个圆周记录道。
参考图3A,一个簇CL包括4个扇区SFC到SFF的子数据区和32个扇区S00到S1F的主数据区。主数据是如上所述的音频信号、由诸如ATRAC处理压缩的音频数据等数据。
如从图3B所看到,一个扇区是一个包括2,352字节数据的单元。
把示于图3A的4个扇区的子数据区用作为子数据区或链接区,把TOC数据、音频数据等记录在32个扇区的主数据区中。链接区的扇区是伪(dummy)扇区,是为了下面的原因而提供的,由于在本实施例的记录和再现设备中采用的CIRC的交错长度长于CD等采用的一个扇区的长度(13.3msec),当完成误差校正处理时,可以承受交错长度和一个扇区长度之间的差异,该区基本上作为保留区。然而,要不然可以使用保留区的扇区记录某些处理或某些控制数据的数据。
要注意,对每一个扇区记录一个地址。
将一个扇区进一步分割成所谓的声音群单元。尤其,将2个扇区分割成11个声音群。
尤其,如图3B所示,包含诸如扇区S00的偶数扇区和诸如扇区S01的奇数扇区的两个连接的扇区包括声音群SG00到SG0A。424字节形成一个声音群并包括相应于时间11.61msec的音频数据量。
在一个声音群SG中分别对L信道和R信道记录数据。例如,声音群SG00包括L信道数据L0和R信道数据R0,而声音群SG01包括L信道数据L1和R信道数据R1。
要注意,对于L信道或R信道,将构成数据区的212字节称为声音帧。
4.U-TOC
在磁光盘(MD)90的整个区域上形成图3A和3B所示的上述簇格式。将磁光盘(MD)90沿径向分成圆周区,把径向最里面的圆周区用作为管理区而程序区形成在紧接管理区处。
要注意,光盘最里面的圆周区包括一个只再现区,只再现数据以相位凹坑的形式记录在只再现区中,而紧接只再现存储器形成磁光盘区并允许磁光记录和再现。管理区因此而包括只再现区和磁光盘区的最里面的圆周部分。
在紧接磁光盘区的管理区处形成程序区。在程序区中,将音频数据记录在如上参考图3A所述的作为主数据区的每个扇区上。
另一方面,在管理区的只再现区中,提供用于整个光盘区的管理的P-TOC(预控制TOC)。在磁光盘区的下一个管理区中,记录用于记录在程序区中的程序(曲调等)管理的表格信息(U-TOC、内容的用户表格)。
此处,说明用于管理信息的U-TOC扇区,所述管理信息是待用于MD 90的记录道(曲调等)的记录/再现操作管理的。
图4示出U-TOC扇区0的格式。
要注意,作为MD 90的U-TOC扇区,可以提供从扇区0到扇区31的扇区。换言之,使用在管理区中的一个簇的扇区(S00到S1F)。可以用扇区1和扇区4作为记录字符信息的区域而使用扇区2作为记录日期/钟点的区域。
U-TOC扇区0是数据区,该扇区原则上供用户记录有关曲调等的管理信息并可以对空闲区记录最新记录的曲调。换言之,在扇区0中,对记录在每个程序区中的开始点(开始地址)和终止点(终止地址),和每个程序的复制保护信息、加强信息等进行管理。
例如,如果用户打算将某个曲调记录到光盘90,则系统控制器21从U-TOC扇区0搜索在光盘90上的空闲区并控制将音频数据记录到空闲区。另一方面,在从MD90再现时,系统控制器21鉴别一个区,在该区中记录从U-TOC扇区0的待再现的曲调,并访问记录待再现的曲调的区以完成再现操作。
如从图4可看到,U-TOC扇区0有一个标头部分,在该部分中,从12字节形成同步图形。在U-TOC扇区0中紧接标头处记录表示扇区地址的3字节的数据(“簇H”、“簇L”和“扇区”);指示光盘制造者的标志代码(“标志代码”)和模块代码(“模块代码”);第一程序号(“第一TNO”);最后程序号(“最后TNO”);扇区使用情况(“使用的扇区”);光盘序号(“光盘序号”)和光盘ID(识别符)。
此外,对通信(correspondence)表格指示数据部分进行记录。通信表格指示数据部分包括:指针P-DFA(故障区指针),表示在光盘上产生的检测位置信息所存储的槽(slot)的顶部位置;另一个指针P-FMPTY(空槽指针),表示槽的使用情况;另一个指针P-FRA(空闲区指针),表示用于可记录区的管理的槽的顶部位置;指针P-TNO1、P-TNO2、…、P-TNO255分别表示相应于各个程序的槽的顶部位置。
