抽油机井防偏磨的杆柱.pdf

上传人:1****2 文档编号:1352032 上传时间:2018-05-06 格式:PDF 页数:6 大小:336.2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020685816.X

申请日:

2010.12.28

公开号:

CN201934068U

公开日:

2011.08.17

当前法律状态:

授权

有效性:

有权

法律详情:

授权

IPC分类号:

E21B43/00; E21B17/00; E21B17/04; E21B43/08; F04B47/00

主分类号:

E21B43/00

申请人: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发明人:

付亚荣; 刘春平; 秦岭; 李冬青; 李造吉; 付丽霞; 李淼

地址:

100007 北京市东城区东直门北大街9号中国石油大厦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市中实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013

代理人:

李玉明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抽油机井防偏磨的杆柱,应用于油田采油抽油机井防偏磨。由井下管柱和抽油杆柱组成,井下管柱结构:在导锥上端连接气锚和筛管,气锚和筛管上端连接尾管,尾管上端连接抽油泵,抽油泵上端连接加厚油管和内衬油管;抽油杆柱结构:19mm抽油杆下端连接抽油泵柱塞,19mm抽油杆上端连接22mm抽油杆,22mm抽油杆上端连接25mm抽油杆和25mm光杆,25mm光杆连接到井口。效果是:双向耐磨接箍与内衬油管配合使用,在15口严重偏磨的油井上试用,油井检泵周期延长一倍以上。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抽油机井防偏磨的杆柱,由井下管柱和抽油杆柱组成,其特征在于:
井下管柱结构:在导锥(1)的上端连接有气锚和筛管(2),气锚和筛管(2)的上端连接有尾管(3),尾管(3)的上端连接有抽油泵(4),抽油泵(4)的上端连接有下部73mm加厚油管(5),下部73mm加厚油管(5)的上端连接有73mm内衬油管(6),73mm内衬油管(6)的上端连接有上部73mm加厚油管(7),上部73mm加厚油管(7)一直连接到井口;
抽油杆柱结构:19mm抽油杆(11)的下端连接在抽油泵(4)的柱塞上,在19mm抽油杆(11)的上端连接有22mm抽油杆(10),22mm抽油杆(10)的上端连接有25mm抽油杆(9),25mm抽油杆(9)的上端连接有25mm光杆(8),25mm光杆(8)连接到井口。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抽油机井防偏磨的杆柱,其特征是:在每两根19mm抽油杆(11)之间连接有一个双向耐磨接箍(12),在每两根22mm抽油杆(10)之间连接有一个双向耐磨接箍。

3.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抽油机井防偏磨的杆柱,其特征是:管柱组合中的抽油泵(4)的规格在38~70mm之间,抽油泵(4)的深度在1500~2400m之间。

4.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抽油机井防偏磨的杆柱,其特征是:导锥(1)的规格为73mm。

