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改进的冲洗液喷洒装置的快速照相机 本发明涉及一种自显影照相机,其带有一个改进的冲洗液喷洒装置,用于冲洗自显影胶片单元。
一种单页型自显影或快速胶片单元,又称集成型或非剥离型自显影或快速胶片单元(在下面说明书中为简化起见称作快速胶片单元),以及采用这种快速胶片单元的各种自显影或快速照相机和印相机已出现在市场上。单页型快速胶片单元中包含一个用以实施曝光的透明前盖板、一个安置在前盖板后面的后盖板以及一个成形于前盖板与后盖板之间的感光性影象接收层。快速胶片单元中还包含一个安置在快速胶片单元前端的容纳着冲洗液的囊,以及一个安置在快速胶片单元底端的用以收集多余冲洗液的收集器。单页型快速胶片单元可以分为两种基本类型,即反射型和透射型。在反射型快速胶片单元中,一个成形在感光层上的潜影作为正像被传输到影象接收层上,并且在显影之后,正像可以从曝光一侧看到。相反,在透射型快速胶片单元中,在显影之后成形于影象接收层上的正像可以通过透明后盖板看到。除此之外,还可以根据快速胶片单元的周边结构而将单页型快速胶片单元分为另外两种类型,即隔板型快速胶片单元和外架型快速胶片单元。隔板型快速胶片单元在其前盖板与后盖板之间沿着快速胶片单元的两个纵向侧均装有隔板,该隔板的厚度决定了由冲洗辊完成的对冲洗液的厚度地分布,以防止在冲洗过程中冲洗液从快速胶片单元中泄漏。外架型快速胶片单元带有一个粘接架,用以环绕着快速胶片单元的周边粘接前盖板和后盖板,以将二者牢固地连接在一起,进而防止在冲洗过程中冲洗液从快速胶片单元中泄漏。
这种快速胶片单元以胶片盒的形式与快速照相机或印相机一起使用。一个快速胶片单元盒中容纳着多个层叠安置着的快速胶片单元。使用快速胶片单元的快速照相机或印相机中装有一个冲洗液喷洒装置,用以在前盖板与后盖板之间,更具体地讲,在感光层和影象接收层之间喷洒冲洗液。冲洗液喷洒装置中包含一对施压部件,例如一对冲洗滚轮,用于将曝光后的快速胶片单元冲洗并推出到快速照相机或印相机外面。有些快速照相机中带有一个喷洒控制器,其在快速胶片单元被推进时通过摩擦快速胶片单元表面而均匀地喷洒和分布冲洗液。
然而,在带有喷洒控制器的快速照相机中,喷洒控制器的顶部会伸展超出指向一对冲洗滚轮接触线的快速胶片单元的自然路径,以迫使快速胶片单元沿一S形路径推进,以便增加喷洒控制器的效果。这种结构随时都有可能导致快速胶片单元的前端不能进入到冲洗滚轮之间,其结果是,快速胶片单元会被卷曲或折叠。快速胶片单元被冲洗滚轮的进一步推进是通过一个电机的定时旋转实现的。如果快速胶片单元的前端顶在一个冲洗滚轮上,之后再被咬入两个冲洗滚轮之间,那么,一个用于推进快速胶片单元的抓片机构的进给距离与快速胶片单元被抓片机构向前推进的真正距离之间会产生一个误差,从而导致即使冲洗滚轮已经完全停止,快速胶片单元也不能完全从快速照相机中顶出。
因此,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快速照相机,其能够顶出快速胶片单元,而又不会将快速胶片单元弯曲、折叠或留在照相机内部,同时又充分控制冲洗液的喷洒,以使冲洗液薄且均匀地分布。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快速照相机,其能够提供一种途径,以使快速胶片单元能够被可靠地咬入一对冲洗滚轮之间。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改进的冲洗液喷洒装置,例如一对施压冲洗滚轮,它们特别适合冲洗外架型快速胶片单元。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出了一种自显影型快速照相机,其装有冲洗液喷洒装置,该冲洗液喷洒装置中包含一对施压冲洗滚轮,它们用于挤开快速胶片单元上的一个冲洗液容纳囊,并将所述冲洗液从所述冲洗液容纳囊分布到一个快速胶片单元中,其特征在于,所述冲洗液喷洒装置中包含:
一个喷洒控制器,其安置在所述施压冲洗滚轮前面,用于在所述快速胶片单元的相反两侧中的一侧上压紧并摩擦所述快速胶片单元,以喷洒分布在所述快速胶片单元中的所述冲洗液;以及
一个导向件,其安置在所述喷洒控制器与所述施压冲洗滚轮之间,用于在所述快速胶片单元的所述相反两侧中的另一侧上压紧快速胶片单元,以引导所述快速胶片单元的一个前端向着所述施压冲洗滚轮间的咬合方向运动。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快速照相机中的导向件面向一个喷洒控制器安置,通过在快速胶片单元上与喷洒控制器所摩擦一侧相反的一侧上向快速胶片单元施加一个冲洗压力,以使快速胶片单元的前端被咬入一对冲洗滚轮中。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面对着胶片盒中的一个快速胶片单元排出缝安置的显影液喷洒装置包含一对施压冲洗滚轮,它们可以在快速胶片单元进给时,挤开一个容纳着冲洗液的囊并将冲洗液喷洒和分布在一个感光层上;以及一个喷洒控制器,其安置在快速胶片单元排出缝与施压冲洗滚轮之间,并通过给予快速胶片单元一个S形胶片路径而使冲洗液均匀地分布在一前盖板和一后盖板之间。所述施压冲洗滚轮中的任何一个在其两端带有小径部分,以向快速胶片单元的曝光区域施加适宜的冲洗压力,从而不会因为快速胶片单元的外架较厚而对冲洗液的均匀分布层产生坏的影响。施压冲洗滚轮的小径部分被分为彼此相邻的两段,即第一小径段和第二小径段。在轴向距施压冲洗滚轮端部较近的第二小径段的直径大于距施压冲洗滚轮中央部分较近的第一小径段的直径。该滚轮的形状使得该对施压冲洗滚轮在它们相对端部之间产生一些间隙,通过它使位于外架对侧的快速胶片单元在冲洗的同时被进给。
此外,喷洒控制器的宽度可以被调节,以使其不会接触外架,并提高喷洒控制能力。
通过阅读下面的说明并参考附图,可以更清楚地理解本发明的上述以及其他目的和特征,在各附图中,相同的参考代号代表相同或相似的部件或机构,附图中:
图1是用于显示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快速照相机的外观的透视图;
图2是快速照相机中的一对施压冲洗装置及其相关元件的整体结构的局部横截面图;
图3是用于显示快速照相机基本内部结构的局部横截面图;
图4是快速照相机中的一个快速胶片单元进给机构和一个冲洗液喷洒装置的解释性视图;
图5是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的快速照相机的基本内部结构的局部横截面图;
图6A和6B是用于显示图5中快速照相机所用的透射外架型快速胶片单元外观的透视图;
图7是快速胶片单元沿着图6A中的VII-VII线的横截面图;
图8是快速胶片单元沿着图6A中的VIII-VIII线的横截面图;
图9A是快速照相机中的一个冲洗液喷洒装置的解释性视图,其中一个冲洗液容纳囊被撕开;
图9B是快速照相机中的一个冲洗液喷洒装置的解释性视图,其中冲洗液被喷洒和分布在快速照相机的前后盖板之间;
图10是用于显示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的快速照相机中采用的一对施压冲洗滚轮的尺寸构造的视图;