管理表格部分跟在通信表格指示数据部分后面,在该表格中提供8字节的255个槽。使用每个槽来管理开始地址、终止地址、记录道模式和链接信息。
上述的磁光盘90不必具有连续记录在其上的数据,而可以具有分开记录在其上的顺序的数据串(在多个部分中)。要注意,术语“部分”表示一个部分,在所述部分中,连续簇物理地记录按时间相继的数据。
因此,在使用光盘90的记录和再现设备(图2的MD部分)中,由于数据是一次性地存储到缓冲存储器13的,而且使得到和从缓冲存储器13的写入速率和读出速率彼此不同,通过使光头3接连地访问分开记录在光盘90上的数据,从而将数据积累到缓冲存储器13中,在缓冲存储器13上可以以顺序的数据串来再现数据。
即使如此地构成如上所述的本实施例的记录和再现设备,由于在再现时到缓冲存储器的写入速率设置得比读出速率高,本发明的记录和再现设备可以不中断地完成连续的音频再现。
用本实施例的记录和再现设备,即使在已经记录在光盘上的第一程序上重写短于第一程序的第二程序,通过指定保留区可以有效地使用光盘的记录容量,在所述保留区上保留所写入的第一程序而不是作为可记录区(指针P-FRA管理的区)擦除。
参考图5,使用用于可记录区的管理的指针P-FRA的例子,说明一种把在光盘上分开出现的不同区链接起来的方法。
如果假设,例如,将值03h(十六进制)记录在指针P-FRA(该指针指示用于可记录区管理的槽的顶部位置)中,则接着访问相应于值“03h”的槽。换言之,读入管理表格的03h槽的数据。
记录在03h槽中的开始地址和终止地址的数据分别表示记录在光盘上的一个部分的开始点和终止点。
记录在03h槽中的链接信息表示在03h槽之后待访问的槽的地址。在图4中,记录18h作为链接信息。
结果,接着访问18h槽,从在18h槽中的开始地址和终止地址抓到另一个部分。然后,根据18h槽的链接信息访问1Fh槽。
如此,相似地接连着跟踪链接信息直到作为链接信息的数据“00h”出现,而可以抓到指针P-FRA管理的所有部分的地址。
如上所述,从通过指针P-FRA指示的槽所确定的开始地址,通过跟踪槽直到零链接信息(=00h)出现,可以在存储器上把在光盘上分开记录的部分链接起来。在这一情况下,可以抓到在光盘90上的可记录区的所有部分。
当以指针P-FRA作为例子说明链接槽的情况时,还相同地使用指针P-DFA、P-EMPTY、P-TNO1、P-TNO2、…、P-TNO255,用于通过链接在光盘上分开出现的不同部分的管理。
5.在实施例中的高速复制操作
5-1.轮廓
接着,说明本实施例的记录和再现设备的高速复制(双速复制)操作。首先,参考图6说明该操作的轮廓。
当通过CD部分的CD 91再现从第一记录道到第四记录道的四个记录道,并以与从CD 91再现相对应的关系,还通过MD部分完成从第一记录道到第四记录道的四个记录道的记录时,图6示出高速复制操作。在下面,根据示于图6中的步骤①到⑨说明高速复制操作。
步骤①:在CD部分一边,以加倍速度开始第一记录道的再现。在这一情况下,按加倍速度CLV驱动CD 91旋转。与CD 91的加倍速度再现一起,MD部分一边同步于加倍速度再现执行信号处理,以开始操作来完成第一记录道的记录。
步骤②:只要根据上述的C2PO得到的脉宽检测信号DT不变成高电平而保持低电平,在CD部分上连续地执行加倍速度再现。根据CD 91的加倍速度再现,在MD部分一边继续适合于加倍速度的记录操作。简言之,在MD部分一边也进行加倍速度再现。
在图6中,适当地对第一和第二记录道完成加倍速度复制,而且还开始对第三记录道的加倍速度复制。
步骤③:当对第三记录道进行加倍速度复制时,系统控制器21检测到脉宽检测信号DT已经改变成高电平。
