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锁.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车锁.pdf(11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授权公告号 CN 201891324 U(45)授权公告日 2011.07.06CN201891324U*CN201891324U*(21)申请号 201020195602.4(22)申请日 2010.05.14102009021297.3 2009.05.14 DEE05B 65/32(2006.01)E05B 65/19(2006.01)E05B 47/00(2006.01)E05B 15/00(2006.01)(73)专利权人因特瓦产品欧洲有限公司地址德国乌帕塔尔(72)发明人 G沙夫里(74)专利代理机构北京泛华伟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80代理人胡强 蔡民军(54) 实。
2、用新型名称车锁(57) 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可在开锁位置、预锁位置和锁上位置之间调整的车锁,其具有:可转动地支承的转动锁闩;锁定机构,包括可绕锁闭轴线转动的锁闭件,在锁上位置,转动锁闩的转动被该锁闭件阻挡,该锁闭件可在开锁方向上转动,以释放该转动锁闩;手动或机动操作的操作柄杆,其在该锁上位置阻挡该锁定机构,该操作柄杆可在开锁方向上绕操作轴线转动,以释放锁定机构,其中,锁定机构同时还作为机动锁紧辅助机构的组成部件,该锁定机构被设计成从预锁位置开始借助马达使转动锁闩在上锁方向转动并建立锁上位置。(30)优先权数据(51)Int.Cl.(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 (19)中华人民共和国。
3、国家知识产权局(12)实用新型专利权利要求书 2 页 说明书 6 页 附图 2 页CN 201891326 U 1/2页21.一种车锁,它能在开锁位置、预锁位置和锁上位置之间调整,包括:-可转动地安装的转动锁闩(11);-锁定机构,包括可绕锁闭轴线(13)转动的锁闭件(15),在该锁上位置,该转动锁闩(11)的转动被该锁闭件(15)阻挡,并且该锁闭件(15)能在开锁方向上转动,以释放该转动锁闩(11);-手动或机动操作的操作柄杆(17),该操作柄杆在该锁上位置阻挡该锁定机构并且能绕操作轴线(19)在开锁方向上转动,以释放该锁定机构(11);其中该锁定机构同时是机动锁紧辅助机构的组成部件并且被设。
4、计成从该预锁位置开始借助马达使该转动锁闩(11)在上锁方向上转动到该锁上位置并且建立该锁上位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锁,其特征是,该锁紧辅助机构的与该锁定机构相连的马达(21)同时与该操作柄杆(17)相连,用于使该操作柄杆(17)在开锁方向上转动。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车锁,其特征是,在该锁上位置和/或该预锁位置,由该转动锁闩(11)和该锁闭件(15)构成的结构设计成是自锁的,其中自锁程度选择得很小或者该结构设计成处于自锁临界点。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锁,其特征是,该锁闭件(15)包括可绕该锁闭轴线(13)转动和直接与该转动锁闩(11)配合的止动爪(23),该止动爪(23)被设。
5、计成不仅作为该锁定机构的组成部件地将该转动锁闩(11)锁定在锁上位置,还作为该锁紧辅助机构的组成部件地使该转动锁闩从该预锁位置转动到该锁上位置。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车锁,其特征是,该止动爪(23)具有两个在锁闭轴线(13)的周向上彼此间隔开的两个面(25,27),其中一个锁定面(25)设计用于锁定该转动锁闩(11),其中一个锁上面(27)设计用于使该转动锁闩(11)转动。6.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车锁,其特征是,除止动爪(23)之外,该锁闭件(15)还具有与该操作柄杆(17)配合的定位爪(29)。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锁,其特征是,该锁闭件(15)包括曲柄杠杆系统。8.根据权利要求7。