图11是局部示出施压冲洗滚轮之间咬住一个快速胶片单元时的解释性视图。
请详细参考各附图,特别是图1,该图是一个装有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冲洗液喷洒装置的快速照相机的透视图,快速照相机2具有一个大致呈矩形的盒状照相机体5,一个容纳着由多个快速胶片单元17A构成的叠层的快速胶片单元盒可以从照相机体5的背面装入照相机体中。一个镜头筒4安装在照相机体5的一个前壁的中央区域中,该镜头筒4中装有一个拍摄镜头3。镜头筒4是伸缩式的,其可以在快速照相机2使用时从照相机体5中伸出,并可以在快速照相机2不使用时收缩到照相机体5中以便于携带。照相机体5中带有一个红外线致动测距式自动聚焦装置,该装置中包含一个光束发射窗7,用以将一个发光元件放射出的红外线光束向将要被拍摄的对象发射出去,以及一个反射光束接收窗8,用以使从对象反射回来的光束进入并照射在一个光电元件上;照相机体5中还带有一个窗口9,用于接收外界光线,使之照射在一个用于读取背景亮度的光电元件上。这些窗口成形在镜头筒4的一个前壁上。
照相机体5在其相反两侧中的一侧上整体成形着一个把手11。一个快门释放按钮12安置在把手11的顶部。当快门释放按钮12被按下一半行程时,将进行测距和亮度读取操作,而当快门释放按钮12被完全按下时,将进行快门释放操作。当通过一个安装在照相机体5上部的取景器14为对象调幅之后,快门释放按钮12被按下一半行程,以固定聚焦和一个曝光位置,接着,再将快门释放按钮12完全按下,以使镜头筒14中的快门释放。一个安装在镜头筒4上方的内置式电子闪光灯15用于在对象亮度低时自动闪光。
如图3、9A、9B所示,从对象传出的影象携带光线经过拍摄镜头3再通过一个暗腔27照射到一个最前部快速胶片单元17A的胶片层37上,快速胶片单元17A的大致呈正方形或矩形的影象形成区边界由照相机体5上的一个开口28、快速胶片单元盒19的一个快速胶片单元盒壳体30上的一个照片调幅开口32、以及快速胶片单元盒17A上的一个周边架47确定。如图2、3中快速照相机2的局部横截面图详细所示,照相机体5中包含一个成形于其后部的快速胶片单元盒接收腔20、一个安装着多个照片拍摄功能元件(未画出)的基座21、一个覆盖着基座21前部的前盖22以及一个覆盖着照相机体5后部的后盖23。后盖23上包含一个背罩24,该背罩24通过一个铰链25以可旋转的方式连接着后盖23,并且可以在快速胶片单元盒19装入盒接收腔20或从中卸下时打开和关闭。暗腔27成形在基座21上,以保持位于拍摄镜头3与快速胶片单元盒19之间的光路是被遮光的。暗腔27的一个敞开端构成一开口28。
如图3所示,快速胶片单元盒19在其端部敞开的盒形塑料壳体30中容纳着多个快速胶片单元17A。每个快速胶片单元17A包含一个作为曝光透明窗口用的前盖板,一个安置在前盖板对面的后盖板,安置在前盖板与后盖板之间的一个感光层和一个影象接收层,以及一个安置在快速胶片单元17A前端、容纳着冲洗液的可裂开囊17b和一个安置在快速胶片单元17A底端、用以收集多余冲洗液并固化的收集器17c。这类快速胶片单元的使用者在观看和保存照片时不必拆下原始快速胶片单元组件上的任何部分。快速胶片单元盒壳体30上带有一个照片调幅开口32,通过它使快速胶片单元17A曝光。一个快速胶片单元排出缝33成形于快速胶片单元盒壳体30的一个前端壁(从图2和3中看到的上端)上。一原始快速胶片单元盒19中包含一个成形在最前部快速胶片单元17A顶部的板状盖片34和一个跨过快速胶片单元排出缝33的弹性光线密封垫35。