荫罩.pdf

上传人:a2 文档编号:1330761 上传时间:2018-04-15 格式:PDF 页数:31 大小:1.4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0510113745.X

申请日:

2005.10.14

公开号:

CN1767134A

公开日:

2006.05.03

当前法律状态:

撤回

有效性:

无权

法律详情:

发明专利申请公布后的视为撤回IPC(主分类):H01J 29/07公开日:20060503|||实质审查的生效|||公开

IPC分类号:

H01J29/07(2006.01)

主分类号:

H01J29/07

申请人:

大日本印刷株式会社

发明人:

秀岛启文; 安在祐二

地址:

日本东京都

优先权:

2004.10.14 JP 2004-299642

专利代理机构:

中国专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

代理人:

温大鹏;杨松龄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一种荫罩,在荫罩主体的水平方向以及垂直方向上排列有多个槽缝。各槽缝具有通过连通蚀刻形成的大致矩形状的反面侧孔部与大致矩形状的正面侧孔部而形成的通孔。在形成于荫罩主体上的多个槽缝中,至少位于荫罩主体的水平轴的外周部以及对角轴的外周部中的任一处的槽缝的通孔具有突出部和通孔伸出部,所述突出部是使大致矩形空间中距垂直轴较远一侧的边的上下两端中的至少一端向远离垂直轴的方向鼓出的部分,所述通孔伸出部是使前述空间中距水平轴较远一侧的边和距水平轴较近一侧的边中的至少一边向垂直轴的方向伸出、而增大该通孔的俯视形状的部分。通孔伸出部,从位于荫罩主体的垂直轴一侧的伸出起始端至位于荫罩主体的外周侧的伸出末端,扩开为锥状。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荫罩,在荫罩主体的水平方向及垂直方向上排列有多个槽缝,在阴极射线管的荧光面上形成大致矩形状的电子束光点,其特征在于:
形成于前述荫罩主体上的前述各槽缝具有:电子束射入侧的大致矩形状的反面侧孔部、电子束射出侧的大致矩形状的正面侧孔部、以及通过连通前述反面侧孔部及前述正面侧孔部而形成的通孔;
前述荫罩主体具有:位于该荫罩主体面内的中心的中心点、和通过该中心点沿面内延伸的水平轴、垂直轴以及两个对角轴;
形成于前述荫罩主体上的前述各槽缝的前述正面侧孔部以及前述反面侧孔部是通过蚀刻形成的;
在形成于前述荫罩主体上的前述多个槽缝中,至少位于前述荫罩主体的前述水平轴的外周部以及前述对角轴的外周部中的任一处的槽缝的通孔具有通孔伸出部,所述通孔伸出部是使大致矩形空间中距前述水平轴较远一侧的边和距前述水平轴较近一侧的边中的至少一边向前述垂直轴方向伸出、而增大该通孔的俯视形状的部分;
前述通孔伸出部,从位于前述荫罩主体的前述垂直轴一侧的伸出起始端至位于前述荫罩主体的外周侧的伸出末端,扩开为锥状。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荫罩,其特征在于:位于前述荫罩主体的前述水平轴的外周部的通孔,具有一对伸出部作为前述通孔伸出部,所述一对伸出部是从该通孔的大致矩形空间中距前述水平轴较远一侧的边和距前述水平轴较近一侧的边这两条边向前述垂直轴方向伸出、而增大该通孔的俯视形状的部分。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荫罩,其特征在于:位于前述荫罩主体的前述对角轴的外周部的通孔,具有伸出部作为前述通孔伸出部,所述伸出部是从该通孔的大致矩形空间中距前述水平轴较近一侧的边向前述垂直轴方向伸出、而增大该通孔的俯视形状的部分。

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荫罩,其特征在于:在前述通孔伸出部处,从前述伸出起始端至前述伸出末端的伸出量(前述垂直轴方向上的距离)至少为10μm以上。

5.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荫罩,其特征在于:形成于前述荫罩主体上的前述多个槽缝的通孔所具有的通孔伸出部的扩开程度,随着该各槽缝的位置从前述荫罩主体的中心点移向外周方向,连续地或阶梯式地变大。

6.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荫罩,其特征在于:前述槽缝的通孔还具有突出部,所述突出部是使该大致矩形空间中距前述垂直轴较远一侧的边的上下两端中的至少一端向远离前述垂直轴的方向突出的部分,该突出部和前述伸出空间部连续设置。

7.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荫罩,其特征在于:在前述各槽缝中沿前述垂直轴方向邻接的槽缝之间,形成有未被蚀刻掉而残留下来的桥接部;
在形成于前述荫罩主体上的前述多个槽缝中,至少位于前述荫罩主体的前述水平轴的外周部以及前述对角轴的外周部中的任一处的槽缝的正面侧孔部具有正面侧孔部伸出部,所述正面侧孔部伸出部是使距前述水平轴较远一侧的边和距前述水平轴较近一侧的边中的至少一边朝邻接的桥接部沿前述垂直轴方向伸出、而增大该正面侧孔部的俯视形状的部分;
前述正面侧孔部伸出部,从位于前述荫罩主体的前述垂直轴一侧的伸出起始端至位于前述荫罩主体的外周侧的伸出末端,扩开为锥状。

8.
  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荫罩,其特征在于:位于前述荫罩主体的前述水平轴的外周部的正面侧孔部,具有一对伸出部作为前述正面侧孔部伸出部,所述一对伸出部是使该正面侧孔部中距前述水平轴较远一侧的边和距前述水平轴较近一侧的边这两条边朝邻接的桥接部沿前述垂直轴方向伸出、而增大该正面侧孔部的俯视形状的部分。

9.
  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荫罩,其特征在于:位于前述荫罩主体的前述对角轴的外周部的正面侧孔部,具有伸出部作为前述正面侧孔部伸出部,所述伸出部是使该正面侧孔部中距前述水平轴较远一侧的边朝邻接的桥接部沿前述垂直轴方向伸出、而增大该正面侧孔部的俯视形状的部分。

10.
  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荫罩,其特征在于:在前述正面侧孔部伸出部处,从前述伸出起始端至伸出末端的伸出量(前述垂直轴方向上的距离)至少为10μm以上。

11.
  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荫罩,其特征在于:形成于前述荫罩主体上的前述多个槽缝的正面侧孔部所具有的正面侧孔部伸出部的扩开程度,随着该各槽缝的位置从前述荫罩主体的中心点移向外周方向,连续地或阶梯式地变大。