6、所述的车锁,其特征是,该曲柄杠杆系统具有铰接相连的两根杆(31,33),其中第一杆(31)可绕该锁闭轴线(13)转动,第二杆 (33)被铰接到该转动锁闩(11)上。9.根据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车锁,其特征是,除了该曲柄杠杆系统之外,该锁闭件(15)还具有与该操作柄杆(17)相配合的定位爪(29)。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锁,其特征是,定位爪(29)相对锁闭轴线(13)不能转动地与锁闭件(23,31)连接,尤其是与止动爪(23)或第一杆(31)相连接,并且该定位爪只能与锁闭件(23,31)一起绕锁闭轴线(13)转动。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车锁,其特征是,该定位爪(29)和该锁闭件(23。
7、,31)相对于转动轴线(13)布置在不同的平面上。12.根据权利要求10或11所述的车锁,其特征是,该定位爪(29)与该操作柄杆(17)相配合,从而在锁上位置和预锁位置,该定位爪(29)被该操作柄杆(17)阻挡。13.根据权利要求10或11所述的车锁,其特征是,该定位爪(29)具有两个在锁闭轴线(13)的周向上彼此间隔的面(35,37),其中一个锁上面(35)在锁上位置与该操作柄杆(17)相配合,其中一个预锁面(37)在预锁位置与该操作柄杆(17)相配合。权 利 要 求 书CN 201891324 UCN 201891326 U 2/2页31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车锁,其特征是,该操作柄。
8、杆(17)包括设于该操作轴线(19)的一侧且用于阻挡该锁定机构(15)的锁定臂(39)和设于该操作轴线(19)的另一侧且被设计成使该锁定机构在开锁方向上转动的推臂(41)。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车锁,其特征是,该推臂(14)与该锁定机构的定位爪(29)相配合。1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车锁,其特征是,该定位爪(29)具有与该操作柄杆(17)相配合的接触面(43),该接触面在该锁闭轴线(13)的周向上与该定位爪(29)的锁上面(35)和预锁面(37)间隔开。1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车锁,其特征是,定位爪(29)和操作柄杆(17)布置在同一平面上。18.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车锁。
9、,其特征是,锁闭件(23,31),尤其是止动爪(23)和/或第一杆(31),和该转动锁闩(11)布置在同一平面上。19.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锁,其特征是,该锁闭件(15)包括可绕该锁闭轴线(13)转动和直接与该转动锁闩(11)配合的止动爪(23),该止动爪(23)被设计成不仅作为该锁定机构的组成部件地将该转动锁闩(11)锁定在锁上位置,还作为该锁紧辅助机构的组成部件地使该转动锁闩从该预锁位 置转动到该锁上位置。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车锁,其特征是,该止动爪(23)具有两个在锁闭轴线(13)的周向上彼此间隔开的两个面(25,27),其中一个锁定面(25)设计用于锁定该转动锁闩(11),其。
10、中一个锁上面(27)设计用于使该转动锁闩(11)转动。21.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车锁,其特征是,该锁闭件(15)包括曲柄杠杆系统。22.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车锁,其特征是,定位爪(29)相对锁闭轴线(13)不能转动地与锁闭件(23,31)连接,尤其是与止动爪(23)或第一杆(31)相连接,并且该定位爪只能与锁闭件(23,31)一起绕锁闭轴线(13)转动。23.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车锁,其特征是,该定位爪(29)具有两个在锁闭轴线(13)的周向上彼此间隔的面(35,37),其中一个锁上面(35)在锁上位置与该操作柄杆(17)相配合,其中一个预锁面(37)在预锁位置与该操作柄杆(17)相配合。
