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号码管理系统和交换机.pdf

上传人:奻奴 文档编号:1321237 上传时间:2018-04-15 格式:PDF 页数:40 大小:1.3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98123627.8

申请日:

1998.10.29

公开号:

CN1230087A

公开日:

1999.09.29

当前法律状态:

终止

有效性:

无权

法律详情:

未缴年费专利权终止IPC(主分类):H04Q 7/22申请日:19981029授权公告日:20031001终止日期:20121029|||授权|||公开|||

IPC分类号:

H04Q7/22

主分类号:

H04Q7/22

申请人:

富士通株式会社;

发明人:

矢野敏行

地址:

日本神奈川县

优先权:

1998.03.20 JP 72765/98

专利代理机构: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专利商标事务所

代理人:

酆迅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一种网络号码管理系统。本地交换机具有本身的交换号码及任意电话号码,并具有用于指示终端是否存在的电话号码管理表。收到呼叫建立请求时,检索电话号码管理表,若不存在则呼叫建立请求被传送到服务控制点(SCP)。SCP从转换数据库读取对应的网络号码,并把连接请求电话号码转换为网络号码。这一网络号码包含其它本地交换机的号码可携带性电话交换号码,从而这一呼叫建立请求被传送到其它本地交换机。

权利要求书

1: 包含多个交换机和一个电话号码转换装置的电话网络中的一种网 络号码管理系统,每一所述交换机覆盖其自身的服务区域; 每一交换机分配有所述交换机特有的第一类交换号码和第二类交换 号码,每一所述交换机包括: 记录分配给终端的电话号码的第一表,电话号码由第一类交换号码 和用户号码的组合形成; 记录非存在性信息的第二表,非存在性信息指示分配有记录在所述 第一表中的电话号码的终端是否在所述交换机的服务区域中存在; 第三表,它记录分配给交换机服务区域中现有终端的网络号码并具 有记录在所述多个交换机中不同的一个交换机的所述第一表中的电话号 码,网络号码由第二类交换号码和用户号码的组合形成; 非存在性判断装置,当有包含记录在交换机所述第一表中的连接请 求电话号码的呼叫建立请求时,用于参照所述第二表判断分配有连接请 求电话号码的终端在所述交换机服务区域中是否存在;以及 传送装置,当所述非存在性判断单元判断出在所述交换机的服务区 域内终端不存在时,用于把呼叫建立请求传送到所述电话号码转换装 置;以及 所述电话号码转换装置包括: 第四表,其中对于同一终端记录在所述交换机之一的所述第一表中 的电话号码对应于记录在另一交换机的所述第三表中的网络号码; 转换装置,当接收从所述交换机之一传送的呼叫建立请求时,用于 参照所述第四表并用于把呼叫建立请求的连接请求电话号码转换为对应 的网络号码;以及 传送装置,用于在转换之后把包含由所述转换装置转换的连接请求 电话号码的呼叫建立连接请求传送到具有包含在连接请求电话号码中的 第二类交换号码的交换机。
2: 包含多个交换机的电话网络中的一种网络号码管理系统,每一所 述交换机覆盖其自身的服务区域, 每一所述交换机分配有该交换机所特有的第一类交换号码和第二类 交换号码;每一所述交换机包括: 记录分配给终端的电话号码的第一表,电话号码由第一类交换号码 和用户号码的组合构成; 记录非存在性信息的第二表,非存在性信息指示分配有记录在所述 第一表中的电话号码的终端在所述交换机的服务区域中是否存在; 第三表,它记录分配给所述交换机服务区域中现有终端的网络号码 并具有在多个交换机中的不同的一个交换机的所述第一表中记录的电话 号码,网络号码由第二类交换号码和用户号码的组合构成; 第四表,其中对于同一终端记录在所述交换机的所述第一表中的电 话号码对应于记录在另一交换机的所述第三表中的网络号码; 非存在性判断装置,当有包含记录在所述第一表中的连接请求电话 号码的呼叫建立请求时,用于参照所述第二表判断分配有连接请求电话 号码的终端在所述交换机的服务区域中是否存在; 转换装置,当所述判断装置判断出在所述交换机的服务区域中该终 端不存在时,用于参照所述第四表把呼叫建立请求的连接请求电话号码 转换为对应的网络号码;以及 传送装置,当所述非存在性判断装置判断出在所述交换机的服务区 域中该终端不存在时,用于在转换之后把呼叫建立请求传送到具有包含 在连接请求电话号码中的第二类交换号码的交换机。
3: 包含有多个交换机及一个电话号码转换装置的电话网络中的一种 网络号码管理系统,每一所述交换机覆盖其自身的服务区域: 每一所述交换机分配有所述交换机特有的交换号码,每一所述交换 机包括: 记录分配给终端的电话号码的第一表,电话号码由交换号码和基于 十六进制数的只由1到9和A数码组成的用户号码的组合构成; 记录非存在性信息的第二表,非存在性信息指示分配有记录在所述 第一表中的电话号码的终端在所述交换机的服务区域中是否存在; 第三表,它记录分配给所述交换机服务区域中现有终端的网络号码 并具有在所述多个交换机中的一个不同的交换机的所述第一表中记录的 电话号码,网络号码由交换号码和包含基于十六进制数的B到F的数码 之一的用户号码的组合构成; 非存在性判断装置,当有包含记录在所述第一表中的连接请求电话 号码的呼叫建立请求时,用于参照所述第二表判断分配有连接请求电话 号码的终端在所述交换机的服务区域中是否存在;以及 传送装置,当所述非存在性判断装置判断出在所述交换机的服务区 域中该终端不存在时,用于把呼叫建立请求传送到所述电话号码转换装 置,以及 所述电话号码转换装置包括: 第四表,其中对于同一终端记录在所述交换机之一的所述第一表中 的电话号码对应于记录在另一交换机的所述第三表中的网络号码; 转换装置,当收到从所述交换机之一传送的呼叫建立请求时,用于 参照所述第四表并用于把呼叫建立请求的连接请求电话号码转换为对应 的网络号码;以及 传送装置,用于在转换之后把包含由所述转换装置转换的连接请求 电话号码的呼叫建立连接请求传送到具有包含在连接请求电话号码中的 交换号码的交换机。
4: 包含有多个交换机的电话网络中的一种网络号码管理系统,每一 所述交换机覆盖其自身的服务区域; 每一所述交换机分配有所述交换机特有的交换号码,每一所述交换 机包括: 记录分配给终端的电话号码的第一表,电话号码由交换号码和由基 于十六进制数的1到9和A数码组成的用户号码的组合构成; 记录非存在性信息的第二表,非存在性信息指示分配有记录在所述 第一表中的电话号码的终端在所述交换机的服务区域中是否存在; 第三表,它记录分配给所述交换机服务区域中现有终端的网络号码 并具有在多个所述交换机中的不同的一个交换机的所述第一表中记录的 电话号码,网络号码由交换号码和包含基于十六进制数的B到F的数码 之一的用户号码的组合构成; 第四表,其中对于同一终端记录在所述交换机的所述第一表中的电 话号码对应于记录在另一交换机的所述第三表中的网络号码; 非存在性判断装置,当有包含记录在所述第一表中的连接请求电话 号码的呼叫建立请求时,用于参照所述第二表判断分配有连接请求电话 号码的终端在所述交换机的服务区域中是否存在; 转换装置,当所述判断装置判断出在所述交换机的服务区域中不存 在该终端时,用于参照所述第四表并用于把呼叫建立请求的连接请求电 话号码转换为对应的网络号码;以及 传送装置,用于在转换之后把包含由所述转换装置转换的连接请求 电话号码的呼叫建立请求传送到具有包含在连接请求电话号码中的交换 号码的交换机。
5: 根据权利要求1的网络号码管理系统; 其中包含在记录在所述第一表中的电话号码的用户号码只包含基于 十六进制数的数码1到9和A,且 包含在所述第三表中记录的网络号码中的用户号码含有基于十六进 制数的数码B到F之一。
6: 一种交换机,分配有所述交换机特有的第一类交换号码和第二类交 换号码,所述交换机包括: 记录分配给终端的电话号码第一表,电话号码由第一类交换号码和 用户号码的组合构成; 记录非存在性信息的第二表,非存在性信息指示分配有记录在所述 第一表中的电话号码的终端在所述交换机的服务区域中是否存在; 第三表,它记录分配给所述交换机服务区域中现有终端的网络号码 并具有一个不同的交换机的所述第一表中记录的电话号码,网络号码由 第二类交换号码和用户号码的组合构成; 第四表,其中对于同一终端记录在所述交换机的所述第一表中的电 话号码对应于记录在另一交换机的所述第三表中的网络号码; 非存在性判断装置,当有包含记录在所述第一表中的连接请求电话 号码的呼叫建立请求时,用于参照所述第二表判断分配有连接请求电话 号码的终端在所述交换机的服务区域中是否存在; 转换装置,当所述非存在性判断装置判断出在所述交换机的服务区 域中该终端不存在时,用于参照所述第四表并用于把呼叫建立请求的连 接请求电话号码转换为对应的网络号码;以及 传送装置,用于在转换之后把包含由所述转换装置转换的连接请求 电话号码的呼叫建立请求传送到具有包含在连接请求电话号码中的交换 号码的交换机。
7: 一种交换机,分配有所述交换机特有的交换号码,所述交换机包 括: 记录分配给终端的电话号码的第一表,电话号码由交换号码和基于 十六进制数的1到9和A数码构成的用户号码的组合构成; 记录非存在性信息的第二表,非存在性信息指示分配有记录在所述 第一表中的电话号码的终端在所述交换机的服务区域中是否存在; 第三表,它记录分配给所述交换机服务区域中现有终端的网络号码 并具有一个不同的交换机的所述第一表中记录的电话号码,网络号码由 交换号码和包含基于十六进制数的B到F数码之一的用户号码的组合构 成; 第四表,其中对于同一终端记录在所述交换机的所述第一表中的电 话号码对应于记录在另一交换机的所述第三表中的网络号码; 非存在性判断装置,当有包含记录在所述第一表中的连接请求电话 号码的呼叫建立请求时,用于参照所述第二表判断分配有连接请求电话 号码的终端在所述交换机的服务区域中是否存在; 转换装置,当所述判断装置判断出在所述交换机的服务区域中该终 端不存在时,用于参照所述第四表并用于把呼叫建立请求的连接请求电 话号码转换为对应的网络号码;以及 传送装置,用于在转换之后把包含由所述转换装置转换的连接请求 电话号码的呼叫建立请求传送到具有包含在连接请求电话号码中的交换 号码的交换机。

