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0510109415.3
2005.10.18
CN1763902A
2006.04.26
撤回
无权
发明专利申请公布后的视为撤回IPC(主分类):H01J 31/12公开日:20060426|||实质审查的生效|||公开
H01J31/12(2006.01); H01J29/86(2006.01)
H01J31/12
株式会社日立显示器;
木岛勇一; 平泽重实; 加藤健二; 羽鸟明; 佐佐木宽
日本千叶县
2004.10.22 JP 307722/2004
北京市金杜律师事务所
韩登营
一种图像显示装置。所述图像显示装置可以使前面基板与背面基板相互分解的时间缩短,并以低成本实现循环利用。分别通过密封部件(10b)、(10a)连接并固定在前面基板(1)和背面基板(2)之间的支承框(3),以一体的形式在其角部的端面上设有空间区域从内侧向外侧扩展的切口部(3a),密封部件(10a)、(10b)没有被固定在这些切口部(3a)的外侧部分上。
1. 一种图像显示装置,所述图像显示装置具有前面基板、背面基板、和支承体,所述前面基板在内表面上具有阳极和荧光体,所述背面基板在内表面上具有多个电子源,而且该背面基板与前面基板之间具有规定的间隔并与其相向配置,所述支承体为框状,并以环绕在上述前面基板与上述背面基板之间所形成的显示区域的方式,被夹插在上述前面基板与上述背面基板之间,而且使上述两个基板保持上述规定的间隔,其特征在于:至少在位于上述前面基板一侧和上述背面基板一侧的此支承体上的两个端面之一的外侧上,设置切口部,该切口部形成空间区域。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将上述切口部设置在上述支承体的角部上。3.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图像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切口部可以被设置在位于上述前面基板一侧和上述背面基板一侧的任意一个端面上。4.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将上述切口部设置在上述支承体的边部上。5.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将上述切口部的深度形成得比上述支承体的端面的宽度尺寸小。6. 一种图像显示装置,所述图像显示装置具有前面基板、背面基板、和支承体,所述前面基板在内表面上具有阳极和荧光体,所述背面基板在内表面上具有多个电子源,而且该背面基板与前面基板之间具有规定的间隔并与其相向配置,所述支承体为框状,并以环绕在上述前面基板与上述背面基板之间所形成的显示区域的方式,被夹插在上述前面基板与上述背面基板之间,所述支承体分别通过密封部件连接并固定在该前面基板与该背面基板之间,而且使上述两个基板保持上述规定的间隔,其特征在于:在与上述显示区域相反的一侧,设有上述支承体相对于上述密封部件外伸出来的部分。7. 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图像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支承体的外伸出来的部分,被设置在上述支承体的角部上。8. 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图像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支承体的外伸出来的部分,可以被设置在上述前面基板一侧和上述背面基板一侧这两者中的任何一侧。9. 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图像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支承体的外伸出来的部分,被设置在上述支承体的边部上。