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生态游憩型航道护坡结构.pdf

上传人:e2 文档编号:130576 上传时间:2018-01-27 格式:PDF 页数:6 大小:397.1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010547233.5

申请日:

2010.11.16

公开号:

CN102021896A

公开日:

2011.04.20

当前法律状态:

终止

有效性:

无权

法律详情:

未缴年费专利权终止IPC(主分类):E02B 3/06申请日:20101116授权公告日:20120815终止日期:20131116|||授权|||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E02B 3/06申请日:20101116|||公开

IPC分类号:

E02B3/06; E02D17/20; E02D29/02; A01G1/00

主分类号:

E02B3/06

申请人:

江苏省林业科学研究院

发明人:

李冬林; 金雅琴; 王磊; 丁晶晶; 芮雯奕

地址:

211153 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区东善桥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南京苏高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04

代理人:

肖明芳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生态游憩型航道护坡结构,在护坡的高水位以下设挺水植物削浪区,高水位上方设依水观景区,在依水观景区的远水一侧设有生态护堤区;其中,所述的挺水植物削浪区内种植挺水植物,种植方式采用宽幅密植;所述的依水观景区为一平台结构,其近水一侧种植湿生木本植物,湿生木本植物下层种植湿生灌木,远水一侧种植垂直绿化植物建设绿化墙,平台地面铺设生态透水砖;所述的生态护堤区内,近水一侧设有生态护墙,该生态护墙采用毛石砌筑而成,远水一侧种植隔音林带。本发明的生态游憩型航道护坡结构实现了航道整治的生态、经济、美观、多能,并满足周边居民的亲水需求。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生态游憩型航道护坡结构,其特征在于在护坡的高水位以下设挺水植物削浪 区,高水位上方设依水观景区,在依水景观区的远水一侧设有生态护堤区 ; 其中,所述的挺水植物削浪区内种植挺水植物,种植方式采用宽幅密植 ; 其中,所述的依水观景区为一平台结构,其近水一侧种植湿生木本植物,湿生木本 植物下层种植湿生灌木,远水一侧种植垂直绿化植物建设绿化墙,平台中间设有生态透 水砖 ; 其中,所述的生态护堤区内,近水一侧设有生态护墙,该生态护墙采用毛石砌筑而 成,远水一侧种植隔音林带。
2: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生态游憩型航道护坡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挺水植物为芦 苇、芦竹和香蒲中的任意一种或几种的组合。
3: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生态游憩型航道护坡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挺水植物削浪 区近水一侧抛石点缀。
4: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生态游憩型航道护坡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湿生木本植物 为垂柳、枫杨、乌桕和落羽杉中的任意一种或几种的组合。
5: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生态游憩型航道护坡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湿生灌木为海 桐、金丝桃、红花绣线菊和金叶女贞中的任意一种或几种的组合。
6: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生态游憩型航道护坡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垂直绿化植物 为夹竹桃、珊瑚树、云南黄素馨、五叶地锦、凌霄、中华常春藤、络石和薜荔中的任意 一种或几种的组合。
7: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生态游憩型航道护坡结构,其特征在于依水观景区内,湿生 木本植物外侧,设有防护栏。
8: 根据权利要求 1、4 或 5 所述的生态游憩型航道护坡结构,其特征在于湿生木本植 物下设置树池,树池内种植湿生灌木。
9: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生态游憩型航道护坡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隔音林带种植 阔叶木本植物,选择大叶榉、枫杨、落羽杉、水杉、杜英、大叶樟、三角枫和乌桕中的 任意一种或几种的组合。