说明书


网络号码管理系统和交换机

    本发明涉及在由不同公司(电信公司)管理的多个通信网络在地理上分散构成的情形下的网络管理系统和交换机,并特别涉及这样的一种网络管理系统和交换机,它能够在由多个通信网络覆盖范围的区域中移动用户终端并在移动之前和之后能够使用用户终端。

    在处理例如便携式电话机和汽车电话机的移动电话业务中,有一种情形,即通信网络由每一区域中的每一公司(电信公司)构成并提供电话服务。可以认为,由于世界范围电话业务私有化趋势和反垄断法的要求,从现在到未来通信网络的这种地理划分正在增长。

    然而如果通信网络电信公司各区域不同,则原则上只允许与专用的电信公司有用户合同并分配了电话号码的终端在相关的电信公司管理的通信网络覆盖范围内的区域中使用电话号码。因而,当用户要求在与以上通信网络覆盖范围内的区域不同的区域中使用终端时,则必须再次与覆盖这一不同区域的通信网络的电信公司签用户合同。结果,这一电信公司分配了与原来所使用的号码肯定是不同的新的电话号码。这是由于电话号码部分地包含了每个交换机唯一的号码(交换机标识号码=电话交换号码)(除了电话交换号码之外电话号码的其余部分对应于对终端唯一的用户号码)。