11、。24.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车锁,其特征是,该操作柄杆(17)包括设于该操作轴线(19)的一侧且用于阻挡该锁定机构(15)的锁定臂(39)和设于该操作轴线(19)的另一侧且被设计成使该锁定机构在开锁方向上转动的推臂(41)。 权 利 要 求 书CN 201891324 UCN 201891326 U 1/6页4车锁 技术领域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可在开锁位置、预锁位置和锁上位置之间调整的车锁。 背景技术0002 这样的锁尤其是用于车辆的门以及其它的盖中,例如车的后备箱盖、滑门或者引擎罩。 0003 对于车门和盖,人们基本上力求在打开门或盖时保持由使用者施加的或由机动开锁辅助机构施加的力尽量。
12、小。人们现在日益要求改善密封,从而改善密封效果以便例如降低车内风噪。这通常通过密封的特殊设计来实现,这导致密封压力增大,即在锁上位置由密封施加在门或盖上的力增大。密封压力增大又导致在门或盖打开时需要克服的力也增大。这尤其会带来需要更大的力来锁上门或盖,因为此时必须克服由密封反向作用的阻力。 0004 现有技术中已经存在借此减小开锁时所需要的操作力的方案。此外,已经提出所谓的锁紧辅助机构,其用于将门或盖尤其是从所谓的预锁位置转移到对应于完全锁死状态的锁上位置。预锁位置是指锁的这样位置,在该位置,门或盖尚未完全锁死,但也不是在不操作开锁机构情况下能被轻易打开,而是门或盖在一定程度上被保持在预锁死位。
13、置或预上锁位置。已知的锁紧辅助机构是外部系统,其通常通过鲍登拉线与锁相连接。这样的系统昂贵、复杂并且为了安装在门或盖中而需要比较大的空间。一体式锁紧辅助机构原则上是已知的,但其总归是一个附加的独立装置。当这样的锁紧辅助机构与机动开锁辅助机构相结合时,必须为这两种功能,即一方面帮助开锁和另一方面帮助锁紧,设置单独的电动机。 0005 为此,例如参见德国专利申请公开号DE10312304A,美国专利公告号US4203621,德国实用新型专利公告号DE202008012706U1,德国专利申请公开号DE10327448A以及国际专利申请的公开号WO2006/087578A、WO2008/061491。
14、A和WO2007/076826。 发明内容0006 本实用新型的任务是提供一种由文章开头所述类型的车锁,其在具有尽量简单可靠的结构、更简单和成本更低廉的生产能力以及尽量小的空间需求和重量的同时,具有高的舒适性,因为设有至少一个锁紧辅助机构,它尤其确保在相关的门或盖具有高的密封压力情况下也能使门或盖可靠转移到完全锁死位置。 0007 该任务的完成一种车锁实现,该车锁能在开锁位置、预锁位置和锁上位置之间调整,包括:可转动地安装的转动锁闩;锁定机构,包括可绕锁闭轴线转动的锁闭件,在该锁上位置,该转动锁闩的转动被该锁闭件阻挡,并且该锁闭件能在开锁方向上转动,以释放该转动锁闩;手动或机动操作的操作柄杆,。
15、该操作柄杆在该锁上位置阻挡该锁定机构并且能绕操作轴线在开锁方向上转动,以释放该锁定机构;其中该锁定机构同时是机动锁紧辅助机构的组成部件并且被设计成从该预锁位置开始借助马达使该转动锁闩在上锁方向上转动到该锁上位置并且建立该锁上位置。 0008 本实用新型规定,该车锁包括可转动地安装的转动锁闩、锁定机构和手动或机动说 明 书CN 201891324 UCN 201891326 U 2/6页5的操作柄杆。锁定机构包括锁闭件,锁闭件可绕锁闭轴线转动,借助该锁闭件,转动锁闩被锁定在锁上位置,并且该锁闭件沿开锁方向转动,以释放转动锁闩。操作柄杆此时被设计用来在锁上位置锁定该锁定机构并且在开锁方向上可绕操作。
16、轴线转动以释放锁定机构。根据本实用新型,锁定机构同时是机动锁紧辅助机构的组成部件并且被设计用来从预锁位置开始依靠马达使转动锁闩在上锁方向上转动并建立锁上位置。 0009 本实用新型基于以下设想,锁定机构或其至少一部分被用于锁紧辅助功能。由此可以显著降低锁的制造成本、重量和占地要求,又不必丧失机动锁紧辅助机构的便利性。 0010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特别有利的实施例中,锁紧辅助机构的与锁定机构连接的马达同时连接到操作柄杆,以使操作柄杆在开锁方向转动。这样,对于这两种便利功能,即一方面帮助锁紧,另一方面帮助开锁,仅需要唯一的电动机。不再需要为这两种功能提供单独的系统。就是说,可以实现更高的便利性,而。