说明书


一种生态游憩型航道护坡结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生态游憩型航道护坡结构,属于航道整治与生态保护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航道是具有一定深度、宽度、净空高度和弯曲半径,能供船艇安全航行的水 域。 航道是交通水运的基础设施,可分为天然航道和人工航道 ( 运河 )。 护坡位居航道 的两岸,是航道水体与坡面连接的区域,是河流生态系统与陆地生态系统进行物质、能 量、信息交换的一个重要过渡带。 护坡一方面对稳固河岸,防止水土流失,确保行船安 全具有重要作用,另一方面还具有减轻水体污染、削风减浪、美化航道环境、丰富航道 景观、维持生物多样性等重要功能。
     随着工农业的迅速发展,人口数量的剧增,以及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加上 年久失修,航道护坡遭到不同程度地破坏。 护坡遭受侵蚀,自然植被退化,水体污染加 剧,通航等级降低,严重影响通航安全和河岸景观。 因此,航道护坡的提升改造与环境 整治是我国交通水运行业面临的重要任务。
     传统的内河航道整治工程,主要考虑船行波冲刷、船舶碰撞等对护坡的影响, 结构形式多为硬质刚性结构,多采用浆砌或干砌块石结构、现浇或预制混凝土结构、钢 筋混凝土结构或现在比较流行的土工模袋混凝土结构等。 这些类型的护坡在固土防蚀、 保持水土方面具有明显作用,但具有形式单一,成本高昂、景观效果不理想的缺点,更 重要的是土水分离切断了河流与岸坡之间的物质交流,不利于水岸动植物物种的保护。 而目前存在的纯自然式的植物护坡结构由于植物种类缺乏筛选,吸污削浪功能有限,抗 蚀护堤效果不理想,景观效果也不好。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生态游憩型航道护坡结构,实现航道整 治的生态、经济、美观、多能,并满足周边居民的亲水需求。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
     一种生态游憩型航道护坡结构,其特征在于在护坡的高水位以下设挺水植物削 浪区,高水位上方设依水观景区,在依水景观区的远水一侧设有生态护堤区 ;
     其中,所述的挺水植物削浪区内种植挺水植物,种植方式采用宽幅密植 ;
     其中,所述的依水观景区为一平台结构,其近水一侧种植湿生木本植物,湿生 木本植物下层种植湿生灌木,远水一侧种植垂直绿化植物建设绿化墙,平台中间设有生 态透水砖 ;
     其中,所述的生态护堤区内,近水一侧设有生态护墙,该生态护墙采用毛石砌 筑而成,远水一侧种植隔音林带,生态护堤区可满足夏季防洪和减噪护堤要求。
     其中,所述的挺水植物为芦苇、芦竹和香蒲中的任意一种或几种的组合。
     其中,所述的挺水植物削浪区近水一侧抛石点缀。
     其中,所述的湿生木本植物为垂柳、枫杨、乌桕和落羽杉中的任意一种或几种 的组合。
     其中,所述的湿生灌木为海桐、金丝桃、红花绣线菊和金叶女贞中的任意一种 或几种的组合。
     其中,所述的垂直绿化植物为夹竹桃和珊瑚树、云南黄素馨、五叶地锦、凌 霄、中华常春藤、络石和薜荔中的任意一种或几种的组合。
     其中,依水观景区内,湿生木本植物外侧,设有防护栏,主要起游赏防护作 用。
     其中,湿生木本植物下设置树池,树池内种植湿生灌木。
     其中,所述的隔音林带种植阔叶木本植物,选择大叶榉、枫杨、落羽杉、水 杉、杜英、大叶樟、三角枫和乌桕中的任意一种或几种的组合。
     有益效果 :本发明的生态游憩型航道护坡结构是根据多年的实验研究和实践探 索的基础上提出,其核心是一改过去一味地追求堤防坚固的片面结构,强调了植物对水 体保护和微环境改善的极端重要性,以及土壤、水体物质交流的客观性与必要性。 将生 态学和景观园林理念引入航道整治工程,以吸污、耐水、削浪、固土能力强,且具有一 定观赏价值的湿生植物作为主要护坡材料。 根据不同植物的生物学特性,因地制宜地组 合与配置,辅以必要的土木工程措施,实现航道整治的生态、经济、美观、多能,并满 足周边居民的亲水需求。