说明书

抽油机井防偏磨的杆柱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油田采油技术领域,特别涉及抽油机井防偏磨的杆柱。应用于偏磨严重的油井的采油作业。
背景技术
目前,随着油田进入高含水期,同时斜井数量的增加,抽油机井偏磨现象越来越严重,不仅影响油井产量,而且杆、管材料费用及检泵费用大幅度增加。
刘北羿发表在2008年第14期中小企业科技杂志上的油井防偏磨配套技术在现河庄油田的应用一文中针对现河庄油田油井生产周期短、偏磨躺井频繁、偏磨严重的现状,探索了油井防偏磨配套技术。根据偏磨机理,在继续应用常规扶正类技术模式的基础上,发展了支撑扶正类和抗磨油管类技术模式,并与油管在线检测及陀螺测斜等防偏磨辅助技术相结合,形成了油井防偏磨配套技术。自2006年以来,在现河庄油田共开展偏磨井治理711井次,治理井生产周期明显延长,折算减少偏磨躺井296井次,减少作业成本。
王海文等人发表在2008年第2期石油矿场机械杂志上的HDPE内衬油管防治抽油机井杆管偏磨研究一文指出高密度聚乙烯内衬油管既有塑料管耐腐蚀和耐磨性好的特点,又具有钢质油管的机械强度,在腐蚀偏磨严重的油井上应用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分析了内衬油管的结构、性能、防治偏磨的机理和特点,研究了与内衬油管配套的抽油机井工艺技术,对油田现场应用内衬油管出现的问题进行了分析。
付强等人发表在2008年第1期石油矿场机械杂志上的杆管偏磨问题一直是影响胜坨油田有杆泵井免修期的主要因素,采取的抗磨接箍、抗磨副、反馈泵等偏磨治理措施整体效果不佳,经济效益较差。
中国专利公开号:CN1811007,提供了一种“双向保护接箍表面合金涂层热喷涂工艺”。接箍毛坯在高温碱液中浸泡做除油处理,清水冲洗后吹干用24目棕刚玉喷砂处理,预热到200-350℃,喷涂合金粉末于接箍表面,经中频感应加热装置加热重熔后形成一层AOC合金涂层,厚度约0.25-0.6mm,车削加工后经磷化和抛光处理得到最终涂层。涂层硬度合适,能抵抗外界磨损和腐蚀,涂层中成分与油管摩擦过程中,以片状形式转移到油管表面,起到双向保护的作用。
中国专利公开号:CN201218062,提供了一种“双向防腐耐磨抽油杆接箍”,有圆管形接箍体,接箍体的外圆周中段有扳手方,接箍体有与抽油杆两端杆头的外螺纹相配合的内螺纹,圆管形接箍体的外表面复合有用喷焊的方法复合的Ni75合金层。在抽油杆接箍的外表面有用喷焊的方法复合的Ni75合金层,使抽油杆接箍的外表面硬度高、耐磨性强、耐腐蚀性好。在油田井下使用时,复合有Ni75合金层的抽油杆接箍在与油管的摩擦中,金属镍在抽油杆接箍和油管之间面形成润滑剂,能减少抽油杆接箍和油管的磨损,制成的抽油杆接箍耐腐蚀和磨蚀性能好,起到保护油管的作用。
中国专利公开号:CN201031627,提供了一种“防腐耐磨油管”。在油管的内壁有内衬聚乙烯塑料管,油管外壁有聚乙烯塑料薄膜。由于在油管的内外壁均增加了防腐材料,最大限度地隔绝油管内外表面与其它介质的接触,从而避免油管内外腐蚀和磨损。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抽油机井防偏磨的杆柱,在油井偏磨井段应用双向耐磨接箍、内衬油管,组成防偏磨杆管柱,达到抽油机井防偏磨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抽油机井防偏磨的杆柱,由井下管柱和抽油杆柱组成,其特征在于:
井下管柱结构:在导锥的上端连接有气锚和筛管,气锚和筛管的上端连接有尾管,尾管的上端连接有抽油泵,抽油泵的上端连接有下部73mm加厚油管,下部73mm加厚油管的上端连接有73mm内衬油管,73mm内衬油管的上端连接有上部73mm加厚油管,上部73mm加厚油管一直连接到井口;
抽油杆柱结构:19mm抽油杆的下端连接在抽油泵的柱塞上,在19mm抽油杆的上端连接有22mm抽油杆,22mm抽油杆的上端连接有25mm抽油杆,25mm抽油杆的上端连接有25mm光杆,25mm光杆连接到井口。
在每两根19mm抽油杆之间连接有一个双向耐磨接箍,在每两根22mm抽油杆之间连接有一个双向耐磨接箍。