    为了避免与每一电信公司签用户合同的麻烦及改变电话号码的不便,例如已经在移动电话业务中推广一种称为“漫游”地方法。这一方法是,当与一个电信公司(这里称为电信公司“X”)签用户合同并从而分配到一电话号码(例如“25713514”,“2571”是电信公司“X”的本地交换机的电话交换号码)的用户终端(这里称为用户“B”)移动到由其它电信公司(这里称为电信公司“Y”)的通信网络覆盖范围内的区域时,向这一终端自动或人工提供定义为在电信公司“Y”的通信网络中有效的电话号码的网络号码(例如,“28371553”)。进而,当拨打原来的电话号码“25713514”而出现呼叫建立请求时,通过自动转换电话号码“25713514”执行对于用户“B”的终端的呼叫建立过程。这里,呼叫建立请求进入网络号码“28371553”并自动把这一网络号码传送到电信公司“Y”的交换机。

    使用这一系统,对于向用户“B”打电话的用户(这里称为用户“A”)能够很简便地辨认出原来的电话号码,而用户“B”他或她本身不必知道网络号码。这样,视在电话号码没有变化,因而这一电话号码也可称为“便携式号码”。而且,以这种方式使视在电话号码不变的功能还可称为“号码可携带功能”。

    图15是表示在智能网络中实现这种号码可携带功能的情形的示意图。如图15中所示,当用户“A”拨打电话号码“25713514”时(步骤71),包含这一电话号码“25713514”的呼叫建立请求从接受用户A的终端的交换网络的本地交换机100传送给电信公司“X”的本地交换机101(步骤72)。这一本地交换机101判断用户B的终端“B”在电信公司“X”的通信网络覆盖范围内的区域中不存在,并在向其添加专用访问代码之后把这一呼叫建立请求传送到SSP(服务交换点,比每一电信公司本地交换机更高级别的交换机)102(步骤73)。于是,这一SSP102基于访问代码把呼叫建立请求传送到SCP(服务控制点)103(步骤74)。

    这一SCP103的数据库备有表示电话号码(便携号码)和网络号码的对应关系表,因而在把呼叫建立请求中的电话号码“25713514”自动转换为网络号码“28371553”(步骤75)之后,SCP103把这一呼叫建立请求通过SSP102传送到电信公司“Y”的本地交换机104。

    分配给用户“B”的网络号码“28371553”在用户“B”的终端移动时的时间点被记录到本地交换机104,从而基于网络号码“28371553”通过呼叫用户“B”的终端能够执行在这一终端与用户“A”的终端之间建立呼叫。

    另外图16是由交换机本身实现号码可携带功能的情形的示意图。在图16的情形下,当包含电话号码“25713514”的呼叫建立请求被传送(S81,S82)时,电信公司“X”的本地交换机105判断用户“B”的终端在电信公司“X”的覆盖范围内的区域中不存在。由于交换机105备有表示电话号码(便携号码)和网络号码的对应关系表,故在呼叫建立请求中的电话号码“25713514”已经被自动转换为网络号码“28371553”之后(步骤83),通过使用呼叫转发功能将呼叫建立请求传送到电信公司“Y”的本地交换机104(步骤84)。在图16的情形下,已经收到这一呼叫建立请求的本地交换机104能够执行在用户“B”终端和用户“A”终端之间建立呼叫的过程。

    现在,在普通的拨号电话机中,只有0-9数码能够作为拨号信号传送到交换机。另外在按键电话机中,只有0-9数码和信号*及#能够作为拨号信号传送。信号*和#只能在电话机所连接的交换机内使用。注意,在交换机内这种处理是基于十六进制数码(1-9和A-F;即单字符由4位二进制数值表示)进行的。

    因而,如图17所示先有技术的交换机在接收呼叫建立请求时,分析包含在同一呼叫中的电话号码的数码(在基于十六进制数的转换之后)(S91),并如果数码只由某些1-9和A(对应于拨号信号和按键信号的“0”)组成,则继续进行处理。如果包含除了1-9和A之外的数码,则交换机判断收到的数码错误,并结束处理(S92)。

    结果,当使用先有技术的交换机实现号码可携带性功能时,就普通电话号码的情形来说,只有数码1-9和“A”能够用作为网络号码。

    如上所述,只有十种数码可用于普通电话号码和网络号码两者,因而只有104种可记录的用户号码编排方法。于是,由于更大量的网络号码记录在电信公司“Y”的交换机104中,所以可分配给已经与电信公司“Y”签用户合同的用户的电话号码的数量变得较少。例如,在图15和16所示例子中,作为网络号码分配的“28371553”就不能作为其它用户的电话号码分配。于是,所引起的问题是视在用户容量的下降。

    为了克服先有技术固有的以上问题而设计的本发明的基本目的是要提供一种网络号码管理系统和交换机,其构成将使得即使在交换机中记录了任何数目的网络号码,也不会降低在这一交换机中的可记录用户电话号码数。

    为了实现这一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结构。

    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是包含多个交换机和一个电话号码转换装置的电话网络中的一种网络号码管理系统,每一交换机覆盖其自身的服务区域。每一交换机分配有该交换机特有的第一类交换号码和第二类交换号码;交换机包含记录分配给终端的电话号码的第一表,电话号码由第一类交换号码和用户号码组合而成;记录非存在性信息的第二表,非存在性信息指示分配有记录在第一表中的电话号码的终端是否在交换机的服务区域中存在;第三表,它记录分配给交换机服务区域中现有终端的网络号码并具有记录在多个交换机中不同的一个交换机的第一表中的电话号码,网络号码由第二类交换号码和用户号码的组合形成;非存在性判断单元,当有包含记录在交换机第一表中的连接请求电话号码的呼叫建立请求时,用于参照第二表判断分配有连接请求电话号码的终端在交换机服务区域中是否存在;以及传送单元,当非存在性判断单元判断出在交换机的服务区域内终端不存在时,用于把呼叫建立请求传送到电话号码转换装置。电话号码转换装置包括第四表,其中对于同一终端记录在交换机之一的第一表中的电话号码对应于记录在另一交换机的第三表中的网络号码;转换单元,当收到从交换机之一传送的呼叫建立请求时,用于参照第四表并用于把呼叫建立请求的连接请求电话号码转换为对应的网络号码;以及传送单元,用于在转换之后把包含由转换单元转换的连接请求电话号码的呼叫建立连接请求传送到具有包含在连接请求电话号码中的第二类交换号码的交换机。