12.
  一种荫罩,在荫罩主体的水平方向及垂直方向上排列有多个槽缝,在阴极射线管的荧光面上形成大致矩形状的电子束光点,其特征在于:
形成于前述荫罩主体上的前述各槽缝具有:电子束射入侧的大致矩形状的反面侧孔部、电子束射出侧的大致矩形状的正面侧孔部、以及通过连通前述反面侧孔部及前述正面侧孔部而形成的通孔;
前述荫罩主体具有:位于该荫罩主体面内的中心的中心点、和通过该中心点沿面内延伸的水平轴、垂直轴以及两个对角轴;
形成于前述荫罩主体上的前述各槽缝的前述正面侧孔部以及前述反面侧孔部是通过蚀刻形成的,而且,在前述各槽缝中沿前述垂直轴方向邻接的槽缝之间,形成有未被蚀刻掉而残留下来的桥接部;
在形成于前述荫罩主体上的前述多个槽缝中,至少位于前述荫罩主体的前述水平轴的外周部以及前述对角轴的外周部中的任一处的槽缝的正面侧孔部具有正面侧孔部伸出部,所述正面侧孔部伸出部是使距前述水平轴较远一侧的边和距前述水平轴较近一侧的边中的至少一边朝邻接的桥接部沿前述垂直轴方向伸出、而增大该正面侧孔部的俯视形状的部分;
前述正面侧孔部伸出部,从位于前述荫罩主体的前述垂直轴一侧的伸出起始端至位于前述荫罩主体的外周侧的伸出末端,扩开为锥状。

13.
  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荫罩,其特征在于:位于前述荫罩主体的前述水平轴的外周部的正面侧孔部,具有一对伸出部作为前述正面侧孔部伸出部,所述一对伸出部是使该正面侧孔部中距前述水平轴较远一侧的边和距前述水平轴较近一侧的边这两条边朝邻接的桥接部沿前述垂直轴方向伸出、而增大该正面侧孔部的俯视形状的部分。

14.
  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荫罩,其特征在于:位于前述荫罩主体的前述对角轴的外周部的正面侧孔部,具有伸出部作为前述正面侧孔部伸出部,所述伸出部是使该正面侧孔部中距前述水平轴较远一侧的边朝邻接的桥接部沿前述垂直轴方向伸出、而增大该正面侧孔部的俯视形状的部分。

15.
  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荫罩,其特征在于:在前述正面侧孔部伸出部处,从前述伸出起始端至伸出末端的伸出量(前述垂直轴方向上的距离)至少为10μm以上。

16.
  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荫罩,其特征在于:形成于前述荫罩主体上的前述多个槽缝的正面侧孔部所具有的正面侧孔部伸出部的扩开程度,随着该各槽缝的位置从前述荫罩主体的中心点移向外周方向,连续地或阶梯式地变大。