     本发明提出的生态游憩型航道护坡的优点在于 : (1) 提供动植物和微生物适宜的生存空间,有利于维持航道护坡生态系统的良性 (2) 有利于发挥植物对各种污染物的吸滞、过滤功能,有效地减轻水体及岸坡土 (3) 充分利用水生植物枝叶的削浪作用,有效地减轻风浪,确保航道行船安全。 (4) 融入景观园林意念,构建充满生命特征的绿色空间,满足周边居民亲水需 (5) 植物护坡与工程措施完美结合,既体现生态理念又确保航道水运安全。循环。
     壤污染。
     求。
     附图说明
     图 1 为护坡结构设计示意图。 图 2 为隔音林带种植图式。 图 3 为依水观景区木质护栏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
     根据下述实施例,可以更好地理解本发明。 然而,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容易理 解,实施例所描述的具体内容仅用于说明本发明,而不应当也不会限制权利要求书中所 详细描述的本发明。
     实施例 1 :如图 1 所示,坡面整体结构设计为 3 阶式 (3 个区 )。
     航道边坡经过因地制宜地坡面清理,在高水位 3 以下,常水位 4 〔即低水位〕 附近设置挺水植物削浪区 8,选择种植生态功能强的挺水植物,种植方式采取宽幅密植, 以最大限度地发挥削浪护堤作用 ;挺水植物削浪区近水一侧可适量抛石 9 起景观点缀作 用。
     高水位 3 上方设计为依水观景区 7,地面铺设市售生态透水砖,采取与河流流向 垂直铺设,以利坡面水分渗透。依水观景区内,近水一侧,设有木质防护栏 2,护栏顶端 穿孔,连接绳索,起游赏防护作用。 护栏远水一侧,距离护栏 1 米处,种植湿生木本植 物垂柳 1( 湿生木本植物不局限于垂柳,其它枫杨、乌桕和落羽杉皆可 ),垂柳下设计树 池,树池内间种湿生灌木。 依水观景区远水一侧种植垂直绿化植物建设绿化墙。
     依水景观区的远水一侧设有生态护堤区 6,由生态护墙与隔音林带两部分组成。 护墙采取毛石砌筑墙,依水观景区内种植的垂直绿化植物可攀缘护堤,顶端为绿色隔音 林带 5,起挡风减噪作用。
     所述的挺水植物削浪区 8 主要种植芦苇、香蒲、芦竹等高秆耐水植物,整体宽 度 6 ~ 10 米,依据坡面坡度而定,种植密度为 60 ~ 100 株 / 平方米。
     所述的抛石 9 用的石材可以就地取材,其直径为 25 ~ 30 厘米。
     所述的依水观景区 7 适宜的宽度为 2 ~ 4 米,宽度可因地制宜地就地调整。
     所述的生态透水砖选择具有层状多孔结构材料,既能满足地面硬化要求,又能 透水透气,保证地面不积水,地下水汽通畅 ;
     所述的木质护栏 2 制作规格为 25 厘米 ×25 厘米 ×160 厘米,边角去棱,顶部横 向穿孔,连接绳索,外表涂清漆起防腐作用。
     所述的绳索为市售链条,直径 4 毫米,内长 23.9 毫米,内宽 6.4 毫米,最大工作 负荷 180 千克。
     所述的垂柳 1 种植间距为 3 ~ 4 米,规格为胸径不低于 10 厘米,干高 3 米,冠 幅 2 米 ×2 米,树型圆满无病虫害。
     所述的树池规格为 1 米 ×1 米,周边砌梗,中央填种植土,并密植湿生灌木。
     所述湿生灌木可选择海桐、金丝桃、红花绣线菊、金叶女贞等种类。
     所述垂直绿化植物选择云南黄素馨、五叶地锦、凌霄、中华常春藤、络石、薜 荔等藤本植物。
     所述绿色隔音林带 5 由 3 ~ 4 排阔叶木本植物组成,可选择大叶榉、枫杨、落 羽杉、水杉、杜英、大叶樟、三角枫、乌桕等枝叶茂密的植物种类。 采取三角形成排种 植,株行距 3 米 ×2 米 ( 如图 2 所示 )。

