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记录媒体及其记录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光记录媒体,更具体说,涉及一种功率范围宽的光记录媒体及其记录系统。
背景技术
原来的CD(Compact Disc)和DVD(Digital Versatile Disc)等光记录媒体(盘)被制造成为在制造状态(初始状态)下,为确定了种种特性(电特性、机械特性)的规格内,尤其作为基本特性,要求再现抖动值在一定值以下。
作为该再现抖动值的变动原因之一,有记录时的激光的记录功率Pw和用于记录的激光照射前为擦除记录而照射的激光的擦除功率Pe的比。
通常提高Pe/Pw的比率时,即增大Pe时,通过记录擦除时的激光的热量,产生记录时的自擦除,导致再现抖动值恶化。
因此,使激光的擦除功率Pe尽可能小,必须采用这样地记录策略(记録ストラテジ):即使该擦除功率Pe由于半导体激光器制造时的偏差和控制系统的变动而向增大方向变化,再现抖动值也不会恶化。
对此进行详细说明,则是使用上述的记录方式时,数据读出时再现用激光束沿着光记录媒体的轨道照射,通过检测出其反射光而读出记录标记具有的信息。数据写入时记录用激光束沿着光记录媒体的轨道照射,形成具有规定长度的记录标记。例如,作为用户可进行数据改写的光记录媒体之一的DVD-RW中,使用与3T~11T和14T(T为1个时钟周期)对应的长度的记录标记,由此进行数据记录。
这里,对光记录媒体记录数据时,一般地,并非具有与对应于应形成记录标记的长度的时间相同的脉冲宽度的记录用激光束照射到光记录媒体,而是根据应形成记录标记的种类而确定的数个脉冲串构成的记录用激光束照射到光记录媒体,因此形成具有规定长度的记录标记。例如,对上述的DVD-RW进行数据记录中,n-1或n-2(n是记录标记的种类,为3~11和14中的任一值)的多个的脉冲连续照射,由此,形成具有对应3T~11T和14T的长度的任一记录标记。因此,在n-2的情况下,在形成具有与3T对应的长度的记录标记的情况下,使用1个脉冲,形成具有与11T对应的长度的记录标记的情况下,使用9个脉冲。在n-1的情况下,在形成具有与3T对应的长度的记录标记的情况下,使用2个脉冲,在形成具有与11T对应的长度的记录标记的情况下,使用10个脉冲。
这里在一度记录了数据的光记录媒体上改写与其不同的数据时,一般地,在与当前记录着的数据对应的数据标记串上直接改写与应改写数据对应的记录标记串(直接重写)。
但是,在记录到光记录媒体后经过长时间的数据上直接进行改写新数据的情况下,旧的记录数据有时不能被充分擦除。尤其,记录数据后,光记录媒体在高温、高湿环境下暴露的情况下,旧的记录数据更难以擦除。因此,在记录到光记录媒体后经过长时间的数据上直接改写新数据时,改写的新数据的抖动恶化,根据情况出现不能正确再现数据的问题。这种问题在将数据传输速率设定得高(例如35Mbps以上)而进行记录的情况下更显著。
为充分擦除这种旧数据,提高擦除功率是有效的。但是,为形成具有良好形状的记录标记,需要根据成为对象的每个光记录媒体将记录用激光束的记录功率和擦除功率的比(Pe/Pw)适当设定,记录功率和擦除功率的比在适当范围以外时,不能形成具有适当形状的记录标记,抖动大幅度恶化。记录功率和擦除功率的比的这种适当范围一般叫做功率范围(パワ一マ一ジン),为进行稳定的记录,希望其更宽。因此,希望有一种这样的光记录媒体:应充分擦除旧的记录数据,在提高记录功率和擦除功率的比的情况下,可得到良好抖动。
另一方面,近年来,希望对光记录媒体的数据传输速度进一步提高。但是,为提高数据传送速度,需要高速进行记录用激光器的驱动,因此记录功率和擦除功率的比(Pe/Pw)小时,脉冲不能充分跟踪。由于这个理由,在以高的数据传输速度进行记录时,需要将记录功率和擦除功率的比(Pe/Pw)设定得大,也希望有一种在这种情况下也能得到良好抖动的光记录媒体。