说明书

荫罩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用于在彩色阴极射线管的荧光面上形成大致矩形状的电子束光点的荫罩。
背景技术
如图12所示,荫罩1是与彩色阴极射线管101的荧光面102对置配置地使用的装置。在彩色阴极射线管101中,从电子枪103射出并由偏转线圈104的磁场偏转了的电子束105通过荫罩1后,准确地落在荧光面102上的预定位置上。
这里对荫罩1进行详细说明。图8是用于说明在荫罩1的各部位形成的槽缝的位置关系的示意俯视图。如图8所示,荫罩1具有呈大致矩形的荫罩主体1a,在该荫罩主体1a上,具有沿厚度方向贯通的呈大致矩形状的通孔的槽缝2(包括槽缝2a、2b、2c、2d)在俯视图中的水平方向X以及垂直方向Y上排列有多个。另外,在本说明书中,将由通孔和形成该通孔的正面侧孔部以及反面侧孔部构成的单位结构称为[槽缝]。还有,在图8中,附图标记6表示由两个对角轴5、5的交点所标示的中心(也称为中心点),所述两个对角轴5、5以连结荫罩本体1a的对置角部的方式沿面内延伸于对角方向,附图标记3表示通过中心点6沿面内在水平方向X上延伸的水平轴,附图标记4表示通过中心点6沿面内在垂直方向Y上延伸的垂直轴。进而,在图8中,槽缝2a是荫罩主体1a的中心点6处的槽缝,槽缝2b是垂直轴4的外周部的槽缝,槽缝2c是水平轴3的外周部的槽缝,槽缝2d是对角轴5的外周部的槽缝。此外,图8只不过是示意图,将槽缝放大表示了。
当将这种荫罩1配置成与图12所示的彩色阴极射线管101的荧光面102对置时,自电子枪103射出的电子束105,相对于荫罩1的中央部的槽缝2a来说笔直地射入,而相对于远离该中央部的各轴(水平轴3、垂直轴4以及对角轴5)的外侧区域即外周部的槽缝2b、2c、2d来说以入射角θ倾斜射入。因而,在荫罩1中,与槽缝位置相应地,调整构成槽缝的正面侧孔部和反面侧孔部的形成位置。
图9A、图9B、图9C以及图9D表示形成在荫罩1的荫罩主体1a各部位上的槽缝2(槽缝2a、2b、2c、2d)形状的示意俯视图。在图9A、图9B、图9C以及图9D中,附图标记11是指槽缝2所具有的通孔,该通孔11是将通过对金属薄板进行蚀刻而形成的正面侧孔部12和反面侧孔部13连通起来而形成的。反面侧孔部13形成于电子束7射入的一侧,正面侧孔部12形成于电子束7射出的一侧。反面侧孔部13以及正面侧孔部12形成为大致矩形状,正面侧孔部12形成为较大的面积以便电子束7通过时不会造成妨碍。
其中,荫罩主体1a中央部位的槽缝2a,如图9A所示,电子束正对着入射,故形成为通孔11(反面侧孔部13)位于正面侧孔部12的大致中央。图9B表示位于垂直轴4的外周部的槽缝2b,图9C表示位于水平轴3的外周部的槽缝2c,图9D表示位于对角轴5的外周部的槽缝2d。对于荫罩主体1a的外周部的各槽缝2b、2c、2d,由于电子束7是倾斜射入,故形成为正面侧孔部12的位置相对于通孔11(反面侧孔部13)的位置来说向荫罩主体1a的外周侧偏移,以便不会对穿过通孔11而通过的电子束7造成妨碍。
然而,即使进行如图9A、图9B、图9C及图9D所示方案的偏移配置[指根据荫罩主体1a上槽缝2的位置,使构成槽缝2的正面侧孔部12的形成位置相对于通孔11(反面侧孔部13)的形成位置偏移的配置],在形成于荫罩主体1a的外周部的槽缝2b、2c、2d中的、特别是形成于水平轴3的外周部和对角轴5的外周部的槽缝2c、2d处,存在下述问题,即、相对于槽缝2c、2d倾斜射入地电子束7的一部分被正面侧孔部12的侧部遮断,从而不能使电子束7以由所希望的矩形形状构成的电子束光点落于阴极射线管的荧光面上。
对于这种问题,在特开平1-320738号公报以及特开平5-6741号公报中提出了下述结构的荫罩:关于形成于荫罩主体上的槽缝的大致矩形状通孔的两条长边中远离荫罩主体的中央的一侧的长边,使该长边的上下两端中的至少一端或两端向远离垂直轴的方向突出。
图10A以及图10B是表示这些专利文献中所记载的现有荫罩上的槽缝的形状的俯视图。图10A中所示的槽缝2c,表示在对图8所示的荫罩主体1a进行俯视的情况下、位于水平轴3的右侧外周部的槽缝的形态;图10B中所示的槽缝2d,表示在对图8所示的荫罩主体1a进行俯视的情况下、位于向右上升的对角轴5的右上方外周部的槽缝的形态。图10A所示的槽缝2c,正面侧孔部12的位置相对于通孔11(反面侧孔部13)的位置向右侧即外周侧偏移,并且,形成通孔11的两条长边中外周侧即右侧的长边的上部以及下部具有向外周方向突出的突出部11a。另一面,图10B所示的槽缝2d,正面侧孔部12的位置相对于通孔11(反面侧孔部13)的位置向右上方即外周侧偏移,并且,形成通孔11的两条长边中作为外周侧即右侧的长边的下部具有向外周方向突出的突出部11a。
另外,图11A表示从通过图10A所示槽缝2c的电子束的路径方向远看该槽缝2c时的XIA方向视图,图11B是图11A的沿XIB-XIB线的剖视图。如图11A及图11B所示,槽缝2c的正面侧孔部12由侧壁14、15形成,反面侧孔部13由侧壁16、17形成,形成通孔11作为连通这些正面侧孔部12与反面侧孔部13的孔。由于具有突出部11a的通孔11,通过其突出部11a使侧壁16、17之间分离,故如图11B所示可使以预定角度α射入槽缝2c的电子束7不被遮断地通过。
然而,近年的阴极射线管其进深正如图12所示的薄型彩色阴极射线管那样薄型化。为此,在这种薄型彩色阴极射线管中,电子束7向形成于荫罩1上的槽缝2射入的入射角θ特别是在外周部明显变大,例如以如图11B所示的角度β射入的电子束8,即使是例如形成有突出部11a的槽缝2,也会产生电子束8的一部分由靠近突出部11a的部位上的反面侧孔部13的侧壁17或正面侧孔部12的侧壁15遮断的现象。这种现象是基于下述情况产生的,即,靠近突出部11a的部位上的反面侧孔部13的侧壁17或正面侧孔部12的侧壁15,与位于不靠近突出部11a的通孔11的大致中央部的侧壁(图11B中的虚线)相比,呈所谓立起的形状,由于靠近于突出部11a的部位上的立起的侧壁15、17,使得电子束8的一部分被挡住而产生部分缺失,不能使希望大小的大致矩形状的电子束光点落于阴极射线管的荧光面上。