一种生态游憩型航道护坡结构.pdf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一种生态游憩型航道护坡结构.pdf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一种生态游憩型航道护坡结构.pdf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种生态游憩型航道护坡结构.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生态游憩型航道护坡结构.pdf(6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CN102021896A43申请公布日20110420CN102021896ACN102021896A21申请号201010547233522申请日20101116E02B3/06200601E02D17/20200601E02D29/02200601A01G1/0020060171申请人江苏省林业科学研究院地址211153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区东善桥72发明人李冬林金雅琴王磊丁晶晶芮雯奕74专利代理机构南京苏高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32204代理人肖明芳54发明名称一种生态游憩型航道护坡结构57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生态游憩型航道护坡结构,在护坡的高水位以下设挺水植物削浪区,高水位上。

2、方设依水观景区,在依水观景区的远水一侧设有生态护堤区;其中,所述的挺水植物削浪区内种植挺水植物,种植方式采用宽幅密植;所述的依水观景区为一平台结构,其近水一侧种植湿生木本植物,湿生木本植物下层种植湿生灌木,远水一侧种植垂直绿化植物建设绿化墙,平台地面铺设生态透水砖;所述的生态护堤区内,近水一侧设有生态护墙,该生态护墙采用毛石砌筑而成,远水一侧种植隔音林带。本发明的生态游憩型航道护坡结构实现了航道整治的生态、经济、美观、多能,并满足周边居民的亲水需求。51INTCL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发明专利申请权利要求书1页说明书3页附图1页CN102021910A1/1页21一种生态游憩型航。

3、道护坡结构,其特征在于在护坡的高水位以下设挺水植物削浪区,高水位上方设依水观景区,在依水景观区的远水一侧设有生态护堤区;其中,所述的挺水植物削浪区内种植挺水植物,种植方式采用宽幅密植;其中,所述的依水观景区为一平台结构,其近水一侧种植湿生木本植物,湿生木本植物下层种植湿生灌木,远水一侧种植垂直绿化植物建设绿化墙,平台中间设有生态透水砖;其中,所述的生态护堤区内,近水一侧设有生态护墙,该生态护墙采用毛石砌筑而成,远水一侧种植隔音林带。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态游憩型航道护坡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挺水植物为芦苇、芦竹和香蒲中的任意一种或几种的组合。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态游憩型航道护坡结构,其特。

4、征在于所述的挺水植物削浪区近水一侧抛石点缀。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态游憩型航道护坡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湿生木本植物为垂柳、枫杨、乌桕和落羽杉中的任意一种或几种的组合。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态游憩型航道护坡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湿生灌木为海桐、金丝桃、红花绣线菊和金叶女贞中的任意一种或几种的组合。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态游憩型航道护坡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垂直绿化植物为夹竹桃、珊瑚树、云南黄素馨、五叶地锦、凌霄、中华常春藤、络石和薜荔中的任意一种或几种的组合。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态游憩型航道护坡结构,其特征在于依水观景区内,湿生木本植物外侧,设有防护栏。8根据权利要求1、4或5所述的。

5、生态游憩型航道护坡结构,其特征在于湿生木本植物下设置树池,树池内种植湿生灌木。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态游憩型航道护坡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隔音林带种植阔叶木本植物,选择大叶榉、枫杨、落羽杉、水杉、杜英、大叶樟、三角枫和乌桕中的任意一种或几种的组合。权利要求书CN102021896ACN102021910A1/3页3一种生态游憩型航道护坡结构技术领域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生态游憩型航道护坡结构,属于航道整治与生态保护技术领域。背景技术0002航道是具有一定深度、宽度、净空高度和弯曲半径,能供船艇安全航行的水域。航道是交通水运的基础设施,可分为天然航道和人工航道运河。护坡位居航道的两岸,是航道水。

