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线保持部件、电子装置和图像形成装置.pdf

上传人:111****11 文档编号:1344709 上传时间:2018-04-16 格式:PDF 页数:27 大小:718.1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010265446.9

申请日:

2010.08.25

公开号:

CN101997288A

公开日:

2011.03.30

当前法律状态:

授权

有效性:

有权

法律详情:

授权|||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H02G 3/08申请日:20100825|||公开

IPC分类号:

H02G3/08; H02G3/16; G03G15/00

主分类号:

H02G3/08

申请人:

富士施乐株式会社

发明人:

真坂真贵

地址:

日本东京

优先权:

2009.08.25 JP 2009-194527

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天昊联合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112

代理人:

顾红霞;何胜勇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公开一种配线保持部件、电子装置和图像形成装置。所述配线保持部件包括保持部分和配线保持空间。所述保持部分在包括线状配线和带形配线在内的配线的铺设方向上形成,并且保持所述带形配线。所述配线保持空间由保持在所述保持部分中的所述带形配线形成,并且在所述配线保持空间内收纳所述线状配线。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配线保持部件, 包括 : 保持部分, 其在包括线状配线和带形配线在内的配线的铺设方向上形成, 并且保持所 述带形配线 ; 以及 配线保持空间, 其由保持在所述保持部分中的所述带形配线形成, 并且在所述配线保 持空间内收纳所述线状配线。
2: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配线保持部件, 还包括 : 线状配线保持部分, 其在所述铺设方向上形成, 并且保持所述线状配线。
3: 根据权利要求 2 所述的配线保持部件, 其中, 所述线状配线保持部分具有接触部分, 并且在所述铺设方向上设置在所述保持部分之 间, 所述接触部分与保持在所述保持部分中的所述带形配线接触以施加弯曲力。
4: 一种配线保持部件, 包括 : 容纳部分, 其具有在包括线状配线和带形配线在内的配线的铺设方向上形成的开口, 并且在所述容纳部分中收纳所述配线 ; 保持部分, 其从所述开口的边缘朝着所述开口的内侧的方向突出, 并且将所述带形配 线保持在所述容纳部分中 ; 以及 配线保持空间, 其形成于所述容纳部分与保持在所述保持部分中的所述带形配线之 间, 并且在所述配线保持空间内收纳所述线状配线。
5: 根据权利要求 4 所述的配线保持部件, 还包括 : 线状配线保持部分, 其形成为朝着所述开口的内侧的方向突出, 并且保持已收纳在所 述容纳部分中的所述线状配线。
6: 根据权利要求 4 所述的配线保持部件, 其中, 所述容纳部分具有小宽度部分, 并且 所述小宽度部分的宽度小于所述带形配线的宽度, 且所述小宽度部分部分地设置在所 述铺设方向上。
7: 一种电子装置, 包括 : 电子电路 ; 线状配线, 其将电子元件与所述电子电路相连 ; 带形配线, 其将电子元件与所述电子电路相连 ; 以及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配线保持部件, 其保持所述线状配线和所述带形配线。
8: 一种图像形成装置, 包括 : 用于进行控制的第一电子电路 ; 线状配线, 其将电子元件与所述第一电子电路相连 ; 带形配线, 其将用于处理图像信息的第二电子电路与所述第一电子电路相连 ; 图像记录部分, 其受所述第一电子电路控制, 并且将图像记录在介质上 ; 以及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配线保持部件, 其保持所述线状配线和所述带形配线。