17、在制造成本、重量或占地要求方面无须做出显著让步。 0011 本实用新型另一个有利的实施例规定,在锁上位置和/或预锁位置,由转动锁闩和锁定机构构成的结构被设计成是自锁的。此时最好选择非常小的自锁程度,或者该结构被设计处于自锁临界点。这可以理解为如此设计 自锁作用,即在当时的位置上,锁和/或装有锁的门或盖不是被牢牢锁死。该系统可以说处于“将锁未锁”状态。此外,将锁具设计成处于自锁临界点对于技术人员来说是一个清楚的技术教导。由于这样设计锁,所以实现了优化锁具功能的折衷方案:如果锁被设计成不带自锁功能,则操作柄杆处于相对高的力下,这将显著增大使用者或机动开锁辅助机构的开锁力。而如果规定高度自锁,则虽然。
18、导致在操作柄杆上的较小力和进而导致相当小的开锁力,但同时,所谓的锁“脱扣”需要比较大的力,即需要较大的力使锁定机构在开锁方向上转动。本实用新型提出的将锁设计成处于自锁临界点的提议可以说是棘手之事,其对独立的锁组成部件的特定构造和布置提出严格要求,但保证了在提高便利性意义上能将开锁时所施加的力保持非常小,而又不影响锁的可靠的基本功能。 0012 该方案,即锁被设计为处于自锁临界点,构成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也对此要求独立保护的独立方案,即,本实用新型的这个方案也能在不设置锁紧辅助机构或无需同时作为机动锁紧辅助机构的组成部件地设置锁定机构的设想的情况下实现。 0013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变型方案中,锁闭。
19、件可以包括可绕锁闭轴线转动的止动爪,止动爪直接与转动锁闩配合并且被设计成不仅作为锁定机构的组成部件将转动锁闩锁定在锁上位置,而且作为锁紧辅助机构的组成部件使其从预锁位置转动到锁上位置。 0014 还可以规定,除止动爪外,锁闭件还具有与操作柄杆配合的定位爪。 0015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变型方案中,锁闭件包括曲柄杠杆系统。此时最好规定,曲柄杠杆系统包括两个铰接相连的杆,其中第一杆可绕锁闭轴线转动,第二杆被铰接在转动锁闩上。 0016 此外还可以规定,除了曲柄杠杆系统外,锁闭件还具有与操作柄杆配合的定位爪。 0017 当在下文中描述可以结合上述两个变型方案来实现的本实用新型方案时,第一变型方案的。
20、可转动止动爪以及曲柄杠杆系统或其可绕锁闭轴线转动的第一杆可被统称为“锁闭件”。 0018 因此,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定位爪相对于锁闭轴线不可转动地连说 明 书CN 201891324 UCN 201891326 U 3/6页6接到锁闭件上,尤其连接到相对定位爪或第一杆上,在此规定,定位爪只能与锁闭件一起绕锁闭轴线转动。此时,定位爪和锁闭件可以相对于锁闭轴线布置在不同平面上。 0019 最好规定,定位爪如此与操作柄杆相配合,即,定位爪在锁上位置和预锁位置通过操作柄杆被锁定。 0020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特别有利的方案,操作柄杆被设计成在开锁方向上对锁定机构施力。即特别是,操作柄杆不。
21、仅用于释放锁定机构,由此一来可以实现转动锁闩在开锁方向上的转动,而且操作柄杆还可以通过其在开锁方向上对锁定机构施力而有效地支持开锁过程。这种施力例如通过驱动或推动该锁定机构的一个可转动的零部件尤其是锁定机构的定位爪来实现。本实用新型的这个方案也构成一个要求独立保护的独立方案。 0021 操作柄杆优选包括一个设于操作轴线的一侧的挡臂,用于阻挡锁定机构,还包括设于操作轴线的另一侧且被设计用来使锁定机构在开锁方向上转动的推臂。 0022 此时可以规定,推臂与锁闭件的定位爪相配合。 0023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规定,转动锁闩当在上锁方向上转动时驱动锁定机构。这样,尤其在快速锁上运动时,例如在以快。
