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叶窗帘.pdf

上传人:1** 文档编号:1359140 上传时间:2018-05-07 格式:PDF 页数:13 大小:463.1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0820128839.3

申请日:

2008.12.02

公开号:

CN201381795Y

公开日:

2010.01.13

当前法律状态:

授权

有效性:

有权

法律详情:

授权

IPC分类号:

E06B9/30; E06B9/32

主分类号:

E06B9/30

申请人:

陈金福

发明人:

陈金福

地址:

台湾省台中市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中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代理人:

梁爱荣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百叶窗帘,主要包含有一可转动的上梁、多个叶片、多条分别连接上梁与该这些叶片的梯带,以及二条分别连接上梁的拉绳;通过分别拉动该这些拉绳,可带动上梁朝相反方向旋转,使该这些梯带可通过上梁的转动而带动该这些叶片偏转,以达到调光的目的。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百叶窗帘,其特征在于,包含有:
一上梁;
多个叶片;
二梯带,分别以其顶端设于该上梁,并连接各该叶片的两相对侧;以及
二拉绳,分别以其顶端固定于该上梁而可带动该上梁朝相反方向转动。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百叶窗帘,其特征在于,还包含有一封套,该封套设于该上梁的一端部,并具有二穿孔,分别供该这些拉绳穿设。

3.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百叶窗帘,其特征在于,该上梁的端部具有二第一沟槽,该封套具有二分别对应该这些第一沟槽的第二沟槽,各该拉绳穿经相对应的各该第一沟槽与各该第二沟槽。

4.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百叶窗帘,其特征在于,该上梁的端部具有一凹槽,该封套具有一凸条,该凸条卡合于该凹槽中。