说明书


配线保持部件、 电子装置和图像形成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配线保持部件、 电子装置和图像形成装置。背景技术 已 知 在 JP-A-2002-240393 、 JP-A-2005-218187 、 JP-A-2006-238557 和 JP-A-2007-273663 中描述的技术作为用于保持要与电子元件相连的配线的技术。
     JP-A-2002-240393 描述了这样的技术 : 在扁平电缆 (C) 容纳在凹入部分 (1A) 中 的状态下, 利用用于覆盖沿扁平电缆 (C) 延伸的凹入部分 (1A) 的附接部件 (2) 覆盖凹入部 分 (1A), 并且将附接部件 (2) 的弯曲件 (2A) 和接合件 (2D) 安装在凹入部分 (1A) 的支撑孔 (3) 和接合孔 (4) 中以固定附接部件 (2), 从而保持扁平电缆 (C)。
     JP-A-2005-218187 描述了一种电缆固定器 (200), 该电缆固定器包括 : 板形主体 (210), 其具有电缆 (100、 120) 延伸所顺沿的表面 ; 开口 (220), 其形成在主体 (210) 上 ; 板 形翼片部分 (300), 其设置成与开口 (220) 的外侧相对并且用来将电缆 (100、 120) 放置和固 定在翼片部分 (300) 与开口 (220) 之间 ; 以及楔形止挡部分 (400), 其形成在开口 (220) 的 边缘上, 并且用来将电缆 (100、 120) 的侧端卡在楔形止挡部分 (400) 上, 从而防止该侧端从 开口 (220) 与翼片部分 (300) 之间的部分脱离。
     在 JP-A-2005-218187 中描述的技术中, 扁平电缆 (100) 具有形成在表面上的凸出 部分 (110) 和凹入部分 (114), 扁平电缆 (120) 具有形成在表面上的凸出部分 (130) 和凹入 部分 (134), 并且扁平电缆 (100) 和扁平电缆 (120) 在相互凹凸的部分 (110 至 134) 彼此配 合和叠置的状态下置于主体 (210) 与翼片部分 (300) 之间, 此外, 利用止挡部分 (400) 来防 止扁平电缆 (100、 120) 沿左右方向移动以保持扁平电缆 (100、 120)。
     JP-A-2006-238557 描述了一种用于保持多根松弛线材 (80) 和扁平电缆 (70) 的 电缆保持工具 (40)。在 JP-A-2006-238557 中, 松弛线材 (80) 穿过从侧壁 (61)( 该侧壁设 置在基部 (41) 的左、 右两端 ) 的后部向前形成的槽口 (62), 并由此被保持在电缆保持工具 (40) 的下部。此外, 在 JP-A-2006-238557 中, 扁平电缆 (70) 交替地置于被形成在竖立壁 (52)( 该竖立壁设置在基部 (41) 的后端 ) 上的两个切口 (51) 分割开的三个保持板 (52) 之 间, 并由此被保持在电缆保持工具 (40) 的上部。
     换句话说, 在 JP-A-2006-238557 描述的技术中, 松弛线材 (80) 和扁平电缆 (70) 保持在各自的位置处。
     JP-A-2007-273663 描述了这样的技术 : 将扁平电缆 (40) 像曲柄一样地弯曲和设 置在像曲柄一样弯曲的容纳部分 (41) 中, 并且利用第一爪部分 (42 至 45) 和第二爪部分 (46、 47) 通过卡持的方式仅仅将扁平电缆 (40) 保持在容纳部分 (41) 中, 其中, 第一爪部分 (42 至 45) 设置在曲柄的笔直部分中并且朝容纳部分 (41) 的内侧突出, 第二爪部分 (46、 47) 设置在曲柄的弯曲部分中并且从外围侧朝容纳部分的内侧突出。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简化用于保持多种配线的结构。
     [1]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 一种配线保持部件包括保持部分和配线保持空间。 所 述保持部分在包括线状配线和带形配线在内的配线的铺设方向上形成, 并且保持所述带形 配线。所述配线保持空间由保持在所述保持部分中的所述带形配线形成, 并且在所述配线 保持空间内收纳所述线状配线。
     [2] 在项 [1] 所述的配线保持部件中, 所述配线保持部件还包括线状配线保持部 分。所述线状配线保持部分在所述铺设方向上形成, 并且保持所述线状配线。
     [3] 在项 [2] 所述的配线保持部件中, 所述线状配线保持部分具有接触部分, 并且 在所述铺设方向上设置在所述保持部分之间, 所述接触部分与保持在所述保持部分中的所 述带形配线接触以施加弯曲力。
     [4]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 一种配线保持部件包括容纳部分、 保持部分和配线保 持空间。 所述容纳部分具有在包括线状配线和带形配线在内的配线的铺设方向上形成的开 口, 并且在所述容纳部分中收纳所述配线。所述保持部分从所述开口的边缘朝着所述开口 的内侧的方向突出, 并且将所述带形配线保持在所述容纳部分中。所述配线保持空间形成 于所述容纳部分与保持在所述保持部分中的所述带形配线之间, 并且在所述配线保持空间 内收纳所述线状配线。
     [5] 在项 [4] 所述的配线保持部件中, 所述配线保持部件还包括线状配线保持部 分。所述线状配线保持部分形成为朝着所述开口的内侧的方向突出, 并且保持已收纳在所 述容纳部分中的所述线状配线。
     [6] 在项 [4] 或项 [5] 所述的配线保持部件中, 所述容纳部分具有小宽度部分。 所 述小宽度部分的宽度小于所述带形配线的宽度, 且所述小宽度部分部分地设置在所述铺设 方向上。
     [7]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 一种电子装置包括电子电路、 线状配线、 带形配线以 及根据项 [1] 至项 [6] 中任一项所述的配线保持部件。所述线状配线将电子元件与所述电 子电路相连。所述带形配线将电子元件与所述电子电路相连。所述配线保持部件保持所述 线状配线和所述带形配线。
     [8]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 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包括用于进行控制的第一电子电 路、 线状配线、 带形配线、 图像记录部分以及根据项 [1] 至项 [6] 中任一项所述的配线保持 部件。所述线状配线将电子元件与所述第一电子电路相连。所述带形配线将用于处理图像 信息的第二电子电路与所述第一电子电路相连。 所述图像记录部分受所述第一电子电路控 制, 并且将图像记录在介质上。所述配线保持部件保持所述线状配线和所述带形配线。
     利用项 [1] 所述的构造, 与不将线状配线收纳在由带形配线形成的配线保持空间 中的情形相比, 可以极大地简化用于保持多根配线的结构。
     利用项 [2] 所述的构造, 与不提供线状配线保持部分的情形相比, 还可以在保持 带形配线之前保持线状配线, 由此更容易附接带形配线。
     利用项 [3] 所述的构造, 与不提供用于与保持在保持部分中的带形配线接触以施 加弯曲力的接触部分的情形相比, 可以使得被施加弯曲力的带形配线与保持部分更坚固地 接触, 由此带形配线更难以脱离。
     利用项 [4] 所述的构造, 与不将线状配线收纳在位于带形配线与容纳部分之间的 配线保持空间中的情形相比, 可以极大地简化用于保持多根配线的结构。
     利用项 [5] 所述的构造, 与不提供线状配线保持部分的情形相比, 还可以在保持 带形配线之前将线状配线保持在容纳部分中, 由此更容易附接带形配线。
     利用项 [6] 所述的构造, 通过借助于保持部分和小宽度部分以波形方式保持带形 配线, 可以使得带形配线难以脱离。
     利用项 [7] 所述的构造, 与不将线状配线收纳在位于带形配线与容纳部分之间的 配线保持空间中的情形相比, 可以极大地简化用于保持将电子元件与电子电路相连的带形 配线和线状配线的结构。
     利用项 [8] 所述的构造, 与不将线状配线收纳在位于带形配线与容纳部分之间的 配线保持空间中的情形相比, 可以极大地简化用于保持进行传送 / 接收图像信息的带形配 线和将电子元件与电子电路相连的线状配线的结构。 附图说明
     将基于下面的附图详细描述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 其中 :
     图 1 是示出根据第一实例的图像形成装置的透视图 ;
     图 2 是示出根据第一实例的图像形成装置的整体的说明图 ;
     图 3 是示出从左上和前部观看时已去除顶盖的根据第一实例的打印机的透视图 ;
     图 4 是示出从左上和后部观看时已去除顶盖的根据第一实例的打印机的透视图 ;
     图 5A 和图 5B 是示出电缆引导件的主要部分的放大图, 其中, 图 5A 是示出扁平电 缆未被收纳的状态的说明图, 图 5B 是示出扁平电缆已被收纳的状态的说明图 ;
     图 6A、 图 6B 和图 6C 是示出电缆引导件的剖视图, 其中, 图 6A 是沿图 5B 中的线 VIA-VIA 截取的剖视图, 图 6B 是沿图 6A 中的线 VIB-VIB 截取的剖视图, 以及图 6C 是沿图 6A 中的线 VIC-VIC 截取的剖视图 ;
     图 7A、 图 7B 和图 7C 是示出根据第二实例的电缆引导件的说明图, 其中, 图 7A 是示 出从上方观看的电缆引导件的主要部分的放大图, 图 7B 是与图 6B 对应的视图, 以及图 7C 是与图 6C 对应的视图 ;
     图 8 是示出根据第三实例的电缆引导件的剖视图 ;
     图 9 是示出根据第四实例的电缆引导件的剖视图 ; 以及
     图 10A、 图 10B、 图 10C 和图 10D 是示出根据第五实例的配线保持部件的说明图, 其 中, 图 10A 是从上侧观看的视图, 图 10B 是沿图 10A 中的箭头 XB 的方向观看的视图, 图 10C 是 沿图 10A 中的线 XC-XC 截取的剖视图, 以及图 10D 是沿图 10A 中的线 XD-XD 截取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接下来, 将参考附图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具体实例 ( 在下文中, 称作实例 )。然 而, 本发明不限于下面的实例。
     为了容易理解下面的描述, 在附图中, 前后方向设定为 X 轴方向, 左右方向设 定为 Y 轴方向, 上下方向设定为 Z 轴方向, 并且由箭头 X、 -X、 Y、 -Y、 Z 和 -Z 表示的方向或侧 分别是前方、 后方、 右方、 左方、 上方和下方、 或者前侧、 后侧、 右侧、 左侧、 上侧和下侧。此外, 在附图中, “○” 中写入 “ · ” 的符号表示从纸张的后面指向前面的箭头, “○” 中写入 “×” 的符号表示从纸张的前面指向后面的箭头。
     在下面参考附图的描述中, 为了容易理解, 适当地省去了对除了说明中所必需的 部件以外的部件的说明。
     图 1 是示出根据第一实例的图像形成装置的透视图。
     在图 1 中, 在作为根据第一实例的图像形成装置实例 ( 即电子装置实例 ) 的打印 机 U 中, 作为供纸部分实例的送纸托盘 TR1 设置在前表面的下部, 送纸托盘 TR1 用于容纳作 为介质实例的记录片材 S。并且, 打印机 U 的上表面设置有作为排纸部分实例的排纸托盘 TRh, 排纸托盘 TRh 用于排出上面记录有图像的记录片材 S。 此外, 前表面的右部设置有作为 打开 / 关闭部分的实例的前盖 U1a, 该前盖 U1a 在将要操作作为显影剂容纳容器实例的调色 剂盒时被打开 / 关闭。
     图 2 是示出根据第一实例的图像形成装置的整体的说明图。
     在图 2 中, 打印机 U 包括 : 控制器 C, 其作为第一电子电路的实例, 即控制部分的实 例; 图像处理部分 GS, 其操作由控制器 C 来控制 ; 激光器驱动电路 DL, 其作为潜像形成电路 的实例 ; 以及供电装置 E。供电装置 E 对充电辊 CR( 作为充电器实例 )、 显影辊 Ga( 作为显 影部件实例 ) 以及转印辊 Tr( 作为转印部件实例 ) 施加电压。 图像处理部分 GS 将从作为外部信息发送装置实例的计算机 PC 输入的打印信息转 换成用于形成潜像的图像信息, 并且在预定时间 ( 即以预定定时 ) 将图像信息输出到激光 器驱动电路 DL。激光器驱动电路 DL 根据如此输入的图像信息将驱动信号输出给潜像形成 装置 LH。根据第一实例, 潜像形成装置 LH 由如下装置构成, 在该装置中作为潜像写入元件 实例的 LED 以预定间隔按线性关系沿横向设置, 也就是说, 该装置为 LED 头。
     受驱动而旋转的作为图像保持部件实例的感光部件 PR 被支撑在打印机 U 的后部。 充电辊 CR、 潜像形成装置 LH、 显影装置 G、 转印辊 Tr 以及感光部件清洁器 CL( 作为图像保持 部件的清洁器实例 ) 沿着感光部件 PR 的旋转方向设置在感光部件 PR 的周围。
     在图 2 中, 对充电辊 CR 的表面进行清洁的充电辊清洁器 CRc( 作为充电器的清洁 器实例 ) 设置成与充电辊 CR 相对置且与充电辊 CR 接触。
     此外, 显影装置 G 具有用于在内部容纳显影剂的显影容器 V。显影容器 V 包括 : 作 为显影剂保持部件实例的显影辊 Ga, 其设置成与感光部件 PR 相对置 ; 一对循环和传送部件 Gb 和 Gc, 其用于对正被搅动的显影剂进行循环传送 ; 供应部件 Gd, 其用于将由循环和传送 部件搅动的显影剂传送给显影辊 Ga ; 以及层厚限制部件 Ge, 其用于限制显影辊 Ga 的表面上 的显影剂的层厚度。
     作为供应部分实例的显影剂供应口 V1 形成在显影容器 V 的前侧的上表面上。向 前延伸的作为显影剂传送通道实例的显影剂供应通道 V3 与显影剂供应口 V1 相连。作为显 影剂传送部件实例的供应螺旋推运器 V4 可旋转地支撑在显影剂供应通道 V3 中。作为附接 / 拆除部分实例的盒保持器 KH( 调色剂盒 TC 附接到盒保持器 KH 上或者从盒保持器 KH 上 拆除 ) 连接在显影剂供应通道 V3 的前端, 并且使显影剂从调色剂盒 TC 流入显影剂供应通 道 V3 中。当根据显影装置 G 中调色剂的消耗量而驱动供应螺旋推运器 V4 时, 相应地将调 色剂从调色剂盒 TC 供应到显影装置 G 中。
     利用充电辊 CR 在充电区域 Q1 对旋转的感光部件 PR 的表面充电, 并且利用从潜像
     形成装置 LH 发出的潜像形成光来在潜像形成区域 Q2 形成静电潜像。利用显影辊 Ga 在显 影区域 Q3 将静电潜像显影成作为可见图像实例的调色剂图像, 并且利用转印辊 Tr 在转印 区域 Q4 将调色剂图像转印到作为介质实例的记录片材 S 上, 其中转印区域 Q4 由感光部件 PR 和转印辊 Tr 彼此相对置的区域形成。 利用作为清洁部件实例的清洁刮板 CB 在位于转印 区域 Q4 下游侧的作为清洁区域实例的清洁区域 Q5 将残留在感光部件 PR 的表面上的调色 剂去除, 并且将这些调色剂收集到感光部件清洁器 CL 中。
     作为防飞散部件实例的薄膜密封件 FS 设置在清洁刮板 CB 的相对侧。薄膜密封件 FS 防止已收集到感光部件清洁器 CL 中的调色剂漏出。
     在图 2 中, 作为介质取出部件实例的拾取辊 Rp 设置在位于打印机 U 下部的送纸托 盘 TR1 中。由拾取辊 Rp 取出的记录片材 S 被具有延迟辊和供纸辊的分拣辊 Rs( 作为介质 分拣部件实例 ) 逐页分离, 然后沿着片材传送通道 SH 传送, 并且由阻挡辊 Rr 以预定定时传 送到转印区域 Q4, 该阻挡辊 Rr 是时间调节部件的实例并且在片材传送方向上设置在转印 区域 Q4 的上游侧。
     转印电压由受控制器 C 控制而进行操作的供电装置 E 施加给转印辊 Tr, 转印辊 Tr 将感光部件 PR 上的调色剂图像转印到穿过转印区域 Q4 的记录片材 S 上。 在转印区域 Q4 转印有调色剂图像的记录片材 S 在调色剂图像还未定影的状态下 被传送到定影装置 F。定影装置 F 具有作为定影部件实例的一对定影辊 Fh 和 Fp, 并且定影 辊 Fh 和 Fp 的压力接触区域形成定影区域 Q6。利用定影辊 Fh 和 Fp 在定影区域 Q6 将调色 剂图像定影到传送至定影装置 F 的记录片材 S 上。上面形成有已定影的调色剂图像的记录 片材 S 由作为介质引导部件实例的片材引导件 SG1 和 SG2 来引导, 并且从作为排纸部件实 例的排纸辊 R1 排出到位于打印机主体 U1 的上表面上的排纸托盘 TRh。
     根据第一实例, 图像记录部分 U2 由潜像形成装置 LH、 感光部件 PR、 显影装置 G 和 转印辊 Tr 构成。
     图 3 是示出从左上和前部观看时已去除顶盖的根据第一实例的打印机的透视图。
     图 4 是示出从左上和后部观看时已去除顶盖的根据第一实例的打印机的透视图。
     在图 3 和图 4 中, 排纸支撑部件 1 被支撑在打印机主体 U1 后侧的上部。排纸支撑 部件 1 横向延伸, 并且在下表面上形成有片材引导件 SG2。排纸辊 R1 可旋转地支撑在排纸 支撑部件 1 的前部。
     驱动单元 2 被支撑在排纸支撑部件 1 的左部。驱动单元 2 具有驱动源和传动部件 ( 未示出 ), 并且用来驱动排纸辊 R1、 拾取辊 Rp、 阻挡辊 Rr、 感光部件 PR 和显影装置 G。
     在图 3 和图 4 中, 作为电子元件实例 ( 即介质检测部件实例 ) 的排纸传感器 SN1 被支撑在排纸支撑部件 1 的右部。排纸传感器 SN1 检测经由片材传送路径 SH 传送的记录 片材 S 是否通过移动部件 ( 即, 致动器 ) 排出到排纸托盘 TRh, 该移动部件将在与记录片材 S 接触时移动。
     在图 3 和图 4 中, 作为板形右框架部件实例的右框架 3 被支撑在排纸传感器 SN1 的 右部。右框架 3 呈如下形状, 即, 前部在左右方向上的宽度大于后部在左右方向上的宽度, 并且前部朝左侧突出。