发明内容
本发明鉴于这样的问题开发而成,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下述槽缝结构的荫罩,即、使得即使是在电子束的入射角变大的情况下,也可极力抑制电子束的缺失,能够使希望大小和形状的电子束光点落于阴极射线管的荧光面上。
本发明,作为其第1解决方案,提供一种荫罩,其在荫罩主体的水平方向及垂直方向上排列有多个槽缝,在阴极射线管的荧光面上形成大致矩形状的电子束光点,其特征在于:形成于前述荫罩主体上的前述各槽缝具有:电子束射入侧的大致矩形状的反面侧孔部、电子束射出侧的大致矩形状的正面侧孔部、以及通过连通前述反面侧孔部及前述正面侧孔部而形成的通孔;前述荫罩主体具有:位于该荫罩主体面内的中心的中心点、和通过该中心点沿面内延伸的水平轴、垂直轴以及两个对角轴;形成于前述荫罩主体上的前述各槽缝的前述正面侧孔部以及前述反面侧孔部是通过蚀刻形成的;在形成于前述荫罩主体上的前述多个槽缝中,至少位于前述荫罩主体的前述水平轴的外周部以及前述对角轴的外周部中的任一处的槽缝的通孔具有通孔伸出部,所述通孔伸出部是使大致矩形空间中距前述水平轴较远一侧的边和距前述水平轴较近一侧的边中的至少一边向前述垂直轴方向伸出、而增大该通孔的俯视形状的部分;前述通孔伸出部,从位于前述荫罩主体的前述垂直轴一侧的伸出起始端至位于前述荫罩主体的外周侧的伸出末端,扩开为锥状。
另外,在上述第1解决方案中,优选的是,位于前述荫罩主体的前述水平轴的外周部的通孔,具有一对伸出部作为前述通孔伸出部,所述一对伸出部是从该通孔的大致矩形空间中距前述水平轴较远一侧的边和距前述水平轴较近一侧的边这两条边向前述垂直轴方向伸出、而增大该通孔的俯视形状的部分。
另外,在上述第1解决方案中,优选的是,位于前述荫罩主体的前述对角轴的外周部的通孔,具有伸出部作为前述通孔伸出部,所述伸出部是从该通孔的大致矩形空间中距前述水平轴较近一侧的边向前述垂直轴方向伸出、而增大该通孔的俯视形状的部分。
另外,在上述第1解决方案中,优选的是,在前述通孔伸出部处,从前述伸出起始端至前述伸出末端的伸出量(前述垂直轴方向上的距离)至少为10μm以上。
另外,在上述第1解决方案中,优选的是,形成于前述荫罩主体上的前述多个槽缝的通孔所具有的通孔伸出部的扩开程度,随着该各槽缝的位置从前述荫罩主体的中心点移向外周方向,连续地或阶梯式地变大。
另外,在上述第1解决方案中,优选的是,前述槽缝的通孔还具有突出部,所述突出部是使该大致矩形空间中距前述垂直轴较远一侧的边的上下两端中的至少一端向远离前述垂直轴的方向突出的部分,该突出部和前述伸出空间部连续设置。
进而还有,在上述第1解决方案中,优选的是,在前述各槽缝中沿前述垂直轴方向邻接的槽缝之间,形成有未被蚀刻掉而残留下来的桥接部;在形成于前述荫罩主体上的前述多个槽缝中,至少位于前述荫罩主体的前述水平轴的外周部以及前述对角轴的外周部中的任一处的槽缝的正面侧孔部具有正面侧孔部伸出部,所述正面侧孔部伸出部是使距前述水平轴较远一侧的边和距前述水平轴较近一侧的边中的至少一边朝邻接的桥接部沿前述垂直轴方向伸出、而增大该正面侧孔部的俯视形状的部分;前述正面侧孔部伸出部,从位于前述荫罩主体的前述垂直轴一侧的伸出起始端至位于前述荫罩主体的外周侧的伸出末端,扩开为锥状。这里,优选的是,位于前述荫罩主体的前述水平轴的外周部的正面侧孔部,具有一对伸出部作为前述正面侧孔部伸出部,所述一对伸出部是使该正面侧孔部中距前述水平轴较远一侧的边和距前述水平轴较近一侧的边这两条边朝邻接的桥接部沿前述垂直轴方向伸出、而增大该正面侧孔部的俯视形状的部分。另外,优选的是,位于前述荫罩主体的前述对角轴的外周部的正面侧孔部,具有伸出部作为前述正面侧孔部伸出部,所述伸出部是使该正面侧孔部中距前述水平轴较远一侧的边朝邻接的桥接部沿前述垂直轴方向伸出、而增大该正面侧孔部的俯视形状的部分。进而,优选的是,在前述正面侧孔部伸出部处,从前述伸出起始端至伸出末端的伸出量(前述垂直轴方向上的距离)至少为10μm以上。进而,优选的是,形成于前述荫罩主体上的前述多个槽缝的正面侧孔部所具有的正面侧孔部伸出部的扩开程度,随着该各槽缝的位置从前述荫罩主体的中心点移向外周方向,连续地或阶梯式地变大。
本发明,作为其第2解决方案,提供一种荫罩,在荫罩主体的水平方向及垂直方向上排列有多个槽缝,在阴极射线管的荧光面上形成大致矩形状的电子束光点,其特征在于:形成于前述荫罩主体上的前述各槽缝具有:电子束射入侧的大致矩形状的反面侧孔部、电子束射出侧的大致矩形状的正面侧孔部、以及通过连通前述反面侧孔部及前述正面侧孔部而形成的通孔;前述荫罩主体具有:位于该荫罩主体面内的中心的中心点、和通过该中心点沿面内延伸的水平轴、垂直轴以及两个对角轴;形成于前述荫罩主体上的前述各槽缝的前述正面侧孔部以及前述反面侧孔部是通过蚀刻形成的,而且,在前述各槽缝中沿前述垂直轴方向邻接的槽缝之间,形成有未被蚀刻掉而残留下来的桥接部;在形成于前述荫罩主体上的前述多个槽缝中,至少位于前述荫罩主体的前述水平轴的外周部以及前述对角轴的外周部中的任一处的槽缝的正面侧孔部具有正面侧孔部伸出部,所述正面侧孔部伸出部是使距前述水平轴较远一侧的边和距前述水平轴较近一侧的边中的至少一边朝邻接的桥接部沿前述垂直轴方向伸出、而增大该正面侧孔部的俯视形状的部分;前述正面侧孔部伸出部,从位于前述荫罩主体的前述垂直轴一侧的伸出起始端至位于前述荫罩主体的外周侧的伸出末端,扩开为锥状。
另外,在上述第2解决方案中,优选的是,位于前述荫罩主体的前述水平轴的外周部的正面侧孔部,具有一对伸出部作为前述正面侧孔部伸出部,所述一对伸出部是使该正面侧孔部中距前述水平轴较远一侧的边和距前述水平轴较近一侧的边这两条边朝邻接的桥接部沿前述垂直轴方向伸出、而增大该正面侧孔部的俯视形状的部分。
另外,在上述第2解决方案中,优选的是,位于前述荫罩主体的前述对角轴的外周部的正面侧孔部,具有伸出部作为前述正面侧孔部伸出部,所述伸出部是使该正面侧孔部中距前述水平轴较远一侧的边朝邻接的桥接部沿前述垂直轴方向伸出、而增大该正面侧孔部的俯视形状的部分。
进而,在上述第2解决方案中,优选的是,在前述正面侧孔部伸出部处,从前述伸出起始端至伸出末端的伸出量(前述垂直轴方向上的距离)至少为10μm以上。