10. 一种图像显示装置,所述图像显示装置具有前面基板、背面基板、支承体,所述前面基板在内表面上具有阳极和荧光体,所述背面基板在内表面上具有多个电子源,而且该背面基板与前面基板之间具有规定的间隔,该前面基板与该背面基板相向配置,所述支承体为框状,并以环绕在上述前面基板与上述背面基板之间所形成的显示区域的方式,被夹插在上述前面基板与上述背面基板之间,所述支承体分别通过密封部件连接并固定在该前面基板与该背面基板之间,而且使上述两个基板保持上述规定的间隔,其特征在于:至少在位于前面基板一侧和背面基板一侧的此支承体上的两个端面之一与该前面基板或者该背面基板之间,并且相对于上述密封部件而言在与上述显示区域相反的一侧设置空间区域。11. 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图像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空间区域被设置在上述支承体的角部上。12. 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图像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空间区域可以被设置在上述前面基板一侧和上述背面基板一侧这两者中的任何一侧。13. 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图像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空间区域被设置在上述支承体的边部上。
图像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图像显示装置,尤其是涉及使两个基板之间保持和固定成规定间隔的支承体的构造,所述图像显示装置为利用了向被形成在前面基板与背面基板之间的真空中发射电子的结构。 背景技术 至今为止,作为具有高亮度、高清晰度的显示装置多数采用的是彩色阴极射线管。但是,随着近年来的信息处理装置和电视播放的图像质量的提高,越来越需求一种既具有高亮度、高清晰度的特性又可实现轻型、薄型化的平板型显示器(平板显示器)。 作为其典型性的例子,已经实用化的有液晶显示器、等离子显示装置等。特别是作为可以实现高亮度化的装置,人们希望实用化的平板型显示装置包括,利用从电子源向真空中发射电子的图像显示装置(以下称为电子发射型显示装置或者电场发射型显示装置,亦称为FED)、和以消耗电量少为特征的有机EL显示器等多种形式。 在这样的平板型显示装置之中,作为上述电子发射型显示装置,人们已经知道的包括:具有由C.A.Spindt等人设计的电子发射构造的显示装置、具有金属绝缘层金属(MIM)型的电子发射构造的显示装置、具有利用由量子论隧道效应导致的电子发射现象的电子发射构造(也被称为表面传导型电子源)的显示装置、以及具有金刚石膜或石墨膜或碳纳米管的利用电子发射现象的显示装置等。 另外,在这样的平板型显示装置之中,电场发射型图像显示装置是这样构成的:即,在两个基板内周缘部之间夹插支承框,并对它们进行了粘接和气密封,将背面基板和前面基板作为平板、并将该平板的密闭空间保持在比外界气压低的压力下或者真空状态下。其中,在上述背面基板的内表面上形成了具有电场发射型的电子源的阴极配线和控制电极等,在上述前面基板的与上述背面基板相对的内表面上形成了阳极和荧光体。上述控制电极与阴极配线之间是借助于绝缘层或者具有绝缘间隙而与该阴极配线进行交叉来配置的。 另外,在上述控制电极上,每一个像素都有一个或者多个使来自在阴极配线上所具有的电子源的电子通过的开孔。而且,为了将背面基板与前面基板之间的间隔保持为规定值的间隔,在该背面基板与前面基板之间夹设了间隔保持部件。另外,此间隔保持部件由例如玻璃或者陶瓷制的薄板形成,并且被直立在避开了像素的位置上。 图10是对作为现有技术中的此种平板型显示装置的图像显示装置的结构进行说明的主要部分剖视图。