     在右框架 3 的前端形成有呈下凹形状的铺设部分 3a。在铺设部分 3a 的右部形成 有向上延伸的竖立壁 3b, 并且铺设部分 3a 具有围绕竖立壁 3b 朝前侧延伸的铺设表面 3a1,
     即呈曲柄的形状。
     在铺设部分 3a 的后部在右框架 3 的左表面上形成有作为配线通孔实例的电缆通 孔 3c。
     作为第二电子电路实例的处理板 4 被支撑在右框架 3 的右表面上。根据第一实例 的处理板 4 具有图像处理部分 GS, 并且执行用于接收来自外部计算机 PC 的打印信息以及将 该打印信息转换成图像记录控制信号的处理。
     图 5 是示出电缆引导件的主要部分的放大图, 其中, 图 5A 是示出扁平电缆未被收 纳的状态的说明图, 图 5B 是示出扁平电缆已被收纳的状态的说明图。
     在图 3 和图 4 中, 作为容纳部分实例的电缆引导件 6 被支撑在右框架 3 的左部和 排纸支撑部件 1 的前部。电缆引导件 6 具有 : 主引导件 7, 其作为主容纳部分实例并且从打 印机主体 U1 的左部沿向右的方向朝右框架 3 延伸 ; 以及副引导件 8, 其作为副容纳部分实 例并且从主引导件 7 的右端沿向后的方向朝排纸传感器 SN1 延伸。
     在图 5 中, 主引导件 7 具有 : 平坦的底部 9, 其沿左右方向延伸 ; 前壁 11, 其从底部 9 的前端向上延伸 ; 以及后壁 12, 其从底部 9 的后端向上延伸, 并且比前壁 11 低。配线容纳 空间 13 由底部 9、 前壁 11 和后壁 12 所围绕的空间形成。此外, 配线容纳空间 13 的上部是 敞开的, 并且作为主容纳部分侧开口实例的主侧电缆附接 / 拆除口 14 由前壁 11 的上侧和 后壁 12 的上端所形成。 在图 4 和图 5A 中, 在前壁 11 的左端形成有作为带形配线导出部分实例的扁平导 出部分 11a。扁平导出部分 11a 的高度比前壁 11 的其它部分的高度小。在图 5A 中, 在扁平 导出部分 11a 的右部形成有一对左、 右按压爪 11a1。
     在扁平导出部分 11a 的右侧形成有作为线状配线导出部分实例的线材导出部分 11b。线材导出部分 11b 呈从配线容纳空间 13 向前穿过前壁 11 的形状。在线材导出部分 11b 的上部形成有一对左、 右容纳爪 11b1。
     图 6 是示出电缆引导件的剖视图, 其中, 图 6A 是沿图 5B 中的线 VIA-VIA 截取的剖 视图, 图 6B 是沿图 6A 中的线 VIB-VIB 截取的剖视图, 以及图 6C 是沿图 6A 中的线 VIC-VIC 截取的剖视图。
     在图 5A 和图 6A 中, 在线材导出部分 11b 的右侧形成有作为第一保持部分实例的 第一扁平保持爪 11c。第一扁平保持爪 11c 朝着主侧电缆附接 / 拆除口 14 的内侧的方向突 出。在第一扁平保持爪 11c 的右侧在前壁 11 的中部和右端分别形成有作为第二保持部分 实例的第二扁平保持爪 11d 以及作为第三保持部分实例的第三扁平保持爪 11e。第二扁平 保持爪 11d 和第三扁平保持爪 11e 朝着主侧电缆附接 / 拆除口 14 的内侧的方向突出。
     根据第一实例的扁平保持爪 11c 至 11e 中的每一者均构造成高度与后壁 12 的上 端的高度相同。
     在第一扁平保持爪 11c 和第二扁平保持爪 11d 之间形成有呈平行六面体形状的第 一支架固定部分 11f( 作为第一凸起部分实例 )。第一支架固定部分 11f 朝配线容纳空间 13 的内侧突出。此外, 在第二扁平保持爪 11d 和第三扁平保持爪 11e 之间形成有作为第二 凸起部分实例的第二支架固定部分 11g。第二支架固定部分 11g 与第一支架固定部分 11f 具有相同的结构。
     配线容纳空间 13 在前后方向上的宽度部分地减小的第一小宽度部分 13a 和第二
     小宽度部分 13b 分别利用支架固定部分 11f 和 11g 形成。
     支架固定部分 11f 和 11g 构造成高度与后壁 12 的上端的高度相同。从前壁 11 的 前部将盒保持器 KH 的上端借助螺纹连接并固定到支架固定部分 11f 和 11g 的每一者上。
     在图 5A 和图 6A 中, 在后壁 12 上形成有作为第一线状配线保持部分实例的第一线 材保持爪 12a。第一线材保持爪 12a 在第一小宽度部分 13a 中朝着主侧电缆附接 / 拆除口 14 的内侧的方向从后壁 12 的上端突出。此外, 在后壁 12 上形成有作为第二线状配线保持 部分实例的第二线材保持爪 12b。第二线材保持爪 12b 在第二小宽度部分 13b 中以与第一 线材保持爪 12a 相同的方式从后壁 12 的上端突出。
     各个线材保持爪 12a 和 12b 从后壁 12 的上端向前延伸, 并且构造成高度与支架固 定部分 11f 和 11g 的高度相同。
     在后壁 12 上形成有作为第四保持部分实例的第四扁平保持爪 12c。 第四扁平保持 爪 12c 在第一线材保持爪 12a 与前壁 11 的第一扁平保持爪 11c 之间朝主侧电缆附接 / 拆 除口 14 的内侧的方向从后壁 12 的上端突出。第四扁平保持爪 12c 从后壁 12 的上端向前 延伸, 并且构造成高度与扁平保持爪 11c 至 11e 中每一个的高度相同。
     在图 5 中, 副引导件 8 具有 : 平坦的底部 16, 其从底部 9 的右端朝排纸传感器 SN1 延伸 ; 右壁 17, 其从底部 16 的右端向上延伸, 并且从前壁 11 的右端朝排纸传感器 SN1 侧延 伸; 左壁 18, 其从底部 16 的左端向上延伸, 并且从后壁 12 的右端朝排纸传感器 SN1 侧延伸 ; 以及盖部分 19, 其形成在右壁 17 的后端的上端与左壁 18 的后端的上端之间。
     位于副容纳部分侧的配线容纳空间 21 由底部 16、 右壁 17 和左壁 18 所围绕的空间 以及底部 16、 右壁 17、 左壁 18 和盖部分 19 所围绕的空间形成。因此, 配线容纳空间 21 的 前部向上敞开, 而配线容纳空间 21 的后部被位于上部的盖部分 19 封闭。
     作为副容纳部分侧开口实例的副侧电缆附接 / 拆除口 22 由右壁 17 的前端的上侧 以及左壁 18 的前端的上端形成。此外, 配线导出孔 23 由底部 16、 右壁 17 的后端、 左壁 18 的后端和盖部分 19 的后端形成。配线导出孔 23 朝排纸传感器 SN1 侧敞开。
     在图 3 至图 5 中, 在右壁 17 上与右框架 3 的电缆通孔 3c 对应地形成有槽口部分 17a。此外, 在槽口部分 17a 的前侧形成有朝副侧电缆附接 / 拆除口 22 的内侧突出的止挡 部分 17b。
     根据第一实例的电缆引导件 6 由主引导件 7 和副引导件 8 构成。
     换句话说, 电缆引导件 6 的配线容纳空间 (13+21) 由配线容纳空间 13 和配线容纳 空间 21 构成。此外, 作为电缆引导件 6 的开口实例的电缆附接 / 拆除口 (14+22) 由主侧电 缆附接 / 拆除口 14 和副侧电缆附接 / 拆除口 22 构成。
     在图 5 中, 在根据第一实例的打印机 U 中, 设置在打印机主体 U1 的前端侧的内部 的控制器 C 和排纸传感器 SN1 经由作为线状配线实例的第一线材电缆 31 彼此相连。类似 地, 控制器 C 与作为电子元件实例 ( 即温度检测部件的实例 ) 的温度传感器 SN2 以及控制 器 C 与作为电子元件实例 ( 即信息读取 / 写入装置的实例 ) 的 CRUM 读取器 CMR 也分别经 由作为线状配线实例的第二线材电缆 32 和第三线材电缆 33 相连。
     此外, 控制器 C 和处理板 4 经由作为带形配线实例的扁平电缆 34 彼此相连。
     在图 3 至图 6 中, 线材电缆 31 至 33 和扁平电缆 34 保持在被收纳到打印机主体 U1 的电缆引导件 6 中的状态下。并且, 线材电缆 31 至 33 和扁平电缆 34 沿铺设方向即 Y 轴方向延伸。 在图 3 至图 6 中, 线材电缆 31 至 33 中每一个的与控制器 C 相连的一个端侧由线 材导出部分 11b 中的容纳爪 11b1 保持, 并且从电缆引导件 6 的外侧引导到配线容纳空间 13 的内部。
     线材电缆 31 至 33 在它们穿过扁平保持爪 11c 至 11e、 12c 以及止挡部分 17b 的下 侧的状态下保持在配线容纳空间 (13+21) 中。此外, 如图 5A、 图 6A 和图 6B 所示, 线材电缆 31 至 33 被线材保持爪 12a 和 12b 保持在小宽度部分 13a 和 13b 中。
     在图 3 至图 5 中, 第一线材电缆 31 的另一端侧经由配线导出孔 23 被导引到外部, 并且与排纸传感器 SN1 相连。
     此外, 第二线材电缆 32 的另一端侧经由配线导出孔 23 被导引到外部, 并且与设置 在定影装置 F 中的温度传感器 SN2 相连。温度传感器 SN2 用来检测定影辊 Fh 的温度。
     此外, 第三线材电缆 33 的另一端侧经由槽口部分 17a 被导引到配线容纳空间 21 之外。如图 5A 所示, 第三线材电缆 33 经由电缆通孔 3c 与支撑在盒保持器 KH 上的 CRUM 读 取器 CMR 相连。CRUM 读取器 CMR 将信息传送至支撑在调色剂盒 TC 上的作为信息存储部件 实例的 CRUM( 用户可更换单元存储器 )( 未示出 ) 或者从 CRUM 接收信息, 并且从 CRUM 读取 关于调色剂盒 TC 的信息 ( 例如调色剂盒 TC 兼容的机器类型或者残留在内部的显影剂量 ) 或者将这些信息写入 CRUM。
     在图 3 至图 6 中, 扁平电缆 34 的宽度小于电缆附接 / 拆除口 14 的宽度, 并且大于 小宽度部分 13a 和 13b 中每一个的宽度。
     扁平电缆 34 的与控制器 C 相连的一个端侧由扁平导出部分 11a 中的按压部分 11a1 保持, 并且从电缆引导件 6 之外被导引到配线容纳空间 13 的内部。
     扁平电缆 34 在作为第一表面实例的上表面 34a 被扁平保持爪 11c 至 11e 和 12c 中的每一个卡住的状态下保持在配线容纳空间 13 中。此外, 如图 5B、 图 6A 和图 6B 所示, 扁 平电缆 34 构造成宽度大于小宽度部分 13a 和 13b 中每一个的宽度, 并且被保持在小宽度部 分 13a 和 13b 的上部而不进入小宽度部分 13a 和 13b 中。
     换句话说, 在图 6A 中, 根据第一实例, 扁平电缆 34 被呈 Z 字形地收纳为在竖直方 向上位于扁平保持爪 11c 至 11e、 12c 与小宽度部分 13a 和 13b 的支架固定部分 11f 和 11g 之间, 且被收纳为上表面 34a 可以与扁平保持爪 11c 至 11e、 12c 接触并且作为第二表面实 例的下表面 34b 可以与支架固定部分 11f 和 11g 接触。
     在图 3 至图 5 中, 扁平电缆 34 的另一端侧从主侧电缆附接 / 拆除口 14 被导引到 配线容纳空间 13 之外, 并且被导引到右框架 3 的铺设部分 3a 处。于是, 扁平电缆 34 的另 一端侧被铺设为沿铺设部分 3a 的铺设表面 3a1 呈曲柄的形状, 并且与支撑在右框架 3 的右 侧的处理基板 4 相连。
     因此, 如图 6 所示, 线材电缆 31 至 33 在配线容纳空间 13 中被收纳和保持在扁平 电缆 34 与电缆引导件 6 的底部 9 之间。
     换句话说, 当扁平电缆 34 被收纳在电缆引导件 6 的配线容纳空间 13 中且被扁平 保持爪 11c 至 11e 和 12c 保持时, 扁平电缆 34 将配线容纳空间 13 的主侧电缆附接 / 拆除 口 14 覆盖。于是, 在扁平电缆 34 与电缆引导件 6 之间形成用于在内部收纳线材电缆 31 至 33 的作为配线保持空间实例的线材保持空间 13c。
     根据第一实例, 配线保持部件 36 由电缆引导件 6、 扁平保持爪 11c 至 11e 和 12c、 线材保持爪 12a 和 12b 以及线材保持空间 13c 构成。
     在根据第一实例的具有上述结构的打印机 U 中, 当从外部计算机 PC 传送打印信息 时, 在处理基板 4 中将该打印信息转换成图像记录信号。该图像记录信号通过由配线保持 部件 36 保持的扁平电缆 34 传送到控制器 C, 并且控制器 C 控制图像记录部分 U2 从而将图 像记录在记录片材 S 上。
     此外, 在根据第一实例的打印机 U 中, 通过由配线保持部件 36 保持的线材电缆 31 至 33 将电能供应给电子元件 SN1、 SN2 和 CMR, 从而操作电子元件 SN1、 SN2 和 CMR。换句话 说, 在根据第一实例的打印机 U 中, 控制器 C 经由线材电缆 31 和 32 接收与记录片材 S 是否 排出有关的信息以及与定影装置 F 的温度有关的信息, 并且经由线材电缆 33 传送 / 接收与 残留在调色剂盒 TC 中的显影剂量有关的信息。
     对于传统的结构, 对应于扁平电缆的保持机构设置成仅仅保持扁平电缆, 或者对 应于扁平电缆的保持机构和对应于线材电缆的保持机构设置成各自地保持扁平电缆和线 材电缆。 因此, 对于传统的结构, 当保持电缆时需要各自地提供用于保持不同类型电缆的机 构。 另一方面, 在根据第一实例的配线保持部件 36 中, 扁平保持爪 11c 至 11e 和 12c 将扁平电缆 34 保持在电缆引导件 6 的配线容纳空间 (13+21) 中, 并且主侧电缆附接 / 拆除 口 14 被扁平电缆 34 覆盖。因此, 线材电缆 31 至 33 保持在形成于扁平电缆 34 和电缆引导 件 6 之间的线材保持空间 13c 中。换句话说, 即使不提供线材保持爪 12a 和 12b, 线材电缆 31 至 33 也利用扁平电缆 34 作为盖体而保持在电缆引导件 6 中。
     因此, 与传统结构相比, 第一实例极大地减少了提供用于保持每一根电缆的机构 的需要。因此, 能够利用简单的结构保持多根配线。
     此外, 在第一实例中, 电缆引导件 6 设置有小宽度部分 13a 和 13b。宽度比小宽度 部分 13a 和 13b 的宽度更大的扁平电缆 34 保持在小宽度部分 13a 和 13b 之外而不进入小宽 度部分 13a 和 13b 中。换句话说, 扁平电缆 34 以竖直地起伏的方式呈 Z 字形地收纳在扁平 保持爪 11c 至 11e、 12c 与小宽度部分 13a 和 13b 的支架固定部分 11f 和 11g 之间。因此, 扁 平电缆 34 以上表面 34a 可以与扁平保持爪 11c 至 11e、 12c 接触而下表面 34b 可以与支架 固定部分 11f 和 11g 接触的方式被保持。线材保持爪 12a 和 12b 具有与扁平电缆 34 接触 的接触部分, 并且施加弯曲力, 使得扁平电缆 34 以 Z 字形的方式在扁平保持爪 11c 至 11e、 12c 与小宽度部分 13a 和 13b 的支架固定部分 11f 和 11g 之间弯曲。
     因此, 与扁平电缆 34 没有以竖直地起伏的方式呈 Z 字形地收纳在扁平保持爪 11c 至 11e、 12c 与支架固定部分 11f 和 11g 之间的情形相比, 这更多地增加了扁平电缆 34 与电 缆引导件 6 能够彼此接触的位置数目, 从而更可靠地保持扁平电缆 34。
     此外, 在第一实例中, 线材保持爪 12a 和 12b 设置在电缆引导件 6 的小宽度部分 13a 和 13b 中, 并且保持线材电缆 31 至 33。
     在不提供线材保持爪 12a 和 12b 的一些情形下, 具有刚性的线材电缆 31 至 33 经 由相连的电缆附接 / 拆除口 (14+22) 从配线容纳空间 13 中滑出。
     另一方面, 在根据第一实例的配线容纳部件 36 中, 线材电缆 31 至 33 借助于线材 保持爪 12a 和 12b 保持在配线容纳空间 13 的小宽度部分 13a 和 13b 中, 并且被最终保持在
     由扁平电缆 34 形成的线材保持空间 13c 中。换句话说, 线材电缆 31 至 33 借助于线材保持 爪 12a 和 12b 暂时固定到配线容纳空间 13 内, 并且对于操作者而言这减少了在附接扁平电 缆 34 时将线材电缆 31 至 33 保持在电缆引导件 6 中的需要。因此, 与不提供线材保持爪 12a 和 12b 的结构相比, 在第一实例中, 可以极大地改善附接扁平电缆 34 时的可操作性。
     利用根据第一实例的将线材电缆 31 至 33 保持在线材保持空间 13c 中的结构, 仅 仅使线材电缆 31 至 33 在扁平保持爪 11c 至 11e、 12c 与线材保持爪 12a 和 12b 之间从电缆 附接 / 拆除口 (14+22) 穿过, 从而完成附接。因此, 例如与线材电缆 31 至 33 借助于捆扎部 件 ( 即捆扎带 ) 进行捆扎或者借助于保持机构固定和保持的情形相比, 可以极大地改善附 接线材电缆 31 至 33 时的可操作性。
     此外, 根据第一实例, 在将扁平电缆 34 附接到电缆引导件 6 上之后, 线材电缆 31 至 33 以一定间隙保持在线材保持空间 13c 和线材保持爪 12a 和 12b 中。因此, 例如与线材 电缆 31 至 33 借助于捆扎带进行捆扎或者借助于保持机构固定和保持的情形相比, 能够极 大地减小施加到线材电缆 31 至 33 上的负载, 即应力。
     图 7 是示出根据第二实例的电缆引导件的说明图, 其中, 图 7A 是示出从上方观看 的电缆引导件的主要部分的放大图, 图 7B 是与图 6B 对应的视图, 以及图 7C 是与图 6C 对应 的视图。 接下来, 将描述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实例。 在描述第二实例时, 与第一实例中的部件 对应的部件采用相同的附图标记, 并且将省略其详细描述。
     虽然该实例在下列方面与第一实例不同, 但是该实例在其它方面以与第一实例相 同的方式构造。
     在图 7 中, 在根据第二实例的配线保持部件 36 上形成作为保持部分实例的扁平保 持爪 11c’ 至 11e’ 和 12c’ 替代根据第一实例的扁平保持爪 11c 至 11e 和 12c。