进而,在上述第2解决方案中,优选的是,形成于前述荫罩主体上的前述多个槽缝的正面侧孔部所具有的正面侧孔部伸出部的扩开程度,随着该各槽缝的位置从前述荫罩主体的中心点移向外周方向,连续地或阶梯式地变大。
根据本发明的荫罩,在形成于荫罩主体上的多个槽缝中,至少位于荫罩主体的水平轴的外周部以及对角轴的外周部中的任一处的槽缝的通孔具有通孔伸出部,所述通孔伸出部是使大致矩形空间中距水平轴较远一侧的边和距水平轴较近一侧的边中的至少一边向垂直轴方向伸出、而增大该通孔的俯视形状的部分,而且,通孔伸出部,从位于荫罩主体的垂直轴一侧的伸出起始端至位于荫罩主体的外周侧的伸出末端,扩开为锥状(末端扩大状),故使靠近突出部的部位上的反面侧孔部的侧壁和正面侧孔部的侧壁后退,可呈现所谓使侧壁放平的形状。因此,可极力抑制如以往那样、电子束的一部分被靠近突出部的立起的侧壁挡住而部分缺失的问题。其结果是,具有这种槽缝结构的荫罩,即使是在电子束的入射角变大的情况下,也可极力抑制通过槽缝的通孔的电子束被正面侧孔部遮断的问题,可在具有良好辉度的状态下使希望大小和形状的光点落于阴极射线管的荧光面上。
另外,根据本发明的荫罩,位于水平轴的外周部的槽缝的通孔所具有的通孔伸出部,向存在于垂直方向的上下桥接部的这两者的方向伸出,而且,位于对角轴的外周部的槽缝的通孔所具有的通孔伸出部向存在于水平轴一侧的桥接部的方向伸出,这样,可适应的近年来特别有需求的高偏转角的薄型彩色阴极射线管。
进而,根据本发明的荫罩,在形成于荫罩主体上的多个槽缝中,至少位于荫罩主体的水平轴的外周部以及对角轴的外周部中的任一处的槽缝的正面侧孔部具有正面侧孔部伸出部,所述正面侧孔部伸出部是使大致矩形空间中距水平轴较远一侧的边和距水平轴较近一侧的边中的至少一边朝邻接的桥接部沿垂直轴方向伸出、而增大该正面侧孔部的俯视形状的部分,而且,正面侧孔部伸出部,从位于荫罩主体的垂直轴一侧的伸出起始端至位于荫罩主体的外周侧的伸出末端,扩开为锥状(末端扩大状),这样,使正面侧孔部的侧壁后退,可呈现出所谓使侧壁进一步放平的形状。因此,可极力抑制如以往那样、电子束的一部分被靠近桥接部的部位的侧壁挡住而部分缺失的问题。其结果是,可达到与上述同样的作用效果。
进而,根据本发明的荫罩,在形成于槽缝的通孔中的通孔伸出部或形成于正面侧孔部的正面侧孔部伸出部中,将从伸出起始端至伸出末端的伸出量设定为至少10μm以上,从而可可靠地防止电子束被遮断。
附图说明
图1A是表示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荫罩的一例的俯视图。
图1B是表示形成于图1A所示荫罩的水平轴的外周部的槽缝的形状的一例的放大俯视图。
图2是表示形成于图1A所示荫罩的对角轴的外周部的槽缝的形状的一例的放大俯视图。
图3是表示图1B所示槽缝的宽度方向的剖视图(沿III-III线的剖视图)。
图4是表示形成于图1A所示荫罩的水平轴的外周部的槽缝的形状的其他例的放大俯视图。
图5是表示形成于图1A所示荫罩的对角轴的外周部的槽缝的形状的其他例子的示意俯视图。
图6是表示图5所示槽缝的宽度方向的剖视图(沿VI-VI线的剖视图)。
图7A、图7B、图7C、图7D是表示形成于图1A所示荫罩上的槽缝的形状的又一其他例的放大俯视图。
图8是用于说明形成于荫罩各部位的各槽缝的位置关系的示意剖视图。
图9A、图9B、图9C、图9D是表示形成于荫罩各部位的槽缝的形状的示意俯视图。
图10A及图10B是表示现有荫罩上的槽缝的形状的俯视图。
图11A是表示从通过图10A所示槽缝2c的电子束的路径方向远看该槽缝时的XIA方向视图。
图11B是沿图11A的XIB-XIB线的剖视图。
图12是表示组装荫罩的薄型彩色阴极射线管的概略构造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另外,本发明并非限定于以下所说明的实施方式,还包括含有本发明的技术思想的各种
实施方式。
首先,根据图1A、图1B以及图2,对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荫罩的整体结构进行说明。
如图1A所示,本实施方式的荫罩201具有大致矩形状的荫罩主体201a,该荫罩主体201a具有多个槽缝2(包括槽缝20、30),所述槽缝2具有沿厚度方向贯通的大致矩形状的通孔。这里,槽缝2如图1B及图2所示,具有通孔11和形成该通孔11的正面侧孔部22与反面侧孔部21。另外,槽缝2的通孔11,是通过将蚀刻金属薄板形成的正面侧孔部22和反面侧孔部21连通起来而形成的。而且,如图1A所示,槽缝2在荫罩主体201a上沿俯视图中的水平方向X以及垂直方向Y排列有多个。这种荫罩201,通过安装于阴极射线管而进行磁密封,并且用于在阴极射线管的荧光面上形成大致矩形状的电子束光点。另外,在图1A中,附图标记6表示由两个对角轴5、5的交点标示的中心点,所述两个对角轴5、5以连结荫罩本体201a的对置角部的方式沿面内延伸,附图标记3表示通过中心点6并沿面内延伸的水平轴,附图标记4表示通过中心点6并沿面内延伸的垂直轴。还有,图1A仅是示意图,将槽缝放大表示了。
并且,在本实施方式的荫罩201中,在形成于荫罩主体201a上的多个槽缝2中,至少位于上述荫罩主体201a的水平轴3的外周部与对角轴5的外周部中的任一部位的槽缝2(20、30)的通孔11,如图1B及图2所示具有:突出部21a(21b),其是使大致矩形状的空间中距垂直轴4较远一侧的边的上下两端中的至少一端向远离垂直轴4的方向突出而成的;伸出空间部(通孔伸出部)25,其是使前述空间中距水平轴3较远一侧的边和较近的一侧的边中的至少一边向垂直轴4的方向伸出,而使该通孔11的俯视形状变大的部分。此外,伸出空间部25,从位于荫罩主体201a的垂直轴4一侧的伸出起始端25a至位于荫罩主体201a的外周侧的伸出末端25b,扩开成锥状(末端扩大状)。
另外,具有这种通孔11的槽缝2(20、30),如上所述,具有通过对金属薄板蚀刻而形成的正面侧孔部22和反面侧孔部21。反面侧孔部21形成于电子束入射的一侧,正面侧孔部22形成于电子束射出的一侧。这些反面侧孔部21以及正面侧孔部22形成为大致矩形状。
