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接器.pdf

上传人:a3 文档编号:1328688 上传时间:2018-04-15 格式:PDF 页数:20 大小:985.6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03820888.1

申请日:

2003.08.26

公开号:

CN1679209A

公开日:

2005.10.05

当前法律状态:

终止

有效性:

无权

法律详情:

未缴年费专利权终止IPC(主分类):H01R 12/16申请日:20030826授权公告日:20080312终止日期:20110826|||授权|||实质审查的生效|||公开

IPC分类号:

H01R12/16; H01R12/26

主分类号:

H01R12/16; H01R12/26

申请人:

星电株式会社;

发明人:

长田孝之

地址:

日本大阪府八尾市

优先权:

2002.09.03 JP 257894/2002

专利代理机构:

中国专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

代理人:

张天安;胡强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的连接器由接点部件(1)和连接器主体(2)构成,其中,接点部件(1)在二处形成有可弹性变形的接点(A、B),连接器主体(2)在宽度方向上隔开间隔地排列着多个接点部件(1)、且从排列方向上看在各接点部件(1)的二处的各接点(A、B)成为同一位置的状态下绝缘保持,在连接器主体(2)上具有一对插入部(3),可将与从排列方向上看成为同一位置的各接点部件(1)的接点(A、B)相对应地形成有接合区电极的基板端部插入其中,使接合区电极推压所对应的接点(A、B)地与其接触。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连接器,由接点部件(1)和连接器主体(2)构成,其 中,接点部件在二处形成有可弹性变形的接点,连接器主体在宽度方 向上隔开间隔地排列着多个上述接点部件(1)、且从排列方向上看各 接点部件(1)的上述二处的上述接点(A、B)成为同一位置的状态下 绝缘保持, 在上述连接器主体(2)上具有一对插入部(3),可将与从上述 排列方向上看成为同一位置的各接点部件(1)的上述接点(A、B)相 对应地形成有接合区电极(10a、10b)的基板端部(10)插入其中, 使上述接合区电极(10a、10b)推压所对应的上述接点(A、B)地与 其接触。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上述接点部件(1)形成从上 述排列方向上看为S字形状,该S字形状的中央处被连接器主体(2) 保持着,并且上述接点(A、B)以向着与推压接触到其上的上述基板 端部(10)的插入方向相同的方向伸长的状态分别形成在上述S字形 状的各端部侧部分(1a、1b)上。
3: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连接器,上述一对插入部(3)以 使上述基板端部(10)的插入方向相反的状态设置在上述连接器主体 (2)的相向的二个面上。
4: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连接器,上述连接器主体(2)具 有间隔壁(4)和导向部(5),其中,间隔壁(4)用于形成分别收放 上述多个接点部件(1)的多个间隔(K),导向部(5)用于将收放在 上述各间隔(K)内的上述各接点部件(1)向成为上述排列状态的位 置导向, 在上述接点部件(1)上形成有被上述导向部(5)导向的被导向 部(1c)、和向上述间隔(K)内导向时压入到上述间隔壁(4)内而 被固定保持的被保持部(1d)。
5: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连接器,上述接点部件(1)在上 述基板端部(10)向上述插入部(3)插入的方向上隔开间隔地配置成 多列状。
6: 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连接器,上述接点部件(1)的各列的 上述各接点(A、B)的位置在列间相互错开。
7: 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连接器,上述二处的接点(A、B)为 相互不同的形状并且形成在相对于上述接点部件(1)的中央处为180 度回转对称的位置上,上述接点部件(1)配置成二列状并且使该各列 的接点部件(1)的姿势在列间反转180度。
8: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连接器,在上述连接器主体(2) 上设有止脱部(6),用于对插入上述各插入部(3)内的上述基板端 部(10)进行推压保持。

说明书


连接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用于将例如印刷电路板之间、挠性印刷电路布线板(以下简称为FPC)之间、或者印刷电路板和FPC连接起来的连接器。

    背景技术

    上述连接器如图10所示,例如在二折叠型式的移动电话的折弯处(铰链部),用于将上壳体内和下壳体内的各印刷电路板之间连接起来。具体地说,在图10(b)的例1中,将安装在FPC两端的阳连接器插入到在各壳体内的电路基板的端部软钎焊有端子的阴连接器内而连接起来[例如参照日本特开平9-82439号公报(第4-6页、图1~图14)]。在图10(C)的例2中,将形成于FPC两端的电极部插入到在各壳体内的电路基板的端部上软钎焊有端子的阴连接器内[例如参照日本特开平8-186628号公报(第3-4页、图1~图5)]。