22、速关门或关闭盖时的快速上锁时,防止锁被阻挡,否则这种情况尤其可能因以下情况而出现,用于将转动锁闩锁定在锁上位置的可转动的止动爪在关闭门或盖时无法足够快地转动到锁上位置。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规定,当沿上锁方向转动时,转动锁闩使止动爪在上锁方向上转动,即例如可以说通过无论怎样都符合规定的连接机构“驱赶着”。 0024 可行但不是必须的是,转动锁闩、操作柄杆和锁定机构均预先受力,对此尤其分别设置一个弹簧或弹簧机构。此时尤其规定,转动锁闩在开锁方向上预先受力,操作柄杆在上锁方向上预先受力,锁定机构在开锁方向上也预先受力。 0025 在从属权利要求、说明书和附图中也给出本实用新型的其它有利实施例。 附。
23、图说明0026 将在下文参考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更详细的描述,其中: 0027 图1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其中锁的关键零部件如图所示处于锁上位置、预锁位置和开锁位置; 0028 图2以对应于图1的视图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 具体实施方式0029 如图1所示处于锁上位置、预锁位置和开锁位置的本实用新型车锁包括操作柄杆17、转动锁闩11和锁定机构,该锁定机构包括锁闭件15,在该实施例中,锁闭件15又包括止动爪23和定位爪29。 0030 操作柄杆17以可绕操作轴线19转动地支承着,转动锁闩11可绕转动锁闩轴线49转动。锁闭件的止动爪23和定位爪29以可绕共同的锁闭轴线13转动地支承着。
24、。此时,止动爪23和定位爪29以不可相对转动的方式设置,即止动爪23和定位爪29只能共同转动。理论上,锁闭件15也可由整体构件构成,其能承担定位爪29和止动爪23的如下所述的功能。 0031 图1仅示意表示操作柄杆17与开锁机构45的连接,开锁机构特别是包括车门的说 明 书CN 201891324 UCN 201891326 U 4/6页7内开门柄杆和外开门柄杆。在这里,为了简明之目的而未示出为此而设的、尤其包括一个或多个连接件的连接机构。由于开锁机构45如图所示地与操作轴线29相连接,所以这表明在开锁机构用于在以打开门或盖时使操作柄杆17绕操作轴线19转动,确切说是逆时针转动,如用操作柄杆1。
25、7下方的箭头所示。在锁的一个具体可行设计方案中,开锁机构45尤其作用于操作臂47,因此作用在操作臂47的一个弯折的、大致平行于操作轴线19延伸的操作部上。 0032 在操作轴线19的一侧,安置有操作柄杆17的挡臂39,它在锁上位置和预锁位置与定位爪29相配合,确切说,其在锁上位置与定位爪29的锁上面35配合,在预锁位置与定位爪的预锁面37相配合。就是说,操作柄杆17用于通过在锁上位置和预锁位置都阻挡防止锁闭件15在开锁方向上绕锁闭轴线13转动。 0033 操作柄杆17还具有推臂41,该推臂在开锁和/或打开装有锁的门或盖时与定位爪29的、具有接触面43的部分相配合。推臂41和定位爪29的具有接触。
26、面43的部分如此相互协作,当操作柄杆17在推臂41的开锁方向上转动时,定位爪29及锁闭件沿逆时针方向且因而在开锁方向上转动。 0034 推臂41对定位爪29施力的动作仅发生在通过操作柄杆17在挡臂39开锁方向上的最初转动已释放定位爪29并由此使该定位爪能在开锁方向上转动时。 0035 止动爪23直接与转动锁闩11配合,确切说,不仅用于锁定或阻挡转动锁闩11,也作为锁紧辅助机构的组成部件。在锁上位置,止动爪23通过锁定面25与转动锁闩11的相应配合面配合。此外,止动爪23设有预 锁面28,在预锁位置,止动爪23借助预锁面28与转动锁闩的相应配合面配合。此外,止动爪23具有锁上面27,用于使转动锁。
27、闩11从预锁位置起转动到锁上位置。此外如此设计该锁,即由转动锁闩11和止动爪23构成的结构在锁上位置和预锁位置均处于自锁临界点,即如上所述,选择非常小的自锁程度。 0036 另外,本实用新型的车锁包括电马达21,其在打开门或盖时作为开锁辅助机构的组成部件或在锁从预锁位置转移到锁上位置时作为锁紧辅助机构的组成部件。开锁功能通过马达21与操作轴线19之间连线表示。马达21和锁闭轴线之间的连线表示本身作为锁紧辅助机构的组成部件的马达21能使锁闭件15按箭头所示的顺时针方向即上锁方向绕锁闭轴线13转动。 0037 没有示出设置用来连接马达21到操作柄杆17和锁闭件15的装置。同样没有示出用于在检测到锁。