     根据第二实例, 扁平保持爪 11c’ 至 11e’ 和 12c’ 朝电缆附接 / 拆除口 (14+22) 的 内侧方向突出, 并且形成为不超过左右方向上的中部。
     在第二实例中, 电缆附接 / 拆除口 (14+22) 在前后方向上的宽度设定为 10mm。并 且, 扁平保持爪 11c’ 至 11e’ 和 12c’ 在前后方向上的长度设定为 3mm。此外, 扁平电缆 34 在前后方向上的宽度设定为 9mm。线材电缆的直径设定为 0.9mm。
     在根据第二实例的具有上述结构的打印机 U 中, 扁平电缆 34 由扁平保持爪 11c’ 至 11e’ 和 12c’ 保持, 从而形成线材保持空间 13c。因此, 以与第一实例相同的方式, 利用简 单的结构保持多根配线。
     此外, 在根据第二实例的配线保持部件 36 中, 扁平保持爪 11c’ 至 11e’ 和 12c’ 的 长度设定为比第一实例中的扁平保持爪 11c 至 11e 和 12c 的长度小。因此, 与第一实例相 比, 电缆附接 / 拆除口 (14+22) 的在设有扁平保持爪 11c’ 至 11e’ 和 12c’ 的部分处的宽度 更大。换句话说, 与第一实例相比, 在第二实例中, 可以更大地改善附接线材电缆 31 至 33 和扁平电缆 34 时的可操作性。
     图 8 是示出根据第三实例的电缆引导件的剖视图。
     接下来, 将描述根据本发明的第三实例。 在描述第三实例时, 与第一实例中的部件 对应的部件采用相同的附图标记, 并且将省略其详细描述。
     虽然该实例在下列方面与第一实例不同, 但是该实例在其它方面以与第一实例相
     同的方式构造。
     在图 8 中, 根据第三实例的配线保持部件 36’ 具有作为容纳部分实例的电缆引导 件 6’ 来替代根据第一实例的电缆引导件 6。
     在图 8 中, 从根据第三实例的电缆引导件 6’ 上省略掉后壁 12 的扁平保持爪 12c。 此外, 根据第三实例的电缆引导件 6’ 包括在前后方向上的宽度比扁平电缆 34 在前后方向 上的宽度小的底部 9’ 。
     此外, 在第三实例中, 在底部 9’ 的前端形成作为保持部分实例的扁平保持爪 41 来 替代前壁 11 和扁平保持爪 11c 至 11e。扁平保持爪 41 朝后壁 12 倾斜向上延伸。在第三实 例中, 作为开口实例的主侧电缆附接 / 拆除口 14’ 形成在扁平保持爪 41 和后壁 12 之间, 并 且扁平保持爪 41 朝主侧电缆附接 / 拆除口 14’ 的内侧的方向延伸。
     在根据第三实例的具有上述结构的打印机 U 中, 扁平电缆 34 支撑在沿左右方向的 前端被卡在扁平保持爪 41 上的状态下, 并且保持在沿左右方向的后端设置成与后壁 12 接 触的状态下。因此, 扁平电缆 34 在电缆引导件 6’ 中保持在倾斜状态下, 并且主侧电缆附接 / 拆除口 14’ 被扁平电缆 34 覆盖。线材保持空间 13c’ 形成在扁平电缆 34 与电缆引导件 6’ 之间, 并且线材电缆 31 至 33 被收纳在线材保持空间 13c’ 中。
     换句话说, 在根据第三实例的配线保持部件 36’ 中也采用与第一实例相同的方式 利用简单的结构保持多根配线。
     图 9 是示出根据第四实例的电缆引导件的剖视图。
     接下来, 将描述根据本发明的第四实例。 在描述第四实例时, 与第一实例中的部件 对应的部件采用相同的附图标记, 并且将省略其详细描述。
     虽然该实例在下列方面与第一实例不同, 但是该实例在其它方面以与第一实例相 同的方式构造。
     在图 9 中, 根据第四实例的配线保持部件 36” 具有作为容纳部分实例的电缆引导 件 6” 来替代根据第一实例的电缆引导件 6。
     在图 9 中, 从根据第四实例的电缆引导件 6” 上省略掉前壁 11 和后壁 12。此外, 根 据第四实例的电缆引导件 6” 包括沿前后方向的宽度比扁平电缆 34 的宽度小的底部 9” 。
     作为保持部分实例的扁平保持爪 42 和 43 形成在底部 9” 的前端和后端。扁平保 持爪 42 和 43 以一定斜度延伸, 并且朝向内侧彼此向上倾斜。在第四实例中, 作为开口实例 的主侧电缆附接 / 拆除口 14” 形成在底部 9” 的上方。主侧电缆附接 / 拆除口 14” 由扁平 保持爪 42 和 43 的上端之间的空间构成。
     在根据第四实例的具有上述结构的打印机 U 中, 扁平电缆 34 支撑在沿左右方向的 两端被卡在扁平保持爪 42 和 43 上的状态下, 并且保持在扁平电缆 34 弯曲为呈上凸形状的 状态下。因此, 主侧电缆附接 / 拆除口 14” 被扁平电缆 34 覆盖。线材保持空间 13c” 形成 在扁平电缆 34 与电缆引导件 6” 之间, 即弯曲的扁平电缆 34 与底部 9” 之间, 并且线材电缆 31 至 33 被收纳在线材保持空间 13c” 中。
     换句话说, 在根据第四实例的配线保持部件 36” 中也采用与第一实例相同的方式 利用简单的结构保持多根配线。
     图 10 是示出根据第五实例的配线保持部件的说明图, 其中, 图 10A 是从上侧观看 的视图, 图 10B 是沿图 10A 中的箭头 XB 的方向观看的视图, 图 10C 是沿图 10A 中的线 XC-XC截取的剖视图, 以及图 10D 是沿图 10A 中的线 XD-XD 截取的剖视图。
     接下来, 将描述根据本发明的第五实例。 在描述第五实例时, 与第一实例中的部件 对应的部件采用相同的附图标记, 并且将省略其详细描述。
     虽然该实例在下列方面与第一实例不同, 但是该实例在其它方面以与第一实例相 同的方式构造。
     在图 10 中, 在根据第五实例的配线保持部件 51 中省略掉电缆引导件 6 的主引导 件 7。
     根据第五实例的配线保持部件 51 具有 : 铺设表面 52, 配线 31 至 34 设置在该铺设 表面上 ; 扁平保持凸部 53、 54、 56 和 57, 其作为保持部分实例形成有从铺设表面 52 突出的 突出部 ; 以及线材保持凸部 58 和 59, 其作为线状配线保持部分实例。
     各个保持凸部 53 至 59 设置成基于扁平电缆 34 的宽度在前后方向上彼此分离。 此 外, 保持凸部 53 至 59 在配线 31 至 34 延伸的铺设方向上以预定间隔设置, 并且线材保持凸 部 58 和 59 在铺设方向上设置在位于左侧的扁平保持凸部 53 和 54 与位于右侧的扁平保持 凸部 56 和 57 之间。
     在保持凸部 53 至 59 的顶端形成有爪部分 53a 至 59a。爪部分 53a 至 59a 沿使得 配线 31 至 34 置于爪部分之间的方向延伸。对于线材保持凸部 58 和 59, 在爪部分 58a 和 59a 上形成有接触部分 58a1 和 59a1。接触部分 58a1 和 59a1 可以与扁平电缆 34 接触以施 加弯曲力。在第五实例中, 对于扁平保持凸部 53 至 57, 用于保持部分的接触部分 53a1 至 57a1 形成在爪部分 53a 至 57a 的下方。接触部分 53a1 至 57a1 可以与扁平电缆 34 接触。
     在根据第五实例的具有上述结构的打印机 U 中, 当扁平电缆 34 被扁平保持凸部 53 至 57 的爪部分 53a 至 57a 保持时, 位于保持凸部 53 至 59 的爪部分 53a 至 59a 之间的部分 被挡住。
     因此, 如图 10C 和图 10D 所示, 根据第五实例的线材电缆 31 至 33 由保持凸部 53 至 59 和扁平电缆 34 所围绕, 从而可以防止线材电缆 31 至 33 脱离至外部。换句话说, 在第五 实例中, 作为配线保持空间实例的线材保持空间 61 由保持凸部 53 至 59 和扁平电缆 34 构 成, 并且线材电缆 31 至 33 被收纳在线材保持空间 61 中。
     因此, 与根据第一实例的主导出件 7 的截面凹入形状不同, 在第五实例中, 线材保 持空间 61 形成有包括平坦铺设表面 52 和从铺设表面 52 突出的保持凸部 53 至 59。采用与 第一实例相同的方式, 利用简单的结构保持多根配线 31 至 34。
     在第五实例中, 扁平电缆 34 铺设成如下状态, 即, 扁平电缆 34 在爪部分 58a 和 59a 的上方与线材保持凸部 58 和 59 接触, 并且在爪部分 53a 至 57a 的下方与扁平保持凸部 53 至 57 接触。在第五实例中, 线材保持凸部 58 和 59 的接触部分 58a1 和 59a1 设置成与扁平 电缆 34 接触以施加弯曲力, 并且扁平电缆 34 保持在波形的状态。因此, 与接触部分 58a1 和 59a1 没有设置成与扁平电缆 34 接触以施加弯曲力的情形相比, 扁平电缆 34 与接触部分 58a1 和 59a1 及用于保持部分的接触部分 53a1 至 57a1 更坚固地接触, 从而极大地增加了摩 擦力, 并且扁平电缆 34 更难以脱离。
     尽管在上文中详细描述了本发明的实例, 但是本发明不限于这些实例, 而是可以 在不脱离权利要求书限定的本发明的范围内进行各种修改。下面将描述本发明的变型 (H01) 到 (H016)。(H01) 尽管在以上各实例中以打印机 U 作为图像形成装置的实例, 但是本发明不 限于此, 而是可以应用于复印机、 传真机、 或者具有多种功能的复合机。 此外, 本发明不限于 电子照相式图像形成装置, 而是可以应用于任意图像形成类型的图像形成装置, 例如, 喷墨 记录型、 热敏头型或者平版型 (1ithographic) 打印机。此外, 本发明不限于单色显影的图 像形成装置, 而是还可以由所谓的多色图像形成装置构成。
     (H02) 尽管在以上各实例中以打印机 U 作为电子装置的实例, 但是本发明不限于 此。例如, 本发明的结构可以应用于电子元件和电子电路经由扁平电缆和线材电缆彼此相 连的电子装置, 诸如作为电子游戏机实例的游戏机、 作为信息处理单元实例的计算机、 或者 作为图像记录装置实例的硬盘记录器或光盘记录器。
     (H03) 尽管在以上各实例中描述了将扁平电缆 34 设置在线材电缆 31 至 33 的上方 的结构, 但是本发明不限于此, 而可以采用将扁平电缆 34 设置在任意方位上的结构, 下方、 左右方或前后方。换句话说, 尽管在第一实例至第四实例中已经示出了电缆引导件 6 至 6” 的开口即主侧电缆附接 / 拆除口 14 至 14” 在重力方向上设置在底部 9 至 9” 的上方的结构, 但是本发明不限于此。例如, 可以采用使主侧电缆附接 / 拆除口 14 至 14” 相对于底部 9 至 9” 设置在任意方位上的结构, 诸如主侧电缆附接 / 拆除口 14 至 14” 在重力方向上设置在底 部 9 至 9” 的下方的结构、 或者主侧电缆附接 / 拆除口 14 至 14” 相对于底部 9 至 9” 设置在 水平方向上的结构。此外, 在第五实例中, 本发明不限于铺设表面 52 位于上侧, 而可以采用 保持部分形成为在任意位置 ( 例如下侧、 前侧或右侧 ) 将扁平电缆 34 和线材电缆 31 至 33 保持在铺设表面上的结构。 (H04) 尽管在第一实例至第四实例中形成了小宽度部分 13a 和 13b, 但是还可以采 用将小宽度部分 13a 和 13b 省略掉的结构。
     (H05) 尽管期望的是在各实例中形成作为线状配线保持部分实例的线材保持爪 13a 和 13b 以及线材保持凸部 58 和 59, 但是还可以采用将线材保持爪 13a 和 13b 以及线材 保持凸部 58 和 59 省略掉的结构。
     (H06) 尽管在以上各实例中描述了将单根扁平电缆 34 收纳在配线保持部件 36 至 36” 和 51 中的结构, 但是还可以采用收纳多根扁平电缆的结构, 例如, 如 JP-A-2005-218187 中所述的堆叠地收纳多根扁平电缆的结构。收纳在线材保持空间 13c 至 13c” 中的线材电 缆 31 至 33 的数目不限于三根, 而可以采用收纳两根或更少根线材电缆或者四根或更多根 线材电缆的结构。
     (H07) 尽管在以上各实例中描述了保持在线材保持空间 13c 至 13c” 和 61 中的线 材电缆 31 至 33 与作为电子元件实例的排纸传感器 SN1、 温度传感器 SN2 和 CRUM 读取器 CMR 相连的结构, 但是本发明不限于此。 例如, 可以在线材保持空间中保持与待要进行电操作的 任意电子元件 ( 诸如其它传感器或电动机 ) 相连的线材电缆, 并且可以在线材保持空间中 保持线材状馈电电缆或用于进行传送 / 接收的电缆。
     虽然在以上各实例中描述的与排纸传感器 SN1、 温度传感器 SN2 和 CRUM 读取器 CMR 相连的线材电缆 31 至 33 产生的所谓噪音量较小, 但是如果由于要连接的电子元件的特 性而不能忽略该噪音, 则可以使用具有电磁屏蔽功能 ( 即, 屏蔽功能 ) 的线材电缆或扁平电 缆。
     (H08) 尽管期望的是在第一实例至第四实例中采用如下结构, 即, 线材保持爪 12a
     和 12b 从后壁 12 的上端突出以在形成有间隙的情况下保持线材电缆 31 至 33, 但是本发明 不限于此。例如, 可以采用线材保持爪 12a 和 12b 从后壁 12 在上下方向上的中部朝前壁 11 延伸的结构。
     (H09) 尽管在第一实例至第四实例中描述了线材保持爪 12a 和 12b 设置在小宽度 部分 13a 和 13b 中的结构, 但是本发明不限于此, 而是可以采用将线材保持爪 12a 和 12b 设 置在电缆引导件 6 的任意位置处的结构。
     (H010) 尽管在以上各实例中描述了控制部分 C( 作为第一电子电路实例 ) 和处理 板 4( 作为第二电子电路实例 ) 设置在各自基板上的结构, 但是本发明不限于此。例如, 本 发明的结构还可以应用第一电子电路和第二电子电路并入单个基板中的结构或者第一电 子电路和第二电子电路的一部分并入多个基板上的结构。此外, 本发明的结构还可以应用 第一电子电路和第二电子电路共用一部分的结构。换句话说, 电子电路和结构的数目不限 于两个, 而可以通过将电子电路的任意电路部分设定为第一电子电路和第二电子电路来应 用根据本发明的结构。
     (H011) 尽管在第一实例至第五实例中将包括保持爪 11c 至 11e 和 12a 至 12c 以 及保持凸部 53 至 59 的结构描述为保持部分或线状配线保持部分的结构实例, 但是保持部 分或线状配线保持部分的结构不限于根据第一实例至第五实例的形式。换句话说, 保持部 分或线状配线保持部分的数目、 高度、 形状和方向可以设定成是任意的, 只要将扁平电缆 34 保持在保持部分中并且形成用于防止线材电缆 31 至 33 脱离的配线保持空间即可。 以第五实例为例。 尽管在第五实例中将沿铺设方向前后交替地设置具有相同形状 的六个保持凸部 53 至 59 的结构描述为保持部分和线状配线保持部分的实例, 但是本发明 不限于此。例如, 可以采用位于左侧的两个保持凸部 53 和 54 都设置在扁平电缆 34 的前侧 并且爪部分 53a 和 54a 都转向后侧的结构。此外, 可以将扁平保持凸部的数目减少到三个, 或者可以进一步提供位于保持凸部 53 至 59 的两侧的线材保持凸部。此外, 可以使各保持 凸部 53 至 59 的一部分呈在铺设方向上具有大宽度的板形, 或者使爪部分 54a 呈钩形。此 外, 还可以采用保持凸部 53 至 59 的高度各自变化的结构。此外, 可以分别以任意间隔来设 置保持凸部 53 至 59。
     (H012) 尽管在以上各实例中描述了将扁平电缆 34 保持在保持部分中的实例, 但 是扁平电缆 34 并非必须全部由根据本发明的保持部分保持在铺设方向上。换句话说, 扁平 电缆 34 的一部分由根据本发明的保持部分保持就足够了, 并且扁平电缆 34 的另一部分可 以由根据本发明的保持部分之外的部件保持和支撑。
     (H013) 尽管在以上各实例中描述了扁平电缆 34 呈线状铺设的结构, 但是本发明 不限于此, 而还可以采用如下结构, 即, 扁平电缆 34 设置有铺设方向改变的弯曲部分。
     (H014) 尽管在第五实例中描述了对应于扁平电缆 34 的宽度设置线材保持凸部 58 和 59 的结构, 但是本发明不限于此, 而还可以将线材保持凸部 58 和 59 设置为宽度比扁平 电缆 34 的宽度小。
     (H015) 尽管期望的是在以上各实例中扁平电缆 34 总是设置成与所有保持部分接 触, 但是本发明不限于此。例如, 在扁平电缆 34 被保持于松弛状况且设置成与保持部分分 开的状态下, 如果线材电缆 31 至 33 将要脱离, 则优选的是扁平电缆 34 应该与保持部分接 触以防止线材电缆 31 至 33 脱离。在这种情形下, 尽管期望的是采用利用配线保持部件中
     的每个保持部分以及保持部分中的扁平电缆 34 形成封闭配线保持空间的结构, 但是本发 明不限于此, 而是可以例如如第五实例一样采用通过扁平电缆 34 和整个配线保持部件形 成封闭配线保持空间的结构。
     (H016) 尽管期望的是在以上实例中采用配线保持空间借助于扁平电缆 34 和整个 配线保持部件形成封闭状态的结构, 但是本发明不限于此。例如, 如果扁平电缆 34 在保持 状态下可沿左右方向在保持部分内移动且在扁平电缆 34 与保持部分之间形成有间隙从而 配线保持空间没有形成封闭状态, 则优选的是保持如下状态, 即, 线材电缆 31 至 33 的直径 大于该间隙, 并且线材电缆 31 至 33 不能从该间隙脱离而是由此被收纳在配线保持空间内。
     出于示例和说明的目的提供了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的上述说明。 其意图不在于 穷举或将本发明限制为所公开的确切形式。显然, 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容易地 进行许多修改和变型。选择和说明实施例是为了最佳地解释本发明的原理及其实际应用, 从而使得本领域的其他技术人员能够理解本发明的各种实施例和适合于特定预期应用的 各种修改。其目的在于用所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同内容来限定本发明的范围。