这里,构成槽缝2的正面侧孔部22由图3所示的侧壁26、27构成,以较大面积形成以便电子束8通过时不会造成妨碍。并且,如图1B以及图2所示,关于垂直轴4方向即垂直方向Y邻接的槽缝2(20、30)的正面侧孔部22,经由未被蚀刻掉而残留下来的宽度窄的桥接部23排列。荫罩主体201a具有未被蚀刻掉而残留下来的桥接部23,这样具有荫罩主体201a的荫罩201有良好的机械强度,故具有冲压成形时变形不良较少从而合格品率提高的优点,并且,由于下落时的耐久强度也良好,故在品质的可靠性方面也有利。
下面对如图1B所示的槽缝20以及图2所示的槽缝30的详情进行说明。
图1B所示的槽缝20是对图1A所示的荫罩主体201a进行俯视时位于水平轴3的右侧外周部的槽缝,例如除图1A中的槽缝20外,还对应在水平方向X(横向)上与槽缝20邻接的槽缝。这种槽缝20,正面侧孔部22的位置相对于通孔11(反面侧孔部21)的位置向水平轴3的外周部侧即右方外侧偏移。在通孔11的水平轴3的外周侧的长边部分上,形成有向水平轴3的外周侧突出的突出部21a。该突出部21a,以从在垂直方向Y上延伸的长边的两端部(上下端部)突出的方式形成,起着扩大从下方相对于通孔11倾斜射入的电子束8的入射区域的作用。
图2所示的槽缝30是对图1A所示的荫罩主体201a进行俯视时位于向右上升的对角轴5的右上方外周部的槽缝,例如除图1A中的槽缝30外,还对应在垂直方向Y(纵向)上与槽缝30邻接的槽缝。这种槽缝30,正面侧孔部22的位置相对于通孔11(反面侧孔部21)的位置向对角轴5的外周侧偏移。在通孔11的水平轴3的外周侧的长边部分上,形成有向水平轴3的外周侧突出的突出部21b。该突出部21b,以仅从在垂直方向Y上延伸的长边中靠水平轴3侧的一个端部突出的方式形成,起着扩大从下方相对于通孔11倾斜射入的电子束8的入射区域的作用。
另外,对于构成槽缝2(包括槽缝20、30)的正面侧孔部22,根据槽缝2在荫罩主体201a内的位置,使其相对于通孔11(反面侧孔部21)的位置变化。即,如图1A所示,对于位于荫罩主体201a的中心点6上的槽缝2,以通孔11(反面侧孔部21)配置于中央的方式形成正面侧孔部22。另一方面,对于从位于中心点6的槽缝2移向水平轴3的外周方向的槽缝2,以随着从该中心点6离开、正面侧孔部22的位置相对于通孔11(反面侧孔部21)的位置逐渐向外周侧偏移的方式形成。同样,对于从位于中心点6的槽缝2移向垂直轴4的外周方向的槽缝2,以随着从该中心点6离开、正面侧孔部22的位置相对于通孔11(反面侧孔部21)的位置逐渐向外周侧偏移的方式形成。
即使处于对角轴5、5上的槽缝或处于沿该对角轴5、5的位置上的槽缝2,也与上述同样地随着从中心点6离开,正面侧孔部22的位置相对于通孔11(反面侧孔部21)的位置逐渐向外周侧偏移。例如,在对荫罩主体101a进行俯视而得的图1A的情况下,在向右上升的对角轴5上,随着槽缝2的位置从中心点6移向右侧上方,正面侧孔部22的位置相对于通孔11(反面侧孔部21)的位置逐渐向右上方(即斜右上方)偏移。另一方面,随着槽缝2位置从该中心点6移向左侧上方,正面侧孔部22的位置相对于通孔11(反面侧孔部21)的位置逐渐向左下方(即斜左下方)偏移。这样的正面侧孔部22的偏移即便在向右上升的对角轴5上也一样。这种偏移量的变化,与电子束8向槽缝2倾斜入射的入射角θ(参照图12)相对应,使得不会产生通过通孔11的电子束8的一部分被正面侧孔部22的侧壁(参照图3中的附图标记27)遮断的情况。
在这样的本实施方式的荫罩201中,如上所述,在形成于荫罩主体201a上的多个槽缝2中,至少在位于荫罩主体201a的水平轴3的外周部以及对角轴5的外周部中的任一处的槽缝2(20、30)的通孔11中形成有伸出空间部25。而且,该伸出空间部25,在位于水平轴3的外周部的槽缝20中,向存在于其通孔11的垂直方向Y上的上下桥接部23、23这两者的方向伸出。另一方面,在位于对角轴5的外周部的槽缝30中,伸出空间部25只向存在于通孔11的水平轴3一侧的桥接部23的方向伸出。
这里,在位于水平轴3的外周部的槽缝20中,如图1B所示,形成有向存在于垂直方向Y上的上下桥接部23、23这两者的方向伸出的空间部25,因此,成为突出部21a和伸出空间部25连续设置的形态。另一方面,如图2所示,在位于对角轴5的外周部的槽缝30中,只形成有向存在于通孔11的水平轴3一侧的桥接部23的方向伸出的空间部25,因此,在形成有伸出空间部25的部位上,与上述同样地,成为突出部21a和伸出空间部25连续设置的形态。
图3表示在通孔11中形成有伸出空间部25的槽缝20的宽度方向的剖视图(沿III-III线的剖视图)。在图1A所示的槽缝20中,由侧壁26、27形成正面侧孔部22,由侧壁28、29形成反面侧孔部21。具有伸出空间部25的通孔11,如后所述,是通过以预定的图案对这些正面侧孔部22和反面侧孔部21进行蚀刻而形成的。而且,在通过这样的蚀刻形成的通孔11中形成伸出空间部25后,使最终形成的正面侧孔部22的侧壁27和反面侧孔部21的侧壁29比用虚线表示的侧壁(图11B所示的侧壁15、17)向桥接部(在水平方向X上邻接的正面侧孔部22之间的桥接部)的方向退后,可呈现出所谓将侧壁放平的形状。由此,与其伸出空间部25相当的部分的通孔11以及各侧壁27、29向桥接部(在水平方向X上邻接的正面侧孔部22之间的桥接部)方向扩大,使得开孔区域扩大到下述程度,即、使得不会产生电子束的一部分被在靠近突出部的部位上立起的侧壁挡住而部分缺失的问题。其结果是,在以往方案的通孔中不能通过的电子束8能通过其伸出空间部25。
在设置有这种伸出空间部25的槽缝2中,例如如图3所示,即使电子束8以大的入射角β1射入通孔11,也可由向桥接部23方向后退的侧壁29极力抑制对电子束8的遮断。据此,可使由希望大小的大致矩形状的电子束光点落于荧光面上。
