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饮食健康检测与指导系统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饮食健康检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饮食健康检测与指导系
统。
背景技术:
良好合理的健康饮食是保健的一个重要方面,可使人们身体健康地生长、
发育;不合理的饮食则会导致人体正常的生理功能紊乱而感染疾病,相反,恰当
的饮食对疾病会起到治疗的作用,帮助人体恢复健康,在当今社会,已成为一个
很热门的话题。
中国实用新型专利,申请号为201520101992.7,名称为:一种健康饮食智
能检测和推荐系统,包括:智能容器、第一智能终端、云端服务器、第二智能终
端,第一智能终端分别与智能容器、云端服务器连接,第二智能终端与云端服务
器连接,通过智能容器进行检测,检测数据通过第一智能终端上传到云端服务器,
医生通过第二智能终端查看测量和统计的情况,对饮食的提醒只是医生的建议,
而且,医生只能给出针对病人的饮食禁忌,不能真正起到对人们健康指导的作用。
随着人们对健康的关注,病从口入,人们对饮食也越发关注,急需了解自
己食用的食物是否对健康有益,食用什么食物对自己健康有益,如何进行健康饮
食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基于此,本申请人进行深入研究,遂由本案产生。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饮食健康检测与指导系统,实现对饮食进行健康
检测,对人们进行饮食健康指导。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饮食健康检测与指导系
统,包括:数据采集装置,数据采集装置包括:用于采集食物数据信息的第一采
集模块、用于对食物数据信息进行处理的第一处理模块和用于发送食物数据信息
的第一通讯模块,第一采集模块与第一处理模块电连接,第一处理模块与第一通
讯模块电连接;用于接收食物数据信息和用户信息并进行处理和显示的终端装
置,和用于接收食物数据信息和用户信息并对其进行分类存储、统计分析和反馈
的云端装置,第一通讯模块与终端装置或者云端装置有线或无线通讯连接,终端
装置与云端装置有线或无线通讯连接。
上述用户信息包括用户基本信息、用户健康信息、用户环境信息和用户运动
信息的一种或几种的组合,用户基本信息包括:民族、性别、年龄、职业、喜好、
禁忌、健康需求中的一种或多种的组合;用户健康信息包括:身高、体重、血压、
血糖、心率、体温、病史、运动状况、睡眠状况中的一种或多种的组合;用户环
境信息包括:位置、空气质量、光照、温度、湿度、紫外线,噪音,甲醛,一氧
化碳,电磁辐射,氧气含量,气压的一种或多种的组合;用户的运动信息包括:
运动类型、运动强度、运动时间和运动频率的一种或多种的组合。
上述用户信息通过用户与终端装置人机交互直接获取,或者通过用于检测用
户的健康、环境和运动的器具检测,再通过用户与终端装置人机交互获取。
上述第一采集模块、第一处理模块与第一通讯模块设置在餐具上,构成智能
餐具,智能餐具包括:智能饭盒、智能碗、智能盘子、智能筷子、智能勺子或智
能叉子的一种或几种的组合,所述第一采集模块为用来检测食物种类、营养成分、
微量元素、糖分、热量、变质、重量、温度、地沟油或有害化学物质的传感器中
的一种或者几种的组合。
上述数据采集装置还包括:用于采集用户健康信息的第二采集模块、用于处
理用户健康信息的第二处理模块和用于将用户健康信息发送的第二通讯模块;第
二采集模块与第二处理模块连接,第二处理模块与第二通讯模块连接,第二通讯
模块与终端装置或者云端装置有线或无线通讯连接。
上述第二采集模块、第二处理模块和第二通讯模块构成智能健康检测器具,
智能健康检测器具包括:智能秤、蓝牙血糖仪、蓝牙血压计、蓝牙体温计、蓝牙
脂肪秤、蓝牙人体成分仪、智能睡眠监测仪、蓝牙多功能分析仪的一种或多种的
组合。
上述数据采集装置还包括:用于采集用户环境信息的第三采集模块、用于处
