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I的可操作浮栅接触 本发明涉及半导体器件领域。具体说,本发明涉及绝缘体上半导体(SOI)器件。更具体说,本发明涉及一种SOI器件的浮栅保护二极管结构。
绝缘体上半导体(SOI)技术涉及高速MOS和CMOS电路。关于SOI,在绝缘体上淀积一薄层半导体材料,以降低半导体层和底层衬底材料间的电容耦合。
使CMOSFET栅充电,会使栅绝缘体质量退化。一般情况下,半导体芯片上的电路至少包括一个保护元件。体CMOS中的一种普通方法是用可获得的第一布线层或金属层在FET栅和FET体之间接一个二极管。这是一种浮栅保护二极管(FGPD)。FGPD与FET源和漏电隔离,在体CMOS中需要较小的面积,例如一个单独的接触。
在后序工艺期间累积于FET栅的电荷将通过FGPD而不通过FET绝缘体释放到FET体中。可以避免对绝缘体的损伤。
然而,对于绝缘体上硅(SOI)结构来说本来就不能够在与FET源和漏电隔离的FET栅和体间形成二极管。
本发明通过提供一种利用绝缘体上硅半导体器件结构的FET结构,提供一种解决这些和其它问题的方案。该结构包括绝缘体上硅衬底结构。源和漏扩散区设置在绝缘体上硅衬底上。FET体区与源和漏扩散区互连。栅氧化区设置于体区及源和漏扩散区的至少一部分上。栅区设置于栅氧化区的至少一部分上。二极管与栅区和FET体区互连,并在两者之间提供导电通道。该二极管与FET源和漏区及反型沟道通过高阈值FET区电隔离。
本发明的方案还提供一种形成包括绝缘体上硅半导体结构上的二极管的FET结构的方法。
从以下详细介绍中,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容易明白本发明的其它目的和优点,以下介绍以实现本发明所用地最佳模式为例,只简单展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应认识到本发明具有其它和不同的实施例,其数个细节可以改形为各不同的细节而不背离本发明。因此,各附图和介绍自然只是例示,而不构成限制。
结合各附图考虑,可以更清楚地理解本发明的上述目的和优点,其中:
图1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利用绝缘体上硅半导体器件结构的FET结构的俯视图;
图2是沿线A-B取的图1所示本发明实施例的剖面图;
图3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采用绝缘体上硅半导体器件结构的FET结构的示意图;及
图4a-e是沿图中线A-B取的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方法的各阶段期间结构的剖面图,所说方法形成采用绝缘体上硅半导体器件结构的FET结构。
制造和工作期间,会使半导体器件充电和施加有关影响。例如,可能在用于形成金属布线的反应离子腐蚀工艺期间,使CMOS FET栅带电。这种带电可能会使栅绝缘体可靠性退化。
在体CMOS中解决静电带电的一般方法是用第一金属连接FET栅与二极管。这种二极管可以称为浮栅保护二极管。保护二极管提供在后序工艺中栅放电到芯片本体或体的路径,从而提高可靠性。
在体CMOS中,保护二极管需要较小面积,例如一个单独的接触。然而,在SOI器件中,既便可以形成与FET的源和漏电隔离的FET的栅和体间的保护二极管,但形成这种二极管也很难。本发明提供一种在SOI器件中形成保护二极管的结构和技术。通过这样做,本发明提供一种保护器件不受过度充电影响的结构。本发明展现出如何通过简单但非常规的布局技术形成密集的绝缘体上硅浮栅保护二极管(SOIFGPD)。