此图像显示装置由背面基板2、前面基板1、支承框3、和隔板(间隔保持部件)4构成。其中,所述背面基板2搭载了多个电子发射元件5;所述前面基板1与上述背面基板2相向配置并且搭载了图像形成部件6,该图像形成部件6通过由电子发射元件5所发射的电子射线的照射形成图像;所述支承框3为框状,位于背面基板2与前面基板1之间,并支承背面基板2和前面基板1的周缘部;所述隔板4作为支柱被配置在前面基板1与背面基板2之间。 如图11以主要部分放大剖视图所示的那样,这样构成的图像显示装置,是使支承框3的两个端面由例如烘炙玻璃材料构成的密封部件进行粘接而将支承框3连接和固定在前面基板1与背面基板2之间的彼此相向的周缘部上的,其中的支承框3是通过将剖面呈大致矩形形状的玻璃部件组装成框状而形成的。另外,由玻璃部件构成的隔板4,通过在它的两个端面上夹设由例如烘炙玻璃材料构成的固定部件(烘炙玻璃)粘接和固定在上述周缘部的内侧上。由此,使耐大气压强度和耐冲击性得以提高。关于这种图像显示装置的情况,已经在例如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公报,特许第3241219号(特开平7-230776号))等中被公开。 但是,专利文献1所述的图像显示装置,是将支承框3通过在其两个端面上借助于密封部件完全地密封和固定在前面基板1与背面基板2之间的构造,所以,在例如平板的内部的一部分上产生不良部位,对前面基板1或背面基板2这两者之一或者这两者进行再利用时,需要进行从对前面基板1和背面基板2进行密封地支承框部分分解(分离)成两部分的工作,这时,就产生了这样的课题:两个基板之一或者两个基板都发生了损坏,很难将其作为良好的部件进行再利用。换句话说就是,还没有采用考虑了循环利用的平板构造。 另外,在将前面基板1与背面基板2进行分解(分离)之际,如果要将两个基板以接近无损伤的状态进行分解,则存在需要很长的作业时间,导致制造成本增高的问题。 因此,本发明就是为了解决上述的现有技术中的课题而进行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以使分解时间缩短、以低成本实现循环利用的图像显示装置。 发明内容 为了实现这样的目的,本发明的图像显示装置由前面基板、背面基板、和支承体构成,所述前面基板在内表面上具有阳极和荧光体,所述背面基板在内表面上具有多个电子源,而且该背面基板与前面基板之间具有规定的间隔并与其相向配置,所述支承体以环绕在前面基板与背面基板之间所形成的显示区域的方式,被夹插在前面基板与背面基板之间,而且使上述两个基板保持规定的间隔,并且,通过至少在位于上述前面基板一侧和上述背面基板一侧的此支承体上的两个端面之一的外侧上,设置空间区域从内侧向外侧扩展的切口部,使此切口部处容易产生机械变形。因此,可以解决背景技术中的课题。 另外,在上述结构中,最好至少在支承体的一个角部上设置切口部。通过这种方式,在对本发明的图像显示装置进行分解时,使此切口部容易产生机械变形。因此,可以解决背景技术中的课题。 另外,在上述结构中,最好将切口部设置在位于前面基板一侧和背面基板一侧的某一端面上。通过这种方式,在对本发明的图像显示装置进行分解时,使此切口部容易产生机械变形。因此,可以解决背景技术中的课题。 另外,在上述结构中,最好将切口部至少设置在支承体的一个边部上。通过这种方式,在对本发明的图像显示装置进行分解时,使此切口部容易产生机械变形。因此,可以解决背景技术中的课题。 在上述结构中,最好将切口部的深度(与支承体的端面相平行,由支承体所围成的矩形形状平面的对角线方向上的尺寸)形成得比支承体的端面的宽度尺寸小。通过这种方式,在对本发明的图像显示装置进行分解时,使此切口部容易产生机械变形。因此,可以解决背景技术中的课题。 另外,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上述的各个结构和后叙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的结构,不用说,在不脱离本发明的技术思想的情况下,可以进行种种变更。 