理用户环境信息的第三处理模块和用于将用户环境信息发送的第三通讯模块;第
三采集模块与第三处理模块连接,第三处理模块与第三通讯模块连接,第三通讯
模块与终端装置或者云端装置有线或无线通讯连接。
上述第三采集模块包括:GPS、AGPS、空气质量传感器、光照传感器、温度
传感器、湿度传感器、紫外线传感器,噪音传感器,甲醛传感器,一氧化碳传感
器,电磁辐射传感器,氧气含量传感器,气压传感器中的一种或多种的组合。
上述第三采集模块、第三处理模块和第三通讯模块构成智能环境检测器具,
智能环境检测器具包括:智能环境监测仪、蓝牙温湿度计、智能空气质量检测仪
的一种或多种的组合。
上述数据采集装置还包括:用于采集用户运动信息的第四采集模块、用于处
理用户运动信息的第四处理模块和用于将用户运动信息发送的第四通讯模块;第
四采集模块与第四处理模块连接,第四处理模块与第四通讯模块连接,第四通讯
模块与终端装置或者云端装置有线或无线通讯连接。
上述第四采集模块包括:加速度计、陀螺仪、光学心率传感器、皮电反应传
感器、生物电阻抗传感器中的一种或多种的组合。
上述第四采集模块、第四处理模块和第四通讯模块构成智能运动检测器具,
智能运动检测器具包括:计步器、运动手环、运动手表或者运动智能穿戴设备。
上述无线传输方式为zigbee、蓝牙、wifi、2G、3G、4G、红外通信或者其
它射频通信;有线传输方式为USB、串口、并口、以太网或者音频接口和数据
线。
上述终端装置为移动终端,移动终端包括: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
智能手表、智能眼镜或者其他移动智能显示设备。
上述云端装置为服务器、虚拟服务器、数据站或者虚拟数据站服务器集群,
云端装置设有包含营养信息、成分信息、地域信息、运动信息、病理信息的食物
和食材数据库以及运动套餐数据库。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
1、终端装置获取食物数据信息和用户信息,终端装置对食物数据信息和用户信
息进行处理和显示,提示用户准备采纳或食用的食物是否健康,并提醒用户
饮食禁忌信息和健康饮食套餐信息,同时,食物数据信息和用户信息通过终
端装置上传到云端装置或者直接上传到云端装置,云端装置对用户信息和食
物数据信息进行分类存储、统计、综合分析和反馈,将适合用户健康的饮食
套餐信息和饮食禁忌信息,反馈到终端装置进行显示,可实现对饮食进行健
康检测,对人们进行饮食健康指导,帮助人们进行合理的健康饮食。
2、智能餐具能在用户用餐前或进餐时实时精准对食物进行检测,进而实时反
馈,达到及时的健康指导。
3、用户健康信息通过智能健康检测器具实时监测,精准反馈,及时调整饮食方
案,进行及时的健康指导,同时避免因为用户信息人机交互不及时或者人机
交互出现错误,导致错误的饮食指导信息或错误的饮食禁忌信息损害人们的
健康。
4、在推餐分析中及时准确纳入用户环境信息,能提供用户更准确,更合理,更
人性化,更健康的饮食推餐指导。
5、在推餐分析中及时准确纳入用户的运动信息,健康饮食指导方案更完善、更
优化,更健康,同时反馈运动指导信息,合理饮食加适度运动,完美指导用
户的健康生活。
6、通过无线传输方式,实现食物数据信息和用户信息的及时存储、处理和显示,
方便用户及时了解自己的饮食状况、健康状况、健康食谱和运动指导信息,
同时避免因为终端装置存储空间不足导致数据信息丢失,从而导致错误的饮
食指导信息、错误的饮食禁忌信息和错误的运动指导信息达不到指导健康的
目的。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一第一通讯模块与终端装置通讯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一第一通讯模块与云端装置通讯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二第一通讯模块与第二通讯模块均与终端装置通讯的
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二第一通讯模块与第二通讯模块均与云端装置通讯的