根据本发明,SOI FET的RX布局可以改为能够形成通过局部互连或第一布线金属与FET栅接触的SOIFGPD。SOI FET的RX区限定不形成CMOS场隔离的区域。场隔离可以通过例如浅沟槽隔离(STI)或硅局部氧化(LOCOS)等标准CMOS制造技术形成。这种改变的结果是特别相对于体保护二极管来说不明显地加到器件区域的SOI浮栅保护二极管(SOIFGPD)。结果得到致密且栅电容最小的SOIFGPD。
如上所述,本发明提供一种SOI器件的浮栅保护二极管结构。如此一来,本发明提供一种结构,用于保护绝缘体上硅MOSFET的栅氧化物。通过这样做,本发明提供一种从SOI MOSFET的栅到体的导电通道。于是本发明的结构保护栅不受特别是制造工艺期间带电的影响。本发明提供的导电通道是阻挡二极管,在标准MOSFET开关操作期间,阻挡到SOI MOSFET体的传导。
一般情况下,根据本发明的结构采用SOI FET器件。因此,本发明包括其中具有介质层的衬底。衬底内介质层上形成有多个FET。每个FET包括衬底中的第一掺杂剂类型的第一扩散区。栅区叠于扩散区之上。多个接触区置于第一掺杂剂类型的衬底中。每个接触区与一个FET有关。
根据本发明的结构还包括延伸到衬底中至少向下到达使FET和FET的接触区彼此隔离的介质层的介质区。
导电通道设于每个FET的栅区和有关接触区之间。如上所述,导电通道实际上是本发明的关键。这样一来,导电通道可以包括保护FET不受静电放电影响的保护二极管。该二极管与FET源和漏区及FET反型沟道电隔离。该隔离可由高阈值FET区完成。
图1提供了本发明结构的一个实施例的俯视图。如图1和2所示,本发明可以包括沿FET一侧在叠于场隔离6上的FET栅区3之下和之外延伸的RX扩展区或薄片(tab)20。在FET栅区3外延伸的RX区构成到直接位于栅下的FET体7的二极管9。
图2展示了每个区的掺杂类型。图1和2还示出了FET的源和漏区8。图1和2所示的FET可以由场隔离区6与相邻FET隔离。
图1和2所示的本发明的实施例形成于绝缘体上硅衬底结构上。绝缘体上硅衬底结构包括硅衬底1和电绝缘材料构成的隔离区2。隔离区2可由氧化物构成。
二极管可以利用局部互连5与FET栅连接,构成密集SOIFGPD。二极管-栅连接还可以利用任何标准CMOS接触布线工艺形成。
甚至在电压加于包括导电源-漏反型沟道的FET栅上时,SOIFGPD一般也能与FET源/漏区8电隔离。SOIFGPD与FET源/漏区的电隔离可以通过局部提高FET栅下RX薄片扩展区中的FET阈值电压实现。表现出阈值电压提高的该区与图1和2所示实施例中的厚氧化物4a和高阈值电压(高Vt)阱区4b等同。可以用掩蔽高Vt阱注入和/或双栅氧化工艺来显著提高该区的阈值,以将SOIFGPD与源/漏区隔离。
如上所述,图2展示了沿线A-B取的图1所示SOIFGPD实施例的剖面图。图2所示的剖面图展示了关于NFET的SOIFGPD实例。通过将N型掺杂硅区变为P型可以简单地得到PFET实例,反之亦然。
本发明可以包括局部互连5,以连接FET栅3与SOIFGPD N+扩散区9。由厚氧化物4a和高Vt P阱区4b形成的高VtFET区将SOIFGPD N+扩散区与P阱区7中产生的反型沟道电隔离,于是与N+FET漏/源扩散8电隔离。
图3表示根据本发明SOIFGPD器件的电路的实施例的示意图。图3中,T1表示由栅3、薄栅氧化物10、P阱区或FET7的体及源/漏扩散区8构成的薄氧化物FET。另外,图3中,D1表示由N+扩散区9在RX薄片内构成的FGPD二极管。T2表示由FET栅3、厚栅氧化物4a、及高阈值电压P阱4b构成的寄生高阈值电压FET。FGPD N+扩散区9可以是T2的一个源/漏,而P阱7中产生的FETT1反型沟道可以是T2的另一个源/漏。