6、体与坡面连接的区域,是河流生态系统与陆地生态系统进行物质、能量、信息交换的一个重要过渡带。护坡一方面对稳固河岸,防止水土流失,确保行船安全具有重要作用,另一方面还具有减轻水体污染、削风减浪、美化航道环境、丰富航道景观、维持生物多样性等重要功能。0003随着工农业的迅速发展,人口数量的剧增,以及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加上年久失修,航道护坡遭到不同程度地破坏。护坡遭受侵蚀,自然植被退化,水体污染加剧,通航等级降低,严重影响通航安全和河岸景观。因此,航道护坡的提升改造与环境整治是我国交通水运行业面临的重要任务。0004传统的内河航道整治工程,主要考虑船行波冲刷、船舶碰撞等对护坡的影响,结构形式多为硬。

7、质刚性结构,多采用浆砌或干砌块石结构、现浇或预制混凝土结构、钢筋混凝土结构或现在比较流行的土工模袋混凝土结构等。这些类型的护坡在固土防蚀、保持水土方面具有明显作用,但具有形式单一,成本高昂、景观效果不理想的缺点,更重要的是土水分离切断了河流与岸坡之间的物质交流,不利于水岸动植物物种的保护。而目前存在的纯自然式的植物护坡结构由于植物种类缺乏筛选,吸污削浪功能有限,抗蚀护堤效果不理想,景观效果也不好。发明内容0005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生态游憩型航道护坡结构,实现航道整治的生态、经济、美观、多能,并满足周边居民的亲水需求。0006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0007一。

8、种生态游憩型航道护坡结构,其特征在于在护坡的高水位以下设挺水植物削浪区,高水位上方设依水观景区,在依水景观区的远水一侧设有生态护堤区;0008其中,所述的挺水植物削浪区内种植挺水植物,种植方式采用宽幅密植;0009其中,所述的依水观景区为一平台结构,其近水一侧种植湿生木本植物,湿生木本植物下层种植湿生灌木,远水一侧种植垂直绿化植物建设绿化墙,平台中间设有生态透水砖;0010其中,所述的生态护堤区内,近水一侧设有生态护墙,该生态护墙采用毛石砌筑而成,远水一侧种植隔音林带,生态护堤区可满足夏季防洪和减噪护堤要求。0011其中,所述的挺水植物为芦苇、芦竹和香蒲中的任意一种或几种的组合。说明书CN10。

9、2021896ACN102021910A2/3页40012其中,所述的挺水植物削浪区近水一侧抛石点缀。0013其中,所述的湿生木本植物为垂柳、枫杨、乌桕和落羽杉中的任意一种或几种的组合。0014其中,所述的湿生灌木为海桐、金丝桃、红花绣线菊和金叶女贞中的任意一种或几种的组合。0015其中,所述的垂直绿化植物为夹竹桃和珊瑚树、云南黄素馨、五叶地锦、凌霄、中华常春藤、络石和薜荔中的任意一种或几种的组合。0016其中,依水观景区内,湿生木本植物外侧,设有防护栏,主要起游赏防护作用。0017其中,湿生木本植物下设置树池,树池内种植湿生灌木。0018其中,所述的隔音林带种植阔叶木本植物,选择大叶榉、枫杨。

10、、落羽杉、水杉、杜英、大叶樟、三角枫和乌桕中的任意一种或几种的组合。0019有益效果本发明的生态游憩型航道护坡结构是根据多年的实验研究和实践探索的基础上提出,其核心是一改过去一味地追求堤防坚固的片面结构,强调了植物对水体保护和微环境改善的极端重要性,以及土壤、水体物质交流的客观性与必要性。将生态学和景观园林理念引入航道整治工程,以吸污、耐水、削浪、固土能力强,且具有一定观赏价值的湿生植物作为主要护坡材料。根据不同植物的生物学特性,因地制宜地组合与配置,辅以必要的土木工程措施,实现航道整治的生态、经济、美观、多能,并满足周边居民的亲水需求。0020本发明提出的生态游憩型航道护坡的优点在于0021。

