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导体装置及其制造方法.pdf

上传人:1520****312 文档编号:1344167 上传时间:2018-04-16 格式:PDF 页数:15 大小:636.8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0910007264.9

申请日:

2009.02.17

公开号:

CN101807541A

公开日:

2010.08.18

当前法律状态:

驳回

有效性:

无权

法律详情:

发明专利申请公布后的驳回IPC(主分类):H01L 21/78申请公布日:20100818|||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H01L 21/78申请日:20090217|||公开

IPC分类号:

H01L21/78; H01L21/50; H01L27/15

主分类号:

H01L21/78

申请人:

亿光电子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发明人:

翁思渊

地址:

中国台湾台北县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路浩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002

代理人:

谢顺星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半导体装置及其制造方法,该制造方法包括下列步骤:在第一基板上形成半导体组件层;将第二基板黏合至该半导体组件层上;及,将该第一基板替换为结合基板,其中该结合基板的热传导系数大于该第一基板的热传导系数。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制造半导体装置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下列步骤: a在第一基板上形成半导体组件层; b将第二基板黏合至该半导体组件层上;及 c将该第一基板替换为结合基板,其中该结合基板的热传导系数大于该第一基板的热传导系数。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c包括下列步骤: d移除该第一基板; e在该半导体组件层下形成该结合基板;及 f移除该第二基板。
3: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结合基板包括金属层,且步骤e包括下列步骤: 将该金属层形成于该半导体组件层下。
4: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该半导体组件层包括半导体组件; 该结合基板包括金属层与支架; 步骤b包括下列步骤: 在该半导体组件层与该第二基板之间形成接着胶,以黏合该半导体组件层与该第二基板,其中该接着胶在第一辐射作用下产生剥离现象;及 步骤c包括下列步骤: 移除该第一基板; 将该金属层沉积于该半导体组件层下; 经由切割该第二基板、该接着胶、该半导体组件层、与该金属层,形成芯片单元,其中该芯片单元包括该第二基板的一部分、该接着胶的一部分、该半导体组件、与该金属层的一部分; 将该支架以共晶接触型式结合于该芯片单元该金属层的该部分下; 利用第二辐射,移除该第二基板的该部分与该接着胶的该部分; 利用至少一导线,电连接该半导体组件与该支架;及 在该支架上,利用一模铸材料,包覆该至少一导线、该半导体组件、与该金属层的该部分。
5: 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该半导体组件为发光二极管组件; 该导线电连接该发光二极管组件的P极接触点与N极接触点的其中之一与该支架的导线; 该接着胶为紫外光敏感胶; 该第二辐射为紫外光; 该紫外光的频率小于410nm; 该第二基板具该紫外光的透光性; 该接着胶的该部分在该第二辐射作用下,因黏着性减少而使该第二基板的该部分与该接着胶的该部分被剥离;及 步骤c更包括下列步骤: 利用加热与助熔剂,使该金属层与该支架结合。
6: 一种制造半导体装置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下列步骤: 在第一基板上形成半导体组件; 将第二基板黏合至该半导体组件上;及 将该第一基板替换为结合基板,其中该结合基板的热传导系数大于该第一基板的热传导系数。
7: 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制造半导体装置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更包括下列步骤: 在该半导体组件与该第二基板之间形成接着胶,以黏合该半导体组件与该第二基板; 移除该第一基板; 将该结合基板的金属层形成至该半导体组件下; 将该结合基板的支架以共晶接触型式结合至该金属层下; 移除该第二基板; 利用辐射,移除该第二基板的该部分与该接着胶的该部分,其中该辐射减小该接着胶对于该半导体组件与该第二基板的黏性; 利用至少一导线,电连接该半导体组件与该支架;及 在该支架上,利用模铸材料,包覆该至少一导线、该半导体组件与该结构层。
8: 一种半导体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装置包含: 发光而相对立的第一表面与第二表面; 第三表面,用以先行结合至最后被移除的原始第一基板; 第四表面,用以结合临时基板,以利移除该原始第一基板;及 第五表面,用以结合结合基板,以利移除该临时基板,其中该第二表面即是该第四表面,而该第一表面即是该第三表面,亦即是该第五表面。
9: 一种半导体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装置包含: 第一表面,用以先行结合至最后被移除的原始第一基板; 第二表面,在该第一表面的相对侧; 第三表面,用以结合临时基板,以利移除该原始第一基板;及 第四表面,用以结合结合基板,以利移除该临时基板,其中该第一表面即是该第四表面,而该第二表面即是该第三表面。
10: 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半导体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结合基板包括: 结构层,形成于该第四表面下; 金属层,形成于该结构层下;及 支架,形成于该金属层下。

