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工现场登高移动平台.pdf

上传人:Y94****206 文档编号:1353567 上传时间:2018-05-06 格式:PDF 页数:5 大小:201.1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0720076028.9

申请日:

2007.11.12

公开号:

CN201125524Y

公开日:

2008.10.01

当前法律状态:

终止

有效性:

无权

法律详情:

未缴年费专利权终止IPC(主分类):E04G 1/24申请日:20071112授权公告日:20081001终止日期:20091214|||授权

IPC分类号:

E04G1/24(2006.01); E04G1/15(2006.01)

主分类号:

E04G1/24

申请人:

上海市安装工程有限公司

发明人:

黄杰; 孙荣良

地址:

200080上海市塘沽路390号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中原信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代理人:

钟玉敏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建筑施工用操作平台,具体公开了一种用于登高作业的安装施工登高移动平台。包括主体框架、爬梯、施工平台、扶手和稳定翼架;所述主体框架为框架结构包括立柱和斜撑,所述主体框架底部设有行走轮;所述施工平台固定设置在主体框架上部;所述爬梯设置主体框架内,其从主体框架底部一直延伸至施工平台高度,施工平台上相应于爬梯处设有人员出入口;所述扶手设置在操作平台上方,延伸在施工平台两侧边,与主体框架铰接。本实用新型具有拆搭方便、适用性广、安全可靠等优点。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施工现场登高移动平台,其特征在于,包括主体框架(1)、爬梯(2)、施工平台(3)、扶手(4)和稳定翼架(5);所述主体框架(1)为框架结构包括立柱(101)和斜撑(102),所述主体框架(1)底部设有行走轮(103);所述施工平台(3)固定设置在主体框架(1)上部;所述爬梯(2)设置主体框架(1)内,其从主体框架(1)底部一直延伸至施工平台(3)高度,施工平台(3)上相应于爬梯(2)处设有人员出入口(301);所述扶手(4)设置在操作平台(3)上方,延伸在施工平台(3)两侧边,与主体框架(1)铰接。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施工现场登高移动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施工平台两侧的扶手(4)通过连杆(401)相连。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施工现场登高移动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稳定翼架(5)为三角支撑架,其远离主体框架立柱(101)的一端设有调节螺杆(501),通过调节螺杆(501)支撑在地面上。

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施工现场登高移动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框架(1)上还设有多层相互叠加连接的可拆卸框架(104)。

5.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施工现场登高移动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行走轮(103)有四个,包括两个万向轮和两个可刹轮。

说明书

施工现场登高移动平台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建筑施工用操作平台,具体涉及一种用于登高作业的安装施工现场登高移动平台。
背景技术
目前现有的登高作业操作,主要采用搭设脚手架、直梯或人字梯等方式,采用这两种方式都有其局限性,脚手架存在移动不方便、拆搭麻烦浪费人力和时间等缺陷,而人字梯等还存在高度受限、存在潜在危险等问题。两种方式均不适用于频繁更换施工地点的登高作业。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拆搭方便、适用性广、安全可靠的施工现场登高移动平台,以满足登高作业的需要,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缺陷。
本实用新型解决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施工现场登高移动平台,其特征在于,包括主体框架、爬梯、施工平台、扶手和稳定翼架;所述主体框架为框架结构包括立柱和斜撑,所述主体框架底部设有行走轮;所述施工平台固定设置在主体框架上部;所述爬梯设置主体框架内,其从主体框架底部一直延伸至施工平台高度,施工平台上相应于爬梯处设有人员出入口;所述扶手设置在操作平台上方,延伸在施工平台两侧边,与主体框架铰接。
由以上公开的技术方案可知,本实用新型通过在主体框架下方设置行走轮,并将施工平台设置在主体框架上,通过移动行走轮达到移动施工平台的目的,配合稳定翼架可以使平台在指定地点能够稳定支撑并增加移动平台的稳定性。而且通过将扶手与主体框架铰接,可以在移动过程中碰到障碍物时,方便的将扶手放下,通过障碍物之后在将扶手竖立固定,以适应不同的施工场合。此外,还可以将主体框架分层设计,使各层叠加,使用时可以根据施工高度的不同增、减层数,达到适应不同高度施工的目的。综述,本实用新型不仅可以节约工程成本,而且运输方便,无需专业人员即可拆装,具有利用率高、经济实惠等优点。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立面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施工现场登高移动平台,包括主体框架1、爬梯2、施工平台3、扶手4和稳定翼架5;所述主体框架1为框架结构包括立柱101和斜撑102,所述主体框架1底部设有行走轮103;所述施工平台3固定设置在主体框架1上部;所述爬梯2设置主体框架内,其从主体框架底部一直延伸至施工平台3高度,施工平台3上相应于爬梯3处设有人员出入口301;所述扶手4设置在操作平台3上方,延伸在施工平台3两侧边,与主体框架1铰接。所述施工平台两侧的扶手4通过连杆401相连。
所述稳定翼架5为三角支撑架,其远离主体框架立柱101的一端设有调节螺杆501,通过调节螺杆501支撑在地面上。
所述行走轮103有四个,包括两个万向轮和两个可刹轮。
所述主体框架1上还设有多层相互叠加连接的可拆卸框架104。

施工现场登高移动平台.pdf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施工现场登高移动平台.pdf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施工现场登高移动平台.pdf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施工现场登高移动平台.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施工现场登高移动平台.pdf(5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建筑施工用操作平台,具体公开了一种用于登高作业的安装施工登高移动平台。包括主体框架、爬梯、施工平台、扶手和稳定翼架;所述主体框架为框架结构包括立柱和斜撑,所述主体框架底部设有行走轮;所述施工平台固定设置在主体框架上部;所述爬梯设置主体框架内,其从主体框架底部一直延伸至施工平台高度,施工平台上相应于爬梯处设有人员出入口;所述扶手设置在操作平台上方,延伸在施工平台两侧边,与主体框架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固定建筑物 > 建筑物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