但是,上述这种的记录策略中,半导体激光器的控制复杂,尤其高速度记录中,驱动半导体激光器的记录脉冲的脉冲宽度非常狭窄的情况下,当Pe/Pw小时,出现了实际的激光的波形不能充分跟踪记录脉冲的问题。
而且,一般地,DVD-RW等中采用的记录策略有记录功率、擦除功率和基本功率(ボトムパワ一)的3值功率等级,出现记录策略复杂化的问题
本发明考虑上述问题而作出的,其目的是提供一种光记录媒体的记录系统,在实现抑制自擦除、改善再现抖动值的同时,实质上可采用2值的功率等级的记录策略。
另外,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功率范围宽的光记录媒体。
此外本发明的再一目的是提供一种光记录媒体,在使用记录功率与擦除功率的比大的记录用激光束而形成记录标记的情况下也得到良好的抖动。
发明的公开
即,根据下面的发明实现上述目的。
本发明的目的通过下面(1)这样的光记录媒体实现,至少具有记录层,通过由记录用激光束在上述记录层上形成记录标记而记录信息,其特征是上述记录用激光束的记录功率为Pw、擦除功率为Pe时,通过将Pe/Pw设定为1.0而形成的记录标记的抖动为13%以下。
根据本发明,由于记录功率和擦除功率的比的范围宽,所以在旧的数据上直接改写新的数据时,即便在提高应充分擦除旧的数据的记录功率与擦除功率的比的情况下,也可将抖动抑制得很低,可进行稳定的数据记录。
(2)一种光记录媒体,其特征是通过将Pe/Pw设定为1.0而形成的记录标记的抖动为11%以下。
根据(2)的发明,由于记录功率和擦除功率的比的范围更宽,所以即使在提高记录功率与擦除功率的比的情况下,也可将抖动抑制得更低,可进行更稳定的数据记录。
(3)一种光记录媒体,其特征是通过将Pe/Pw设定为0.7而形成的记录标记的抖动为10%以下。
根据(3)的发明,由于记录功率和擦除功率的比的范围进一步更宽,所以即使在提高记录功率与擦除功率的比的情况下,也可将抖动抑制得进一步低,可进行进一步稳定的数据记录。
(4)一种光记录媒体,其特征是通过将Pe/Pw设定为0.7而形成的记录标记的抖动为9%以下。
根据(4)的发明,由于记录功率和擦除功率的比的范围非常宽,所以即使在提高记录功率与擦除功率的比的情况下,也可将抖动抑制得非常低,可进行非常稳定的数据记录。
(5)一种光记录媒体,其特征是还具有在上述记录用激光束的入射面侧设置的光透过层、和在上述记录层与上述光透过层之间设置的电介质层以及放热层。
(6)一种光记录媒体,其特征是上述放热层的厚度为10~200nm。
根据(6)的发明,制造工序中的处理能力不会过度降低,可稳定地得到宽的功率范围。
(7)一种光记录媒体,其特征是上述放热层的厚度为30~100nm。
根据(7)的发明,制造工序中的处理能力不会过度降低,可更稳定地得到宽的功率范围。
(8)一种光记录媒体的记录系统,具有:光记录媒体,覆盖着在支持基体上形成的记录层而至少设置有光透过层;照射光学系统,相对于该光记录媒体,从上述光透过层侧入射记录功率Pw、擦除功率Pe的激光,在上述记录层上记录、再现以及擦除信息,该照射光学系统将波长450nm以下的激光通过物镜的数值孔径为0.7以上的透镜系统而入射到上述记录层,上述光记录媒体在上述激光的上述记录功率Pw和擦除功率Pe的关系为0.7≤Pe/Pw≤1.0时,可在上述记录层上记录、擦除信息。
(9)根据(8)所述的光记录媒体的记录系统,其特征是上述照射光学系统可通过物镜的数值孔径为0.7以上的透镜系统将波长450nm以下的激光入射到上述记录层而记录信息,上述光记录媒体的上述记录了的信息的再现抖动值为10%以下。
这里所述的抖动是时钟抖动,是通过时间间隔分析仪测定再现信号而求出信号的起伏(σ),是使用检测窗宽度Tw通过σ/Tw(%)算出的值。
(10)根据(8)或(9)所述的光记录媒体的记录系统,其特征是上述照射光学系统的上述激光的波长为380nm以上。
(11)根据(8)或(9)所述的光记录媒体的记录系统,其特征是上述照射光学系统的上述激光的波长为405nm,并且上述透镜系统的物镜的数值孔径为0.85。