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三第一通讯模块、第二通讯模块和第三通讯模块均与终
端装置通讯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三第一通讯模块、第二通讯模块和第三通讯模块均与云
端装置通讯的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四第一通讯模块、第二通讯模块、第三通讯模块和第四
通讯模块均与终端装置通讯的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实施例四第一通讯模块、第二通讯模块、第三通讯模块和第四
通讯模块均与云端装置通讯的示意图。
图中:1、智能餐具;101、第一采集模块;102、第一处理模块;103、第一
通讯模块;2、智能健康检测器具;201、第二采集模块;202、第二处理模块;
203、第二通讯模块;3、智能环境检测器具;301、第三采集模块;302、第三处
理模块;303、第三通讯模块;4、智能运动检测器具;401、第四采集模块;402、
第四处理模块;404、第四通讯模块;5、终端装置;6、云端装置;7、用户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如图1或图2所示,一种饮食健康检测与指导系统,包括:数据采集装置,
数据采集装置包括:用于采集食物数据信息的第一采集模块101、用于对食物数
据信息进行处理的第一处理模块102和用于发送食物数据信息的第一通讯模块
103,第一采集模块101与第一处理模块102电连接,第一处理模块102与第一
通讯模块103电连接;用于接收食物数据信息和用户信息并进行处理和显示的终
端装置5,和用于接收食物数据信息和用户信息并对其进行分类存储、统计分析
和反馈的云端装置6,第一通讯模块103与终端装置5或者云端装置6有线或无
线通讯连接,终端装置5与云端装置6有线或无线通讯连接。
上述用户信息包括用户基本信息、用户健康信息、用户环境信息和用户运动
信息的一种或几种的组合,用户基本信息包括:民族、性别、年龄、职业、喜好、
禁忌、健康需求中的一种或多种的组合;用户健康信息包括:身高、体重、血压、
血糖、心率、体温、病史、运动状况、睡眠状况中的一种或多种的组合;用户环
境信息包括:位置、空气质量、光照、温度、湿度、紫外线,噪音,甲醛,一氧
化碳,电磁辐射,氧气含量,气压的一种或多种的组合;用户的运动信息包括:
运动类型、运动强度、运动时间和运动频率的一种或多种的组合。
上述用户信息通过用户7与终端装置5人机交互直接获取,或者通过用于检
测用户的健康、环境和运动的器具检测,再通过用户7与终端装置5人机交互获
取。
上述第一采集模块101、第一处理模块102与第一通讯模块103设置在餐具
上,构成智能餐具1,智能餐具1包括:智能饭盒、智能碗、智能盘子、智能筷
子、智能勺子或智能叉子的一种或几种的组合,所述第一采集模块101为用来检
测食物种类、营养成分、微量元素、糖分、热量、变质、重量、温度、地沟油或
有害化学物质的传感器中的一种或者几种的组合。
如图3或图4所述上述数据采集装置还包括:用于采集用户健康信息的第二
采集模块201、用于处理用户健康信息的第二处理模块202和用于将用户健康信
息发送的第二通讯模块203;第二采集模块201与第二处理模块202连接,第二
处理模块202与第二通讯模块203连接,第二通讯模块203与终端装置5或者云
端装置6有线或无线通讯连接。
上述第二采集模块201、第二处理模块202和第二通讯模块203构成智能健
康检测器具2,智能健康检测器具2包括:智能秤、蓝牙血糖仪、蓝牙血压计、
蓝牙体温计、蓝牙脂肪秤、蓝牙人体成分仪、智能睡眠监测仪、蓝牙多功能分析
仪的一种或多种的组合。
如图5或图6所述上述数据采集装置还包括:用于采集用户环境信息的第三
采集模块301、用于处理用户环境信息的第三处理模块302和用于将用户环境信
息发送的第三通讯模块303;第三采集模块301与第三处理模块302连接,第三
处理模块302与第三通讯模块303连接,第三通讯模块303与终端装置5或者云
端装置6有线或无线通讯连接。
