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C17钛合金大规格棒材自由锻造方法.pdf

上传人:1*** 文档编号:1309737 上传时间:2018-04-14 格式:PDF 页数:5 大小:285.2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310540276.4

申请日:

2013.11.05

公开号:

CN103526144A

公开日:

2014.01.22

当前法律状态:

授权

有效性:

有权

法律详情:

授权|||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C22F 1/18申请日:20131105|||公开

IPC分类号:

C22F1/18

主分类号:

C22F1/18

申请人:

湖南金天钛业科技有限公司

发明人:

朱雪峰; 杨胜; 王博; 余日成; 黄艳华; 陈艳

地址:

415001 湖南省常德市德山经济开发区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常德市源友专利代理事务所 43208

代理人:

刘红祥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TC17钛合金大规格棒材自由锻造方法,具体步骤包括开坯锻造、第一次相变点以下锻造、第一次相变点以上锻造、第二次相变点以下锻造、第二次相变点以上锻造、第三次相变点以下锻造;本发明采用“高-低-高-低-高-低”自由锻造工艺,通过实现相变点以上和相变点以下三个循环的工艺路线,多火次自由锻造以及锻后水冷和空冷的合理搭配,制造出性能和组织良好的Φ450~Φ550mm规格的TC17合金大规格棒材,改变了国内目前生产难以达到优良的组织和性能要求TC17合金大规格棒材的生产现状。采用对角线拔长的方式,是为了使棒材在各个方向以及芯部和边部的变形更加均匀一致。

权利要求书

1.  TC17钛合金大规格棒材自由锻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步骤如下:
(1)、开坯锻造:TC17铸锭开坯加热温度分为前两火次加热温度在相变点以上150℃~300℃,后几火次加热温度在相变点以上50℃~100℃;对TC17钛合金铸锭、坯料进行3~6火次的镦拔锻造,每火次锻造比控制在3.5~7.4之间,前两个火次锻后采用空冷,其余火次锻后均采用水冷;
(2)、第一次相变点以下锻造:加热温度在相变点以下20℃~80℃,对坯料进行1~3火次的镦拔锻造,拔长时采用对角线拔长的方式,每火次锻造比控制在2.8~7.2之间,锻后均采取水冷;
(3)、第一次相变点以上锻造:加热温度在相变点以上20℃~80℃,对坯料进行1~2火次的镦拔锻造,每火次锻造比控制在2.8~7.2之间,锻后均采取空冷;
(4)、第二次相变点以下锻造:加热温度在相变点以下20℃~80℃,对坯料进行1~3火次的镦拔锻造,拔长时采用对角线拔长的方式,每火次锻造比控制在2.8~7.2之间,锻后均采取空冷;
(5)、第二次相变点以上锻造:加热温度在相变点以上20℃~80℃,对坯料进行1~2火次的镦拔锻造,每火次锻造比控制在2.8~7.2之间,锻后均采取空冷;
(6)、第三次相变点以下锻造:加热温度在相变点以下20℃~80℃,对坯料进行4~12火次的锻造,镦拔锻造时,每火次锻比控制在2.0~7.0之间;拔长锻造时,每火次锻比控制在1.2~3.0之间,锻后均采取空冷,最终形成成品。