管柱组合中的抽油泵的规格在38~70mm之间,抽油泵的深度在1500~2400m之间。导锥的规格为73mm。
所述的双向耐磨接箍和73mm内衬油管市场有产品销售。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抽油机井防偏磨的杆柱,双向耐磨接箍与内衬油管配合使用,在15口严重偏磨的油井上试用,油井检泵周期延长一倍以上。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抽油机井防偏磨的杆柱剖面示意图。
图中,1-导锥,2-气锚和筛管,3-尾管,4-抽油泵,5-下部73mm加厚油管,6-73mm内衬油管,7-上部73mm加厚油管,8-25mm光杆,9-25mm抽油杆,10-22mm抽油杆,11-19mm抽油杆,12-双向耐磨接箍。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以一个抽油机井防偏磨的杆柱为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本实用新型抽油机井防偏磨的杆柱在榆108-42井试用,地面是14型抽油机。未试用前采用的管柱组合:38mm抽油泵下深2314.37m;90mm气锚下深2333m;73mm导锥1下深2356m。日产液16方,因偏磨检泵周期为120天。改用抽油机井防偏磨的杆柱将抽油泵4下深2308.94m,内衬油管6的长度1553m。日产液16方,日产油1.4t。已连续正常生产230天,目前仍在安全生产。参阅图1。
1、榆108-42井的井下管柱结构:
在73mm导锥1的上端连接有直径73mm的筛管,筛管的上端连接直径90mm的气锚,气锚的上端连接有一段尾管3,尾管3的上端连接直径为38mm抽油泵4;抽油泵4的上端连接有下部73mm加厚油管5,下部73mm加厚油管5的长度是205.94m;下部73mm加厚油管5的上端连接有73mm内衬油管6,73mm内衬油管6的长度为1553m;73mm内衬油管6的上端连接有上部73mm加厚油管7,上部73mm加厚油管7的长度是550m,一直连接到井口。
2、榆108-42井的抽油杆柱结构:
19mm抽油杆11的下端连接在抽油泵4的柱塞上,19mm抽油杆11的长度257.3m。在19mm抽油杆11的上端再连接一段19mm抽油杆11长度为403m;在403m长的19mm抽油杆11上,每两根19mm抽油杆11之间连接有一个42mm双向耐磨接箍12。在19mm抽油杆11的上端连接有22mm抽油杆10,22mm抽油杆10的长度为1100m;在每两根22mm抽油杆10之间连接有一个46mm双向耐磨接箍。22mm抽油杆10的上端连接有25mm抽油杆9,25mm抽油杆9的长度为550m。25mm抽油杆9的上端连接有25mm光杆8,25mm光杆8连接到井口。
实施例2:泽43-8井,地面是14型抽油机。未试用前采用的管柱组合:44mm抽油泵下深1605m;90mm气锚下深1803.13m;73mm导锥下深1852.96m。日产液24方,因偏磨检泵周期为89天。改用抽油机井防偏磨的杆柱将抽油泵4下深到1609.11m,内衬油管6的长度800m。日产液26.8方,日产油5.9t。已正常生产402天,目前仍在延续。参阅图1。
1、泽43-8井的井下管柱结构:
管柱结构组合自上而下连接关系是:上部73mm加厚油管7长度800m;下端连接73mm内衬油管6,长度803.13m;下端连接44mm抽油泵4;下端连接尾管3;下端连接90mm气锚;下端连接73mm筛管;下端连接73mm导锥1。
2、泽43-8井的杆柱结构:
杆柱结构组合自上而下连接关系是:25mm光杆8的下端连接25mm抽油杆9,抽油杆9的长度为520m;下端连接22mm抽油杆10,22mm抽油杆10的长度为1030m(每根22mm抽油杆10上加1个46mm双向耐磨接箍,共50.5m);下端连接19mm抽油杆11,19mm抽油杆11的长度为403m(每两根19mm抽油杆11上加1个42mm双向耐磨接箍);下端连接19mm抽油杆,19mm抽油杆的长度为8.6m;19mm抽油杆的下端连接在抽油泵4的柱塞上。