另外,如上所述的槽缝2的通孔11中的伸出空间部25,例如在位于入射到荫罩201上的电子束8的入射角θ(参照图12)为最大的部位、即对角轴5的最外周部的槽缝2中,将从伸出空间部25的伸出起始端25a至伸出末端25b的伸出量L1设定为至少10μm。这里,将位于对角轴5的最外周部的槽缝2的伸出空间部25的伸出量L1设定为至少10μm以上,是因为,要使正面侧孔部22的侧壁以及反面侧孔部21的侧壁后退、从而避免出现电子束的一部分被其侧壁挡住而部分缺失的问题,这是所需最低限度的值。另外,伸出量L1,可根据组装荫罩201的阴极射线管的特性等在10μm以上的范围中进行任意设定。另外,在优选用于偏转角为110°以上的薄型的阴极射线管的荫罩中,位于对角轴5的最外周部的槽缝2的优选的伸出量L1为20μm以上至40μm以下。作为此时上限值的40μm是从形成希望的电子束光点的观点来进行设定的。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设定上述范围的伸出量L1,能可靠地起到上述作用,并可靠防止电子束8被槽缝2的正面侧孔部22的侧壁挡住的问题。另外,优选的是具有以下的构成:伸出空间部25的扩开程度,与射入到荫罩201的各部位上的电子束8的入射角相应地,随着槽缝2的位置从荫罩主体201a的中心点6移向外周方向,连续地或阶梯式地变大。
另外,在上述图1B、图2以及图3所示的荫罩201的槽缝2(20、30)中,槽缝2(20、30)的正面侧孔部22形成为长方形状,但并不限于此,也可以如图4至图6所示的实施方式那样,在形成于荫罩主体201a上的多个槽缝2中,至少在位于荫罩主体201a的水平轴3的外周部以及对角轴5的外周部中的任一处的槽缝2(20、30)的正面侧孔部22中形成伸出部(正面侧孔部伸出部)33。
在图4至图6所示的实施方式中,也与图1B、图2以及图3所示的槽缝20以及30同样,在通孔11中形成有向桥接部23方向伸出的伸出空间部25。而且,同样成为正面侧孔部22的位置相对于通孔11(反面侧孔部21)的位置偏移的状态。除此之外,在图4至图6所示的实施方式中,在正面侧孔部22中形成有向桥接部23方向伸出的伸出部33。
即,在图4至图6所示的实施方式中,在形成于荫罩主体201a上的多个槽缝2中,至少位于荫罩主体201a的水平轴3的外周部以及对角轴5的外周部中的任一处的槽缝2(20、30)的正面侧孔部22,如图3及图4所示具有伸出部33,所述伸出部33是使大致矩形状的空间中距水平轴3较远一侧的边以及靠近水平轴3一侧的边中的至少一者朝邻接的桥接部23沿垂直轴4的方向伸出,从而使该正面侧孔部22的俯视形状变大的部分。此外,伸出部33,从位于荫罩主体201a的垂直轴4一侧的伸出起始端33a至位于荫罩主体201a的外周侧的伸出末端33b,扩开为锥状(末端扩大状)。
这里,位于水平轴3的外周部的槽缝20的呈大致矩形状的正面侧孔部22,如图4所示,其伸出部33以使垂直方向Y的上下两侧的端部向桥接部23方向伸出的方式形成。另一方面,位于对角轴5的外周部的槽缝30的呈大致矩形状的正面侧孔部22,如图5所示,其伸出部33以只使垂直方向Y的上侧(即从水平轴3离开的一侧)的端部向桥接部23方向伸出的方式形成。
通过这样在槽缝2(20、30)的正面侧孔部22中形成伸出部33,可增大用于使得通过通孔11的电子束8易于穿过的开孔区域。如上所述,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在通孔11中形成伸出空间部25,故可使其开孔区域与其伸出空间部25一同变大。
这里,根据图6对形成于槽缝2(20)的正面侧孔部22中的伸出部33的作用进行说明。
如图6所示,通过在槽缝2(20)的正面侧孔部22中形成伸出部33,使正面侧孔部22的侧壁27比用虚线表示的侧壁(图11B所示的侧壁15)向桥接部(在水平方向X上邻接的正面侧孔部22之间的桥接部)的方向退后,可呈现出所谓将侧壁进一步放平的形状。因此,可极力抑制以往电子束的一部分被靠近桥接部的部位的侧壁挡住而部分缺失的问题。
如上所述,通过在正面侧孔部22中设置伸出部33而使正面侧孔部22的开孔区域变大,而且在通孔11中设置伸出空间部25而使通孔11的开孔区域变大,从而使对电子束8的入射角β2的容许范围显著变大,因而即便在电子束8以较大的入射角β2射入槽缝2的情况下,也能使希望大小的大致矩形状的电子束光点落于荧光面上。因此,能够优选地用于高偏转角的薄型阴极射线管。
另外,槽缝2的正面侧孔部22中的伸出部33的伸出量L2也与通孔11中的伸出空间部25的伸出量L1同样,在位于电子束8射入到荫罩201上的入射角θ(参照图12)为最大的位置、即对角轴5的最外周部的槽缝2中,将从伸出起始端33a至伸出末端33b的伸出量L2设定为至少10μm。这里,将位于对角轴5的最外周部的槽缝2的正面侧孔部22的伸出量L2设定为至少10μm以上,是因为,要使正面侧孔部22的侧壁后退、从而避免出现电子束的一部分被其侧壁挡住而部分缺失的问题,这是所需最低限度的值。另外,伸出量L2,可根据组装荫罩201的阴极射线管的特性等在10μm以上的范围中进行任意设定。另外,在优选用于偏转角为110°以上的薄型的阴极射线管的荫罩中,位于对角轴5的最外周部的槽缝2的优选的伸出量L2为15μm以上至25μm以下。作为此时上限值的25μm是从荫罩强度和压制成型性的观点来进行设定的。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设定上述范围的伸出量L2,能可靠地起到上述作用,并可靠防止电子束8被槽缝2的正面侧孔部22的侧壁挡住的问题。另外,优选的是具有以下的构成:伸出部33的扩开程度,与射入到荫罩201的各部位上的电子束8的入射角相应地,随着槽缝2的位置从荫罩主体201a的中心点6移向外周方向,连续地或阶梯式地变大。
