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有防错机构的 辅助指示或脱扣装置 本发明涉及一种罩在壳体内的辅助指示或脱扣装置,该壳体具有第一侧板和相对的第二侧板,所述装置设计来结合到电路断路器或其它辅助装置的共轭形状壳体上,并且包括:
旋转致动件,带有穿过壳体第一侧板上的第一开口的驱动凸耳,并设计成分别与通过设置在电路断路器的面板或所述第二侧板上第二开口的电路断路器的第一凹形联接部或其它辅助装置的第二凹形联接部一起工作;
从第一侧板突出的脱扣销;
用于在各种结构的状态相一致时使壳体结合在一起的机构。
现有技术中使用的辅助装置具有可以看到的突出手柄,并且它们相对于电路断路器的位置可以很容易用眼观测到。对于没有明显手柄地辅助装置来说会存在不同的问题。在这种情况下,这种结构的致动件与壳体形成一体且必须能与电路断路器或其它辅助装置相连。如果各种结构的状态不是一致的,盲目进行联接时就会存在错误装配的危险。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辅助指示或脱扣装置,可以可靠地与电路断路器或其它辅助装置状态一致地联接。
本发明的辅助装置的特征在于:致动件带有进出键,而所述第二开口设置成锁扣,只在致动件的打开位置让键进入,当电路断路器的结构或相邻辅助装置的结构本身处于同样的打开状态时,驱动凸耳接合在第一或第二凹联接部中。
根据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锁扣由在第二弯曲开口的端部制成的槽形成。键包括档块,设计在对应结构不处于打开状态时抵靠相邻壳体,以防止辅助装置结合。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特点,壳体的第一侧板具有至少两个由柔性锁片形成的夹紧件,用于夹入相邻壳体的凹处。
其优点在于包括防错机构,以防止辅助指示装置插入辅助脱扣装置和断路器之间。防错机构包括与第一侧板上的第一凸导引件相联的第一凸对中件,和与第二侧板上的第一凹导引件相联的第一凹对中件,该组件设置成能使至少两个辅助指示装置相联。
防错机构包括与第一侧板上的第二凸导引件相联的第二凸对中件,和与第二侧板上的第二凹导引件相联的第二凹对中件,该组件设置成能使辅助指示装置结合到第二侧板上并防止与辅助脱扣装置第一侧板的相对侧相联。
通过下面对作为非限定性的例子并在附图中示出的本发明实施例进行的说明,可以更加清楚本发明的其它优点和特征,其中:
图1为电路断路器和辅助装置在联接前处于分离位置的透视图;
图2为图1详细的放大视图;
图3为辅助装置的致动件与电路断路器的枢转支承物联接状态的透视示意图;
图4为图3的详细放大视图,示出在状态一致时的联接;
图5为与图4相同的视图,示出状态不一致时的情况;
图6示出两辅助指示装置相联的透视图;
图7为图6的垂直剖视图;
图8和图9为图7详细的放大视图;
图10示出了辅助指示装置和辅助脱扣装置联结的透视图;
图11为图10的垂直剖视图;
图12和13为图11的详细放大图;
图14示出了辅助指示装置与电路断路器联结的垂直剖视图;
图15和16为图14的详细放大图。
在图1至图5中,辅助指示或脱扣装置10通过机械脱扣杆和手柄驱动杆的联接结合到电路断路器14的侧板12。辅助装置10罩在由模制塑料制成的壳体16中,壳体16具有与电路断路器14的壳体18一致的形状。
辅助装置10不具有可视的手柄,并包括两个转换电路,每个转换电路具有与连接一对连接端子的两个固定触头一起工作的可动触头。可动触头通过操作机构驱动,该操作机构中只有手动操作中的致动件20在图3至5中示出。
辅助装置10的致动件20由转动基部22形成,转动基部22在壳体16的内部一体形成并对应电路断路器14的手柄24的行程在打开位置和闭合位置之间有限地角运动。基部22带有驱动凸耳26,该驱动凸耳26从壳体16伸出并面向电路断路器14的侧板12上的弯曲开口28。驱动凸耳26的端部形成键30,并且在开口28的右部有一与键30的形状共轭的槽32,从而形成锁扣(图2)。电路断路器14的手柄24的枢转支架34包括沿壳体18内的开口28运动的第一凹联接件36。致动件20的凸驱动凸耳26接合入第一凹联接件36而形成辅助装置10和电路断路器14之间的驱动联接。