抽油机井防偏磨的杆柱.pdf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抽油机井防偏磨的杆柱.pdf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抽油机井防偏磨的杆柱.pdf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抽油机井防偏磨的杆柱.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抽油机井防偏磨的杆柱.pdf(6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授权公告号 CN 201934068 U(45)授权公告日 2011.08.17CN201934068U*CN201934068U*(21)申请号 201020685816.X(22)申请日 2010.12.28E21B 43/00(2006.01)E21B 17/00(2006.01)E21B 17/04(2006.01)E21B 43/08(2006.01)F04B 47/00(2006.01)(73)专利权人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地址 100007 北京市东城区东直门北大街9号中国石油大厦(72)发明人付亚荣 刘春平 秦岭 李冬青李造吉 付丽霞 李淼(74)专利代理机构北京市。

2、中实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013代理人李玉明(54) 实用新型名称抽油机井防偏磨的杆柱(57) 摘要抽油机井防偏磨的杆柱,应用于油田采油抽油机井防偏磨。由井下管柱和抽油杆柱组成,井下管柱结构:在导锥上端连接气锚和筛管,气锚和筛管上端连接尾管,尾管上端连接抽油泵,抽油泵上端连接加厚油管和内衬油管;抽油杆柱结构:19mm抽油杆下端连接抽油泵柱塞,19mm抽油杆上端连接22mm抽油杆,22mm抽油杆上端连接25mm抽油杆和25mm光杆,25mm光杆连接到井口。效果是:双向耐磨接箍与内衬油管配合使用,在15口严重偏磨的油井上试用,油井检泵周期延长一倍以上。(51)Int.Cl.(19)中华人。

3、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实用新型专利权利要求书 1 页 说明书 3 页 附图 1 页CN 201934070 U 1/1页21.一种抽油机井防偏磨的杆柱,由井下管柱和抽油杆柱组成,其特征在于:井下管柱结构:在导锥(1)的上端连接有气锚和筛管(2),气锚和筛管(2)的上端连接有尾管(3),尾管(3)的上端连接有抽油泵(4),抽油泵(4)的上端连接有下部73mm加厚油管(5),下部73mm加厚油管(5)的上端连接有73mm内衬油管(6),73mm内衬油管(6)的上端连接有上部73mm加厚油管(7),上部73mm加厚油管(7)一直连接到井口;抽油杆柱结构:19mm抽油杆(11)的下端连接在抽油。

4、泵(4)的柱塞上,在19mm抽油杆(11)的上端连接有22mm抽油杆(10),22mm抽油杆(10)的上端连接有25mm抽油杆(9),25mm抽油杆(9)的上端连接有25mm光杆(8),25mm光杆(8)连接到井口。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抽油机井防偏磨的杆柱,其特征是:在每两根19mm抽油杆(11)之间连接有一个双向耐磨接箍(12),在每两根22mm抽油杆(10)之间连接有一个双向耐磨接箍。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抽油机井防偏磨的杆柱,其特征是:管柱组合中的抽油泵(4)的规格在3870mm之间,抽油泵(4)的深度在15002400m之间。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抽油机井防偏磨的杆柱,。

5、其特征是:导锥(1)的规格为73mm。权 利 要 求 书CN 201934068 UCN 201934070 U 1/3页3抽油机井防偏磨的杆柱技术领域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油田采油技术领域,特别涉及抽油机井防偏磨的杆柱。应用于偏磨严重的油井的采油作业。背景技术0002 目前,随着油田进入高含水期,同时斜井数量的增加,抽油机井偏磨现象越来越严重,不仅影响油井产量,而且杆、管材料费用及检泵费用大幅度增加。0003 刘北羿发表在2008年第14期中小企业科技杂志上的油井防偏磨配套技术在现河庄油田的应用一文中针对现河庄油田油井生产周期短、偏磨躺井频繁、偏磨严重的现状,探索了油井防偏磨配套技术。根据。

6、偏磨机理,在继续应用常规扶正类技术模式的基础上,发展了支撑扶正类和抗磨油管类技术模式,并与油管在线检测及陀螺测斜等防偏磨辅助技术相结合,形成了油井防偏磨配套技术。自2006年以来,在现河庄油田共开展偏磨井治理711井次,治理井生产周期明显延长,折算减少偏磨躺井296井次,减少作业成本。0004 王海文等人发表在2008年第2期石油矿场机械杂志上的HDPE内衬油管防治抽油机井杆管偏磨研究一文指出高密度聚乙烯内衬油管既有塑料管耐腐蚀和耐磨性好的特点,又具有钢质油管的机械强度,在腐蚀偏磨严重的油井上应用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分析了内衬油管的结构、性能、防治偏磨的机理和特点,研究了与内衬油管配套的抽油机井。