这些元件装于快速胶片单元盒壳体30中,用于防止快速胶片单元17A在装入照相机体5之前曝光。当快速胶片单元盒19被装载之后,快门释放按钮12的第一次操作将导致板状胶片盖34沿其微弱粘着在环绕着胶片单元排出缝33的前端壁上的部分穿过弹性光线密封垫35,并通过胶片单元排出缝33从照相机体5中排出。在快速胶片单元盒壳体30的一个后壁的一内侧中央部位装有一个主快速胶片单元升起凸台38。该主快速胶片单元升起凸台38通过一个邻近于最后部快速胶片单元17A的遮光板39而抬升起快速胶片单元17A的叠层,以使最前部快速胶片单元17A较为平整。快速胶片单元盒壳体30在其后壁的内侧还带有两个孔40和41,升起凸台38即位于这两个孔之间。孔40和41用于接收另外两个辅助快速胶片单元升起凸台42和43,当快速胶片单元盒19装入照相机体5而背罩24关闭后,这两个升起凸台从背罩24中伸出,以抬升起快速胶片单元17A的叠层。辅助快速胶片单元升起凸台42和43中的每一个均是弹簧加载的,并带有一个可滑移上半部分,该上半部分类似于,例如日本专利申请No.7-244336中公开的结构。可滑移上半部分在周边区域向前推动快速胶片单元17A的叠层,从而与主升起凸台38协作,使最前部快速胶片单元17A更为平整。在快速胶片单元盒19被装载到照相机体5中之前,孔40和41被遮光板45和39遮光。
图4中显示了一个快速胶片单元盒19和一个快速胶片单元进给及冲洗机构。快速胶片单元盒壳体30在其下端部分或底端部分带有一个拾取缝或开口48,通过它接收一个快速胶片单元顶出爪47。快速胶片单元顶出爪47被一个爪驱动机构51带动着作往复运动,爪驱动机构51中包含一个电机50和一个减速齿轮系49,快速胶片单元顶出爪47可以通过咬合快速胶片单元17A的底缘或板状胶片盖34而拾取最前部快速胶片单元17A或板状胶片盖34,并将其通过快速胶片单元排出缝33排出快速胶片单元盒壳体30,直至其被咬入一对施压冲洗滚轮55和56中,该对施压冲洗滚轮55和56构成一个安装在一容壳57中的冲洗液喷洒装置53。一个缝形偏置门52成形在快速胶片单元排出缝33与该对施压冲洗滚轮55和56之间,并从快速胶片单元盒壳体30的快速胶片单元排出缝33向前偏移出一些,如图2所示。一作为构成缝形偏置门52的部件之一的喷洒控制器60在快速胶片单元17A进给时通过以一定的压力摩擦快速胶片单元17A的表面,从而使冲洗液均匀地喷洒和分布在前盖板36与后盖板38之间。
请参考图4、9A和9B,喷洒控制器60的末端成形为圆形,以防止划伤快速胶片单元17A的表面。喷洒控制器60中位于面向快速胶片单元排出缝33一侧的顶端部分被制成楔形,从而可以容易地引导快速胶片单元17A的前缘进入缝形偏置门52。一对施压冲洗滚轮中的一个,即冲洗滚轮55,在其相对两端部中的一个上装有一个驱动齿轮55a。该驱动齿轮沿顺时针方向被电机50带动。一对施压冲洗滚轮中的另一个,即冲洗滚轮56,在其相对两端部中的一个上装有一个从动齿轮56a。从动齿轮56a与驱动齿轮55a啮合,从而带动冲洗滚轮56沿逆时针方向旋转。减速齿轮系49安置在电机50与驱动齿轮55a之间并将电机50的旋转运动减速传输给驱动齿轮55a。冲洗滚轮55和56由硬钢制成,以使其沿旋转轴线方向的直径尺寸的制造误差最小化。从动冲洗滚轮56沿着垂直于快速胶片单元17A所在平面的方向移动,并被一个弹簧58(见图2)偏压推向驱动冲洗滚轮55,以便向快速胶片单元17A施加一个适当的压力,从而将冲洗液均匀地喷洒并分布在感光层上。沿相反方向驱动着施压冲洗滚轮55和56、同时又驱动着爪驱动机构51的电机50可以响应于最前部快速胶片单元17A的曝光动作而自动进给快速胶片单元17A,以将其冲洗并顶出。