说明书


半导体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关于一种半导体装置及制造半导体装置的方法,特别是关于薄膜发光二极管装置及制造薄膜发光二极管装置的方法。

    背景技术

    如图1所示,其为现有发光二极管装置的示意图。如图所示,发光二极管装置210包括发光二极管组件212、硅基板(SiliconSubmount)213、散热体214、导线215、导电架(Lead)216、封装壳体217、与透镜218,其中导线215可为金(Au)线。发光二极管装置210的结构可为,例如,Lumileds公司K2产品的薄膜覆晶(TFFC)结构。发光二极管组件212包括以氮化镓(GaN)材料为基础的薄膜PN型异质接面。

    制造发光二极管装置210的方法包括下列步骤。在蓝宝石(Sapphire)基板(未显示)上形成发光二极管组件212;将该蓝宝石基板与发光二极管组件212倒装,以形成覆晶装态;将硅基板213结合于发光二极管组件212下;将散热体214结合于硅基板213下;移除该蓝宝石基板;在散热体214侧围形成导电架216与封装壳体217;在硅基板213与导电架216之间连接导线215;及,在散热体214与封装壳体217上,形成透镜218,以包覆导线215、发光二极管组件212、与硅基板213。

    蓝宝石基板的热传导系数约为35W/(mK)左右,即使将其厚度减至100微米,也难以得到理想的散热性。为了增加发光二极管装置210的散热性与发光亮度,在上述步骤中,可利用激光束,从发光二极管组件212移除该蓝宝石基板组件。但因为此种现有雷射剥离技术(Laser lift-off technique)会在发光二极管组件212中造成降伏应力降低,以致容易使发光二极管组件212产生结构性裂缝。

    如图2所示,其为现有发光二极管装置的示意图。如图所示,发光二极管装置220包括碳化硅(SiC)基板221、N型氮化镓(GaN)层222、P型氮化镓层223、P极接触层224、反射层225、钨化钛(TiW)阻挡层226、钛金属层227、氮化硅(SiN)钝化层228、镍金属层229、与接触金属层22A,其中结合金属层22A的材质可为金锡合金、金、或锡。发光二极管装置220的结构可为,例如,Cree公司的XT芯片结构。

    N型氮化镓层222与P型氮化镓层223以磊晶成长法,依序形成于碳化硅基板221下。P极接触层224、反射层225、钨化钛(TiW)阻挡层226、与钛金属层227依序形成于P型氮化镓层223下。在N型氮化镓层222、P型氮化镓层223、P极接触层224、反射层225、与钨化钛(TiW)阻挡层226的侧面,以氮化硅钝化层228包覆N型氮化镓层222、P型氮化镓层223、P极接触层224、反射层225、与钨化钛(TiW)阻挡层226。

    镍金属层229与接触金属层22A依序形成于钛金属层227下。发光二极管装置220可更包括导线架(Lead frame)(未显示),该导线架利用加热与助熔剂,以共晶接触型式结合于接触金属层22A下。

    发光二极管装置220的碳化硅基板221没有移除,故会影响发光二极管装置220的散热性与发光亮度的效果。

    为了增加发光二极管装置的散热性与发光亮度,并有效减少发光二极管组件212所产生的结构性裂缝,需要更有效的制造半导体装置的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一目的是提供一种半导体装置及其制造方法,利用接着胶、共晶接触型式与基板转移方式,将薄膜化芯片做固晶动作后,即可依正常的打线制程生产,以克服原始基板本身会吸光或热传导系数不佳的问题。

    本发明的第一构想是提出一种制造半导体装置的方法,该方法包括下列步骤:在第一基板上形成半导体组件层;将第二基板黏合至该半导体组件层上;及,将该第一基板替换为结合基板,其中该结合基板的热传导系数大于该第一基板的热传导系数。

    本发明的第二构想是提出一种制造半导体装置的方法,该方法包括下列步骤:在第一基板上形成半导体组件;将第二基板黏合至该半导体组件上;及,将该第一基板替换为结合基板,其中该结合基板的热传导系数大于该第一基板的热传导系数。

    本发明的第三构想是提出一种半导体装置,该包括半导体组件,其中该半导体组件包含第一表面、第二表面、第三表面、第四表面与第五表面。该第一表面与该第二表面发光而相对立。该第三表面用以先行结合至最后被移除的原始第一基板。该第四表面用以结合临时基板,以利移除该原始第一基板。该第五表面用以结合结合基板,以利移除该临时基板,其中该第二表面即是该第四表面,而该第一表面即是该第三表面,亦即是该第五表面。