    上述现有技术中,例1地场合是连接器阴阳结合必须有4个,而例2的场合是只要二个阴连接器就可以了,但哪一种场合都需要为将连接器安装在壳体内的电路基板上的软钎料安装(焊料安装)工序,其结果,存在着多极化时连接器变大并且部件构成变得复杂的不利之处。另外,由于必须先进行软钎料安装工序,故还存在着组装顺序受限制的不利之处。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实际情况研制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连接器,在多极化时可小型节省空间,且部件构成简单,可无软钎料安装。

    本发明连接器的特征构成如下。

    本发明的第1特征构成如图1~图6所示,其特征在于,该连接器由接点部件1和连接器主体2构成,其中,接点部件在二处形成有可弹性变形的接点,连接器主体在宽度方向上隔开间隔地排列着多个上述接点部件1、且从排列方向上看各接点部件1的上述二处的接点A、B成为同一位置的状态下绝缘保持,在上述连接器主体2上具有一对插入部3,可将与从上述排列方向上看成为同一位置的各接点部件1的上述接点A、B相对应地形成有接合区电极10a、10b的基板端部10插入其中,使上述接合区电极10a、10b推压所对应的上述接点A、B地与其接触。

    根据本构成,将与从上述排列方向上看成为同一位置的各接点部件的上述接点相对应地形成有接合区电极的基板端部插入连接器主体所具有的一对插入部内时,各接点部件的上述接点被基板端部推压而产生弹性变形,形成于基板端部的接合区电极推压到各接点部件的对应的接点上而与其接触,所述连接器主体在宽度方向上隔开间隔地排列着多个在二处形成有可弹性变形的接点的接点部件、且从排列方向上看各接点部件的上述二处的各接点成为同一位置的状态下绝缘保持。

    即,将作为连接对象的二个基板端部分别插入一对插入部内时,形成于一方的基板端部的接合区电极便推压到各接点部件的二处之中的一方的接点上而与其接触,另外,形成于另一方的基板端部的接合区电极推压到各接点部件的二处之中的另一方接点上而与其接触,上述二个基板端部的接合区电极彼此被各接点部件连接导通。

    因此,在宽度方向上隔开间隔地排列多个接点部件并将其绝缘保持在连接器主体上,同时,将作为连接对象的二个基板端部插入连接器主体,从而将各基板端部的接合区电极推压到接点部件的各端部侧的接点上而与其接触,由于是这样的结构,故即使因多极化而使接点部件的数量增多,也可以减小各接点部件的排列配置间隔而形成为小型节省空间的连接器。另外,部件构成是只有接点部件和连接器主体二部件的简单构成,可以降低金属模的成本。并且,由于只将二个基板端部推压到各接点部件上与其接触,不需要进行软钎焊安装,故安装基板端部的顺序没有限制。例如,对于在其它场所分别制作多个单元后、最终进行组装的设备组件来说,可以提高单元制作的灵活性。

    因而,可提供这样的连接器,即,多极化时可实现小型省空间,并且部件构成简单,3元焊料安装。

    本发明的第2特征构成如图4和图6所示,其特征在于,在第1特征构成中,上述接点部件1形成从上述排列方向上看为S字形状,该S字形状的中央处被上述连接器主体2保持着,并且上述接点A、B以向着与推压接触到其上的上述基板端部10的插入方向相同的方向伸长的状态分别形成在上述S字形状的各端部侧部分1a、1b上。

    根据本构成,由于形成从上述排列方向上看为S字形状的接点部件在S字形状的中央处被上述连接器主体保持着,上述接点以向着与对其推压接触到其上的上述基板端部的插入方向相同的方向伸长的状态分别形成在上述S字形状的各端部侧部分上,因此,将基板端部插入时,S字形状的接点部件的各端部侧部分被所插入的基板端部推压,基板端部可顺利地对S字形状的接点部件的端部侧的接点进行推压接触,另外,当将所插入的基板端部拔出时,S字形状的接点部件的端部侧部分不被基板端部推压,可顺利地恢复到原来的状态。