根据本发明的图像显示装置的构造,可以获得如下的良好的效果,即,通过至少在支承体的一部分上设置切口部,在分解时使此切口部容易产生机械变形,所以,可以减少前面基板和背面基板的损伤量,以较短的时间进行分解,缩短分解时间。因此,可以以较低的成本实现循环利用等。 附图说明 图1是模式俯视图,表示本发明的图像显示装置的实施例1的结构。 图2是图1的A-A放大剖视图,表示其中的主要部分。 图3(a)、图3(b)、和图3(c)表示图2的支承框的结构。 图4是表示本发明的图像显示装置的支承框角部结构的主要部分放大剖视图。 图5是表示图4的支承框角部的分解方式的主要部分放大剖视图。 图6(a)和图6(b)表示本发明的图像显示装置的实施例2的支承框的结构。 图7(a)和图7(b)表示本发明的图像显示装置的实施例3的支承框的结构。 图8(a)和图8(b)表示本发明的图像显示装置的实施例4的支承框的结构。 图9是表示本发明的图像显示装置的支承框边部构造的主要部分放大剖视图。 图10是表示现有技术中的图像显示装置的基本构造的主要部分剖视图。 图11是对图10所示图像显示装置的背景技术中的课题进行说明的主要部分放大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实施例的附图,详细地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实施例1】 图1是对本发明的图像显示装置的实施例1的电子发射型显示装置的主要结构进行说明的主要部分俯视图,图2是图1的A-A放大剖视图,表示其中的主要部分。在图1和图2中,标号1表示由透光性玻璃板材构成的前面基板,标号2表示背面基板,其与前面基板1同样由透光性玻璃板材构成,或者由氧化铝等陶瓷板材构成。这些前面基板1和背面基板2是由板厚为例如3mm左右的绝缘性基板形成的。 另外,标号3表示支承框,此支承框3是兼作外框的支承体,它是通过将玻璃或者烘炙玻璃板材等成形体切断、组装成框状并进行粘接固定而形成的。此支承框3是通过后叙的密封部件10a、10b进行粘接固定而被设置在前面基板1与背面基板2之间的周缘部上的,并使前面基板1与背面基板2之间的间隔保持为例如3mm左右的规定尺寸。 图3(a)、图3(b)、和图3(c)是对上述支承框3的结构进行说明的图,图3(a)是从上方看到的简要俯视图,图3(b)是图3(a)的A-A剖视图,图3(c)是图3(a)的角部C的放大俯视图。在图3(a)、图3(b)、和图3(c)中,如图3(a)所示,此支承框3以一个整体的形式在位于四个部位的角部C上设有通过沿着斜向进行切断而形成的切口部3a,目的是在位于前面基板1一侧和背面基板2一侧的端面(密封部)的一部分上形成从内侧向外侧扩展的空间区域(与前面基板或者背面基板之间的间隙)。密封部的宽度,只要在角部C处与支承框3的边部大致相同即可。因此,如图3(c)所示,此切口部3a的形状是通过将三角锤状的部分切掉而形成的,使支承框3的密封部上的边部的宽度a,与从支承框3的密封部上的角部C的内侧朝向外侧方向的尺寸b大致为同一尺寸(a=b)。即,支承框3的角部C的厚度不是一定的,而是在外侧的一部分中从里侧到外侧厚度逐渐变薄。另外,所述的上述支承框3的厚度是指与位于支承框3的前面基板一侧或者背面基板一侧的端面(密封部)相正交的方向上的尺寸。例如,当支承框3的密封部上的边部的宽度a为5mm左右时,则在各角部C中在外侧设置深度c为2mm左右的切口部3a。另外,所述的上述切口部3a的深度c,是指与位于支承框的前面基板一侧或者背面基板一侧的端面(密封部)相互平行而由支承框所围成的矩形形状的平面的对角线方向上的尺寸。另外,所述的上述角部C的密封部的宽度b,是指由支承框所围成的矩形形状的平面的对角线方向上的尺寸。 因此,如图4以角部C的放大剖视图所示的那样,在前面基板1和背面基板2之间分别借助于密封部件10b、10a已被连接和固定的支承框3是这样的构造:在四个部位的各个角部C中,被设置在外侧的切口部3a露出于外部,在这些切口部3a的外侧部分中,没有固定着密封部件10a、10b。