5.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百叶窗帘,其特征在于,该上梁的截面形状为圆形。

说明书

百叶窗帘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百叶窗帘,特别是涉及一种结构简单,可降低制造成本的百叶窗帘。
背景技术
请参阅图1的传统百叶窗帘10,其主要包含有一上梁11、二设于上梁11的固定器12、二分别连接该这些固定器12的梯带13、多个连接该这些梯带13的叶片14、一设于上梁11的驱动器15、一连接驱动器15的拉绳16与一穿设于该这些固定器12与驱动器15的驱动铁条17。
请配合参阅图1A,当使用者向下拉动拉绳16,将带动驱动器15的内齿轮转动,同时,驱动器15的内齿轮将会通过驱动铁条17带动固定器12转动,固定器12将再通过该这些梯带13带动叶片14偏转,以达到调整光线的效果。
由此可知,传统的百叶窗帘10若要获得调整光线的效果,必须通过驱动器15、驱动铁条17与固定器12等多个构件的作动才能带动叶片14偏转,整体的结构显得相当复杂,制造成本当然也就会随之提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百叶窗帘,其结构简单,可有效降低制造成本。
为达成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百叶窗帘包含有一上梁、多个叶片、二梯带与二拉绳。该这些梯带分别以其顶端设于该上梁,并连接各该叶片的两相对侧;该这些拉绳分别以其顶端固定于该上梁而可分别带动该上梁转动。
当拉动其中一条拉绳,将带动该上梁朝顺时钟方向旋转,使该这些梯带可通过该上梁的转动而带动该这些叶片偏转,以达到调光的效果;当拉动另外一条拉绳,将带动该上梁朝逆时钟方向旋转,使该这些叶片回复到原本的状态。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经由上述可知,本实用新型省略掉现有技术百叶窗帘中所使用的驱动器、固定器与驱动铁条,而是使用两条拉绳与一个可转动的上梁来控制叶片偏转,以达到调光的目的,使本实用新型的百叶窗帘具有比现有技术百叶窗帘更为简单的结构,制造成本当然也就可以有效地被降低。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百叶窗帘的立体图。
图1A为图1的局部放大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的局部立体分解图。
图3为一局部立体分解图,主要显示左封盖与上梁的左端部的状态。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图,主要显示叶片偏转后的状态。
图6为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图,主要显示叶片收合后的状态。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百叶窗帘20        上梁30      左端部32
第一沟槽322,324  左凹槽326   右端部34
右凹槽342         下梁40      叶片50
梯带52            升降拉绳60  左封套70
左封套座72        左封套盖74
第二沟槽742,744  左凸条746   第一穿孔76
第二穿孔78        右封套80    右封套座82
右封套盖84右凸条842第一调光拉绳90第二调光拉绳92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特征及功效所在,兹举以下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说明如后。
请参阅图2与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所提供的百叶窗帘20,包含有一上梁30、一下梁40、多个叶片50、四梯带52、一升降拉绳60、一左封套70、一右封套80、一第一调光拉绳90与一第二调光拉绳92。
请配合参阅图2与图3,上梁30的截面形状在本实施例中为圆形,但不限于圆形。上梁30具有一左端部32与一右端部34,其中上梁30于左端部32的外周面形成有二第一沟槽322、324与一位于该这些第一沟槽322、324之间的左凹槽326,而于右端部34的外周面形成一右凹槽342。
下梁40的截面为矩形,位于上梁30的下方。
该这些叶片50等间隔地排列于上梁30与下梁40之间。
该这些梯带52是两两成对的设置。每一对梯带52的顶端固定于上梁30,并向下垂伸而连接各叶片50的两相对侧,再以其底端固定于下梁40。
升降拉绳60的顶端伸入上梁30中而与上梁30内部的一滑轮装置图中未示连接,底端则向下垂伸。通过拉动升降拉绳60,可通过滑轮装置将该这些叶片50收合,如图6所示。
请配合参阅图3,左封套70具有一左封套座72与一左封套盖74,其中左封套座72可固定于墙壁或窗框,而左封套盖74的内周面具有二第二沟槽742、744与一位于该这些第二沟槽742、744之间的左凸条746。当左封套盖74盖合于上梁30的左端部32时,左凸条746卡合于上梁30的左凹槽326内,且左封套盖74的该这些第二沟槽742、744与上梁30的该这些第一沟槽322、324两两相对。另外,左封套盖74具有一第一穿孔76与一第二穿孔78。
右封套80同样具有一可固定于墙壁或窗框的右封套座82与一右封套盖84,右封套盖84的内周面具有一右凸条842。当右封套盖84盖合于上梁30的右端部34时,右凸条842卡合于上梁30的右凹槽342中。
第一调光拉绳90的顶端固定于上梁30的左端部32内,并沿着顺时钟方向绕经上梁30的左端部32的第一沟槽322与左封套盖74的第二沟槽742,再穿过左封套盖74的第一穿孔76而向下垂伸,使得第一调光拉绳90被拉动时,可带动上梁30朝顺时钟方向转动。
第二调光拉绳92的顶端同样固定于上梁30的左端部32内,并沿着逆时钟方向绕经上梁30的左端部32的第一沟槽324与左封套盖74的第二沟槽744,再穿过左封套盖74的第二穿孔78而向下垂伸,使得第二调光拉绳92被拉动时,可带动上梁30朝逆时钟方向转动。
当向下拉动第一调光拉绳90,将带动上梁30朝顺时钟方向旋转,使该这些梯带52可通过上梁30的转动而带动该这些叶片50偏转,如图5所示;当上梁30转动的后,通过左凸条746与左封套70的左凹槽326之间的摩擦力,以及右凸条842与右封套80的右凹槽342的摩擦力而定位住,用以将该这些叶片50保持在偏转后的状态,以提供调光的效果。
当要将该这些叶片50回复成透光的状态时,则是拉动第二调光拉绳92迫使上梁30朝逆时钟方向旋转,该这些梯带52也就将再经由上梁30的转动而带动该这些叶片50偏转回原本的位置,如图4所示。
另外,当要收放该这些叶片50时,是利用拉动升降拉绳60来驱动上梁30内部的滑轮装置将该这些叶片50进行收放,如图6所示。由于收放叶片的作动方式与传统百叶窗的作动方式相同,在此就容不赘述详细的过程。
本实用新型于前述实施例中所涉及的构成元件,仅为举例说明,并非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其它等效元件的替代或变化,亦应为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所涵盖。

百叶窗帘.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百叶窗帘.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百叶窗帘.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百叶窗帘.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百叶窗帘.pdf(13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百叶窗帘,主要包含有一可转动的上梁、多个叶片、多条分别连接上梁与该这些叶片的梯带,以及二条分别连接上梁的拉绳;通过分别拉动该这些拉绳,可带动上梁朝相反方向旋转,使该这些梯带可通过上梁的转动而带动该这些叶片偏转,以达到调光的目的。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固定建筑物 > 一般门、窗、百叶窗或卷辊遮帘;梯子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