配线保持部件、电子装置和图像形成装置.pdf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配线保持部件、电子装置和图像形成装置.pdf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配线保持部件、电子装置和图像形成装置.pdf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配线保持部件、电子装置和图像形成装置.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配线保持部件、电子装置和图像形成装置.pdf(27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CN101997288A43申请公布日20110330CN101997288ACN101997288A21申请号201010265446922申请日20100825200919452720090825JPH02G3/08200601H02G3/16200601G03G15/0020060171申请人富士施乐株式会社地址日本东京72发明人真坂真贵74专利代理机构北京天昊联合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112代理人顾红霞何胜勇54发明名称配线保持部件、电子装置和图像形成装置57摘要本发明公开一种配线保持部件、电子装置和图像形成装置。所述配线保持部件包括保持部分和配线保持空间。所述保持部分。

2、在包括线状配线和带形配线在内的配线的铺设方向上形成,并且保持所述带形配线。所述配线保持空间由保持在所述保持部分中的所述带形配线形成,并且在所述配线保持空间内收纳所述线状配线。30优先权数据51INTCL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发明专利申请权利要求书1页说明书15页附图10页CN101997293A1/1页21一种配线保持部件,包括保持部分,其在包括线状配线和带形配线在内的配线的铺设方向上形成,并且保持所述带形配线;以及配线保持空间,其由保持在所述保持部分中的所述带形配线形成,并且在所述配线保持空间内收纳所述线状配线。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配线保持部件,还包括线状配线保持部分,其在所。