11、1提供动植物和微生物适宜的生存空间,有利于维持航道护坡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00222有利于发挥植物对各种污染物的吸滞、过滤功能,有效地减轻水体及岸坡土壤污染。00233充分利用水生植物枝叶的削浪作用,有效地减轻风浪,确保航道行船安全。00244融入景观园林意念,构建充满生命特征的绿色空间,满足周边居民亲水需求。00255植物护坡与工程措施完美结合,既体现生态理念又确保航道水运安全。附图说明0026图1为护坡结构设计示意图。0027图2为隔音林带种植图式。0028图3为依水观景区木质护栏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0029根据下述实施例,可以更好地理解本发明。然而,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容易理解,实施例所。

12、描述的具体内容仅用于说明本发明,而不应当也不会限制权利要求书中所详细描述的本发明。0030实施例1说明书CN102021896ACN102021910A3/3页50031如图1所示,坡面整体结构设计为3阶式3个区。0032航道边坡经过因地制宜地坡面清理,在高水位3以下,常水位4即低水位附近设置挺水植物削浪区8,选择种植生态功能强的挺水植物,种植方式采取宽幅密植,以最大限度地发挥削浪护堤作用;挺水植物削浪区近水一侧可适量抛石9起景观点缀作用。0033高水位3上方设计为依水观景区7,地面铺设市售生态透水砖,采取与河流流向垂直铺设,以利坡面水分渗透。依水观景区内,近水一侧,设有木质防护栏2,护栏顶端。

13、穿孔,连接绳索,起游赏防护作用。护栏远水一侧,距离护栏1米处,种植湿生木本植物垂柳1湿生木本植物不局限于垂柳,其它枫杨、乌桕和落羽杉皆可,垂柳下设计树池,树池内间种湿生灌木。依水观景区远水一侧种植垂直绿化植物建设绿化墙。0034依水景观区的远水一侧设有生态护堤区6,由生态护墙与隔音林带两部分组成。护墙采取毛石砌筑墙,依水观景区内种植的垂直绿化植物可攀缘护堤,顶端为绿色隔音林带5,起挡风减噪作用。0035所述的挺水植物削浪区8主要种植芦苇、香蒲、芦竹等高秆耐水植物,整体宽度610米,依据坡面坡度而定,种植密度为60100株/平方米。0036所述的抛石9用的石材可以就地取材,其直径为2530厘米。。

14、0037所述的依水观景区7适宜的宽度为24米,宽度可因地制宜地就地调整。0038所述的生态透水砖选择具有层状多孔结构材料,既能满足地面硬化要求,又能透水透气,保证地面不积水,地下水汽通畅;0039所述的木质护栏2制作规格为25厘米25厘米160厘米,边角去棱,顶部横向穿孔,连接绳索,外表涂清漆起防腐作用。0040所述的绳索为市售链条,直径4毫米,内长239毫米,内宽64毫米,最大工作负荷180千克。0041所述的垂柳1种植间距为34米,规格为胸径不低于10厘米,干高3米,冠幅2米2米,树型圆满无病虫害。0042所述的树池规格为1米1米,周边砌梗,中央填种植土,并密植湿生灌木。0043所述湿生灌木可选择海桐、金丝桃、红花绣线菊、金叶女贞等种类。0044所述垂直绿化植物选择云南黄素馨、五叶地锦、凌霄、中华常春藤、络石、薜荔等藤本植物。0045所述绿色隔音林带5由34排阔叶木本植物组成,可选择大叶榉、枫杨、落羽杉、水杉、杜英、大叶樟、三角枫、乌桕等枝叶茂密的植物种类。采取三角形成排种植,株行距3米2米如图2所示。说明书CN102021896ACN102021910A1/1页6图1图2图3说明书附图CN102021896A。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固定建筑物 > 水利工程;基础;疏浚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