(12)根据(8)~(11)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光记录媒体的记录系统,其特征是上述记录层的上述光透过层侧设置有放热层。
(13)根据(12)所述的光记录媒体的记录系统,其特征是上述放热层的膜厚为10nm以上200nm以下,更好是在30nm以上100nm以下。
附图的简单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实施形式的例子的记录系统的框图。
图2是示意地表示该记录系统中使用的光记录媒体的层结构的截面图。
图3是表示光记录媒体10的制造方法的流程图。
图4是表示在该实施形式的例子的记录系统中,向光记录媒体记录时的脉冲策略和激光的发光波形的关系的曲线图。
图5是表示本发明的未设置放热层的光记录媒体的脉冲策略和激光的发光波形的关系的曲线图。
图6是表示形成对应2T的长度的记录标记时的记录策略的一个例子的视图。
图7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例1和比较例1的激光的擦除功率Pe对记录功率Pw的比Pe/Pw与再现抖动值的关系的曲线图。
图8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例2的改变激光的记录功率的情况下的Pe/Pw与再现抖动值的关系的曲线图。
图9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例3和比较例2的激光的擦除功率Pe对记录功率Pw的比Pe/Pw与再现抖动值的关系的曲线图。
图10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例4的改变激光的记录功率的情况下的Pe/Pw与再现抖动值的关系的曲线图。
图11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例5的激光的擦除功率Pe对记录功率Pw的比Pe/Pw与再现抖动值的关系的曲线图。
实施发明的最佳形式
下面参考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实施形式的例子。
图1所示的该实施形式的例子的记录系统1中使用的光记录媒体10如图2放大示意表示的那样,在由聚碳酸酯构成的支持基体12上(图2中的下侧)至少按顺序形成反射膜16、第二电介质层18、记录层20、第一电介质层22、光透过层26,根据需要在第一电介质层22和光透过层26之间设置放热层24。
这里上述支持基体12通过聚碳酸酯树脂的射出成型而形成,其厚度为约1.1mm。其上通过溅射法按顺序形成上述反射膜16、第二电介质层18、记录层20、第一电介质层22、(根据需要)放热层24,上述光透过层26通过旋涂丙烯酸树脂而形成,其厚度在100微米左右。光记录媒体10的中央部分设置有孔28。具有这种结构的光记录媒体10中,通过从光透过层26侧照射记录用激光束而进行数据的记录,通过从光透过层26侧照射再现用激光束进行数据的再现。
因此,原来的CD、DVD等中,与该光记录媒体10的与光透过层26的位置相当的树脂层、即反射膜上的保护层的厚度(约5~10微米)相比,上述光透过层26形成得非常厚。
虽然不特别限定,但支持基体12如上所述由聚碳酸酯构成,上述反射膜16只要是满足所要求的反射率即可而不作限定,可使用种种金属材料等,但这里,由以Ag为主成分的合金构成。第一和第二电介质层22,18也可采用各种材料,但这里第二电介质层13由Al2O3构成,第一电介质层15由ZnS-SiO2构成。而且,记录层20为作为相变型记录层组成的AgInSbTeGe类。上述光透过层26由紫外线硬化树脂构成。
上述放热层24是由热传导率k为k>1W·m-1·K-1的材料、例如氧化铝(Al2O3)构成。
上述放热层24是有效释放对记录层20提供的热量的层,实现光记录媒体10的功率范围扩大的作用。因此,放热层24的热传导率至少要求大于第一电介质层22的热传导率。