步骤④:当系统控制器21检测到脉宽检测信号DT已经变成高电平时,在CD部分一边的系统控制器21进行控制以致可以使再现操作临时地停止(再现暂停),并在此后它进行控制以致光头32访问第三记录道的再现开始位置,该记录道是当前的记录道,已经对其进行再现直到现在。
而且,在MD部分,系统控制器21通过MD控制器11控制,由此,记录操作可以临时停止(REC暂停)。此后,系统控制器21进行控制,以致光头3和磁头6a可以访问第三记录道的记录开始位置,这是在此之前已经完成记录的当前记录道。
步骤⑤:在根据上述步骤④通过光头3和磁头6a完成访问CD 91的第三记录道的再现和记录开始位置和MD 90的第三记录道之后,在CD部分一边的系统控制器21再次设置再现暂停,然后设置正常速度。换言之,将CD 91的旋转驱动速度设置到正常速度CLV,该速度低于加倍速度CLV。
相应于此,在MD部分一边的MD控制器11再次设置REC(记录)暂停并然后改变设置以致可以得到相应于正常速度的记录操作。
步骤⑥:在通过系统控制器21和步骤⑤的MD控制器11设置正常速度结束之后,从在CD部分一边的第三记录道的开始位置进行根据正常速度的再现,并且还在MD部分一边,从第三记录道的记录开始位置到一个事先已经完成记录的中间位置完成根据正常速度的记录。换言之,完成按正常速度的正常速度复制。
仅对第三记录道进行根据步骤⑥的正常速度复制。换言之,仅对一个记录道进行根据步骤⑥的正常速度复制,关于这个记录道,已经在上述步骤③中检测到DT=H(高)。
换言之,如在本情况中,通过系统控制器21对第三记录道检测到DT=H,则本实施例的记录和再现设备确定由于某些原因,以加倍速度对CD 91的第三记录道的记录区进行高速再现有困难,并趋向于产生插入噪声。然后,对很有可能产生插入噪声的记录道进行按常速的复制,以获得稳定的再现操作,以抑制产生插入噪声的频率。
步骤⑦:此处,如果假设通过上述步骤⑥完成对第三记录道的正常速度复制,则在CD部分一边的系统控制器21进行控制,以致在下一个第四记录道的开始位置(开始地址)处可以设置再现暂停和加倍速度。
在MD部分一边的MD控制器11也进行控制,以致可以设置记录暂停条件和加倍速度,例如,在紧接第三记录道的记录终止位置(终止地址)的位置处。
步骤⑧:通过上述步骤⑦在CD部分和MD部分上设置加倍速度之后,在CD部分一边,取消了再现暂停状态,并在系统控制器21的控制下从第四记录道的开始位置(开始地址)执行加倍速度再现。还有在MD部分一边,取消了记录暂停条件,并在MD控制器11的控制下,使用作为开始地址的紧跟着第三记录道的记录终止位置(终止地址)的一个地址,根据加倍速度开始第四记录道的记录。
步骤⑨:在图6中,可以对第四记录道继续加倍速度复制。此外,在这一情况下,用第四记录道结束CD 91的再现。根据此,MD部分一边也结束到MD 90的记录。换言之,结束了复制操作。
在如上所述的这种步骤中,对于鉴别到在加倍速度复制期间已经发生误差的一个记录道,通过正常速度复制再次试验复制操作。当易于发生误差和插入噪声可能变成明显时,会打算通过得到按正常速度来完成复制的稳定的再现条件而对插入噪声的产生加以抑制。因此,作为记录到MD的结果(在MD上完成复制记录),可以获得无明显插入噪声的优良声音质量。
在图6所示的步骤中,如果发生误差(检测到DT=H)并执行复制的再试验,则再从开始完成已经发生误差的记录道的复制。
例如,否则如果,在某个记录道的复制期间发生误差的一个时间点上,从记录位置完成复制的重新试验,则对当首先记录道时直到发生误差的时间点的记录结果格外地进行管理,作为已经记录的记录道。虽然这可以通过以后用户的擦除操作进行擦除,但该操作是不方便的。此外,在CD一边的总再现时间几乎等于MD的记录允许时间的这种情况中,CD的再现数据不能全部复制记录到MD上的可能性极大。
与之对比,用本实施例的记录和再现设备,由于对于完成复制记录的一个MD可以进行对已经发生误差的记录道的擦除,以致允许对记录道进行新的重写和再记录,排除了上述的这种缺点。