说明书

TC17钛合金大规格棒材自由锻造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钛及钛合金加工领域,尤其涉及一种TC17钛合金大规格棒材自由锻造方法。
背景技术
TC17合金名义成分为Ti-5Al-2Sn-2Zr-4Cr-4Mo,是一种高强、高韧和高淬透性的近β型两相钛合金,主要用于航空发动机的发动机风扇、压气机盘件和大截面的锻件等部件。
随着我国航空工业的飞速发展,TC17钛合金用量急剧增加,对产品质量的要求也大幅提高,特别是军用和民用飞机发动机对钛合金零件的标准要求越来越高。本技术针对航空工业对TC17钛合金大规格棒材的应用需求,开展Φ450~Φ550mm棒材自由锻造加工技术研究,实现TC17钛合金大规格棒材的规模化生产,满足航空工业发展的需要。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技术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TC17钛合金大规格棒材自由锻造方法,生产出直径为Φ450~Φ550mm的大规格棒材,为α+β两相组织,且组织均匀性良好,力学性能较高且非常稳定,适用于工业化生产。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TC17钛合金大规格棒材自由锻造方法,其具体步骤如下:
(1)、开坯锻造:TC17铸锭开坯加热温度分为前两火次加热温度在相变点以上150℃~300℃,后几火次加热温度在相变点以上50℃~100℃;对TC17钛合金铸锭、坯料进行3~6火次的镦拔锻造,每火次锻造比控制在3.5~7.4之间,前两个火次锻后采用空冷,其余火次锻后均采用水冷;
(2)、第一次相变点以下锻造:加热温度在相变点以下20℃~80℃,对坯料进行1~3火次的镦拔锻造,拔长时采用对角线拔长的方式,每火次锻造比控制在2.8~7.2之间,锻后均采取水冷;
(3)、第一次相变点以上锻造:加热温度在相变点以上20℃~80℃,对坯料进行1~2火次的镦拔锻造,每火次锻造比控制在2.8~7.2之间,锻后均采取空冷;
(4)、第二次相变点以下锻造:加热温度在相变点以下20℃~80℃,对坯料进行1~3火次的镦拔锻造,拔长时采用对角线拔长的方式,每火次锻造比控制在2.8~7.2之间,锻后均采取空冷;
(5)、第二次相变点以上锻造:加热温度在相变点以上20℃~80℃,对坯料进行1~2火次的镦拔锻造,每火次锻造比控制在2.8~7.2之间,锻后均采取空冷;
(6)、第三次相变点以下锻造:加热温度在相变点以下20℃~80℃,对坯料进行4~12火次的锻造,镦拔锻造时,每火次锻比控制在2.0~7.0之间;拔长锻造时,每火次锻比控制在1.2~3.0之间,锻后均采取空冷,最终形成成品。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采用“高-低-高-低-高-低”自由锻造工艺,通过实现相变点以上和相变点以下三个循环的工艺路线,多火次自由锻造以及锻后水冷和空冷的合理搭配,制造出性能和组织良好的Φ450~Φ550mm规格的TC17合金大规格棒材,改变了国内目前生产难以达到优良的组织和性能要求TC17合金大规格棒材的生产现状。采用“高-低-高-低-高-低”自由锻造工艺制成的大规格棒材低倍组织为模糊晶,显微组织均匀细小,α组织充分等轴化且分布均匀。采用对角线拔长的方式,是为了使棒材在各个方向以及芯部和边部的变形更加均匀一致。本制造方法的意义在于目前国内迫切需要一种大规格的、组织均匀性良好的钛合金锻件,而本发明方法生产的合金棒材可符合以上要求。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的实施例可更详细地说明本发明,但不以任何形式限制本发明。
实施例1:
(1)、开坯锻造:选取Φ650铸锭,相变点为890℃;1火锻造加热温度选择1180℃,二镦二拔锻至□680mm,锻造比为7.3,锻后采用空冷;2火锻造加热温度选择1070℃,二镦二拔锻至□680mm,锻造比选择7.2,锻后采用空冷; 3火锻造加热温度选择960℃,二镦二拔锻至□670mm,锻造比选择7.2,锻后采用水冷;
(2)、第一次相变点以下锻造:4~5火锻造加热温度均选择860℃,采用二镦二拔锻至□670mm,拔长时采用对角线拔长的方式,锻造比均选择7.0,锻后采用水冷;
(3)、第一次相变点以上锻造:6火锻造加热温度选择930℃,采用二镦二拔锻至□670mm,锻造比均选择7.0,锻后采用空冷;
(4)、第二次相变点以下锻造:7~8火锻造加热温度均选择860℃,采用二镦二拔锻至□660mm,拔长时采用对角线拔长的方式,锻造比均选择7.0,锻后采用空冷;
(5)、第二次相变点以上锻造:9火锻造加热温度选择930℃,采用二镦二拔锻至□660mm,锻造比均选择7.0,锻后采用空冷;
(6)、第三次相变点以下锻造:10~16火锻造加热温度选择830℃~860℃,均采用二镦二拔锻至□660mm,锻造比均选择6.5;17、18火锻造加热温度选择830℃~850℃,锻造比分别选择1.85、1.35,最终成品规格为Φ520mm,以上锻造的冷却方式均采用空冷。
实施例2:
(1)、开坯锻造:选取Φ650铸锭,相变点为895℃。1火锻造加热温度选择1150℃,二镦二拔锻至□680mm,锻造比为7.2,锻后采用空冷;2火锻造加热温度选择1070℃,二镦二拔锻至□660mm,锻造比选择7.2,锻后采用空冷; 3火锻造加热温度选择980℃,二镦二拔锻至□660mm,锻造比选择7.0,锻后采用水冷;4火锻造加热温度选择950℃,二镦二拔锻至□660mm,锻造比选择7.0,锻后采用水冷;
(2)、第一次相变点以下锻造:5、6火锻造加热温度均选择860℃,均采用二镦二拔锻至□650mm,拔长时采用对角线拔长的方式,锻造比均选择7.0,锻后均采用水冷;
(3)、第一次相变点以上锻造:7火锻造加热温度选择950℃,采用二镦二拔锻至□650mm,锻造比均选择7.0,锻后采用空冷;
(4)、第二次相变点以下锻造:8火锻造加热温度均选择860℃,采用二镦二拔锻至□650mm,拔长时采用对角线拔长的方式,锻造比均选择7.0,锻后均采用空冷;
(5)、第二次相变点以上锻造:9火锻造加热温度选择930℃,采用二镦二拔锻至□640mm,锻造比均选择7.0,锻后采用空冷;
(6)、第三次相变点以下锻造:10~15火锻造加热温度选择840℃~860℃,均采用二镦二拔锻至□640mm,锻造比均选择6.6;16、17火锻造加热温度选择840℃~860℃,锻造比分别选择1.82、1.32,最终成品规格为Φ500mm,以上锻造的冷却方式均采用空冷。