7、工艺技术,对油田现场应用内衬油管出现的问题进行了分析。0005 付强等人发表在2008年第1期石油矿场机械杂志上的杆管偏磨问题一直是影响胜坨油田有杆泵井免修期的主要因素,采取的抗磨接箍、抗磨副、反馈泵等偏磨治理措施整体效果不佳,经济效益较差。0006 中国专利公开号:CN1811007,提供了一种“双向保护接箍表面合金涂层热喷涂工艺”。接箍毛坯在高温碱液中浸泡做除油处理,清水冲洗后吹干用24目棕刚玉喷砂处理,预热到200-350,喷涂合金粉末于接箍表面,经中频感应加热装置加热重熔后形成一层AOC合金涂层,厚度约0.25-0.6mm,车削加工后经磷化和抛光处理得到最终涂层。涂层硬度合适,能抵抗外。

8、界磨损和腐蚀,涂层中成分与油管摩擦过程中,以片状形式转移到油管表面,起到双向保护的作用。0007 中国专利公开号:CN201218062,提供了一种“双向防腐耐磨抽油杆接箍”,有圆管形接箍体,接箍体的外圆周中段有扳手方,接箍体有与抽油杆两端杆头的外螺纹相配合的内螺纹,圆管形接箍体的外表面复合有用喷焊的方法复合的Ni75合金层。在抽油杆接箍的外表面有用喷焊的方法复合的Ni75合金层,使抽油杆接箍的外表面硬度高、耐磨性强、耐腐蚀性好。在油田井下使用时,复合有Ni75合金层的抽油杆接箍在与油管的摩擦中,金属镍在抽油杆接箍和油管之间面形成润滑剂,能减少抽油杆接箍和油管的磨损,制成的抽油杆接箍耐腐蚀和磨。

9、蚀性能好,起到保护油管的作用。0008 中国专利公开号:CN201031627,提供了一种“防腐耐磨油管”。在油管的内壁有内衬聚乙烯塑料管,油管外壁有聚乙烯塑料薄膜。由于在油管的内外壁均增加了防腐材料,最说 明 书CN 201934068 UCN 201934070 U 2/3页4大限度地隔绝油管内外表面与其它介质的接触,从而避免油管内外腐蚀和磨损。实用新型内容0009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抽油机井防偏磨的杆柱,在油井偏磨井段应用双向耐磨接箍、内衬油管,组成防偏磨杆管柱,达到抽油机井防偏磨的目的。0010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抽油机井防偏磨的杆柱,由井下管柱和抽油杆柱组成,其特。

10、征在于:0011 井下管柱结构:在导锥的上端连接有气锚和筛管,气锚和筛管的上端连接有尾管,尾管的上端连接有抽油泵,抽油泵的上端连接有下部73mm加厚油管,下部73mm加厚油管的上端连接有73mm内衬油管,73mm内衬油管的上端连接有上部73mm加厚油管,上部73mm加厚油管一直连接到井口;0012 抽油杆柱结构:19mm抽油杆的下端连接在抽油泵的柱塞上,在19mm抽油杆的上端连接有22mm抽油杆,22mm抽油杆的上端连接有25mm抽油杆,25mm抽油杆的上端连接有25mm光杆,25mm光杆连接到井口。0013 在每两根19mm抽油杆之间连接有一个双向耐磨接箍,在每两根22mm抽油杆之间连接有一。

11、个双向耐磨接箍。0014 管柱组合中的抽油泵的规格在3870mm之间,抽油泵的深度在15002400m之间。导锥的规格为73mm。0015 所述的双向耐磨接箍和73mm内衬油管市场有产品销售。0016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抽油机井防偏磨的杆柱,双向耐磨接箍与内衬油管配合使用,在15口严重偏磨的油井上试用,油井检泵周期延长一倍以上。附图说明0017 图1是本实用新型抽油机井防偏磨的杆柱剖面示意图。0018 图中,1-导锥,2-气锚和筛管,3-尾管,4-抽油泵,5-下部73mm加厚油管,6-73mm内衬油管,7-上部73mm加厚油管,8-25mm光杆,9-25mm抽油杆,10-22mm。