虽然不特别限定,但支持基体12的厚度约为1.1mm,反射膜16的厚度为10~300nm,第二电介质层18的厚度为2~50nm,记录层20的厚度为5~30nm,第一电介质层22的厚度为10~300nm,光透过层26的厚度为10~300微米,更好是50~150微米。
这里,放热层24在小于10nm时,难以进行膜厚控制,另一方面,膜厚稍微不同就会使得功率范围大大地变动。其在30nm以上时,可明显得到功率范围的扩大效果。另一方面,放热层24的膜厚过厚时,成膜时间加长,不仅处理能力降低,恐怕基板11会受到热损伤。考虑这一点,则放热层24的厚度最好设定在10~200nm,更好是设定在30~100nm。
光记录媒体10的记录层20(AgInSbTeGe)是相变膜,利用在结晶状态下的反射率与非晶状态下的反射率不同进行数据记录。具体说,未记录区域的记录层20的状态为结晶状态,因此,其反射率例如为20%。在这种未记录区域中记录任何数据的情况下,根据应记录数据将记录层20的规定部分加热到超出熔点后,通过急剧冷却变化为非晶状态。成为非晶状态的部分的反射率例如为7%,因此,成为记录规定数据的状态。并且改写一度记录了的数据时,记录应改写的数据的部分的记录层14根据应记录数据被加热到结晶温度以上或熔点以上的温度,变化为结晶状态或非晶状态。
此时,熔融记录层20时照射的记录用激光束的功率Pw(记录功率)、冷却记录层20时照射的记录用激光束的功率Pb(基础功率)、以及结晶记录层20时照射的记录用激光束的功率Pe(擦除功率)的关系为Pw≥Pe>Pb。
虽然不特别限定,但本实施形式的光记录媒体10上最好存储“记录条件设定信息”。所谓记录条件设定信息是对光记录媒体10进行数据的记录/再现时所需要的种种条件,例如记录用激光束的功率、特定记录策略等用的信息。作为记录条件设定信息,不仅具体表示出数据的记录/再现所需要的各个条件,还包含通过指定信息记录装置内预先存储的各种条件中的一个而进行记录条件/再现条件的特定。
所谓“记录策略”是形成记录标记用的记录用激光束的照射方法、即记录用激光束的脉冲数、各脉冲的脉冲宽度、脉冲间隔、记录用激光束的功率(Pw、Pe、Pb)等的设定,根据光记录媒体10中包含的记录条件设定信息而确定。
这里,本实施形式的光记录媒体10上记录数据时,需要将记录用激光束的记录功率Pw和擦除功率Pe的比(Pe/Pw)设定在适当的范围内,记录功率Pw和擦除功率Pe的比(Pe/Pw)在适当的范围外时,不能形成具有适当形状的记录标记,抖动大幅度恶化。这里,记录功率Pw和擦除功率Pe的比(Pe/Pw)为1.0时的抖动定义为Jitter(1.0)时,本实施形式的光记录媒体10中满足这样的条件:
Jitter(1.0)<13% …(1)。因此本实施形式的光记录媒体10中,向旧的数据上直接改写新的数据时,即便提高应充分擦除旧的数据的记录功率和擦除功率的比的情况下也可有效抑制抖动恶化。本实施形式的光记录媒体10中最好满足这样的条件:
Jitter(1.0)<11% …(2)。满足这种条件的情况下,向旧的数据上直接改写新的数据时,即便提高应充分擦除旧的数据的记录功率和擦除功率的比的情况下也可更有效抑制抖动恶化。
另外,记录功率Pw和擦除功率Pe的比(Pe/Pw)为0.7时的抖动定义为Jitter(0.7)时,本实施形式的光记录媒体10中满足这样的条件:
Jitter(0.7)<10% …(3)。满足这种条件的情况下,向旧的数据上直接改写新的数据时,即便提高应充分擦除旧的数据的记录功率和擦除功率的比的情况下也可更进一步有效抑制抖动恶化。本实施形式的光记录媒体10中最好满足这样的条件:
Jitter(0.7)<9% …(4)。满足这种条件的情况下,向旧的数据上直接改写新的数据时,即便提高应充分擦除旧的数据的记录功率和擦除功率的比的情况下也可非常有效抑制抖动恶化。
接着说明本实施形式的光记录媒体10的制造方法。
图3是表示本实施形式的光记录媒体10的制造方法的流程图。如上所述,光记录媒体10的光透过层26厚度非常薄为10~300微米,因此按与原来的一般的DVD-RW相反的顺序进行成膜。