这样,根据本实施方式的荫罩201,在形成于荫罩主体201a上的多个槽缝2中,至少位于荫罩主体201a的水平轴3的外周部以及对角轴5的外周部中的任一处的槽缝2(20、30)的通孔11具有伸出空间部25,该伸出空间部25是使大致矩形状的空间中距水平轴3较远一侧的边和距水平轴3较近一侧的边中的至少一边向垂直轴4的方向伸出,而增大该通孔11的俯视形状的部分,并且,伸出空间部25,从位于上述荫罩主体201a的垂直轴4一侧的伸出起始端25a至位于荫罩主体201a的外周侧的伸出末端25b,扩开为锥状(末端扩大状),故使靠近突出部21a(21b)的部位的反面侧孔部21的侧部和正面侧孔部22的侧壁后退,可呈现所谓使侧壁放平的形状。因此,可极力抑制以往那样电子束的一部分被靠近突出部21a(21b)的立起的侧壁挡住而部分缺失的问题的发生。其结果是,具有这种槽缝结构的荫罩201,即使是在电子束8的入射角θ变大的情况下,也可极力抑制通过槽缝2(20、30)的通孔11的电子束8被正面侧孔部22遮断的问题,可在具有良好辉度的状态下使希望大小和形状的光点落于阴极射线管的荧光面上。
还有,根据本实施方式的荫罩201,位于水平轴3的外周部的槽缝20的通孔11所具有的伸出空间部25,向存在于垂直方向Y的上下桥接部23、23这两者的方向伸出,并且,使位于对角轴5的外周部的通孔11所具有的伸出空间部25向存在于水平轴3一侧的桥接部23的方向伸出,因此,可适应近年来特别有需求的高偏转角的薄型彩色阴极射线管。
进而,根据本实施方式的荫罩201,在形成于上述荫罩主体201a的多个槽缝2中,至少位于上述荫罩主体201a的水平轴3的外周部以及对角轴5的外周部中的任一处的槽缝2(20、30)的正面侧孔部22具有伸出部33,其中该伸出部33是使大致矩形状的空间中距水平轴3较远一侧的边和距水平轴3较近一侧的边中的至少一边朝邻接的桥接部23沿垂直轴4方向伸出,使该正面侧孔部22的俯视形状变大的部分,并且,伸出部33,从上述荫罩主体201a的垂直轴4一侧的伸出起始端33a至位于荫罩主体201a的外周侧的伸出末端33b,扩开为锥状(末端扩大状),故使正面侧孔部22的侧壁后退,可呈现出所谓使侧壁进一步放平的形状。因此,可极力抑制如以往那样电子束的一部分被靠近桥接部的侧壁挡住而部分缺失的问题的发生。其结果是,可达到与上述同样的作用效果。
进而,根据本发明的荫罩201,在形成于槽缝2的通孔11中的伸出空间部25或形成于正面侧孔部22的伸出部33中,将从伸出起始端25a、33a至伸出末端25b、33b的伸出量L1、L2设定为至少10μm以上,从而可可靠地防止抑制电子束被遮断。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的荫罩201中,如图5所示,位于荫罩主体201a的对角轴5的外周部的槽缝30的大致矩形状的正面侧孔部22中所形成的伸出部33,以只使垂直方向Y的上侧的端部向桥接部23方向伸出的方式形成,但也可以如图7A所示,以使垂直方向Y的上下两侧的端部向桥接部23方向伸出的方式形成。
还有,在上述实施方式的荫罩201中,在槽缝2的通孔11中形成有向桥接部23侧伸出的伸出空间部25,并且在正面侧孔部22中形成有向桥接部23侧伸出的伸出部33,但并不限于此,也可以如图7B、7C以及7D所示的槽缝20′、30′、40′那样,只对槽缝20′、30′、40′的正面侧孔部22形成伸出部33。作为这种情况下的伸出部33,可设置于槽缝20′、30′、40′上的垂直方向Y的一个端部或上下两侧的端部上,由此即使电子束8以大的入射角射入,也可以不被遮断地射出。另外,这种情况下的伸出部33的伸出量也与上述同样,优选的是设为至少10μm。还有,图7B所示的槽缝20′为相当于形成于水平轴3的右侧外周部的图1B中的槽缝20的槽缝,图7C所示的槽缝图30′为相当于形成于向右上升的对角轴5的右上方外周部的图2中的槽缝30的槽缝,而图7D所示的槽缝图40′为相当于形成于向右上升的对角轴5的右上方外周部的图7A中的槽缝40的槽缝。
(本实施方式的荫罩的制造方法)
下面,对上述实施方式的荫罩201的制造方法的一例进行说明。另外,当然本发明的荫罩不限于根据下述制造方法所制造的荫罩。
上述实施方式的荫罩201,可用如下所述的现有公知的方法来形成。
即,荫罩201的制造,通常通过光刻的各工序来进行,由连续的串联装置制造。具体而言,例如将水溶性胶态物系光致抗蚀剂等涂敷于金属薄板的双面上,并进行干燥。其后,将形成有上述那样的正面侧孔部22的形状图案的光掩模紧贴在其正面上,并将形成有反面侧孔部21的形状图案的光掩模紧贴在其反面上,通过高压水银等的紫外线进行曝光,用水进行显影。另外,形成有正面侧孔部22图案的光掩模与形成有反面侧孔部21图案的光掩模的位置关系及其形状,是考虑形成于所要获得的荫罩201上的槽缝2的正面侧孔部22与反面侧孔部21的位置关系及其大小而进行设计、配置的。
并且,周围被抗蚀剂膜图像(显影后的抗蚀剂膜)覆盖了的金属薄板的露出部分,基于各部分的蚀刻进行速度的不同,形成上述的各种形状。另外,蚀刻加工,是在热处理等之后,从两面侧喷射氯化铁溶液等进行的。
其后,通过连续进行水洗、剥离等后续工序,最终制造出上述实施方式的荫罩201。

荫罩.pdf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荫罩.pdf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荫罩.pdf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荫罩.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荫罩.pdf(31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一种荫罩,在荫罩主体的水平方向以及垂直方向上排列有多个槽缝。各槽缝具有通过连通蚀刻形成的大致矩形状的反面侧孔部与大致矩形状的正面侧孔部而形成的通孔。在形成于荫罩主体上的多个槽缝中,至少位于荫罩主体的水平轴的外周部以及对角轴的外周部中的任一处的槽缝的通孔具有突出部和通孔伸出部,所述突出部是使大致矩形空间中距垂直轴较远一侧的边的上下两端中的至少一端向远离垂直轴的方向鼓出的部分,所述通孔伸出部是使前述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电学 > 基本电气元件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