上述第三采集模块301包括:GPS、AGPS、空气质量传感器、光照传感器、
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紫外线传感器,噪音传感器,甲醛传感器,一氧化碳
传感器,电磁辐射传感器,氧气含量传感器,气压传感器中的一种或多种的组合。
上述第三采集模块301、第三处理模块302和第三通讯模块303构成智能环
境检测器具3,智能环境检测器具3包括:智能环境监测仪、蓝牙温湿度计、智
能空气质量检测仪的一种或多种的组合。
如图7或图8所述上述数据采集装置还包括:用于采集用户运动信息的第四
采集模块401、用于处理用户运动信息的第四处理模块402和用于将用户运动信
息发送的第四通讯模块403;第四采集模块401与第四处理模块402连接,第四
处理模块402与第四通讯模块403连接,第四通讯模块403与终端装置5或者云
端装置6有线或无线通讯连接。
上述第四采集模块401包括:加速度计、陀螺仪、光学心率传感器、皮电反
应传感器、生物电阻抗传感器中的一种或多种的组合。
上述第四采集模块401、第四处理模块402和第四通讯模块403构成智能运
动检测器具4,智能运动检测器具4包括:计步器、运动手环、运动手表或者运
动智能穿戴设备。
上述无线传输方式为zigbee、蓝牙、wifi、2G、3G、4G、红外通信或者其
它射频通信;有线传输方式为USB、串口、并口、以太网或者音频接口和数据
线。
上述终端装置5为移动终端,移动终端包括: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
智能手表、智能眼镜或者其他移动智能显示设备。
上述云端装置6为服务器、虚拟服务器、数据站或者虚拟数据站服务器集群,
云端装置设有包含营养信息、成分信息、地域信息、运动信息、病理信息的食物
和食材数据库以及运动套餐数据库。
实施例一
通过智能餐具1中的智能饭盒、智能碗、智能盘子、智能筷子、智能勺子或
智能叉子的一种或几种的组合来采集食物的数据信息,第一采集模块101用来检
测食物的种类、营养成分、微量元素、糖分、热量、变质、重量、温度、地沟油
或有害化学物质的一种或者几种的组合,食物数据信息通过第一处理模块102和
第一通讯模块103以无线传输方式上传到智能手机进行处理和显示,或者直接上
传到服务器进行处理;
用户信息包括用户基本信息、用户健康信息、用户环境信息和用户运动信息
的一种或几种的组合,用户基本信息包括:民族、性别、年龄、职业、喜好、禁
忌、健康需求中的一种或多种的组合;用户健康信息包括:身高、体重、血压、
血糖、心率、体温、病史、运动状况、睡眠状况中的一种或多种的组合;用户环
境信息包括:位置、空气质量、光照、温度、湿度、紫外线,噪音,甲醛,一氧
化碳,电磁辐射,氧气含量,气压的一种或多种的组合,用户的运动信息包括:
运动类型、运动强度、运动时间和运动频率;通过用户7手动输入智能手机的相
关应用程序中,或者用户7在智能手机中相关应用程序中进行用户信息选择,或
者用户7使用相关的检测器具进行检测后,手动输入智能手机的相关应用程序
中,智能手机对食物数据信息和用户信息进行分析处理并显示,提醒用户7食物
数据信息、饮食禁忌的食物信息、健康饮食套餐信息和运动指导信息;
用户信息通过智能手机上传到服务器,服务器对用户信息和食物数据信息进
行分类存储、统计综合分析和反馈,根据用户短期或长期的饮食和用户信息的分
析结果,在推餐数据库中选择合适的饮食套餐、并将适合用户健康的饮食套餐信
息和饮食禁忌信息以及运动指导信息,反馈到智能手机进行显示,实现对饮食进
行健康检测,对人们进行健康指导。
实施例二
与实施例一所不同的是用户健康信息通过智能秤、蓝牙血糖仪、蓝牙血压计、
蓝牙体温计、蓝牙脂肪秤、蓝牙人体成分仪、蓝牙多功能分析仪的一种或多种组
合中的第二采集模块201进行采集用户的体重、血糖、血压、体温、脂肪、人体
成分等用户健康信息,通过智能健康检测器具2中的第二处理模块202和第二通讯
模块203以无线传输方式将用户健康信息上传到智能手机进行处理和显示,或者
直接上传到服务器进行处理,服务器对用户信息和食物数据信息进行分类存储、
统计综合分析和反馈,并将适合用户健康的饮食套餐信息、饮食禁忌信息和运动