3、述铺设方向上形成,并且保持所述线状配线。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配线保持部件,其中,所述线状配线保持部分具有接触部分,并且在所述铺设方向上设置在所述保持部分之间,所述接触部分与保持在所述保持部分中的所述带形配线接触以施加弯曲力。4一种配线保持部件,包括容纳部分,其具有在包括线状配线和带形配线在内的配线的铺设方向上形成的开口,并且在所述容纳部分中收纳所述配线;保持部分,其从所述开口的边缘朝着所述开口的内侧的方向突出,并且将所述带形配线保持在所述容纳部分中;以及配线保持空间,其形成于所述容纳部分与保持在所述保持部分中的所述带形配线之间,并且在所述配线保持空间内收纳所述线状配线。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

4、配线保持部件,还包括线状配线保持部分,其形成为朝着所述开口的内侧的方向突出,并且保持已收纳在所述容纳部分中的所述线状配线。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配线保持部件,其中,所述容纳部分具有小宽度部分,并且所述小宽度部分的宽度小于所述带形配线的宽度,且所述小宽度部分部分地设置在所述铺设方向上。7一种电子装置,包括电子电路;线状配线,其将电子元件与所述电子电路相连;带形配线,其将电子元件与所述电子电路相连;以及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配线保持部件,其保持所述线状配线和所述带形配线。8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包括用于进行控制的第一电子电路;线状配线,其将电子元件与所述第一电子电路相连;带形配线,其将用于处理图像信息的。

5、第二电子电路与所述第一电子电路相连;图像记录部分,其受所述第一电子电路控制,并且将图像记录在介质上;以及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配线保持部件,其保持所述线状配线和所述带形配线。权利要求书CN101997288ACN101997293A1/15页3配线保持部件、电子装置和图像形成装置技术领域0001本发明涉及配线保持部件、电子装置和图像形成装置。背景技术0002已知在JPA2002240393、JPA2005218187、JPA2006238557和JPA2007273663中描述的技术作为用于保持要与电子元件相连的配线的技术。0003JPA2002240393描述了这样的技术在扁平电缆C容纳在凹入。

6、部分1A中的状态下,利用用于覆盖沿扁平电缆C延伸的凹入部分1A的附接部件2覆盖凹入部分1A,并且将附接部件2的弯曲件2A和接合件2D安装在凹入部分1A的支撑孔3和接合孔4中以固定附接部件2,从而保持扁平电缆C。0004JPA2005218187描述了一种电缆固定器200,该电缆固定器包括板形主体210,其具有电缆100、120延伸所顺沿的表面;开口220,其形成在主体210上;板形翼片部分300,其设置成与开口220的外侧相对并且用来将电缆100、120放置和固定在翼片部分300与开口220之间;以及楔形止挡部分400,其形成在开口220的边缘上,并且用来将电缆100、120的侧端卡在楔形止挡。

7、部分400上,从而防止该侧端从开口220与翼片部分300之间的部分脱离。0005在JPA2005218187中描述的技术中,扁平电缆100具有形成在表面上的凸出部分110和凹入部分114,扁平电缆120具有形成在表面上的凸出部分130和凹入部分134,并且扁平电缆100和扁平电缆120在相互凹凸的部分110至134彼此配合和叠置的状态下置于主体210与翼片部分300之间,此外,利用止挡部分400来防止扁平电缆100、120沿左右方向移动以保持扁平电缆100、120。0006JPA2006238557描述了一种用于保持多根松弛线材80和扁平电缆70的电缆保持工具40。在JPA2006238557。

8、中,松弛线材80穿过从侧壁61该侧壁设置在基部41的左、右两端的后部向前形成的槽口62,并由此被保持在电缆保持工具40的下部。此外,在JPA2006238557中,扁平电缆70交替地置于被形成在竖立壁52该竖立壁设置在基部41的后端上的两个切口51分割开的三个保持板52之间,并由此被保持在电缆保持工具40的上部。0007换句话说,在JPA2006238557描述的技术中,松弛线材80和扁平电缆70保持在各自的位置处。0008JPA2007273663描述了这样的技术将扁平电缆40像曲柄一样地弯曲和设置在像曲柄一样弯曲的容纳部分41中,并且利用第一爪部分42至45和第二爪部分46、47通过卡持的。

9、方式仅仅将扁平电缆40保持在容纳部分41中,其中,第一爪部分42至45设置在曲柄的笔直部分中并且朝容纳部分41的内侧突出,第二爪部分46、47设置在曲柄的弯曲部分中并且从外围侧朝容纳部分的内侧突出。说明书CN101997288ACN101997293A2/15页4发明内容0009本发明的目的在于简化用于保持多种配线的结构。00101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一种配线保持部件包括保持部分和配线保持空间。所述保持部分在包括线状配线和带形配线在内的配线的铺设方向上形成,并且保持所述带形配线。所述配线保持空间由保持在所述保持部分中的所述带形配线形成,并且在所述配线保持空间内收纳所述线状配线。00112在项。

10、1所述的配线保持部件中,所述配线保持部件还包括线状配线保持部分。所述线状配线保持部分在所述铺设方向上形成,并且保持所述线状配线。00123在项2所述的配线保持部件中,所述线状配线保持部分具有接触部分,并且在所述铺设方向上设置在所述保持部分之间,所述接触部分与保持在所述保持部分中的所述带形配线接触以施加弯曲力。00134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一种配线保持部件包括容纳部分、保持部分和配线保持空间。所述容纳部分具有在包括线状配线和带形配线在内的配线的铺设方向上形成的开口,并且在所述容纳部分中收纳所述配线。所述保持部分从所述开口的边缘朝着所述开口的内侧的方向突出,并且将所述带形配线保持在所述容纳部分中。

11、。所述配线保持空间形成于所述容纳部分与保持在所述保持部分中的所述带形配线之间,并且在所述配线保持空间内收纳所述线状配线。00145在项4所述的配线保持部件中,所述配线保持部件还包括线状配线保持部分。所述线状配线保持部分形成为朝着所述开口的内侧的方向突出,并且保持已收纳在所述容纳部分中的所述线状配线。00156在项4或项5所述的配线保持部件中,所述容纳部分具有小宽度部分。所述小宽度部分的宽度小于所述带形配线的宽度,且所述小宽度部分部分地设置在所述铺设方向上。00167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一种电子装置包括电子电路、线状配线、带形配线以及根据项1至项6中任一项所述的配线保持部件。所述线状配线将电子。

12、元件与所述电子电路相连。所述带形配线将电子元件与所述电子电路相连。所述配线保持部件保持所述线状配线和所述带形配线。00178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包括用于进行控制的第一电子电路、线状配线、带形配线、图像记录部分以及根据项1至项6中任一项所述的配线保持部件。所述线状配线将电子元件与所述第一电子电路相连。所述带形配线将用于处理图像信息的第二电子电路与所述第一电子电路相连。所述图像记录部分受所述第一电子电路控制,并且将图像记录在介质上。所述配线保持部件保持所述线状配线和所述带形配线。0018利用项1所述的构造,与不将线状配线收纳在由带形配线形成的配线保持空间中的情形相比,可以极大地简。

13、化用于保持多根配线的结构。0019利用项2所述的构造,与不提供线状配线保持部分的情形相比,还可以在保持带形配线之前保持线状配线,由此更容易附接带形配线。0020利用项3所述的构造,与不提供用于与保持在保持部分中的带形配线接触以施加弯曲力的接触部分的情形相比,可以使得被施加弯曲力的带形配线与保持部分更坚固地接触,由此带形配线更难以脱离。说明书CN101997288ACN101997293A3/15页50021利用项4所述的构造,与不将线状配线收纳在位于带形配线与容纳部分之间的配线保持空间中的情形相比,可以极大地简化用于保持多根配线的结构。0022利用项5所述的构造,与不提供线状配线保持部分的情形。

14、相比,还可以在保持带形配线之前将线状配线保持在容纳部分中,由此更容易附接带形配线。0023利用项6所述的构造,通过借助于保持部分和小宽度部分以波形方式保持带形配线,可以使得带形配线难以脱离。0024利用项7所述的构造,与不将线状配线收纳在位于带形配线与容纳部分之间的配线保持空间中的情形相比,可以极大地简化用于保持将电子元件与电子电路相连的带形配线和线状配线的结构。0025利用项8所述的构造,与不将线状配线收纳在位于带形配线与容纳部分之间的配线保持空间中的情形相比,可以极大地简化用于保持进行传送/接收图像信息的带形配线和将电子元件与电子电路相连的线状配线的结构。附图说明0026将基于下面的附图详。

15、细描述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其中0027图1是示出根据第一实例的图像形成装置的透视图;0028图2是示出根据第一实例的图像形成装置的整体的说明图;0029图3是示出从左上和前部观看时已去除顶盖的根据第一实例的打印机的透视图;0030图4是示出从左上和后部观看时已去除顶盖的根据第一实例的打印机的透视图;0031图5A和图5B是示出电缆引导件的主要部分的放大图,其中,图5A是示出扁平电缆未被收纳的状态的说明图,图5B是示出扁平电缆已被收纳的状态的说明图;0032图6A、图6B和图6C是示出电缆引导件的剖视图,其中,图6A是沿图5B中的线VIAVIA截取的剖视图,图6B是沿图6A中的线VIBVIB截。

16、取的剖视图,以及图6C是沿图6A中的线VICVIC截取的剖视图;0033图7A、图7B和图7C是示出根据第二实例的电缆引导件的说明图,其中,图7A是示出从上方观看的电缆引导件的主要部分的放大图,图7B是与图6B对应的视图,以及图7C是与图6C对应的视图;0034图8是示出根据第三实例的电缆引导件的剖视图;0035图9是示出根据第四实例的电缆引导件的剖视图;以及0036图10A、图10B、图10C和图10D是示出根据第五实例的配线保持部件的说明图,其中,图10A是从上侧观看的视图,图10B是沿图10A中的箭头XB的方向观看的视图,图10C是沿图10A中的线XCXC截取的剖视图,以及图10D是沿图。

17、10A中的线XDXD截取的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0037接下来,将参考附图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具体实例在下文中,称作实例。然而,本发明不限于下面的实例。0038为了容易理解下面的描述,在附图中,前后方向设定为X轴方向,左右方向设定为Y轴方向,上下方向设定为Z轴方向,并且由箭头X、X、Y、Y、Z和Z表示的方向或侧分别是前方、后方、右方、左方、上方和下方、或者前侧、后侧、右侧、左侧、上侧和下侧。说明书CN101997288ACN101997293A4/15页60039此外,在附图中,“”中写入“”的符号表示从纸张的后面指向前面的箭头,“”中写入“”的符号表示从纸张的前面指向后面的箭头。0040在下面。

18、参考附图的描述中,为了容易理解,适当地省去了对除了说明中所必需的部件以外的部件的说明。0041图1是示出根据第一实例的图像形成装置的透视图。0042在图1中,在作为根据第一实例的图像形成装置实例即电子装置实例的打印机U中,作为供纸部分实例的送纸托盘TR1设置在前表面的下部,送纸托盘TR1用于容纳作为介质实例的记录片材S。并且,打印机U的上表面设置有作为排纸部分实例的排纸托盘TRH,排纸托盘TRH用于排出上面记录有图像的记录片材S。此外,前表面的右部设置有作为打开/关闭部分的实例的前盖U1A,该前盖U1A在将要操作作为显影剂容纳容器实例的调色剂盒时被打开/关闭。0043图2是示出根据第一实例的图。