首先使用模加工装置射出成型具有槽宽度为约0.15微米、轨道间距约为0.32微米、槽深度约为20nm的预置槽的厚度约为1.1mm的基板11(步骤S1)。
接着将支持基体12运送到溅射装置的第一室(未示出)内。溅射装置的第一室内具有以银为主成分的合金,将其作为靶(タ一ゲツト)。接着,使第一室内为约1×10-4Pa左右的减压状态,随后向第一室内导入氩气,其气压设定为0.1~1.0Pa后,向靶施加直流电压或高频电压,从而进行溅射。由此,支持基体12的上面形成厚度为10~300nm的反射膜16(步骤S2)。
接着将形成了反射膜16的支持基体12从第一室运送到第二室(未示出)。溅射装置的第二室内具有Al2O3,作为靶。接着,使第二室内为约1×10-4Pa左右的减压状态,随后向第二室内导入氩气,其气压设定为0.1~1.0Pa后,进行溅射。由此,在反射膜16的上面形成厚度为2~50nm的第二电介质层18(步骤S3)。
接着将形成了反射膜16和第二电介质层18的支持基体12从第二室运送到第三室(未示出)。溅射装置的第三室内具有Ag、In、Sb、Te和Ge的混合靶。接着,使第三室内为约1×10-4Pa左右的减压状态,随后向第三室内导入氩气,其气压设定为0.1~1.0Pa后,进行溅射。由此,在第二电介质层18的上面形成厚度为5~30nm的记录层20(步骤S4)。
接着将形成了反射膜16~记录层20的支持基体12从第三室运送到第四室(未示出)。溅射装置的第四室内具有ZnS和SiO2的混合靶。接着,使第四室内为约1×10-4Pa左右的减压状态,随后向第四室内导入氩气,其气压设定为0.1~1.0Pa后,进行溅射。由此,在记录层20的上面形成厚度为10~300nm的第一电介质层22(步骤S5)。
接着将形成了反射膜16~第一电介质层22的支持基体12从第四室运送到第五室(未示出)。溅射装置的第五室内具有Al2O3,作为靶。接着,使第五室内为约1×10-4Pa左右的减压状态,随后向第五室内导入氩气,其气压设定为0.1~1.0Pa后,进行溅射。由此,在第一电介质层22的上面形成厚度为10~200nm、更好是30~100nm的放热层24(步骤S6)。另外,放热层24的溅射也可使用第二室进行。
这样完成了反射膜16、第二电介质层18、记录层20、第一电介质层15和放热层24向支持基体12的形成后,形成了这些层的支持基体12从溅射装置的第五室运出,通过旋涂法、辊涂法、丝网印刷法等在放热层24的表面上涂布紫外线硬化树脂后,通过照射紫外线形成厚度约为10~300微米的光透过层17(步骤S7)。通过以上完成本实施形式的光记录媒体10。另外,关于光透过层26的形成,可通过在放热层24的表面上粘结预先成型的聚碳酸酯、聚烯烃等树脂片材而进行。
接着参考图1说明上述光记录系统1的对光记录媒体10进行数据记录用的光记录再现装置30。
图1是简要表示适合于对光记录媒体10进行数据的记录的信息记录装置的主要部分的视图。
该光记录再现装置30如图1所示,包括使光记录媒体10旋转用的主轴马达2、向光记录媒体10照射记录用激光束的头部3、控制主轴马达2和头部3的动作的控制器4、向头部3提供激光驱动信号的激光驱动电路5和向头部3提供透镜驱动信号的透镜驱动电路6。
另外,如图1所示,控制器4中包含聚焦伺服跟踪电路7、寻迹伺服跟踪电路8和激光控制电路9。激活聚焦伺服跟踪电路7时,成为在旋转着的光记录媒体10的记录面上聚焦的状态,激活寻迹伺服跟踪电路8时,成为激光束的光斑相对于光记录媒体10的偏心的信号轨道自动跟踪的状态。聚焦伺服跟踪电路7和寻迹伺服跟踪电路8中分别包括用于自动调整聚焦增益的自动增益控制功能和自动调整寻迹增益的自动增益控制功能。激光控制电路9是生成由激光驱动电路5提供的激光驱动信号的电路,在光记录媒体10上记录着记录条件设定信息的情况下,据此进行适当的激光驱动信号的生成。
关于这些聚焦伺服跟踪电路7、寻迹伺服跟踪电路8和激光控制电路9,不需要是组装到控制器4内的电路,也可以是与控制器4独立的部件。另外,这些不需要是物理电路,可以是控制器4内执行的软件。
