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属于钢铁防护的隧道内钢轨锈蚀的阴极保护法。 隧道内潮湿,腐蚀介质浓动高,钢轨的锈蚀严重,特别是钢轨面的锈蚀磨损加快,断轨率也比洞外较高,因而存在钢轨使用寿命短和换轨大修期缩短的问题。人们已对地下网管、钢闸阀、冷凝器、储罐等管件和设备用阴极保护法来减少锈蚀。而隧道内钢轨由于在地面枕木上没有土壤覆盖层,对用阴极保护的有效性尚未找到合理的防腐机理新模型,所以对隧道内钢轨锈蚀的阴极保护至今未见报道。比如日本专利J60045870只对铁道水管采用阴极保护法有效果。本发明的隧道内钢轨锈蚀的阴极保护法是证实在70~100%湿度的隧道内,可利用钢轨周边完整的、含电介质的与大地连通地水膜,使钢轨处于土壤腐蚀和潮、湿大气腐蚀的边界状态腐蚀机理新模型,而设计的隧道内钢轨锈蚀的阴极保护法,就可以减少钢轨锈蚀和磨损,延长钢轨的使用寿命。
本发明的目的是在于发现隧道内钢轨锈蚀的腐蚀机理新模型,可以采用阴极保护法减少隧道内钢轨锈蚀和易断的缺点,特别是减轻钢轨与车轮接触面的腐蚀磨损,从而延长钢轨的使用寿命。
为实现上述的目的,本发明是发现隧道内在70~100%湿度和火车排出的SO2、CO2、氮氧化物及粉尘的环境下,钢轨周边覆盖一层完整的、含电介质的水膜、并经潮湿的枕木和混凝土隧道与大地连通,从而形成与地下管线相类似的单一金属的腐蚀机理新模型,同时根据隧道内钢轨有无交流信号和平导沟的情况,可用两个或单个直流电源的负极与左右钢轨分别或同时连接,电源正极可分别或单一与不同距离的辅助阳极连接,便能设计成隧道内钢轨锈蚀的阴极保护法。
下面用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阴极保护原理和阴极保护结构详细说明如下:
图1是隧道内钢轨锈蚀的阴极保护原理图。
图2是隧道内无交流信号钢轨锈蚀的阴极保护结构总图。
图3是隧道内有交流信号钢轨锈蚀的阴极保护结构总图。
如图1所示,本发明的阴极保护原理是由含电介质的水膜6、钢轨1、直流电源2、阴极导线3、阳极导线4、辅助阳极5、枕木7和大地8组成土壤腐蚀和潮、湿大气腐蚀的边界状态腐蚀机理新模型。水模6是隧道内的70~100%湿度和火车的排气在钢轨1周边和枕木7上凝聚成一层完整的、含电介质的与大地连通的水膜,可用直流电源2的负导线3与钢轨1连接,正导线4与埋地的辅助阳极5连接,实现对钢轨1施加负电的保护电流即可减缓腐蚀速度。本发明的保护电位最大值为-1.0V,必须使钢轨任何一点的保护电位比自然电位负移100mV。
如图2所示,隧道内无交流信号钢轨锈蚀的阴极保护法是由钢轨1、直流电源2、负导线3、正导线4、辅助阳极5、大地8和绝缘接头9组成,由直流电源2的负极用负导线3与左右钢轨1同时连接,正极用正导线4与埋入大地8内的辅助阳极5联接而组成隧道内钢轨锈蚀的阴极保护结构。其中,钢轨1在隧道内的70~100%湿度环境下,钢轨周边覆盖一层完整的、含电介质的与大地8连通的水膜,并在保护区的钢轨两个终端设有一个绝缘接头9。直流电源2可用一个恒电位仪、或硅整流电源、以及蓄电池供电,最大输出电压≤60V,输出电流≤5A。负导线3的两端分别与直流电源2的负极和左右钢轨1可靠连接。正导线4的两端分别与直流电源2的正极和辅助阳极5可靠连接。辅助阳极5设在平导坑内是每隔300~400m埋一个,而设在避车洞内是每隔100~200m埋一个,埋入大地内的深度应保证接地良好。
如图3所示,隧道内有交流信号钢轨锈蚀的阴极保护法是由钢轨1、直流电源2、负导线3、正导线4、辅助阴极5、大地8和绝缘接头9组成,由左右直流电源2分别安置在左右钢轨1的外侧,负极用左右负导线3分别与左右钢轨1连接,正极用左右正导线4分别与埋入大地8内的左右辅助阳极5连接而组成隧道内钢轨锈蚀的阴极保护结构。其中,左右直流电源2、左右负导线3、左右正导线4和左右辅助阳极5分别是相同的,并分别安设在左右钢轨1的外侧。钢轨保护区两端设一个绝缘接头9。
总之,按照本发明的隧道内钢轨覆盖一层完整的、含电介质的与大地连通的水膜而构成的土壤腐蚀和潮、湿大气腐蚀的边界状态腐蚀机理新模型,所设计的隧道内钢轨锈蚀的阴极保护法,就可以减少钢轨的锈蚀和磨损,提高钢轨的使用寿命48%,有利于延长换轨修理的周期和节约换轨大修的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