指导信息,反馈到智能手机进行显示,用户健康信息通过智能健康检测器具2可
实时监测,实时反馈,因而能够及时调整饮食方案和运动指导方案,进行及时的
健康指导,同时避免因为用户健康信息人机交互不及时或者人机交互出现错误,
导致错误的饮食指导信息或错误的饮食禁忌信息损害人们的健康。
实施例三
与实施例一和实施例二所不同的是,用户环境信息可以通过GPS、AGPS、空
气质量传感器、光照传感器、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紫外线传感器,噪音传
感器,甲醛传感器,一氧化碳传感器,电磁辐射传感器,氧气含量传感器,气压
传感器中的一种或多种的组合进行采集用户的位置、空气质量、光照、温度、湿
度、紫外线,噪音,甲醛,一氧化碳,电磁辐射,氧气含量,气压等环境信息,
通过智能环境检测器具3中的第三处理模块302和第三通讯模块303以无线传输方
式将环境信息上传到智能手机进行处理和显示,或者直接上传到服务器进行处
理,服务器对用户信息和食物数据信息进行分类存储、统计综合分析和反馈,并
将适合用户健康的饮食套餐信息、饮食禁忌信息和运动指导信息,反馈到智能手
机进行显示,在推餐分析中及时准确纳入用户环境信息,能提供用户更准确,更
合理,更人性化,更健康的饮食推餐指导和运动指导。
实施例四
与上述实施例所不同的是,用户运动信息可以通过计步器、运动手环、运动
手表等运动智能穿戴设备利用加速度传感器、陀螺仪、光学心率传感器、皮电反
应传感器、生物电阻抗传感器中的一种或多种的组合获取用户的运动类型、运动
强度、运动时间和运动频率等运动信息,通过智能运动检测器具4中的第四处理
模块402和第四通讯模块403以无线传输方式上传到智能手机进行处理和显示,或
者直接上传到服务器进行处理,服务器对用户信息和食物数据信息进行分类存
储、统计综合分析和反馈,并将适合用户健康的饮食套餐信息、饮食禁忌信息和
运动指导信息,反馈到智能手机进行显示,收集的用户信息和食物数据信息,利
于后台健康服务团队对用户当前的状况进行准确分析,同时可对当前的健康计划
或下阶段的健康计划进行调整,针对性定制用户的饮食健康服务,在推餐分析中
及时准确纳入用户的运动信息,健康饮食指导方案更完善、更优化,更健康,同
时反馈运动指导信息,合理饮食加适度运动,完美指导用户的健康生活。
例如减肥用户:用户使用前,通过手机或平板输入用户基本信息,包括:民
族、性别、年龄、职业、喜好、病史、禁忌、减肥需求等信息,建立用户基本信
息档案,使用过程中,通过智能餐具1获取食物的种类、营养成分、微量元素、
温度、和热量的数据信息,并上传到手机或者直接上传到云端服务器,通过健康
检测器具2,对用户的体重、三围、运动量、睡眠实时检测,获取用户健康信息,
并上传到手机或者直接上传到云端服务器,通过智能环境检测器具3检测获取用
户环境信息,通过智能检测器具4中的计步器、运动手环、运动手表或者运动智
能穿戴设备获取用户的运动信息;食物数据信息、用户基本信息、用户健康信息、
用户环境信息和用户运动信息在手机终端直接被处理、分析和显示,或者通过手
机上传到云端服务器,云端服务器对上传的食物数据信息、用户基本信息、用户
健康信息、用户环境数据和用户运动信息进行分类存储、统计分析,并将分析结
果发送到终端手机、平板显示,如果食物热量太高或者营养成分严重不平衡,则
显示禁止食用,且推荐低热量,营养均衡的健康食物;同时推荐运动指导信息,
如果食物适合食用,则显示食用重量,给出食物的最佳食用温度、减肥适用等级,
并在食用过程中,精确的称量摄入食物的重量,及时提醒控制饮食量,对减肥用
户进行精准的健康指导。
特别是糖尿病,心脏病,孕妇,高血脂,高血压等对饮食要求较高的用户,
使用本系统,可快速缓解症状,持续使用,达到良性循环,使病人逐渐远离疾病,
健康生活。
以上内容阐述了很多细节便于充分理解本发明,不能认定本发明的具体实施
方式仅限于此,对于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
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简单的推演或替换,都应当视为属于本发明由所
提交的权利要求书确定专利保护范围。