    另外,作为比较例,形成从上述排列方向上看为V字形状或W字形状的接点部件,在从相向的二个方向将基板端部插入时,V字形状或W字形状的各端部侧部分之中的一方成为向着与基板端部的插入方向相反的方向伸长的状态,伴随着基板端部的插入会产生变形,但本发明的S字形状的接点部件可以避免这样的变形。

    因此,可以提供接点部件对于印刷电路板或FPC等的基板端部的插入及拔出操作不易变形的结构的连接器的优选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第3特征构成如图6所示,其特征在于,在第1或第2特征构成中,上述一对插入部3以使上述基板端部10的插入方向相反的状态设置在上述连接器主体2的相向的二个面上。

    根据本构成,将二个基板端部以插入方向相反的状态插入到设于连接器主体的相向的二个面上的一对插入部内。

    即,通过连接器连接的二个基板端部以沿着同一方向的姿势、而且以相互不重叠的状态配置在连接器的两侧,故可以尽量降低安装高度而减小安装空间。

    因此,可提供使用连接器的基板的连接安装可节省空间的连接器的优选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第4特征构成如图2和图4所示,其特征在于,在第1或第2特征构成中,上述连接器主体2具有间隔壁4和导向部5,其中,间隔壁4用于形成分别收放上述多个接点部件1的多个间隔K,导向部5用于将收放在上述各间隔K内的上述各接点部件1向成为上述排列状态的位置导向;在上述接点部件1上形成有被上述导向部5导向的被导向部1c、和向上述间隔K内导向时压入到上述间隔壁4内而被固定保持的被保持部1d。

    根据本构成,由设于连接器主体上的导向部对形成于接点部件上的被导向部进行导向的同时,将接点部件分别收放在用间隔壁形成的连接器主体的多个间隔内时,各接点部件被导向到成为上述排列状态的位置上,并且向上述间隔内导向时,形成于接点部件上的被保持部压入上述间隔壁而被固定保持。

    即,通过将多个接点部件分别收放到形成于连接器主体上的多个间隔内的操作,便可以将各接点部件按上述排列状态排列保持在连接器主体中。

    因此,可以提供通过简单的操作可进行组装的连接器的优选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第5特征构成如图2和图6所示,其特征在于,在第1或第2特征构成中,上述接点部件1在上述基板端部10向上述插入部3插入的方向上隔开间隔地配置成多列状。

    根据本构成,接点部件在上述基板端部向上述插入部插入的方向上隔开间隔地配置成多列状,将与该多列状的接点部件的接点相对应地形成有多列状的接合区电极的基板端部插入各插入部,便可以使二个基板端部的多列状的接合区电极彼此导通。即,通过将接点部件配置成多列状,虽然各列的接点部件的排列间隔(间距)增大,但作为连接器整体,可实现狭间距的接点部件的配置,可进行以狭间距形成有接合区电极的基板端部的连接。

    因此,例如接点部件为一列的场合,从确保接点部件的大小(特别是宽度)和接点部件间的绝缘性的观点出发,极越多的接点部件,其排列方向上的连接器长度越长,对此,可以提供即使为多极也可尽量缩短连接器长度而实现小型化的连接器的优选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第6特征构成如图5所示,其特征在于,在第5特征构成中,上述接点部件1的各列的上述各接点A、B的位置在列间相互错开。

    根据本构成,接点部件的各列的各接点的位置在列间相互错开,基板端部的接合区电极的位置也与其相对应地在列间相互错开。

    因此,可以从以狭间距形成于基板端部的接合区电极列之中的、位于外侧的列的接合区电极,按照直线或接近直线的简单的布线图形,通过位于内侧的列的接合区电极之间,将信号线引出到基板内的电路等中。

    因而,可以提供可使作为连接对象的基板端部侧的布线图形简单化的连接器的优选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第7特征构成如图2所示,其特征在于,在第5特征构成中,上述二处的接点A、B为相互不同的形状并且形成在相对于上述接点部件1的中央处为180度回转对称的位置上,上述接点部件1配置成二列状并且使该各列的接点部件1的姿势在列间反转180度。

    根据本构成,上述二处的接点为相互不同的形状且形成在相对于中央处为180度回转对称的位置上的接点部件是使各列的接点部件的姿势在列间反转180度地配置成二列状。

    即,通过将一种接点部件以反转180度的姿势进行配置,在各插入部,位于入口侧的接点和位于里侧的接点的形状相同,产生弹性变形时的接点部件相对于插入各插入部的基板端部的位移状态为相同状态。