    使用这一结构,每一交换机除了第一类交换号码之外还有第二类交换号码。于是,就不会发生记录在第三个表中的网络号码变为与记录在第二个表中的电话号码重合。因而,即使当第三个表中记录了任何数目的网络号码时,记录在第一个表中的电话号码也不会受到限制。

    本发明的第二方面是包含多个交换机的电话网络中的网络号码管理系统,每一交换机覆盖其自身的服务区域。每一交换机分配有该交换机所特有的第一类交换号码和第二类交换号码,并包含记录分配给终端的电话号码的第一表,电话号码由第一类交换号码和用户号码的组合构成;记录非存在性信息的第二个表,非存在性信息指示分配有记录在第一表中的电话号码的终端在交换机的服务区域中是否存在;第三个表,它记录分配给交换机服务区域中现有终端的网络号码并具有在多个交换机中的不同的一个交换机的第一表中记录的电话号码,网络号码由第二类交换号码和用户号码的组合构成;第四个表,其中对于同一终端记录在交换机的第一表中的电话号码对应于记录在另一交换机的第三个表中的网络号码;非存在性判断单元,当有包含记录在第一表中的连接请求电话号码的呼叫建立请求时,用于参照第二表判断分配有连接请求电话号码的终端在交换机的服务区域中是否存在;转换单元,当判断单元判断出在交换机的服务区域中该终端不存在时,用于参照第四表并且用于把呼叫建立请求的连接请求电话号码转换为对应的网络号码;以及传送单元,当非存在性判断单元判断出在交换机的服务区域中该终端不存在时,用于在转换之后把呼叫建立请求传送到具有包含在连接请求电话号码中的第二类交换号码的交换机。

    使用这一结构,每一交换机除了第一类交换号码之外还有第二类交换号码。于是,不会发生记录在第三表中的网络号码与记录在第二表中的电话号码重合。于是,即使在第三表中记录了任何数目的网络号码,记录在第一表中的电话号码也不受限制。

    本发明的第三方面是包含有多个交换机及电话号码转换装置的电话网络中的一种网络号码管理系统,每一交换机覆盖其自身的服务区域。每一交换机分配有该交换机特有的交换号码,并包含记录分配给终端的电话号码的第一表,电话号码由交换号码和基于十六进制数的只由1到9和A数码组成的用户号码的组合构成;记录非存在性信息的第二个表,非存在性信息指示分配有记录在第一表中的电话号码的终端在交换机的服务区域中是否存在;第三个表,它记录分配给交换机服务区域中现有终端的网络号码并具有在多个交换机中的不同的一个交换机的第一表中记录的电话号码,网络号码由交换号码和基于十六进制数的包含B到F的数码之一的用户号码的组合构成;非存在性判断单元,当有包含记录在第一表中的连接请求电话号码的呼叫建立请求时,用于参照第二表判断分配有连接请求电话号码的终端在交换机的服务区域中是否存在;以及传送单元,当非存在性判断单元判断出在交换机的服务区域中该终端不存在时,用于把呼叫建立请求传送到电话号码转换装置。电话号码转换装置包含第四个表,其中对于同一终端记录在交换机之一的第一表中的电话号码对应于记录在另一交换机的第三个表中的网络号码;转换单元,当收到从交换机之一传送的呼叫建立请求时,用于参照第四表并用于把呼叫建立请求的连接请求电话号码转换为对应的网络号码;以及传送单元,用于在转换之后把包含由转换单元转换的连接请求电话号码的呼叫建立连接请求传送到具有包含在连接请求电话号码中的交换号码的交换机。

    使用这一结构,包含在电话号码中的用户号码只由基于十六进制数的数码1到9和A组成,而基于十六进制数的数码B到F不变地包含在包含于网络号码的用户号码的一部分或全部之中。于是,不会发生记录在第三表中的网络号码与记录在第二表中的电话号码重合。于是,即使在第三表中记录了任何数目的网络号码,记录在第一表中的电话号码也不受限制。

    本发明的第四方面是包含有多个交换机的电话网络中的网络号码管理系统,每一交换机覆盖其自身的服务区域。每一交换机分配有该交换机特有的交换号码,并包含记录分配给终端的电话号码的第一表,电话号码由交换号码和由基于十六进制数的1到9和A数码组成的用户号码的组合构成;记录非存在性信息的第二个表,非存在性信息指示分配有记录在第一表中的电话号码的终端在交换机的服务区域中是否存在;第三个表,它记录分配给交换机服务区域中现有终端的网络号码并具有在多个交换机中的不同的一个交换机的第一表中记录的电话号码,网络号码由交换号码和包含基于十六进制数的B到F的数码之一的用户号码的组合构成;第四个表,其中对于同一终端记录在交换机的第一表中的电话号码对应于记录在另一交换机的第三个表中的网络号码;非存在性判断单元,当有包含记录在第一表中的连接请求电话号码的呼叫建立请求时,用于参照第二表判断分配有连接请求电话号码的终端在交换机的服务区域中是否存在;转换单元,当判断单元判断出在交换机的服务区域中不存在该终端时,用于参照第四表并用于把呼叫建立请求的连接请求电话号码转换为对应的网络号码;以及传送单元,用于在转换之后把包含由转换单元转换的连接请求电话号码的呼叫建立请求传送到具有包含在连接请求电话号码中的交换号码的交换机。

    使用这一结构,包含在电话号码中的用户号码只由基于十六进制数的数码1到9和A组成,而基于十六进制数的数码B到F不变地包含在包含于网络号码中的用户号码的一部分或全部之中。于是,不会发生记录在第三表中的网络号码与记录在第二表中的电话号码重合。于是,即使在第三表中记录了任何数目的网络号码,记录在第一表中的电话号码也不受限制。

    根据本发明的第五方面,在网络号码管理系统中,包含在记录在第一表中的电话号码的用户号码只包含基于十六进制数的数码1到9和A,且包含在第三表中记录的网络号码中的用户号码含有基于十六进制数的数码B到F之一。