虽然不特别限定,但是作为适合于对光记录媒体10进行数据记录的信息记录装置,记录用激光束的波长在450nm以下,最好是在380~450nm,更好是405nm,作为头部3的一部分的会聚记录用激光束用的物镜的(未示出)的NA(数值孔径)最好在0.7以上。使用这种信息记录装置的对光记录媒体10的数据记录中,物镜与光记录媒体10的表面的距离(工作距离)设定得非常狭窄(例如约为80~150微米),因此与原来相比,可实现极小的束斑直径。由此,使用这种信息记录装置对光记录媒体10进行数据记录过程中,可实现极高的数据传输速度(例如35Mbps以上)。
使用这种光记录装置30的对本实施形式的光记录媒体10的数据记录中,如上所述,在光记录媒体10上存储有记录条件设定信息时,使用据此确定的记录策略,确定记录用激光束的记录功率Pw和擦除功率Pe的比。
更具体说,上述这样的激光从上述光透过层26侧经由上述物镜按记录功率Pw、擦除功率Pe照射上述记录层20,从而在上述记录层20上记录、擦除信息。而且,上述光记录媒体10,在0.7≤Pe/Pw≤1.0的条件下照射激光而记录的信息的再现时的抖动值在10%以下。
这里,上述放热层24的膜厚为10nm以上是由于在小于10nm时稍微的膜厚偏差会使得激光的功率范围大幅度变化。因此,上述膜厚更好是30nm以上。
而且,上述膜厚在200nm以下是由于厚度在其以上时制造时的成膜时间过长,同时对支持基体12的热损伤变大。因此设为200nm以下,更好是100nm以下。
该实施形式的光记录媒体10的情况下,如上所述,即使用于记录擦除的激光的擦除功率Pe相对于记录功率Pw在0.7≤Pe/Pw≤1.0的范围,再现抖动值也在10%以下。而且,对于驱动激光器36(参考图1)的记录脉冲信号,例如图3所示,实际从激光器36输出的激光的发光波形跟踪性非常好。图4中(A)表示记录传输速度为35Mbps、图4中(B)表示其为100Mbps的情况。
相对于此,例如Pe/Pw在0.5左右的情况下,如图5中(A)和图5中(B)所示,发光波形对记录脉冲信号的跟踪性低,尤其图5中(B)所示的记录传输速度为100Mbps的情况下,记录脉冲信号的脉冲宽度狭窄,因此发光波形还没有充分上升就下降了。
即,通过设置放热层24促进从记录层20放热,防止热滞留,从而即使激光的记录擦除时的擦除功率Pe相对于记录功率Pw与原来相比增大了,也不会由于该热量而在记录时产生自擦除。因此,再现抖动值的恶化可被抑制。
为了向记录层20记录信息,需要激光的记录功率Pw×记录脉冲的脉冲宽度=投入热量在规定值的范围内。
该实施形式的例子的光记录媒体10的情况下,由于设置放热层24,所以热量容易从记录层20脱离,因此在记录功率Pw一定的情况下可将脉冲宽度的范围设定得宽。相对于此,不设置放热层24的情况下,短时间内达到目标投入热量,因此脉冲宽度的设定范围的自由度减小。
上述实施形式的例子中,上述放热层24的材料为氧化铝,但本发明不限定于此,只要是热传导率在上述范围、可覆盖记录层20而形成为膜状的材料、例如氮化铝等也可以。
而且,上述实施形式的例子中,光透过层26由丙烯酸树脂形成,但可从通过紫外线等能量线而硬化的能量线硬化树脂、通过热量而硬化的热线硬化树脂中选择,可采用丙烯酸树脂、环氧树脂、尿烷树脂等。并且,可粘结预先形成的聚碳酸酯、聚烯烃等树脂膜等。
作为上述支持基体12的材料,除实施形式的例子这样的聚碳酸酯以外,可使用聚烯烃等。
虽然不特别限定,但上述信息记录装置30中,可使用(1,7)RLL的调制方式。其中,作为用于对光记录媒体10进行数据记录的信息记录装置,不需要一定由该调制方式进行数据记录,用其他调制方式也可进行数据记录。
接着说明使用(1,7)RLL的调制方式时的记录策略的一个例子。
图6是表示形成与2T对应的长度的记录标记的情况下的记录策略的一个例子的图。
如图6所示,形成与2T对应的长度的记录标记的情况下,记录用激光束的脉冲数设定为1。这里,所谓记录用激光束的脉冲数通过记录用激光束的功率提高到Pw的次数定义。更具体说,以记录用激光束位于记录标记的起点的时刻为时刻ts、以记录用激光束位于记录标记的终点的时刻为时刻te的情况下,从时刻ts到时刻te之间暂时将记录用激光束的功率设为Pw,接着设为功率Pb。这里,时刻ts以前的记录用激光束的功率设定为Pe,在时刻ts记录用激光束开始上升。时刻te的记录用激光束的功率设定为Pe或Pb。