要注意,参考图6和上述步骤,所完成的高速复制是不完全的,因为某些记录道的复制是通过正常速度复制来完成的。然而,如果考虑打算进行高速复制,而记录结果提供明显的插入噪声和声音质量不佳,则即使,例如,在实际应用时,当试图对十个或数个曲调复制时,强迫使某些曲调以正常速度完成复制,这对高速复制(即在较短的时间中复制)的优点并无多大的妨碍。
尤其是关于CD,由于它是按CLV驱动而旋转的,向CD内圆周一边,CD的旋转速度增加。换言之,倾向于一种情况,向内圆周一边,CD的再现操作变得不稳定。因此,在实际使用中,如果假设进行正常速度复制,则当再现CD的内圆周一边时,再现操作变得不稳定的倾向的可能性高。然而,由于在外圆周一边的再现操作是稳定的,可以继续进行加倍速度复制。
此外,如果当抑制插入噪声的产生时试图进行高速复制,则如现有技术说明中所述的一样,为了增添处理容量,必须根据加倍速度来增加系统时钟的速度。因此,这种处理容量的增添不可避免地产生了成本的增加。本实施例的记录和再现设备还可以排除上述这种成本增加的问题。
5-2.处理操作
在图7的流程图中示出上述参考图6的用于实现记录和再现设备的复制操作的处理操作。系统控制器21和MD控制器11共同执行图7所示的处理。
例如,在参考图7所示的处理中,如果用户通过操作部分19的操作而完成开始加倍速度复制的操作,则系统控制器21和MD控制器11对CD部分的再现操作和MD部分的记录操作进行控制,以致可以在步骤S101中开始加倍速度复制。
然后在步骤S102中,系统控制器21鉴别脉宽检测信号DT是否具有高电平。
如果脉宽检测信号DT是低电平状态,结果在步骤S102中得到负的结果,则象在步骤S113中一样继续进行加倍速度复制。
然后在步骤S114中,系统控制器21鉴别是否应该结束复制(这相应于一种情况,即CD的再现结束或MD的整个记录区的记录完成)。如果在步骤S114中得到负的结果,则处理返回步骤S102。
简言之,只要脉宽检测信号DT继续处于低电平状态,那么直到结束时才完成加倍速度复制。
另一方面,如果脉宽检测信号DT具有高电平,结果在步骤S102中得到肯定的结果,则处理前进到步骤S103。
在步骤S103中,系统控制器21和MD控制器11执行控制,以致可以使CD部分进入再现暂停状态并可使MD部分进入记录暂停状态。
然后在下一个步骤S104中,在CD部分上的系统控制器21导致光头32访问当前记录道的开始位置(开始地址),直到那时对所述记录道已经进行再现。在完成访问之后,系统控制器21执行控制,以致CD部分可以再次进入再现暂停状态。同时,在MD部分上的MD控制器执行控制,以致光头3和磁头6a可以访问当前记录道的开始位置(开始地址),直到那时对所述记录道已经进行记录,然后MD部分可以进入记录暂停状态。
此处,如上所述,为了MD部分实现使光头3和磁头6a访问当前记录道的记录开始位置(开始地址),MD控制器11必须能够认识当前记录道的记录开始位置。
为这个目的,例如如上所述,根据记录的进程,应该不断地更新从MD 90读出的和存储在缓冲存储器13中的U-TOC的内容。特别,在要开始记录某个记录道之前,应该将应完成记录的记录道的开始地址写入管理表格部分的槽中,该管理表格部分是由对于记录道的通信表格指示数据部分的指针指定的。然后在时,应该从U-TOC参考开始地址并访问。
在如上所述的这种方式下,在步骤S104中的处理结束之后,处理前进到步骤S105。
在步骤S105中,CD部分的系统控制器21将再现模式的设置从加倍速度模式改变到正常速度模式。同时,MD部分的MD控制器11同样地将记录模式的设置从加倍速度模式改变到正常速度模式。
通过在上述步骤S105中的处理对再现模式和记录模式设置正常速度之后,处理前进到步骤S106。
在步骤S106中,系统控制器21执行控制处理以清除CD部分的暂停状态,而MD控制器11与CD部分清除再现暂停状态同步地执行控制处理以清除MD部分的记录暂停状态。然后在步骤S107中,CD部分一边执行正常速度再现,而在MD部分一边与CD部分的正常速度再现同步地执行正常速度记录。简言之,执行正常速度复制。