在后序工艺期间累积于FET栅3中的电荷会通过FGPD D1而不通过FET绝缘体10放电到FET体7。于是可以避免对栅绝缘层的损伤。通过厚栅氧化物4a和高压阱P区4b的高掺杂,可以把T2的阈值电压设定得相当高,以使D1 N+扩散区9与P阱7中的T1反型沟道电隔离,因而在使用期间与源/漏扩散电隔离。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形成如上所述的SOI器件的可操作浮栅结构。该方法包括形成上述结构,可以采用包括光刻、腐蚀、掺杂和注入等公知技术来形成本发明的结构。
根据一个实例,本发明提供一种在绝缘体上硅结构上形成FET结构的方法。根据该方法,提供绝缘体上硅衬底。在绝缘体上硅衬底上设置源和漏扩散区。设置体区与源和漏扩散区互连。在体区及源和漏扩散区的至少一部分上设置栅氧化区。在栅氧化区的至少一部分上设置栅区。在栅区和体区间设置二极管,提供两者间的导电通道。
根据一个特定实例,根据图4a-4e所示各阶段,用标准CMOS制造技术制造根据本发明的SOIFGPD。图4a-4b是沿与图1中的线A-B类似的线取的剖面图。根据该方法,首先在绝缘体上硅晶片衬底上形成场氧化区6。场氧化区可以更概括地描述成第一层电绝缘材料。从对本发明结构的上述介绍中应理解,可以在场氧化区6中形成各种结构区。
形成氧化层6后,可以在包括层6的结构的整个表面上淀积第二层电绝缘材料。第二层电绝缘材料可以是氧化层。氧化层12一般为屏蔽氧化物。
形成屏蔽氧化物层12后,可以进行各种已知离子注入操作,从而形成具有图4a所示特征的所需结构。例如,此时可以形成FET体或P阱7。
淀积屏蔽氧化物层12和离子注入后,在屏蔽氧化物层上淀积第一层光刻胶11。然后根据标准技术构图该光刻胶。如图4a所示,可以在光刻胶层11中形成开口11a。然后用该光刻胶作掩模,阻挡高VtP阱注入,并进行注入形成高VtP阱区4b。所得结构示于图4a。
离子注入形成高Vt阱后,可以去掉光刻胶层11和屏蔽氧化层12。然后在包括FET体7、高Vt阱4b的层上提供另一层电绝缘材料13。该层电绝缘材料13可以是热氧化层。
然后,在热氧化层13上设置第二层光刻胶14。可以构图该光刻胶,形成图4b所示结构。光刻胶层14的剩余部分用作掩模,以防止高Vt区4b上的氧化层13腐蚀。构图光刻胶层14后,可以腐蚀氧化层13。腐蚀氧化层13后,可以去掉剩余的光刻胶14。图4c示出了带有剩余氧化物部分13的所得结构。
然后,在包括层6、结构7、4b等的整个结构上形成一层电绝缘材料10。该层电绝缘材料10可以是生长于层6上的热氧化层。较厚的区4a由淀积于图4c所示剩余氧化物层13上的氧化层10构成。这是一种已知的CMOS双氧化工艺(见于1980年授权已转让给RCA公司的美国专利4236167,这里引用该文献所公开的全部内容)。
然后,淀积并构图栅导体材料3。可以利用标准CMOS制造技术构图栅导体材料。然后,可用标准已知CMOS制造技术去掉氧化层10的露出区域。然后,可再利用标准已知CMOS制造技术形成分别表示源/漏区的N+扩散8和9和二极管。
形成二极管(SOIFGPD)后,可以形成局部金属互连5,以连接栅3和SOIFGPD N+区9。再一次利用标准已知CMOS制造技术,形成局部互连。图4e示出了所得结构。此时,可以用标准CMOS制造技术构成随后的布线和互连层。
本发明的上述介绍展示和介绍了本发明。此外,本公开展示和介绍了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但如上所述,应理解,本发明能够采用各种其它组合、变例、和条件,能够在上述教导下,和/或利用相关领域的技术的常识,在这里所表述的本发明思想的范围内进行变化和改变。上述实施例意在解释实施本发明的最佳模式,可以使所属领域的其它技术人员以这些或其它实施例,并利用特殊应用或应用本发明所需要的各种变例利用本发明。因此。上述介绍并非对这里所公开的发明的限制。另外,后附的权利要求将构成为包括可能的实施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