该对施压冲洗滚轮55和56布置成使得驱动滚轮55与从动滚轮56之间的接触线或咬合线直接位于喷洒控制器60末端的上方。这种布置将迫使快速胶片单元17A沿着一个平缓的S形路径进给,该S形路径位于该对施压冲洗滚轮55和56的咬合线与快速胶片单元排出缝33之间。这样的曲线将具有更好的喷洒效果,这是因为喷洒控制器60碰到正在进给的快速胶片单元17A时,会增大施加到快速胶片单元17A上的压力。显然,咬合线的位置不必局限于所述直接位于末端上方的位置,只要能形成S形曲线即可。此外,快速照相机5中形成了一个斜通道62,其从咬合线附近伸向一快速胶片单元排出缝16(见图1)并向前倾斜,从而可以增加快速胶片单元17A的冲洗液容纳囊17b与驱动冲洗滚轮55之间的接触面积,并更可靠地喷洒和分布冲洗液。
一个导向件64成形为照相机基座21上的一个整体部分,具体地讲,是成形为快速胶片单元盒接收腔20上的一个整体部分,该导向件64安置在缝形偏置门52附近并面向喷洒控制器60。导向件64在其宽度上设计成足以在整个宽度方位上接触快速胶片单元17A,并沿着指向喷洒控制器60的方向向快速胶片单元17A施加一个压力,以弯曲快速胶片单元17A,从而引导快速胶片单元17A的前缘被咬入该对施压冲洗滚轮55和56之间。导向件64的一末端也成形为圆形,以防止划伤快速胶片单元17A的表面。
为了在快速胶片单元17A上获得一可视影象,需要进行一系列的操作,首先是将快速胶片单元盒19装入照相机体5的快速胶片单元盒接收腔20中,并接通快速照相机的电源。之后,快门释放按钮12被按下一次,以顶出胶片盖34。该顶出操作也可以响应于照相机体5的背罩24的关闭动作而自动进行。当胶片盖34被顶出后,摄影者通过取景器14为将要拍摄的对象调幅并将快门释放按钮12按下一半行程,以自动调节照相机的聚焦和曝光状态。至聚焦对象的距离通过一个红外致动型自动聚焦装置测量,该装置中包含位于光束发射窗7后面的红外线发射元件和位于反射光束接收窗8后面的红外线光电元件。确定曝光状态所需的光线读取是利用一公知技术通过测量窗口9来实现的。这些窗口7,8安置在镜头筒4和拍摄镜头3的前方。之后,完全按下快门释放按钮12,镜头筒4中安装着的快门将根据所确定的照相机状态而释放。当对象亮度低时,位于镜头筒4上方的电子闪光灯15会自动闪光。从对象传出的影象携带光线经过拍摄镜头,再通过暗腔27、照相机体5中的开口28、快速胶片单元盒壳体30上的照片调幅开口32和前盖板36上的曝光平面17a(见图3)而照射到一个最前部快速胶片单元17a的感光层上。
同时驱动着施压冲洗滚轮55和56以及爪驱动机构51的电机50可以响应于快门释放动作而启动,从而使爪驱动机构51带动爪47在快速胶片单元盒壳体30底端(下端)部分的拾取缝48中向上移动。爪47咬合着板状胶片盖34或最前部快速胶片单元17A,并将其通过快速胶片单元排出缝33排出快速胶片单元盒壳体30。快速胶片单元17A的前缘穿破弹性光线密封垫35,向着喷洒控制器60顶端部分的楔形表面前进,并被楔形表面引导着到达缝形偏置门52。之后,面对着喷洒控制器60安置的导向件64将引导着前缘被咬入到一对施压冲洗滚轮55和56之间。由于导向件64可确保将快速胶片单元17A的前缘输送至被咬入一对施压冲洗滚轮55和56之间,因此快速胶片单元17A永远不会被卷曲或折叠,或是在该对施压冲洗滚轮55和56的特定旋转时间内未被顶出而留在照相机体5内。当快速胶片单元17A的前端向着快速胶片单元排出缝33进给时,位于快速胶片单元17A前端的冲洗液容纳囊17b会被该对施压冲洗滚轮55和56挤裂。囊17b中的冲洗液会均匀地喷洒和分布在快速胶片单元17A的前盖板36与后盖板38之间。最后,快速胶片单元17A会被输送到斜通道62中,并通过快速胶片单元排出缝33从照相机体5中排出。这样可以增加快速胶片单元17A的冲洗液容纳囊17b与驱动冲洗滚轮55之间的接触面积,并更好地喷洒和分布冲洗液。