TC17钛合金大规格棒材自由锻造方法.pdf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TC17钛合金大规格棒材自由锻造方法.pdf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TC17钛合金大规格棒材自由锻造方法.pdf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TC17钛合金大规格棒材自由锻造方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TC17钛合金大规格棒材自由锻造方法.pdf(5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CN103526144A43申请公布日20140122CN103526144A21申请号201310540276422申请日20131105C22F1/1820060171申请人湖南金天钛业科技有限公司地址415001湖南省常德市德山经济开发区72发明人朱雪峰杨胜王博余日成黄艳华陈艳74专利代理机构常德市源友专利代理事务所43208代理人刘红祥54发明名称TC17钛合金大规格棒材自由锻造方法57摘要TC17钛合金大规格棒材自由锻造方法,具体步骤包括开坯锻造、第一次相变点以下锻造、第一次相变点以上锻造、第二次相变点以下锻造、第二次相变点以上锻造、第三次相变点以下锻造;本发明采用“高。

2、低高低高低”自由锻造工艺,通过实现相变点以上和相变点以下三个循环的工艺路线,多火次自由锻造以及锻后水冷和空冷的合理搭配,制造出性能和组织良好的450550MM规格的TC17合金大规格棒材,改变了国内目前生产难以达到优良的组织和性能要求TC17合金大规格棒材的生产现状。采用对角线拔长的方式,是为了使棒材在各个方向以及芯部和边部的变形更加均匀一致。51INTCL权利要求书1页说明书3页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发明专利申请权利要求书1页说明书3页10申请公布号CN103526144ACN103526144A1/1页21TC17钛合金大规格棒材自由锻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步骤如下(1)、。