Tpulse期间,光记录媒体10的记录层20接受高能量,其温度超过熔点,在Tc1期间,光记录媒体10的记录层20急剧冷却。由此,光记录媒体10的记录层20上形成与2T对应的长度的记录标记。
形成其他长度的记录标记的情况下也与形成与2T对应的长度的记录标记的情况同样,记录用激光束的功率设定为Pw、Pe或Pb,分别通过各个规定数的脉冲而形成具有希望长度的记录标记。
这里,本实施形式的光记录媒体10中,如上所述,功率范围宽,因此在旧的数据上直接改写新的数据的情况下,即便提高应充分擦除旧的数据的记录功率与擦除功率的比的情况下也可将抖动抑制到很低。因此,将数据传输速度设定得高(例如35Mbps以上)而进行记录时,也可充分擦除旧的数据。
下面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实施例。
实施例1
以下面的顺序制作光记录媒体。
在形成槽的与上述实施形式同样的聚碳酸酯树脂制的盘状支持基体(槽的深度用波长λ=405nm的光程长度表示为λ/18、记录轨道间距为0.32微米的)的表面上通过溅射法按100nm的厚度形成以银为主成分的反射膜。
接着在该反射膜表面上通过溅射法形成20nm厚度的Al2O3构成的第二电介质层。
而且,使用相变材料构成的合金靶在上述第二电介质层上通过溅射法形成厚度为12nm的记录层。该记录层的组成为AgInSbTeGe。
另外,在上述记录层表面上使用ZnS(80摩尔%)-SiO2(20摩尔%)靶通过溅射法形成厚度为30nm的电介质层。
在该电介质层表面上与上述第二电介质层同样通过溅射法形成60nm厚的Al2O3构成的放热层。
接着,在上述放热层的表面上通过旋转法涂布紫外线硬化型树脂,通过照射紫外线得到厚度为100微米的光透过层。
比较例1
而且作为比较例1,制作从上述实施例1去除放热层的光记录媒体。
对这些光记录媒体,与上述实施形式的例子同样,在波长λ=405nm、物镜的数值孔径NA=0.85的条件下固定为激光的记录功率Pw=6.0mW,改变激光的擦除功率Pe使得Pe/Pw为0.25~1.00,进行记录后测定再现抖动值,如图7所示。
从图7可知,再现抖动值在10%以下的Pe/Pw的上限值在比较例中为0.67,相对于此,本发明的实施例的情况下,其为0.87。而且,抖动值在13%以下的Pe/Pw的上限值在比较例中为0.75,相对于此,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大于1.0。
将其表示在表中则如表1所示。
表1 Pe/Pw 再现抖动值(%) 实施例 比较例 0.5 7.5 8.0 0.6 7.5 8.3 0.7 8.3 11.0 0.8 8.5 >14 0.9 9.2 - 1.0 11.1 -
实施例2
实施例2对在将放热层变更为30nm的情况下与实施例1同样的光记录媒体,分别选择激光的记录功率Pw为3.8mW、4.2mW、6.0mW,相对于这些记录功率Pw,使擦除功率Pe变化,使得Pe/Pw处于0.3~1.1的范围,进行记录,测定其再现抖动值,如图8所示。
从图8可知,即便改变激光的记录功率,只要Pe/Pw在实施形式的例子的范围内,再现抖动值可在10%以下。
实施例3
实施例3使用与实施例2相同的光记录媒体。该实施例3的光记录媒体中,在作为不设置放热层的、第一电介质层厚度为45nm的光记录媒体的比较例2和实施例3中,使得Pe/Pw在0.3~1.0的范围内变化并进行记录,测定的其再现抖动值的结果表示在图9中。
从图9可知,不设置放热层的比较例的情况下,在Pe/Pw超过0.60的时刻抖动值超出10%,而且,在其为0.80时抖动值超过13%。
相对于此,实施例3的光记录媒体中,即使Pe/Pw为1.0,再现抖动值也不超过10%。
实施例4