    本发明的第六方面是分配有交换机特有的第一类交换号码和第二类交换号码的交换机。该交换机包含记录分配给终端的电话号码的第一表,电话号码由第一类交换号码和用户号码的组合构成;记录非存在性信息的第二个表,非存在性信息指示分配有记录在第一表中的电话号码的终端在交换机的服务区域中是否存在;第三个表,它记录分配给交换机服务区域中现有终端的网络号码并具有一个不同的交换机的第一表中记录的电话号码,网络号码由第二类交换号码和用户号码的组合构成;第四个表,其中对于同一终端记录在交换机的第一表中的电话号码对应于记录在另一交换机的第三个表中的网络号码;非存在性判断单元,当有包含记录在第一表中的连接请求电话号码的呼叫建立请求时,用于参照第二表判断分配有连接请求电话号码的终端在交换机的服务区域中是否存在;转换单元,当判断单元判断出在交换机的服务区域中该终端不存在时,用于参照第四表并用于把呼叫建立请求的连接请求电话号码转换为对应的网络号码;以及传送单元,用于在转换之后把包含由转换单元转换的连接请求电话号码的呼叫建立请求传送到具有包含在连接请求电话号码中的交换号码的交换机。

    使用这一结构,除了用于电话号码的第一类交换号码之外交换机还有第二类交换号码。于是,不会发生记录在第三表中的网络号码与记录在第二表中的电话号码重合。于是,即使在第三表中记录了任何数目的网络号码,记录在第一表中的电话号码也不受限制。

    本发明的第七方面是分配有交换机特有的交换号码的交换机。交换机包含记录分配给终端的电话号码的第一表,电话号码由交换号码和基于十六进制数的1到9和A数码构成的用户号码的组合构成;记录非存在性信息的第二个表,非存在性信息指示分配有记录在第一表中的电话号码的终端在交换机的服务区域中是否存在;第三个表,它记录分配给交换机服务区域中现有终端的网络号码并具有一个不同的交换机的第一表中记录的电话号码,网络号码由该交换号码和包含基于十六进制数的B到F数码之一的用户号码的组合构成;第四个表,其中对于同一终端记录在交换机的第一表中的电话号码对应于记录在另一交换机的第三个表中的网络号码;非存在性判断单元,当有包含记录在第一表中的连接请求电话号码的呼叫建立请求时,用于参照第二表判断分配有连接请求电话号码的终端在交换机的服务区域中是否存在;转换单元,当判断单元判断出在交换机的服务区域中该终端不存在时,用于参照第四表并用于把呼叫建立请求的连接请求电话号码转换为对应的网络号码;以及传送单元,用于在转换之后把包含由转换单元转换的连接请求电话号码的呼叫建立请求传送到具有包含在连接请求电话号码中的交换号码的交换机。

    使用这一结构,包含在电话号码中的用户号码只由基于十六进制数的数码1到9和A组成,而基于十六进制数的数码B到F不变地包含在包含于网络号码中的用户号码的一部分或全部之中。于是,不会发生记录在第三表中的网络号码与记录在第二表中的电话号码重合。于是,即使在第三表中记录了任何数目的网络号码,记录在第一表中的电话号码也不受限制。

    通过以下详细地说明所述的结构和操作,这些和其它目的及优点会越发明显,附图中相同的标号表示相同的部件。

    在以下参照附图的讨论中,本发明的其它目的和优点将变得显而易见,其中:

    图1是示意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中的电话网络结构的图示;

    图2是表示图1中每一本地交换机的具体结构的框图;

    图3是表示图2中的电话号码管理表的数据结构的图示;

    图4是表示图2中网络号码管理表的数据结构的图示;

    图5是表示根据图2中控制程序由CPU执行的呼叫建立过程的流程图;

    图6是表示图5中S01中所执行数码分析过程子程序的流程图;

    图7是表示图2中SSP的具体结构的框图;

    图8是表示图2中SCP的具体结构的框图;

    图9是表示图8中转换数据库的数据结构的图示;

    图10是表示根据图8中控制程序由CPU执行的呼叫建立请求传送过程的流程图;

    图11是示意表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中电话网络的结构的图示;

    图12是示意表示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中电话网络的结构的图示;

    图13是示意表示本发明的第四实施例中电话网络的结构的图示;

    图14是表示由图13中的每一本地交换机的CPU所执行的呼叫建立过程的流程图;

    图15是表示先有技术中漫游的一个例子的图示;

    图16是表示先有技术中漫游的一个例子的图示;以及

    图17是表示先有技术中数码分析过程的流程图。

    以下将参照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实施例。

    [实施例1]

    (电话网络的结构)

    图1是表示分别由不同公司(电信公司)管理的相互连接的通信网络构成的电话网络的结构的示意图。图1示例表示出电话网络由电信公司“A”管理的固定的通信网络、由电信公司“X”管理的固定的通信网络、以及由电信公司“Y”管理的固定的通信网络等等构成电话网络的状态。注意,用于分别控制由各个电信公司管理的电话网络的本地交换机(电信公司“A”的本地交换机1,电信公司“X”的本地交换机2及电信公司“Y”的本地交换机3)通过未示出的中继线路彼此连接。因此,能够在任何一个本地交换机中接受的终端和其它本地交换机中接受的终端之间进行通话。

    要注意,用于控制各个固定通信网络的本地交换机(电信公司“X”的本地交换机2及电信公司“Y”的本地交换机3)还连接到定义为由第三方管理的一个交换机的SSP(服务交换点)4。这一SSP4连接到一SCP(服务控制点)。

    在这样构成的电话网络中,已经与电信公司“A”签用户合同的用户“A”的终端6连接到电信公司“A”的本地交换机1。另外,假设已经与电信公司“X”签用户合同的用户“B”的终端7可能已经在由电信公司“X”的本地交换机2覆盖范围内的服务区域中存在,并然后移动到由电信公司“Y”的本地交换机3覆盖范围内的服务区域。例如,电信公司“X”的本地交换机2的电话交换号码为“2571”。另外,电信公司“Y”的本地交换机3的电话交换号码为“2837”。为了在实施例1中实现号码可携带性功能,这一本地交换机3除了常规的电话交换号码“2837”(1类电话交换号码)之外还备有用于号码可携带性的部分包含号码“B”-“F”的电话交换号码(2类电话交换号码),诸如“E222”。