槽32的位置对应电路断路器14的打开位置,并且键30只在槽32的高度完全进入开口28。
将致动件20置于辅助装置10的打开位置从而使键30面向槽32时达到第一联接状态。如果辅助装置10处于另一位置(例如处于闭合位置),在键30的端部33与电路断路器14的壳体配合后不可能再将辅助装置10联结到电路断路器14。
将第一凹联接件36与开口28的槽32对齐(这只在电路断路器14的打开位置才能)就到达了第二联接状态。当电路断路器14和辅助装置10通过对应的板结合时,驱动凸耳26随后在箭头F1的方向上进入第一联接件36而形成驱动联接。如果电路断路器14的机构处于关闭或脱扣状态,键30进入锁扣的槽32,但抵靠在由手柄24的支架34的边缘38形成的档块上,防止与第一联接件36配合(图5)。这导致了电路断路器14的两壳体16、18和辅助指示装置10的横向分离,向装配者指示操作错误或两组件之间的状态不一致性。
采用与用于电路断电器14的联接机构相似的机构及防止某些结合的附加防错机构来实现两个或更多个辅助指示或脱扣机构10的联结。与驱动凸耳26相对,各辅助装置10的致动件20的转动基部22包括第二凹联接件40(图3至5),其形状同电路断路器14的第一联接部36类似。第二联接部40沿壳体10的左侧板44上的弯曲开口42(图1)运动。开口42带有与电路断路器40的侧板12的开口28的形状相同的槽32,并且在两组件结合的方向上两槽对齐。为实现两个辅助装置10的联结,同样的联接件是适用的,以形成两装置对应机构的驱动联接。这两个机构必须同时处于打开状态,以使一个组件的键30接合入相邻锁扣的槽32和另一组件的第二联接件。
图6至9示出了用于开闭(OC)或故障信号(FS)的两辅助装置10A的联结,每个壳体的宽度为9mm。
可以看到,驱动凸耳26,脱扣销48,一对夹紧件50,52,第一凸对中件54和第一凸导引件56从各辅助装置10A的右侧板46伸出。驱动凸耳26穿过与另一侧板44的开口42形状相同并与之对齐的开口58,开口58上不设有锁扣。脱扣销48配合入相邻组件的脱扣杆而形成机械脱扣杆。夹紧件50,52由柔性锁片形成,用于夹入相邻壳体的凹部。第一凸中心部54包括位于壳体16的顶部的管状杆,而第一凸导引件56带有半圆形柱,设置在靠近安装轨道的壳体16的底部。
各辅助装置10A的相对左侧板44除了开口42之外,还带有第一凹对中件60和第一凹导引件62。第一凹对中件60使第一凸对中件54的管状杆接合而获得在两壳体结合平面上的多方向锁定。第一凹导引件62在板44的底部设有U形切口,而允许凸导引件56在切口的方向上存在小的公差。
图10至13示出了辅助脱扣装置10B和辅助指示装置10A的连接,后者的宽度为18mm。辅助指示装置10A必须位于辅助脱扣装置10B的左侧,后者可以由欠压释放器,或分路释放器构成,用来将脱扣指令传递给电路断路器14。辅助指示装置10A与参照图6至9所述的相同,包括第一凸、凹对中件54,60,第一凸、凹导引件56、62。
辅助脱扣装置10B的右侧板66包括夹紧件50、52,脱扣销48,穿过开口58的驱动凸耳26,第二凸对中件68,第二凸导引件70。第二凸导引件68和第二凹导引件70由从侧板66伸出的圆柱形成。
辅助脱扣装置10B的左侧72除了开口42之外还设置有第二凹对中件74和第二凹导引件76。如果辅助指示装置10A并置在辅助脱扣装置10B的左侧,则第二凹形对中件74置于与第一凹对中件60相同的位置并可容纳第一凸对中件54(图12)。
由于第二凸对中件68不能配合入第一凹对中件60,与上述相反的情况,即将辅助指示装置10A并置在右侧是不行的。第二凸导引件70的大小也可防止其接合入第一凹导引件62。
图14和16示出了辅助指示装置10A和电路断电器14联结的情况。辅助指示装置10A与上述的相同,包括第一凸、凹对中件54、60和第一凸、凹导引件56,62。电路断路器14的侧板12带有第三凹对中件78和第三凹导引件80。
第三凹对中件78不仅能容纳第一凸对中件54,而且能容纳第二凸对中件68。第三凹导引件80也是一样,能接合入第一凸导引件56或第二凸导引件70,图10中的结合结构可以联接到电路断路器的板12上。
另一方面,辅助指示装置10A决不能安装在辅助脱扣装置10B和电路断路器14之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