即,在沿着支承框的前面基板一侧或者背面基板一侧的支承框的端面(密封部)的方向上,是支承框相对于密封部件从外侧(与显示区域相反的一侧)伸出来的构造。而且,在支承框的端面与前面基板或者背面基板之间形成了空间区域。 图2所示的标号4表示作为间隔保持部件的板状的隔板,此隔板4是通过将例如不超过0.1mm厚的薄玻璃板或者氧化铝等陶瓷板材切断成3mm左右的宽度(高度尺寸)而形成的,并且以与前面基板1和背面基板2的基板面大致垂直的方式向一个方向(x方向)延伸,并且在另一方向上被并列地设有若干块,由后叙的固定部件11a、11b进行固定配置,与支承框3一起使前面基板1与背面基板2之间的间隔保持为规定的尺寸。 另外,标号5表示电子发射元件组,此电子发射元件组5由阴极配线和电子源以及控制电极构成,并以规定的间隔被配置在背面基板2上。此阴极配线有若干根,它们在背面基板2的内侧表面上向一个方向(x方向)延伸,并且被并列沿着另一方向(y方向)设置。此阴极配线的端部,作为阴极配线引出线51a被分在背面基板2的两个边上,并被引出到气密封部的外侧。此阴极配线是通过如下的形成方式而设置的:即,例如通过蒸镀法等形成方式,或者是例如通过将显现出绝缘性的低熔点玻璃混合到粒子直径为1~5μm左右的导电性银粒子中形成银糊剂,然后用该银糊剂进行厚膜印刷,并在例如大约600℃的温度下进行烧制而形成的方式。 另外,控制电极以与阴极配线相互绝缘的方式被配置在阴极配线的上方,此控制电极的端部作为控制电极引出线53a在背面基板2的另一边被引出到气密封部的外侧。 以规定的间隔被配置在背面基板2上的电子发射元件组5,是由电子源而形成的,该电子源可以从金属绝缘层金属(MIM)型的电子发射元件、利用由量子论的隧道效应导致的电子发射现象的电子发射元件(也被称为表面传导型电子源)、和金刚石膜或石墨膜或碳纳米管等中进行选择。 另外,标号6表示图像形成部件,此图像形成部件6由荧光体膜、被覆盖在此荧光体膜上的金属敷层膜、和黑色矩阵(BM)膜形成,并被配置在前面基板1的内表面上。 另外,标号10a是表示对背面基板2和支承框3的一个端面进行密封的密封部件,此密封部件10a是由例如以PbO和B2O3以及ZnO为主成分的结晶化烘炙玻璃形成的。标号10b是表示对前面基板1和支承框3的另一端面进行密封的密封部件,此密封部件10b是由例如以PbO和B2O3为主成分的非晶体烘炙玻璃形成的。 借助于这些密封部件10b、10a,前面基板1和背面基板2分别被配置在支承框3的上下端面上,并被沿着z方向叠置,使前面基板1和背面基板2的周缘部被气密封。另外,由支承框3与前面基板1和背面基板2所围绕的部分构成了图1所示的图像显示区域12,此显示区域12的部分的内部被保持在真空状态下。 在此,借助于密封部件10a、10b进行的气密封,是例如在氮气环境中在例如430℃左右的温度下进行的,此后,是在350℃左右的温度下一边进行加热一边进行排气,以密封成真空的方法来进行的。另外,上述z方向表示与被重叠的前面基板1和背面基板2相互正交的方向。 另外,标号11a、11b是表示分别对隔板4与背面基部2以及前面基板1进行固定的固定部件。此固定部件11a作为具有磁滞特性的物质,是由例如以B2O3和PbO以及ZnO为主成分的结晶化烘炙玻璃形成的,并且用于对背面基板2和隔板4的下端面42进行固定。固定部件11b是由例如以SiO2和B2O3以及PbO为主成分的非晶体烘炙玻璃形成的,并用于对前面基板1和隔板4的上端面41进行固定。例如,在这些固定部件11a和固定部件11b之中,固定部件11b是由与隔板4具有大致同等硬度的或者比其硬度低的非晶体烘炙玻璃形成的。 在这样的结构中,从被配置在阴极配线上的电子源所发射的电子,由外加了大约100V的栅极电压的控制电极的电子通过孔进行控制,上述电子经过此电子通过孔,朝着被外加了数千伏~十几千伏的阳极电压的图像形成部件的方向,经过金属敷层(阳极)后轰击荧光体层使荧光体发光,在屏幕上产生所希望的显示。而且,在阴极配线与控制电极之间的交叉部上,单位像素被形成为矩阵状,由这种被配置排列成矩阵的像素形成显示区域。