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内深层超强夯挤压法.pdf

上传人:t**** 文档编号:132366 上传时间:2018-01-28 格式:PDF 页数:6 大小:222.7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97100999.6

申请日:

1997.03.31

公开号:

CN1167188A

公开日:

1997.12.10

当前法律状态:

撤回

有效性:

无权

法律详情:

发明专利申请公布后的视为撤回|||实质审查的生效申请日:1997.3.31|||公开

IPC分类号:

E02D3/08

主分类号:

E02D3/08

申请人:

司炳文;

发明人:

司炳文; 李欣; 司安; 司莉莉

地址:

100053北京市宣武区感化胡同3号院2楼一门503号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代理人: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一种地基处理的新方法,其步骤是:将“特异的重锤”提至空中,对准桩孔夯点,瞬间以自由落体对地基进行“超动能”、“高压强”的冲击挤压成孔和按以上“机理”对孔内填料进行“超强夯”。使处理后的各类疑难地基深度“深”、“承载力高”、“压缩变形小”、“迂水不湿陷”、“地震不液体”、“工程造价低”、“施工速度快”的特征。更重要的是它把“无机固体垃圾”制成各种材料的“碴土桩”,从而消除了它对人类生存环境的污染。它在地基、环卫工程领域内获得了“更新换代”的技术效果。

权利要求书

1: 1、一种地基处理的新方法,其步骤是:将“特异的重锤”提至空 中,对准“桩孔夯点”,“瞬间”以“自由落体”对地基进行“超动 能”、“高压强”的“冲击挤压成孔”。待“成孔”达到设计深度后, 再给地基“孔内填料”,并以上述程序的机理,对孔内进行分层填料超 强夯,或边填料边超强夯,以至达到设计标高。从而既达到处理地基, 又消纳无机固体垃圾的目的。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特异重锤”,它的“特异”最佳形状 为多面或圆形的“柱体”、“锥体”、“梨体”、“球体”、“枣核体” 以及“梯锥型”等型体所构成。它的长细比λ=L/r=
2: 5-15, 它的“重心点”最佳部位在锤体的中下部范围内。它是由“金属”、 “非金属”或“金属”与“非金属”材料混合而成。 3、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机械特征实现了“一机两用” 的功能。它不但具有对地基直接进行“超动能”“高压强”的“冲压挤 压成孔”。而且又有对地基孔内的填料进行深层“超动能”、“高压强” 的“动力固结的功能。 4、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处理地基,它的各种类型的“桩”、 “墩”,是由“碴土”(土、碎砖瓦、石、砂、混凝土块、灰土、工业 废料、以及它们的混合物等)材料所构成。 5、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动能”、“高压强”的技术效果, 是以“小马拉大车”的小型动力设备创造的。它的单位“高压强动能比 起重动能大5~8倍。 6、按照权利要求4所述的“桩”、“墩”直径,一般为800- 6000mm。

说明书


孔内深层超强夯挤压法

    本发明属于地基基础、环卫以及机械工程领域内的新技术。

    工程领域内地基处理(复合地基、强夯等)。均因“动能小”、“压强低”、“刚度不一”,不但使地基处理“承载力低”、“深度浅”,更重要的是对一些复杂(含水量高,软硬不均,大厚度)等“疑难地基”的处理,就显得更加无能为力。

    在全球范围内,“无机固体垃圾”已严重的“污染”了人类生存的环境。

    本发明的最大特征:它就是实现了“小马拉大车”的机理。从而实现了对地基进行“冲击挤压成孔”和对孔内填料进行超强夯的“一机两用”的功能。

    本发明将从“方法”、“设备”和“超动能”、“高压强”的机理上,以解决地基处理中所存在的“各类疑难”问题和环卫工程中的污染问题。

    本发明将以“超动能”、“高压强”对地基进行“孔内深层超强夯”。它的常用动能E=400~4000KNM/平方米(对于特种地基可用更大的能量),它不但具有直接对地基进行“冲击挤压成孔”的功能,也可对孔内填料进行“超动能”、“高压强”的“动力固结”。

    它的具体施工主法:将“重锤”提至空中,对准“桩孔夯冲点”,“瞬间”以自由落体对地基进行“超动能”、“高压强”的“冲击挤压成孔”,待“成孔”达到设计标高后,再给“孔内填料”,并以上述程序的机理,对孔内进行分层填料“超强夯”或“边填料边超强夯”,以至达到设计标高为止。