    以下将对构成该电话网络的每一装置分别给出说明。

    [本地交换机]

    图2是表示本地交换机2、3的具体结构的框图。如图2中所示,每一本地交换机2、3分类为主要由连接到多用户终端的线路的电子交换系统10以及连接到这一电子交换系统10的多个中继线11构成的数字交换机。每一中继线11接受连接到各通信站(诸如SSP4及其它本地交换机1、2、3)的中继线路。而且,电子交换系统10由CPU12和存储器13构成。

    这一CPU12是用于执行呼叫建立控制过程及交换控制过程的处理器。而且,存储器13存储有控制程序15,该程序通过由CPU12执行使CPU12执行必要的操作,且存储器13为由CPU12执行的控制过程提供工作区域(例如用于缓存被交换的数据)。此外,存储器13存储有电话号码管理表14和网络号码表15以便实现号码可携带功能。

    如图3所示,作为第一表和第二表的电话号码管理表14具有表示分配给用户终端的电话号码(电话交换号码+用户号码)的列(对应于第一表),这些用户已经同管理本地交换机的公用电信公司签用户合同,并具有列(对应于第二表),其中设置了标志(对应于非存在性信息),用于区分分配有电话号码的终端是否在每一电话交换机的本地交换机覆盖范围内的服务区域中存在。图3示例表示存储在电信公司“X”的本地交换机2中的电话号码管理表14,于是分配给用户B的终端7的电话号码“25713514”被记录,并设置了标志,指示分配有这一电话号码的终端7不存在。

    另外如图4所示,作为第三表的网络号码表15表示分配给已经移动到本地交换机覆盖范围内的服务区域的终端的网络号码(每一网络号码=号码可携带性电话交换号码+用户号码)。图4示例表示存储在电信公司“Y”的本地交换机3中的网络号码表16,因而记录了分配给用户“B”的终端7的网络号码“E222D333”。注意,这一网络号码被设置为在每一电话交换号码和用户号码的部分或全部中包含数码“B”-“F”(十六进制数)。

    图5是表示由CPU12参照电话号码管理表14和网络号码表15所执行的控制程序15的一部分(呼叫建立过程)的流程图。这一呼叫建立过程在收到来自本地交换机覆盖范围内的服务区域中存在的用户终端、或来自其它公共电信公司交换机的呼叫建立请求时开始。

    开始后首先在S01,CPU12执行数码分析过程。图6是表示在S01中所执行的号码分析过程子程序的流程图。在进入这一子程序后的开头的S11中,CPU12分析包含在收到的呼叫建立请求中构成连接请求电话号码的数码(被请求要连接的电话号码)。在完成这一分析后,CPU12在下一个S12判断在连接请求电话号码中是否包含除了1-9和“A”-“F”之外的数码或字母。这时,当连接请求电话号码中包含除了1-9和“A”-“F”之外的数码或字母时,CPU12认为收到的连接请求电话号码的数码是错的而迫使结束过程。可是,如果在连接请求电话号码中不包含除了1-9和“A”-“F”之外的数码或字母,则CPU12结束这一数码分析过程子程序并且处理返回图5中的主程序。

    在图5中的主程序中,在跟随S01的S02中CPU12基于连接请求电话号码检索电话号码管理表14。在下一个S03中,CPU12判断连接请求电话号码是否记录在电话号码管理表14中。这时,如果已经记录,则CPU12使处理进到S04,如果没有记录,则使处理进到S07。

    在S04中,CPU12判断在记录在电话号码管理表14中的连接请求电话号码中是否设置了用于指示存在的标志或是指示非存在性的标志(这对应于非存在性判断单元)。这时,如果在其中设置了指示存在的标志,CPU12使处理进到S05,以便基于这一连接请求电话号码对于用户终端执行呼叫建立过程。

    反之,当在S04判断出其中设置了指示非存在性的标志时,CPU12把专用的访问代码(当被移动时要被传送的)添加到收到的呼叫建立请求中并把它传送到SSP4(这对应于传送单元)。

    另一方面,当判断出在电话号码管理表14中没有记录连接请求电话号码时,CPU12使处理进到S07。在S07中,CPU12基于连接请求电话号码检索网络号码管理表16。在接下来的S08,CPU12判断连接请求电话号码是否作为网络号码记录在网络号码管理表16中。这时,如果记录了,则CPU12使处理进到S05以便基于这一连接请求电话号码(网络号码)对于用户终端执行呼叫建立过程。然而如果连接请求电话号码没有记录在网络号码管理表16中,则CPU12直接结束这一过程。

    [SSP]

    图7是表示SSP(服务交换点)4的具体结构的框图。如图7中所示,SSP4分类为拥有与本地交换机2、3的每一个相同构成元件(电子交换系统20和多个中继线21)的数字交换机。这一SSP4与本地交换机2、3的每一个不同在于存储器23存储有SSP控制程序27。当添加了上述专用访问代码的呼叫建立请求从每一本地交换机2、3(当移动时传送)传送时,这一SSP控制程序27向SCP5传送这一呼叫建立请求。

    [SCP]

    图8是表示SCP(服务控制点)5的具体结构的框图。如图8中所示,SCP5被分类为主要由服务控制系统30和与这一服务控制系统30连接的多个中继线31组成的通信设备。这一SCP5不是交换机,因而用户终端线路没有连接到服务控制系统。这一服务控制系统由CPU32和存储器33构成。

    这一CPU32是用于执行控制整个SCP5及把连接请求电话号码转换为网络号码的号码转换过程的处理器。存储器33存储控制程序35,用于使CPU32通过由CPU32执行的这一程序35而执行所需的操作,并对由CPU32执行的控制过程提供工作区域。此外,存储器33存储有转换数据库38,用于通过实现号码可携带功能而执行号码转换过程。

