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灯照明设备的连接结构 本发明涉及一种多灯照明设备的连接结构。
一种设置在汽车门上用于照亮汽车外部的惯用照明设备公开在日本公开出版物JP-62-145846中。如该说明书的图22所示,多个灯泡b在狭长的灯座a中排成一行,这些灯泡b连接在其上。在该多个灯泡b的馈电侧的触点象在接地侧的触点一样彼此连接起来。这样,便形成了由形成在灯座a上的连接器件c连接的两个连接电路,位于蓄电池侧的一配线电路的一相应的连接器d与连接器件c相连。
沿着灯泡b设置的两个长而窄的汇流条e和f用作将馈电侧的触点彼此连接起来和将接地侧的触点彼此连接起来地装置。第一汇流条e设置有多个与灯泡b的馈电侧触点相接触的终端区域g,而第二汇流条f设置有多个与灯泡b的接地侧触点相接触的终端区域h。另外,一对终端区域i设置在两个汇流条e和f上,这些终端区域i包括连接器件c。
在该种多灯照明设备中,要制造具有不同数目灯泡b和不同灯泡定向间距的多种照明设备,以便与取决于车型的门的宽度和所要求的照明强度等相对应。然而,在上述的惯用实例中,单个汇流条e或者f以统一的方式形成,并且其多个终端区域g和h中的每一个各与一个灯泡b相对应。因此,如果灯泡的数目或者其定向间距不同,则必须制造多个汇流条e和f,以适应该数目和间距的变化,结果是使成本增加。
根据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接纳多个排齐的灯泡并具有一电连接器的多灯灯具,该灯具包括一个灯座,多个位于该灯座上的连接件,多个与每个所述的连接件相连并具有各自接触器的导电终端接头,每个所述的终端接头还具有用于与所述连接器的各自导线相连接的联接接触器。最好是,该联接接触器包括一个弹性臂,该弹性臂通过咬合在灯具的一凹槽中也可以用于保持每个终端接头。
本发明的其他特征将结合附图,从下面仅以举例方式示出的任何较佳实施例的描述中变得更加清楚。
图1是第一实施例的分解斜视图;
图2是灯座的局部切去的斜视图;
图3是灯座的局部切去的斜视图,其中,终端接头在其内处于连接状态;
图4是一个局部切去的斜视图,示出了一终端接头连接件和一灯泡终端接头的分离状态;
图5是一个局部切去的斜视图,示出了终端接头连接件和灯泡终端接头的分离状态;
图6是一个局部切去的斜视图,示出了灯泡终端接头与终端接头连接件的连接状态;
图7是一个平面视图,示出了处于分离状态的终端接头连接件和灯泡终端接头;
图8是一个平面视图,示出了灯泡终端接头处于与终端接头连接件的连接状态;
图9是沿着图7的Xa-Xa线的剖视图;
图10是沿着图7的Xb-Xb线的剖视图;
图11是沿着图8的Y-Y线的剖视图;
图12是一个局部切去的斜视图,示出了处于分离状态的连接器件和连接器终端接头;
图13是一个局部切去的斜视图,示出了与连接器件处于连接状态的连接器终端接头;
图14是一个平面图,示出了处于分离状态的连接器件和连接器终端接头;
图15是一个平面图,示出了与连接器件处于连接状态的连接器终端接头;
图16是沿着图14的Za-Za线的剖视图;
图17是沿着图15的Zb-Zb线的剖视图;
图18是第二实施例的斜视图;
图19是第二实施例的剖视图;
图20是第三实施例的剖视图;
图21是第四实施例的剖视图;
图22是现有技术实例的剖视图。
下面借助图1-17对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予以说明。
本实施例的多灯照明装置包括一个灯座10,灯泡42,灯泡终端接头19,连接器终端接头30,和电线41。灯座10具有面对左-右方向的长而窄的盒形形状,并且其整个上面是敞开的。终端接头连接件11沿着长度方向设置在灯座10上,这些终端接头连接件11以规定的间距设置在3个分开的位置上,而一个连接器件12在一个位置处设置在灯座10上。
现在将解释终端接头连接件11。在灯座10的前后内壁表面上各形成有一对左右凸棱13。这些凸棱从一中等-高度位置的上缘开始沿着上-下方向延伸。止动凸起部分14设置在凸棱13的下端。每个止动凸起部分14的上表面是一个倾斜的引导表面,而其下表面是一个水平的止动表面14A。止动表面14A可保持住灯泡终端接头19。一对左右凸起部分15从终端接头连接件11的底面伸出,而一个连接件16形成在凸起部分15的相互面对的内表面的中央。该连接件16从底面延伸到一特定高度,其内侧稍许凸起。凸起部分15的内表面的上部以台阶的形状被切去并形成凹下部分17。因而在终端接头连接件11上形成一个空间。该空间由灯座10的内壁和凸起部分15所包围,并且沿着向上的方向敞开,灯泡42的楔形底座部件43可插入该空间中。另外,一开口18形成在凸起部分15的前后端与灯座10的内壁表面之间的空间中,该开口18为用于容纳电线41的容纳空间36而设。