    本发明所述地“超动能”、“高压强”的“重锤”:它具有“长”、“细”、“重”的特征。它的几何特征,不论是何种“锤型”,其“长细比”λ=L/r=1.5-15,凡在此范围者,均能取得“超动能”、“高压强”的技术效果。它的“最佳体型”为多面或园形的“柱体”、“锥体”、“梨体”、“球体”、“枣核体”以及“梯锥型”等型体构成。它们的“重心点”最佳部位在锤体的“中下部范围内”。为了锤体具有“重”的特征,其构成锤体的材料为“金属”、“非金属”或“金属与非金属”混合而成。

    本发明所述的“超动能”、“高压强”处理地基的机理,将使地基处理和环卫工程领域内获得“更新换代”的最佳技术效果。

    本发明取得的技术、经济、社会效益是:

    一、地基处理用途广泛:

    它不但可用于“杂填”、“软弱”、“液化”、“湿陷”等“各类”疑难地基的处理。而且对“大厚度”、“饱和粘土”、“软硬不均”等“特种地基”的处理,都将有着特殊意义。它处理的地基,都会大大地提高“承载力”,消除“湿陷”、消除“液化”、减小“压缩变形”、提高地基“整体刚度”等最佳的技术效果。

    二、处理地基“承载力高”:

    1、桩间土:fk=200-450kpa。

    2、复合地基:fk=300-800kpa或更高。(比原天然地基提高3-10倍)。

    3、桩(墩)基:具有“一柱一桩”或”一柱一墩”的设计机理,其承载力高于一般“桩基”的1倍左右。

    三、改变土壤物理力学指标性能好:

    1、消除地基“遇水湿陷”性能好。

    2、消除“地震液化”性能好。

    3、提高地基“整体刚度”和“变形模量”效果好。

    四、具有“超动能”、“高压强”的特征:

    常用动能E=400-4000KNM/平方米,根据需要可更大。

    五、“一机两用”的机能:

    它既有对地基进行“冲击挤压成孔”的机理,又具有对孔内填料进行“超动能”、“高压强”的“超强夯”。

    六、具有“动力固结”和“化学凝固”的机理:

    根据工程结构和地质构造,它既可选用单一的“动力固结”或“化学凝固”的设计机理。也可选用双组分的设计机理。

    七、可用于“大厚度”疑难地基的处理:

    “超动能”、“高压强”处理地基的深度一般可达15m左右。

    八、施工效率高:

    “单桩点”所处理地基面积约8-12平方米,桩(墩)直径一般为800-6000mm。

    九、“就地取材”,“用料广泛”:

    凡是一切“无机固体”(土、碎砖瓦、砂、石、砼块、灰土、工业废料以及它们的混合物等)的材料,均可作成各种类型材料的“桩”、“墩”。从而大大地降低了地基处理材料“控制的标准”。

    十、机械化施工“程度高”:

    以该发明处理地基,使地基处理工程完全进入了“机械化施工”,从而大大地减少了“劳动强度”。

    十一、“变废为宝”、“消除污染”:

    以“无机固体垃圾”处理地基,它既为地基处理提供了廉价的原材料,又将之“变废为宝”,“消除”了它们对人类生存环境的污染。从而既达到了“变废为宝”,又实现了“消除污染”造福人类社会的目的。

    十二、具有“公害小”的特征:

    以该技术处理地基与“打入式”、“震动”、“强夯”等技术相比,它不但“噪音低”,而且“振动小”,从而大大地解决了地基处理工程领域内的公害问题。

    十三、具有“小马拉大车”的功能:

    该发明的又一个“巨大的创造”特征,就是以“小动力”创出“超动能”、“高压强”的技术效果。150KN的起重设备能产生500KN的“高压强”技术效果,其单位“高压强”动能约起重能量的5-8倍。

    十四、技术、经济、社会效益好:

    该技术在地基处理工程领域内,它不但节约了钢材、水泥,而且也降低了工程造价。同时也获得了“基岩”般的技术效果,更重要的是消除了无机固体垃圾对人类社会的污染。

    综合以上十四大特征,说明了孔内深层超强夯挤压法给人类社会的贡献将是无法估量的。

孔内深层超强夯挤压法.pdf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孔内深层超强夯挤压法.pdf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孔内深层超强夯挤压法.pdf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孔内深层超强夯挤压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孔内深层超强夯挤压法.pdf(6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一种地基处理的新方法,其步骤是:将“特异的重锤”提至空中,对准桩孔夯点,瞬间以自由落体对地基进行“超动能”、“高压强”的冲击挤压成孔和按以上“机理”对孔内填料进行“超强夯”。使处理后的各类疑难地基深度“深”、“承载力高”、“压缩变形小”、“迂水不湿陷”、“地震不液体”、“工程造价低”、“施工速度快”的特征。更重要的是它把“无机固体垃圾”制成各种材料的“碴土桩”,从而消除了它对人类生存环境的污染。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固定建筑物 > 水利工程;基础;疏浚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