一般来说,由单位像素的三个组形成由红(R)、绿(G)、蓝(B)构成的彩色像素。 在这样所构成的图像显示装置中,如图4所示,在对前面基板1与背面基板2进行密封的支承框3上,并且在位于四个部位的各角部C上,以一个整体的形式设有沿着斜向将各角部C的一部分切掉而形成的切口部3a,使空间区域(与前面基板或者背面基板之间的间隙)从内侧向外侧扩展。通过采用这样的结构,如图5以主要部分放大剖视图所表示的那样,在分解时,将较容易的把刃具13的前端部沿着箭头A方向从外部插入此切口部3a内。而且,通过对此刃具13的主体施加机械应力,使切口部3a容易产生机械变形,使支承框3与背面基板2相分离,分割成背面基板2和固定着支承框3的前面基板1这两部分,所以,可以在不容易使前面基板1和背面基板2这两者之一或者这两者受到损伤的情况下,较容易地对图像显示装置进行分解,并且可以将已被分解的基板作为良好的部件挑选出来。 另外,为使上述刃具13的前端部容易插入,最好使在图3(c)中进行了说明的切口部3a的深度c为0.3mm以上。 但是,如果使上述切口部3a的深度c过大,支承框3的角部C中的密封部件的涂覆区域则变窄,很可能产生密封部中的粘接强度下降、导致真空泄漏等问题。为了可靠地确保不产生这样的问题,最好设定上述切口部3a的深度c的上限,使在图3(c)中已经进行了说明的角部C中的密封部的宽度b在3mm以上。 不采用图5所示的分解方式,而是与上述同样地将刃具13的前端部插入到与前面基板1之间密封的支承框3的切口部3a内,使切口部3a也容易产生机械变形,所以,与上述同样地可以使支承框3与前面基板1相互分离,分割成前面基板1和固定着支承框3的背面基板2这两部分,在不容易使前面基板1和背面基板2这两者之一或者这两者受到损伤的情况下,较容易地将图像显示装置分解为良好的部件。 【实施例2】 图6(a)和图6(b)表示为了对本发明的图像显示装置的实施例2进行说明的支承框的结构。图6(a)是从上方看到的俯视简图,图6(b)是图6(a)的A-A剖视图。在图6(a)和图6(b)中,与图3(a)和图3(b)以及图3(c)不同之处是:在位于四个部位的各角部中,此支承框3仅在一个部位的角部C的前面基板1一侧和背面基板2一侧以一体的形式设有切口部3a,该切口部3a是通过沿着斜向分别切掉支承框3的一部分而形成的。此时的切口部3a的尺寸与上述的实施例1的相同。进一步地说,支承框3的构造是在其他的三个部位的角部上都没有形成切口部3a。 【实施例3】 图7(a)和图7(b)表示为了对本发明的图像显示装置的实施例3进行说明的支承框的结构。图7(a)是从上方看到的俯视简图,图7(b)是图7(a)的A-A剖视图。在图7(a)和图7(b)中,其与图3(a)和图3(b)以及图3(c)不同之处是:在位于四个部位的各角部中,此支承框3在对角方向上相向的角部C上,在例如位于前面基板1一侧的端面(密封部)上、和在例如位于背面基板2一侧的端面(密封部)上以一体的形式分别设有切口部3a。这时的切口部3a的尺寸与上述的实施例1的相同。另外,支承框3是在其他的两个部位的角部上都没有形成切口部3a的构造。 【实施例4】 图8(a)和图8(b)表示为了对本发明的图像显示装置的实施例4进行说明的支承框的结构。图8(a)是从上方看到的俯视简图,图8(b)是图8(a)的A-A剖视图。在图8(a)和图8(b)中,在构成框结构的四个边中,此支承框3以一体的形式在相对的边上设有沿着斜向被切掉一部分而形成的切口部3a,目的是形成从内侧向外侧方向扩展的空间区域(与前面基板或者背面基板之间的间隙)。如图8(a)所示,此切口部3a的形状是通过将三菱柱形状的部分切掉而形成的,并且当将支承框3的密封部上的边部的宽度设为a,将从支承框3的切口部3a的内侧朝向外侧的宽度尺寸设为d时,则具有a>d的关系。例如,当支承框3的密封部上的边部的宽度a为大约5mm时,则在此边部的外侧设置宽度d大约为2mm的切口部3a。 另外,关于此切口部3a的宽度d的范围,最好也与已通过图3(c)和图4进行了说明的切口部3a的深度c同样地设定。 