在被施压冲洗滚轮55和56挤压之前,喷洒在快速胶片单元17A的前盖板36与后盖板38之间的冲洗液会在喷洒控制器60的辅助下均匀地喷洒。喷洒控制器60与照相机基座21成形为一体,而用于将快速胶片单元17A推向喷洒控制器60的驱动冲洗滚轮55则安装在同一个照相机基座21上,从而在快速胶片单元17A进给时使快速胶片单元17A与喷洒控制器60之间具有非常稳定的关系,进而有助于喷洒控制器良好地工作而不会出现波动。也可以将冲洗滚轮安装在具有所述同样功能的、安装着该对施压冲洗滚轮55和56的同样部件上。这样,由于冲洗液被均匀地喷洒和分布,因此在经过一定时间之后,一个高质量的可视影象会形成在快速胶片单元17A上。
在以上描述的实施例中,导向件64的宽度足以在整个宽度方位上接触快速胶片单元17A。也可以采用一个单一的宽度较小的导向件,其仅接触快速胶片单元17A的中央部位,或采用多个窄导向件,其横跨接触快速胶片单元17A。
本发明上面实施例中的快速照相机同时适合于隔板型快速胶片单元和外架型快速胶片单元。下面将描述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的快速照相机,其特别适合于外架型快速胶片单元。
在图6A、6B、7和8中显示了一个透射外架型快速胶片单元17B。图6A中显示了从曝光一侧看时的快速胶片单元17B,而图6B中显示了从另一侧,即可以看到影象接收层上正象的影象可视侧看时的快速胶片单元17B。透射外架型快速胶片单元17B中包含一个用于为快速胶片单元17B曝光的曝光平面131、一个安置在曝光平面131对侧的影象形成平面132、一个位于前端的容纳着冲洗液的囊17b、以及一个位于底端的用于收集剩余冲洗液的收集器17c。
请参考图7和8,其中分别显示了沿着图6A中的VII-VII线和VIII-VIII线所作的快速胶片单元17B的纵向和横向截面图,一个感光层137成形于一个透明塑料薄膜制前盖板(曝光侧)36的附近,一个包含有一个反射层的影象接收层139成形于透明塑料薄膜制后盖板(影象可视侧)38上。冲洗液容纳囊17b中包含一个袋形囊盖141和一种容纳在袋形囊盖141中的冲洗液142。袋形囊盖141上插入于前后盖板36和38的前横端之间的两个横侧141a之间微弱地粘着在一起。袋形囊盖141会沿着其微弱粘着部分141a裂开,以使冲洗液142从中流出并喷洒在前后盖板36和38之间。收集器17c中包含一个液体吸收垫144,该液体吸收垫144由足以吸收冲洗液142的材料制成并沿着快速胶片单元17B的底横端安置。透射外架型胶片单元17B中的各个元件被一个外架板146(见图6A)沿着其周向边界粘接和封装在一起,以将前盖板36和后盖板38与冲洗液容纳囊17b和收集器17c固定在一起。外架板146构成一个曝光架147,通过它在快速胶片单元17B的前部确定出一个大致呈正方形或矩形的影象形成区域,以及一个照片观察架148,通过它在快速胶片单元17B的后部确定出一个大致呈正方形或矩形的影象可视区域。