28、处于相应状态时启动和停止马达21的传感器和其它电气电子部件。 0038 为了开锁,使用者在开锁机构45操纵内开门柄杆或外开门柄杆。这可以通过传感器系统检测到,然后,马达21被启动,以使操作柄杆17在开锁方向绕操作轴线19转动。由此一来,首先解除挡臂39对定位爪29的阻挡,从而锁闭件15能沿逆时针方向且进而在开锁方向上转动。在锁上位置在转动锁闩11和止动爪23之间起效的自锁作用保证了由定位爪29施加到挡臂39的力比较小,因此为释放锁闭件15而使操作柄杆17最初转动所需要的力比较小。 0039 在定位爪29已释放后,操作柄杆17在其借助其推臂41进一步转动时对定位爪29的接触面43施力,由此,在克。
29、服设计得较小的、在转动锁闩11和止动爪23之间自锁力的情况下,定位爪29和止动爪23作为一个单元在开锁方向上逆时针转动。这样,止动爪23释放转动锁闩11,转动锁闩11接着可绕转动锁闩轴线49转动,锁由此进入开锁位置。 说 明 书CN 201891324 UCN 201891326 U 5/6页80040 在上锁过程中,转动锁闩11借助固定安装在车辆上的锁把手绕转动锁闩轴线49在上锁方向即逆时针方向上被转动,直至其到达预锁位置。因此转动锁闩11和止动爪23的转动如此相互协调,即在预锁位置,止动爪23以所示出的方式抵靠转动锁闩11。 0041 借助传感器系统发现这种状态,马达21随后被启动,有效地。
30、使锁闭件15绕锁闭轴线13在顺时针方向上且进而在闭合方向上转动。在此情况 下,止动爪23通过其锁上面27带动转动锁闩11,因而转动锁闩在马达帮助下转动到锁上位置,借此建立锁上位置并完全锁死。 0042 还应指出,在预锁位置,在转动锁闩11和止动爪23之间的设计得较小的自锁作用起效,确切说在此通过止动爪23的预锁面28与转动锁闩11上的相应配合面。当锁从预锁位置开始要继续在开锁方向上被操作时,这种自锁特别重要。根据在从锁上位置开始的最初开锁时的情况,通过在预锁位置上起效的自锁来确保作用在操作柄杆17的挡臂39上的力将比较小,从而仅需相对小的力使操纵柄杆17从预锁位置开始继续在开锁方向上转动,因而。
31、释放定位爪29。 0043 在图2的实施例中,锁闭件仍包括与操作柄杆17配合的定位爪29。代替例如在图1的实施例中所设置的止动爪23地,在图2的实施例中的锁闭件15包括曲柄杠杆结构,其具有第一杆31和第二杆33。这两根杆31和33以铰接相连,即它们可绕一条共同的轴线51相对转动。第一杆31在其另一端以相对锁闭轴线13不可转动的方式与定位爪29连接,即它只能与定位爪29一起绕锁闭轴线13转动。第二杆33在其另一端铰接到转动锁闩11上,即它可相对于转动锁闩11绕另一轴线53转动。 0044 就基本结构而言,根据图2的锁在其它方面对应于图1的锁,因而在此方面参照对图1的相应说明。 0045 又如此设。
32、计根据图2的锁,在锁上位置,由转动锁闩11和曲柄杠杆结构31、33构成的结构被设计成处于自锁临界点。这样,为了通过在开锁方向上转动操作柄杆17来释放定位爪29所需要的力比较小。 0046 在定位爪29已释放后,即定位爪29的锁上面35脱离与操作柄杆17挡臂39的接合后,操作柄杆17连同其推臂41在开锁方向上驱动定位爪29,进而驱动锁闭件15,此时定位爪29绕锁闭轴线13顺时针转动。 0047 这样,曲柄杠杆结构进入允许转动锁闩11在开锁方向即沿顺时针方向转动的位置。 0048 在锁上装有锁的门或盖时,锁首先进入预锁位置。检测到这种状态,然后,马达21驱动由第一杆31和定位爪29构成的抗转动连接。
33、结构在上锁方向上即在此沿逆时针方向绕锁闭轴线13转动。这样,通过曲柄杠杆结构的第二杆33,如此推动或者说驱动转动锁闩11,即它在马达支持下在上锁方向上绕转动锁闩轴线49逆时针转动,直到到达锁上位置且门或者盖被彻底锁死。 0049 还从图1和图2中看到,相关的零部件关于各自的轴线没有布置在同一平面上。相反,这些相应的零部件关于各自的轴线布置在不同的平面上,即,尤其是一个位于另一个的上方。这实现了锁的零部件可以在调整过程中彼此重叠,由此整体上讲,做到了本实用新型的锁的占地要求减小。 0050 附图标记列表 说 明 书CN 201891324 UCN 201891326 U 6/6页90051 11转动锁闩;13锁闭轴线;15锁闭件;17操作柄杆;19操作轴线;21马达;23止动爪;25锁定面;27锁上面;28预锁面;29定位爪;31第一杆;33第二杆;35锁上面;37预锁面;39挡臂;41推臂;43接触面;45开锁机构;47操作臂;49转动锁闩轴线;51轴线;53轴线。 说 明 书CN 201891324 UCN 201891326 U 1/2页10图1说 明 书 附 图CN 201891324 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