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脾胃虚弱证慢性胰腺炎的中药制剂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中药组合物,尤其涉及一种治疗脾胃虚弱证慢
性胰腺炎的中药制剂。
背景技术
慢性胰腺炎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胰腺实质局限性、节段性或弥
漫性的慢性炎症,导致胰腺实质和胰管组织的不可逆性损害,并伴
有不同程度的胰腺内、外分泌功能障碍。迄今,其发病机制、病理
生理和疾病过程仍不很清楚。常见的治疗方法有外科手术治疗,内
镜治疗,药物的胰酶替代治疗等,治疗仅限于缓解症状或对其并发
症的处理,效果并不理想,也易产生副作用。申请人经过多年的临
床实践证明,利用中药治疗脾胃虚弱证慢性胰腺炎,依据病因对症
下药,不但疗效好,且副作用小。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治疗脾胃虚弱证慢性胰腺炎的中药制
剂。本病在中医学属于腹痛、胁痛、胃脘痛和腹泻的范畴。其临床
表现多以脾胃虚弱为主,饮食不节或情志失调,致病情复发而趋于复
杂,又常兼有气滞血癖的病机而形成本虚标实之证。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该治疗脾胃虚弱证
慢性胰腺炎的中药制剂是由以下重量份的中药制成:紫绿草4-8份、
草香附4-8份、寄生黄4-8份、假芫茜5-9份、浙贝母5-9份、蹋
菜7-11份、香叶子7-11份、黄蜀葵花7-11份、刮筋板8-12份、
金橘叶8-12份、沉香8-12份、土箭芪8-12份、狭穗鹭兰9-14份。
优选的:紫绿草6份、草香附6份、寄生黄6份、假芫茜7份、
浙贝母7份、蹋菜9份、香叶子9份、黄蜀葵花9份、刮筋板10份、
金橘叶10份、沉香10份、土箭芪10份、狭穗鹭兰12份。
配制方法:按传统方法制成汤剂。
方中:紫绿草祛风活血;草香附理气止痛、调经活血;寄生黄
理气健胃、清热利湿;假芫茜行气健胃;浙贝母清热化痰、散结解
毒;蹋菜滑肠、疏肝、利五脏;香叶子温经通脉、行气散结;黄蜀
葵花通淋消肿、解毒;刮筋板行气、破血消积;金橘叶舒肝郁肝气,
开胃气、散肺气;沉香降气温中、暖肾纳气;土箭芪健脾补虚;狭
穗鹭兰益脾、补虚、健胃。
临床资料
1.一般资料选择2007-2011年在本院门诊和住院就治的脾
胃虚弱证慢性胰腺炎患者100例,其中男50例,女50例;年龄19-66
岁;病程8天-6年,平均病程30个月。
2.诊断标准参照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在2005年制定的
慢性胰腺炎诊治指南:临床症状仍是诊断CP的重要依据。轻度CP
无明显特异性临床表现。中、重度CP临床表现包括:(1)腹痛是主要
临床症状,初为间歇性后转持续性,多位于上腹部,可放射至背部
或两胁。(2)消化吸收不良、脂肪泻、体重减轻等症状。(3)并发症有
糖尿病、胰腺假性囊肿、腹水、胰瘘、消化道梗阻及胰源性肝门静
脉高压症等。体征:(1)可有轻度压痛。(2)当并发巨大假性囊肿时可
扪及包块。(3)当胰头显著纤维化或假性囊肿压迫胆总管下段,可出
现黄疸。(4)由于消化吸收功能障碍导致消瘦,亦可出现与并发症有
关的体征。脾胃虚弱证慢性胰腺炎症候:症见倦怠乏力、食欲不振,
脘腹胀满肠鸣,纳谷不化,稍进油腻则大便次数明显增加,面色萎
黄,消瘦,舌苔厚腻,脉缓或虚弱,大便溏薄。
3.治疗方法患者服用本发明所述中药制剂,称取紫绿草6克、
草香附6克、寄生黄6克、假芫茜7克、浙贝母7克、蹋菜9克、
香叶子9克、黄蜀葵花9克、刮筋板10克、金橘叶10克、沉香10
克、土箭芪10克、狭穗鹭兰12克,按传统方法制成汤剂,每日一
剂,分早晚2次服用,6日为一个疗程,连续服用五个疗程。
4.疗效标准参考《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和现代医学
有关慢性胰腺炎章节拟定痊愈:血、尿淀粉酶恢复正常,B超示胰
腺正常,所有体征、症状消失;显效:血、尿淀粉酶正常,B超示胰
腺体积正常,回声欠均匀,体征、症状基本消失,或轻度腹痛、腹
泻1个月发作不超过3次;无效:治疗前后体征、症状无明显变化。
5.治疗结果100例患者治疗五个疗程后观察疗效,其中痊愈
60例(60%),显效35例(35%),无效5例(5%),总有效率95%。患者
治疗后未见因服中药引起的血、尿、大便常规及肝、肾功能等方面
的异常,也无过敏现象发生,心电图观察未发现异常现象。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方式一:称取紫绿草4克、草香附4克、寄生黄4克、假
芫茜5克、浙贝母5克、蹋菜7克、香叶子7克、黄蜀葵花7克、
刮筋板8克、金橘叶8克、沉香8克、土箭芪8克、狭穗鹭兰9克,
按传统方法制成汤剂。
实施方式二:称取紫绿草6克、草香附6克、寄生黄6克、假
芫茜7克、浙贝母7克、蹋菜9克、香叶子9克、黄蜀葵花9克、
刮筋板10克、金橘叶10克、沉香10克、土箭芪10克、狭穗鹭兰
12克,按传统方法制成汤剂。
实施方式三:称取紫绿草8克、草香附8克、寄生黄8克、假
芫茜9克、浙贝母9克、蹋菜11克、香叶子11克、黄蜀葵花11克、
刮筋板12克、金橘叶12克、沉香12克、土箭芪12克、狭穗鹭兰
14克,按传统方法制成汤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