两个灯泡终端接头19沿着灯座10的内壁表面和凸起部分15的内壁表面从上方插入每个终端接头连接件11中。灯泡终端接头19通过弯曲已经被压成规定形状的导电冲压金属板的方式制成,每个灯泡终端接头19包括一个沿着上下方向延伸的支承板件20和左右一对可弹性弯曲的灯泡连接件21。这些灯泡连接件21在该支承板件20下方的左右边缘处与支承板件20相连接。每个灯泡连接件21的上半部分向内弯曲成钩子形状,并且其上端弯曲得沿着水平方向面朝外。另外,支承板件20的上缘具有一个以直角向外弯曲的引导突出部分23。
支承板件20的下端的一部分被切开,形成一个可弹性弯曲的灯泡-联接接触件22,该接触件22以悬臂的形式向上和向外倾斜伸出。该灯泡-联接接触件22以弹性方式和与灯泡42接通的电线41相接触。另外,该向上和向外倾斜伸出的悬臂形式的灯泡-联接接触件22意味着,当灯泡终端接头19被插入终端接头连接件11中时,相对于插入的方向,其具有从前向后的倾斜敞开形状,因此,该形状具有将灯泡终端接头19保持在终端接头连接件11内的作用。
当灯泡终端接头19从上方插入终端接头连接件11时,支承板件20沿着凸棱13的内表面延伸,灯泡连接件21的下端沿着凸起部分15的内表面延伸,灯泡连接件21的侧边与连接件16相接触并沿着其滑动。另外,引导突出部分23安装在两个凸棱13之间,因此,可防止向左或者向右的任何倾斜。在灯泡终端接头19被插入之后,其下缘将与终端接头连接件11的底面相接触,因此,可限制其进一步的插入。于是,灯泡终端接头19可达到正确的连接状态。随着插入动作的发生,灯泡-联接接触件22将与止动凸起部分14的内侧面相配合,并因此将沿着咬合的方向弹性弯曲。然后,当每个灯泡终端接头19已插入正确的连接位置时,灯泡-联接接触件22将从止动凸起部分14的内侧面释放开,并且弹性地返回到其原来的位置,灯泡-联接接触件22的端部(沿着插入方向的后端)将与止动凸起部分14的下止动表面14A相配合,因此,将限制灯泡终端接头19在拆卸(向上)方向的移动。通过这种方式,灯泡终端接头19便连接在终端接头连接件11上(见图6,8,11)。
位于每个终端接头连接件11中的两个灯泡终端接头19中的一个起一馈电触点的作用,而另外一个起接地触点的作用。当灯泡终端接头19处于连接状态时,灯泡连接件21的沿着水平方向面向外的上端将以这样的方式连接,即,使得楔形底座部件43可以被插入两个灯泡连接件21之间,并且灯泡42的连接部件44将与灯泡连接件21相接触。
下面解释连接器件12。与终端接头连接件11的方式一样,一对左右凸棱13形成在灯座10的内壁表面上,与终端接头连接件11中同样的止动凸起部分14设置在凸棱13之间。一对前后支承件24从底面向上伸出。从上方看时为L形的插入空间25形成于支承件24上,并且,这些插入空间25的上面是敞开的。狭长切口26形成于支承件24中面对着灯座10表面上,这些狭长切口26通至插入空间25。另外,一个通孔27形成在每个插入空间25的底面上,该通孔27通到灯座10的下表面一侧。与该通孔27相关联的安装件28形成在灯座10的下表面上,这些安装件28具有角管形状,并且,它们的下表面是敞开的。这些安装件28与一相应的连接器(未示出)相配合。另外,一个开口29形成于支承件24和凸棱13之间的空间中,该开口为用于容纳电线41的容纳空间36而设(将在后面解释)。
用于连接在相应的连接器上的两个连接器终端接头30从上方插入连接器件12,并且连接在其上。连接器终端接头30通过弯曲已经压成规定形状的导电冲压金属板的方式制成,每个连接器终端接头30包括一个沿着上-下方向延伸的支承板件31,与支承板件31的侧边之一相连接的L形的插入件32,和从插入件32的下边缘向下延伸的薄片33。另外,支承板件31的上边缘具有一个以直角向外弯曲的引导突出部分35。