如图9以主要部分的放大剖视图所示的那样,如此形成的支承框3已成为这样的构造:支承框3分别通过密封部件10b、10a连接并固定在前面基板1与背面基板2之间,这些切口部3a被露出于外部,在这些切口部3a的各自外侧部分上,并没有固定着密封部件10a、10b。 根据这样的结构,采用已经通过图5进行了说明的用刃具13进行的分解方式,可以与上述同样地通过将刃具的前端部插入到与前面基板1或背面基板2之间相互被密封的支承框3的切口部3a内,并与上述同样地使支承框3与前面基板1或者背面基板2相分离,分割成前面基板1和背面基板2这两部分,在不容易使前面基板1和背面基板2这两者之一或者这两者受到损伤的情况下,较容易地进行分解。 在这样所构成的图像显示装置中,如图8所示,在对前面基板1和背面基板2进行密封的支承框3上,以一体的形式设有通过将边部的一部分切掉而形成的切口部3a。通过采用这样的结构,在分解时,与上述同样较容易地将刃具13的前端部从外部插入到此切口部3a内。而且,通过对此刃具13的主体施加机械应力,使切口部3a容易产生机械变形,支承框3与前面基板1或者背面基板2相分离,并被分割成前面基板1和固定着支承框3的背面基板2这两部分、或者被分割成背面基板2和固定着支承框3的前面基板1这两部分,所以,可以在不容易使前面基板1和背面基板2这两者之一或者这两者受到损伤的情况下,较容易地进行分解,并可以将被分解的基板作为良好的部件挑选出来。 另外,虽然对将此切口部3a分别设置在支承框3的相对的边部上位于前面基板1一侧和背面基板2一侧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是,也可以将切口部3a设置在支承框3的任何一个边部上,并且也可以将切口部3a设置在位于前面基板1一侧或背面基板2一侧。 另外,在上述的各实施例中,虽然对将支承框3形成为正方形形状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是,本发明并不局限于此正方形形状,在内侧和外侧的框形形状具有曲面形状而被形成的支承框中,以与上述完全相同的结构不用说也可以获得同样的效果。 另外,在上述的实施例中,虽然在前面基板1一侧和背面基板2一侧,将前面基板1和支承框3以及背面基板2进行了密封,并对该密封部件以组分不同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是,本发明并不局限于此,使用组分相同的密封部件也可以获得与上述同样的效果。 另外,在上述的实施例中,虽然在前面基板1一侧和背面基板2一侧,对将前面基板1和隔板4以及背面基板2进行固定的固定部件以组分不同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是,本发明并不局限于此,使用组分相同的固定部件也可以获得与上述同样的效果。 另外,在上述的实施例中,虽然对作为图像显示装置适用于在内表面上具有荧光体和黑色矩阵、在荧光体和黑色矩阵的背面具有阳极的利用了前面基板的FED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是,不用说,本发明并不局限于此,适用于等离子体显示器(PDP)或者具有其他形式的电子发射源的平板型显示器也可以获得与上述完全同样的效果。
《图像显示装置.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图像显示装置.pdf(23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一种图像显示装置。所述图像显示装置可以使前面基板与背面基板相互分解的时间缩短,并以低成本实现循环利用。分别通过密封部件(10b)、(10a)连接并固定在前面基板(1)和背面基板(2)之间的支承框(3),以一体的形式在其角部的端面上设有空间区域从内侧向外侧扩展的切口部(3a),密封部件(10a)、(10b)没有被固定在这些切口部(3a)的外侧部分上。 。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