灰树花发酵液多糖提取方法.pdf

上传人:b*** 文档编号:1365905 上传时间:2018-06-10 格式:PDF 页数:5 大小:211.2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99112556.8

申请日:

1999.11.18

公开号:

CN1296977A

公开日:

2001.05.30

当前法律状态:

终止

有效性:

无权

法律详情:

专利权的终止(未缴年费专利权终止)授权公告日:2003.6.4|||授权|||公开|||实质审查的生效申请日:1999.11.18

IPC分类号:

C08B37/00

主分类号:

C08B37/00

申请人:

莱阳农学院;

发明人:

宋爱荣

地址:

265200山东省莱阳市文化路65号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山东专利法律事务所

代理人:

宋永丽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涉及食用菌提取物技术领域,本发明的发明特点在于采用灰树花发酵液提取多糖。其方法是采用斜面菌种进行一级种子培养、二级种子培养及三级种子培养,再进行发酵培养,最后将发酵液的温度加热到60—100℃,搅拌速度为120—220r/min,维持1—3小时,经泵压将发酵液放入料槽中经板框压滤得到灰树花多糖。由于不采用灰树花子实体或菌丝,因而解决了灰树花实体及菌丝人工栽培困难大、产量低、生态条件苛刻,成本昂贵的不足;可选用多糖高的优良菌株;大幅度缩短了多糖提取的前处理时间;大幅度降低了劳动强度等。

权利要求书

1: 灰树花发酵液多糖提取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斜面菌种进行一 级种子培养、二级种子培养及三级种子培养,再进行发酵培养,最后将发 酵液的温度加热到60-100℃,搅拌速度为120-220r/min,维持1-3小 时,经泵压将发酵液放入料槽中经板框压滤得到灰树花多糖。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灰树花发酵液多糖提取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斜面菌种组份是,淀粉150-250g,麦麸30-60g,蔗糖10-20g, 葡萄糖3-10g,琼脂15-25g,水1000毫升。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灰树花发酵液多糖提取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一级种子培养,二级种子培养及三级种子培养的组份是:玉米淀粉0.5 -2%;蛋白胨0.1-0.3%,蔗糖0.5-2%,葡萄糖0.5-2%,KH 2 PO 4 0.1 -0.3%,MgSO 4 0.05-0.15%。
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灰树花发酵液多糖提取方法,其特征在于: 发酵培养的组份是:玉米淀粉0.5-2%;蛋白胨0.1-0.3%,KH 2 PO 4 0.1 -0.3%,MgSO 4 0.05-0.15%,豆油适量。
5: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灰树花发酵液多糖提取方法,其特征在于: 一级种子培养、二级种子培养及三级种子培养的发酵条件是,搅拌速度120 -150r/min,通气量1∶0.5-v/v.min,培养温度25-30℃,培养时间,5 -7天,接种量1-5%,罐压为0.3-0.5kg/cm 2 。
6: 根据权利要求1或4所述的灰树花发酵液多糖提取方法,其特征 在于:发酵培养的发酵条件是:搅拌速度150-220r/min,通气量1∶0.5 -1∶1v/v.min,培养温度20-30℃,培养时间7-12天,接种量10-15%, 罐压0.3-0.5kg/cm 2 。

说明书


灰树花发酵液多糖提取方法

    本发明涉及食用菌提取物技术领域,是一种采用灰树花发酵液进行多糖提取的方法。

    灰树花是一种珍稀食药两用真菌。灰树花多糖具有抗肿瘤、抗高血压、降低血糖、抗肥胖、抗肝炎等药效。经国际医学专家试验表明,灰树花多糖抗肿瘤抑制率可达86.5%,比国际认证的抗癌新药“香菇多糖”抑制率高出32%。目前,灰树花提取多糖,一般采用灰树花子实体或菌丝。由于灰树花的人工栽培技术高、产量低、生产周期长、劳动强度大,并受自然条件的限制多,生态条件苛刻,产量难以大幅度提高。采用其子实体及菌丝提取多糖,成本昂贵,很难实现灰树花多糖的普遍应用。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采用灰树花发酵液提取多糖的方法,可以大幅度降低灰树花提取多糖的生产成本,缩短灰树花多糖提取的时间,使灰树花多糖普遍应用成为现实。

    本发明的发明特点在于采用灰树花发酵液提取多糖。其方法是采用斜面菌种进行一级种子培养、二级种子培养及三级种子培养,再进行发酵培养,最后将发酵液的温度加热到60-100℃,搅拌速度为120-220r/min,维持1-3小时,经泵压将发酵液放入料槽中经板框压滤得到灰树花多糖。该提取液经配伍后即成口服液。斜面菌种组份是,淀粉150-250g,麦麸30-60g,蔗糖10-20g,葡萄糖3-10g,琼脂15-25g,水1000毫升。所述一级种子培养,二级种子培养及三级种子培养的组份是:玉米淀粉0.5-2%;蛋白胨0.1-0.3%,蔗糖0.5-2%,葡萄糖0.5-2%,KH2PO40.1-0.3%,MgSO40.05-0.15%。发酵培养的组份是:玉米淀粉0.5-2%;蛋白胨0.1-0.3%,KH2PO40.1-0.3%,MgSO40.05-0.15%,豆油适量。一级种子培养、二级种子培养及三级种子培养的发酵条件是,搅拌速度120-150r/min,通气量1∶0.5-v/v.min,培养温度25-30℃,培养时间,5-7天,接种量1-5%,罐压为0.3-0.5kg/cm2。发酵培养的发酵条件是:搅拌速度150-220r/min,通气量1∶0.5-1∶1v/v.min,培养温度20-30℃,培养时间7-12天,接种量10-15%,罐压0.3-0.5kg/cm2。