支承板件31下端的一部分被切开,形成一个可弹性弯曲的灯泡-联接接触件34,该灯泡-联接接触件34以悬臂的形式向上和向外倾斜伸出。该灯泡-联接接触件34象灯泡终端接头的灯泡-联接接触件22一样,以弹性的方式与电线41相接触,并且具有将连接器终端接头30保持在连接器件12中的作用。
当连接器终端接头30从上方插入连接器件12时,支承板件31沿着凸棱13的内表面延伸,薄片33通过孔27,并且插入件32与插入空间25相配合。另外,引导突出部分35安装在两个凸棱13之间,因此,可防止向左或者向右的任何倾斜。在连接器终端接头30插入之后,其下边缘与连接器件12的底面相接触,因此可限制其进一步的插入,并且连接器终端接头30可达到一个正确的连接状态。随着插入的发生,灯泡-联接接触件34与止动凸起部分14的内侧表面相配合,并因此沿着止动方向弹性弯曲。然后,当每个连接器终端接头30已经插入到正确的连接位置时,灯泡-联接接触件34将从止动凸起部分14的内侧表面释放开,并且弹性返回到其原来的位置,灯泡-联接接触件34的端部(沿着插入方向的后端)将与止动凸起部分14的下表面14A相配合,因此可限制连接器终端接头30沿着拆卸的方向移动。这样,两个连接器终端接头30便连接在连接器件12上(见图13,15,和17)。这些连接器终端接头30中的一个具有充当馈电触点的作用,而另外一个具有充当接地触点的作用。另外,两个连接器终端接头30中靠近安装件28的薄片33连接在相应的连接器的终端接头上。
灯泡终端接头19和连接器终端接头30的馈电接触象灯泡终端接头19和连接器终端接头30的接地接触一样,置于彼此连接状态。连接装置包括形成在灯座10中的容纳空间36和容纳在该容纳空间36中的电线41。电线41是裸露的电线,其外圆周未设置塑料皮。电线可以是由多根单股导线形成的,或者是由裸露的截面为圆形的单股导线形成的。
容纳空间36由从灯座10的前内壁表面延伸到其后内壁表面的底壁表面37和以L形伸出的侧壁部分38组成。容纳空间36以面向左-右方向的长而窄的形状沿着灯泡42分布的方向延伸。容纳空间36在相邻的终端接头连接件11的凸棱13之间,以及在相邻的终端接头连接件11的凸棱13和连接器件12的凸棱13之间延伸。底壁表面37从下面容纳着电线41,并且底壁表面37的上表面的高度低于凸棱13的下端面的高度。底壁表面37的突出宽度等于凸棱13的突出宽度。灯座10的内壁表面和与其对应的侧壁部分38之间的空间近似等于电线41的内径。另外,多个倒角突出部分39形成在侧壁部分38的内表面上,它们面向左-右方向并且以适当的距离分开。此外,底壁表面37的正好位于凸棱13之下的部位被打断并且通向灯座10的下表面。这些是用于形成止动凸起部分14的空间37A,并且形成在底壁表面37的尽可能最小的部位上。另外,在侧壁部分38的邻近凸棱13处形成缺口40,这些缺口部分40留出空间,以便让电线41可以容纳在凸棱13之下。
下面解释本实施例的操作情况。
当要进行连接时,在终端接头19和30连接在灯座10上之前,首先要将两根电线41从上方插入容纳空间36。将这些电线41切制,以便符合容纳空间36沿着左-右方向的长度,这些电线41的尺寸应当可以使它们连接在处于电线41末端处的灯泡终端接头19上。电线41要通过弯曲来容纳,以便通过在凸棱13附近的缺口部分40,并借此被容纳在凸棱13之下。另外,电线41沿着一与凸棱13隔开的部位以完全直的状态落下。倒角凸起部分39咬入位于容纳空间内的电线41中,借此限制电线41在轴向和径向上的移动。
接着,将灯泡终端接头19连接在终端接头连接件11上,将连接器终端接头30连接在连接器件12上,并使灯泡-联接接触件22和34与止动凸起部分14相配合,借此,将这些灯泡-联接接触件22和34保持住。然后,如图11和17所示,灯泡-联接接触件22和34与电线41弹性接触,借此,将所有的4个馈电终端接头19和30与电线41中的一根相连接,而将所有的4个接地终端接头19和30与另外一根电线41相连接。
另外,在灯泡-联接接触件22和34与电线41相接触的部位内,空间37A切进容纳空间36的底壁表面37。然而,这些空间37A是所要求的最小部位。另外,倒角凸起部分39也限制容纳空间中的电线41沿着轴向移动。结果,灯泡-联接接触件22和34的弹性推力不会引起电线41有很大的向下倾斜的弯曲,因此,不会引起电线41和灯泡-联接接触件22和34之间接触可靠性的降低。