图5、10和11中显示了一种特别适合于透射外架型快速胶片单元17B的用于喷洒和分布冲洗液的冲洗液喷洒装置。如图所示,除了未安装所述导向件64外,该冲洗装置类似于图2和3中所示的装置。一个冲洗液喷洒装置53中包含一个与后盖板38相接触的第一施压冲洗滚轮55和一个与前盖板36相接触的第二施压冲洗滚轮56。前面所解释的带有冲洗滚轮组件和一个喷洒控制器60的冲洗液喷洒装置中的大多数结构也适用于本实施例中。如图10所示,第二冲洗滚轮56被分为两部分,其中一部分是一个接触并压紧后盖板38的中央冲洗液喷洒部分82,另一部分是邻近于中央冲洗液喷洒部分82且直径小于中央冲洗液喷洒部分82的两个相对端部83。每个相对端部83包含一个距中央冲洗液喷洒部分82较近的第一小径部分83a和一个位于第一小径部分83a外侧的第二小径部分83b。中央冲洗液喷洒部分82、第一小径部分83a和第二小径部分83b的直径“D”、“D1”和“D2”之间的关系为D>D2>D1。以“G1”表示的间隙确定为中央冲洗液喷洒部分82和第一小径部分83a的直径“D”和“D1”差值的一半,它基本上等于快速胶片单元17B的外架板146的厚度“t”(见图7)。同样,以“G2”表示的间隙确定为第一小径部分83a和第二小径部分83b的直径“D1”和“D2”差值的一半,它基本上等于一层适宜喷洒和分布的冲洗液142的厚度。第一冲洗滚轮55和第二冲洗滚轮56的长度“H”基本上等于快速胶片单元17B的宽度“J”(见图6B)。第二冲洗滚轮56的中央冲洗液喷洒部分82的长度“K”略小于由照片观察架148所确定的影象可视区域的宽度“F”(见图6B)。第一和第二小径部分83a和83b的长度“L1”和“L2”相加的总长度“L”基本上等于外架板146的横侧架部的宽度“M”(见图6B)。第二冲洗滚轮56在中央冲洗液喷洒部分82和第一小径部分83a之间成形有一个锥形部分84。喷洒控制器60的宽度略小于由照片观察架148确定的影象可视区域的宽度“F”,从而使得喷洒控制器60的横向端部不与外架板146的横侧架部接触。
如图11所示,外架板146上的相对横侧架部被夹紧在第二冲洗滚轮56的第二小径部分83b与第一冲洗滚轮55之间。这样,当快速胶片单元17B被夹紧时,可以在第二冲洗滚轮56的中央冲洗液喷洒部分82与第一冲洗滚轮55之间形成一个适宜的间隙以喷洒冲洗液142,而不会因为外架板146的存在而受到影响。此外,由于第二冲洗滚轮56的第一小径部分83a的直径小于第二小径部分83b的直径,当快速胶片单元17B被夹紧时,可以在第一小径部分83a与第一冲洗滚轮55之间形成一个空间,该空间的厚度等于外架板146的厚度“t”。这样,冲洗液142可以容易地流入该空间下面的边缘区域中,因而即使在边缘区域也能够形成高质量的图象。锥形部分84可以光滑地弯折后盖板38和影象接收层39,从而防止快速胶片单元17B因后盖板38上的应力集中而导致的破裂,并且有助于冲洗液142扩散到照片观察架148和曝光架147的边缘区域。
第一和第二冲洗滚轮55和56由硬钢制成,以使它们的直径以及沿旋转轴线方向其它尺寸的制造误差最小化。第二冲洗滚轮56的中央冲洗液喷洒部分82的长度“K”、喷洒控制器60的宽度、第二冲洗滚轮56的中心与喷洒控制器60末端之间的距离“N”以及这些元件相对于冲洗液喷洒装置53的其他尺寸可以根据快速胶片单元17B的尺寸和其它物理特性确定。
虽然上面描述的冲洗液喷洒装置实施例是一个适合于透射外架型快速胶片单元的例子,但显然,冲洗液喷洒装置也可以适合于反射型快速胶片单元,只要快速胶片单元是外架型的即可。
可以理解,虽然通过优选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描述,但是,在不超出本发明的原理和范围的前提下,可以实现各种其他实施例和改进结构,而所有这些均应属于本发明的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