    本发明的第四构想是提出一种半导体装置,该包括半导体组件,其中该半导体组件包含第一表面、第二表面、第三表面与第四表面。该第一表面用以先行结合至最后被移除的原始第一基板。该第二表面,在该第一表面的相对侧。该第三表面,用以结合临时基板,以利移除该原始第一基板。该第四表面,用以结合结合基板,以利移除该临时基板,其中该第一表面即是该第四表面,而该第二表面即是该第三表面。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发光二极管装置的示意图;

    图2为现有发光二极管装置的示意图;

    图3(a)至图3(l)为本案实施例所提半导体装置的配置的示意图。

    图中:210、220:发光二极管装置;212:发光二极管组件;213:硅基板;214:散热体;215:导线;216:导电架;217:封装壳体;218:透镜;221:碳化硅基板;222:N型氮化镓层;223:P型氮化镓层;224:P极接触层;225:反射层;226:钨化钛阻挡层;227:钛金属层;228:氮化硅钝化层;229:镍金属层;22A:接触金属层;801、802、803、804、805、806、807、808、809、810、811、812:半导体装置的配置;31、33:基板;3A:半导体组件;3B:芯片单元;32:半导体组件层;321:组件主体层;3211:组件主体层的一部份;322:接触层;3221:接触点;3222:接触点;331:基板的一部份;34:接着胶;341:接着胶的一部份;323:半导体组件层的表面;3231、3241:半导体组件的表面;35、45:结合基板;351:结构层;352:金属层;3521:金属层的一部份;36:辐射;371、372:导线;38:模铸材料;453:支架。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提出的半导体装置及其制造方法,结合附图和实施例说明如下。

    图3(a)至图3(l)为本发明实施例所提半导体装置的配置的示意图。如图3(a)所示,半导体装置的配置801包括基板31与形成在基板上31的半导体组件层32。半导体组件层32包括形成在基板31上的组件主体层321与形成在组件主体层321上的接触层(Contactlayer)322。接触层322包括至少二接触点(Contact)3221与接触点3222。

    半导体组件层32包括至少一半导体组件3A;半导体组件3A包括组件主体层321的一部分3211、接触点3221与接触点3222。半导体组件3A可为发光二极管组件,例如,图1的发光二极管组件212。在半导体组件3A为发光二极管组件的状态下,基板31可为蓝宝石(Sapphire)基板,接触点3221可为P极接触点,接触点3222可为N极接触点,且组件主体层321的形成方法可包括磊晶成长法。

    图3(b)与图3(c)分别显示半导体装置的配置802与803。如图所示,基板33被黏合至半导体组件层32上。在实施例中,接着胶34被形成在半导体组件层32与基板33之间,以黏合半导体组件层32与基板33,其中接着胶34在第一辐射作用下可产生剥离现象。该第一辐射可为热辐射、或电磁波辐射;在实施例中,该第一辐射可为紫外光,亦即,接着胶34可为紫外光敏感胶。

    在图3(b)中,接着胶34先涂布在基板33下,然后在图3(c)中,利用接着胶34,基板33被黏合至半导体组件层32上。在实施例中,接着胶34先涂布在半导体组件层32上,然后利用接着胶34,基板33被黏合至半导体组件层32上。

    图3(d)、图3(e)、图3(f)与图3(g)分别显示半导体装置的配置804、805、806与807。如图所示,为了克服基板31本身会吸光或热传导系数不佳的问题,基板31被替换为结合基板35,其中结合基板35的热传导系数大于基板31的热传导系数。先从半导体组件层32移除基板31,然后在半导体组件层32下形成结合基板35。

    在图3(d)中,从半导体组件层32移除基板31,因此,形成如图3(e)中半导体装置的配置805。在实施例中,基板31被研磨,以移除基板31。在实施例中,利用紫外光照射于基板31上,以移除基板31。由于基板31地移除,在半导体装置的配置804与805中,半导体组件层32具有表面323,半导体组件3A具有表面3231,表面3231为表面323的一部分。

    在图3(f)中,半导体装置配置806的结合基板35包括结构层351与金属层352。结构层351形成于半导体组件层32下,亦即结构层351形成于表面323下,且金属层352形成于结构层351下。结构层351可包括如图2所示的反射层225、钨化钛(TiW)阻挡层226、钛金属层227与镍金属层229。在实施例中,利用蒸镀来沉积金属层352。

    在图3(g)中,半导体装置配置807的结合基板35包括金属层352。利用沉积,金属层352可被形成于半导体组件层32下。金属层352的材质可为金锡合金、锡铜合金或锡。