在该状态下,灯泡42连接在终端接头连接件11上。于是灯泡42达到与灯泡终端接头19的导电状态。当连接在蓄电池(未示出)上的一相应的连接器连接在连接器件12上时,相应的终端接头和连接器终端接头30将达到导电状态。这样,所有的3个灯泡现在便可以被点亮。在上述的实施例中,将灯泡42相互连接在一起的装置,和将灯泡42与连接器件12相连接的装置是与每个灯泡42相接触的灯泡终端接头19和设置在连接器件12内的连接器终端接头30。电线41将这些终端接头19和30联接起来,因而,电线41是附属连接装置。因此,电线41不要求有与灯泡42相接触的终端区域,也不要求在连接器件12中具有终端区域。
因此,如果要制造具有不同数目灯泡42或者不同定向间距的多种多灯照明装置时,则无需制造与灯泡数目或者定向间距对应的单独的灯座。取而代之的是,将灯泡终端接头19和连接器终端接头30相连,并且把在先已经形成具有规定长度的电线41切制成要求的长度,然后予以连接。与在汇流条(相当于电线41)上具有多个以统一方式形成的终端区域(这些相当于灯泡42)和要制造多种汇流条以便与灯泡42的数目和定向间距相对应的情况相比,从零件的简化和成本来说,这是有利的。
另外,灯泡-联接接触件22和34与电线41弹性接触。因此,这些灯泡-联接接触件22和34可保持足够的接触力,因而接触的可靠性得以增加。
另外,用作将电线41与终端接头19和30相联接的元件的灯泡-联接接触件22和34也起保持终端接头19和30的作用。因此,灯座10和终端接头19和30的结构比灯泡-联接接触件和止动凸起部分分开设置的情况简单。
下面借助图18和19解释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实施例2的灯泡连接件具有与实施例1的不同结构。其他零件的结构与实施例1的是相同的,因此,具有与实施例1相同结构的零件被给予相同的标号,并且省略其说明。该第二实施例的灯泡连接件50通过将金属板弯曲成L形的弯角件而形成。一个插入孔51开在灯座10的右侧外端面或者左侧外端面上,并且通至容纳空间53。灯泡连接件50经过该插入孔51插入容纳空间53,并且在那里被连接成它们与灯座10的内壁表面52和凸棱13的下表面相接触的状态。在该状态下,灯泡终端接头19被连接,其灯泡-联接接触件22与灯泡连接件50弹性接触,因此,灯泡42达到一连接状态。
现在借助附图20描述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
实施例3的灯泡连接件55是水平的,并且具有一长、薄、和窄板的形状。容纳空间54的高度近似与灯泡连接件55的平面厚度一样。灯泡连接件55连接成它们与凸棱13的下表面相接触的状态,并且,灯泡-联接接触件22的端部与灯泡连接件55的下表面相接触。
现在借助附图21描述本发明第四实施例。
实施例4的灯泡连接件56以这些灯泡连接件56沿着灯座10的内壁表面58延伸的方式连接在容纳空间59中。灯泡连接件56经过设置在容纳空间59的左边或者右边上的插入孔(未示出)插入容纳空间59中,它们的插入端部一起与设置在与容纳空间59的所述插入孔相对的一侧上的一个接纳凹槽(未示出)相配合。该灯泡连接件56在两端由插入孔和接纳凹槽来支承,因此它们保持在沿着灯座10的内壁表面58延伸的位置上。灯泡终端接头19的灯泡-联接接触件57向上和向外倾斜地放置着,它们的端部向上和向内倾斜地弯曲,这些弯曲部分的外表面与灯泡连接件56弹性接触。
本发明不限于上述的借助附图描述的实施例。例如,下面所描述的可能性也在本发明的技术范围内。此外,本发明可以以各种其他方式实现,而不脱离其范围。
(1)在上述的实施例中,用于止动终端接头的凸起部分也起灯泡-联接接触件的作用,然而,根据本发明,灯泡-联接接触件同样也可以与凸起部分分开来设置。
(2)在上述的实施例中,灯泡-联接接触件以统一的方式形成在终端接头上,然而,根据本发明,灯泡-联接接触件可以分开地形成,然后再连接在终端接头上。
(3)在实施例1中,电线的塑料皮沿着其整个长度去掉,使引线暴露出来。然而,也可以使电线仅沿着终端接头和灯泡-联接接触件的部分暴露出来。
(4)在上述的实施例中,灯泡连接件被容纳在容纳空间中。然而,根据本发明,灯泡连接件也可以连接成它们在灯座外面伸出的状态。
(5)在上述的实施例中,灯泡连接件以并联的方式与灯泡终端接头和连接器终端接头相连接。然而,将灯泡终端接头与连接器终端接头串连也适用于本发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