    因此,可以提供接点部件通用化且可将接点部件与插入各插入部的基板端部共同维持为良好的连接状态的连接器的优选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第8特征构成如图2和图6所示,其特征在于,在第1或第2特征构成中,在上述连接器主体2上设有止脱部6,用于对插入上述各插入部3内的上述基板端部进行推压保持。

    根据本构成,插入上述连接器主体的各插入部内的上述基板端部,被设于连接器主体上的止脱部推压保持,可防止从各插入部上脱落下来。

    因此,可提供插入连接器的基板端部不易脱落、可提高使用时的可靠性的连接器的优选实施方式。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连接器的外观立体图。

    图2是连接器的上部剖开的立体图。

    图3是连接器的断面立体图。

    图4是接点部件的立体图。

    图5是连接器的各插入口侧的正视图和横断面图。

    图6是连接器的纵断面图。

    图7是表示连接器的组装状态的立体图。

    图8是表示用连接器连接的例子的立体图。

    图9是表示向设备上安装连接器的例子的图。

    图10是表示现有技术的连接器向设备上安装的例子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根据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根据附图对本发明连接器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如图1~图6所示,本发明的连接器由接点部件1和连接器主体2构成,其中,接点部件在两处形成有可弹性变形的接点A、B;连接器主体在宽度方向上隔开间隔地排列着多个接点部件1、且在各接点部件1的两处的接点A、B从排列方向上看成为同一位置的状态下绝缘保持。另外,图5(b)是图5(a)所示的X-X向视部位的横断面图,图6是图5(a)所示的Y-Y向视部位的纵断面图。

    在上述连接器主体2上具有一对的插入部3,可将与从上述排列方向上看成为同一位置的各接点部件1的上述接点A、B相对应地形成有接合区电极10a、10b的基板端部10插入其中,使上述接合区(land)电极10a、10b推压所对应的上述接点A、B地与其接触。并且,以使上述基板端部10的插入方向相反的状态,在上述连接器主体2的相向的二个面上设置这一对插入部3。

    上述接点部件1形成从上述排列方向上看为S字形状,该S字形状的中央处被连接器主体2保持着,并且上述接点A、B以向着与上述基板端部10的插入方向相同的方向伸长的状态分别形成在上述S字形状的两端侧部分1a、1b上,所述基板端部是推压到上述接点A、B上而与其接触的。另外,接点部件1是铜合金制造的,在上述接点A、B部分上进行了镀金。连接器主体2是可塑树脂制造的。

    接着,对上述接点部件1被连接器主体2保持的保持结构进行说明,首先,上述连接器主体2具有间隔壁4和导向部5,其中,间隔壁4用于形成分别收放上述多个接点部件1的多个窄宽度状的间隔K,导向部5用于将收放在各间隔K内的各接点部件1向成为上述排列状态的位置导向。具体地说,导向部5由在各间隔K内连设有左右间隔壁4的部件构成,具有沿着基板端部10的插入方向的上面5a和插入方向前面侧端部的阻挡面5b。

    另外,在接点部件1上形成有被上述导向部4导向的被导向部1c、和向上述间隔K内导向时压入上述间隔壁4中而被固定保持的被保持部1d。具体地说,在S字形状的接点部件1的中央处形成有直线部分,该直线部分的宽度比其它部分宽且比上述间隔K的横宽要窄,该中央直线部分的上面1c构成被导向部1c,在该中央直线部分的侧面上沿着插入方向错开地设置、向斜横方向突出的左右一对锥形部构成被保持部1d。

    上述接点部件1在基板端部10向插入部3插入的插入方向上隔开间隔地配置成多列状,接点部件1的各列的各接点A、B的位置在列间相互错开。具体地说,排列状态的接点部件1配置成二列状,在列间接点A、B的位置错开排列的间距(例如,0.5mm)的一半(1/2间距)。另外,所插入的各基板端部10的接合区电极10a、10b也与此相对应的形成为二列状,各接合区电极10a、10b的位置在列间错开1/2间距。

    上述接点部件的二处的接点A、B为相互不同的形状且形成相对于接点部件1的中央处为180度回转对称的位置上,使该各列的接点部件1的姿势在列间反转180度。其结果,基板端部10的内侧的接合区电极10a与位于插入部3的入口侧的接点部件1的接点A接触,基板端部10的外侧的接合区电极10b与位于插入部3的里侧的接点部件1的接点B接触。由此,通过接点部件1,一方的基板端部10的内侧的接合区电极10a和另一方的基板端部10的外侧的接合区电极10b导通,具有基板端部10的二个印刷电路板等电连接在一起。