    采用本发明的方法提取灰树花多糖具有以下优点:由于不采用灰树花子实体或菌丝,因而解决了灰树花实体及菌丝人工栽培困难大、产量低、生态条件苛刻,成本昂贵的不足;可选用多糖高的优良菌株;由于人工栽培灰树花子实体生长期需要6-8个月,并对环境要求十分苛刻,本发明的方法只需25-35天,所以大幅度缩短了多糖提取的前处理时间;大幅度降低了劳动强度等。采用本发明所述方法提取灰树花粗多糖可达到30-40%。

    采用本发明的方法制取多糖所需胶囊时,即;当按照本发明所述方法终止发酵后,将发酵液的温度升到60-100℃,并向反应罐中加入0.1-0.2N的草酸铵、搅拌速度为120-220v/min,保持1-3小时,然后经泵压将发酵液放到料槽中经板框压滤,滤液减压浓缩,使之体积控制在原液的1/5-1/10。浓缩液加4倍体积地95%乙醇,醇析24-36小时,后板框过滤或用碟片离心机离心,将沉淀物真空干燥后,即为灰树花多糖粗品,可用来制备胶囊。

    采用本发明提取纯多糖的方法:

    终止发酵后,将发酵液温度升到60-100℃,并向反应罐中加入0.1-0.2N的草酸铵、搅拌速度为120-220v/min,保持1-2小时,然后板框过滤,将滤液减压浓缩。使其体积控制在原液的1/5-1/10,除去蛋白后、加入4-5倍体积的95%乙醇,醇析24-36小时,板框压滤、加收乙醇。用蒸馏水溶解沉淀,溶解度为10-20%硅胶或葡萄糖过柱,淋洗速度为1-2ml/min,减压浓缩到原体积的5-10%,再加4-5倍的乙醇醇析,将醇析后的沉淀真空冷冻干燥,后即得到灰树花的纯多糖。

    采用本发明方法提取灰树花多糖实施例:将筛选后的菌种加入1000毫升水,并加入马铃薯液体200g,麦麸液体60g(也可以只采用马铃薯或麦麸),蔗糖14g,葡萄糖3g(也可在此两种糖中任选一种),琼脂22g,将PH值保持自然,然后进行一级种子培养、二级种子培养及三级种子培养,这三级种子培养的组份是,玉米淀粉0.8%,蛋白胨(也可采用硫酸0.1-0.3%铵),KH2P40.15%,MgSO40.1%,在培养罐中加入一定量的水,一般根据罐的容量决定,通常是罐容量的60%。上述三种种子培养的发酵条件是,搅拌速度120r/min,通气量1∶1v/v.min,培养温度25℃,培养时间7天,接种量4%,罐压0.5kg/cm2。再进行发酵培养,其组份是,玉米淀粉1%,蛋白胨0.2%,硫酸铵0.1%(当提取多糖纯品时不加入该成份),KH2PO40.1%,MgSO40.1%,再加入适量豆油(也可加入菜子油替代),便于消沫,PH值保持自然。此时的发酵条件是,搅拌速度200r/min,通气量1∶0.5v/v.min,培养温度25℃,培养时间10天,接种量10%,罐压0.3kg/cm2,当发酵终止后,将发酵液加热到70℃,搅拌速度为750r/min,维持2.5小时,然后经泵压将发酵液放到料槽中经板框压滤,得到灰树花多糖提取液。本方法中可以在发酵液加热时,加入0.1-0.2N的NaOH,也可加入0.1-0.2N的草酸铵,便于将培养物中的多糖浸提出来。

灰树花发酵液多糖提取方法.pdf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灰树花发酵液多糖提取方法.pdf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灰树花发酵液多糖提取方法.pdf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灰树花发酵液多糖提取方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灰树花发酵液多糖提取方法.pdf(5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本发明涉及食用菌提取物技术领域,本发明的发明特点在于采用灰树花发酵液提取多糖。其方法是采用斜面菌种进行一级种子培养、二级种子培养及三级种子培养,再进行发酵培养,最后将发酵液的温度加热到60100,搅拌速度为120220r/min,维持13小时,经泵压将发酵液放入料槽中经板框压滤得到灰树花多糖。由于不采用灰树花子实体或菌丝,因而解决了灰树花实体及菌丝人工栽培困难大、产量低、生态条件苛刻,成本昂贵的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化学;冶金 > 有机高分子化合物;其制备或化学加工;以其为基料的组合物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