19、像形成装置的整体的说明图。0044在图2中,打印机U包括控制器C,其作为第一电子电路的实例,即控制部分的实例;图像处理部分GS,其操作由控制器C来控制;激光器驱动电路DL,其作为潜像形成电路的实例;以及供电装置E。供电装置E对充电辊CR作为充电器实例、显影辊GA作为显影部件实例以及转印辊TR作为转印部件实例施加电压。0045图像处理部分GS将从作为外部信息发送装置实例的计算机PC输入的打印信息转换成用于形成潜像的图像信息,并且在预定时间即以预定定时将图像信息输出到激光器驱动电路DL。激光器驱动电路DL根据如此输入的图像信息将驱动信号输出给潜像形成装置LH。根据第一实例,潜像形成装置LH由如下装。

20、置构成,在该装置中作为潜像写入元件实例的LED以预定间隔按线性关系沿横向设置,也就是说,该装置为LED头。0046受驱动而旋转的作为图像保持部件实例的感光部件PR被支撑在打印机U的后部。充电辊CR、潜像形成装置LH、显影装置G、转印辊TR以及感光部件清洁器CL作为图像保持部件的清洁器实例沿着感光部件PR的旋转方向设置在感光部件PR的周围。0047在图2中,对充电辊CR的表面进行清洁的充电辊清洁器CRC作为充电器的清洁器实例设置成与充电辊CR相对置且与充电辊CR接触。0048此外,显影装置G具有用于在内部容纳显影剂的显影容器V。显影容器V包括作为显影剂保持部件实例的显影辊GA,其设置成与感光部件。

21、PR相对置;一对循环和传送部件GB和GC,其用于对正被搅动的显影剂进行循环传送;供应部件GD,其用于将由循环和传送部件搅动的显影剂传送给显影辊GA;以及层厚限制部件GE,其用于限制显影辊GA的表面上的显影剂的层厚度。0049作为供应部分实例的显影剂供应口V1形成在显影容器V的前侧的上表面上。向前延伸的作为显影剂传送通道实例的显影剂供应通道V3与显影剂供应口V1相连。作为显影剂传送部件实例的供应螺旋推运器V4可旋转地支撑在显影剂供应通道V3中。作为附接/拆除部分实例的盒保持器KH调色剂盒TC附接到盒保持器KH上或者从盒保持器KH上拆除连接在显影剂供应通道V3的前端,并且使显影剂从调色剂盒TC流入。

22、显影剂供应通道V3中。当根据显影装置G中调色剂的消耗量而驱动供应螺旋推运器V4时,相应地将调色剂从调色剂盒TC供应到显影装置G中。0050利用充电辊CR在充电区域Q1对旋转的感光部件PR的表面充电,并且利用从潜像说明书CN101997288ACN101997293A5/15页7形成装置LH发出的潜像形成光来在潜像形成区域Q2形成静电潜像。利用显影辊GA在显影区域Q3将静电潜像显影成作为可见图像实例的调色剂图像,并且利用转印辊TR在转印区域Q4将调色剂图像转印到作为介质实例的记录片材S上,其中转印区域Q4由感光部件PR和转印辊TR彼此相对置的区域形成。利用作为清洁部件实例的清洁刮板CB在位于转印。

23、区域Q4下游侧的作为清洁区域实例的清洁区域Q5将残留在感光部件PR的表面上的调色剂去除,并且将这些调色剂收集到感光部件清洁器CL中。0051作为防飞散部件实例的薄膜密封件FS设置在清洁刮板CB的相对侧。薄膜密封件FS防止已收集到感光部件清洁器CL中的调色剂漏出。0052在图2中,作为介质取出部件实例的拾取辊RP设置在位于打印机U下部的送纸托盘TR1中。由拾取辊RP取出的记录片材S被具有延迟辊和供纸辊的分拣辊RS作为介质分拣部件实例逐页分离,然后沿着片材传送通道SH传送,并且由阻挡辊RR以预定定时传送到转印区域Q4,该阻挡辊RR是时间调节部件的实例并且在片材传送方向上设置在转印区域Q4的上游侧。。

24、0053转印电压由受控制器C控制而进行操作的供电装置E施加给转印辊TR,转印辊TR将感光部件PR上的调色剂图像转印到穿过转印区域Q4的记录片材S上。0054在转印区域Q4转印有调色剂图像的记录片材S在调色剂图像还未定影的状态下被传送到定影装置F。定影装置F具有作为定影部件实例的一对定影辊FH和FP,并且定影辊FH和FP的压力接触区域形成定影区域Q6。利用定影辊FH和FP在定影区域Q6将调色剂图像定影到传送至定影装置F的记录片材S上。上面形成有已定影的调色剂图像的记录片材S由作为介质引导部件实例的片材引导件SG1和SG2来引导,并且从作为排纸部件实例的排纸辊R1排出到位于打印机主体U1的上表面上。

25、的排纸托盘TRH。0055根据第一实例,图像记录部分U2由潜像形成装置LH、感光部件PR、显影装置G和转印辊TR构成。0056图3是示出从左上和前部观看时已去除顶盖的根据第一实例的打印机的透视图。0057图4是示出从左上和后部观看时已去除顶盖的根据第一实例的打印机的透视图。0058在图3和图4中,排纸支撑部件1被支撑在打印机主体U1后侧的上部。排纸支撑部件1横向延伸,并且在下表面上形成有片材引导件SG2。排纸辊R1可旋转地支撑在排纸支撑部件1的前部。0059驱动单元2被支撑在排纸支撑部件1的左部。驱动单元2具有驱动源和传动部件未示出,并且用来驱动排纸辊R1、拾取辊RP、阻挡辊RR、感光部件PR。

26、和显影装置G。0060在图3和图4中,作为电子元件实例即介质检测部件实例的排纸传感器SN1被支撑在排纸支撑部件1的右部。排纸传感器SN1检测经由片材传送路径SH传送的记录片材S是否通过移动部件即,致动器排出到排纸托盘TRH,该移动部件将在与记录片材S接触时移动。0061在图3和图4中,作为板形右框架部件实例的右框架3被支撑在排纸传感器SN1的右部。右框架3呈如下形状,即,前部在左右方向上的宽度大于后部在左右方向上的宽度,并且前部朝左侧突出。0062在右框架3的前端形成有呈下凹形状的铺设部分3A。在铺设部分3A的右部形成有向上延伸的竖立壁3B,并且铺设部分3A具有围绕竖立壁3B朝前侧延伸的铺设表。

27、面3A1,说明书CN101997288ACN101997293A6/15页8即呈曲柄的形状。0063在铺设部分3A的后部在右框架3的左表面上形成有作为配线通孔实例的电缆通孔3C。0064作为第二电子电路实例的处理板4被支撑在右框架3的右表面上。根据第一实例的处理板4具有图像处理部分GS,并且执行用于接收来自外部计算机PC的打印信息以及将该打印信息转换成图像记录控制信号的处理。0065图5是示出电缆引导件的主要部分的放大图,其中,图5A是示出扁平电缆未被收纳的状态的说明图,图5B是示出扁平电缆已被收纳的状态的说明图。0066在图3和图4中,作为容纳部分实例的电缆引导件6被支撑在右框架3的左部和排。

28、纸支撑部件1的前部。电缆引导件6具有主引导件7,其作为主容纳部分实例并且从打印机主体U1的左部沿向右的方向朝右框架3延伸;以及副引导件8,其作为副容纳部分实例并且从主引导件7的右端沿向后的方向朝排纸传感器SN1延伸。0067在图5中,主引导件7具有平坦的底部9,其沿左右方向延伸;前壁11,其从底部9的前端向上延伸;以及后壁12,其从底部9的后端向上延伸,并且比前壁11低。配线容纳空间13由底部9、前壁11和后壁12所围绕的空间形成。此外,配线容纳空间13的上部是敞开的,并且作为主容纳部分侧开口实例的主侧电缆附接/拆除口14由前壁11的上侧和后壁12的上端所形成。0068在图4和图5A中,在前壁。

29、11的左端形成有作为带形配线导出部分实例的扁平导出部分11A。扁平导出部分11A的高度比前壁11的其它部分的高度小。在图5A中,在扁平导出部分11A的右部形成有一对左、右按压爪11A1。0069在扁平导出部分11A的右侧形成有作为线状配线导出部分实例的线材导出部分11B。线材导出部分11B呈从配线容纳空间13向前穿过前壁11的形状。在线材导出部分11B的上部形成有一对左、右容纳爪11B1。0070图6是示出电缆引导件的剖视图,其中,图6A是沿图5B中的线VIAVIA截取的剖视图,图6B是沿图6A中的线VIBVIB截取的剖视图,以及图6C是沿图6A中的线VICVIC截取的剖视图。0071在图5A。

30、和图6A中,在线材导出部分11B的右侧形成有作为第一保持部分实例的第一扁平保持爪11C。第一扁平保持爪11C朝着主侧电缆附接/拆除口14的内侧的方向突出。在第一扁平保持爪11C的右侧在前壁11的中部和右端分别形成有作为第二保持部分实例的第二扁平保持爪11D以及作为第三保持部分实例的第三扁平保持爪11E。第二扁平保持爪11D和第三扁平保持爪11E朝着主侧电缆附接/拆除口14的内侧的方向突出。0072根据第一实例的扁平保持爪11C至11E中的每一者均构造成高度与后壁12的上端的高度相同。0073在第一扁平保持爪11C和第二扁平保持爪11D之间形成有呈平行六面体形状的第一支架固定部分11F作为第一凸。

31、起部分实例。第一支架固定部分11F朝配线容纳空间13的内侧突出。此外,在第二扁平保持爪11D和第三扁平保持爪11E之间形成有作为第二凸起部分实例的第二支架固定部分11G。第二支架固定部分11G与第一支架固定部分11F具有相同的结构。0074配线容纳空间13在前后方向上的宽度部分地减小的第一小宽度部分13A和第二说明书CN101997288ACN101997293A7/15页9小宽度部分13B分别利用支架固定部分11F和11G形成。0075支架固定部分11F和11G构造成高度与后壁12的上端的高度相同。从前壁11的前部将盒保持器KH的上端借助螺纹连接并固定到支架固定部分11F和11G的每一者上。。

32、0076在图5A和图6A中,在后壁12上形成有作为第一线状配线保持部分实例的第一线材保持爪12A。第一线材保持爪12A在第一小宽度部分13A中朝着主侧电缆附接/拆除口14的内侧的方向从后壁12的上端突出。此外,在后壁12上形成有作为第二线状配线保持部分实例的第二线材保持爪12B。第二线材保持爪12B在第二小宽度部分13B中以与第一线材保持爪12A相同的方式从后壁12的上端突出。0077各个线材保持爪12A和12B从后壁12的上端向前延伸,并且构造成高度与支架固定部分11F和11G的高度相同。0078在后壁12上形成有作为第四保持部分实例的第四扁平保持爪12C。第四扁平保持爪12C在第一线材保持。

33、爪12A与前壁11的第一扁平保持爪11C之间朝主侧电缆附接/拆除口14的内侧的方向从后壁12的上端突出。第四扁平保持爪12C从后壁12的上端向前延伸,并且构造成高度与扁平保持爪11C至11E中每一个的高度相同。0079在图5中,副引导件8具有平坦的底部16,其从底部9的右端朝排纸传感器SN1延伸;右壁17,其从底部16的右端向上延伸,并且从前壁11的右端朝排纸传感器SN1侧延伸;左壁18,其从底部16的左端向上延伸,并且从后壁12的右端朝排纸传感器SN1侧延伸;以及盖部分19,其形成在右壁17的后端的上端与左壁18的后端的上端之间。0080位于副容纳部分侧的配线容纳空间21由底部16、右壁17。