    另外,上述连接器主体2具有止脱部6,该止脱部6对插入到上述各插入部3内的上述基板端部10进行推压保持。具体地说,在各插入部3的左右侧壁上形成有弹性片6,该弹性片6,是将插入方向的里侧作为基端侧且在前端部具有与基板端部10的侧部抵接的突起6a,由该弹性片6构成止脱部6。

    接着,对连接器的组装方法进行说明,如图7所示,上述二列接点部件1在排列成行单位的状态下由托板11保持着,在用未图示的插入夹具抓住该托板11的状态下,各接点部件1从连接器主体2的相向的二个面侧插入而收放在对应的间隔K内。进行该插入时,由连接器主体2侧的导向部5的上表面5a对接点部件1的中央直线部分的上表面1c进行导向,接点部件1碰到连接器主体2侧的导向部5的阻挡面5b上时,便停止插入。与此同时,将接点部件1的中央直线部的侧面的锥形部1d压入连接器主体2的间隔壁4中而被保持着。另外,使从上述二个面插入的接点部件1的姿势上下颠倒,这样,在各插入部3中,入口侧和里侧的接点成为相同的配置(入口侧为A接点,里侧为B接点)。最后,在切断用的刻痕处将各接点部件1从托板11a上切断而分离下来。

    接着,对用本发明的连接器将印刷电路板和FPC连接起来的例子进行说明。

    图8(a)表示先将FPC插入连接器的一侧插入部3之后,再将印刷电路板插入连接器的另一侧插入部3的情况,图8(b)表示先将印刷电路板插入连接器的一侧插入部3之后,再将FPC插入连接器的另一侧插入部3的情况。另外,虽未图示,但在连接印刷电路板之间、FPC之间的情况下也可以通过同样的操作来进行连接。位于插入方向前方侧和后方侧的二列接合区电极10a、10b以错开1/2间距(例如0.25mm)的状态形成于上述印刷电路板和FPC的各端部上。

    在上述连接中,连接对象的至少一方为印刷电路板时,由于通常印刷电路板固定支承在框体或壳等上,故通过将连接器插入印刷电路板便决定连接器的安装位置,但将FPC彼此连接起来时,由于通常FPC是不固定的,故必须用其它固定部件支承连接器后再进行安装。

    图9所示为用本发明的连接器,在折叠式移动电话的折弯处,将上壳内的印刷电路板和下壳内的印刷电路板彼此连接起来的例子。具体地说,如图9(a)所示,将配置在各壳体内的印刷电路板的端部插入本发明的连接器的一侧插入部3进行连接,然后将形成于FPC的两端上的接合区电极部插入各连接器的另一侧插入部3进行连接,所述FPC以卷起状态配置在上述折弯处。图9(b)表示FPC单体的立体图。

    其它实施方式

    <1>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将接点部件1形成为从排列方向上看呈S字形状,但也可以形成为除此以外的各种形状。另外,关于可弹性变形的接点A、B,也可适宜形成在除接点部件1的端部部分以外的部位上。

    <2>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在将接点部件1配置成多列状上是配置成了二列状,但也可以配置成三列以上的列。另外,配置成多列状的接点部件1的接点A、B的位置在列间错开的情况下,列中的接点A、B也可以设为排列的间距的一半(1/2间距)以外的适当错位量。另外,接点部件1,也可以不是多列状而是配置成一列状。

    工业上利用的可能性

    本发明的连接器可用于将例如印刷电路板之间、挠性印刷电路布线板(以下,简称为FPC)之间、或印刷电路板和FPC连接起来等。

连接器.pdf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连接器.pdf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连接器.pdf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连接器.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连接器.pdf(20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本发明的连接器由接点部件(1)和连接器主体(2)构成,其中,接点部件(1)在二处形成有可弹性变形的接点(A、B),连接器主体(2)在宽度方向上隔开间隔地排列着多个接点部件(1)、且从排列方向上看在各接点部件(1)的二处的各接点(A、B)成为同一位置的状态下绝缘保持,在连接器主体(2)上具有一对插入部(3),可将与从排列方向上看成为同一位置的各接点部件(1)的接点(A、B)相对应地形成有接合区电极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