通过上述方法制作具有图2所示结构、支持基体12的厚度为1.1mm、反射膜16的厚度为100nm、第二电介质层18的厚度为20nm、记录层20的厚度为12nm、第一电介质层22的厚度为30nm、放热层24的厚度为30nm、光透过层26的厚度为100微米的光记录媒体10-1。
相对于这种光记录媒体10-1,以表2表示的条件为基础,将记录功率Pw设为3.8mW,同时,使用各种擦除功率Pe形成与2T~8T对应的长度的记录标记构成的混合信号,接着,将记录功率Pw设为4.2mW,同时,使用各种擦除功率Pe形成与2T~8T对应的长度的记录标记构成的混合信号,再将记录功率Pw设为6.0mW,同时,使用各种擦除功率Pe形成与2T~8T对应的长度的记录标记构成的混合信号。基础功率Pb都设定为0.1mW。记录中使用(1,7)RLL调制方式,仅在1个轨道上记录数据。
表2 时钟频率 66MHz 时钟周期(1T) 15.15nsec 线速度 5.3m/sec 调制方式 (1,7)RLL 格式效率 80% 数据传输速度(考虑效率) 35Mbps 信道位长 0.12微米/bit 数值孔径(NA) 0.85 激光波长 405nm
接着,测定光记录媒体10-1上形成的混合信号的时钟抖动。测定中,通过时间间隔分析仪求出再现信号的起伏(σ),通过σ/Tw(Tw:时钟的1个周期)算出。
图10表示测定结果。
如图10所示,在光记录媒体10-1中,记录功率Pw设为3.0mW、4.2mW、6.0mW中任一个情况下,记录功率Pw和擦除功率Pe的比(Pe/Pw)为1.0时的抖动(Jitter(1.0))都为
Jitter(1.0)<11%。另外,在光记录媒体10-1中,记录功率Pw设为3.0mW、4.2mW、6.0mW中任一个情况下,记录功率Pw和擦除功率Pe的比(Pe/Pw)为0.7时的抖动(Jitter(0.7))都为
Jitter(0.7)<9%。
这样,在光记录媒体10-1中,确认了与记录功率Pw的设定无关,即便将记录功率Pw和擦除功率Pe的比(Pe/Pw)设定得高也可将抖动抑制到很低,功率范围非常宽。
实施例5
通过上述方法制作具有图2所示结构、支持基体12的厚度为1.1mm、反射膜16的厚度为100nm、第二电介质层18的厚度为20nm、记录层20的厚度为12nm、第一电介质层22的厚度为45nm、放热层24的厚度为0nm的光记录媒体10-2。该光记录媒体10-2相对上述光记录媒体10-1将第一电介质层22的厚度变更为45nm、将放热层24的厚度变更为0nm(没有放热层),这一点是不同的。
对这种光记录媒体10-2,以表2表示的条件为基础,将记录功率Pw设为5.8mW,同时,使用各种擦除功率Pe形成与2T~8T对应的长度的记录标记构成的混合信号。记录中使用(1,7)RLL的调制方式,仅在1个轨道上记录数据。
接着,测定光记录媒体10-2上形成的混合信号的时钟抖动。
图11表示测定结果。图11中一起表示出相对于光记录媒体10-1而将记录功率Pw设为6.0mW时的测定结果。
如图11所示可知,在光记录媒体10-2中,Jitter(1.0)>13%并且Jitter(0.7)>10%。
从本实施例确认在不存在放热层24的情况下,将记录功率Pw和擦除功率Pe的比(Pe/Pw)设定得高时抖动急剧恶化,功率范围变窄。
这样,本实施例的光记录媒体10中,将记录功率Pw和擦除功率Pe的比(Pe/Pw)为1.0的情况下的抖动定义为Jitter(1.0)时,满足这样的条件:
Jitter(1.0)<13% …(1),因此在向旧的数据上直接改写新的数据时,即便提高应充分擦除旧的数据的记录功率与擦除功率的比的情况下也可将抖动抑制得很低。
本发明不限定于上述实施形式,在权利要求的范围记载的发明范围中可进行种种变形,这些也包含在本发明的范围内。
例如,上述实施例中,作为光记录媒体10的具体结构,举出了图2所示的结构,但本发明的光记录媒体的结构不限定于此。
工业上的可利用性
本发明如上所述构成,所以具有有效释放由记录时的激光带来的热量、可相对激光的记录功率来增大擦除功率的有益效果。
因此,功率范围非常宽,从而可进行稳定的数据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