3、开坯锻造TC17铸锭开坯加热温度分为前两火次加热温度在相变点以上150300,后几火次加热温度在相变点以上50100;对TC17钛合金铸锭、坯料进行36火次的镦拔锻造,每火次锻造比控制在3574之间,前两个火次锻后采用空冷,其余火次锻后均采用水冷;(2)、第一次相变点以下锻造加热温度在相变点以下2080,对坯料进行13火次的镦拔锻造,拔长时采用对角线拔长的方式,每火次锻造比控制在2872之间,锻后均采取水冷;(3)、第一次相变点以上锻造加热温度在相变点以上2080,对坯料进行12火次的镦拔锻造,每火次锻造比控制在2872之间,锻后均采取空冷;(4)、第二次相变点以下锻造加热温度在相变点以下20。

4、80,对坯料进行13火次的镦拔锻造,拔长时采用对角线拔长的方式,每火次锻造比控制在2872之间,锻后均采取空冷;(5)、第二次相变点以上锻造加热温度在相变点以上2080,对坯料进行12火次的镦拔锻造,每火次锻造比控制在2872之间,锻后均采取空冷;(6)、第三次相变点以下锻造加热温度在相变点以下2080,对坯料进行412火次的锻造,镦拔锻造时,每火次锻比控制在2070之间;拔长锻造时,每火次锻比控制在1230之间,锻后均采取空冷,最终形成成品。权利要求书CN103526144A1/3页3TC17钛合金大规格棒材自由锻造方法技术领域0001本发明涉及钛及钛合金加工领域,尤其涉及一种TC17钛合金。

5、大规格棒材自由锻造方法。背景技术0002TC17合金名义成分为TI5AL2SN2ZR4CR4MO,是一种高强、高韧和高淬透性的近型两相钛合金,主要用于航空发动机的发动机风扇、压气机盘件和大截面的锻件等部件。0003随着我国航空工业的飞速发展,TC17钛合金用量急剧增加,对产品质量的要求也大幅提高,特别是军用和民用飞机发动机对钛合金零件的标准要求越来越高。本技术针对航空工业对TC17钛合金大规格棒材的应用需求,开展450550MM棒材自由锻造加工技术研究,实现TC17钛合金大规格棒材的规模化生产,满足航空工业发展的需要。发明内容0004针对上述技术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TC17钛合金大规。

6、格棒材自由锻造方法,生产出直径为450550MM的大规格棒材,为两相组织,且组织均匀性良好,力学性能较高且非常稳定,适用于工业化生产。0005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TC17钛合金大规格棒材自由锻造方法,其具体步骤如下(1)、开坯锻造TC17铸锭开坯加热温度分为前两火次加热温度在相变点以上150300,后几火次加热温度在相变点以上50100;对TC17钛合金铸锭、坯料进行36火次的镦拔锻造,每火次锻造比控制在3574之间,前两个火次锻后采用空冷,其余火次锻后均采用水冷;(2)、第一次相变点以下锻造加热温度在相变点以下2080,对坯料进行13火次的镦拔锻造,拔长时采用对角线拔长的方式,每火次锻造比控制。

7、在2872之间,锻后均采取水冷;(3)、第一次相变点以上锻造加热温度在相变点以上2080,对坯料进行12火次的镦拔锻造,每火次锻造比控制在2872之间,锻后均采取空冷;(4)、第二次相变点以下锻造加热温度在相变点以下2080,对坯料进行13火次的镦拔锻造,拔长时采用对角线拔长的方式,每火次锻造比控制在2872之间,锻后均采取空冷;(5)、第二次相变点以上锻造加热温度在相变点以上2080,对坯料进行12火次的镦拔锻造,每火次锻造比控制在2872之间,锻后均采取空冷;(6)、第三次相变点以下锻造加热温度在相变点以下2080,对坯料进行412火次的锻造,镦拔锻造时,每火次锻比控制在2070之间;拔长。