12、抽油杆,11-19mm抽油杆,12-双向耐磨接箍。具体实施方式0019 实施例1:以一个抽油机井防偏磨的杆柱为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0020 本实用新型抽油机井防偏磨的杆柱在榆108-42井试用,地面是14型抽油机。未试用前采用的管柱组合:38mm抽油泵下深2314.37m;90mm气锚下深2333m;73mm导锥1下深2356m。日产液16方,因偏磨检泵周期为120天。改用抽油机井防偏磨的杆柱将抽油泵4下深2308.94m,内衬油管6的长度1553m。日产液16方,日产油1.4t。已连续正常生产230天,目前仍在安全生产。参阅图1。0021 1、榆108-42井的井下管柱结构:0。

13、022 在73mm导锥1的上端连接有直径73mm的筛管,筛管的上端连接直径90mm的气锚,气锚的上端连接有一段尾管3,尾管3的上端连接直径为38mm抽油泵4;抽油泵4的上端连接有下部73mm加厚油管5,下部73mm加厚油管5的长度是205.94m;下部73mm加厚油管5说 明 书CN 201934068 UCN 201934070 U 3/3页5的上端连接有73mm内衬油管6,73mm内衬油管6的长度为1553m;73mm内衬油管6的上端连接有上部73mm加厚油管7,上部73mm加厚油管7的长度是550m,一直连接到井口。0023 2、榆108-42井的抽油杆柱结构:0024 19mm抽油杆1。

14、1的下端连接在抽油泵4的柱塞上,19mm抽油杆11的长度257.3m。在19mm抽油杆11的上端再连接一段19mm抽油杆11长度为403m;在403m长的19mm抽油杆11上,每两根19mm抽油杆11之间连接有一个42mm双向耐磨接箍12。在19mm抽油杆11的上端连接有22mm抽油杆10,22mm抽油杆10的长度为1100m;在每两根22mm抽油杆10之间连接有一个46mm双向耐磨接箍。22mm抽油杆10的上端连接有25mm抽油杆9,25mm抽油杆9的长度为550m。25mm抽油杆9的上端连接有25mm光杆8,25mm光杆8连接到井口。0025 实施例2:泽43-8井,地面是14型抽油机。未。

15、试用前采用的管柱组合:44mm抽油泵下深1605m;90mm气锚下深1803.13m;73mm导锥下深1852.96m。日产液24方,因偏磨检泵周期为89天。改用抽油机井防偏磨的杆柱将抽油泵4下深到1609.11m,内衬油管6的长度800m。日产液26.8方,日产油5.9t。已正常生产402天,目前仍在延续。参阅图1。0026 1、泽43-8井的井下管柱结构:0027 管柱结构组合自上而下连接关系是:上部73mm加厚油管7长度800m;下端连接73mm内衬油管6,长度803.13m;下端连接44mm抽油泵4;下端连接尾管3;下端连接90mm气锚;下端连接73mm筛管;下端连接73mm导锥1。0。

16、028 2、泽43-8井的杆柱结构:0029 杆柱结构组合自上而下连接关系是:25mm光杆8的下端连接25mm抽油杆9,抽油杆9的长度为520m;下端连接22mm抽油杆10,22mm抽油杆10的长度为1030m(每根22mm抽油杆10上加1个46mm双向耐磨接箍,共50.5m);下端连接19mm抽油杆11,19mm抽油杆11的长度为403m(每两根19mm抽油杆11上加1个42mm双向耐磨接箍);下端连接19mm抽油杆,19mm抽油杆的长度为8.6m;19mm抽油杆的下端连接在抽油泵4的柱塞上。说 明 书CN 201934068 UCN 201934070 U 1/1页6图1说 明 书 附 图CN 201934068 U。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固定建筑物 > 土层或岩石的钻进;采矿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