    图3(h)显示半导体装置的配置808。如图所示,半导体装置的配置808包括芯片单元3B与支架453。芯片单元3B是经由切割图3(g)中半导体装置配置807的基板33、接着胶34、半导体组件层32、与金属层352所形成,其中芯片单元3B包括基板33的一部分331、接着胶34的一部分341、半导体组件3A、与金属层352的一部分3521。

    支架453以共晶接触(Eutectic attach)型式结合于芯片单元3B所具有金属层352的部分3521下。在实施例中,利用加热与助熔剂(Flux),该金属层与该支架以共晶接触型式结合。半导体装置的配置808包括结合基板45,结合基板45包括金属层352的部分3521与支架453,其中结合基板45的热传导系数大于基板31的热传导系数。

    在实施例中,支架453可包括散热体(未显示)。该散热体以共晶接触型式结合于金属层352的部分3521下。藉由结合基板45的散热,克服基板31本身会吸光或热传导系数不佳的问题。

    图3(i)与图3(j)分别显示半导体装置的配置809与810。如图所示,从半导体组件层32移除基板33的部分331与接着胶34的部分341。在实施例中,利用辐射36,移除基板33的部分331与接着胶34的部分341;情况中,接着胶34的部分341在辐射36的作用下,因黏着性减少而使基板33的部分331与接着胶34的部分341被剥离。

    在实施例中,辐射36为紫外光,基板33具有该紫外光的透光性,在较佳情况下,该紫外光的频率小于410nm。由于基板33部分331与接着胶34部分341的移除,在半导体装置的配置810中,半导体组件3A具有表面3241。

    从图3(g)、图3(h)、图3(i)与图3(j)的说明中容易理解下述的实施例。在图3(g)中,半导体装置配置807的结合基板35可包括金属层352与支架(未显示)。该支架形成于金属层352下,且在结合基板35的支撑下,基板33可被移除。

    图3(k)显示半导体装置的配置811。图3(k)可说明利用至少一导线电连接半导体组件3A与支架453的情形,如图所示,半导体装置的配置811包括半导体组件3A、结合基板45、导线371与导线372。半导体组件3A包括组件主体层321的部分3211、接触点3221与接触点3222。结合基板45包括金属层352的部分3521与支架453。

    在半导体组件3A为发光二极管组件的状态下,接触点3221可为P极接触点,接触点3222可为N极接触点;导线371与导线372可为金(Au)线,导线371电连接接触点3221与支架453的第一导线(未显示),且导线372电连接接触点3222与支架453的第二导线(未显示)。

    图3(l)显示半导体装置的配置812。半导体装置的配置812为半导体装置的配置811加上封装壳体的状态。如图所示,在支架453上,利用模铸材料38,包覆导线371、导线372、半导体组件3A与金属层352的部分3521。

    如图3(a)、3(c)与3(g)所示来说明本发明所提制造半导体装置的方法,该方法包括下列步骤:在基板31上形成半导体组件3A;将基板33黏合至半导体组件3A上;及,将基板31替换为结合基板35,其中结合基板35的热传导系数大于基板31的热传导系数。

    如图3(a)至3(j)来说明本案所提的半导体装置,该半导体装置包括半导体组件3A,其中半导体组件3A包含发光而相对立的表面3231与表面3241。表面3231用以先行结合至最后被移除的原始的基板31,且表面3231用以结合所述的结合基板45,以利移除临时的基板33的部分331。表面3241用以结合临时的基板33,以利移除原始的基板31。

    在另一半导体装置的实施例中,该半导体装置包括半导体组件3A,其中半导体组件3A包含表面3231与表面3241,且表面3241在表面3231的相对侧。表面3231用以先行结合至最后被移除的原始的基板31,且表面3231用以结合所述的结合基板45,以利移除临时的基板33的部分331。表面3241用以结合临时的基板33,以利移除原始的基板31。另外,半导体组件层32的表面323可用以结合所述的结合基板35,以利移除临时的基板33。

    以上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本发明,而并非对本发明的限制,有关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还可以做出各种变化和变型,因此所有等同的技术方案也属于本发明的范畴,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应由权利要求限定。

半导体装置及其制造方法.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半导体装置及其制造方法.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半导体装置及其制造方法.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半导体装置及其制造方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半导体装置及其制造方法.pdf(15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本发明涉及一种半导体装置及其制造方法,该制造方法包括下列步骤:在第一基板上形成半导体组件层;将第二基板黏合至该半导体组件层上;及,将该第一基板替换为结合基板,其中该结合基板的热传导系数大于该第一基板的热传导系数。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电学 > 基本电气元件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