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电视墙无缝拼接的背部投影技术及均匀屏幕亮场的方法 本发明属电子技术及应用领域。
目前,随投影技术的发展,亮度及均匀性已得到了较大改善,电视墙无缝拼接技术的出现,必将大大推动背部投影技术的发展。本发明在专利申请(申请号96108558.4)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了背部投影技术,使其成为理想的视频大屏幕。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解决已有技术的不足之处,用简易可行的方法来粘接,吸收层;散射层;菲涅耳透镜。用行场信号趋动控制电路,输出控制电平,来调节机内的对比度及亮度,而使亮场均匀。同时给超出了二种用于电视墙无缝拼接的新方法。
本发明的特点在于,方法简单、牢固、亮度损耗小。
本发明的技术关键在于,利用屏幕组件上地凹凸形状来实现与周边固定框架的结合;利用涂胶后的细丝,微粒等作为胶载体来实现,吸收层与散射层;散射层与菲涅耳透镜间的粘接;利用直接覆在CRT投影管上的亮度补偿膜来实现亮场的均匀。
以下结合附图,就几个较佳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图一)一种能用于电视墙无缝拼接的背部投影技术示意图。
(图二)一种能用于电视墙无缝拼接的简易背部投影技术示意图。
(图三)用以粘接制作屏幕组件的线胶载体,粒胶载体,双面胶带粘接技术示意图。
(图四)用以粘接制作屏幕组件的固体丝嵌接及突柱,突脊粘接法示意图。
(图五)履于投影管表面的亮度补偿膜示意图。
(图六)用行场信号,趋动数字及模拟电路,控制亮度对比度示意图。
如(图一)所示:在幕板组件①的端面或端面附近加工有用于与周边固定框架②结合的凹槽③或凸脊④加工后又不阻碍边界投影光⑤当用图中所示的投影组件组成m×n电视墙时,由于投影光能达到屏幕组件①的边界,可实现无缝拼接。
如(图二)所示:周边固定框架②的墙面⑦可直接与屏幕组件①边界附近的内表面粘接,这样周边固定框架的边界可不超出幕板组件①的外围边界。必要时可再一层很薄的保护边⑧以增加强度。
如(图三)所示:将涂胶后的细丝或胶丝⑩夹于幕板组件①用的散射层与菲耳透镜之间,使二者粘接起来。也可以使用涂胶微粒或胶粒;双面涂胶的透明胶带代替涂胶后的细丝⑩来粘接。吸收层(可覆在散射层之上,图中未画出,)与散射层层之间的粘接也可使用上述方法。
如(图四)所示:固体丝可将散射层与菲涅耳透镜连接起来。固体丝的一端嵌入菲涅耳透镜另一端则嵌入散射层,使二者连接。也可以利用加工在加工在菲涅耳透镜(或散射层)上的突脊或突柱在突脊,突柱顶端涂胶后可突现二者的粘合溶合。
如(图五)所示:亮度补偿膜可直接覆于CRT投表面(或其它光阀阵列,有源发光阵列等投影电子组件上),亮度补偿膜的吸收率在中心区最高,边角区最低。也可采用印刷法将补偿膜直接印在CRT管上,三个CRT投影管所覆的膜的吸收率变化规律可有所差异。
如(图六)所示:行信号及场信号经数字及模拟电路处理后,输出时比度控制电平亮度控制电平用以控制机内及控制(m×n信号分屏生成装置)内的亮度及对比度,控制电平,控制电平Vo及VB都是时间的函数,在扫描屏幕的中心区取得最大(或最小值),然后由中心向边角区呈递减或递增趋势。其输出结果是,把屏幕中心区的亮度及对比度都有所相对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