34、和左壁18所围绕的空间以及底部16、右壁17、左壁18和盖部分19所围绕的空间形成。因此,配线容纳空间21的前部向上敞开,而配线容纳空间21的后部被位于上部的盖部分19封闭。0081作为副容纳部分侧开口实例的副侧电缆附接/拆除口22由右壁17的前端的上侧以及左壁18的前端的上端形成。此外,配线导出孔23由底部16、右壁17的后端、左壁18的后端和盖部分19的后端形成。配线导出孔23朝排纸传感器SN1侧敞开。0082在图3至图5中,在右壁17上与右框架3的电缆通孔3C对应地形成有槽口部分17A。此外,在槽口部分17A的前侧形成有朝副侧电缆附接/拆除口22的内侧突出的止挡部分17B。0083根据第。

35、一实例的电缆引导件6由主引导件7和副引导件8构成。0084换句话说,电缆引导件6的配线容纳空间1321由配线容纳空间13和配线容纳空间21构成。此外,作为电缆引导件6的开口实例的电缆附接/拆除口1422由主侧电缆附接/拆除口14和副侧电缆附接/拆除口22构成。0085在图5中,在根据第一实例的打印机U中,设置在打印机主体U1的前端侧的内部的控制器C和排纸传感器SN1经由作为线状配线实例的第一线材电缆31彼此相连。类似地,控制器C与作为电子元件实例即温度检测部件的实例的温度传感器SN2以及控制器C与作为电子元件实例即信息读取/写入装置的实例的CRUM读取器CMR也分别经由作为线状配线实例的第二线。

36、材电缆32和第三线材电缆33相连。0086此外,控制器C和处理板4经由作为带形配线实例的扁平电缆34彼此相连。0087在图3至图6中,线材电缆31至33和扁平电缆34保持在被收纳到打印机主体U1的电缆引导件6中的状态下。并且,线材电缆31至33和扁平电缆34沿铺设方向即Y轴方说明书CN101997288ACN101997293A8/15页10向延伸。0088在图3至图6中,线材电缆31至33中每一个的与控制器C相连的一个端侧由线材导出部分11B中的容纳爪11B1保持,并且从电缆引导件6的外侧引导到配线容纳空间13的内部。0089线材电缆31至33在它们穿过扁平保持爪11C至11E、12C以及止。

37、挡部分17B的下侧的状态下保持在配线容纳空间1321中。此外,如图5A、图6A和图6B所示,线材电缆31至33被线材保持爪12A和12B保持在小宽度部分13A和13B中。0090在图3至图5中,第一线材电缆31的另一端侧经由配线导出孔23被导引到外部,并且与排纸传感器SN1相连。0091此外,第二线材电缆32的另一端侧经由配线导出孔23被导引到外部,并且与设置在定影装置F中的温度传感器SN2相连。温度传感器SN2用来检测定影辊FH的温度。0092此外,第三线材电缆33的另一端侧经由槽口部分17A被导引到配线容纳空间21之外。如图5A所示,第三线材电缆33经由电缆通孔3C与支撑在盒保持器KH上的。

38、CRUM读取器CMR相连。CRUM读取器CMR将信息传送至支撑在调色剂盒TC上的作为信息存储部件实例的CRUM用户可更换单元存储器未示出或者从CRUM接收信息,并且从CRUM读取关于调色剂盒TC的信息例如调色剂盒TC兼容的机器类型或者残留在内部的显影剂量或者将这些信息写入CRUM。0093在图3至图6中,扁平电缆34的宽度小于电缆附接/拆除口14的宽度,并且大于小宽度部分13A和13B中每一个的宽度。0094扁平电缆34的与控制器C相连的一个端侧由扁平导出部分11A中的按压部分11A1保持,并且从电缆引导件6之外被导引到配线容纳空间13的内部。0095扁平电缆34在作为第一表面实例的上表面34。

39、A被扁平保持爪11C至11E和12C中的每一个卡住的状态下保持在配线容纳空间13中。此外,如图5B、图6A和图6B所示,扁平电缆34构造成宽度大于小宽度部分13A和13B中每一个的宽度,并且被保持在小宽度部分13A和13B的上部而不进入小宽度部分13A和13B中。0096换句话说,在图6A中,根据第一实例,扁平电缆34被呈Z字形地收纳为在竖直方向上位于扁平保持爪11C至11E、12C与小宽度部分13A和13B的支架固定部分11F和11G之间,且被收纳为上表面34A可以与扁平保持爪11C至11E、12C接触并且作为第二表面实例的下表面34B可以与支架固定部分11F和11G接触。0097在图3至图。

40、5中,扁平电缆34的另一端侧从主侧电缆附接/拆除口14被导引到配线容纳空间13之外,并且被导引到右框架3的铺设部分3A处。于是,扁平电缆34的另一端侧被铺设为沿铺设部分3A的铺设表面3A1呈曲柄的形状,并且与支撑在右框架3的右侧的处理基板4相连。0098因此,如图6所示,线材电缆31至33在配线容纳空间13中被收纳和保持在扁平电缆34与电缆引导件6的底部9之间。0099换句话说,当扁平电缆34被收纳在电缆引导件6的配线容纳空间13中且被扁平保持爪11C至11E和12C保持时,扁平电缆34将配线容纳空间13的主侧电缆附接/拆除口14覆盖。于是,在扁平电缆34与电缆引导件6之间形成用于在内部收纳线。

41、材电缆31至33的作为配线保持空间实例的线材保持空间13C。说明书CN101997288ACN101997293A9/15页110100根据第一实例,配线保持部件36由电缆引导件6、扁平保持爪11C至11E和12C、线材保持爪12A和12B以及线材保持空间13C构成。0101在根据第一实例的具有上述结构的打印机U中,当从外部计算机PC传送打印信息时,在处理基板4中将该打印信息转换成图像记录信号。该图像记录信号通过由配线保持部件36保持的扁平电缆34传送到控制器C,并且控制器C控制图像记录部分U2从而将图像记录在记录片材S上。0102此外,在根据第一实例的打印机U中,通过由配线保持部件36保持的。

42、线材电缆31至33将电能供应给电子元件SN1、SN2和CMR,从而操作电子元件SN1、SN2和CMR。换句话说,在根据第一实例的打印机U中,控制器C经由线材电缆31和32接收与记录片材S是否排出有关的信息以及与定影装置F的温度有关的信息,并且经由线材电缆33传送/接收与残留在调色剂盒TC中的显影剂量有关的信息。0103对于传统的结构,对应于扁平电缆的保持机构设置成仅仅保持扁平电缆,或者对应于扁平电缆的保持机构和对应于线材电缆的保持机构设置成各自地保持扁平电缆和线材电缆。因此,对于传统的结构,当保持电缆时需要各自地提供用于保持不同类型电缆的机构。0104另一方面,在根据第一实例的配线保持部件36。

43、中,扁平保持爪11C至11E和12C将扁平电缆34保持在电缆引导件6的配线容纳空间1321中,并且主侧电缆附接/拆除口14被扁平电缆34覆盖。因此,线材电缆31至33保持在形成于扁平电缆34和电缆引导件6之间的线材保持空间13C中。换句话说,即使不提供线材保持爪12A和12B,线材电缆31至33也利用扁平电缆34作为盖体而保持在电缆引导件6中。0105因此,与传统结构相比,第一实例极大地减少了提供用于保持每一根电缆的机构的需要。因此,能够利用简单的结构保持多根配线。0106此外,在第一实例中,电缆引导件6设置有小宽度部分13A和13B。宽度比小宽度部分13A和13B的宽度更大的扁平电缆34保持。

44、在小宽度部分13A和13B之外而不进入小宽度部分13A和13B中。换句话说,扁平电缆34以竖直地起伏的方式呈Z字形地收纳在扁平保持爪11C至11E、12C与小宽度部分13A和13B的支架固定部分11F和11G之间。因此,扁平电缆34以上表面34A可以与扁平保持爪11C至11E、12C接触而下表面34B可以与支架固定部分11F和11G接触的方式被保持。线材保持爪12A和12B具有与扁平电缆34接触的接触部分,并且施加弯曲力,使得扁平电缆34以Z字形的方式在扁平保持爪11C至11E、12C与小宽度部分13A和13B的支架固定部分11F和11G之间弯曲。0107因此,与扁平电缆34没有以竖直地起伏的。

45、方式呈Z字形地收纳在扁平保持爪11C至11E、12C与支架固定部分11F和11G之间的情形相比,这更多地增加了扁平电缆34与电缆引导件6能够彼此接触的位置数目,从而更可靠地保持扁平电缆34。0108此外,在第一实例中,线材保持爪12A和12B设置在电缆引导件6的小宽度部分13A和13B中,并且保持线材电缆31至33。0109在不提供线材保持爪12A和12B的一些情形下,具有刚性的线材电缆31至33经由相连的电缆附接/拆除口1422从配线容纳空间13中滑出。0110另一方面,在根据第一实例的配线容纳部件36中,线材电缆31至33借助于线材保持爪12A和12B保持在配线容纳空间13的小宽度部分13。

46、A和13B中,并且被最终保持在说明书CN101997288ACN101997293A10/15页12由扁平电缆34形成的线材保持空间13C中。换句话说,线材电缆31至33借助于线材保持爪12A和12B暂时固定到配线容纳空间13内,并且对于操作者而言这减少了在附接扁平电缆34时将线材电缆31至33保持在电缆引导件6中的需要。因此,与不提供线材保持爪12A和12B的结构相比,在第一实例中,可以极大地改善附接扁平电缆34时的可操作性。0111利用根据第一实例的将线材电缆31至33保持在线材保持空间13C中的结构,仅仅使线材电缆31至33在扁平保持爪11C至11E、12C与线材保持爪12A和12B之间。

47、从电缆附接/拆除口1422穿过,从而完成附接。因此,例如与线材电缆31至33借助于捆扎部件即捆扎带进行捆扎或者借助于保持机构固定和保持的情形相比,可以极大地改善附接线材电缆31至33时的可操作性。0112此外,根据第一实例,在将扁平电缆34附接到电缆引导件6上之后,线材电缆31至33以一定间隙保持在线材保持空间13C和线材保持爪12A和12B中。因此,例如与线材电缆31至33借助于捆扎带进行捆扎或者借助于保持机构固定和保持的情形相比,能够极大地减小施加到线材电缆31至33上的负载,即应力。0113图7是示出根据第二实例的电缆引导件的说明图,其中,图7A是示出从上方观看的电缆引导件的主要部分的放。

48、大图,图7B是与图6B对应的视图,以及图7C是与图6C对应的视图。0114接下来,将描述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实例。在描述第二实例时,与第一实例中的部件对应的部件采用相同的附图标记,并且将省略其详细描述。0115虽然该实例在下列方面与第一实例不同,但是该实例在其它方面以与第一实例相同的方式构造。0116在图7中,在根据第二实例的配线保持部件36上形成作为保持部分实例的扁平保持爪11C至11E和12C替代根据第一实例的扁平保持爪11C至11E和12C。0117根据第二实例,扁平保持爪11C至11E和12C朝电缆附接/拆除口1422的内侧方向突出,并且形成为不超过左右方向上的中部。0118在第二实例中,。

49、电缆附接/拆除口1422在前后方向上的宽度设定为10MM。并且,扁平保持爪11C至11E和12C在前后方向上的长度设定为3MM。此外,扁平电缆34在前后方向上的宽度设定为9MM。线材电缆的直径设定为09MM。0119在根据第二实例的具有上述结构的打印机U中,扁平电缆34由扁平保持爪11C至11E和12C保持,从而形成线材保持空间13C。因此,以与第一实例相同的方式,利用简单的结构保持多根配线。0120此外,在根据第二实例的配线保持部件36中,扁平保持爪11C至11E和12C的长度设定为比第一实例中的扁平保持爪11C至11E和12C的长度小。因此,与第一实例相比,电缆附接/拆除口1422的在设有扁平保持爪11C至11E和12C的部分处的宽度更大。换句话说,与第一实例相比,在第二实例中,可以更大地改善附接线材电缆31至33和扁平电缆34时的可操作性。0121图8是示出根据第三实例的电缆引导件的剖视图。0122接下来,将描述根据本发明的第三实例。在描述第三实例时,与第一实例中的部件对应的部件采用相同的附图标记,并且将省略其详细描述。0123虽然该实例在下列方面与第一实例不同,但是该实例在其它方面以与第一实例相说明书CN101997288ACN101997293A11/15页13同的方式构造。0124在图8中,根据第三实例的配线保持部件36具有作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电学 > 发电、变电或配电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