    如图9中所示,作为第四表的转换数据库38,对于分配了记录在各个本地交换机2、3中的电话号码的终端,显示了上述电话号码与其它本地交换机3、2分配的网络号码之间的对应关系的一个列表。在图9的例子中,记录在公共电信公司X的本地交换机2中的电话号码“25713514”和记录在公共电信公司Y的本地交换机中的网络号码“E222D333”,对于用户B的终端7彼此对应地被记录。

    图10是表示参照上述转换数据库38由CPU32所执行的控制程序35(呼叫建立请求传送过程)的一部分的流程图。这一呼叫建立请求传送过程在收到添加了从SSP4传送的专用访问代码(当移动时被传送)的呼叫建立请求后开始。

    在开始后的开头的S21,CPU32基于包含在收到的呼叫建立请求中的连接请求电话号码检索转换数据库38,并读取对应于这一电话号码的网络号码。这时,CPU32把读取的网络号码写到呼叫建立请求中的连接请求电话号码上(这对应于转换单元)。

    在接下来的S22中,同一呼叫建立请求被传送到一本地交换机,该交换机是由作为连接请求电话号码写入呼叫建立请求中的网络号码中的电话交换号码所规定的(这对应于传送单元)。

    (呼叫建立中的操作)

    以下参照图1和5,以上述电话网络中用户A的终端6向用户B的终端7给出呼叫建立请求的情形为例,将说明电话网络内各个单元的操作。

    现在假设用户“A”使终端6摘机并拔打“2-5-7-1-3-5-1-4”(步骤31)。这时,公用电信公司A的本地交换机1产生包含基于十六进制数的连接请求电话号码“25713514”的呼叫建立请求,并将其传送到通过由连接请求电话号码的头四个数字组成的电话交换号码“2571”标识的本地交换机(即公共电信公司X的本地交换机2)(步骤32)。

    收到这一呼叫建立请求的本地交换机2参照电话号码管理表14判断出包含在这一呼叫建立请求中的连接请求电话号码“25713514”被记录,然而分配有这一电话号码的用户B的终端7当前在本地交换机2的覆盖范围内的服务区域中不存在(S03,S04)。这时,这一本地交换机2把专用访问代码(当移动时被传送的)添加到这一呼叫建立请求中并把同一请求传送到SSP4(步骤33)。

    这一呼叫建立请求已被传送到的SSP4在收到这一呼叫建立请求时,从添加到其上的专用访问代码识别出分配有连接请求电话号码的终端已经移动。然后,SSP4把这一呼叫建立请求传送到SCP5(步骤34)。

    已经收到这一呼叫建立请求的SCP参照转换数据库38,并识别出网络号码“E222D222”与包含在同一呼叫建立请求中的连接请求电话号码“25713514”相对应。然后,包含在这一呼叫建立请求中的连接请求电话号码“25713514”利用网络号码“E222D222”覆写,从而转换了号码(S21)(步骤35)。然后,呼叫建立请求被传送到具有由转换之后的连接请求电话号码(网络号码)的头四个数字组成的电话交换号码(号码可携带号码)“E222”的本地交换机(即,公共电信公司Y的本地交换机3)(S22)(步骤36)。

    已经收到呼叫建立请求的本地交换机2分析包含在这一呼叫建立请求的连接请求电话号码(网络号码)“E222D333”的数码(S01),并由于除了1-9和A-F之外不包含禁用的字母,故把这一电话号码作为有效的号码处理。

    接下来,本地交换机2虽然参照电话号码管理表14判断这一连接请求电话号码(网络号码)“E222D333”没有被记录(S03),但参照网络号码管理表16并识别出这一连接请求电话号码(网络号码)“E222D333”被记录(S09)。

    如果连接请求电话号码(网络号码)“E222D333”这样被记录,则用户B的终端7在本地交换机2的覆盖范围的服务目标区域中存在,因而本地交换机2执行用于建立这一终端7和终端6之间的呼叫的呼叫建立过程。

    如上所述,根据实施例1,对每一本地交换台,除了由普通电话号码的头四个数字组成的电话交换号码“2837”之外,还提供了一般对公众不公开的用于号码可携带性的电话交换号码“E222”。因而,一个号码,即构成用于这一可携带性的电话交换号码“E222”的头四个数字,可作为网络号码分配,于是绝不会出现可作为普通电话号码分配的电话号码的数量(104)减少。此外,由于十六进制数B-F被排除于电话号码禁用的数码之外,所以除了用作为普通电话号码的0-9和A之外B-F用作为网络号码第二个四位数字(用户号码)的数码。于是,可分配的网络号码数量上升到164,并且可分配的网络号码数变得远大于先有技术的号码数。

    [实施例2]

    如图11的示意图所示,本发明的实施例2特征在于,与上述的第一实施例比较,只使用1-9和A作为网络号码的第二部分四个数字的普通电话号码(用户号码)。如果按这样的设计,可分配的网络号码的总数最多为104。然而,如以上实施例1所述,对每一本地交换机3,除了由普通电话号码的头四个数字组成的电话交换号码“2837”之外,还提供了一般对公众不公开的号码可携带性的电话交换号码“E222”。因而,可将头四个数字为号码可携带性电话交换号码“E222”的号码分配为网络号码,于是就不可能减少可分配为普通电话号码的电话号码的数(104)。实施例2中的其它配置与实施例1完全相同,因而对其说明从略。

    [实施例3]

    本发明的实施例3的特征点在于,与以上所述实施例1比较,只是由普通电话号码的头四个数字组成的电话交换号码“2837”作为每一本地交换机3的电话交换号码给出。使用这样的设计,虽然可分配的网络号码数减少了,但将十六进制数的B-F排除于禁止用作为电话号码但总是可用作为网络号码的第二部分四个数字(用户号码)的一部分或全部的数码之外。因而,即使所有可分配的电话号码(104)保证用于普通电话号码,而可分配的网络号码总数也为(164-104)。实施例3中其它的配置与实施例1完全相同,因而对其说明从略。

    [实施例4]