8、锻造时,每火次锻比控制在1230之间,锻后均采取空冷,最终形成成品。000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说明书CN103526144A2/3页4本发明采用“高低高低高低”自由锻造工艺,通过实现相变点以上和相变点以下三个循环的工艺路线,多火次自由锻造以及锻后水冷和空冷的合理搭配,制造出性能和组织良好的450550MM规格的TC17合金大规格棒材,改变了国内目前生产难以达到优良的组织和性能要求TC17合金大规格棒材的生产现状。采用“高低高低高低”自由锻造工艺制成的大规格棒材低倍组织为模糊晶,显微组织均匀细小,组织充分等轴化且分布均匀。采用对角线拔长的方式,是为了使棒材在各个方向以及芯部和。

9、边部的变形更加均匀一致。本制造方法的意义在于目前国内迫切需要一种大规格的、组织均匀性良好的钛合金锻件,而本发明方法生产的合金棒材可符合以上要求。具体实施方式0007下面的实施例可更详细地说明本发明,但不以任何形式限制本发明。0008实施例1(1)、开坯锻造选取650铸锭,相变点为890;1火锻造加热温度选择1180,二镦二拔锻至680MM,锻造比为73,锻后采用空冷;2火锻造加热温度选择1070,二镦二拔锻至680MM,锻造比选择72,锻后采用空冷;3火锻造加热温度选择960,二镦二拔锻至670MM,锻造比选择72,锻后采用水冷;(2)、第一次相变点以下锻造45火锻造加热温度均选择860,采用。

10、二镦二拔锻至670MM,拔长时采用对角线拔长的方式,锻造比均选择70,锻后采用水冷;(3)、第一次相变点以上锻造6火锻造加热温度选择930,采用二镦二拔锻至670MM,锻造比均选择70,锻后采用空冷;(4)、第二次相变点以下锻造78火锻造加热温度均选择860,采用二镦二拔锻至660MM,拔长时采用对角线拔长的方式,锻造比均选择70,锻后采用空冷;(5)、第二次相变点以上锻造9火锻造加热温度选择930,采用二镦二拔锻至660MM,锻造比均选择70,锻后采用空冷;(6)、第三次相变点以下锻造1016火锻造加热温度选择830860,均采用二镦二拔锻至660MM,锻造比均选择65;17、18火锻造加热。

11、温度选择830850,锻造比分别选择185、135,最终成品规格为520MM,以上锻造的冷却方式均采用空冷。0009实施例2(1)、开坯锻造选取650铸锭,相变点为895。1火锻造加热温度选择1150,二镦二拔锻至680MM,锻造比为72,锻后采用空冷;2火锻造加热温度选择1070,二镦二拔锻至660MM,锻造比选择72,锻后采用空冷;3火锻造加热温度选择980,二镦二拔锻至660MM,锻造比选择70,锻后采用水冷;4火锻造加热温度选择950,二镦二拔锻至660MM,锻造比选择70,锻后采用水冷;(2)、第一次相变点以下锻造5、6火锻造加热温度均选择860,均采用二镦二拔锻至650MM,拔长时。

12、采用对角线拔长的方式,锻造比均选择70,锻后均采用水冷;(3)、第一次相变点以上锻造7火锻造加热温度选择950,采用二镦二拔锻至650MM,锻造比均选择70,锻后采用空冷;(4)、第二次相变点以下锻造8火锻造加热温度均选择860,采用二镦二拔锻至650MM,拔长时采用对角线拔长的方式,锻造比均选择70,锻后均采用空冷;说明书CN103526144A3/3页5(5)、第二次相变点以上锻造9火锻造加热温度选择930,采用二镦二拔锻至640MM,锻造比均选择70,锻后采用空冷;(6)、第三次相变点以下锻造1015火锻造加热温度选择840860,均采用二镦二拔锻至640MM,锻造比均选择66;16、17火锻造加热温度选择840860,锻造比分别选择182、132,最终成品规格为500MM,以上锻造的冷却方式均采用空冷。说明书CN103526144A。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化学;冶金 > 冶金;黑色或有色金属合金;合金或有色金属的处理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