继续执行在步骤S107中的正常速度复制,直到系统控制器21在下一个步骤S108中鉴别到CD部分的当前记录道的再现结束。如果在步骤S108中鉴别到当前记录道的再现结束,则处理前进到步骤S109。
在步骤S109中,系统控制器21用直到那时按正常速度的记录道复制的终止来鉴别是否应该结束复制。如果系统控制器21和MD控制器11鉴别到不应该结束复制,因为还留有待复制记录的记录道(待从CD复制的一个记录道),此外,MD还有一些剩余的记录时间,然后处理前进到步骤S110。
在步骤S110中,系统控制器21和MD控制器11执行控制,以致CD部分可以进入再现暂停状态和MD部分可以进入记录暂停状态。然后在下一个步骤S111中,系统控制器21执行控制,以致CD部分可以进入加倍速度再现模式,而MD控制器11执行控制,以致MD部分可以进入加倍速度记录模式。
然后,在完成步骤S111中的处理之后,在下一个步骤S112中清除CD部分一边的再现暂停状态和MD部分一边的记录暂停状态。结果,在CD部分中,在系统控制器21的控制下以加倍速度开始对一个记录道的再现,所述记录道紧接已经在前面步骤S107中进行再现的记录道。相似地,在MD部分中,在MD控制器11的控制下执行对新记录道进行记录,所述新记录道紧接已经在前面步骤S107中完成记录的记录道。简言之,开始新的对下一个记录道的加倍速度复制。然后,处理返回到步骤S102。
然后,如果在上述步骤S114或S109中系统控制器21鉴别到复制结束,则终止CD部分的再现操作和MD部分的记录操作,从而结束了程序。
顺便说,如在现有技术中所众知,通常CD系统有一个特殊的再现模式,诸如程序再现模式或慢再现模式。在程序再现模式中,通过用户的操作选择性地指定记录道的再现次序来进行再现,。在慢再现模式中,例如,根据内部产生的随机数随机地指定待再现的记录道数,并根据如此指定的记录道数来进行记录道再现。
而在上述参考图6和图7的本实施例的记录和再现设备的高速复制操作例子中,CD部分再现从第一记录道到第四记录道具有连续记录道数的四个记录道,还可以将本实施例的记录和再现设备的高速复制操作应用于,例如,通过CD部分完成上述特殊再现模式的再现。
此外,当说明在本实施例的记录和再现设备中设置加倍速度用于高速复制以及设置正常速度CLV用于访问,例如,如果设备的可靠性能保持的话,可以将高速复制的速度设置到大于加倍速度的多倍速度。此外,在访问时光盘的旋转驱动速度不限于正常速度,可以将该速度降低到一个所要求的旋转速度,在该速度下可以稳定地执行作为本设备的性能的跟踪伺服同步。
此外,在上述本实施例的记录和再现设备中,如果在高速复制时检测到有误差发生,则使访问位置返回到当前记录道(该记录道在发生误差时已经进行再现和记录)的开始位置,这是根据应该避免使记录声音跳空或重叠的先决条件,因为记录和再现设备的目标数据是时间上要求连续性的音频数据。因此,作为本发明的基本原理,访问位置不必须返回到记录道的开始位置,但是可以返回到误差发生之前的那些再现位置和记录位置。
此外,当上述本实施例的记录和再现设备是一个组合设备时,它包括CD播放机和MD录放机,并能够完成复制,例如,实际设备可以再包括一些其它的设备,诸如无线电装置或盒式磁带录音机。
此外,可以完成复制的设备不限于CD播放机和MD录放机的组合,而可以是任何其它的组合,这些组合包括用于任何其它类型光盘的光盘驱动设备。因此,旋转驱动系统并不限于CLV系统,而可以采用符合实际应用的光盘和光盘驱动设备的CAV系统或某些其它系统。此外,记录一边的设备不是必须用于光盘媒体,而例如可以用于硬盘、半导体存储器、磁存储器、光存储器等等。
当使用特定的术语已经对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进行说明时,这种说明只是为了示意的目的,不用说,只要不偏离下述权利要求的精神和范围,可以作出各种更改和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