    本发明的实施例4的特征在于,每一本地交换机2、3的存储器13包含图9中所示的转换数据库38,以及每一本地交换机2、3的CPU12对非存在电话号码执行号码转换过程。实施例4中每一交换机1、2、3的其它的配置与实施例1中的完全相同,因而对其说明从略。

    图14是表示由实施例4中的每一本地交换机2、3的CPU12所执行控制程序15一部分(呼叫建立/号码转换过程)的流程图。在收到来自存在于在本地交换机的覆盖范围的服务区域中的用户终端,或者来自其它公共电信公司的本地交换机的呼叫建立请求时,这一呼叫建立/号码转换过程开始。

    在开始后首先在S41中,CPU12根据图6中所示的数码分析过程执行数码分析过程。

    在接下来的S42中,CPU12基于连接请求电话号码检索电话号码管理表14。在接下来的S43中,CPU12判断在电话号码管理表14中是否记录了该连接请求电话号码。这时如果记录了,则处理进到S44。然而如果没有记录,则处理进到S48。

    在S44中,CPU12判断在电话号码管理表14中所记录的连接请求电话号码中是否设置了用于指示非存在性的标志或者用于指示存在性的标志(这对应于非存在性判断单元)。这时,如果其中设置了指示存在性的标志,则CPU12使处理进到S45,以便基于这一连接请求电话号码对用户终端执行呼叫建立过程。

    反之,当在S44中判断出其中设置了指示非存在性的标志时,CPU12使处理进到S46。在S46,CPU12基于包含在收到的呼叫建立请求中的连接请求电话号码检索转换数据库38,并读取对应于这一电话号码的网络号码。然后,CPU12把读取的网络号码重新写到呼叫建立请求中的连接请求电话号码上(这对应于转换单元)。

    在接下来的S47中,呼叫建立请求被传送到由作为呼叫建立请求中的连接请求电话号码写入的网络号码中的电话交换号码所规定的本地交换机(这对应于传送单元)。

    另一方面,在步骤S43判断出在电话号码管理表14中没有记录连接请求电话号码的情形下,CPU12使处理进到S48。在这一S48,CPU12基于连接请求电话号码检索网络号码管理表16。在接下来的S49,CPU12判断在网络号码管理表16中是否作为网络号码记录了连接请求电话号码。这时,如果记录了,则CPU12使处理进到S45,以便基于这一连接请求电话号码(网络号码)对用户终端执行呼叫建立过程。然而如果在网络号码管理表16中没有记录连接请求电话号码,则CPU12直接结束这一过程。

    (呼叫建立中的操作)

    以下将参照图1,通过在以上构造的电话网络中用户A的终端6向用户B的终端7给出呼叫建立请求的情形为例,说明电话网络中各个单元的操作。

    现在假设用户“A”使终端6摘机并拔打“2-5-7-1-3-5-1-4”(步骤51)。这时,公用电信公司A的本地交换机1产生包含基于十六进制数的连接请求电话号码“25713514”的呼叫建立请求,并将其传送到通过由连接请求电话号码的头四个数字组成的电话交换号码“2571”标识的本地交换机(即电信公司X的本地交换机2)(步骤52)。

    收到这一呼叫建立请求的本地交换机2,参照电话号码管理表14判断出包含在这一呼叫建立请求中的连接请求电话号码“25713514”被记录,且分配有这一电话号码的用户B的终端7在本地交换机2覆盖的业务范围内不存在(S43,S44)。这时,这一本地交换机2参照转换数据库38并识别出网络号码“E222D222”与连接请求电话号码“25713514”相对应。然后,在这一呼叫建立请求中包含的连接请求电话号码“25713514”以网络号码“E222D222”重写,从而转换了该号码(S46(步骤53))。然后在转换后,呼叫建立请求被发送到具有由连接请求电话号码(网络号码)的头四个数字组成的电话交换号码(号码可携带性号码)的本地交换机(即,公共电信公司Y的交换机3)(S47)(步骤54)。

    已经收到呼叫建立请求的本地交换机2分析包含在这一呼叫建立请求(S41)中的连接请求电话号码(网络号码)“E222D333”的数码,并由于除了1-9和A-F之外不包含禁用的字母,故把这一电话号码作为有效的号码处理。

    接下来,本地交换机2虽然参照电话号码管理表14判断这一连接请求电话号码(网络号码)“E222D333”没有被记录(S43),但从而参照网络号码管理表16并识别出这一连接请求电话号码(网络号码)“E222D333”被记录(S49)。

    如果连接请求电话号码(网络号码)“E222D333”这样被记录,则用户B的终端7在本地交换机2的覆盖范围的服务区域中存在,因而本地交换机2执行用于在这一终端7和终端6之间建立呼叫的呼叫建立过程。

    如上所述,根据本实施例4,也能够合理地获得如同实施例1中的相同的效果。

    如上所述,根据本发明的网络号码管理系统和交换机的构造,使得即使这一交换机记录了任意数目的网络号码,可记录在交换机中的用户电话号码数也会不减少。

    从详细的说明明显可见本发明的许多特点和优点,并从而由所附权利要求覆盖所有属于本发明之实质和范围内的发明的那些特点和优点。另外,由于对本专业人员明显地可出现许多的修改和变化,故无意把本发明完全限制于以上所示和所述的结构和操作,并从而所有的适宜的修改和等同物可落于本发明的范围。

网络号码管理系统和交换机.pdf_第1页
第1页 / 共40页
网络号码管理系统和交换机.pdf_第2页
第2页 / 共40页
网络号码管理系统和交换机.pdf_第3页
第3页 / 共4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网络号码管理系统和交换机.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网络号码管理系统和交换机.pdf(40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一种网络号码管理系统。本地交换机具有本身的交换号码及任意电话号码,并具有用于指示终端是否存在的电话号码管理表。收到呼叫建立请求时,检索电话号码管理表,若不存在则呼叫建立请求被传送到服务控制点(SCP)。SCP从转换数据库读取对应的网络号码,并把连接请求电话号码转换为网络号码。这一网络号码包含其它本地交换机的号码可携带性电话交换号码,从而这一呼叫建立请求被传送到其它本地交换机。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电学 > 电通信技术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